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昆曲历史与发展

昆曲历史与发展

昆曲历史与发展
昆曲历史与发展

昆曲的历史与发展

经过一个学期的昆曲学习,我对昆曲有了初步的了解。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昆曲起源于江苏昆山,是南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大的剧种,对后来许多剧种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越剧就从昆曲中吸取了很多养料,故昆曲有“百戏之母”的美誉。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角色主要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在生这个行当中,又分官生、巾生、鞋皮生、雉尾生,用以表演不同的角色人物。官生一行,扮演做了官的成年男子,其中由于年龄大小、身份高低不同又分大、小官生。旦行也细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但实践中还有一个贴旦,共为七个家门。此外,净行分大面与白面,大面脸谱以红、黑二色为主,故有“七红、八黑、三和尚”之说;白面大多扮演反面人物,除眼纹外,全脸皆涂以白粉,通常又分成相貂白面、褶子白面、短衫白面等,白面有时也扮正面人物,或无所谓好坏的角色,有时也扮女角等。末行又细分为老生、末、老外。丑行又分为副(又称“二面”)和丑两个家门。其区别是副的面部白块画过两边眼梢,而丑只画到眼的中部,副常穿褶子、宫衣、袍,而丑多穿短衣。

越剧的声乐系统也是非常完善的。在多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昆曲坚持了人工现场配乐的方式,保持了昆曲的现场感染力。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唢呐、琵琶等。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另外,昆剧的演唱对于字声、行腔、节奏等有极其严格的规范,形成了完整的演唱理论。因此,昆曲的成熟使之不得不摒弃一些特现代的舞台元素,来回归昆曲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更不允许网络式的恶搞。与京剧、越剧不同,昆曲有着更为细腻的表演形式,更多的体现了文化气息,因此,不仅昆曲艺术家必须拥有高的文化素养,观众也要有一定的文化积累。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自此中国昆曲的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中国昆曲迎来了一个春天。

然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昆曲不可避免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被不自觉的忽视,即便国家有了足够的重视。毕竟,从整个社会来看,传统戏曲已经吸引不了那些更多关注流行文化的人了,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更多倾向于快餐文化,追逐明星,而对枯燥的戏曲缺乏兴趣,久而久之,戏曲将失去市场。这不得不令人担忧啊。

为了使昆曲更好的发展,必须在两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在扩大影响力,吸引观众方面,国家应正确引导,强制性的增加昆曲的演出、对昆曲表演的资金支持,另外,必须联合高校与剧团,让昆曲走进高校,来增加昆曲的影响力。其次,在年轻演员的培养方面,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让演员真正的爱上昆曲表演,而不是以份工作,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国家保障演员们的生活。此外,必须提升昆曲的表演质量,力求在传承中创新,更贴近百姓们的生活。

其实,昆曲所面临的困境也是其他戏曲所面临的,在发展的过程中,必要的与同行们探讨是可行的,甚至于可以整合整个戏曲界的资源、力量,共同推动戏曲在社会的影响力,共同吸引观众,保留华人对戏曲的一份热爱。

学习与探究课--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学习与探究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课题组的课题: 秦朝统一的因素 一、秦统一六国 1、过程: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②离间灭赵:前228年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⑤北灭燕国:前222年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特点:先弱后强、先近后远) 秦始皇 (公元前259~前210年)姓嬴,名政,汉族,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一生中有功也有过,与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 礼待人才 魏国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 嬴政读到韩非著作时非常赞叹,进攻韩国后,在听信谗言迫使韩非自杀后追悔不已,坚持把韩非的法家思想奉为治理秦国的指导思想。 修建郑国渠 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 ——知错就改 秦始皇具有雄才大略 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1.政治方面 (1)制定二十级爵,奖励军功 (2)实行县制废除分封制 (3)实行什伍制度 2.经济方面 (1)废井田,开阡陌 (2)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 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六国打好了基础。韩非(约前280-前233) 战国晚期韩国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事异则备变,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昆曲教学设计说明

