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二:掌握学习理论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二:掌握学习理论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二:掌握学习理论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二:掌握学习理论

国际教育新理念之二: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

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展

顾明远

2.1背景与内容

掌握学习理论的背景分析

二战以后,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大发展,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也获得了大规模的发展。但是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差生”问题便是困扰各国教育的问题之一。而同一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表现得尤为突出。美国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开始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和掌握尖端科学技术的精英人才,以应对来自苏联“人造卫星”的挑战,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布鲁纳学科结构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中小学课程改革,由于片面强调课程的深度和难度,致使教材深奥难懂,不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因缺乏学习兴趣,厌学的情绪普遍存在。这些改革措施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学校大批“差生”的出现。而这一后果却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背离的。

在新技术革命时期,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靠新的科技成果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发展和变化对劳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需要具有比过去更为复杂的技能。这就需要扩大教育范围,只让少数人完成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教育,解决不了这一迫切需要。因而,发达国家必须使更多的人接受,并且不是一般地接受,而是成功地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并且为之寻找到一条合理的途径。“问题已不再是找到能够成功的少数人。根本问题在于确定怎样才能使年龄组中最大部分的人有效地学会那些技能与学科内容——它们被认为是在复杂的社会中发展自身所必需具备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为了在新的条件下,维持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在全球的实力地位,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布卢姆提出了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掌握学习理论。

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中每个教师在新学期或新课程开始时,总怀有这样的预想: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完全学会所教的许多事物;三分之一的学生将不及格或刚好通过;另外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学会所教的许多事物,但还算不上是“好学生”。这一系列预想(得到学校分等的方针与实践的支持),通过分等程序、教学方法与教材,传递给学生。这种传递造成了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通过分等程序,学生的最后分等与最初的预想相差无几。布卢姆对这种“预想”提出尖锐的批评,指出,现代美国教育的实践牺牲了大批学生;这种传统的教育“预想”是当今教育体制中最浪费、最有循环性的一面。它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破坏了相当数量的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

布卢姆指出:“目前的教育制度从结构上来看要崩溃了,就像一座快要倒塌而要伤及房客的旧房子,应该彻底重建。”那么,应该如何重建美国教育?布卢姆认为:“不论是更多的教育机会,还是日益增加的教育方面的经济资助,对于改善对每个学生的教育并无多大效果。增加经费、新的时髦做法,或者教育体制结构方面的重大而彻底的变革都不能解决问题,依我看,解决办法在于我们对学生与学习的看法的改变。”由此,布卢姆提出了他的掌握学习理论,并因此而被称为是“摧毁美国教育的人”。他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思想体现在《教育目标分类学》

(1964)、《学生学习的启蒙形成和总结评价手册》(1971)、《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教育评价》等一系列著作中。

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教育目标的分类

在布卢姆的整个教学理论中,教育目标是组织教学、课程编制和教育评价的基础。教学目标分类是掌握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学习理论实施的基础性工作。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布卢姆把教育中应该达到的全部教育目标分为3个不同的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按层次水平由低到高,每个领域又可以此分为6个类别: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每一类别下面,又包括一系列亚类。我们以认知领域为例,来看看布卢姆是如何对教育目标进行具体分类的。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水平,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6类:

一、知识。

布卢姆认为,知识应该包括3个方面内容:什么是知识;知识的种类;掌握知识的重要性。

布卢姆给知识下了如下几个定义: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指:那些注意记忆的行为和测验情境,这种记忆是通过观念、材料或现象的再认或回忆而获得的。”

“这里所讲的知识是指:对具体事物和普遍原理的回忆,对方法或过程的回忆,或者对一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回忆。”按照各种行为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一种顺序,布卢姆把知识分为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及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3大类。他把这3大类知识又分为若干亚类。这样知识的类别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明确和具体。那么,掌握什么知识才算真知识?布卢姆说:“如果知识不能被用于新的情境,如果知识不能按某种与原先遇到的不同形式来使用,那么,这种知识就没什么价值。这些知识的概念的外延往往近乎分类学中定义为‘能力和知识’的知识。”因此,只有那些能够被运用的知识才算真知识。

为何要把掌握知识作为教育的目标呢?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何在?

布卢姆认为:

第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会随着知识或信息的增加而提高;

第二,知识是其他教育目标的基础,也是情感分类的基础;

第三,知识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因为个人的成熟程度往往以知识的增长情况来判断;

第四,学生将来选择职业的需要。布卢姆认为,“在学生作出固定职业选择之前要求他掌握的知识,比他已经做出固定职业选择之后所需要的知识,要有更大的广泛适用性和普遍相关性”。

二、领会。

领会是比知识更高的一个层次,是最低层次的理解。布卢姆把领会按其作用分为转换、解释和推断3个不同水平,并分别作出了解释。他说,“关于领会目标的主要考虑,是观察学生是否超出了知识目标……达到了理解”。

三、应用。

布卢姆不仅要求对知识要理解,而且应该会应用。他认为应用知识的目标应包含3种类型:原理和通则、新问题和新情境,以及应用能力。随后对此3种类型的目标进行了具体解释。在谈到领会和运用目标的区别时,他这样总结:如果说“领会的标志在于,当说明抽象概念的用途时,学生使用该抽象概念”,那么,“运用的标志在于,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生会正确地把该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境”。

