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一、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四氯化碳(CCl4 )是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CCl4的毒性主要与其活性代谢产物有关.在肝内CCl4惊NADPH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引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肝细胞损伤坏死.三氯甲基自由基还能抑制细胞膜和微粒体膜上该泵的活性,食Ca2+内流增加,从而引起细胞中毒死亡;三氯甲基自由基能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损害线粒体,使还原型辅酶Ⅰ(NADH)及ATP在肝内生成减少,脂肪酸氧化抑制,影响肝脏能量生成障碍,并使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蓄积.

[实验动物]

体重18-22g的小鼠、体重150-180的大鼠或体重4-45kg的家兔.

[操作方法]

用CCl4 在不同动物可以多种方法引起急性肝损伤.一般用花生油将CCl4 稀释为所需浓度. CCl4 致急性肝损伤所需剂量和用法见表8-1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 CCl4肝损伤模型是最常用的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

好,价格低廉。

2.CCl4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3:CCl4是无色澄清的有毒液体,有特殊气味,难溶于水。CCl4 一般用花生油、橄榄油、豆油等植物油混合成所需浓度,有时也可与矿物油(如液体石蜡)混合。以植物油为例,10%CCl4的配制方法是:取5ml植物油和5g阿拉伯胶,置于乳钵中研匀,再加lOml纯CCl4。研匀,然后加蒸馏水lO~15ml调成乳状,最后加蒸馏水至lOOml,用前摇匀。

4.用CCl4复制肝损伤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同动物个体肝损伤的程度差异较大. 还有研究表明,小鼠接受CCl4后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血清ALT等生化指标改变的相关性不如大鼠好。

5 CCl4 液体和蒸气可以从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防护.

二、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引起急性肝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D-半乳糖胺本身并无毒性,也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它是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的干扰剂,进入体内后与磷酸尿苷结合,形成磷酸尿苷一半乳糖胺复合物,致使磷酸尿苷耗竭。从而使依赖其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脂糖等物质的合成受抑制,限制了细胞器及酶的生成和补充,细胞器、生物膜受损、钙离子内流,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另外,D-半乳糖胺引起细胞膜损伤可能与细胞膜中糖成分的改变有关,即己糖代替了中性糖介人细胞膜,导致膜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本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其病变仅限于肝脏,在引起肝坏死的剂量下,

不引起其他脏器病变,对实验人员安全.因此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是目前

公认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较好模型.

2.造成机性肝损伤所需D-半乳糖胺的剂量.因实验动物的状态和实验要求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使用200、400、500或850mg/kg体重,预实验时应摸索确定。

小鼠对D-半乳糖胺不甚敏感,腹腔和皮一卜注射的常用剂量均为800mg/kg体

重。

3.D-半乳糖胺与CCl4所致肝损伤的组织学改变明显不同。CCl4损伤主要表现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区大量肝细胞坏死和出血,脂肪变性十分明显;而D-半乳

糖胺引起的损伤则呈弥漫性、多发性片状坏死,脂肪变性不如CCl4明显,细

胞内有大量PAS染色阳性的毒性颗粒,嗜酸性小体较多见,与人类病毒性肝炎

的肝伤类似.

三、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可干扰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转运过程,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也可能损害肝细胞膜,致使细胞的离子环境破坏,导致肝细胞坏死。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该模型可作为抗肝损伤药物的常规筛选模型,但目前其应用不如CCl4和D-

