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持续改进部分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持续改进部分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持续改进部分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持续改进部分

目录

4 持续改进 (2)

4.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2)

4.1.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 (2)

4.1.2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 (3)

4.1.3 最近一次课程设置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3)

4.1.4 最近一次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9)

4.2 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10)

4.2.1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 (10)

4.2.2 当前正在运行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10)

4.3 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13)

4.3.1 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机制 (13)

4.3.2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13)

4.3.3 近五年社会评价机制作用 (18)

4 持续改进

(1)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2)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4.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4.1.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

1)教学管理体系与职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管理体系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组、教务处、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等多部门人员参加的教学管理体系,如图4-1-1所示,具体教学管理职责的分配见表4-1-1。

图4-1-1 管理体系架构

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手段

位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与不断改进,学校与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中规定的实施办法与手段执行,相关文件及其主要内容见表4-1-2。

4.1.2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

围绕毕业要求达成,矿业学院按照《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见文档索引4-1-14),明确提出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具体见表4-1-3。

4.1.3 最近一次课程设置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1)评价时间与内容

2014年9月,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矿业学院领导、采矿工程专业教授组成专家组,对采矿工程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4

表4-1-3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汇总表

5

6

7

8

(2)评价过程

专家组听取了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与采矿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的汇报,依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关于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及专业认证通用标准、补充标准,以专家质疑、探讨、论证的方式,对采矿工程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的模块设置、总学分、核心课程设置、课程顺序等情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局部修改意见和建议(见索引4-1-28)。

(3)评价结果

微调后的课程模块设置、总学分、核心课程设置与课程顺序基本能够满足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出口要求。

4.1.4 最近一次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1)评价时间与内容

2014年7月,学院督导专家组依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汇编》,对采矿工程专业2014届毕业设计分别从毕业设计的选题质量、能力水平、设计质量、文件及答辩考核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见文档索引4-1-29)。

(2)评价过程

学院督导专家组抽取了采矿2014届1班的毕业设计,先后对毕业设计选题、设计任务量、设计进度、说明书与图纸的规范化程度、指导记录与评阅记录的客观程度以及答辩成绩的合理性进行逐一评价,并填写《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表》。

(3)评价结果

学生均能够按照毕业设计大纲及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定完成设计任务,提交的相关资料齐全,选题能够做到“一人一题、真题真做”,与现场实际结合紧密,但仍需针对以下不足进行进一步改进:

①设计内容偏多、设计任务偏重;

②部分内容与数据雷同;

③论证不充分与图表格式欠规范等共性问题较多;

④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前松后紧”现象较多;

⑤答辩环节无煤炭行业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参与。

索引文档

4.2 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4.2.1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

跟踪反馈和社会评价的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学副院长和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由各系主任和分管就业的专职辅导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了专门的规章制度《矿业学院毕业生跟踪调研与评价运行制度》,对调研的方式、周期、工作方法进行了规定。

为获得有关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质量及社会评价等信息,学院通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现场实习、参与各类科研项目、校友聚会、用人单位调研、新闻和网络平台调查了解等方式收集信息,并在调查完成后提交围绕培养目标要求的调研分析报告,对毕业生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形成可持续的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

4.2.2 当前正在运行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1)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1)应届毕业生座谈

每年学生毕业前,教研室组织召开毕业生座谈会,征询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组织、课程设置、任课教师、考核方法、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的看法及其达成度的意见,通过反馈意见,改进专业的教学质量。

(2)往届毕业生调查

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开展面向毕业1~2年的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这种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这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

问卷定位于毕业生结合在校学习过程及工作期间感悟而产生的对本科教学的宏观认识以及对毕业生能力、专业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等方面的评价。涉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岗位、岗位薪酬、岗位是否对口、对工作岗位的满意度等)、毕业生能力评价、课程设置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态度评价等方面。

(3)校友反馈

通过校友及校友会调研学院在教学、实验室建设、学生基本技能、学生人文素养等方

面情况,了解目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人文培养等未来发展的支撑作用,优化教学体系。

2)社会评价机制

(1)用人单位社会评价机制

社会评价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办学水平、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环节。本专业建立了用人单位信息反馈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收集和总结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意见。

在培养方案修订期间,教研室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向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形式,了解社会和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征询企业对专业培养目标的看法,并通过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实施计划;专业教师每年利用学生实习、承担科研项目等机会,由实习带队教师、科研人员,通过与用人单位的互动交流、填写调查问卷形式,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培养要求。

(2)毕业生社会需求评价

从采矿工程专业近三年学生规模看,保持6-8个自然班,体现出考生、行业和社会对采矿工程专业认可;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95以上;从学校每年举办的专场招聘来看,毕业生的供需比例一直高于1:2,充分说明目前的毕业生质量和社会需求。根据上述调查情况,形成了我校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见表4-2-1。

表4-2-1 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索引4-2-1:校友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和专业质量评价反馈