四、分析。

分析是利用知识、领会、运用的一种复合能力,它“注重把材料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作为教育目标之一,分析也包含3个层次,即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通过这样的分析,以区别了解事物的内部关系。布卢姆认为,熟悉客观条件是进行分析的前提,“学生必须学习的不仅是如何进行分析,而且包括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和应用分析。”

五、综合。

综合是对各个要素或组成部分进行加工,以组成一个新模式或结构,或把它们改组成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整体。

六、评价。

评价是为了某种目的,按照一套既定的标准或准则对观念、方法、材料等的价值做出判断。这种标准可能是内部的证据,也可能是外在的标准。布卢姆对依据内在证据或外在标准进行价值的判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以上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方法进行的仅仅是简要介绍。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是一个符合逻辑的、分层次的、可理解的、可掌握的、可测试的知识系统。它为制订课程计划、编写教材、测试成绩,以及教育评价提供了依据,为观察和分析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框架。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可以确定出中小学各门学科的具体教育目标,根据这些目标施教、测验、评价,有助于大多数学生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为掌握而教”和“为掌握而学”

一、为掌握而教。

“大多数学生(也许是90%以上)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这就是布卢姆为掌握而教的核心思想。

布卢姆认为:大多数教师设想他们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能胜任学习,另外三分之一将不及格或刚刚通过,余下的三分之一则处于中间状况。他认为这种想法“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布卢姆坚持认为,9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课程中的材料。为此,布卢姆与他的助手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通过实验、观察、追踪研究,他们得出结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即所谓天才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包括智力、情感、体格等方面有缺陷的儿童)之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布卢姆认为,造成半数以上学生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的不完善;另一方面的原因,也在于他们的教师并没有去期待他们掌握。布卢姆认为要想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必须使教师具有对所有学生的期待,而不只是对一部分学生。教师应当向学生解释掌握性学习与一般学习有何不同,并向学生表明自己的信心,相信绝大多数学生应当而且能够达到掌握水平。

为掌握而教的思想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这就意味着,在掌握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传统教学往往根据正态分布曲线,来给学生进行成绩的等级评定,据此把学生划分为若干等级。布卢姆认为,正态分布只能说明学生在总体中的次序和位置,而不能说明他们掌握知识的水平。而且这种做法往往容易使教师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即“他们会把学生的学习能力看成是一种持久和稳定的东西,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初发现的学习差异,不仅会在他们整个学习生涯中表现出来,而且会贯穿于他们的一生”,因此,“差生只能学习最简单的和最具体的概念,而优生则能学习某一学科中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布卢姆对此进行了驳斥。他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变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天生的、固有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得到弥补的。

布卢姆认为,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先前的学习水平和他所受教育质量的差异,只要在这两方面进行改善,就可以大大缩小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他认为,只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那么,至少在理论上说,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只有相信这些,教师才可能摒弃原来的错误观念和做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期待所有学生掌握所教的内容,最终使大多数学生达到他们能够到达的发展水平。因而,为掌握而教也是一种教师学生观的重大转变。

为掌握而教的教学,把教材分成以一二周为期的单元,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形成性学习单元之间要进行评价,通过这种评价发现并弥补群体教学中引起的学习误差,了解每个学生尚未学会的东西,以改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方法上,采取“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即在每个单元完成之后进行“诊断测验”,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通过测验的学生,由另一位教师有计划地作与第一次不同的讲解,一直到他们掌握有关教学内容为止。这种方法被称为“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对目标射第二次箭”。

二、为掌握而学。

布卢姆的说法,这是学习对学生自我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布卢姆认为,每一个人都在寻求对自己价值的肯定承认,他也会把自己看成在他自己的能力或成功受到信任的领域是足以胜任的。掌握学习就是要使学生确认自己的学习能力,把自己看成是胜任学习的。

布卢姆认为,学生经常表现的不及格和学习不胜任,会引起学生怀疑自己的应付能力,因此要引导他们在校外体验中寻求信任和胜任。布卢姆强调,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经验,他们就会不仅在校内,而且在校外都会完全地拒绝学习。中学生和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大量神经过敏行为,都是在学校学习方面受到惨痛挫折的后果。

学习能给学校带来生机,给学生带来信心,并帮助学生在各类学习中发展一种毕生的兴趣。布卢姆认为,如果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了解所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如果教材合适,教法设计得当,在教师态度、教学时间上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条件,与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反馈的经常评价测验相结合,那么,90%以上的学生都能为掌握而学习,并达到掌握的水平。

当然,在为掌握而学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能力的确认和信心的树立要经过一个过程。例如,当学生在单元群体教学中,学习某一材料遇到了困难,他便需要运用矫正手段,寻找学习尚未掌握的材料的另外一种方法,挑选最适于他学习的手段,并在这个问题对以后学习可能产生影响之前就解决。矫正工作在课下进行。教师通过矫正工作,让学生看到他们完全能达到目标,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而这更多的努力又促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矫正,补上学习的漏洞,排除障碍,达到掌握水平,同时也促进了自信这一重要的心理品质的形成。

掌握学习的策略

“掌握性学习有许多切实可行的策略,每种策略必须与处理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某种方式相结合,即把教学与学习者的需要与特征联系起来。”根据这一原则,布卢姆制定了掌握学习的各种策略。

