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高招调查 持续生源危机倒逼高考改革

2014高招调查 持续生源危机倒逼高考改革

2014年高考(微博)前夕,中国教育在线发布《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一系列统计数据表明:虽然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实现了连续5年下降后的首次回升,但直到2020年前后,我国18岁适龄人口总体趋势下降明显。在“生源危机”带来的种种挑战面前,改革已成为我国高校化“危”为“机”的必然选择。

全民择校: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列举的一组数据形成鲜明的“剪刀差”: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后快速下降,随后两年部分省市曾出现20%的大幅度下降,但近年下降幅度趋稳,今年开始反弹。伴随着报名人数的不断下降,录取规模继续增长,2013年全国高考录取率创新高达76%。

“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正面临喜忧参半的尴尬局面。”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说,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曾经“一席难求”的大学不断降低门槛,但仍难逃适龄人口下降带来的“生源危机”。

根据报告,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第8年下降,去年二三本招生计划均未完成;河南连续5年生源规模下降,高招计划已连续2年未完成;由于采取较为宽松的外来人口落户政策,广东高考规模连续14年基本保持增长,但仍多年未实现招生计划……从各地公布的数据看,“生源危机已蔓延至全国”。

报告还进一步指出,在2018年到2020年前后,18岁适龄人口将达到一个最低谷,然后稳步回升,但无法再回到上一个高峰。

“‘生源危机’将给高校带来生存挑战。”陈志文说,高等教育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上大学变得容易了,学生与家长有了更多选择,也给高校带来直接的压力。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跟踪调查,近年来985高校悄然调减招生计划,以确保生源质量;地处偏远地区的211高校以及一些农林院校无人问津,不得不再三征集志愿。

高等教育已从“卖方市场”完全转入“买方市场”。报告预测:“上大学更容易”的现实将会加剧“全民择校”的心理,使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型”势在必行

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2013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共有67所院校、307种本科招生专业。其中,62所院校开设有英语专业,紧居其后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分别有57、53、51、49、49所本科院校开设。

从《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引述的湖北省高校专业设置现状不难看出,饱受诟病的高校“同质化”现象依然严重,缺乏特色与定位是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普遍问题。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刘继安通过对中国大学财政结构的研究指出,中国多数地方省属院校收入的三成至四成来自学费,生源依赖性很强。没有特色和品牌,恐怕难以为继!

针对这一问题,报告也阐释了关于“引导一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国家战略部署。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报告进一步从毕业生就业的角度佐证了这一国家战略的正确,指出“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增本科,包括独立学院、民办院校,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最难的群体”。

陈志文说,引导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不仅是增强高校内生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成才观念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拓宽并稳定今后一段时期的高等教育生源。

阴盛阳衰:“应试型”评价亟待变脸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背景下,高校却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相反情况。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女大学生人数首次超过男生;2012年,全国大学普通本专科生共有2391万余人,其中女生人数超男生64.78万人。

“女大学生特别是‘女状元’增多的现象背后,既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反映出当前考试招生的问题。”陈志文说,当前应试型的评价体系的核心是细心认真不出错,这些往往更适合女性应试者。

针对此现象,报告专章论述了高考评价体系和招录模式的改革,这无疑也是高考改革最核心也最敏感的环节。

今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明确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将于年内出台,包括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5个配套“实施意见”。