索引4-2-2:用人单位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培养和专业质量评价反馈

索引4-2-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

4.3 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4.3.1 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机制

为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学校、学院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与监控机制,其具体实施评价活动主体、评价内容与持续改进执行途径见表4-3-1。

表4-3-1 确保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机制简况表

4.3.2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1)教学环节方面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结果,分别从选题、过程管理与毕业答辩等环节采取了用于改进该项教学工作的具体措施。描述如下:

(1)选题

针对选题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内容偏多、设计任务偏重的不足,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业教师进行研讨,决定将原毕业设计大纲中对于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等内容删除,相应地设计说明书由原来的13章改为10章。

(2)过程管理

①针对设计说明书中有部分雷同内容的现象,学院要求采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全部申请学士学位的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重复率进行检测,根据文字重复率确定学生是否具有答辩资格(见索引4-3-11)。

②对于容易出现的技术决策论证不充分及图表格式欠规范等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并反馈给各位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以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见索引4-3-12)。

③鉴于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前松后紧”,采矿工程专业制定了毕业设计指导书,对毕业设计涉及的选题、下达任务书、完成开题报告、进行中期检查、答辩、二次答辩等6个环节进行进度和质量检查;校、院教学督导专家组随时抽检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完成情况,并进行现场问辩,确保毕业设计质量(见索引4-3-13)。

(3)答辩小组构成

针对答辩过程中无煤炭行业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的问题,专业决定自2015届毕业生开始,毕业答辩评委小组应邀请煤炭行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见索引4-3-14)。这样,在对学生提问时,既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考核,又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尤其是企业专家结合生产的提问,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同时,也传递和教授给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受益匪浅。

2)课程体系修订的主要内容与结果

对2009版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设置的评价结果表明,原有的课程体系合理,理论课、实践课和素质培养并重,交叉合理,有机协调,对培养方案的达成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社会、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以及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尚需进一步改进,也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对此,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修订:

(1)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①减少总学分,增设“第二课堂”

在2013版本科培养方案中,将总学分由2009版的199学分调整为181学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实践实训当中;同时增设“第二课堂”,给学生提供科研与实践训练的机会,提高其创新意识与能力。

②增加实训环节

在2013版培养方案中,提高了实践教学环节尤其是校企合作教育在整个培养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增加实践类课程的学分,对实践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强化。将煤质分析实训、矿山测量实训和矿井通风仿真实训单独开设,以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对煤炭资源开发、生产、利用等环节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2)通过调整课程名称与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社会、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培养

将“矿山环保与安全(40学时)”更改为“矿山环境工程(32学时)”,增设了“洁净煤技术(40学时)”课程,进一步凸显了矿山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通风”等课程中增加了虚拟演示教学环节,通过教师讲授与工程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

2013版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除了增设“第二课堂”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还增设了“煤矿企业经济管理(48学时)”课程,增补了关于矿山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知识点,加强了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4)其他方面

①依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规定,2013版培养方案中设置9门“核心课”,而2009版培养方案中“主干课程”有14门(见表4-3-1所列)。

②在课程模块设置方面,2013版教学计划沿用“教育层次-课程模块-课程”的体系,2009版的教育层次中的“普通教育”,该层次的定位稍显不符合,被更改为“公共基础教育”这一新的名称。2013版教学计划对课程模块进行了调整:将“专业”模块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分开,调整为两个模块“专业必修”和“专业限选”;将原“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调整为“实践教学”模块。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方便教学管理。

3)基于毕业生反馈信息的教学工作改进措施

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的评价结果: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学生获取国内外先进采矿技术相关信息量不大;学生对采矿与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因此,应围绕以上三个方面进行专业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1)加强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方面

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的先进性相对不足,二是学生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实验)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训练。对此,专业除在课程设置中调整学分和增加实训环节,采取了如下教学工作改进措施:

①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

通过参加教学培训、教改立项研究,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立足专业与讲授课程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性意识、能力的课程改革方案。例如,2014年11月、2015年1月、2015年3月,先后选派5名教师到浙江大学参与教学培训(见索引4-3-15)。通过培训,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较大提升,提出采取“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基于案例的讨论式教学”与“基于项目的参与式教学”等研究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提升。目前已经在《矿井通风与安全》、《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三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行了教学改革,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见索引4-3-16)。

②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煤矿生产的复杂性和特殊的安全要求,煤炭企业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为保障人员安全,对学生井下实习的地点、时间和人数都有严格要求,学生井下实习的难度

增大,导致采矿工程专业学生井下实习时间短,影响了学生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采矿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建设国内首家煤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并于2013年初开始投入使用。通过虚拟仿真模拟煤矿地质、生产等条件,为学生构建了逼真的实习实践环境,增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同时。