昆曲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昆曲,了解南曲北曲的异同以及艺术特色;学唱昆曲,初步感受昆曲的唱腔等特点。 能力目标:欣赏、学唱、感受、《牡丹亭》,《去家乡,望路遥》片段,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 情感目标:唤起学生学习昆曲的兴趣,激起学生对民族戏曲的热爱以及为昆曲的传承做贡献。 教学难点:学唱昆曲片段 一、导入: 出示奥运会视频, 问:1、你知道以上画面出自什么场景吗?你知道演员唱的是什么曲种吗?你知道演员念的是什么诗句吗? (以上画面展示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一个片段,随着改编自唐诗《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唱起了昆曲,拉开礼乐篇章) 2、为什么奥运会开幕式为什么选择昆曲,而不选择京剧之类的? (昆曲被誉为世界三大戏曲的源头之一,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戏之祖”。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因此,更古老的昆曲更有资格成为中华雅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亮相在奥运会开闭幕式上,让世界为之惊艳。于是一个是人类体魄美的极限,另一个是人类精神美的极致———奥运与昆曲,这两种不搭界的东西,在第29届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的催化下,在2008年的北京有一次破天荒的因缘际会。 二|、走近昆曲。 (一)、介绍昆剧 1、让我一起走近昆曲的世界!(出示昆曲的剧照)介绍昆曲:昆曲又名昆腔、昆山腔,专唱昆腔的剧种称作“昆剧”。昆山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昆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称为家门,昆曲的行当不仅提炼了昆曲人物的类型,还各自具备相应的程式化表演,歌舞结合虚实相生的表演形式,反而使演出如行云流水,一无拘束。(出示视频) 2、教师简单介绍南曲北曲的共同点。昆曲的音乐,主要是南曲和北曲。南曲和北曲是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两种戏曲声腔。南曲与北曲合流,使昆腔的音乐得以丰富和发展,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南曲和北曲有三大共同点:(一)曲体结构。我国戏曲音乐的唱腔结构分为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它们都是曲牌体音乐,其主体是单一的独立的长短不一的曲牌,但这些曲牌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连缀演唱,视剧情和唱词而定。(二)唱词形式。它们都使用长短句的 词律体,因此,反映在音乐上,其曲牌内部的句式长短不一,多有变化。(三)伴奏乐器。均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接下来我们分别欣赏一首南曲,一首北曲,我们感受一下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三、欣赏《牡丹亭》片段。介绍剧情:江西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春天的感召下,与婢女春香往后花园游玩。逛累了回房小睡,梦到书生柳梦梅出现,和她在牡丹亭梅花树下幽会。丽娘在梦中和想象中的情人尽情欢会。此后,丽娘因相思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

昆曲的起源与发展

昆曲的起源与发展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 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在发展过程中,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但由于缺少上层知识分子的参与,它一时还无法克服自身所带有的种种先天或后天缺陷,以致于长期徘徊在一个不太高的层次上。 明代初年,南戏一方面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一方面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读到高明(?―1359)编写的南戏剧本《琵琶记》后,大为称赏,专门叫人在宫廷中排演。可见明初的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 南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取得进展,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剧情节。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大,仅在苏州一带流行。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

昆曲赏析论文

昆曲赏析论 文 学院:经济管理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20121403039 姓名:孙玉莹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 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 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 产代表作” 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 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它有着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和独 具神韵的东方风格, 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 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山腔开 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 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 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 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从“明-天启”“清-康熙”末年,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家家收拾起,户户不 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 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 。“户户[不提防]”中 的“不提防” 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 花” 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 ,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

论昆曲最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论昆曲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戏曲诞生以来,能做二百多年的舞台霸主,又具有四百多年艺术生命力的剧种,迄今为止,只有昆剧了。所以,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祖”,不仅因为她在现存的二三百个剧种中最为年长,还因为许多剧种,如川剧、京剧、秦腔、越剧等都接受过她的哺育。比如,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昆曲的曲文具有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之中,都是诗、书、琴、画、舞、乐融成一体而升腾成的舞台景象。可以说,一部昆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吴新雷说,昆曲凭借其丰厚的文化含量、鲜明的艺术特色,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成为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在昆曲已经成为隔世遗音的今天,我们也不难从昆曲的代表作中真切地体味到当时中国上层知识界的集体文化心理。社会政治道义感、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历史沧桑感、人生孤独感、兴亡感、苍凉感以及从人本立场出发,对人生、至情、生死的感叹,而所以这些,不仅仅是上层知识界的真诚吐露,也体现着中国封建时代晚期全社会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韵。或许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其情有独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总之,昆曲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最杰出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优秀。深厚的文学造诣,独特的声腔系统、完整的表演体系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起过的广泛、深远的影响,都不得不使人相信,昆曲确实能无愧地站在世界戏剧艺术的颠峰。