一、关于教师的问题。

他认为,实施掌握性学习要“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位好导师”。这种“好导师”应该不受缚于传统教学,不按正态分布曲线规定分数等级来评定学生,并且能够为学生掌握性学习提供适合他们个别差异的方法。

二、关于教学材料使用问题。

布卢姆认为,学生使用一种教科书不能掌握原来所用的概念时,便可采用其他教科书。如果教科书中的概念仍不能掌握的话,那么可采用“练习册和程序化的教学单元”。

三、关于教学组织形式问题。

除群体教学外,布卢姆主张采用能力分组的小组研究和个别指导的研究方式。他说:“每个学生也许需要十分不同的教学类型、质量,才能够达到掌握水平。这就是说,经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会同样的教学内容,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

四、关于教学时间问题。

布卢姆认为:“花在学习上的绝对时间量(校内或校外)并不决定学习水平。应当允许每个学生得到他学习一门学科所需的时间。”“如果学生在学习上花了所需的时间,那么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掌握水平。”他认为,“掌握性学习策略的任务便是找到改变每个学生所需的学习时间的方法,找到为每个学生提供所需的时间的方法。”

五、关于教学方式方法问题。

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选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采用这一方法使学生不能学会所教教材,教师则可选择其他方式。其选择和运用,以有利于促进学生高水平地学习该学科为原则。

六、关于师生的系统反馈和矫正问题。

布卢姆认为,“掌握性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学习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反馈通常采用简要的诊断形成性测试的形式”。通过形成性测试揭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学生矫正错误,促使他们达到教学目标。正因为教育目标是可测试的,一个学生能否掌握教学目标,通过形成性测试,可以得出结果。因此可以说,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教育评价乃是掌握性学习的理论依据,也是实现掌握性学习的有效手段。

掌握性学习理论的操作

布卢姆在阐述了其掌握性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后,制定了在教学中运用掌握性学习理论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确定每个形成性学习单元的内容与目标,制定规格明细表,详细分析表内所包含的要素,以及各种要素的层次结构关系,确定各要素的重要性程度。

2.编制形成性测试的试卷两份,两份试卷都必须包括本单元所有要素,并在原则上要求等值。

3.在单元学习后进行形成性测试(一般需要25~30分钟)。

4.给学生第二次机会,并在随后两三天举行平行性测试。测试答案(一次或二次之和)的准确程度达到85%,就表示学生对该单元达到了掌握水平。

5.教师对测验结果进行分析、矫正,以确定学生对该单元教材掌握的情况,或者复习那些学生感到特别困难的概念。矫正手段设计用来重新教授单元形成性测验中的某些项目所考核的内容,但方法不同于该单元最初的群体教学,矫正的方法有多种,一般在课下进行。矫正工作应该安排好,使教师用的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而学生又不感到是额外负担。

以形成性评价作为重要手段的掌握性学习的教学,突出的优越性表现在:1.它能帮助学生发现和矫正他们答错的问题和需要补充学习的概念、技能。布卢姆通过实践,发现最有效的纠正程序是让学生小组(每组2~3人)利用半小时左右时间检查各自的测试结果,互

相纠正。掌握性学习的教学成果取决于改正过程的有效性。2.强化已达到掌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这些学生,良好的测试成绩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出更浓的兴趣、更强的决心,形成良性循环。3.形成学生学习的准备性。这种教学为学生安排了每一单元的学习时间表,这就使学生了解规定时间内应学习掌握教材内容,并为测验做好准备。形成学生学习的这种准备性有利于督促、激励他们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布卢姆曾指出,许多学生所以未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问题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未能得到适合于他们各自特点所需要的教学帮助和学习时间;为掌握而教,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2.2简要评价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掌握学习理论问世以后,美国有许多学校都开展了“掌握学习”的实验,效果比较好。芝加哥大学两位教育学博士进行的实验(个别教学、掌握学习、传统的群体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表明:大约90%的个别教学组,70%的掌握学习组的学生达到了终结性成绩水平,而群体教学只有20%达到。理科教师沙伦·贝尔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学校完全变了样,停学率戏剧性地下降了……我们发现不断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要求学生,他们就不断获得成功”。

“掌握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强,学习效率提高。实验班学生学习的东西多,差生学习成绩提高快。

2.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热情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得到改善。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获得了成功,因而改变了他们对学习的自我观念。运用掌握学习理论的班级学生对学习更多的是抱着热爱的态度。他们的自信心、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都比较高,乐意合作学习。

3.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心增强。在掌握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变得十分成功。这种发现促使教师进一步转变了传统的学生观,不再认为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学习成功,所以,教师不再需要用行政手段来督促学生学习了。

4.最为明显的一个效果,就是大多数学生达到了掌握水平。

实验结果表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对于中小学教育如何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解决使差生得到应有的发展等教育难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作为当代的一种教育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的积极意义同样是明显的:它的“人人都能学习”的信念扭转了传统教育中非科学的学生观;它树立了既重视系统科学知识,又十分重视能力形成的教育目标系统;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评价与反馈,强调学习有难易区别和连续性,使大多数学生在下一步教学之前,都达到掌握水平,为学习不断成功开辟了道路。

掌握性学习不论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都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不利因素,这就是:“一般来说,实验班的学生所需的时间比控制班学生大约多10~15%。”在实践中运用掌握学习理论时,要避免用超额的学习时间来使学生达到掌握水平的极端做法。应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搞时间本位,从而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