半乳糖胺模型普遍。

2.雄性大鼠对硫代乙酰胺比雌性大鼠更敏感。

3.长时间喂饲小剂量硫代乙酰胺可造成慢性肝损伤模型,也可在食物和饮水

中加入一定量硫代乙酰胺,2周后出现肝细胞变性,甚至出现肝硬化或肝癌。

四、刀豆蛋白A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是一种植物蛋白,被广泛应用的可活化T淋巴细胞的丝裂原。Con A进入小鼠体内后,可引起与人类自身免疫性肝炎相似的肝损害.Con A诱发肝损害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活化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促进细胞因子释放.Con A与肝窦具有亲和性,使循环T淋巴细胞汇入肝窦并在局部增殖.肝窦内存在大量巨噬细胞,激活后产生的细胞因子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大量活他的T潜巴细胞也存在于脾脏、并产生细胞因子,T 细胞与细胞因子随血流到达肝脏,直接与肝细胞接触或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肝损伤.释放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等与早期肝细胞损伤有密切相关.②其他如黏附分子、趋化因子、一氧化氮、肝细胞凋亡等也参与了Con A所致肝损伤的发病过程.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彦双朱淑霞王永利作者单位:0502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卫生学校(刘彦双);河北武警总队医院(朱淑霞);河北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王永利)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 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复制是进行防治肝损伤药物研究的前提。目前,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复制主要有生物性、免疫性、化学性等方法,生物学方法要求实验条件高且费用昂贵,限制了应用。免疫方法是造成免疫肝损伤,主要用于通过免疫机制而抗肝损伤的药物研究。化学方法则是通过化学性肝毒物质,如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硫代乙酰胺、黄曲霉素等致肝损伤。在我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药理实验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定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保肝降酶新药的药理实验,应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是其他任何肝损伤模型无法比拟的,故目前研究抗肝损伤新药常采用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复制动物模型。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1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四氯化碳(CCl4 )溶于精致植物油,配制0.1%浓度,按10ml.kg小鼠腹腔注射,12~24h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总蛋白(TP)、白蛋白(A)、,肝匀浆脂质过氧化物(LPD)或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或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等反映肝功能及脂质过氧化的指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关于CCl 4 肝毒的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但都一致公认,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主要机制。CCl 4在体内可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代谢激活,生成两个活性自由基(CCl 3 O 2 和Cl)及一系列氧活性物,可与肝细胞质膜或亚细胞结构的膜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膜磷脂大量降解,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引起膜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1]。另外,CCl 4 的代谢产物能迅速与细胞成分如胞内脂质、蛋白、核脂质、核蛋白和DNA等多种大分子发生不可逆的共价结合而导致细胞死亡,特别是当自由基作用于DNA时,损伤核糖和碱基,使核酸直接破坏引起DNA链的断裂或DNA 链与蛋白间交联,影响其信息传递功能以及转录和复制特性。在CCl 4 代谢产物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和共价结合的双重作用下,导致膜脂质流动性降低、钙泵抑制、谷胱甘肽活性抑制、肝微粒和线粒体功能丧失、肝细胞内钙稳态失调及代谢紊乱,引起肝细胞损伤加剧[2]。 1.2 D-氨基半乳糖性肝损伤用生理盐水配制成100g.L的D-氨基半乳糖 (D-galactosanine,D-GalN)溶液,大鼠或小鼠腹腔注射600~90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染毒24-48h后处死动物,检查肝功能、病理及脂质过氧化指标[3,4]。Keppler 首先于1968年应用D-GaLN制备大鼠肝损伤模型。D-GaLN在肝细胞内代谢,首先与尿苷酸(UDP)结合成尿苷二磷酸半乳糖(LIDP-GalN),并在肝细胞内聚集,由于这种结合的速度大大超过尿苷酸的生物合成速度,致使尿苷酸耗竭,进而导致依赖其进行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和糖脂等物质减少,限制了细胞器的再生及酶的生成和补充,使细胞器受损,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均出现异常,甚至死亡。另外D-GaLN还可以引起肝细胞内Ca 2+ 增多,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早期酒精性 肝损伤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模型组饮用7%~56%梯度递增的白酒12周。取材前24 h和12 h,分别以56%白酒急性灌胃后处死大鼠。每天记录大鼠食用饲料量及饮用量;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和形态学改变。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率为(61.67±1.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9±3.12)% (P<0.05),肝脏指数模型组(3.74±0.54)高于对照组(2.85±1.26)(P 32%~65%;F3:>65%~75%;F4>75%。 1.3.6.2酒精性肝炎依据炎症程度分为4级(G0~G4):G0无炎症;G1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和中央静脈周围炎;G2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多,出现Mallory小体,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G3腺泡3带广泛的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明显,出现Mallory小体和凋亡小体,门管区中度炎症伴和(或)门管区周围炎症;G4融合性坏死和(或)桥接坏死。 1.3.6.3酒精性肝纤维化依据纤维化的范围和形态分为4期(S0~S4):S0无纤维化;S1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的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S2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中央静脉周围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局灶性或广泛的门管区星芒状纤维化;S3腺泡内广泛纤维化,局灶性或广泛的桥接纤维化;S4肝硬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各组大鼠均无死亡。对照组大鼠活泼,毛发光泽,食量正常。模型组食欲减退,毛色发黄,光泽度差,部分大鼠精神状态较差。模型组饮用液体量和食量均比对照组少。 2.2两组大鼠体重增长率及肝脏指数的比较 模型组与对照组体重均有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增长较慢,后期