③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中增加“综合训练”项目

针对学生参加创新性实践活动(实验)相对较少、缺乏训练的问题,在修订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核心课程教学大纲增加“综合训练项目”并明确其具体内容与要求。“综合训练项目”来源于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已有资料或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施,指导教师进行辅导,然后在课堂汇报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增强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力度,扩大实验室面积并购置先进的大型仪器与设备,通过示范性教学,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增加实验教学内容,尤其是创新性实验内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⑤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大赛与实训项目

通过举办采矿数字模型大赛、采矿数学建模大赛和开展采矿实验技能训练项目等,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实践实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加强学生获取国内外先进采矿技术相关信息能力与意识的培养方面

学生获取国内外先进采矿技术相关信息量不大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获取途径相对有限。对此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①课程设置方面,开设“矿业科技攻关动态”课程,让学生了解到采矿工程领域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与发展动态;加强专题讲演指导,使学生通过文献调研就采矿工程领域的某一科技问题了解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同时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聘请国内外采矿工程领域知名学者到本专业讲学,同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修或交流,回校为采矿工程专业师生做报告。美国工程院院士彭赐灯教授于2014年5月做了题为“US Mining Research and Graduate Program”的报告,介绍了介绍了采矿工程领域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与解决思路;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任廷祥教授于2014年4月做了题为“煤矿瓦斯抽采技术”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的煤矿瓦斯抽放技术,分析了瓦斯抽放的基本要求、现状以及不足;2014年10月,中煤南方能源有限公司党委

书记白占平博士做了题为“能源结构及煤炭发展战略思考”的报告,结合当今国内外形势分析了当前煤炭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田会副会长于2014年4月做了题为“露天开采设计理论的思考”的报告,介绍了先进的露天开采设计理念、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③要求本专业教授围绕国内外先进采矿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白润才教授以“近水平厚夹层复合煤层露天矿开采技术研究”为题,对近水平厚夹层复合煤层条件下露天开采技术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讲解;李胜教授以“GIS的功能介绍及在煤矿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矿井信息化与数字化方面的应用及其发挥的作用;曹兰柱教授结合宝日希勒露天煤矿工程实际,介绍了软岩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等等。

(3)加强学生对采矿与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的关系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采矿与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之间关系理解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手段相对不完善、学生认识不充分。对此,专业除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设计外,采用了如下教学工作改进措施:

①采用虚拟仿真教学手段,形象演示矿井开采过程中的顶板冒落、瓦斯涌出与突出、冲击地压、水灾等灾害性事故发生的场景及原因,在讲授灾害发生机理的同时,重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②通过举办节能环保创意设计大赛、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安全与环境意识。

4.3.3 近五年社会评价机制作用

1)社会评价机制在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修订方面的作用及改进

分析近五年煤炭企业校友、用人单位以及往届毕业生等社会评价机制的反馈信息可知:毕业生在环保、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团队中的协作能力以及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将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进行了如下改进:(1)人才培养目标

增加了“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国际视野、自主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采矿工程问题中的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培养目标。

(2)毕业要求

①将“具有查阅国内外文献、表达和分析采矿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国际视野,能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毕业要求改为“能够就采矿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②将“能够依据法律、法规,提出安全、绿色的资源开采方案,并能够体现创新意识。”毕业要求改为“设计满足煤炭资源安全、绿色、经济和高效开采的主要生产系统、环节和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③增加了“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采矿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能够在采矿工程相关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毕业要求。

2)社会评价机制在培养目标达成度提升方面的作用

(1)在工程设计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方面得到提升

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9门核心课程都设置课内综合训练项目,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每门课程设置3~4个综合训练实践项目,对每个项目要有教学目的、内容、考核方式等要求,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学生按要求进行资料检索、综合分析,寻找解决问题途径,提出方案和建议,进行师生研讨。题目来源应是社会、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真实问题。

(2)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有所加强

增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节,形成“课堂教学-实验室实验教学-虚拟现实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煤炭生产建设涉及学科多、综合性强,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学生学习和实习过程中,有相当多的场景、危险源、事故案例不可再现或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如顶板事故、瓦斯事故、冲击地压、爆炸、水灾等,不能采用实地教学。若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不易充分理解。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能够提供参与者完全沉浸式的体验,可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使学生通过交互式仿真深入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填补了传统教学环节的空白。

实践教学环节引入合作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到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以一定的实践教学目的为出发点,结合岗位工作,完成科技研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等任务而进行的工作性学习,达到加深理解专业理论与知识运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采矿工程专业积极推行学校的

合作教育理念,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环节单纯依靠集中实习的模式,近三年,共356名学生参加。通过效果来看,学生在合作教育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业务得到了锻炼;企事业单位也更加有效的完成了生产任务。合作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合作教育单位以及社会的一致好评。该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申请并获批了“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研究与实践”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3)在核心课程中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发挥补充作用。

专业核心课程是一个专业的主干和灵魂,直接决定于专业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设计能力。在核心课程中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培养,能够提高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为满足培养目标要求和毕业生出口达成起到补充作用。索引文档