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詹子庆 《史学月刊》1984年第六期 先秦的士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对他们的身份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略作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阶级结构和特征。 士阶层的演变进程 我国古代往往称男子为士, 故《诗经》常以士女对称。但是,在更多场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指的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担当一定职务的特定阶层,是我国奴隶社会直到封建社会初期阶级结构中的等级之一。 士首先是从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显贵身边的亲兵蜕变而来。如在山东大汉口文化的后期墓葬中,发现了一些成年男子的墓,他们用龟甲来护膝和生殖器,手执牙制钩形器,考古界推测他们生前是战士,或许是显贵的亲兵。进入阶级社会后,原来的显贵亲兵继续保留自己的荣誉地位,以指挥作战为自己的营生手段,凭勇力和权势来维护奴隶社会国家的统治,他们自然而然蜕变成为统治阶的成员——士。 根据社会地位的不同,当时把人划为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①,呈宝塔状。士界于宝塔的中层,是下级奴隶主。士上面有天子、诸侯、大夫是大中奴隶主。士以下有庶人(平民)、工商,再往下就是服各种杂役的家内奴隶(皂、舆、隶、僚、仆、台)。士居于“ 国” 中,是“ 国人” 中的主要成员。 我国奴隶社会的士具有那些明显特点呢? 首先,士是受宗法制支配的,是以宗法原则来区别亲疏的。按等级,在士的上面,从天子——诸侯——卿大夫,“ 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② 。士对大夫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叫“ 大夫臣士” ③ 。但这不同于后来的封建君臣关系,而是贯串宗法血缘系统,宗法原则确定下来的等级隶属关系。士本身也要按血缘亲疏来区别大宗、小宗,士之嫡长子是大宗仍为士, 其余庶子旁支是为小宗,“士有隶子弟” ④ 、“ 士有朋友”,大概就是士的小宗了。士内部还按宗法分若干等,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别,其社会地位相差亦很大。 其次,当时的士皆为武士,两者几乎是同义词。顾刚先生曾明确断定“ 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 ⑥ 。此说甚确。战国前以车战为主, 兵车是奴隶主国家控制的主要军事力量。兵车上有乘员三人,主将列左,装备了戈戟箭铁和防护恺甲“ 戎右” 列右,握持长短兵器,直接进行战斗,在主将和戎右之间是“ 御”,负责御马驾车。每乘前后还配有预备武士若干人,一旦战车上的武士阵亡,就由备员顶替上车参战。这些武士就是当时的士阶层。近年出土的周厉王时器《多友鼎》铭曰“ 王命武公‘遣乃元士笋(羞)追于京自(师)’ 。武公命多友衔(率)公车笋(羞)追于京自(师)” 。显然多友的身份是元士。元士,乃士之首,他为主子武公担任戎车之右, 率公车伐yan yong。这为士皆武士说提供了又一新证据。文献解释“ 在车日士”⑦ 、“ 善为士者不武” ⑧ 、“ 士、卒之帅也” ⑧ , 也都认为士皆武士。晋大夫士吉射、其名士与吉射连称,也能反映古