脓毒症合并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好的可行性和依从性%极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也发现%在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Z D '>Z D D 'Z e D 指标值的检测中%其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g &:&*#&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g &:&*#&而利伐沙班组的各项指标值甚至更优于低分子肝素钙组%虽然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伤口渗血及血肿发生%但是%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这可能与术中置管深度和术后患者活动福度有一定关系%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应注重给予合理的宣教和正确指导%严密观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口服利伐沙班在预防下肢股骨骨折术后d [D 的治疗中%具有与低分子肝素钙同样的临床效果%且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经口服长期用药%不需要其他监测治疗%患者更愿意接受%依从性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丁!洪%何应英%等5髋关节置换后应用利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 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O )5海南医学%) %)*"#$#!#'#%+#'#"5)!靖光武%叶树楠%杨述华5 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O )5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9&)"+9&$#5 $!顾广玉%王家骐5低分子肝素和利伐沙班在髋膝关节置换中的应 用(O )5国际骨科学杂志%)&#&%$#"$#!#%%+#%"5 9!王!利%袁!宏%哈巴西*卡肯%等5 例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O )5新疆医科大学学报%)&#*%$"""#!''#+''*5 *!梁树军5利伐沙班预防骨科下肢大型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9%例 (O )5中国药业%)&#*%)9"##!2$+295 %!刘!达%屈!波%龚!凯%等5 利伐沙班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d [D 的研究(O )5实用骨科杂志%)&#$%#'"*#!$')+$'*52!农!林5 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分析(O )5中国卫生产业%)&##%""$*#!%$+%95 "!刁华海%陈建伟%徐!杰%等5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 件相关性研究(O )5安徽医药%)&#$%#2"%#!#&#"+#&#'5'!翁习生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O )5中华骨科杂志%)&&9%)9 "#&#!%+25 #&!张!晖%王!东%孙海钰%等5 髋关节置换后应用例伐沙班预防深静脉血栓疗效及安全性分析(O )5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99&+*99*5 ##!Z I K Q R7K C ,5k /6E 7K b /0CH0R0E 7K B -CI M/CE 067/J F1/CE B L 7K B I 67C?/K G H/I .7B E /B 0B (O )5\/.7B E /B I 717J 0I %)&&'%)'"$#!)%&+)%25#)!周荣荣%万!钧5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O )5中国医刊%)&#%%*#"9#!#2+)#5 收稿日期!)+##+&% 本文编辑!韦所苏 !! 摘要 !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是脓毒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尽早发现并给予干预和治疗%将可以有效减少住院时间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早期诊断'早期给予干预和治疗%在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患者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脓毒症合并肝损伤是临床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该文就脓毒症合并肝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词 !脓毒症$!肝损伤$!肝功能 !!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29+$"&% )&#" &$+&)'9+&*!!?70 #&5$'%'@A 50B B C5#%29+$"&%5)&#"5&$5)" :/-/+.(9E .&,./--*'$*+,'&-*-+'$"./+"0/'"&1)*7/.*'6#.%*'-/E -*-29E ##*'(%%E "#A <0'(,(+'(2304+5-,60'-&7C 5*-*H +1C +50.0K*H *'0%-<0I *58-"77*1*+-0K ?&84*-+1&7C <*'+.0K*H +1E '*G 058*-;%9<0';+'(##&&&#%C <*'+ * 9')*W H0CI B I O 7FK C/17L X I MW 10C06/1V I ?060CI %V /K 6H )&#"%[71F.I ##%X F.RI K $!!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作者:王福根, 孙静霞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杭州市,310014 刊名: 中国药房 英文刊名:CHINA PHARMACY 年,卷(期):2006,17(9) 被引用次数:12次 参考文献(10条) 1.Xu JQ;Lee G;Wang HM Limited role for CXC chemokin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naphthylisothiocyanate-induced liver injury[外文期刊] 2004(03) 2.黄正明;杨新波;曹文斌化学性及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方法学研究[期刊论文]-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5(01) 3.Ayoub SS;Botting RM;Goorha S Acetaminophen-induced hypothermia in mice is mediated by a prostaglandin endoperoxide synthase 1 gene-derived protein[外文期刊] 2004(30) 4.Yasuda M;Okabe T;Itoh J Differentiation of necrotic cell death with or without lysosomal activation:application of acute liver injury models induced by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 and dimethylnitrosamine(DMN)[外文期刊] 2000(10) 5.Horn TL;Bhattacharjee A;Schook LB Altered hepatis mrna expression of apoptotic genes during dimethylnitrosamine exposure[外文期刊] 2000(02) 6.Wang T;Shankar K;Ronis M Potentiation of thioacetamide liver injury in diabetic rat is due to induced CYP2E1[外文期刊] 2000(02) 7.Kin WH;Hong F;Radaeva S Statl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LPS/ D-galactosanine-induced liver apoptosis and injury 2003(06) 8.Kaneko Y;Harada M;Kawano T Angmentation of Va14NKT cell-mediated cytotexicity by interleukin4 in an autocrine mechanism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canavalina-indued hepatitis[外文期刊] 2000(01) 9.赵冬梅;刘耕陶双环醇对刀豆蛋白A所致小鼠肝细胞核DNA损伤保护作用[期刊论文]-中华医学杂志 2001(14) 10.邱英锋;缪晓辉;蔡雄卡介苗加脂多糖建立的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05) 本文读者也读过(4条) 1.王志彬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分析-附70例报告[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9) 2.吴玉强.邓家刚.钟正贤.杨兴.WU Yu-qiang.DENG Jia-gang.ZHONG Zheng-xian.YANG Xing铁包金提取物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 3.禄保平.白娟.江若霞.Lu Baoping.Bai Juan.Jiang Ruoxia以常用中西药物建立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分析与探讨[期刊论文]-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4) 4.马丽娜.华碧春药物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2011,07(2) 引证文献(12条) 1.徐伟.宋倩倩.苗双.刘宁宁.马健.王振勇青蒿素对CCl4致犬急性肝损伤模型抗氧化指标的时效影响[期刊论文]-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9(4)

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优化

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优化 【摘要】目的:探索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方法:通过三个实验比较不同剂量、不同灌酒方法、不同灌酒时间动物醉酒率、死亡率和血清转氨酶的不同情况。结果:一次灌酒0.28ml/10g体重小鼠可达中度醉酒,醉酒率70%,死亡率40%;采用小间隔分次灌服法后小鼠醉酒率60%,死亡率降为20%;连续灌酒时,较高剂量组第三天开始出现死亡现象并逐渐加重;血清转氨酶上升的高峰在第5天,此后逐渐下降。结论:白酒灌胃法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时,采用中等剂量、分次灌胃法可降低死亡率,实验时间以5~7天比较适宜。 【关键词】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动物模型 随着人们对酒精性肝脏损害重视的提高以及相应实验研究的广泛开展,相关动物模型尤其是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实际实验应用中的问题日益突出。我们在参考文献介绍的方法[1]制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中,对造模实际操作时的一些具体问题和检测指标的时间选择等有所比较和认识,现报告如下,以供同仁参考,在造模上少走弯路,节省经费。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84只,体重24g~27g,合格证号分别为豫医动字第410115号,均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试剂ALT试剂盒,迈克公司生产,批号100122;AST试剂盒,迈克公司生产,批号100103。 1.3 实验仪器雷勃微量移液器,芬兰雷勃集团中国区总部;DZKW型电子恒温水浴锅,余姚市亚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752 N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2实验方法 2.1 实验1普通级昆明种小鼠50只,21g~24g,雌雄各半。将50只小鼠按随机排列表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其中4组分四个剂量级 3.2灌酒时间与醉酒率、死亡率 实验1中,随着灌酒天数的增加,各组动物醉酒率变化不很大,但M3、M4两组的死亡情况日益严重,尤其是M4组,动物死亡数目过多。 3.3 灌酒方式与醉酒率、死亡率 实验2采用分次灌服的方式,仍观察醉酒情况,计算醉酒率和死亡率。结果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原理