索引4-3-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09版)

索引4-3-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3版)

索引4-3-3:煤矿虚拟仿真实验室视频简介

索引4-3-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工作学期三方协议书

索引4-3-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实施方案

索引4-3-6:合作教育校内指导教师成绩考核表

索引4-3-7:学生参加合作教育名单

索引4-3-8:学生参加实践作品大赛获奖名单

索引4-3-9:学院督导听课表

索引4-3-10:学院检查试卷评价表

索引4-3-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实施办法(试行)

索引4-3-12:2014届本科毕业设计共性问题记录

索引4-3-13:关于加强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检查的通知

索引4-3-14:采矿工程专业关于邀请煤炭行业专家与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的决定索引4-3-15: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到浙江大学参与教学培训的佐证材料

索引4-3-16:《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教改立项批文

索引4-3-17:《井巷工程》课程教改立项批文

索引4-3-18:《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教改立项批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审阅者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提供基本依据;反之,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报告成文时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标准原文)。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指对某一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给于界定并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文件并保存; 评价:指利用教学管理过程以及评估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对某一教学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作出判断结论。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模版

专业自评报告

填报说明 1、本模板用于导入专业自评报告。 2、内容中请勿包含图片格式文件。 3、请在对应的内容做内容填充。 4、请务必参照对应的格式填报内容,若内容不符合要求将导致导入失败或导入的内容不完整!

目录 一、培养目标 (1) 1、1 目标定位 (1) 1、2 目标内涵 (1) 1、3 目标评价 (2) 二、毕业要求 (2) 2、0 毕业要求 (2) 2、1 师德规范 (3) 2、2 教育情怀 (3) 2、3 保教知识 (4) 2、4 保教能力 (4) 2、5 班级管理 (5) 2、6 综合育人 (5) 2、7 学会反思 (6) 2、8 沟通合作 (7) 三、课程与教学 (8) 3、1 课程设置 (8) 3、2 课程结构 (8) 3、3 课程内容 (9) 3、4 课程实施 (9) 3、5 课程评价 (10) 四、合作与实践 (11) 4、1 协同育人 (11) 4、2 实践基地 (11) 4、3 实践教学 (12) 4、4 导师队伍 (12) 4、5 管理评价 (13) 五、师资队伍 (13) 5、1 数量结构 (13) 5、2 素质能力 (14) 5、3 实践经历 (14) 5、4 持续发展 (15) 六、支持条件 (16) 6、1 经费保障 (16) 6、2 设施保障 (16) 6、3 资源保障 (17) 七、质量保障 (17) 7、1 保障体系 (17) 7、2 内部监控 (18) 7、3 外部评价 (18) 7、4 持续改进 (19)

八、学生发展 (19) 8、1 生源质量 (19) 8、2 学生需求 (20) 8、3 成长指导 (20) 8、4 学业监测 (21) 8、5 就业质量 (21) 8、6 社会声誉 (22)

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模版

专业自评报告 填报说明 1、本模板用于导入专业自评报告。 2、内容中请勿包含图片格式文件。 3、请在对应的内容做内容填充。

4、请务必参照对应的格式填报内容,若内容不符合要求将导致导入失败或导入的内容不完整!

目录 一、培养目标1 1.1 目标定位1 1.2 目标内涵1 1.3 目标评价2 二、毕业要求3 2.0 毕业要求3 2.1 师德规X4 2.2 教育情怀5 2.3 保教知识5 2.4 保教能力6 2.5 班级管理7 2.6 综合育人8 2.7 学会反思8 2.8 沟通合作9 三、课程与教学10 3.1 课程设置10 3.2 课程结构11 3.3 课程内容12 3.4 课程实施12 3.5 课程评价13 四、合作与实践14 4.1 协同育人14 4.2 实践基地15 4.3 实践教学15 4.4 导师队伍16 4.5 管理评价17 五、师资队伍18 5.1 数量结构18 5.2 素质能力19 5.3 实践经历19 5.4 持续发展20 六、支持条件21 6.1 经费保障21 6.2 设施保障22 6.3 资源保障23 七、质量保障24 7.1 保障体系24 7.2 内部监控24 7.3 外部评价25 7.4 持续改进26

