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走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误区

走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误区

走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误区
走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误区

廉价劳动力长期以来被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项比较优势。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曾经具有的劳动力廉价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以劳动生产率衡量 我国廉价

劳动力并无优势可言

比较优势原理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来的,用以说明在自然禀赋不同的国家,各自生产具有低成本优势的产品,通过交换,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社会劳动。因此主张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

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这一说法,也主要是针对我国在招商引资以及对外贸易领域出口产品结构中,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打产品而言的,而且是仅仅从单位时间的劳动报酬来考虑的。的确,从这方面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是比较低的。比如同样的工作在美国每小时支付的工资约16美元,在墨西哥约4美元,在中国约0.5美元。

廉价劳动力被许多人看成是“中国制造”的最大优势,其依据是劳动力越廉价,生产成本越低,产品价格自然有竞争的相对优势。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增加值,美国的劳动力成本

走出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 误区

文⊙吴雅杰

是中国的1.3倍,日本是中国的1.2倍,韩国是中国的0.8倍。韩国劳动力成本反而比中国低20%。因为从常识的角度讲,劳动力并不能单独发挥作用,它要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其他要素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值的大小、效益的高低、资源耗费的多少、产品竞争力以及生产后劲的强弱等诸多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职工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总体生产成本的上升而非下降,生产效率低下。以深圳一家珠宝加工企业为例,该公司每年都要从香港聘请一批技师来深圳,开出的月薪不低于五位数,同样的工种,内地技师大约只要3000元左右。但同样镶嵌一条白金钻石项琏,耗时、耗材、工艺效果及售价却有很大差别,从而效率和附加值则明显不同,以至于内地技师的综合成本远高于香港技师。

廉价劳动力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质优价廉,即劳动力成本低,但生产率却高;另一种是质次价廉,即劳动力成本低,但生产率也低。前者应该说是有竞争力的,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竞争造成的;对于后者,很难说具有

比较优势,甚至可以说将随竞争而淘汰。

■廉价劳动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与资金、技术、房地产、信息等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以及非廉价劳动力市场相比,廉价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按照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力的价格决定于其边际生产力,即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增加一单位劳动力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和收益增量所决定的价格。廉价劳动力就是由于其边际生产力低造成的。

由于廉价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率低,对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会发生明显的替代效应。不仅如此,随着WTO成员国范围的不断扩大,国际劳动力市场日益一体化,各国同一水平的劳动力市场会在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等多个领域展开交锋,特别是那些比我国还要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将在更大范围内与我国争夺这一市场。如果说我国的劳动力廉价,那么还会有比我们更廉价的。随着东盟一些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程度提高,其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比我们更具有竞争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廉价只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在同等技术条件下,中国未必竞争得过一些小国。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曾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中发挥过重要作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走出对廉价劳动力比较优势的认识误区是合理谋划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的一种理性选择。