展。 2.3案例分析布卢姆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即最后能够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掌握学习教学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和足够的学习时间,通过反馈——矫正方式,促进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材料。实施掌握学习教学法可以分为5步:第一,确定教学内容和日标,划分教学单元;第二,实施教学计划;第三,测量学习结果;第四,根据存在的问题,给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第五,有针对性地重讲有关内容,并进行第二次测验。

国内小学教学中,把掌握学习法的实施与其他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目标教学结构,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五步教学法”:亮——亮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或口头说明);议——师生围绕目标,紧扣教材进行议论;练——进行目标分类练习,巩固和深化新知;测——根据学习目标,对达标情况进行检测;评——自评、点评、抽样评,让学生了解评价结果。

案例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含有一般“方向”作用,具有总体的、终极性的意义,如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的运算定律,能够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作一些简便运算”。而教学目标含有具体“过程”作用。

布卢姆提出了一整套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和实施策略:1.设计掌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分为识记、理解、应用、评论等由低到高的思维层次;2.进行“形成性测验”和“平行性测验”,以及“诊断性测验”、“终结性测验”,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3.学习评价,按目标分类,进行科学分析;4.矫正,对没有达到掌握标准的学生进行补课,指导直至达到掌握。表现为个别的、部分的、阶段的意义。教学目标必须制订得具体、明确。如:加法运算定律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运用“掌握学习法”要注意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多层次练习,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学习评价,及时反馈、矫正。案例二掌握学习教学法的运用运用掌握学习教学法,先将小学语文第9册的30篇课文划分成8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周。按照直线式或层次式安排好互相衔接的材料。然后确定每个单元具体的掌握目标,编制出所学内容的“双向细目表”。纵栏为学习的内容,如汉语拼音、认字写字、词语、句子、语法标点、修辞逻辑、阅读、写作和听说等等。横栏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方面的行为变化。接着,根据单元教学目标,以群体教学的形式进行讲授。在完成单元教学任务之后,实施形成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分A、B两卷,两卷的题目类似,但又非简单重复。先让学生做A卷,试卷批改后进行补充学习,再做B卷。不过,只要求在B卷里做A卷中错误的部分。做对的,可以计入总分。达到80~90%的为掌握,可以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8个教学单元全部掌握后,进行终结性测验,试题要覆盖所有的目标。最终的学习成绩,是以通过的单元成绩和终结性测验的成绩确定的。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516415264.html,/xxlp/rzxlx/200710/58912.html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更新时间:2007-10-23 学习的分类与评价 一、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⑴知识;⑵领会;⑶运用;⑷分析; ⑸综合;⑹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个主要类别:⑴接受或注意;⑵反应;⑶价值评估;⑷组织;⑸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是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的。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 教育目标分类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所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二、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认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因此,布卢姆把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所谓情感特征,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学习任务的动机”。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

布鲁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

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维度分类

二维分类框架运用举例 教育目标(educational objectives)同教育目的或宗旨(aim, purposes and goal)关系密切,在课程改革中又紧紧地同内容标准(content standards)或课程标准(curriculum standards)联系在一起。但不管我们怎么称呼,教育目标在系统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学习者学会的东西,既是教学的预期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学活动,像阅读教材,做实验,参观旅行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的手段。所以,教学活动不是目标。同理,测验本身也不是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对教育目标作出分类。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坚持以学习者为取向,基于学习,重视了外部表现和可评价等特点,以此要求对预期的认知结果能作出陈述和评价。 一个教育目标的陈述包括了动词和名词。动词一般说明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一般说明期望学习者所获得或建构的知识。请看这样一个实例:"学习者将学会区分(认知过程)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知识)"。其中,"区分"是属于认知过程中"分析"的一个具体类别;名词短语"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期学习的知识类型提供了线索――"体制"是一个概念性知识。所以,根据二维矩阵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分析"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 既然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构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矩阵内每一个具体结合就是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假设我们有一个很笼统的教育目标或课程标准要求――"掌握欧姆定律",我们怎么用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来加以细化呢(可参见下表) 首先要考虑到这一学习任务所包括的知识类型有:事实性知识――如知道测量电流需要用到电压,电流和电阻等知识;程序性知识――如会用欧姆定律的公式(电压=电流*电阻);概念性知识――如"电路图";元认知知识――如要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记忆方式和理解方式。如果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保持",那么。可以检查"识别"或"回忆"四种类型知识的程度。例如,分别用哪三个字母来代表欧姆定律中的三个变量;回忆欧姆定律公式或回忆书本上讲过的电路图等。 如果教学目标旨在促进"迁移",那么,具体分类就可以是:(1)解释事实性知识――学习者能用自己的话来界定关键术语(如"电阻")。(2)说明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解释当采用串联或并联方式时,电路图中的电流量会发生什么变化。(3)执行程序性知识――已知电流和电阻,学习者能运用欧姆电定律来计算电压。(4)区分概念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运用欧姆定律的应用题中的哪一个信息对决定电阻是必不可少的(电灯泡瓦数大小电线的粗细还是电池的电压 )(5)核查程序性知识――学习者能确定在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时,哪一种解决办法可能是最佳的。(6)评判元认知知识――学习者能选择一个解决欧姆定律一类问题的计划,判断其是否与现有的理解水平最相吻合。(7)生成概念性知识――如果一个电路图中电池容量大小不变,学习者能生成几种增加电灯亮度的方式。 新的认知目标分类学,是对将近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布卢姆等人的分类学的全面修订,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我们相信,这个新的分类体系,对课程编制,教育测评,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开发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实现布卢姆在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40年的回顾》中撰文所表达的一个最大心愿:"加深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解,提高教育目标分类的有效运用"。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教学提纲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篇一: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学习的分类与评价 一、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3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6个主要类别:⑴知识; ⑵领会;⑶运用;⑷分析;⑸综合;⑹评价。情感领域包括5个主要类别:⑴接受或注意;⑵反应;⑶价值评估;⑷组织;⑸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是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的。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