截至目前,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表态,改革方案仍在紧锣密鼓地研究制定完善中。但报告根据各地的改革动态作出一些梳理和预判。如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统一注册入学。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文字稿)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文字稿)尊敬的王会长、梁局长、各位校长同仁、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能来到长春市11高中来参加这次论坛。首先我想代表中国教育学会祝贺论坛的召开。下面我讲几个观点,什么目的呢,是为了后面的专家报告,包括北师大的乔教授,也包括来自浙江的陈校长,为他们的报告做一个铺垫。我是从三个观点,一个是这次高考方式的改革,这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他首先得明确我们为什么要改,改进目标是什么?第二既然要改的话,沿着哪个方向去改?改革的任务是什么?第三个呢,我们中小学教育如何应对这样一个高考改革的新调整,由于时间问题,不展主要三个观点。 首先,我们改革高考方式,是因为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境,从高等教育来讲,规模急剧扩张,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现在我们在读的人数3700万,高等学校数字超过2800万多,专任教师超过157万人,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高校的分层、分类的趋势很明显,人才培养的标准,选拔的标准以及选拔的方式都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从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应该说普及程度不断的提高,义务教育免费实施,去年的普及率依旧保持非常高的水准,高中阶段教育、学前教育都在加快的普及,我们现在在读的人数超过2.6亿人,各级各类的学校超过51万所,专业教师的数字已经超过1500万人,在这样一个普及化背景之下,我们中小学教育的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都达到了高度重视的这样一个地步。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如何打破现在高考的标准比较单一,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的这样一个现象,能够为我们大学的科学

选拔合适的人才,能够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第二个要改革的原因,我觉得高考的公平性遭遇到了挑战,因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背离了制度设计初衷。比如说有些政策制定,像高考加分,在政策设置的初衷无疑是正确的,是为了打破唯分数论,为一些孩子具有体育特长、科技竞赛获奖、优秀学生干部或是三好生给于适当的加分,但问题是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走样、局部失控,所以要进行改革。另外一方面呢,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使高考的公平性又面临新的挑战,制度设计时,这些问题还不凸显,或者说还没出现,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些问题出现了,比如具体高考问题,前些年为什么不凸显呢?因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年龄还比较小,还都在上小学,上初中,到了这几年,他们孩子到了要参加高考的阶段,这个问题就凸显了。所以呢,像这些存在问题的时候,我们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不断遭到侵蚀,它不仅严重的损伤了教育的公平,而且冲击了社会的公信力。我们必须通过政府的调整和改革来不断促进入学基础的公平。那么在这个背景之下,我想这一轮新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就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我们要促进入学基数增值,那就提出了我们如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第二呢,要科学选拔合适的人才,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方式;第三我们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基础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那么在这次高考方式改革的设计中呢,出现了很明显的两个价值取向,一个是通过改革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我们老谈以学生为本,其实基本就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权利;第二个我们希望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2014年国务院发文正式启动新一轮高考改革。所以这次改革的基本策略是遵循规律、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 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已出台!高考又迎来新的改革方案,那么到底带来了哪些变更以及最新消息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正式出台的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正式版。赶紧收藏吧。 高考改革新方案2017最新消息:23省份公布高考改革 考试 ——“6选3”模式成主流 5月17日,《重庆市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根据此方案,重庆从2018年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考试不分文理科。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普通高校专业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科中自主选择确定。 自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各地先后出台本地区改革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天津、北京、青海、上海、江苏、浙江、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吉林、山西、重庆等23个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出炉。 从考试变化分析,上述23个省份均在改革方案中明确将推行“3+3”模式,除语数外之外,3门选考科目中,“6选3”模式成主流,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西藏的统一高考科目较为特殊。从2021年起,西藏的统一高考科目分两类:执行A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汉语文、藏语文、数学、外语4门,汉语文和藏语文各按50%计入总分,以语文科目成绩呈现;执行B类课程计划的考生,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 考题 ——外语“一年两考”被普遍推行 本轮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就是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有些科目考试也从一次考试变成多次考试。 今次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重庆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23个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英语一年两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针对英语科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新的高考方案中,英语听力和口语将一年两考,笔试是否会一年两考则还在商议当中。