用,但这个比较优势终究不会保持

长久,而是动态和暂时的。

不仅如此,在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还常常遭遇不公平竞争。以我

国纺织品在欧美受限制为例,说明

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原则并不是一

成不变的。当他们的产品具有比较

优势时,他们主张自由贸易,让进

口国减免关税,低成本进入对方市

场。然而,当他们的产品不具有比

较优势时,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找出

各种理由设限,阻碍对方产品进入

本国市场,即使允许进入,也以高

关税或绿色壁垒为代价,使之高成

本进入,以致失去在该国市场的产

品竞争力。

毕竟,国际贸易规则在很大程

度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反映发

达国家的利益。如世界银行、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

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主要是按发

达国家的机制设计的,基本被美国、

西欧等发达国家掌控。中国作为发

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处于相对不利

的地位。一旦出现贸易争端,常常

需要本国政府出面来解决,打一场

没有硝烟的战争,成本极其高昂。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涉及到国

家利益与民族利益,而且还纠缠着

复杂的个人利益和集团利益。比如

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美国会出现

针锋相对的两派,一派主张纺织品

自由贸易,他们主要是进口商、销

售商、消费者以及为进口和销售提

供服务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而反对

派则是因纺织品进口利益受到损害

的一些团体或个人,主要是国内的

同类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及其服务

组织。欧盟也一样。政府最终会代

表谁的利益,主要取决于谁的呼声最

高,谁会和政府谈判,以至与政治竞

选及是否连任都不无关联,纯粹是场

博弈。可见,当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

度日益提高时,廉价劳动力及其生

产出的廉价商品不仅要面临国际市

场的激烈竞争,而且还时常会遭遇

来自一些大国的不公平竞争。

■供应廉价劳动力耗费的资源难

以为继

廉价劳动力通常与资源消耗型

生产相结合,即低廉劳动力与大量

资源相匹配,制造出低附加值的产

品。有资料表明,我国本土制造业

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大幅度下

降。2004年我国出口177亿件服装,

平均每件服装的价格仅为3.51美

元;出口60亿双鞋,平均每双鞋的

价格不到2.5美元。这种低价值出

口一方面发挥了我国廉价劳动力的

比较优势,但同时却耗费了大量的

能源和资源。另据日本海关统计,

近十年来,中国出口到日本的方便

筷子总计达4486万箱,每箱5000

双,总计约2243亿双。我国林业专

家计算,生产这些筷子需要毁灭大

面积森林。而不争的事实是,日本

国土面积的森林覆盖率达到65%,

而我国仅为14%。

根据国际经验,造成经济增长

与环境失衡,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不

可持续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开采自

然资源,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那

些试图通过出卖自然资源而致富的

国家和地区。非洲和拉美的经验教

训值得借鉴。与之形成鲜明对照,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没有一个是

依靠出卖资源而富裕起来的。从我

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除了中西部

有直接出卖资源的情况外,更普遍

的做法是对资源进行初加工,特别

是东部地区由于受资源与人口比例

的限制,更多采取了深加工。但是

从总体上说,自然资源消耗仍占很

大比重。在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财

富报告中,我国人均财富为9387美

元,其中无形资产占4208美元,产

出资本占2956美元,自然资源占

2223美元。这种基本上是“资源总

动员”型的发展或“靠山吃山”的做

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许多贫穷国

家的经验已经证明,这种发展模式

难以为继。

由此可见,要走出误区,劳动

者本人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

素质。如果不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

质,比较优势会最终演变成比较劣

势。同时,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情

况不断进行调整,实现产业升级。

最后,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责无旁

贷,要从政策上进行合理引导并给

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最新版-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新的形势下,我国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并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以下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思及实施措施敬请查阅。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活动去实现,人才、人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提升企业竞争力量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是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在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才能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问题 (一)考核目标不明确。在我国由于一些企业目的不明确,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往往表现出非科学性;如考核原则混乱,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等方面无相关性,体现长官意识和个人好恶现象严重。绩效考核体系更改随意,缺乏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绩效考核只是一种管理的手段,是以有效的绩效考核创建高绩效的员工阶段对员工阶段性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不是管理的目的。 (二)考核标准不清晰。在一些企业存在绩效考核的标准过于模糊、表述不清晰、标准不齐全,以主观代替客观等现象。将不完善甚至是不相关的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得到结果也必然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纺织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 摘要: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对薪资的满意程度有很大影响,同时也对纺织业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中国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后纺织业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已经消失。纺织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文章通过分析其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应对现今纺织业 发展的困境,使得浙江省纺织业适应时代潮流,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大环境中实现二次飞跃,从而提升中国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 关键词:纺织业;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一、绪论 (一)劳动力的研究背景及当下存在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年龄结构的变化使得中国的劳动力成 本不断上升,这一比较优势也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于中国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纺织业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典型。近年来,“民工荒”的频发,为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升级带来困难和如何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敲响了警钟。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本文以中国轻纺城为样本分析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中国比较优势发生的变化。其分析主要具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重点通过抓住纺织业

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对中国比较优势的影响,例如通过各个方面数据来分析。第二,有效措施提高纺织业出口,推动中国经济复苏。第三,通过有效的应对措施,提升中国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 二、当前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817年,大卫?李嘉图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20世纪,赫克歇尔和俄林以生产要素比例的区别替代生产技术的区别,解释比较优势的产生依据,将比较优势理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完备的外生比较优势理论体系。此后,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将规模经济引人比较优势理论,罗斯曼和赫而普曼通过“研究与开发”完善了比较优势的动态分析。 近几年来,中国劳动成本在显著上升已成为共识,但我国学者涉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比较优势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学者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劳动力工资水平变化与FDI 流入量和出口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说明虽然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存在上升的情况,我国的比较优势却并不因此而下降(刘厚俊、王丹利,2011),但其忽视了出口退税、汇率和贸易政策对出口和FDI流入的影响。因此,本文希望以浙江省纺织业为例,从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产业层面,通过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以用更及时更贴近现实的微观视角反映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比较优势的影响。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国贸80902 郁华萍指导老师:谭燕 摘要:世界经济的发展除了货物贸易又多了服务贸易这样一个新兴元素,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其对于如今的知识经济占主要地位的时代来说,服务贸易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各国竞争的焦点。然而我国是以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为主的国家,在服务贸易的竞争中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自2001年加入WTO之后,我国所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使得服务业的发展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问题。这就要求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型人才,大力发展服务业,以适应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本文从两个比较优势指数出发,计算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优势以及分行业的比较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人力资本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addition to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 is a new element,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the human 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 the knowledge economy is now dominated era, service trade come very natur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global competition. However, our country is mainly in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country, deficiencies still exist in the service trade competition. Since joining WTO in 2001, our country faced the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requires our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ultivate new talent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service industr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mpeti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hina's service trad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战略管理:走出多元化战略的误区