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1种工具。 教育目标分类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所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二、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认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因此,布卢姆把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所谓情感特征,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学习任务的动机”。 三、教学评价 布卢姆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布卢姆主张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另1种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或形成性测验。 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的程序是:把一门课分成若干学习单元,再把每一单元分解成若干要素,使学习的各种要素形成1个学习任务的层次,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要安排一次形成性测验(有时又叫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常常被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定速度,保证学生在从事下1个学习任务之前,完全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形成性测验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形成性测验可以揭示出问题

认知主义教学实例

概念: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以“有机体内部状态”——意识为中介环节,受意识支配的,他们以S-O-R这一公式代替S-R这个公式(O为中介环节);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依靠主观的构造作用,形成“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而是主动对相关刺激进行解释。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核心思想: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发生。认知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皮亚杰、布鲁纳和加涅等。 例子: 代数中的变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是代数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小学低年级学生完全能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原理。事实上,儿童在幼儿园玩跷跷板时就知道,如果对方比自己重,自己就得往后移;如果对方比自己轻,就得往前移,否则就不可能玩跷跷板。根据这个原理,布鲁纳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天平,让8岁儿童借助动手操作、视觉映象和符号来掌握代数中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能够像鹦鹉学舌似地说出“几乘以几等于18”,但是他们对“9×2”与“2×9”,或“6×3”与“3×6”有没有不同常常感到吃不准。如果让小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在天平一边钩子9挂上2个小环,让学生在天平的另一边寻找各种能保持天平平衡的各种组合,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小学生根据以往玩跷跷板的经验,很快就能知道在钩子2上挂9个小环;在钩子3上挂6个小环;或在钩子6上挂3个小环……,都能保持天平的平衡。这样,学生掌握的不只是“9×2=18”,而是代数的基本结构——交换律。在学习过程中,开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移去天平,让学生凭借头脑中形成的视觉映象来运算;最后,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不用实物和视觉映象,用符号也能自如地运算了。布鲁纳由此认为,教师只要把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根据学生表征系统形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那么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xx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感悟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的学习及培训感悟: xxxxxx小学xx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将人的认知教育目标按照由简单到繁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分成了以下六个层面的内容(如图)。 虽然研修教材中对于每一类问题的概念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科学、确凿的阐述,并且也相应地给出了一些详尽的问题范例。但从我上一次培训的实效来看,在短时间内,学员对于每一类问题的特性很难理解透彻,一些学员认为这样的理论太过高深,从而直接导致学员在应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问题设计时,对于问题设计的“度”难以控制,设计出来的六个问题层次性不明确,甚至出现了例外层面问题的交错出现的情况,无法体现出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思维关系。 如何帮助学员更松弛地、更确凿地理顺六个层面的关系呢?我迫使自己静下心来,从头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去阅读教材中关于六类问题的解释。我猛然发现,文句中的某些关键词能给予我很大的启发,再结合自己大凡的教学经验,对于每一类问题所指向的目标、侧重点,问题与问题之间的上行关系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撤起来。 从培训效果看,这种提取关键词的方法的确为学员把握例外类别问题的特点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学员们普遍感到理解的思路由含混变得清撤,感到对六个层面的理解由沉滞变得光鲜了。我还感到,在学员自己设计问题之前,范例的支持作用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范例能将抽象化的理论变得直观化、详尽化。 这些参训的学员都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在举例时,他们更愿意听到贴合教学实际的东西。所以在指导学员参看教材中给出的范例之外,我还试图从小处着手,我从自己所教的小学数学教材中选取了一个很小的问题,并尝试利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了下面的问题设计。 知识: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布鲁姆的目标认知分类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包括 (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 (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6.评价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选择性注意)。它分为三个亚类: (1)觉察,指学习者意识到某一情境、现象、对象或事态。与“知识”不同的是这种意识不一定能用语言来表达。例如,形成对服装、陈设、建筑物、城市设计、美好的艺术品等事物中的美感因素的意识。 (2)愿意接受,指学习者愿意承受某种特定刺激而不是去回避。例如,增强对人类需求和社会紧迫问题的敏感性。 (3)有控制的或有选择的注意,指自觉地或半自觉地从给定的各种刺激中选择一种作为注意的对象而排除其他的无关的刺激。例如,注意文学作品中记载的人类价值和对生活的判断。 2、反应:指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它包括三个亚类: (1)默认的反应,指学习者对某种外在要求、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还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如,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 (2)愿意的反应,指学习者对于某项行为有了相当充分的责任感并自愿去做。例如,对自己的健康和保护他人健康承担责任。 (3)满意的反应,指学习者不仅自愿做某件事,而且在做了之后产生一种满意感。例如,从消遣性阅读中获得乐趣。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教育理论与实践8 布鲁姆掌握学习简介 布鲁姆掌握学习简介 学习的分类与评价 一、目标分类 布卢姆认为,一部完整的教育目类分类学,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用学生外显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布卢姆认为,制定目标是为了便于客观地评价,而不是表述理想的愿望,事实上,只有具体的、外显的行为目标,才是可测量的。 2.目标是有层次结构的 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学中包括六个主要类别:⑴知识;⑵领会;⑶运用; ⑷分析;⑸综合;⑹评价。情感领域包括五个主要类别:⑴接受或注意;⑵反应; ⑶价值评估;⑷组织;⑸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都包括若干子类别, 由此可见,布卢姆的分类学是将学生行为由简单到复杂按秩序排列的,因而,教育目标具有连续性、累积性。 3.教育目标分类学是超越学科内容的。 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的方法,是不受学生年龄和教学内容所局限的。可以把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层次结构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育目标体系。 4.教育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 教育目标分类是为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所以,目标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评价教学结果提供测量的手段,同时有助于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变化作出各种假设,激发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二、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认知目标中始终具有情感的成分;情感目标总是带有认知成分,因此,布卢姆把学生的认知状态和情感特征作为学习的前提条件。所谓情感特征,就是指“学生学习新的学习任务的动机”。 三、教学评价

