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听觉诱发电位系统对比分析

中国听觉诱发电位系统对比分析

中国现有诱发电位系统产品竞争分析

ABR/OAE/ASSR

广州优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黄伟洛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一、诱发电位的定义及电生理基础 诱发电位(Eps):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相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它有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s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这与自发脑电时,自发,同期性的出现是有区别的。 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基础: 1皮层Eps:大部分是一组神经元群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 2皮层下Eps:各组皮层下中继核团的神经元群产生的突触后电位(PSP)与其传导通路的动作电位(AP)综合而成。 3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所记录的电位:主要是复合AP,由去极化波沿这类神经纤维膜传导而产生。 二、诱发电位的分类 (一)、外源性刺激相关诱发电位(SRPS) 1感觉诱发电位 (1)、视觉诱发电位:A、模式刺激 B、弥散光刺激; (2)、听觉诱发电位:A、短潜伏期 B、中潜伏期 C、长潜伏期; (3)、躯体感觉诱发电位:A、上肢 B、下肢C、其他 2运动诱发电位:(MEPS) (1)、电刺激MEP; (2)、磁刺激MEP (二)、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S) 三、诱发电位各参量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含义 1潜伏期:主要反映被测试的感觉和运动系统的粗径有髓纤维的传导功能。潜伏期延长,说明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除突触障碍之外,主要原因是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2峰间期:它受物理性、生理性或周围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较少,对中枢通路的病损更为敏感。 3峰间期比值异常 4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感觉或运动系统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由于它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且在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故治疗很少用绝对波幅的幅值作为被测试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单一指针,而往往采用相对波幅或波幅比。 脑干诱发电位(BAEP)属皮层下EPS,用作客观检查听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的方法。 四、BAEP的发生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活动。一般认为各波的可能发生源为:波Ⅰ,听神经颅外段;波Ⅱ,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波Ⅲ,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波Ⅳ与波Ⅴ,外侧丘系或其神经核团(桥脑中、上段);波Ⅴ可能尚与中央核团电活动有关(桥脑上段或中脑下段)。 Ⅱ、Ⅵ波出现率不高。不能认为每个波只是一个特定发生源的活动,BAEP应看成是一种涉及全部脑干听系结构并代表多层次相互影响的偶极子活动更为合适,而且受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BAEP仅反映外周听神经听敏度和脑干听通路的神经传导能力,并不能代表真实的听力,只能协助定位,不能做病因的诊断。 主要测试指标:主要测定BAEP主波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比及Ⅴ波反应阈值。常规测试中,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五、BAEP的判断标准及其一般临床解释 1)正常标准:双耳均有典型的图像曲线,波形完整,分化清楚,重复性好,且Ⅰ、Ⅲ、Ⅴ主波出波率100%、PL及IPL在本实验室同龄正常范围。因此检查结果不仅仅看Ⅴ波反应阈值,还必须参考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2)异常标准: 异常类型:周围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Ⅰ波缺失或PL延长,Ⅴ波阈值升高。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Ⅲ、Ⅴ波的缺失、PL及IPL的延长或Ⅴ/Ⅰ波幅比<0.5。< span=""> 1、BAEP各波(Ⅰ-Ⅴ波)均消失: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也是脑死亡的判断之一。 2、波Ⅰ、Ⅱ之后各波消失: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 3、潜伏期均延长且双侧对称: (1)、双侧传导性障碍,如中耳炎; (2)、如Ⅰ-Ⅴ不长,可能为听神经近耳窝蜗段病损;

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听觉诱发电位在眩晕病因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例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4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定分析,记录相关测定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中,BAEP检查结果异常者35例,异常率为76.09%,其中内耳型异常10例(28.57%),脑干异常18例(51.43%),混合性损害7例(20.00%),对照组检查均无异常。两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及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P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AEP在眩晕患者的病因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准确可靠,对损伤部位进行定位诊断,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眩晕;诊断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vertigo WU D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Neur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vertigo. Methods There were 46 vertigo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concurrent 46 physical examination cases as control group. The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in the two groups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and the related indexe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there were 35 cases with abnormal BAEP,accounting for 76.09%,including 10 cases of inner ear abnormalities (28.57%),18 cases of brainstem abnormalities (51.43%),7 cases of mixed lesion (20.00%),and there was no abnormality in the control group. Ⅰ,Ⅲ,Ⅴpeak latency (PL)and Ⅰ~Ⅲ,Ⅲ~Ⅴ,Ⅰ~Ⅴinter peak latency (IPL)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BAEP show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vertigo patients. It is accurate and reliable,and can provid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injured parts. 【Key words】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Vertigo;Diagnosis 眩暈在神经内科较为常见,随着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发病率逐年上升,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周围事物旋转等表现,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眩晕的病因复杂,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且所表现出的临床征象持续时间短暂,仅靠临床表现进行病因诊断比较困难,缺乏客观依据。BAEP作为眩晕病因诊断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敏感地检测出前庭神经和与之相连的脑干网状结构及其传导系统的异常,临床应用广泛[1]。因此,本院自2016年9月~2017年6月对收治的46例眩晕患者采取BAEP进行测定分析,进一步探讨