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原理及模型建立 一些肝毒索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肝衰竭的诱导。目前常用的肝毒素主要有 D.Gal、醋氨酚、CCl4等。D.Gal肝损伤模型的病理改变与人类病毒性肝炎的 病理改变较为接近,肝外毒性不明显,剂量范围易控制,但有潜在的不可逆 性,同时因为D.Gal价格昂贵,大型动物猪或犬建立模型时所用剂量较大,重 复率并不十分理想,也无临床相关的药物中毒,所以限制了它在大型动物造模 方面的应用。CCl4是一种对肝细胞有严重毒性作用的化学物质。目前认为其导致肝损伤 的主要机制与四氯化碳自身和其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CCl4在肝内经细胞色素 P450 2El代谢产生毒性代谢产物。CCl4自身的溶酶作用可导致肝细胞损伤, 但这仅限于高浓度的CCl4。CCl4的自由基导致肝损害的过程被认为是主要的机 制。榍文海等报道用杂种犬,将cache与等量花生油混合溶液,以0.9ml/kg一 次腹腔注射建立犬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结果,注射CCl4后犬里进行性肝功 能衰竭表现,第72 h血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 间延长,血糖降低,(均P<0.01);脑电图检查出现异常波型。第7d病理检查显 示:肝细胞大片溶解坏死,网状支架大部分存在,肝细胞轻度增生。暴发性肝 功能衰竭形成率为93.0%。动物48~96h死亡率73.O%,14d内肝损害明显恢复。 动物一般表现,实验室及组织学检查表明,整个动物染毒过程,近似于人类的 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过程。本模型具有以下特点:①动物受损后,经充分的 时间,可以恢复到用药前水平,模型具有可逆性;②受损动物以72h为死亡高 峰,第5d开始恢复,终点十分明确;③实验动物肝功能衰竭时间与死亡时间有 一定间隔,具有适用性和可控制性;④CCl4经济可行,注意保护,对实验人员 毒性不大,较为安全。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吸入400ppm,7小时/天,5天/周,173天,部分动物127天后勤部死亡,肝肾肿大,肝脂肪变性,肝硬化,肾小管上皮退行性病变。 Keywords: ?antioxidants; ?caspases; ?carbon tetrachloride; ?liver damage; ?chondroitin-4-sulphate; ?NF-κB; ?oxidative stress; ?free radicals Background and purpose:

2012年浙江省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药物性肝损伤防治要点与难点试题答案

药物性肝损伤防治要点与难点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我国对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界限是肝功能异常持续时间不超过? A. 1周 B. 1月 C. 3个月 D. 6个月 请选择D 2.药物性肝损伤不会导致下列哪种疾病或并发症? A.肝衰竭 B.慢性肝炎 C.肝脓肿 D.自身免疫性肝炎 请选择C 3.药物性肝炎所致急性肝内胆汁淤积主要症状: A.黄疸和皮肤瘙痒 B.黄疸和肝酶升高 C.皮肤瘙痒和肝酶升高 D.消化道症状和黄疸 请选择A 4.急性肝细胞性DILI的特点:

A. ALT/ALP>5 B. ALP>5 C. ALT/ALP在2~5 D. ALT/ALP<2 请选择A 5.胆汁淤积型急性DILI的特点: A. ALT/ALP>5 B. ALP>正常上线2倍 C. ALT/ALP在2~5 D. ALT/ALP<2 请选择B 6.混合型急性DILI的特点: A. ALT/ALP>5 B. ALP>正常上线2倍 C. ALT/ALP在2~5 D. ALT/ALP<2 请选择C 7.长期应该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导致的DILI类型: A.急性肝损伤,胆汁淤积 B.慢性DILI,胆汁淤积 C.慢性DILI,脂肪肝

D.慢性DILI,自身免疫性肝炎 请选择C 8.据有关研究资料,在我国急性肝炎中约有多少比例是由DILI导致? A.5% B.10% C.15% D.20% 请选择B 9.导致DILI的前4类药物,根据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 A.抗结核药,抗肿瘤药,中草药,解热镇痛药 B.抗结核药,中草药,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 C.抗肿瘤药,抗结核药,中草药,解热镇痛药 D.抗结核药,中草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 请选择D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大多不可预见 B.过敏性药物肝病与剂量无关 C.肥胖人群更易发病 D.停药2周后,转氨酶可恢复正常 请选择D 11.药物过敏反应导致的DILI常在服药多久出现肝功能障碍?

