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2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12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12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12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是: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内容:想一想:

1. 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

整数(如1-,0,2,3,…) 有理数

分数(如31,52-,11

9

,0.5,… )

2. 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20020002…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22=a ,25=b 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

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揭示它的真面目.

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题“数不够用了(2)”.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

1. 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

内容: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进行估计.

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

边长a面积s

1

1.4

2.25

1.41

2.0164

1.414

2.002225

1.4142

2.00024449

归纳总结:a是介于1和2之间的一个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则a 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请大家用上面的方法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的值.

目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逐渐地缩小范围,借助计算器探索出a=1.41421356…,b=2.2360679…,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的过程,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确实是无限不循环的,为后续定义无理数打下基础.

2. 探索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

内容: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一同学举出任意一分数,另一同学将此分数表示成小数,并总结此小数的形式.

议一议:分数化成小数,最终此小数的形式有哪几种情况?

探究结论:分数只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即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强调:像0.585885888588885…,1.41421356…,-2.2360679…等这些数的小数位数都是无限的,并且不是循环的,它们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我们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圆周率π=3.14159265…也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故π是无理数).

目的: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得出无理数的概念.

效果: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的能力,又感受到无理数存在的必然性,建立了无理数的概念.

第三个环节:知识分类整理

内容: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过的数可以分为几类?(按小数的形式来分).

强调“无限不循环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联系和区别.无理数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分类?

目的: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把新学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加强学生对分类思想的理解.

效果: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形成对中学现阶段数的系统认识,提高了总结归纳能力.

第四个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

内容:认识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例1填空:

0.351,

4.96??

-,32-, 3.14159, 6, -5.2323332…,3

π

,1234567891011…(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整数

分数

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 (4)有理数是有限数. ( )

例3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 ) (A )面积为25的正方形; (B ) 面积为

25

4

的正方形; (C ) 面积为8的正方形;

(D ) 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例4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3和5,则斜边a 是有理数吗?

解:由勾股定理得: 22235a =+,即2=34a .因为34不是完全平方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

强调:

1.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2.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q

p

形式(q ≠0, p ,q 为整数且互质),而无理数则不能.

练一练:

1.课本P 23 随堂练习.

2.已知:在数4

3-,5, 1.42??

-,π,3.1416,32

,0,24,2n (1)- ,

-1.424224222…中, (1)写出所有有理数; (2)写出所有无理数;

(3)把这些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并用符号“<”连接.

目的:通过例题的讲解、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无理数、有理数的概念、区别,感受数的分类.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5

效果:通过学生练习,更加明确了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了对概念的理解.

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无理数的定义.

2.你是怎样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的?

3.请把已学过的数怎样分类?

目的:让学生学会及时对知识点、数学方法进行总结,并整理成经验,形成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归纳总结能力.

效果:师生共同总结补充,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

习题2.2 1.2.3.

附:板书设计

1.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1. 理解无理数(第1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例如:①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不是有理数,②两条直角边分别为1,2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不是有理数,这为引入“新数”奠定了必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完成,第1课时让学生感受无理数的存有,初步建立无理数的印象,结合勾股定理知识,会根据要求画线段;第2课时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本课是第1课时,学生将在具体的实例中,通过操作、估算、分析等活动,感受无理数的客观存有性和引入的必要性,并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有;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水平和探索精神; ④能准确地实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实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择客观存有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有,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有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

2020-2021学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通过前一章《勾股定理》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什么是勾股数. 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但也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勾股数,甚至有些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连有理数都不是 二、教学任务分析 1. 教学目标: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2.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体验探索、交流与成功。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已知22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 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教案