战略管理:走出多元化战略的误区 多元化战略(Diversification)似乎成为中国企业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只有二三十号人的小企业也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多元化战略已经成为企业家的经营“法宝”。通过与众多企业家交谈,笔者的印象是大家都在谈多元化战略。“大家都在多元化”,“我们必须多元化”,“不多元化就没有出路”,“不多元化就上不了规模”??当问及为什么要多元化,众口一词的回答是:“我们现在的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对于这看似理直气壮却不堪深究的回答,我不禁想问:多元化真的是避免竞争的有效手段吗? 本文拟就多元化战略作一些简单的探讨,其要点是:(1)多元化战略不是避免竞争的有效办法,除非你进入一个本来就没有竞争的新市场,或者你在主营业务里培养的核心优势能够有效转移到新业务。(2)多元化经营潜藏着多种风险,它经常会分散资源,弱化主业,处理不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3)做好主营业务是多元化战略的起点和基础。如果不具备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条件,大多数企业并不能有效地受益于多元化战略。(4)多元化经营的最大优势是范畴经济(Economy of Scope),它与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密切相关。在主业没有取得规模经济前,多元化经营的范畴经济优势将大打折扣。(5)如果必须实施多元化战略,相关多元化比不相关多元化的效果要好得多。 多元化战略及其优势 多元化战略是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的起点—没有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就没有独立的公司战略,只有竞争战略(Competitive Strategyor Businessstrategy)。竞争战略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在既定的行业或产品市场的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Howtocompete);而公司战略指的是通过选择进入不同的行业或产品市场,并对不同行业或产品市场的业务组合进行管理,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公司战略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选择在哪几个行业或产品市场同时竞争(Where);二是如何管理和协调在不同行业或产品市场同时竞争的业务组合(How)。

比较优势计算

答: 1、分工前根据两个国家生产计算机和小麦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可以确定,A国产品的价格比为1单位计算机=26单位小麦,B国产品的价格比为1单位计算机=20单位小麦; 2、由此可见A国在生产小麦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而B国在生产计算机上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因此在分工贸易中A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B国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 3、如果分工贸易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单位计算机=22单位小麦,那么对于进口计算机的A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计算机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104个工作日,而现在A 国用出口22单位小麦换来进口1单位计算机,而生产22单位小麦A国耗费了88个工作日,因此A国节约了(104-88)即16个工作日; 对于进口小麦的B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小麦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3个工作日,而现在B国用出口1/22个单位计算机换来进口1单位小麦,而生产1/22单位小麦B国耗费了60/22即2.73个工作日,因此B国节约了(3-2.73)即0.17个工作日。 4、如果分工贸易后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为1单位计算机=24单位小麦,那么对于进口计算机的A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计算机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104个工作日,而现在A国用出口24单位小麦换来进口1单位计算机,而生产24单位小麦A国耗费了96个工

作日,因此A国节约了(104-96)即8个工作日; 对于进口小麦的B国来说,进口的1单位的小麦如果自己生产要耗费3个工作日,而现在B国用出口1/24个单位计算机换来进口1单位小麦,而生产1/24单位小麦B国耗费了60/24即2.5个工作日,因此B国节约了(3-2.5)即0.5个工作日。 5、从第3和第4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到,当计算机和小麦的交换比例从1计算机=22小麦变成1单位计算机=24小麦后,A国进口1单位的计算机节省的工作日减少而B国出口1单位的计算机节省的工作日增加,这说明A国的贸易收益减少而B国的贸易收益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商品交换比例的变化将会影响两国国家贸易收益的分配,哪个国家出口的商品价格升高进口的商品价格下降,哪个国家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贸易收益。反之亦然。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误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误区 【导读】不得不说,可能再也没有一个管理部门如人力资源部那样令人精神分裂,摸不着头脑。在职场人眼中她一会是头戴光环,伸展双翼的美丽天使,一会又是青面獠牙,面目可憎的恐怖恶魔。为什么人力资源会有如此境遇?也 许,正是由我们在思维方式上的误区造成了如今这种局面。 一、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六大模块? 也许,这是我听到最多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职能下的定义。为什么?因为,学术界,尤其是各类教材,为了更加清晰的交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内容,在编排和撰写体例上,按照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六个部分进行分类,久而久之,我们也想当然的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按照六个模块分别来开展工作的。 这种思维方式的危害性尤为明显。 首先,人为的将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六大模块,也就意味着人为的割裂了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内在联系,导致各工作职能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缺乏在整体