酒精性肝损伤和氧化应激

诱导肝脏产生TNF-α过程是急性酒精中毒氧化应激一个关键因素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产是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氧化应激和内毒素在酒精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生产过程中都有涉及。然而,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效应的关系没有得到充分的定义。目前的研究,一般使用的急性酒精肝损伤的小鼠模型用来确定急性酒精中毒诱导的TNF-α产生的关键因素。 酒精的灌胃剂量为6克/公斤剂量129/Sv,由测量蛋白质水平,免疫组化,和mRNA表达来证明能诱导肝脏Kupffer细胞产生的TNF-α。酒精中毒引起的肝损伤与血浆内毒素和肝脏脂质过氧化增加相关。用内毒素中和蛋白来治疗可以显著抑制酒精诱导血浆内毒素的高度,肝脂质过氧化和抑制TNF-α产生。治疗通过使用抗氧化剂,N -乙酰- L -半胱氨酸,或二甲基亚砜,虽然不能降低血浆内毒素的高度,但可以显著防止酒精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反应,TNF-α产生和脂肪变性。这些所有的治疗可以防止酒精引起的肝脏坏死性细胞死亡。 因此,本研究将系统区分血浆内毒素升高,肝氧化应激,急性酒精中毒导致TNF-α产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氧化应激在急性酒精中毒中介导了内毒素诱导的肝TNF-α产生 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在美国的疾病和死亡中为首要原因。虽然有些药物已经用于预防和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实验模型或诊所试验评估,目前有没有FDA批准的治疗方案。对酒精诱导的细胞损伤的发病机制的调查可能会提供开发新疗法的基础。现已提出一些有关酒精导致细胞损伤的机制的假设中,氧化应激和促炎细胞因子的生产,被公认的首先的致病因素。 酒精代谢的主要途径存在于肝脏,位于不同的亚细胞间隔的每个细胞质,微粒体的乙醇氧化系统的内质网中的酒精脱氢酶和在线粒体中的醛氧化酶.所有三个结果会产生活性氧(ROS),包括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当氧化应激发生在肝脏,细胞的抗氧化能力是在足以应付与活性氧的积累的。 酒精引起的肝脏氧化应激已反复检测ROS的来证明,在这病人和动物的模型中通过测量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积累在肝脏中的ROS被发现会导致细胞膜的功能系统障碍,蛋白质和DNA的氧化,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 炎性细胞因子如TNF-α在酒精性肝炎的启动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Kupffer细胞是TNF-α当肝脏中出现酒精后的主要来源。有人曾建议,酒精介导内毒素(脂多糖,LPS)来引起的TNF-α产生,同时增加血浆内毒素水平和TNF-α表达已被反复报道于那些酗酒的患者。研究报告已经证明内毒素在Kupffer细胞上复杂的结合LPS CD14/toll样受体4引起NF-kB 激活和TNF-α的表达。 在内毒素的作用已被研究很多的时,氧化应激在酒精诱导的TNF-α表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肝脏灌注的研究表明,Kupffer细胞在急性酒精中毒和恢复期的早期阶段主要负责肝脏超氧化物歧释放。许多报告提出的假说认为酒精引起的活性氧不仅作为有毒物质,但也通过刺激激活氧化还原反应敏感的核转录因子NF -κB,进而导致TNF-α的信号转导,有越来越多的证据TNF -α信号在肝细胞中通过电子传递链导致线粒体ROS生成增加,.然而氧化应激是否反映了酒精诱导的TNF-α产生或作为一个内毒素诱导的TNF-α产生的重要因素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小鼠模型之间内进行定义内毒素,氧化应激和TNF-α的关系。