精校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高考制度改革

高考制度改革 我国高考制度再次面临重大调整,包括明年高考统一命题试卷地区扩大到25个省份,大面积取消高考加分政策,高校自主招生调到高考之后等等,消息一出就引发广泛热议。高考制度的核心价值是公平,就是在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要确保广大考生拥有公平的竞争机会,如果改革措施偏离、损害甚至违背了公平性,那么这种探索就要进行修正。高考制度“一考定终身”、导致应试教育盛行的种种弊病,有目共睹。也正因为此,多年来各方面都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力求高考制度更符合人才成长、人才选拔的规律,真正达到“择天下英才而育之”的目标。 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针对考试公平公正的问题,要建立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签发(或授权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公布各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名单。对学生作弊、作假、经查实除按规定处罚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就学、就职单位了解。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制度保障和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一是科学选拔人才;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是维护社会公平。 高考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 第一、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 这是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公平性的法定要求,要多措并举,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

参加新高考的省份有哪些

参加新高考的省份有哪些 2020年高考政策有所改变,有些省份实行的是新高考政策,那么那些学校实现新高考政策呢?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参加新高考的省份,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新高考政策 1.选科模式3+3. 2.学业水平考试:自20XX年9月1日起,从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包含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中体育与健康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二学期,艺术(音乐、美术)考试安排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其余11门科目合格性考试每学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每学期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时间为高一第二学期末。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达到合格水平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必要条件和高中同等学历认定的主要依据。当次考试不合格,可参加以后学期同科目合格性考试,全市不单独组织补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等级性考试。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从6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参加3门科目考试。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1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

3等级赋分:等级性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分为5个大等再细化为21小等级,等级根据原始分划定,成绩当年有效,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4高考:统考科目。从2020年起,北京市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英语考试。从2018届考生起,英语听力分值保持30分不变,与统考笔试分离,实行机考,一年两次考试,安排在每年12月和次年3月进行,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其中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即高校招生录取总分满分值为750分。参加高职(专科)统一招生录取的考生,采用“统考+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招生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组成。招生高校根据各专业培养需求从合格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定2门,所选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生成绩需达到合格。 5志愿填报:实行高考志愿考后知分填报,普通批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平行志愿投档。在总结本科二批

2014年高考改革总目标解析

2014年高考改革总目标解析 发表时间:2015-06-17T13:39:32.3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作者:杨乐[导读] 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为社会培养、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在社会中也得到了大众普遍的认可。杨乐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高考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重要考核门槛,更是社会人力资源培养的选拔机制,影响着社会人才流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多次改革的现有高考招生考试录取机制中,一方面,虽然高考已经在多方面、多层次彰显了公平竞争,却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另一方面,现有高考模式催生的应试教育极大地违背了教育自然规律,深刻影响着人才的选拔。由此,2014年高考改革以“促进公平、科学选才”为总体目标进行构建,而本文则着重解析这两大目标。关键词:高考改革目标解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 现行高考制度在经过恢复和长期完善后,已初步形成了相对公平、科学的体系。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为社会培养、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在社会中也得到了大众普遍的认可。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高考制度也随之显露出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问题。高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随时进行调整、改革。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随后的9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大幕。此次改革囊括5项主要任务和措施,可以说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迫切需要强大的人力资源的关键时刻启动的。在大众关心的诸多问题中,此次改革的五项主要任务涉及了招生、考试、录取三大部分,分别是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同时这五项主要任务和措施所包涵的18个分项中,有关高考考试改革的内容占据重要比例,达到10项;如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算上,则高达12项。在高考招生、考试、录取三大部分上,分别有以下几个要点:在招生方面,涉及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两方面;在考试方面,涉及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规范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在录取方面,涉及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完善高校招生选拔机制、改进录取方式四方面。《实施意见》规定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与任务,最终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通过对改革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此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目标,即“促进公平、科学选才”:其一,积极关注和促进教育公平,以推动区域、城乡、规则、机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平;其二,纠正应试教育,通过改革促进科学选才。贯穿整个方案的基本价值取向则侧重了公平的实现。高考的本体功能是选拔人才,但在我国既定的社会条件下,高考还产生了一系列衍生功能,它和高考本体功能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因此,正确处理科学选才的教育功能与促进公平的社会功能的关系,已成为深化高考改革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就是此次高考改革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在促进公平这一目标的实现上,主要体现在改革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机制上。通过平衡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招生录取比例,严控部属高校属地招生的比例,扩大了高考的入学机会公平。《实施意见》提出“到2017 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到4个百分点以内”。同时通过对加分项目和自主招生的规范,减少高考录取规则的不公平。“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 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高考的公平涉及基础教育到高中教育整个教育历程的公平,因此在改革方案中,也提出了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的思路。 在科学选才这一目标的实现上,主要体现在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上。考试内容对能否有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起决定作用,犹如一把“量才”的尺子,其科学性决定着考试的成效。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调整,到高考考试科目的变动,再到普通本科与高职院校的考试招生相对分开,从学生培养阶段到考试录取阶段都体现着科学的价值取向,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主权,将其从应试重压下解放出来,学生有了多样化的受教育机会,也有了更多的成长道路选择。同时针对高考中出现的造假、作弊事件,此次改革方案也明确了改革监督管理机制的思路,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加大违规查处力度,以堵塞管理漏洞,尽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最后,科学选才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在实际上也有助于促进整个高考的公平。 参考文献 [1]刘广明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大事盘点[J].北京教育,2015,(1),8-11。 [2]张志勇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国家意义”[J].人民教育,2014,(9),23-25。 [3]张亚群高考改革三大政策导向辨析[J].湖北大学学报,2014,(1),100-105。 [4]瞿振元坚持科学选才与促进公平的有机统一[J].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4。 [5]白宏太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如何彰显公平[J].人民教育,2014,(19),12-15。