布卢姆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布卢姆主张教学中应更多地使用另一种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或形成性测验。 形成性评价的有效的程序是:把一门课分成若干学习单元,再把每一单元分解成若干要素,使学习的各种要素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层次,确定相应的教育目标系统;在每一单元教学结束时,都要安排一次形成性测验(有时又称为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常常被用来为学生的学习定速度,保证学生在从事下一个学习任务之前,完全掌握这一单元的内容。形成性测验可起到强化的作用;形成性测验可以揭示出问题所在,“诊断”后应该附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处方”。 简言之,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生评定分数或等级,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上;而总结性评价的目的,是要对学生在一门课上的学习结果作出全面的评定,并把评定成绩告诉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所以,布卢姆指出,评价与评分不是同一个意义。不评分也能够对学习结果作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就是一个例子。 学校学习理论的若干变量 布卢姆认为,只要对下列三个自变量予以适当注意,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达到掌握水平。 1.学生已经习得完成新的学习任务需必备的知识技能的程度(即“认知准备状态”)。 2.学生从事学习过程的动机程度(即“情感准备状态”)。 3.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即“教学质量”)。 一、认知准备状态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结果上显示出来的差异可以被归结于在学习开始时掌握有关知识技能上的差异。 二、情感准备状态 布卢姆认为,学生以往的经历和目前的期望,决定了他对学习任务1的情感准备状态,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1后的情感特征,可能成为学习任务2的情感准备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区分学生在某一学习任务之前的情感准备状态与在完成该学习任务之后的情感特征。 在布卢姆看来,学生对某一学习任务的情感准备状态,决定了学生为完成该学习任务准备付出必要的努力的程度,同时还部分决定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试图克服它们的程度。反之,学生学习某一任务的有效性,也将影响他们以后学习类似任务的动机和努力的程度。而学生对以往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看法,往往是与学校里的考试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把这些成绩解释为是自己学得好或学

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解读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本杰明·S·布卢姆,生于1913年,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育系教育学教授,曾担任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长,是国际教育评价协会评价和课程专家。二十世纪五十代,布卢姆因教育目标分类的系统学说而闻名,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六十年代,他提出关于“人类特性”的理论,著有《人类特性和学校学习》;七十年代,他又提出“掌握学习”的学校教学理论,著有《我们的儿童都能学习》、《掌握学习理论导言》。布卢姆提出的关于“人类特性”和学校教学的理论,曾经被列为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对我国教育实践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布卢姆“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旨在为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社会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以提高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然而,这场改革因为过分强调理论化,导致美国教育质量下降,学校出现了大量的不能掌握课程内容的“差生”。面对这样的现实,布卢姆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功能是挑选不是发展”的质疑,并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学说。这一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 布卢姆是位认知派心理学家。他认为,“学生具备从事每一个新的学习任务所需的认知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就越积极”。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新的知识的输入、理解和接纳,对学习结果及其以后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他十分强调学生在学习前应具备所需的认知结构。 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差异,布卢姆主张教师在学期初,应先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先决技能、先决态度和先决习惯;鉴定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辨别学生需要帮助的程度。根据诊断性评价的结果,为学生提供预期性知识,“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2、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 布卢姆认为,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充分注意并合理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高峰的学习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由于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学习的愿望得到加强,成就动逐渐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就会大大增强。 3、反馈——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 布卢姆指出:“掌握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的矫正性的帮助”。教学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必须通过评价来判断其有效性,并对教学教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整,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他所需要的特殊帮助。 反馈矫正通常分四步:第一,每堂课结束时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用课前编制好的几个突出反映“目标”的小题目进行检查,方法灵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口答、笔答都可采用。回答者所学知识得到强化,听者知道错在何处,如何补救。其次,在每个单元结束时进行一次形成性测试,测试突出“目标”中规定的重点、难点、涉及本单元的反有新知识。第三,根据形成性测试的结果,进行个别补救教学。个别补救教学最有效的方法是:将学生按学习成绩分面四到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掌握”者做“未掌握”者的小老师,互相帮助,这样既帮助未掌握者深化理解,又帮助未掌握者找出错误所在并及时纠正。最后,进行第二次形成性测试,对象是在第一次测试中“未掌握”而接受辅导、矫正的学生,内容是在第一次测