急性肝损伤药学干预监护路径.pdf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监护路径。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脑挫伤患者致急性肝损伤的诊治过程,参与并有效干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结果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论临床药师发挥自身优势,可减少同类药源性损害的发生。 【关键词】药学干预;依达拉奉;药物性肝损伤;监护路径 依达拉奉作为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改善神经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是目前临床研究证实唯一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因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纤溶作用,故可用于治疗具有出血倾向的脑栓塞和脑血栓[1]。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2]。本文通过1例硬膜下血肿患者使用依达拉奉适应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关联性给予评价,探索循证建立标准化药学监护路径及方案,充分发挥临床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 1临床资料 病历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外伤致头痛、头晕23h于2018年11月3日入院。CT提示颅内挫伤出血,予以止血、营养神经输液治疗,患者头痛无好转,复查头颅CT示“挫伤伴血肿较前变化不大”,提示病情无进展变化。查体 :BP:137/75mmHg;GCS:14分,辅助检查:头颅CT:双侧额叶脑挫伤伴血肿形成,周围水肿,右额颞部少许硬膜下血肿,右顶少许硬膜下血肿,左颞部少许硬膜下血肿,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骨折,枕骨骨折。患者主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肝肾病史。11月3日,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45.71mg/L↑,D-二聚体3.048mg/L↑,嗜酸性粒细胞0.01↓,总胆红素(TBiL)9.75μmol/L。入院为了减轻脑水肿,予以依达拉奉及预防消化道出血药奥美拉唑。11月8日,患者GCS14分,生命体征正常,诉头痛;复查头颅CT示额叶挫伤血肿较前无增加,水肿加重。11月12日,患者意识障碍同前,瞳孔光反应正常,额叶挫伤、血肿。双侧额叶血肿较前吸收,周围水肿较前片稍明显。右颞顶部少量硬膜下血肿较前片已吸收,蛛网膜下腔少许较前明显吸收。ALT304IU/L↑,AST150IU/L↑,TBiL21.57μmol/L。予以停用可疑药物、保肝药物应用。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肿胀及上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11月17日,患者意识清楚、回答切题,近两日输液门冬氨酸鸟氨酸时患者恶心呕吐、心慌,不能排除药物不良反应引起,予以停用后患者症状消失。TBiL7.13μmol/L。11月20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复查生化转氨酶较前改善。11月23日,患者颅内血肿、水肿减轻,硬膜下积液增多,脱水药物减量。11月29日,药物减量,TBiL5.97μmol/L。12月4日,复查头颅CT示:双侧额叶脑挫伤伴血肿形成,双侧额叶血肿较前明显吸收好转。左侧额部及大脑镰旁少量硬膜下积液,较前变化不大。好转出院。入院诊断:双侧额叶脑挫伤,右额颞、右顶、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枕骨骨折,枕顶部头皮挫伤。出院诊断:双侧额叶脑挫伤,右额颞、右顶、左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顶骨、枕骨骨折,枕顶部头皮挫伤。 2分析与干预 2.1药物性肝损伤的判定及评估。患者双侧额叶脑挫伤,主诉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肝肾史。入院前肝功能示正常范围。血清ALT、ALP、GCT和TBiL改变是判断肝功能损伤的主要实验室指标。DILI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差异较大,可表现为肝脏生化指标升高但无明显症状,或伴随过敏现象,如发热、皮疹症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临床表现及分型DILI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其中急性DILI是最常见的发病形式,占90%以上,多发生在用药后 5~90d[3]。根据受损的靶细胞,将急性DILI分为3型:①肝细胞损伤型:临床表现类似病毒性肝炎,ALT>2倍正常上限或R≥5,R=ALT/ALP;②胆汁淤积型:主要表现为黄疸和瘙痒,ALP>2倍正常上限或R≥2;③混合型:临床和病理兼有肝细胞损伤和淤胆的表现,ALT和ALP均>2倍正常上限,且R介于2~5之间[4]。国际上专家推荐用因果关系评估来诊断DILI,临床上进行DILI诊断时首选RUCAM评分表。国际上通用的诺氏不良反应评估法,因DILI自身特点及特殊性不再适用[5]。此模式也解决了临床评估不能明确量化的问题。RUCAM对3种DILI模式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估,这3种DILI模式的区分临床上通常根据血清ALT、ALP和R值进行断。计算R值所需的ALT和ALP以初诊时的测定值为准;若已采用糖皮质激素、熊去氧胆酸及其他降酶保肝药物治疗,则R值的计算和意义不再准确。本例患者评估前未使用上面药物。RUCAM量表根据评分结果将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相关性分为5级。极可能>8分;很可能6~8分;可能3~5分,不太可能:l~2分;可排除≤O分[6]。对该病例进行量化评估,根据其7条评判参数逐一打分[2],该病例从初次服用可疑药物至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为10d(得2分);停药后10d内AKP下降≥50%ULN(得2分);年龄≥55岁(得1分);有合并用药且时间具有提示性(扣1分);完全排除各类肝炎、胆道梗阻、新近发生过低血压以及排除巨细胞等病毒感染(得2分);肝损伤反应已在产品介绍中标明(得2分);再用药反应(0分)。总分为8分。最后诊断结果为:药物性肝损伤,肝细胞损伤型,急性,RUCAM8分(很可能),严重程度2级;临床药师判断很可能为依达拉奉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药师循证查找文献: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以肝细胞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最多见,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少见。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相比,肝细胞型的RUCAM评分为“极可能”和“很可能”两个级别的诊断例数较多[7]。2.2药学监护。2.2.1依达拉奉的药学干预。药源性因素:临床药师药学查房时,患者否认既往病史和用药史,也否认自发病来在入院前曾服用药物,另外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在入院第10天,初入院时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因此主要考虑院内治疗药物对肝功能造成的影响。循证文献报道及说明书,有超过1100种药物可能引起DILI。如心血管用药,钙离子拮抗剂、蛇毒抗栓酶、依达拉奉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e358555.html, 酒精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陶伦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05期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酒精性肝损伤即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疾病。在世界范围内A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物,寻找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建立AL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赵静波等[1]按0.7 ml/(100 g?d)56度白酒灌胃大鼠,2次/d,酒精腹腔注射组按2 ml/(100 g?d)注射18%的乙醇溶液2次,持续10 d。结果表明白酒灌胃优于酒精腹腔注射。赵敏等[2]采用12 ml/kg 1次灌胃50%乙醇后禁食4、6、8、10、12、16、20和24 h,结果表明禁食16 h后模型组血中TG含量显著升高,HDL值显著降低,病理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明显 加重。 2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2.1 Liber-Decarli模型 Lieber-Decarli等[3]提出全营养素的酒精液体食料,研究发现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与食料中脂肪含量有关。此模型简便易行,形成率高及稳定性好,但动物须单独饲养,成本较高,不能保证较恒定的酒精摄入量。 2.2 Tsukamato-French模型 Tsukamato等[4]给大鼠手术置入胃管,持续注入含乙醇的液体食料。研究发现液体食料中脂肪量及种类与ALD形成有密切关系。该模型病变符合进行性ALD演变规律,造模效果好,实验重复率高,但酒精不符合正常摄入过程,技术要求高、维 护复杂、成本高,且至今尚未形成酒精性肝硬化模型[5]。朱强等[6]改进Tsukamoto-French的方法,将胃管直接经背部引出。该模型可根据实验对肝脏损伤的不同要求随时调整剂量和造模时间,造模成功率高、模型稳定、成本低。 2.3 直接饮用酒精王晓红等[7]给SD大鼠自由饮用酒精饮料,酒精浓度从5%开始逐渐递增至40%,每个浓度均持续1周,40%持续4周,造模时间共12周。此造模方式与酒精性 脂肪肝患者发病过程相似,简单易行,但不易控制酒精摄入量,难以保持血醇浓度,造模时间较长,成功率不高。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

一、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四氯化碳(CCl4 )是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CCl4的毒性主要与其活性代谢产物有关.在肝内CCl4惊NADPH和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作用,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这些自由基能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大分子发生共价结合,引起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膜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膜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破坏,肝细胞损伤坏死.三氯甲基自由基还能抑制细胞膜和微粒体膜上该泵的活性,食Ca2+内流增加,从而引起细胞中毒死亡;三氯甲基自由基能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损害线粒体,使还原型辅酶Ⅰ(NADH)及ATP在肝内生成减少,脂肪酸氧化抑制,影响肝脏能量生成障碍,并使三酰甘油和脂肪酸在肝细胞内蓄积. [实验动物] 体重18-22g的小鼠、体重150-180的大鼠或体重4-45kg的家兔. [操作方法] 用CCl4 在不同动物可以多种方法引起急性肝损伤.一般用花生油将CCl4 稀释为所需浓度. CCl4 致急性肝损伤所需剂量和用法见表8-1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 CCl4肝损伤模型是最常用的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成功率高,重复性 好,价格低廉。 2.CCl4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动物中毒死亡。