2021届新高考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仿真模拟试卷04(原卷版)

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物理仿真模拟试题04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5.本卷中涉及数值计算的,重力加速度g均取10 m/s2。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物理量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正确的是() A. 力N B. 电流A C. 磁通量Wb D. 磁感应强度T 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

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 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 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 4.按照玻尔的理论,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能级图如图所示。当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的动能增加,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增加 B. 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减小,总能量减少 C. 氢原子可能辐射4种不同波长的光 D. 从n=4到n=1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 5.一河宽60m,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4m/s,水流速度为3m/s,则() A. 过河的最短时间为15s,此时的位移是75m B. 过河的最短时间为12s,此时的位移是60m C. 过河的最小位移是75m,所用时间是15s D. 过河的最小位移是60m,所用时间是12s 6.在如图所示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R1为滑动变阻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闭合电路使灯泡L发光后,当滑片向右滑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灯泡L变亮 B. 通过R1的电流变大 C. 电路路端电压变大 D. R0上消耗的电功率减小 7.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有一个边长为L的正三角形abc,顶点a、b、c处分别固定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电荷,如图所示,D点为正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E、G、H点分别为ab、ac、bc的中点,F点为E点关于电荷c的对称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和展望

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和展望 高考制度改革的历史和展望 导读"高考"的确是个独具中国特色的词汇,从邓小平拍案恢复高考的1977年开始,大学之门成为很多青年命运的分水岭。我国的高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逐渐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考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教育部高考改革总体方案逐步出台,新一轮高考改革已经拉开帷幕。[评论]一、中国高考:承担太多关注、期待和背负 高考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就表面现象或一般作用而言,高考不过是普通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一种手段。然而,高考与升学、就业紧密联系,对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具有强大的"指挥棒"作用,同时,高考已经涉及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整个中国教育的兴衰成败,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教育牵扯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它不仅仅是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中国教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高考不仅是一个技术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国家事业,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惠民工程、民生事业。 从外延看,高考改革涉及到从中学到大学,从大学到就业,