2.1认识无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21页,并思考情景引入中的问题1.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部分,初步感知数不够用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经历无理数的发现过程. 2.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无理数.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1、思考: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2、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二)、自主探究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2.1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 教案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导入一: 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知道了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考虑下面的问题: (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设计意图]做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导入二: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1,那么它的斜边长等于多少?利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下. 【总结】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七年级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的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第二环节:新知构建 探究活动 [过渡语]我们研究一下下面的问题. 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 ,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出示教材P21图2 - 1. 图2 - 1是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问题1:拼成后的正方形是什么样的呢? 问题2:拼成后的大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问题3:若新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a2=2,则: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总结】没有两个相等的整数的积等于2,也没有两个相等的分数的积等于2,因此a不可能是有理数. [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过渡语]前面的问题中,我们都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再看下面的问题. 思路一 (1)如图所示,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实数 1.认识无理数(1)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相关资源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2.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3.数和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分为;分数分为.设计意图: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新知讲解】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无理数的发现 活动1.【拼一拼】 (1)把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计算_____2 =a ,小组讨论:a 可能是整数吗?a 可能是分数吗? 讨论结果: . (2)拼成一个长方形,设长方形对角线长为b ,_______2 =b ,b 是有理数吗? 在等式a 2=2,b 2=5中,a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 不是有理数. 活动2.【算一算】 在勾股定理的计算中感知无理数

⑴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⑵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 ,b 满足什么条件? ⑶b 是有理数吗? 设计意图: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活动3.【找一找】: (1)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2)在下图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设计意图: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典型例题】 例1.下面各正方形的边长不是有理数的是( B ) A .面积为25的正方形 B .面积为16 9的正方形 C .面积为27的正方形 D .面积为1.44的正方形 例2.(1)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 20x x =>的x (2)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 50x x =>的x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教案】§2.1 认识无理数(一)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答: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进一步提问: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答: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提问: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答: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各组把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小结: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教师: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a应满

2.1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

第二章实数 2.1认识无理数(一) 基础导练 1 ?边长为4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 ) 2. 在下列各数一0.333……,-n - , 3.1415, 2.0101001……(相邻两个1之间依 次多1个0), 76.0123456??…(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中, 是无理数的 有( ) A . 3个 B . 4个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只是有限小数 C .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填序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 n 是无理数,故无理数也可能是有限小数. (2) 3.57 , -, 3.1415926,, 0, n 6 .比较大小:22 ________ n 7 7.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4和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在两 个相邻的整数之间,这两个整数是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 8 .如图,数轴上表示数 3的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 A B C * -------- L B _I ! 1_ad --------------------- > --10 12 3 4 A .整数 B .分数 C .有理数 D .不是有理数 C. 5个 D . 6个 B .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D. 丄是分数 3 5. 下列各数属于有理数的是 属于无理数的是 ______________ . 1 丄,0.1212212221 2 0.1234

9. 边长为1的正方形,它的对角线的长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序号:6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难点: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 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 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议一议】: 已知2 2a =,请问:①a 可能是整数吗?②a 可能是分数吗? 【释一释】:释1.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2.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 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 一定 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数”(无理数)的学习 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 理数的线段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 50x x =>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客观世界中,的确存在不是有理数的数,你能列举几个吗?

八年级数学上册 2.1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很多的数,同学们能概括一下都学过哪些数吗? 生1: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2: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 (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认识无理数》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2.1 认识无理数(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以及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 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大家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重点: 1.无理数概念的探索过程. 2.用计算器进行无理数的估算. 3.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 2.用所学定义正确判断所给数的属性.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了解到有理数又不够用了,并且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数,如a2=2,b2=5中的a,b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的真面目. Ⅱ.讲授新课 1.导入 [师]请看图