诱发电位内容

诱发电位的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 一概述 生物电的活动有两种形式: 自发性:反应大脑皮层在无外界刺激状态下产生的电活动(脑电图)。 诱发性: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声、光、脉冲电流等人为的感觉刺激, 并沿着特定的通路诱发出中枢神经刺激并沿着特定的通路诱发出 中枢神经系统的电位(诱发电位)。 诱发电位定义:指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给予适宜的刺激,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检出与刺激有锁时关系的电位变化。是继脑电图、肌电图之后的第三进展,70年代开始应用临床,国内80年代初应用。 优点: 内容广泛;检测技术比较方便; 无创伤性;重复性好; 客观反应神经系统功能状态; 协助确定中枢神经系统的可疑病变; 检出临床下病灶;帮助病损定位; 估计病损程度及预后; 手术中脑,脊髓功能的监护。 缺点:不能进行定性诊断。 二诱发电位的基本技术 电生理技术与电子计算机平均叠加技术的结合, 诱发电位的波幅很小,记录时微小的电位被淹没在大脑自发得脑电图和肌电图活动中去 经过反复给予同样的刺激,与刺激有关得电位逐渐增大,与刺激无锁时关系的背景噪音正负相互抵消,变小。 最后使诱发电位显示出来。最后使诱发电位显示出来。 三.诱发电位的分类 广义上分二类感觉和运动诱发电位 感觉:反映上行传导途径及感觉皮层的功能

运动:反映下行下行传导径路及运动皮层的功能 四.诱发电位的分析: 1. 极性:根据波形在基线上偏转的方向,向下为阳性波:P波,向上为阴性波:N波图片一张?1 2.波形命名: 先后出现的顺序,以数字表示,如N1、N2、P1、P2,、、、。 3.波形成分的测量 波形成分的测量潜伏期(PL)潜伏期(PL):指对刺激和诱发电位波形上的某一特定点之间的时间,以峰顶点为测量点,以ms表示,表示神经冲动从刺激部位至该波峰发生源所需得传递时间。图片一张?2 波幅即某一波形的电压值,uV表示即某一波形的电压值,以uV表示 基线到波峰图片一张?3 峰到峰 峰间期(IPL) :两个或两个以上波峰之间的时间, 两个或两个以上波峰之间的时间以ms表示,代表各部位之间的传导时间 五.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 技术因素仪器设备操作技术 生理因素: 年龄身高性别体温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 1.传导通路听神经----耳蜗核---- 上橄榄核(双侧) ----外侧纵束----丘脑 2.刺激形式 检测耳SL + 60dB 短声疏波短声疏波(click) 7c/s (1000--4000HZ) 白噪音(频率范围较宽频率范围较宽) 对侧耳白噪音频率范围较宽少于对侧30--40 dB 中央记录耳垂参考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听觉传导通路主要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为双极细胞,其胞体位于耳蜗内的蜗(螺旋)神经节内。周围支至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而中枢支组成蜗神经,入脑桥终于蜗神经核。第2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在蜗神经核内。它们发出的纤维一部分形成斜方体越到对侧向上行,另一部分在同侧上行。上行纤维组成外侧丘系,其大部分纤维止于内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的细胞体在内侧膝状体内。其轴突组成听辐射,经内囊枕部至颞横回(是大脑皮层的中枢部分,相当于人的头部两侧太阳穴上方,大脑的这部分叫颞叶,领叶中间横的凸起的一条叫颞横回,是听觉神经细胞的密集处,它对外界声音起着精确的分析综合作用)。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AEP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 BAEP是耳机发放短声刺激后10ms内记录到的6~7个阳性波。这些波存在多位点复合性起源可能性,但也可简单地认为Ⅰ波是听神经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来自脑桥上橄榄复合核与斜方体,Ⅳ波与Ⅴ波分别代表外侧丘系和中脑下丘核,Ⅵ波与Ⅶ波是丘脑内膝状体和听放射的动作电位波形。因此,Ⅰ、Ⅱ波实际代