从国家民族到个人家庭利益,从内涵看,高考改革涉及指导思想、考试内容、科目设置、考试形式、考试次数、录取手段、选拔标准等方面。 因此,我国的高考的社会本质不是单纯的大学招生考试,也从来都不单纯是教育内部的事情,而首先是社会问题,它关系到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前景,这也是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教育领域的高考都成为社会转型的"突破口"的重要原因。毫不讳言,我国的高考承载了太多关注、期待和背负。全国高考 二、公平还是效率:尚未停止的争论 既公平客观又不导致片面应试,这是一个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高考中的公平是指基于考试成绩的公平,即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效率是指综合各方面因素,不拘一格地选拔优秀人才。与在许多领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所不同,在考试选才方面,通常的情况是,选拔性考试最初虽也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在长期实行之后,往往会演变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在有关高考改革的争论中,"效率派"认为中国已到了一个不必刻意追求公平,而应注重效率的时候,高考制度应彻底改革。综合考察德、智、体、美各个方面来选拔大学新生,应该说最能选拔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就最符合效率原则。然而,这种考核方式却容易损害公平原则。

2014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

2014上海市高考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支撑服务国家和上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实际,现就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权威性、公正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此过程中,本市按照国家总体部署,进行了积极探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多样化高素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接受优质、公平和多样的教育提出更高期盼。本市现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在评价标准、选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学生选择性不够和过度偏科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有利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为基本出发点,按照国家总体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合理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支撑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素质教育导向。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通过优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功能,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 2.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考分为依据的基础上,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追求更高水平的公平。健全制度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监督有力。 3.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遵循科学的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逐步建立多元多维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导向,科学评估学生综合素质状况,更多展示学生个性特长。增强高等学校与学生相互选择的多样性和

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论文

浅论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危机处理策略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不仅危及师生生命安全,而且还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要求学校领导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领导的危机处理策略直接关系到学校面临的危险能否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机遇。学校领导能否综合采用时效策略、隔离策略、单一口径策略、核心立场策略、两手策略、绝对领导策略等,决定了学校能否有效推动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化。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它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体系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具备四大特点: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危机的上述四个特点,更加要求相关领导正确的决策策略。策略,从字面上看是计策和谋略的统一。它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法。 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属于危机事件,这是因为它具备了危机事件应该具备的四大因素,即意外性、聚焦性、破坏性和紧迫性。第一,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是始料未及的,具有意外性;第二,事件发生时缺少信息或信息不明确,会引起各种媒体的聚焦和关注,事件具有聚焦性;第三,事件的发生和后续的发展会对学校的人或物存在严重威胁,事件具有破坏性;第四,事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若不及时控制,事件会急剧恶化,事件具有紧迫性。对照以上四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校园意外事故可以被认定为危机事件。 危机即危险,与机遇并存。处理得当,危机就是一个机遇;处理不当,危机就是危险。危机才是学校命运的转机与恶化的分水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不遇到危机,要使学校在危机中生存,并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做好两件事:正确地处理,以减少或避免损失;正确地传播,客观理性地告知公众,以减少或消除恐慌。为了做好这两件事情,必须讲求一定的策略。 1.时效策略 首先要抓好事故发生的最初24小时。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突发性和极强的扩散性决定了危机应对必须要迅速、果断。危机发生后,能否首先控制住事态,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是处理危机的关键所在。学校管理层要能在24小时内及时应对,给该事件定性,确定学校的原则立场、具体方案与处理程序;及时对危机事件的受害者予以安抚,避免事态的恶化;同时在最快时间内把学校已经掌握的事故概况和学校管理举措向新闻媒体做简短说明,阐明学校立场与态度,争取媒体的信任与支持。越早发现危机并迅速反应控制事态,越有利于危机的妥善解决和降低各方利益损失。 其次,根据善后处理的规律,根据不同时间,调整事故处理的重点应对步骤。按照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善后处理的经验和教训,大致可以将善后处理的时间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失控期、冷静期、胶着期、理智期、妥协期。当意外事件发生时的最初是失控期,学校的策略就是启动预案、及时上报、主要领导第一时间会面安抚家长、同时收集保全证据;在冷静期,善后焦点落在经济赔偿上,学校此时的工作重点是确认相关当事人行为与损害后果间的因果关系,并由此推断出过错责任;在胶着期,学校应该不卑不亢,绝不做出任何承诺,可以明确表示学校不惮于走司法途径解决纷争。此时家长极可能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打压学校,所以学校的重点工作是争取当地公安机关配合,做好校内正常秩序的维护工作;在理智期,学校决策者要慧眼找到家长中的最佳谈判人,进行坦诚的面对面的个别沟通;在妥协期,学校要以积极态度,组织相关各方沟通,签下调解协议,排除意外伤害事件可能对学校留下的隐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1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29 1、《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立法的最首要的目的是()。 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响应等级。 B、四个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D、民政部 4、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D、特别重大事件 5、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4小时以上的事件属于()。 C、重大事件 6、由市地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B、重大事故 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D、咨询系统 9、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18万间,此时应启动()响应。 B、Ⅱ级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B、属地管理 1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除了取决于公共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取决于()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 B、社会发展水平 13、每一级政府都需要成立由其首长担任负责人的危机管理指挥机构、上下各级形成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与指挥的危机管理指挥系统。这是指()。 C、常设性原则 14、对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市(地)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D、12小时 15、一次性紧急转移安置80-100万人的自然灾害应启动()应急响应的等级。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高考Ⅱ卷试题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高考Ⅱ卷试 题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