上思考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效的基础。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人力资源部的人大多在自己的小范围内转圈,没有宏观性和全局性的工作理念,对超出自身工作之外的内容茫然无知。 其次,目前很多人力资源部门的分工也是明显的职能分工,招聘一摊、培训一摊、绩效薪酬一摊等等。如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就是,诸如招聘的人完全不用去考虑培训工作做得怎么样,反正我招聘工作完成了,至于招来的人如何输出绩效,我就不用考虑了。结果,每一个模块的工作都看似不错,但是合在一起,却没有使人力资源部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职能分工使得人力资源部的同仁大多从专业性和工作过程去考虑自身的绩效输出,缺乏从业务角度和价值结果思考工作。我们在总结工作的时候,往往容易将招聘人数、组织培训课时数、薪酬发放的及时性等等作为我们的工作业绩而洋洋自得,却从来没有深入思考或者也无法合理证明这些工作对公司业务发展和战略落地带来的价值和结果。 因此,我们不能再将人力资源管理看成是六大模块的简单组合,必须将其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 比较优势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在80年代发表了其著名的三部曲,即《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国家竞争优势》(1990年),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竞争优势理论。那么,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到底有何异同?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关系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取向。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追求竞争优势来发展对外贸易,另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还是应该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本文首先从学术背景上对这两个理论进行概念辨析,然后介绍波特教授最新提出的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比较优势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这一概念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美妙想法。对于这一经济学概念的内涵,80年代初期我国国际贸易学界曾经热烈讨论过。正是通过对它的讨论,迎来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确实,比较优势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说它古老,因为在古典经济学时代,李嘉图就创立了它;说它年轻,是因为其内涵在当代还在发展。比较优势概念内涵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古典经济学时期,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比较成本。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他本人提出的是比较成本论。他以英国和葡萄牙生产毛呢和葡萄酒为例,证明对外贸易发生的原因是两国劳动生产率差异造成的劳动成本的不同。李嘉图也考察了技术对贸易的影响。但他没有考察技术进步的原因,即技术是外生决定的。以现代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李嘉图的例子,李嘉图确实具有机会成本的思想,只不过他考察的只有劳动这一稀缺要素。 2.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比较优势的含义是机会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市场交换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变成对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实质上是论证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这样,比较优势这一概念,实际上是机会成本概念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应用。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当代。俄林运用一般均衡价格理论和经济地理理论,提出要素比例论,认为一国比较优势的源泉在于其天然要素禀赋,包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 3.当代经济学阶段,强调比较优势的内生性与动态性。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外生性与静态性,如李嘉图的外生技术比较优势、俄林的外生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它们需要一系列严格的前提假设才能成立,包括规模报酬不变、完全竞争、产品无差别、技术水平不变、要素质量相同及数量保持固定不变、要素在两国之间完全不流动、不考虑需求差别、无交易成本、实行