八、学生发展27 8.1 生源质量27 8.2 学生需求27 8.3 成长指导28 8.4 学业监测29 8.5 就业质量29 8.6 社会声誉30

一、培养目标 1.1 目标定位 【说明】 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达成情况】 在这里补充你的内容…… ……填写“目标定位”的达成情况内容…… 【主要问题】 在这里补充你的内容…… ……填写“目标定位”的主要问题内容…… 【改进措施】 在这里补充你的内容…… ……填写“目标定位”的改进措施内容…… 1.2目标内涵 【说明】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 (摘要) ■办学宗旨和目标 办学定位:根据学校“建设高水平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绍兴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立足绍兴、服务浙江、联系行业、面向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医学院提出了“以人文学科为基础,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线,以相关医学专业为特色”的办学定位。 以人文学科为基础,即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更好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线,即把临床医学专业为医学院最核心最根本的支撑专业,其专业定位为“培养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和临床技能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以相关医学专业为特色,即把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办出专业特色和水平,为做大医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办学理念: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修德求真”校训,坚持“质量为重、人才为本、特色为上、协同为要”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内涵式发展,加快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遵循学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卓育英才”的院训,医学院进一步完善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进临床医学专业“2.5+2.5”教育新模式,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与临床实践训练,造就致力于服务地方医疗卫

生事业并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发展规划:在稳定本科教育规模的前提下,着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把医学院建设为“立足浙江,面向全国,面向基层,以医学人文为特色优势的区域性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医学院”,使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在浙江高等医学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力争办学水平进入全省同类医学院校前列。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初步临床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基层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 1.学校具有悠久的越文化办学历史和丰富的人文环境。 2.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培养得到了学校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有力支持。 3.各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叉融合,扩大了临床医学专业的发展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 4.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综合性大学为医学教育提供的教学基础设施、公共实验教学平台、图书信息资源、后勤保障服务等,为医学院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了人、财、物的有力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指标自评报告

附件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指标自评报告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 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我校实际情况与“标准”比较,找出优势与不足。 分析中的“课程”相关内容来源于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2版培养计划,采用的“标准”部分涉及到“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依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部分有关相关内容。 1.专业设置 (1)“标准”要求:专业设置适应国家和地区、行业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学校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专业必须具有:明确充分的专业设置依据和论证,有相应学科作依托,专业口径、布局符合学校的定位;明确的、可衡量、公开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和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至少已有3届毕业生。 (2)学校“专业设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民航总局重点建设的三类特种专业(机务、空管、飞行)之一(机务),主要为民航培养掌握较宽厚的电子信息系统基础理论及相关领域知识,在电子系统理论与设计、航空电子设备内外场维修及维修管理方面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本专业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支撑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技术(硕士点)。专业建设依据“立足民航、服务社会、面向世界”的服务面向定位,突出特色,拓宽服务领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特别是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需要。 该专业目前是天津市品牌建设专业,“卓越计划”和CDIO试点专业。 2.培养目标 (1)“标准”要求:在专业目标部分,规定专业必须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从现代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 (20XX年3月) 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案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以提出问题与指定表格的方式描述自评报告中应包括的内容。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被认证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同时方便审阅者从自评报告中获得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的基本依据。 本指导书描述了自评报告中所应该包括的内容,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请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议(但并非必须)自评报告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在提交的报告中所列问题可略去)。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 自评报告中应避免包括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报告撰写人可以在报告中加入本指导书中没有提及,但撰写人自认为与认证要求有关的内容(在规定字数范围内)。 自评报告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为各项认证指标是否能够达成提供直接证据的描述与数据;第二部分是附件材料,包括支持数据与详细材料。其具体内容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中采用的部分说法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案活动历史 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对于教案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指对某一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给于界定并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文 件并保存; ?评价:指利用教案管理过程以及评估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对某一教案活动的成效或某 一目标的达成性作出判断结论。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2015版

附件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试行) (2014年1月) 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审阅者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提供基本依据;反之,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报告成文时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标准原文)。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 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指对某一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给于界定并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文 件并保存;

?评价:指利用教学管理过程以及评估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对某一教学活动的成效或某 一目标的达成性作出判断结论。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 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关于本文件所用字体的说明:黑体部分为标准原文;楷体部分为应提供的说明;宋体部分为要求的表格。

-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报告-3part2

5.1.3培养目标的评估机制 1、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状况进行持续评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学生工作的反馈以及相关意见与建议的征集;另一个渠道是通过专业研讨会、教学评估、学科评估、项目评审会、校友聚会、外出拜访、专题访谈等形式,不失时机地多方收集评价意见,这些数据被用作学校和专业制定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最后就是通过校友会、毕业生网站进行远程信息反馈。围绕以上的反馈机制和环节,本专业制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过程控制,形成了“组织齐备、标准严格、快速反馈、定期评估”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组织齐备 学院成立了由教学副院长领导的教学管理工作组,成员包括研究所教学副所长、督导组成员等,主要负责整个学院的教学建设、管理、运行和质量工作。专业还从各年级中聘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学生信息员”,他们每周将本年级或本专业教与学中的情况,进行反馈,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组织上课学生对任教教师课堂质量进行评价。 针对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本专业确定了教学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设立了主要质量监控点,如课堂教学、实验、毕业设计(论文)、考试等,加强经常性的质量检查。除每学期开学和开学第一周的教学质量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考场巡视、实习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检查、抽查以及每学期的考卷抽查等常规性检查外,专业带头人和督导组成员等还随机听课,并通过学生信息反馈表、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表、校园网电子信箱、领导接待日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标准严格 学校和学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指导、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有教材、有讲稿、有大纲、有教学日历,有考试AB卷、有评分标准、有试卷、阅卷记录、考核总结等。通过各项教学环节的过程控制,达到预期的质量检测目标。另外,学院还建