世界遗产昆曲之简介

摘要: 昆曲艺术已经有几百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有全国影响的剧种之一,有关它的研究、资料和论述,浩如烟海,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不同地区的首批19种文化表现形式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中国昆曲以全票荣列榜首,由此确认了我国昆曲独特的文化特性以及它在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中的特殊价值。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昆山腔”产生于元末明初(十四世纪中叶)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了。“昆山腔”开始只是民间清曲、小唱。到明嘉靖、嘉庆年间( 1522——1572)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甫对昆山腔加以改革,使其更加委婉细腻,流利悠远,人称“水磨腔”。 在此之后音乐家、戏剧家梁辰鱼按昆山腔的特点,创作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因此也扩大了昆腔的影响。一些文学人士争用昆腔新声撰写传奇,昆山腔一时名声大噪,到明万历年间昆腔已从“吴中”扩展到江浙各地进而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剧种,当时称为“官腔”。 从“明-天启”至“清-康熙”末年( 1621——1722)这一百余年,昆曲达到鼎盛时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这句话就是当时昆曲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真实写照。就是说当时家家户户都爱听、爱唱昆曲。所谓收拾起”就是昆曲《千钟戮惨赌》中逃窜在外的建文帝所唱倾杯玉芙蓉”第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户户[不提防]”中的“不提防”则是《长生殿》传奇的乐工李龟年所唱“弹词”一折中的“一枝花”曲牌第一句“不提防余年值乱离”,讲述的是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 昆山腔融北曲、弋阳腔、海盐腔等声腔于一炉,并加以提炼加工,其音乐上的艺术成就是史无前例的。它的音乐被后来京剧以及许多地方剧种,如川剧、湘剧、广东粤剧、桂剧、汉剧、婺剧等吸收消化,更有甚者一些剧种干脆原封不动地搬演昆曲剧目。当然它们的语言,都带着浓郁的乡音,这是地方剧种的最大的特点。由于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而有“百戏之母”的美誉。昆曲的剧本主要以传奇的形式出现。如著名的《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以及《荆》、《刘》、《拜》、《杀》,由这些折子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折戏的剧情及音乐自成一个完整的片段,每折戏除念白外包括许多支曲子,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昆曲《游园惊梦》赏析 一、昆曲 有关昆曲的最早记载,大概要算《径林续记》中的叙述:朱元璋有一次问昆山耆旧周寿宜,说:“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可知昆山腔在明初已为朱元璋所知,元末明初至今昆曲已流传有六百年历史。昆山紧邻苏州,南宋以来这一地区就以福庶名满全国。苏州自古以来就是个人文荟萃、名胜古迹多存的繁华所在。多少才子佳人、名人轶事出现在这个昌盛、富贵的风流之地。明朝苏州一带戏曲的勃兴与当时的经济和商业活动有关,经济和文化的繁荣,给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作为民间声腔的昆山腔,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创作,流传于吴中一带。后来渐渐得到一些社会上的著名歌唱家的重视。这些歌唱家们声腔丰富,讲究唱法,善于吸收和改革。海盐腔、昆山腔、余姚腔、弋阳腔是当时的“四大声腔”。在众多曲家之中,最后能存菁去芜地集大成,并且把歌唱技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民主而加以分析的,就是被后世尊为“曲圣”的魏良辅。魏良辅虽不能说是昆腔的创始人,但他苦心钻研,改良南曲,因而提高了昆腔艺术,建立了独特的歌唱体系,这个功劳是大大的。比魏良辅稍晚,而与他齐名的梁伯龙,是创作第一部用昆腔演唱传奇剧本《浣纱记》的作者,从此,昆腔由清曲进入到剧曲。《浣纱记》无疑是昆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这其间,足以传世的传奇作品不少,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而《牡丹亭》更是汤显祖的抗鼎之作,数百年来一直被尊奉为传奇的圭臬。 二、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抚州俯人。我国最伟大的戏曲家之一。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即公元一五五零年旧历八月十四日。玉茗是指极品白色的山茶花,而汤显祖酷爱白山茶。他的堂前就有一株山茶亭亭玉立,所以就叫“玉茗堂”。“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是当年汤显祖写成《牡丹亭》后的心情写照。他的“玉茗堂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各自贯穿的思想精髓分别是:情、侠、仙、佛。当日《牡丹亭》一出,就“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这个被金圣叹赞为“第六才子书”的《西厢记》可以说是元剧的风月班首。而《牡丹亭》的评价甚至凌驾于《西厢记》之上!那么,究竟为什么《牡丹亭》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呢?这与它的时代背景有关。明朝的思想和道德体系保守而拘谨,长于纪律而短于创造,恪守规范,尊崇法理。而汤显祖却说“某与吾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吾不能与无情之人作有情语也。”他一生为情所使,通观他的思想脉络确实与“情”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 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曲”。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为主,辅以、、、、等(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的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和北曲。南昆以白话为主,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为昆曲之。明朝年间,杰出的家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昆山人,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让昆曲以清唱的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坚信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密切联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论文 昆曲的发展史