最新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复习过程

布鲁姆认知目标修订二维分类——物质的分类 活动设计以达到双向细目表中的教学目标: 【引入】观看幻灯片,播放图书馆书籍分类,超市物品分类的图片。 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能在琳琅满目的超市或图书馆迅速找出1、10 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来引导学生进入分类的思想,并用自己 的话给分类下定义 【总结】讲解分类的定义,及其分类的标准。4、7 【提问】请学生对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运用分类的实例。2、3

【过渡】在初中化学中,我们曾经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和 分解反应,这节课我们将在前面的基础上继续来研究。 【板书】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讲述】让学生看课本24页下面一段,看一下对碳酸钠、硫酸钠、 碳酸钾、硫酸钾是怎么分类的。6、7、 让学生初步体会交叉分类法的应用。8、9 【讲解】教师强调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同一种物质归到 不同的类别中。例如,对于碳酸钠来说,从其组成的阳离7 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 盐。 【练习】幻灯片放映: HCL 含氧酸 H2SO4 无氧酸 HNO3 一元酸9 H2S 二元酸 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应用交叉分类法 【讲解】教师在黑板上用示意图进行详解。 【归纳总结】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 法可以使我们的化学知识系统化。5、10 2.对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标准同一事物可以分到不11、12 同的类别,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3.运用单一分类法有很大的局限,而交叉分类法可以弥补这 种不足。 【课后作业】利用交叉分类法对我们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种知识(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和从低级到高级的六个认知过程(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总计有30个具体类别。新的分类学,主要面向教师,面向教学实践,将学习、教学和评价紧密联系起来,突出其一致性;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所构成的二维矩阵中每一种具体结合为教师利用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落实课程标准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认知目标分类学;教育目标;课程标准;知识;认知过程 1956年,由布卢姆(Bloom,B.S.)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正式出版,标志着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拉开了序幕。到了1966年,十年的时间内,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都初步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50年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著作至少被翻译成22种文字。美国全国教育学研究学会(NSSE)1994年年鉴,曾专门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40年历程及其贡献作了回顾。 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的修订工作,实际上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大概至少有一二十种较为知名的修订“版本”,只是详略不同、视角各异和影响面大小有别而已。正像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是数十位专家共同研究的结晶一样,最正规的修订工作也是由一个专门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其领衔者是当代著名的课程理论与教育研究专家安德森(Anderson,L.W.)以及曾与布卢姆合作研制教育目标

分类的克拉斯沃(Krathwohl,D.R.)。另外还有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Mayer,R.E.)和测验评价专家阿来萨(Airasian,P.W.)等近10位专家。这一研究是根据对布卢姆分类的长期应用之后,结合美国实施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在2001年完成(时值布卢姆患病刚去世不久),出版了《面向学习、教学和评价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修订》一书。 与布卢姆原来的一个维度分类(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不同,新的分类学采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知识是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四个类别:事实、概念、程序和元认知,其中,概念和程序的抽象程度有一定的交叉,即有的程序性知识比最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更具体。认知过程涉及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业绩),包括了六个类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是依据认知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来排列的。本文对这两个维度的具体分类指标作一个概述。[1,2] 一、知识维度分类 修订办法将布卢姆原有分类中“知识”类别中的具体指标单列为一个维度,同时依据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增加了元认知知识。所以,修订分类中的知识维度有四种水平,依次是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具体共有11种子类别。 (一)事实性知识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学习理论开始重视研究学习者处理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用S—O—R(O即学习的大脑加工过程)模式来取代简单的没有大脑参与的S—R联结,强调有机体的学习是在大脑中完成的对于人类经验重新组织的过程,主张人类的学习模式不应该简单地观察实施刺激以后的有机体的反应方式,而应该重视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重组,应该强调不同类型的学习有不同类型的建构模式,主张在教学中要加强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比重,运用同化与顺应的方法有效地促成学习者知识结构的建立。认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皮亚杰等。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主要教育心理学理论集中体现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一书中。 布鲁纳主要研究有机体在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他把认知结构称为有机体感知和概括外部世界的一般方式。布鲁纳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与实验室研究猫、狗、小白鼠受刺激后作出的行为反应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强调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主动地把学习者旧的认知结构置换成新的,促成个体能够用新的认知方式来感知周围世界。 (1)重视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布鲁纳强调“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就是“具有既广泛而又有强有力的适用性”,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也就是每科教学要着重教给学生这“三基”。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深受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影响,他认为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及其相互间的平衡而形成的。但他也不完全同意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在其他外界作用下形成发展起来的,而布鲁纳则反复强调认知结构对外的张力,认为认知结构是个体拿来认识周围世界的工具,它可