从巨人集团失败案例分析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条件和误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快速发展,多元化经营战略被国际大多数企业实施,我国对于该战略的引进也有二十余年历史,其中成功的典型案例很多,但失败的案例也不在少数,因为并非每一个企业都适用多元化经营战略,企业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 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时,一般都会有一定的原因,而且常常很复杂。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多元化的原因。对于企业来说,外部环境是指市场或政府,内部是指企业自身。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企业内部条件 1.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实力。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多元化经营时,要根据自身的内部条件, 量力而行。首先,企业必须拥有剩余资源,并根据剩余资源情况选择适当的多元化经营程度。一下子涉足过多项目会分散企业资源,特别是超过管理层的管理能力,就容易造成管理不当导致项目流产。其次,要求原来经营的业务情况良好,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入。 2.多元化经营要有利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具有开发独特 产品、独特技术、独特营销能力。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是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多元经营的重要内部条件。企业在通过多元化经营,在扩宽业务领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或者获得新的核心能力,这反过来又有助于巩固现有业务的竞争地位或开拓新的业务。 3.企业多元化扩张取决于企业实力。多元化经营时企业规模扩张的典型形式,企业追求多 元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企业内部成长更鼓励关联性多元化,反对非关联性多元化发展。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是知识、技能为代表的能力体系,企业科持续成长的能源是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外部条件 1.旧产品需求趋向停滞,新产品或行业处于成长期。任何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容量都是有一 定的限度的。对一个企业来说,企业所承担的特定产品市场的劳动分工的份额也是有限的。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企业享受社会分工所造成的收益就会递减。此外,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的生命周期也有缩短的趋势。当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市场需求增长率就会停滞甚至变为负数。企业必须在衰退期到来之前,就进行研究开发,更新换代产品,或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做准备。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比较优势理论实例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英国需要投入100单位劳动,葡萄牙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酒,英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葡萄牙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酒。 英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葡萄牙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葡萄牙的1.1倍(100/90),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的产量需要放弃100/120的酒,生产1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单位的呢绒,生产呢绒机会成本小,而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的酒,90/80大于100/120,因而英国在生产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葡萄牙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英国的90%(90/100),在酒上67%(80/120),说明葡萄牙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从机会成本角度看,葡萄牙生产一单位的酒的产量需要放弃80/90的呢绒,生产1单位呢绒需要放弃90/80单位的酒,生产酒机会成本小,而英国生产一单位酒需要放弃120/100的呢绒,80/90大于120/100,因而葡萄牙在生产酒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葡萄牙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生产呢绒而葡萄牙生产酒,英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葡萄牙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假定英国以1单位的呢绒换取葡萄牙1单位的酒,那么英国可以多消费0.2单位的呢绒,而葡萄牙可以多消费0.125单位的酒。 结论:实行国际分工使两国可增加各自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产量,通过贸易增加了两国的国内消费量,双方都有利。 意义:任何一个国家无论经济上强或弱,无论它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前更多的产品。 多边贸易和多种产品 在现实生活中,国际贸易大多是由多个国家参加的,相互之间交换多种产品,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比较优势是否还起作用? 第一种情况:多个国家,两种产品的贸易 在多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贸易模式取决于各国各自的价格优势 假设5个国家参加国际贸易,各国生产一单位产品的成本如表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最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招募者在招募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我们常说的“一俊遮百丑”就是( C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中的德尔菲法是属于( B ) A、定量预测方法 B、定性预测方法 C、经验预测法

D、工作研究法 3、美国学者斯潘塞博士提出了“胜任力冰山模型”,认为胜任力由“水面上”和“水面下”两部分构成,以下不属于“胜任力冰山模型”中“水面下”的是( D ) A、分析决断力 B、人际洞察力 C、自信 D、知识与技能 4、( C )是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程度,也就是说,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的程度 A、误差 B、效度 C、信度

D、效标 5、( A )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的依据,它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各项职能管理活动的方向。 A、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B、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 C、招聘与甄选 D、人力资源供需预测 6、在外部招聘途径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经营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招聘有赖于( B ) A、广告 B、猎头公司 C、就业服务机构

D、校园招聘 7、以下不属于面试优点的是( D ) A、适应性强 B、可进行双向沟通 C、有人情味 D、容易数量化 8、在面试过程中,若面试官提问“你能否谈谈过去的工作经历与离职的原因”或“请你谈谈你昨天向你们格式总经理辞职的经过”,这属于面试种类中的 (A ) A、行为面试 B、情景面试

C、结构化面试 D、压力面试 9、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主旨有两个:系统思考和( A ) A、持续改进 B、绩效反馈 C、制定计划 D、自我审查 10、基于标杆的绩效管理中( B )是将行业内做得比较好的环节为标杆,对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超越。 A、内部标杆 B、竞争型标杆