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中学教育三级)

华中师大学师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三级) 自评报告 学院: 专业: 完成时间: 联系: 电子 专业负责人签字: 学院盖章: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第三级) 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本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是专业进行自评工作的参考和依据,请专业按照指导书要求对照认证标准逐条自证达成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报告结构依照认证标准顺序,分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及自选特色项目等九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达标情况、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三方面容。 2.报告容按照指导书要求,紧扣认证标准,逐条用数据和事实举证达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改进措施。其中,对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描述不少于1/3,与标准无关容或不能覆盖全体学生的少数“标志性成果”不列入报告。 3.报告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专业主动开展自评自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积极行动整改。对于回避、掩盖问题和不足的专业,将被要求重新修改自评报告或中止进校考查。 4.报告所列举证数据和事实要求客观真实,以学校填报的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与《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相印证,为认证专家进校开展现场考查提供有效支撑。 5.报告要求以“五个度”为主线,明确清晰给出专业自画像,并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学主体责任落实、实践教学水平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6.报告各部分支撑材料清单格式见附录,相应原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教学文档、教学管理文件、毕业要求和课程评价、问卷调查等放置学校备查。

一、培养目标 第一部分:达标情况(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本科教学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1.1 [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①用单独段落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全文。 ②描述和分析专业培养目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和改革要求的情况。 ③描述和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社会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关系,说明培养目标如何体现国际视野及前瞻性和引领性。 1.2 [目标涵]:培养目标容明确清晰,反映师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①描述和分析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能够关注师生职业能力素质结构与发展潜质,反映师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举证说明该预期可以达到或实现。 ②描述和证明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表述科学规、可衡量、可达成,体现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 ③描述和举证师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学、家长、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培养目标设置工作机制,使目标涵为本专业利益相关方接受、认同。 1.3[目标评价]: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①描述培养目标定期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制度、评价依据、评价周期、评价程序、评价责任机构和责任人、结果反馈等,分析培养目标合理性、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要求的契合度。 说明最近一次培养目标评价情况。 ②描述最近一次培养目标修订情况,包括修订时间、改动的容、改动的理由以及本校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用人单位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能够积极参与情况。 第二部分:主要问题(请根据上述逐条对标情况,按标准条文明确清晰地描述分析专业对标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为专业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 第三部分:改进措施(请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按标准条文明确清晰地描述采取的改进措施。认证专家将视改进情况作出评判)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审阅者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提供基本依据;反之,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通用标准原文,专业补充标准应分别在相应位置列出并举证说明是否达成)。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评估是指确定、收集和准备所需资料和数据的过程,以便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以便检测毕业生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评估过程中可以包括适当的抽样方法; ●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评价过程判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

专业认证自评报告-持续改进部分(采矿工程)

目录 4 持续改进 (2) 4.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2) 4.1.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 (2) 4.1.2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 (3) 4.1.3 最近一次课程设置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3) 4.1.4 最近一次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9) 4.2 毕业生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的建立与运行 (10) 4.2.1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 (10) 4.2.2 当前正在运行的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10) 4.3 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13) 4.3.1 确保评价结果被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机制 (13) 4.3.2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和毕业生反馈信息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情况 (13) 4.3.3 近五年社会评价机制作用 (18)

4 持续改进 (1)专业应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2)专业应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有高等教育系统以外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 (3)专业应能证明评价的结果被用于专业的持续改进 4.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4.1.1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 1)教学管理体系与职责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专业教学管理体系由主管教学副校长、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专家组、教务处、学院教学督导专家组、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等多部门人员参加的教学管理体系,如图4-1-1所示,具体教学管理职责的分配见表4-1-1。 图4-1-1 管理体系架构

2)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手段 位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与不断改进,学校与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中规定的实施办法与手段执行,相关文件及其主要内容见表4-1-2。 4.1.2 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 围绕毕业要求达成,矿业学院按照《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见文档索引4-1-14),明确提出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具体见表4-1-3。 4.1.3 最近一次课程设置的评价过程与结果 (1)评价时间与内容 2014年9月,由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矿业学院领导、采矿工程专业教授组成专家组,对采矿工程专业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

专业认证报告说明

附表C2: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就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就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审阅者判断该专业就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提供基本依据;反之,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通用标准原文,专业补充标准应分别在相应位置列出并举证说明就是否达成)。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就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 自评报告由正文与附录两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 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指对某一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给于界定并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文 件并保存; ?评价:指利用教学管理过程以及评估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对某一教学活动的成效或某 一目标的达成性作出判断结论。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 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关于本执导书中所用字体的附注:黑体部分为标准原文;楷体部分为应提供的说明;宋体部分为要求的表格。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