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波群,其后各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 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Ⅰ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间,而波Ⅰ~波Ⅴ波间潜伏期(IPL)系脑干段听觉中枢性传导时间,也代表脑干功能的完整性。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 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有资料显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BAEP 异常率为64.3%,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异常率为56.6%,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异常率为52.6%,脑瘫患儿BAEP异常率为52. 4%。 引导不出BAEP,可以考虑为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波I或波I、II之后各波消失,可考虑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BAEP各波绝对潜伏期(PL)均延长而且双侧对称, 如I-V潜伏期(I PL)不长,则可能为传导性耳聋直至听神经近耳蜗段病损;倘若I-V IPL延长,则可能提示脑干听通路受累。 引导不出波I,但其后各波尚存在而且PL延长,可用下述方法做出临床判断:第一,如果III-V IPL正常,则病损可能发生在脑干听通路下段或神经;第二,测量波II之前的负波峰至波V峰或负峰之间的传导时间,可帮助分辨蜗性病变和蜗后病变;第三,波I、III

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监测

听觉诱发电位与麻醉深度监测 发表时间:2013-08-09T08:35:34.5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8期供稿作者:雷建军[导读] BAEP作为新的监测指标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8],它的应用并不能完全防止术中觉醒的发生。 雷建军 (新疆沙湾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832100) 【关键词】听觉诱发电位麻醉深度脑电图 以往麻醉深度(depth of anaesthesia,DOA)检测是为了防止麻醉药物药物过量所造成的危险,近来麻醉深度检测是为了有效防止病人潜在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防止术中体动反应,消除术中记忆及调控术中麻醉用药量。适当的麻醉深度是保证病人生命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操作条件的关键。目前报道较多的是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麻醉深度的监测。BAEP监测是反映脑干功能信息的一项敏感指标,其广泛应用于后颅凹陷手术中听觉和脑干检测,对防止术中神经损伤,降低并发症及判断麻醉深度有着重要意义。而BIS和BAEP检测同时应用并不产生相互干扰[1]。本文就BAEP在麻醉深度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 BAEP的概念 全身麻醉中肌松药的应用,使得采取和呼吸体动两指标判断DOA已失去意义,DOA的自动检测和实时控制是现代临床医学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新的麻醉药物的产生及复合麻醉的出现,血管扩张和镇痛药的应用,传统使用的血液动力学及临床指征已不确切,尤其是意识状态。BIS是将脑电图(EEG)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得出的混合信息拟合而成,是反映脑皮质的EEG()2)。但全麻中BIS维持在何水平尚无定论,尤其能准确、敏感而客观地预测每个病人的DOA。近年研究发现,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s,EPS),尤其是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在DOA的监测中有重大意义。 BAEP是在给人耳以声音刺激(常用的短声click刺激),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叠加技术从颅顶记录到来自耳蜗衣各级听觉中枢的、潜伏期在10ms 内产生5~7个垂直的正波,其中Ⅳ波和Ⅴ波常以复合波形式出现,并呈多种组合状态,同时少数正常Ⅵ波和(或)Ⅶ波可能出现。另外,同一正常人双侧波形可不完全相同,不同时间记录的波形亦有微小变化,波幅绝对值在个体间变异亦较大。 2 BAEP监测DOA的可行性 BAEP的I波起源于蜗神经,Ⅲ波起源于上橄榄核,Ⅴ波起源于下丘脑,Ⅰ–Ⅲ波峰间潜伏期代表蜗神经至脑干的传导时间,Ⅲ–Ⅴ波峰间潜伏期代脑干内的传导时间,而波幅代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4]。麻醉药引起的病人可逆性意识及感觉可抑制状态,可出现不同的反应,能在主观和客观上判断麻醉的深度。