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下降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下降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小视的问题。它限制我国外资的引进,导致了就业问题,影响民生,形成许多社会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一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瓶颈,实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才能改善民生,保证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也才能使我国劳动力寻找到新的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实力。 关键词劳动力比较优势经济发展失业再就业培训 基金项目:本文为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名称: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丧失。 作者简介:郝甜莉,华北电力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279-02 一、研究背景 经济发达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工资、高福利,使本国企业承担了相对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发达国家的许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选择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工厂为其代工,其目的就是利用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制造业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提供了巨大的竞争优势,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这一优势的重要来源与保障,被众多学者认为接近无限供给状态。但是,近几年来,一系列因素导致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劳动力比较优势下降,许多在华外资制造业企业纷纷选择向东南亚等地迁移,使得我国制造业陷入困境。 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10年全年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4%,但是2011年却只有9.72%,较2010年下降了接近8%。美国商会在2012年9月发布的一项调查中显示,21%的美国公司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将部分投资或业务从中国转向东盟。一项韩国机构发起的针对在华韩企的调查中也显示,近九成参与调查者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5年内就会消失”。在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外资的不断撤离,也就是说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正急剧下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二、成因分析 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总而言之是价格优势,然而显然许多因素推动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升而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也就此丧失。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 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和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我国保障劳动者权利最重要的两部法律。《劳动合同法》包括:总则、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有力的保障劳动者的权利。《社会保险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利于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这两步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者维权有了法律依据,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为劳动者支付必要的社会保险金等,否则将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这将推动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二)低生育率导致廉价劳动力数量减少 目前,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已深入人心,加上生活成本的增长,生育观念的改变,我国生育率逐年降低,农村生育率下降也十分明显,根据中新网的报道,我国农村生育率水平由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初期的5.8降到交替水平以下,这一政策有效的控制了人口数量,有利于实现我国人口发展的目标,但这就直接导致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的大规模减少。而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劳动力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缺乏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高。 (三)教育水平的提高助推劳动力成本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腾飞,国家逐年加大中央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九年义

企业战略管理怎样走出误区

欲在企业经营战略上有所建树,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别人的失误中汲取教训。 战略一词本是军事术语,用于企业管理也只是近代的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刻画了战略对最终战事结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句话,套用到商战上,恐怕一点也不为过。尽管没有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但商界的竞争同样残酷无情。尤其是在竞争与日俱增的今天,全球化的浪潮和日进千里的技术创新,使企业稍有闪失,便有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如何在激烈动荡的市场竞争中,制定和执行正确的企业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正因为如此,企业战略研究领域造就了众多世界级的管理大师,如我们熟悉的波特(Michael P o r t e r),汉默(G a r y H a m e l)和普莱哈.P r a h a l a d)等。 相对于从成功中获取经验而言,人们往往更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经营战略方面,不少知名企业也曾迷途铸错。如果能从它们失败的案例中提炼出规律性的真知灼见,则对于企业经营战略的相关人士,不失为一大福音。正是循着这一思路,Picken和Dess两位专家对众多公司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跟踪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它们在企业经营战略方面的得失。他们的研究表明,一个完美无缺的经营战略,如果执行不力,最后也会变得一文不名;而一个先天偏差的经营战略,无论企业领袖多么卓而不凡,执行过程无可挑剔,最后也难逃失败厄运。而确定了恰如其分的经营战略,再辅之于完满的贯彻实施,企业就能百战不殆,长盛不衰。他们还特别强调,企业的最终成功,并不一定要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战略,而只要其恰当周详,无明显缺陷;同样,企业战略的实施也并非一定需要一个神通广

大的领袖人物。关键在于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犯低级错误。作者也特别提醒那些自以为企业经营环境各异,从而对前车之鉴置若罔闻的经理人员。惊畏殷鉴,保持一份戒备心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避免重蹈覆辙。如同在体育比赛中一样,要想最终折桂夺冠,首先要少犯错误。否则,赛事未了,你可能早已被淘汰出局。 Picken和Dess在对诸多公司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后,按企业战略所涉的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及战略执行三个不同阶段,概括指出的企业在经营战略方面面临的7大陷阱。对于那些意欲在商战中拔阵胜出的中国经理人来说,如果想在企业战略方面博采众长,胜人一筹,作者呈现给读者的本文可谓最精彩、最有价值,堪称经营战略方面的制胜宝典。 那么,使众多企业马失前蹄的7大经营战略陷阱到底是什么呢?企业如何才能绕过这些暗礁险滩呢? 1.对竞争环境的错误判断 许多企业错误地认识和判断竞争环境中所发生的变化。尽管它们中有不少曾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呼风唤雨,但它们忽视或误解了竞争环境中变化的征兆,最后导致自身的竞争优势遭受严重侵蚀。作者指出,要避免误判竞争环境,首先需要培育一种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企业文化。正如INTEL的葛洛夫所言,这是一个“只有偏执狂者才能生存”的年代。在竞争环境分析时,必须正确定义自己的竞争空