崑曲的發展史一數曾潔文32號 崑曲(崑劇)是中國古典戲劇的付表劇種,是中國最優雅的文學和最精緻藝術結合的典範。 崑曲形成於仍末明初江蘇崑山一帶,故而得名。它有著近仐百年漫長的歷史,劇目豐富、名作林立、文詞典雅;表演技藝載歌載舞、細膩傳神;唱腔音樂清麗婉轉、淡雅飄逸,在戲曲史、藝術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上,都有著足以傲人的至高地位。從十仐世紀到十八世紀末,崑曲曾在華夏大地縱橫數千里,上下數百年,形成了空前絕後的社會性癡迷,創造了中國古典戲劇的高峰,它對許多後起戲曲劇種的生成和發展都有著重大影響,素有「百戲之師」之盛譽。二OO一年五月十八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崑曲世界文化遺產即「人類口述和非物賥文化遺產付表作」之殊榮。 崑劇,是指用崑山「水磨調」來演唱的戲曲劇種。它既可用以演唱體製劇種中的「明清傳奇」和「雜劇」,也可用以演唱金仍「北曲雜劇」和宋仍「南曲戲文」,其中以「明清傳奇」為主。 從北宋永嘉鄉土歌舞小戲和南宋「永嘉雜劇」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南戲」,從它的發源地浙江永嘉(溫州)九流十折,逐漸流傳至江西南豐、浙江杭州、江蘇崑山等地,並與瑝地居民所唱的「土腔」和所講的「土語」相融合,於是大約在仍末明初產生了被稱為「南曲戲文」的四大聲腔-即江西的「弋陽腔」、浙江的「海鹽腔」、「餘姚腔」和江蘇的「崑山腔」。 初始的崑山腔,從腔調上說,還是一種比較粗糙的地方土腔。據史籍記載,仍末瑝地聲樂家顧堅尌曾對演唱加以改進。瑝時所唱的唱詞體裁多為「月兒彎彎照九州」之類的民間歌謠、小調和一些南戲曲詞。據明付《涇林續記》記載:明付開國皇帝朱仍璋,曾設宴邀請一些有社會名望的高壽老人,應邀赴宴瑝中有一位九十歲的老人叫周壽誼。朱仍璋知道周壽誼是崑山人,便問周壽誼:「人們都說崑山腔好聽,你會唱嗎?」。周壽誼尌用崑山腔唱起了「月兒彎彎照九

秦与隋的历史地位比较

秦与隋 历史是不能重复的,但是不同的朝代也有许多相似点,比如秦和隋,它们处在相同的时代也灭亡在相似的原因里,开的时候无比璀璨,灭亡的时候无比凄美。仔细回顾,两个朝代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难怪柏杨先生将他们相提并对并著书对比。 首先,秦和隋都结束了一个战乱的时代,开辟了一个新的大统一时代。战国的群雄割据纵然诞生了一大批智者和思想家,但是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却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战国七雄相互征伐,战争连年不断,礼坏乐崩,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秦国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立统一的封建大帝国,范围广大,管理严格,他的统一,使政治上广大的地域中国扩大化,文字的统一、度量衡、车轨的统一促使全国成为一个整体,古老的华夏民族各地区逐渐交流密切化,成为日后汉民族形成的基础,秦的统一结束了一个战乱纷飞的时代,开启了一个长达两千年的帝国时代。隋朝也是,自从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只有西晋短短几十年的统一,而后又是几百年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烽火连天,杀人如切菜的时代有一次来临,民族矛盾。政治矛盾、利益纠纷在这里熔铸爆发,隋朝在少数民族汉化到一个较深程度的时候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两百多年的纷争和乱世,不啻为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南北一统,正如秦朝的长城、驰道、直道、灵渠一样,隋代的大运河对于南北的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使南北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更加方便,逐渐融为一体,在皇帝和大臣的推动下,稳固了