附表C2: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 (2017年11月修订) 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是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重要环节。自评报告中应清晰地描述学校的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客观地陈述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所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与改进情况。自评报告应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以精炼简洁的文字和清晰翔实的图表进行定性和定量表述。 本指导书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了自评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仅作为专业撰写自评报告时参考之用,不是自评报告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认证专家在进行认证判断时关注和希望获取的专业基本信息,自评报告需包含这些内容,但不限于这些内容。这些基本内容的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认证专家的判断产生直接影响。 专业撰写自评报告需按照本指导书模板的格式与顺序进行,(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通用标准原文,专业补充标准应分别在相应位置列出并举证说明是否满足)。其中,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认证专家对照认证标准进行审阅之用。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例如,不应包含为证明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而提供少数学生的“标志性成果”。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对认证专家的研读判断没有任何正面作用。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 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支撑材料:指用于支撑自评报告各章节所述内容的相关管理文件、 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档案资料、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证据材料。支撑材料作为自评报告附件单独汇编成册(对于附件中无法提供的原始档案、原始记录等材料,应提供列表说明),自评报告各部分中应给出相关支撑材料索引。 ●评估:指确定、收集和准备各类文件、数据和证据材料的工作,以 便对课程教学、学生培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等进行评价。有效的评估需要恰当使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评估过程可以采用合理的抽样方法。 ●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资料和证据进行解释的过程, 评价结果是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的依据。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目的、 相关规定、责任人员、方法和流程等,对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指导书 (2020年版) 自评报告是工程教育认证的重要证据之一。专业应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在自评报告中清晰地描述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客观地陈述为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而设计和实施的教育教学体系,为支撑人才培养而配备的师资队伍、支持条件,以及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而建立的持续改进机制。 本指导书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了自评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仅用于专业撰写自评报告的参考,而不是作为自评报告撰写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是专家在进行认证判断时所需的基本信息,自评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这些内容。 自评报告应严格依据标准,参照本指导书建议的格式撰写,(用黑体字在相应位置列出通用标准原文和专业补充标准要求),文字描述 应简练准确,图表应清晰详实,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便于认证专家对照认证标准进行审阅。自评报告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将少数学生的“标志性成果”作为达标举证材料。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具体要求见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中部分名词的说明: 支撑材料: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各章节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包括管理文件、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

协议或其它佐证材料等。支撑材料作为自评报告的附件单独汇编成册(对于附件中难以呈现的支撑材料,应提供材料索引,以便专家现场调阅)。 ●评估:指为开展某项评价而进行的数据、证据和资料收集工作。评 估可采用直接的、间接的、量化的、非量化的手段,评估抽样应具有统计意义。 ●评价:评价是对评估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证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 过程,评价结果是持续改进的依据。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目的、 制度、责任人员、方法和流程等,对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

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认证自评报告(中学教育三级)

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三级) 自评报告 学院: 专业: 完成时间: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专业负责人签字: 学院盖章: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第三级) 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本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是专业进行自评工作的参考和依据,请专业按照指导书要求对照认证标准逐条自证达成情况,认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报告结构依照认证标准顺序,分成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及自选特色项目等九个部分,每一部分包括达标情况、主要问题、改进措施三方面内容。 2.报告内容按照指导书要求,紧扣认证标准,逐条用数据和事实举证达成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改进措施。其中,对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的描述不少于1/3,与标准无关内容或不能覆盖全体学生的少数“标志性成果”不列入报告。 3.报告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专业主动开展自评自查,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积极行动整改。对于回避、掩盖问题和不足的专业,将被要求重新修改自评报告或中止进校考查。 4.报告所列举证数据和事实要求客观真实,以学校填报的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基础,与《专业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相印证,为认证专家进校开展现场考查提供有效支撑。 5.报告要求以“五个度”为主线,明确清晰给出专业自画像,并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教学主体责任落实、实践教学水平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6.报告各部分支撑材料清单格式见附录,相应原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教学文档、教学管理文件、毕业要求和课程评价、问卷调查等放置学校备查。