比较优势练习题

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并阐述选择的原因。 Table 3.3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Productivity Umbrellas per labor hour 6 1 4 3 Units of corn per labor hour 1.Refer to Table 3.3. The United Kingdom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an absolut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Both goods; neither good b.Neither good; both goods c.Umbrellas; corn d.Corn; umbrellas 2.Refer to Table 3.3. The United Kingdom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production of __________. a.Both goods; neither good b.Neither good; both goods c.Umbrellas; corn d.Corn; umbrellas 3.Refer to Table 3.3.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a unit of corn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__________ umbrellas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ing a unit of corn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is __________ umbrellas. a.2/3; 3 b.3; 2/3 c.3/2; 1/3 d.1/3; 3/2

11466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重点必读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 P14 (名词解释或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误区:1晕轮效应。2.投射效应。3.首因效应。4.近因效应。5.偏见效应。6.马太效应。7.回报心理。 第三章 P47-49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核心:1.初创阶段。2.成长阶段。3.成熟阶段。4.衰退阶段。 P54 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意义:1.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总规划的核心要件。2.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3.人力资源规划对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劳动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作用。4.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发挥人力资源个体的能力,满足员工的发展要求,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P76-77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选择动机:1.能使组织把资源集中于那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的活动上。2.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舒缓资金压力,实现高效运作。3.降低企业的风险。4.适用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5.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6.有助于企业留住优秀员工。、 P78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隐患:1.收费标准问题。2.专业咨询公司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问题。3.安全问题。 4.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问题。 5.可控性问题。 第四章 P90 职位设计的形式:1.职位轮换。2.工作扩大化。3.工作丰富化。4.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再设计。 P91-92 职位设计的全变因素:1.组织因素。2.环境因素。3.人员因素。4.技术因素。 P110 企业组织发展的新趋势:1.扁平化。2.小型化。3.弹性化。4.虚拟化。 第五章 P122-124 招聘规划的设计与选择:1.拟招聘人数的确定。2.招聘标准。3.招聘经费预算。 P124-125 招聘策略:1.招聘地点策略。2.招聘时间策略。3.招聘渠道和方法的选择。 P130 内部选拔的优点:1.内部选拔对现有的雇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晋升渠道,得到升迁的员工会认为自己的才干得到组织的承认,因此他们的积极性和绩效都会提高。2.由于现有的雇员在组织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对组织的情况比较了解,更有效忠的意愿,因此人员流失的可能性比较小。3.提拔内部员工可以提高所有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使他们在制定管理决策时能做出比较长远的考虑。4.内部选拔对于组织来说,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招聘广告费用和筛选录用费用,还可以节约相应的培训费用。5.有利于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性。6.减少识人用人的失误。 内部选拔缺点:1.被拒绝的申请者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失望,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以正确的引导,认真做解释和鼓励工作。2.在雇员群体中会引起嫉妒、攀比的心理,进而会引发拉帮结派。3.长期使用内部选拔,会导致近亲繁殖。4.可能引发组织高层领导的不团结。5.缺少思想碰撞的火花,影响组织的活力和竞争力。