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

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中国高考制度如何改革 高考制度存在的弊端,究其本质,其实并不是出在高考本生。高考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综合我国各方面国情而诞生的,因此把所有矛头都指向高考,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说高考真的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话,它也不可能屹立在教育史 上那么多年而岿然不动。 高考改革的方向: (1)保留高考,增加平时考试。高考制度不合理之一在于它“一考定终身”制度,无形的给广大考生增加了不少压力。那么各省市可以在高三一年里增加几次全省范围内的考试,这些考试的成绩都记录在案,最后与高考成绩加权平均,作为高校录取的依据。 (2)强化自主招生。其实自主招生这一形式本人认为还是非常好的,只是目前自主招生存在着“不公开”的弊端,致使这种方式有失公平性。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加大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学校个数,同时专门设立一个监管自主招生的部门(可以隶属教育部),并且不同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间错开,让每一位考生都有多个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 (3)改变高考科目的设置。目前大部分地区高考采用的是“3+X”的形式,即语文,数学和外语必考,然后是理综(理化生)或文综(史地政)任选一组。虽然考生有自主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但是这种“自主”有着极大的限制。以后的高考可以这样,语数外三门任然必考,然后从理化生和史地政六门课中任选三门(文理可以混选),这样就可以避免某些考生学习理科但是历史很好,却无从发挥的窘境。 当然,以上这些改革虽然思想很好,但是操作起来是十分困难的,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一项制度的改革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高考作为一个长存于我国的考试制度,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高考制度的改革之路注定是艰难的,也是漫长的。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考制度一定会变得更加完美。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改革教育部:方案即将出台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随之改革 首先,现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实用的考虑,而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贯通文理的大家,因此支持文理不分科。 其次,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的看法是在过去的高考制度下做出的判断,例如山东、江苏等省区都曾经在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之间“徘徊”。 过去之所以出现文理不分科之后效果不佳,是因为课程设置已经发生变化,但高考制度没有跟上变化。高考作为指挥棒,学生“一心为高考”,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未来在实现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制度会随之改革,高考的定位会发生变化,由考查知识变为考查综合素质。“比如考查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那个时候考试可能也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在各项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件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公开资料中发现,自2011年开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眼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经连续三年被明确写入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要点。今年1月,教育部明确2013年将“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中,高中学业考试改革、高考综合评价改革和异地升学等均出现在工作重点中。 我国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方案 上述目标模式的真正实现,有赖相应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条件,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