英文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

1) Mastery Learning Theory 掌握学习理论 1. Bloom s Mastery Learning Theory has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eaching in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especiall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s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in 1986.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自1986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对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初中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但在实践运用中也有其局限性,必须批判性和推陈出新地运用,才能促进我国的素质教 2) mastery Learning 掌握学习 1. Inspiration from Bloom s Theory of "Mastery Learning" to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布卢姆“掌握学习”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2. The Theory of Mastery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Our Middle and Primary Schools; 掌握学习理论及其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3. In response to this situation,selec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mastery learning"is indispensible to run out of the plight for the teaching of judicial documents with a guide of Bloom s Master Learning Theory. 针对这一状况,以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推行"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司法文书教学走出困境的应然之选。 3) learn and master 学习掌握 4) Group Discussion-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分组-讨论掌握学习模式 5) mastery study 掌握性学习 6) Mastery Learning Approach 掌握学习法 1. In this case,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do this research to find out the effectiveness of using Mastery Learning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adult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istening and whether this approach can help the students form mor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English listening than the tradit 由于上述教学情况,作者尝试用掌握学习法加以改善。 补充资料:掌握学习 学习者在最佳教学、足够时间条件下掌握学习材料的一种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B.S.布卢姆是提倡这一学习方式的代表,其中心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时间,多数学习者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 许多教师相信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分布是正态的。他们预计在所教的学生中,大约只有1/3的人学习良好,另外的1/3是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其余的1/3 则介于上述两部分学生之间。布卢姆认为这个假设缺乏代表性。他声称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 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 D)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 C)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 )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六个层次: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1.知道(知识)(knowledge)是指认识并记忆。这一层次所涉及的是具体知识或抽象知识的辨认,用一种非常接近于学生当初遇到的某种观念和现象时的形式,回想起这种观念或现象。这种知识是特定知识,如:术语和事实;处理特殊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知识:序列、分类、标准、方法等;一般或抽象的知识:原理、理论、知识框架等。 与这一层次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等。 2.领会(comprehension)是指对事物的领会,但不要求深刻的领会,而是初步的,可能是肤浅的。包括(1)转换: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2)解释: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3)推断:估计将来的趋势或后果。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等。 3.应用(application)是指对所学习的概念、法则、原理的运用。它要求在没有说明问题解决模式的情况下,学会正确地把抽象概念运用于适当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应用是初步的直接应用,而不是全面地、通过分析、综合地运用知识。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举例说明,解决等。 4.分析(analysis)是指把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要素部分,从而使各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更加明确,材料的组织结构更为清晰,详细地阐明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 分析,检查,实验,组织,对比,比较,辨别,区别等。 5.综合(synthesis)是以分析为基础,全面加工已分解的各要素,并再次把它们按要求重新地组合成整体,以便综合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涉及具有特色的表达,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步骤,根据基本材料推出某种规律等活动。它强调特性与首创性,是高层次的要求。 与此目标相关的概念如:组成,建立,设计,开发,计划,支持,系统化等。 6.评价(evaluation)这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这个层次的要求不是凭借直观的感受或观察的现象作出评判,而是理性的深刻的对事物本质的价值作出有说服力的判断,它综合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断。 二、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美国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认为:“认知是一个人‘了解’客观世界时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它包括感知、领悟和推理等几个比较独特的过程,这个术语含有意识到的意思。”认知的构造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试图理解的学生心理的核心问题。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刺激-反应)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5.主张人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二、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 它是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一、布鲁姆生平 布鲁姆B.S.Bloom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教育学教授,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 )的创始人之一。1986年9月来华讲学,并被授予华东师大名誉博士。主要教育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1956 ,《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掌握》1973。 二、“掌握学习”理论 (一)产生背景 布鲁姆对“掌握学习”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改进美国教育体制的弊端。长期以来,美国教育把选拔优秀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作为主要职能,所以只有5%的学生能受到高等教育。甚至认为学生的学力也应符合“正态分布”。然而美国社会的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旧有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期望所有学生都能完成10~12年的学习,期望50%~60%的学生能接受某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期望绝大多数的人都能终生继续学习。”社会需要的变化向学校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而“掌握学习”的宗旨,就在于使所有的学生掌握所有的课程内容。因此,布鲁姆认为,实施“掌握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主要观点 1、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可测性。认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而是为便于客观的评价。所以陈述目标应具体,要联系外显的行为,要可测量;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情感领域的目标分为五个主要类别,它们是接受或注意、反应、

价值评估、组织、性格化或价值的复合。每个主要类别,又都包括若干子类别,也是依次排列的。这样,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后一类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 2、教学评价理论 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它与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相辅相成,共同成为“掌握学习”的理论基础。布鲁姆不否认终结性评价,但更侧重形成性评价,即不重视评价结果,更重视评价过程。他认为,评价不在教学过程之外,而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还要求在每单元结束时都进行形成性评价,目的是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若尚未掌握,则考虑如何弥补。评价的结果不以分数计,而只标明达成或未达成,以促进学生有信心地学习形成性测验有助于为学生的学习进度作出判断,以便依照目标的层次逐层达到彻底掌握。 3“掌握学习”实施程序 所谓“掌握学习”,是指只要学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课程内容。“掌握学习的提出,是基于这样四个理论前提: ①根据个别教学与群体教学的对比实验证明,个别教学可以使即使能力不强的学生也获得优良成绩; ②根据卡罗尔假说:“一个学生的能力倾向是指其掌握一项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量”,即能力倾向= f学习速度。(布鲁姆提出:学习达成度= f实际学习时间量/需要学习时间量,即只要条件适当,学习时间允许, 95%以上的学生都可以达到优良成绩; ③受到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启发,布鲁姆认为:及时反馈与及时强化是控制教学的有效手段,编制得当的教材是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 ④通过一系列实验,布鲁姆得出影响学业成绩的三个主要变量及其权重:认知前提即学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