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论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一直是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的巨大优势,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我国的生产业得到源源不断的生产力补充,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我国存在的劳动力资源丰富这样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本文主要以我国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分析提出我国劳动力在应对国际贸易格局不断变化时的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国际贸易;优势;劣势 一、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劳动力的优势所在 1、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力充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廉价的劳动力使得我国工业生产得到了生产力上的不断补充,我国劳动力的来源有着多种,大多数是由农民工以及外来务工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劳动力补充,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者,由于我国本身人口基数比较大,使得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能有良好的补充,远远超过了劳动力的需求,因此,相比较国外的加工制造业,我国在制造商品时所消耗的人力成本也相对比较低,占据的生产成本比例也比较小,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仅推动了国内的生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企业到国内兴办投资,在国际贸易进一步开放的同时,外来企业的数量也不断增多,而且大部分的外来企业主要是引进资金以及生长线并结合中国的丰富 的生产力进行加工生产,因为在生产制造业中,即使拥有先进的技艺,在操作上还是需要人工的参与,利用丰富的国内生产力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规模上的扩大,同时也减少了外来企业在资本上的节约,使得外资企业能够迅速得到生产力上的发展,所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我国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优势,促进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优势,保证了我国国内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优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劳动力价格低廉,易于生产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以及目前我国的比较优势分析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从中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表明:比较优势战略不能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面貌,也无法改变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不公平现象。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分地强调静态的贸易利益,而忽略了贸易的动态利益,即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演进、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创新的推动作用。长期执行单纯的比较优势战略会造成一国的产业结构不能得到升级,而且具有固化原有产业分工的作用,使发展中国家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调整自己的贸易发展战略,突破比较优势战略的束缚,实行竞争优势战略。所谓竞争优势战略就是指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特征,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分享国际贸易利益的一种强调贸易动态利益的贸易发展战略。它强调贸易利益的动态性和长期性,为了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贸易利益,甚至可以牺牲一些中短期的比较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注重产业内部的交换关系和产业的生产率以及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能适应当前国际贸易中产业内贸易不断上升的趋势,它所关心的是如何将一国的潜在优势转变成现实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战略是发展中国家改变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地位,充分发挥对外贸易作用的一个必然选择。 比较优势原理虽然发端于对贸易问题的研究,却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依赖于市场体制的充分作用。它与国家的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利用比较优势实际上是对市场机制的遵循。在经济发展每一阶段,运用比较优势可迅速增加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这方面来说,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是有积极意义的。但现实的世界并非是完全自由贸易的。在保护本国产业和维持本国充分就业的压力下,国家就会采取种种贸易壁垒限制廉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入。在全球劳动力密集的低端的低附加值的产品贸易条件日趋恶化的条件下,如果一味运用比较优势参与世界分工,就会强化本国在这种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从而陷入比较利益的陷阱。同时在资本存量增加时,低素质的劳动力数量是阻碍比较优势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若未看到我国的比较优势而盲目地追求发展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以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会由于资金支持的不足而陷入到赶超的陷阱中。 产业政策的前瞻性和现实性决定了其目标的多元化 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来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加速阶段,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已开始全面向信息化社会迈进。信息化代表了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而全球化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所以,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目标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须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采取多目标战略。 (1)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虽然在现实的不完全竞争的世界里,价格竞争优势不但来源于比较优势,还可能来源于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但作为一国的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产业演进来说,比较优势仍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正如迈克.波特所言,比较优势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产业政策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目前,我国仍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禀赋阶段,因而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先阶段实施竞争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丰裕的劳动资源、既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和尚可通过技术改进和制度改革拓展的产业发展空间等条件,使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我国处于劳动要素具有比较禀赋优势阶段时推动经济增长的理想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将极大地吸引我国城乡中存在的

浅析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及误区3.doc

浅析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理论依据及误区(3) 综上可知,实施多元化战略必须谨慎从事,切莫不顾企业自身实际,凭主观意志盲目涉进陌生领域,甚至放弃主业,一味只顾把企业做大,否则,不仅难以达到分散企业市场风险、降低用度的目的,而且还可能引起治理上的困难和混乱,甚至拖垮企业。 三、企业应如何实施多元化战略 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那么,企业应如何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呢? (一)必须结合企业自身条件,谨慎从事 多元化经营战略跨越了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范围,需要新的技术和新的治理知识;同时,由于过度分散资源,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蒙受损失。可见,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要三思而后行。那么,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要考虑哪些因素呢?笔者以为企业是否实行多元化战略,一是应力戒浮躁和追求暴利的心态,认真研究行业演变的内在规律,利用产业全球化的机会,在国际分

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二要考虑企业是否具有进进新业务的技术和治理经验,是否具有协调不同业务的能力;三是必须熟悉多元化所带来的利益能否足以弥补由业务多样化带来的治理本钱的增加;四是确保公司有限财务资源的公道配置和有效利用,保持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资产盈利性与活动性的有机协调,在资金上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重点抓好核心企业 多元化经营模式下,企业应该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业务,并以培植公司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中心,从而有助于维持和发展公司的竞争上风,确保公司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上求得长期的生存、发展、盈利。故企业必须首先有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然后再围绕核心产品、核心能力和竞争上风,考虑是否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没有根植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又不能在外部扩张战略中培植新的核心能力,终极结果可能把原来的竞争上风也丧失了。 (三)注重主业与副业的关联度和融合度 对实施多元化的企业而言,多元化首先是相关多元化,只有在相关多元化已经完全确立了企业不可动摇的市场地位以后,才能进行非相关多元化。要进行非相关多元化,必须选择切进点,并经过精心预备才能进进,一旦进进,后面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该领域进行相关多元化,只有当该领域的相关多元化彻底成功之后,才能再推行新一轮的非相关多元化。因此,中国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要对业务领域之间的关联有明晰的熟悉,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这种关联对新的业务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