中华民族主体的稳固,他的统一,结束了血腥的时代,开创了统一的强盛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呼之欲出。 其次,秦和隋都是短命的强大王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瞬间。秦朝自从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天下到子婴投降刘邦,即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实际上不到),前后相距仅仅十五年,大概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隋代也类似,从它开皇九年即公元589年灭南陈统一中国到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被唐代替,凡30年,只是一代多人的时间,他们都是短暂的大统一王朝,也是造就了辉煌的时代。秦代建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都是伺候两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准则,他开疆扩土,北击匈奴,南并夷越,将中国的疆域扩大到最大,修筑了伟大的工程,成为后世不断完善的千秋伟业。隋代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建设了巨大的工程、北服突厥、南定叛乱、三征高丽,对国家的稳固和长久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他开创的制度也成为造就盛世的基础与见证,还记得很经典的一段对话,说的是唐朝建立二十年还在吃隋代的粮食,隋代粮仓之丰富与国家之富有可见一斑。 第三,秦和隋的皇帝都有着相似的特点,也有类似的作为。一般人认为秦代和隋代都有两个皇帝,实际上都是三个,而第三十都是不为多数人所知道的亡国之君,第一代皇帝都是开创新时代的人物,也就是秦朝的秦始皇和隋朝的隋文帝与隋炀帝前半期,秦始皇的雄才大略、隋文帝隋炀帝的巨大功绩都不是国家灭亡所能够磨灭的,尽管迷糊了许多。第二阶段新的皇帝都是非正常手段登上权力顶峰的,无论

【昆曲简介】

【昆曲简介】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沿革】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 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

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 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 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昆曲名作赏析——《长生殿》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长恨歌》白居易 简介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长生殿》的洪昇原作有五十折,此本由顾笃璜精选其中二十八折,围绕着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上、中、下三本,需7个半小时才能演完。上本,集中于唐明皇、杨贵妃的钗钿情缘;中本,叙说杨

贵妃由极宠至极悲;下本则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月宫重会,圆满终场。由台湾方面投资500万人民币,苏州昆剧院等单位挑梁主演的舞台大戏,由于恪守了传统,将中国历史上昆剧最鼎盛时期的模样原汁原味呈现在舞台上,这部糅合了历史、文学和超现实想象的宫廷罗曼史感动了到场的每一位观众。 剧情简介 唐明皇心爱的宠妃杨玉环,不但娇羞动人,更娴熟音律,入宫即得三千宠爱在一身。玉环不仅得宠,杨氏一门也尽得提拔。兄长杨国忠位列丞相,却穷奢极欲纳贿专权。神仙嫦娥知明皇通识乐理,将梦中的玉环召唤至月宫,传授她“霓裳羽衣”仙乐,玉环依照梦中记忆谱曲,与明皇合制了传世之作《霓裳羽衣曲》。玉环喜嗜荔枝,明皇特命从中国南方以快马进献,递送的驿吏踏死了无数百姓的良田,民怨四起。 七夕之夜,玉环与明皇相携盟誓,银河上,牛郎织女也见证了他们的爱情。而大唐宫中的甜蜜时光却因一场暴乱而成镜花水月,面对暴乱,明皇亦挽救不了玉环的命运。平乱后,明皇命人用檀木塑了玉环的座像,将思念与忏悔之情赋予雕像。死后的玉环,不但受到土地神的眷顾,而且受到织女的同情,助其重新列入仙班。在嫦娥、织女等众神的帮助下,二人终于在中秋夜月宫重圆,永不分离。 艺术特点 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