3:CCl4是无色澄清的有毒液体,有特殊气味,难溶于水。CCl4 一般用花生油、橄榄油、豆油等植物油混合成所需浓度,有时也可与矿物油(如液体石蜡)混合。以植物油为例,10%CCl4的配制方法是:取5ml植物油和5g阿拉伯胶,置于乳钵中研匀,再加lOml纯CCl4。研匀,然后加蒸馏水lO~15ml调成乳状,最后加蒸馏水至lOOml,用前摇匀。 4.用CCl4复制肝损伤模型的主要缺点是,不同动物个体肝损伤的程度差异较大. 还有研究表明,小鼠接受CCl4后肝脏病理学改变与血清ALT等生化指标改变的相关性不如大鼠好。 5 CCl4 液体和蒸气可以从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防护. 二、D-半乳糖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e)引起急性肝损伤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D-半乳糖胺本身并无毒性,也不直接损伤肝细胞。它是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的干扰剂,进入体内后与磷酸尿苷结合,形成磷酸尿苷一半乳糖胺复合物,致使磷酸尿苷耗竭。从而使依赖其生物合成的核酸、糖蛋白、脂糖等物质的合成受抑制,限制了细胞器及酶的生成和补充,细胞器、生物膜受损、钙离子内流,从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另外,D-半乳糖胺引起细胞膜损伤可能与细胞膜中糖成分的改变有关,即己糖代替了中性糖介人细胞膜,导致膜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模型评价与注意事项] 1.本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其病变仅限于肝脏,在引起肝坏死的剂量下, 不引起其他脏器病变,对实验人员安全.因此D-半乳糖胺肝损伤模型是目前 公认的研究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的较好模型. 2.造成机性肝损伤所需D-半乳糖胺的剂量.因实验动物的状态和实验要求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使用200、400、500或850mg/kg体重,预实验时应摸索确定。 小鼠对D-半乳糖胺不甚敏感,腹腔和皮一卜注射的常用剂量均为800mg/kg体 重。 3.D-半乳糖胺与CCl4所致肝损伤的组织学改变明显不同。CCl4损伤主要表现在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区大量肝细胞坏死和出血,脂肪变性十分明显;而D-半乳 糖胺引起的损伤则呈弥漫性、多发性片状坏死,脂肪变性不如CCl4明显,细 胞内有大量PAS染色阳性的毒性颗粒,嗜酸性小体较多见,与人类病毒性肝炎 的肝伤类似. 三、硫代乙酰胺急性肝损伤模型 [造模原理]

酒精性肝损伤造模

酒后饮绿茶对小鼠肾功能影响的实验性研究 李佳陈路军陈洁徐立思齐慧娟陆妙君 指导老师:黄品贤 (上海中医药大学03中西(七)上海201203) [摘要]目的观察给最佳酒醉状态的小白鼠灌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给小白鼠 0.15ml/10g白酒后20min灌入低、中、高浓度茶、解酒阳性对照药枳椇子各0.20ml/10g,连续7天后血肌酐、血尿素蛋及尿蛋白含量。结果⒈高中浓度茶组、模型组的尿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⒉各组生存曲线比较的Log-rank检验结果:χ2=20.39, P<0.01。⒊肾脏病理改变:低浓度茶组小鼠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变,但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明显,有较多量红细胞漏出,可见炎症反应,间质未见纤维化;中浓度茶组肾组织结构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未见明显充血,少量红细胞漏出,间质未见纤维化;高浓度茶组肾脏组织结构与中浓度茶组接近。阳性对照组肾组织结构基本完整,肾小球、肾小管未见明显病理变化,间质少量充血。结论根据尿蛋白、实验小鼠的生存曲线分析、肾脏的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得出:⒈酒后饮茶均可导致小鼠的死亡,但是酒后高浓茶对肾脏的损害作用最小。⒉酒后饮淡茶及阳性解酒药枳椇子能起到一定解酒作用,但对肾脏有明显的损害。但本次实验由于死亡率高致样本含量不够,确切的结论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酒,茶,小白鼠,肾功能,病理学 在中国,茶能解酒是自古以来就流传的说法。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用绿茶来帮助消食解酒,且认为茶越浓解酒效果越好。人们认为,饮茶能够使人大脑兴奋、清醒,酒后饮茶能够让被酒精冲昏了的头脑清醒一些,从而达到“醒酒”的效果。 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过量饮酒后饮茶对肾脏有害无益。其理论依据为:绿茶的主要成分茶碱有利尿作用,浓茶中的大量茶碱更能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促使尚未分解的酒精代谢产物——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而乙醛对泌尿系统有很大的损害作用。 本实验采用56度白酒以最佳致醉量对小鼠灌胃后,用等量不同浓度的绿茶及阳性对照药物枳椇子对醉酒小鼠进行灌胃的方法,通过检测鼠尿中的尿蛋白、血样中血肌酐、尿素氮指标及对肾脏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对以上两种观点的正确性作出验证。 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120只,体重:20-35g,雌雄各半,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房饲养温度:20-23℃,相对湿度:50-70%,标准饮食,饮自来水。 1.2实验仪器和试剂及其制备: 1.2.1实验仪器:针筒灌胃针、天平、试剂瓶、代谢笼、离心机、气象色谱仪、生化分析

2015_年最新版《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极具挑战的难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在2007 年发布了「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内容仅针对急性DILI,2014 年7 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CG)发布了首个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实践指南,迈出了药物性肝损伤规范化诊治的第一步,然而该指南仅适用于特异质性肝损伤。 近期,中华医学会肝脏分会发布了国内首个药物性肝损伤指南,该指南同时适用于固有型DILI(InDILI)和特异质性DILI(IDILI)。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一下本指南的要点。 流行病学 1. 我国尚缺乏面向普通人群的大规模DILI 流行病学数据,其主要原因为我国DILI 数据多来自医疗相关机构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难以明确DILI 在人群中的确切发病率。 2. 明确指出DILI 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如药物代谢酶等的HLA 遗传多态性、非遗传因素如年龄、性别、妊娠、基础疾病等)、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酒精、吸烟等)。 DILI 的耐受性、适应性及敏感性的定义 指南明确了DILI 耐受性、适应性以及敏感性的定义,耐受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未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适应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肝损伤的生化学证据,但继续用药生化学指标恢复正常;易感性是指个体在药物治疗过程中甚至停药后出现DILI,且不能呈现适应性缓解。准确区分上述概念对DILI 的治疗决策有重要意义。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然分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肝毒性和特异质性肝毒性两大类,而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所致的「上游」事件以及肝脏靶细胞损伤通路和保护通路失衡构成的「下游」事件,目前观点倾向于认为「适应性免疫攻击」是最后的共同事件。