浅述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浅述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企业转型升级这个话题,我们从危机发生前就开始喊,尤其是伴随着危机的深度漫延和影响日益深刻,危机倒逼企业转型发展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但在现实中,我们感受到转型升级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了吗?从我们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大家仍然存在着“狼来了”的忧患,也有狼却始终没有来的感觉,警惕性逐渐有所松懈。其实,狼正在逼近我们,只是我们企业的围墙足够厚重,我们还暂时没有强烈感觉到狼群的威胁而已。 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我们面临的挑战。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已经基本清晰,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国企改革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整合发展,近期南车北车两家企业合并组建中国中车公司就是一个最新案例;二是推动以网络为平台的转型发展之路既“互联网+”;三是推动以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为主要措施的”中国制造2025”既“工业4.0”规划;四是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主要形式的“走出去”战略;五是以土地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虽然总结的不一定全面,但也基本涵盖转型发展的主要内容。那么,对照以上五条路径,检视我们的企业和自己,在顺应国家转型发展大战略中,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压力和挑战? 新常态下的冶金企业发展之路,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明确的定位和指导,也有很多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实践,以央企为代表的钢铁企业在兼并重组和技术升级改造、走出国门向外发展等多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活动。时间进入

2015后,伴随着国家一系列新举措的推进和实施,思路已经明确、步子也已迈开。但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我们准备好了吗? 首先表现在观念上。转型升级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需要我们广大职工尽快转变思想观念,真正跟上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推动企业成功转型发展中实现双赢。当前,我们迫切需要树立的,就是要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面对挑战,干好工作。有的职工说:我们就是“小”工人,既决定不了企业转型,也管不了企业升级,我们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没有那么大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这话说的既贴合现状也符合实际,我们这些“小”工人,都是企业的一员,企业转型成功,我们一起受益,企业转型失败,我们一起煎熬甚至一起失业。在企业这条大船上,既没有旁观者、也不需要评判者,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实干家。我们虽然都是“小”工人,而最可贵和最难得的就是这个“小”,因为再大的宏图、再宏伟的规划、再远的长征,都是从“一”起步,都要落实到“小”上,没有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岗位上的扎实工作和奉献,任何宏图、规划都只能是墙上画饼,成为空中的图画。所以,在社会上、在企业中,我们的角色虽小,但作用确实不小,过去,正是因为我们广大职工作用的发挥,我们才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将来,也需要我们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奉献企业,才能把我们的事情干好,把山钢的事情办成,企业转型发展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其次表现在状态上。这几年,许多到我们企业参观考察

吉大18春学期《公共危机管理》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这是国家层面的总体应急预案,总体预案共分()。 A: 5章 B: 6章 C: 8章 D: 10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是()。 A: 现场调查 B: 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 C: 事故等级和类型的划分 D: 应急响应机制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A: 高速列车碰撞 B: 南方雪灾 C: 煤矿瓦斯爆炸 D: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引发的健康问题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 A: 国务院 B: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 市(地)级人民政府 D: 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A: 紧急规范 B: 模范作用 C: 带头作用 D: 群体作用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 4小时 B: 6小时 C: 8小时 D: 12小时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在危机状态下,由于时间紧迫,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去搜集大量信息,只能依据不充分的信息作决策,这指的是()。 A: 事态的严峻性

B: 时间的紧迫性 C: 信息的不充分性 D: 资源的有限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A: 领导体制 B: 组织体制 C: 一案三制 D: 信息体制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 A: 1-2人 B: 3-9人 C: 10-29人 D: 30人以上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0: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属于()。 A: 一般事故 B: 重大事故 C: 特大事故 D: 特别重大事故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1: 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A: 加强教育培训 B: 遵循市场原则 C: 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 加大资金投入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2: 在危机决策主体中,按照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有关法律责任,在出现危机状态下,拥有做出最终决定的权力并承担相应责任的特定个人和政府机构属于()。 A: 权力中枢决断系统 B: 参谋咨询系统 C: 协调系统 D: 专家系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13: 在公共危机预警的监测系统中,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类、识别和转化,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子系统是()。 A: 信息收集子系统 B: 信息加工子系统 C: 决策子系统 D: 警报子系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