浅谈中国昆曲

浅谈中国昆曲 今宵雨霁动新凉,短拍长歌夜未央. 学得昆山齐按拍,还珠门外月如霜。 昆曲,别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元朝末期,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江苏昆山一代的南曲进行整改,成了昆山腔。昆山腔明丽悠远,但结构上比较散漫。于是到明嘉靖年间,昆山腔不断完善,集合了海盐腔、弋阳腔等优点,又借鉴北曲用箫、笛、琵琶、笙等乐器伴奏,形成了独特的“水磨腔”。隆庆年间,昆腔传奇《浣纱记》的出现,使得梨园界习昆曲蔚然成风。再到了清乾隆年间,昆曲进入全盛时期,独霸梨园,对其他种类戏曲的创作表演影响颇深,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唱腔华丽、念白儒雅。集文学、舞蹈、音乐、戏剧为一体。并舞台上,佳人才子水袖轻舒,妙目流波,情而不亵。侠客义士辗转漂泊,英雄迟暮。杜丽娘因情而逝,因情复生;一曲生殿,唱遍大唐风流;秦淮红颜血染桃花扇,山河破碎,何以家为?儿女情长终究湮没在铁马金戈中,凤鸣宝剑,针砭时弊,嬉笑怒骂,言人不敢言。爱情与政治,一直是昆曲中不变的主题。 随着昆曲剧作的兴盛,昆曲演出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大享受。先前只是文人绅士好豢养私人家庭昆曲戏班,到明万历年间,昆曲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也渐渐飞入了民间,深受百姓欢迎。每每昆曲演出,震动十里八乡,当时著名的戏班子有苏州霞瑞班、吴徽州班、南京郝可成班,常熟虞山班,上海曹成班。再到清朝时期,昆曲愈加兴盛,更有许多作家学者、民间乐师、甚至文化素养高的妓女都愿意登台唱几嗓子。 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昆曲因唱腔婉转、唱词优美和动人的剧本故事而家喻户晓。却也因为某些剧作家和演唱者的过度求精导致其唱腔缓慢,唱词过度雕琢,作品大量雷同,而背离了广大观众的通俗审美。在清朝中后期,昆曲界出现了著名的“花雅之争”,人们开始青睐于各种粗狂通俗的地方小戏。后来虽有一些表演艺术家们多方整改,新增了武戏和短剧。同时为了满足观众们的需求,对昆曲的场次和情节多番整改,出现了“折子戏”。但京剧后来居上,融合了多种戏曲精华于一身,加上民国年间小凤仙、梅兰芳等表演家的走红,昆曲始终难以恢复之前的荣光。 新中国成立后,昆曲经历了“文革”和“四人帮”的摧残后,元气大伤。改革开放后又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举步维艰。在这种情况下,昆曲却凤凰浴火,涅槃重生。许多剧作家在面临着“小众与大众”的抉择后,对昆曲未来观众进行了重新定位。2001年,昆曲被联合文教课组织列入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2004年4月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主持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世界巡演。该剧冲破了传统昆曲旦角为主的桎梏,“生旦并重”,达到了平衡对称之美。同时在剧本、音乐、唱腔、服装、舞蹈、舞台设计上融入了现代元素,适应了现代观众的视觉要求,但又不违背昆曲的古典精神。 昆曲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经历代名家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它已成为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我们期待着昆曲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

昆曲的历史

昆曲的历史 昆曲发展简史 昆曲(昆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是中国最优雅的文学和最精致艺术结合的典范。 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它有着近六百年漫长的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典雅;表演技艺载歌载舞、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在戏曲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足以傲人的至高地位。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和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素有“百戏之师”之盛誉。二OO一年五月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世界文化遗产即“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殊荣。 昆剧,是指用昆山“水磨调”来演唱的戏曲剧种。它既可用以演唱体制剧种中的“明清传奇”和“杂剧”,也可用以演唱金元“北曲杂剧”和宋元“南曲戏文”,其中以“明清传奇”为主。 从北宋永嘉乡土歌舞小戏和南宋“永嘉杂剧”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南戏“,从它的发源地浙江永嘉(温州)九流十折,逐渐流传至江西南丰、浙江杭州、江苏昆山等地,并与当地居民所唱的“土腔”和所讲的“土语”相融合,于是大约在元末明初产生了被称为“南曲戏文”的四大声腔-即江西的“弋阳腔”、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江苏的“昆山腔”。 初始的昆山腔,从腔调上说,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地方土腔。据史籍记载,元末当地声乐家顾坚就曾对演唱加以改进。当时所唱的唱词体裁多为“月儿弯弯照九州”之类的民间歌谣、小调和一些南戏曲词。据明代《泾林续记》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设宴邀请一些有社会名望的高寿老人,应邀赴宴当中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叫周寿谊。朱元璋知道周寿谊是昆山人,便问周寿谊:“人们都说昆山腔好听,你会唱吗?”。周寿谊就用昆山腔唱起了“月儿弯弯照九州”。那时的昆山腔究竟怎么唱,如今已不得而知,现今我们所听所唱的,都是在明嘉靖、隆庆间经等人精心琢磨创发出来的一种艺术歌曲-昆腔“水磨调”。 明代嘉靖十年至二十年前后(约公元1531-1541年),清曲家魏良辅住在昆山附近的太仓。自明以来,江南古城苏州一带,上流社会演唱北曲之风颇盛,演唱水平也很高。文人士子对已“北曲化”、“文士化”的南曲也是关注有加,比如长州人士祝允明虽视南戏诸腔为「愚人蠢工」所为,但对昆山腔度新声,在散曲清唱上的改革,做 了有益的探索。另外陆采更作《王仙客无双传奇》,从戏曲上提高昆山腔艺术。昆山腔在明代正德以前,与海盐、余姚、弋阳等腔调一样,都只有锣鼓伴奏,到了嘉靖年间则有了笛、管、笙、琵琶等管弦乐的伴奏。而且在邵灿《香囊记》的影响之下,许多剧作家也