大家判断一下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4,而面积又等于边长的平方,所以面积大的正方形边长就大. [师]大家能不能判断一下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的大致范围呢? [生]因为a2大于1且a2小于4,所以a大致为1点几. [师]很好.a肯定比1大而比2小,可以表示为1<a<2.那么a究竟是1点几呢?请大家用计算器进行探索,首先确定十分位,十分位究竟是几呢?如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而a2=2,故a应比1.4大且比1.5小,可以写成1.4<a<1.5,所以a是1点4几,即十分位上是4,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确定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请一位同学把自己的探索过程整理一下,用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 [生]我的探索过程如下. 边长a 面积S 1<a<2 1<S<4 1.4<a<1.5 1.96<S< 2.25 1.41<a<1.42 1.9881<S< 2.0164 1.414<a<1.415 1.999396<S< 2.002225 1.4142<a<1.4143 1.99996164<S< 2.00024449 [师]还可以继续下去吗? [生]可以. [师]请大家继续探索,并判断a是有限小数吗? [生]a=1.41421356…,还可以再继续进行,且a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认识无理数》教案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要求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具准备 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剪刀. 投影片两张: 第一张:做一做(记作§2.1.1 A); 第二张:补充练习(记作§2.1.1 B).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不计其数的数,概括起来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呢? [生]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Ⅱ.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认识无理数2【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第二章实数 2.1 认识无理数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议一议】:已知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一释】:释1.满足22 a=的a为什么不是分数? 释2.满足22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50x x =>的x 【赛一赛】:右3是由五个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纸片,请你把 它剪成三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你会吗?试试看! (右3) 目的:进一步感受“新数”的存在,而且能把“新数”表示在数轴上 效果: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 1.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有理数又不够用了, 请问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

2.1认识无理数

八年级数学 认识无理数 温故知新 1、什么叫有理数 和 统称为有理数. 2,把下列各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整数有____________;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数有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 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感受无理数的产生,认识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 2、了解无理数的概念和意义,能正确识别无理数 自学指导一 1、自学课本第P21页图2—1有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3分钟) 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 ,a 满足什么条件 (2) a 可能是整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3)a 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交流。 : 结论:在等式a 2 =2中,a 既不是____,也不是_____,所以a 不是_________。 自学指导二 自学课本P21页图2—2 完成下列问题并与同伴交流。 (1)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设该正方形的边长为b ,b 满足什么条件 (3) b 是有理数吗 总结:在等式 b 2=5 中,b 既不是_____,也不是_____,所以b 不是_______。 巩固练习 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 线段,再找出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 自学指导三: 根据下列要求阅读并完成书第22页内容 中,),个之间依次多两个32312(232332.0,6.3,0135.0,13 5,2,14.3,21,0???---?π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认识无理数》教学设计 平山乡后山小学:陶旭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故事:(播放课件) 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皆“数”,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都能归结为整数或整数之比”,也就是一切现象都可用有理数去描述.后来,这个学派中的一个叫希伯索斯的成员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整数或整数之比来表示,他认为在生活中还存在除有理数之外的另一种数。 [师]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我们以前学的有理数范围是否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认真听故事。做好学前准备。 (本环节设计意图:以故事引入新课首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新课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操作观察,总结归纳: 1、分组活动: [师]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 学生分小组讨论,组长带领组员动手剪、拼。

1.2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非负数,七年级又学习了有理数.本章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数又不够用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学习无理数引入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数不够用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二章《实数》的第一节,第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数的发展,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内容是建立无理数的基本概念,借助计算器,感受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并能结合实际判别有理数和无理数.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对今后学习数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第二环节:活动与探究;第三环节:知识分类整理;

第四环节:知识运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内容:想一想: 1. 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 1-,0,2,3,…) 有理数 (如31,52-,11 9,0.5,… ) 2. 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22=a ,25=b 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 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揭示它的真面目. 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题“数不够用了(2)”.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 1. 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 内容: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 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 进行估计. 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 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 边长a 面积s 1