一、培养目标 第一部分:达标情况(请用数据和事实逐条自证标准条文的达成情况。数据描述以 本科教学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和达成说明,事实描述以具体明确的文件、制度、行为、效果等进行评价分析和达成说明) 1.1 [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①用单独段落列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全文。 ②描述和分析专业培养目标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国家教师教育相关政策和改革要求的情况。 ③描述和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社会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关系,说明培养目标如何体现国际视野及前瞻性和引领性。 1.2 [目标内涵]: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①描述和分析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能够关注师范生职业能力素质结构与发展潜质,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举证说明该预期可以达到或实现。 ②描述和证明当前执行的培养目标表述科学规范、可衡量、可达成,体现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报告 (本报告由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分委会根据专家对学校自评材料的审核情况,现场考查专家组提交的现场考查报告和申请认证学校的反馈意见完成,提交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秘书处。本报告1-4部分向社会公开,约3000字左右,认证结论待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全体大会审议通过后对外发布。) 学校名称:xx大学 专业名称:化学工程与工艺 考查时间:20xx年6月xx日至xx日 一、专业简介 (简要描述所考查专业的基本情况,不描述考查过程和内容) xx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大学。百余年来,xx大学一贯坚持“实事求是”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方针,把本科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第一使命,逐步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明显、教学和科研居国内一流水平、享誉海内外的现代化大学,并成为我国“2xx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 化工学院是xx大学的标志性学院之一,成立于xx97年。其前身是xx52年院系调整后的化学工程系,也可追溯到北洋大学初期的化学学科(xx97年,至今1xx年),是我国化工高等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该学院现拥有3个国家级重点

学科、1个博士后流动站、xx个博士点、xx个硕士授予权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xx市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研发中心,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xx大学化工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办学思路清晰,发展方向明确,教学成果丰硕。近xx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改项目4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xx项、二等奖xx项,出版高水平教材30余部,举办各类教学研讨班xx余次,培训了全国70余所化工高等院校的xx00余名教师。该学院同样重视科研工作,承担“973”、“863”及大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及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军工配套、省部委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涉及化工过程工程、绿色化工技术、生态与环境化学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诸多领域。近两年科研经费平均6000万元以上,其与被《SCI》、《EI》收录论文数一起位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本次申请认证的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隶属于xx大学化工学院,是根据xx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由原来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工业催化、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6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是xx大学化工学院的王牌专业。 二、学校自评工作和现场考查专家组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简要描述自评材料的真实性,通过考查对自评材料以及自评材料中未提及内容的核实情况) xx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确定为20xx年全国首批本科认证的四个试点专业之一。对此次专业认证工作,xx大学的校、院和专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副校长余建星教授多次听取专业认证准备工作的汇报并作出具体指示,教务处处长葛宝臻教授、副处长王世斌教授、王世荣教授对专业认证准备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学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调研了国际著名认证机构-英国化学工程师协会(ICHME)的认证方案,成立了以王静康院士为组长,张凤宝、贾绍义、那平为副组长的专业认证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秘书组和会务组。学院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准备工作指南(试行)》进行了认真的准备,完

专业认证报告说明

附表C2: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撰写与提交自评报告以及现场考查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自评报告中应该清晰地描述本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并说明为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所实施的教学过程以及对目标是否能够达成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与过程。这些内容应通过清晰翔实的表格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文字叙述来表述。 本指导书所列内容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学校提供撰写报告的范本。指导书中所列内容为审阅者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认证标准各项要求提供基本依据;反之,这些内容缺失或者含混不清会对报告审阅者的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专业在撰写自评报告应该按照本指导书中的格式与描述顺序编写(保留其间用黑体字插入的通用标准原文,专业补充标准应分别在相应位置列出并举证说明是否达成)。其中极少量内容有重复是为了方便审阅者对照认证标准审阅。 自评报告中不应包含与认证标准无关的内容,不应包含不能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达成证明的“标志性成果”。 自评报告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将在本指导书中说明。 对本文件所用部分名词的说明: ●列出相关文档索引:指要求对于该部分描述的内容,提供相关的管理文件,教学活动历史 记录,质量控制记录,合作协议,或其它相关记录的名称。在现场考查时应能提供查阅。 ●对于教学活动的持续自我检查过程,使用下列说法: ?评估:指对某一活动的成效或某一目标的达成性给于界定并收集相关数据,形成文 件并保存; ?评价:指利用教学管理过程以及评估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对某一教学活动的成效或某 一目标的达成性作出判断结论。 ●机制: 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同时对于该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 以及各自承担的角色有明确的定义。 关于本执导书中所用字体的附注:黑体部分为标准原文;楷体部分为应提供的说明;宋体部分为要求的表格。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自评报告.doc

学校概况 广西医科大学坐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广西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2008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办学基本条件优良。学校下设26个学院(部),拥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10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省部共建重点(建设)实验室,10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13个本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5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预防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等4个专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现有本科生5714人,研究生2446人,留学生569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19个国家。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2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9人,副高级职称306人,在岗博士生导师68人,具有博士学位255人,硕士学位573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8人。担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45人,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48人、副主任委员50人,中华系列杂志编委35人。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我校开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77年、硕士研究生教育33年、博士研究生教育27年,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是广西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获“广西临床医学人才小高地”,2011年获“老年疾病防治人才小高地”。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精品课程1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学团队1个;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21项、精品课程28门、教学团队7个、教学名师8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6个。 科学研究成绩突出。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师在广西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树鼩实验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模型”成果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参与完成的“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及规范化治疗”获2011年国家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