各类肝损伤模型的发病机制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变形,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 发病过程:病毒侵入机体后,进入肝细胞复制,继而释放入血,并在肝细胞表面留下特异性病毒抗原,此抗原与肝细胞膜结合,使肝细胞表面的抗原性发生改变。 肝细胞变性: 1、细胞水肿 2、嗜酸性变 肝细胞坏死: 1、嗜酸性坏死 2、溶解性坏死 3、炎细胞浸润 4、肝细胞再生 酒精性肝病 发病机制: 1、还原型辅酶I(NADH)/辅酶I(NAD)比值增高乙醇氧化脱氢过程使NAD转变为NADH,导致NADH/NAD比值增高,进而引起脂肪酸的氧化能力降低,引进脂肪在肝内堆积而发生脂肪肝。 2、乙醛和自由基的损害作用乙醛是乙醇的中间代谢产

物,具有强烈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毒性作用。乙醇在肝细胞内受微粒体氧化系统作用产生自由基损伤肝细胞的膜系统,影响肝细胞功能。 3、刺激储脂细胞产生胶原此为酒精性肝硬化的重要机制 4、乙醇的肝损伤作用乙醇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内微管、线粒体的功能和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蛋白质输出和脂肪代谢等。 病理变化:慢性酒精中毒主要引起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 药物及中毒性肝损伤 1、口服避孕药、甲睾酮等引起肝内淤胆,小胆管及毛细胆管形成,并无肝细胞坏死及炎症反应。 2、氯丙嗪、硫尿嘧啶、红酶毒、酚噻嗪和磺胺等引起胆汁淤积又引起肝细胞坏死。 3、氟烷、对乙酰胺基酚、异烟肼、四环素等引起明显的肝细胞变性坏死并伴有炎症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细胞变形、变硬形成肝硬化。 门脉性肝硬化: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关键词】肝疾病;毒物,四氯化碳;醋氨酚;疾病模型,动物 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变结果,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作用原理、造模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研究进展作综述和探讨。 1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1.1 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ccl4导致肝损伤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与其自身和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ccl4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进入机体后,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激活,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攻击肝脏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使得细胞膜、内质网膜发生氯烷化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细胞器;还能与膜脂质和蛋白质大分子进行共价结合,影响蛋白质代谢,并且破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钙离子内流增加,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肝细胞胞质中的可溶性酶渗出,细胞死亡[1]。 ccl4所致肝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肝损伤:赖力英等应用4 ml/kg ccl4剂量灌胃可诱发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率达85 %[2]。慢性肝损伤:zhang等采用2 ml/kg ccl4腹膜内注射sd大鼠,每周2次,持续9周可伴有肝细胞坏死和明显炎症的肝硬化[3]。ccl4导致肝损伤是经典模型之一,能准确反应肝细胞功能、代谢及形态学变化,重复性好且经济。但ccl4同时还损伤动物的心、脾、肺、肾、脑等器官,另外,蒸汽和液体可由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也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 1.2 α 萘基异硫氰酸酯(α naphthylisot hiocyanate, anit) anit是一种间接肝毒剂,其主要损害是通过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致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胞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量溢入血流,同时还导致胆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引起毛细胆管增生及小叶间胆管周围产生炎症,从而造成胆管阻塞,形成明显的胆汁淤积,并伴随以点状坏死为主的肝实质细胞损害,产生梗阻性黄疸,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分泌减少。 1.3 d 氨基半乳糖(d galactosamine, d galn ) d galn是一种肝细胞磷酸尿嘧啶核苷干扰剂,通过竞争生成二磷酸尿苷半乳糖使磷酸尿苷耗竭,导致肝细胞的rna和浆膜蛋白合成障碍,限制细胞器的再生及酶的生成和补充,使细胞器受损,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另外d galn还可以与肝实质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影响其完整性,引起肝细胞内ca2+增多,mg2+减少,抑制线粒体功能,激活磷脂酶,加速氧化自由基的产生,因此mg2+/ca2+的比例失调也是d galn导致肝细胞不可逆损害的因素之一;加上使肝脏谷胱甘肽减少,并激活库普弗释放tnf α引起细胞凋亡[5]。 李梅等筛选d galn造模的最佳剂量,比较d galn造成的大、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稳定性,发现d galn 500 mg/kg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肝组织形态变化显著且死亡率低,更适用于保肝新药的筛选与评价[6]。d galn形成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是研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药物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其优点是该模型的病变仅限于肝脏,不涉及其它器官,症状、生物化学、组织学表现接近人,给药方便,重复性好,终点明确,具有可逆性,不造成环境污染及人体伤害,不需特殊的实验操作保护措施,对肝衰竭、肝性脑病、人工肝支持系统的评价研究有重要价值,但价格昂贵导致应用受限。 1.4 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 dmn是常见的致肝癌剂,它通过微粒体代谢,其中间产物与细胞核酸、蛋白质等结合可造成细胞内大分子损伤,诱发大鼠肝窦壁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导致过多增多和沉积,引起肝纤维化形成;同时促进窦内皮细胞形成肝窦毛细血管化,加重肝损伤,促进肝纤维化的发展 [7]。 1.5 硫代乙酰胺( thioacetamide,taa) taa具有直接肝毒性作用,摄入后可经肝细胞内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为taa硫氧化物,干扰细胞核内rna转移,影响蛋白质合成和酶活力,增加肝细胞核内dna合成及有丝分裂,促进肝硬化发展,同时激活肝细胞磷脂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