认识无理数(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客观世界中无理数的存在; ②能判断三角形的某边长是否为无理数; ③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④能正确地进行判断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加深对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理解;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置疑;第二环节:课题引入;第三环节:获取新知;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质疑 内容:【想一想】 ⑴一个整数的平方一定是整数吗? ⑵一个分数的平方一定是分数吗? 目的:作必要的知识回顾,为第二环节埋下伏笔,便于后续问题的说理.效果:为后续环节的进行起了很好的铺垫的作用 第二环节:课题引入 内容:1.【算一算】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1和2,算一算斜边长x的平方,并提出问题:x是整数(或分数)吗? 2.【剪剪拼拼】 把边长为1的两个小正方形通过剪、拼,设法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你会吗? 目的:选取客观存在的“无理数“实例,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不够用了”.效果:巧设问题背景,顺利引入本节课题. 第三环节:获取新知 内容:【议一议】→【释一释】→【忆一忆】→【找一找】 a=,请问:①a可能是整数吗?②a可能是分数吗? 【议一议】:已知22 a=的a为什么不是整数? 【释一释】:释1.满足22

释2.满足22a =的a 为什么不是分数? 【忆一忆】:让学生回顾“有理数”概念,既然a 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 那么a 一定不是有理数,这表明:有理数不够用了,为“新 数”(无理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找一找】:在下列正方形网格中,先找出长度为有理数的线段,再找出 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目的:创设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数”(无理数)的存在,从而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 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产生的过程,确定存在一种数与以往学过的数不同,产生了学习新数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应用与巩固 内容:【画一画1】→【画一画2】→【仿一仿】→【赛一赛】 【画一画1】:在右1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两条线段: 1.长度是有理数的线段 2.长度不是有理数的线段 【画一画2】:在右2的正方形网格中画出四个三角形 (右1) 2.三边长都是有理数 2.只有两边长是有理数 3.只有一边长是有理数 4.三边长都不是有理数 【仿一仿】:例: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20x x =>的x 解: (右2) 仿:在数轴上表示满足()250x x =>的x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2.1 认识无理数 教学设计

认识无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给出的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回顾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有关无理数发现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或无理数. 【难点】 1.把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动手操作过程. 2.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上了好多年的学,学过很多的数,同学们能概括一下都学过哪些数吗? 生1:在小学我们学过自然数、小数、分数. 生2:在初一我们还学过负数. 师:对,我们在小学学了非负数,在初一发现数不够用了,引入了负数,即把从小学学过的正数、零扩充到有理数范围,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有理数范围是否就能满足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四个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和剪刀,认真讨论之后,动手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好吗? 生:好! (学生非常高兴地投入到活动中.) 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小组都完成了任务,请同学们把自己拼的图展示一下. 同学们非常踊跃地呈现自己的作品给老师. 师:现在我们一齐把大家的做法总结一下: 师:下面再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假设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a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生1:a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a肯定是正数. 生2:因为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大正方形面积,所以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a2=2. 生3:由a2=2可判断a应是1点几.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前面我们已经总结了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那么a是整数吗?a 是分数吗?请大家分组讨论后回答. 生1:我们组的结论是:因为12=1,22=4,32=9,…,可知整数的平方越来越大,所以a应在1和2之间,故a不可能是整数. 生2:因为×=,×=,×=,…,两个相同分数的乘积都为分数,所以a不可能是分数. 师:经过大家的讨论可知,在等式a2=2中,a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所以a不是有理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像a这样的数,由此看来,数又不够用了. 2.做一做.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1)在下图中,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12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 实数 1. 认识无理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是: 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借助计算器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探索无理数的定义,比较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辨别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训练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3.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辨识能力. 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 内容:想一想: 1. 有理数是如何分类的? 整数(如1-,0,2,3,…) 有理数 分数(如31,52-,11 9 ,0.5,… ) 2. 除上面的数以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不同的数? 如圆周率π,0.020020002…上节课又了解到一些数,如22=a ,25=b 中的a ,b 不是整数,能不能转化成分数呢?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示它们的真面目. 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存在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的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揭示它的真面目. 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题“数不够用了(2)”. 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

1. 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 内容: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进行估计. 请看图,判断下面3个正方形的边长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边长a的取值范围大致是多少?如何估算的?是否存在一个小数的平方等于2?说说你的理由. 边长a面积s 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