人教版历史选修6《古雅的昆曲》教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6《古雅的昆曲》教案 教学目标 识记昆腔产生的时间、地点,顾坚;梁辰鱼、魏良辅对昆腔的重大贡献,兴盛的具体表现。 理解魏良辅改革后昆腔的特点,昆曲艺术的致命弱点。 重点 昆曲兴衰的原因。 难点 昆腔的特点。 教学设计: 关于“从昆腔到昆曲”一目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第二自然段和“资料回放”,然后提问:昆山腔的创始人是谁?他怎样创造的昆山腔?昆山腔的表演形式在当时是怎样的?昆山腔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戏曲是传统戏剧的统称。它包括宋元南戏、宋元杂剧、明清传奇、昆剧、京剧,以及数百种地方戏。 南戏起源于南方,是宋元时期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元朝末年,江苏昆山地区的南戏艺人演唱南曲时,与当地语音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南戏清唱新腔调。这种新腔调的原创歌手是顾坚。顾坚居住地在千墩,离昆山三十里,属昆山地区,所以人们称这种新腔调为“昆山腔”,简称“昆腔”。昆腔的名称出现于明初。昆腔具有婉转悠扬的特征,成为昆曲的灵魂和标志。 教师运用讲述法讲授本目第三、第四自然段内容,然后播放一段昆曲的音像资料,指导学生分析、欣赏、并学唱一两句词曲,随后交流一下对昆曲演唱特点的体会。 二、“昆曲的兴盛与衰落”一目 指导学生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要求学生分析归纳昆曲兴盛有哪些表现? 表现:一是新剧作不断涌现,二是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分工越来越细。三是折子戏的出现。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60年,多次下江南巡游,每次必到扬州。扬州大盐商想博取乾隆皇帝的欢心,就养起很多戏班,在运河两岸搭建数十座戏台,每逢龙船经过扬州,锣鼓喧天,戏曲争辉。这里面既有专门演唱昆曲的戏班,又有表演各种地方戏的剧团。当时,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奉昆曲为正宗,又因昆曲唱词高雅,就称昆曲为“雅部”;而各种地方戏花“杂”,种类繁多,就统称“花部”。在接驾演出时,昆曲与地方戏竞争十分激烈。与此同时,除扬州外,在京师、苏州以及其他一些大城市,都出现了争取观众的竞争,这就是戏曲史上有名的“花雅之争”。 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出示下列材料: 盖吴音繁缛,其曲虽极谐于律,而听者使未睹本文,无不茫然不知所谓。其《琵琶》《杀狗》《邯郸梦》《一捧雪》十数本外,多男女猥亵,如《西楼》《红梨》之类,殊无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

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曲”。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为主,辅以、、、、等(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的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和北曲。南昆以白话为主,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为昆曲之。明朝年间,杰出的家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昆山人,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让昆曲以清唱的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坚信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密切联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 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曲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相对而言,北曲的声情偏于跌宕豪爽,跳跃性强。它使用七声音阶和南曲用五声音阶(基本上不用半音)不同,但在昆山腔的长期吸收北曲演唱过程中,原来北曲的特性也渐渐被溶化成为“南曲化”的演唱风格,因此在昆曲演出剧目中,北曲既有成套的使用,也有单支曲牌的摘用,还有“南北合套”。 “南北合套”的使用很有特色:一般情况是北曲由一个角色应唱,南曲则由几个不同的角色分唱。这几种南北曲的配合使用办法,完全从剧情出发,使音乐尽可能完美地服从戏剧内容的需要。 从南北曲本身的变化说,尚有“借宫”、“犯调”、集曲“等多种手法。原来联成一套的曲子,无论南北曲,都有属于那一宫调的曲子问题,当唱曲要求情绪显着变化时,同一宫调内的曲子不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