近年来应用BAEP评价DOA受到重视,因为麻醉药的影响可使BAEP发生特定的变化;听觉是麻醉时最后消失的一个感觉,也是清醒时恢复的第一感觉;视觉和体觉很容易被麻醉药所抑制,而听觉在麻醉中并不是突然消失,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逐渐被抑制。全身麻醉手术中BAEP测试结果一般符合以下三条规律:①随着麻醉药用量(或浓度)的变化而逐渐变化;②随着手术刺激强度而变化;③随患者意识的变化而变化。麻醉药从低浓度至高浓度依次使Ⅴ、Ⅲ、Ⅰ波潜伏期延长,表明麻醉药首先抑制脑干上段,最后抑制蜗神经;浓度较高时,Ⅰ–Ⅲ、Ⅰ–Ⅴ、Ⅲ–Ⅴ波峰间潜伏期显著延长,V波波副显著降低,表明麻醉药高浓度时还可显著抑制中枢神经传导速度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14]。 BAEP由诱发电位指数演化而成,可反映毛细胞至原始听皮质的电活动,BAEP不仅能反映皮质且能反映皮质下的脑电活动[5],因此,BAEP不仅可以预测意识消失,还可以预测体动反映和术中知晓。理论上,我们普遍接受kissin[6]的观点,即麻醉状态至少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意识和记忆的消失,二是抑制对伤害刺激的发射性反应;全身麻醉时,意识和记忆的消失主要依赖于镇静深度,而伤害刺激发射性反应的抑制却与镇痛深度有关。在麻醉诱导期和恢复期,由于无手术刺激,DOA的监测就仅仅是镇静深度的监测。 3 BAEP监测DOA的应用 在麻醉时由于听觉最后丧失且最早恢复,再加上BAEP有确切的解剖学意义,反映了大脑对刺激反应的客观表现[7],因而用BAEP监测来反映麻醉深度和觉醒状态成为可能。当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时,BAEP波形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所有病人都遵循此霍规律,甚至受到刺激时亦如此。BAEP反应即时的意识状态[8]。 Doi[9]等用异丙酚进行靶控输注研究发现,BAEP反映的是意识水平,为一个瞬间反映值。全麻过程中由清醒到熟睡的过度时间很短,能迅速反映清醒与意识消失之间快速转变的检测仪更适合临床需要,有价值的麻醉深度检测仪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不同麻醉深度的测量值应有显著差异并且无重叠现象。二是不同麻醉深度的临界测量值,不受麻醉药物和病人的生理状况的影响。Gajrai研究发现,在意识清醒和消失之间,BAEP无交叉重叠现象,可明确意识存在和意识消失[10],并且BAEP监测意识转换过程较BIS更敏感[11-12]。 肌松剂在全麻中的广泛应用虽然减少了全身麻醉的用药量,便于手术操作,增加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但使麻醉医生失去了判断DOA 的可靠指征,因而使有些麻醉不深的病人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记忆,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相应的心理反应,知晓(awarenes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麻并发症。术中知晓是指在使用低或高剂量阿片类药物为基础麻醉时,存在的记忆缺失不完全,对于术中的操作及术者的言语有记忆[1]。知晓主要特点是听觉依赖性(hearingdependence),大多数知晓包括了听觉记忆的内容。有“知晓”的病人在术后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创作性应激紊乱综合征,表现为焦虑不安、失眠、重复恶梦甚至可有濒死感,浅麻醉“知晓”的发生率可达97%,“知晓”的发生与浅麻醉有关[13]。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知晓”问题,掌握准确的麻醉深度,至今还没有理想的监测仪器。测定全麻病人围术期BAEP的变化,发现BAEP的潜伏期(PL)、波间期(IPL)与麻醉深度有一定关系,即随着麻醉程度的加深,BAEP的PL、IPL均进行性延长,而术毕用醒后则各波PL、IPL的又缩短。因此,在麻醉中应用BAEP对判断DOA,指导麻醉用药以及降低麻醉经不良反应有重要价值,它能够更明确地确定个体病人的意识状态,用于DOA和术中知晓的监测有结果将更为客观、可靠。如果没有BAEP连续监测,在麻醉变浅时未及时加深麻醉,很难保证没有术中知晓的发生。通过BAEPⅠ–Ⅴ波变化趋势分析,可比平时早3~5min掌握麻醉减浅的先兆,及时调整DOA。 BAEP作为新的监测指标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8],它的应用并不能完全防止术中觉醒的发生。麻醉深度是由输入麻醉药物的总量和机体受到刺激的程度形同决定的。在浅麻醉、手术创伤小的患者,突然受到高强度刺激时,高精度和特异度的监护也不能避免术中觉醒的发生,麻醉深度是对镇静水平、镇痛水平、刺激反映程度等指标的综合反应,而这些指标的中枢反应区域又不尽相同,所以麻醉深度必须是多指标、多方法综合检测的结果[14]。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电活动。一般认为各波的可能发生源为:波Ⅰ,听神经颅外段;波Ⅱ,听神经颅内段和耳蜗核;波Ⅲ,内侧上橄榄核或耳蜗核;波Ⅳ与波Ⅴ,外侧丘系神经核;波Ⅴ可能尚与中央核团电活动有关。 测试指标:主要测定BAEP主波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比及Ⅴ波反应阈值。常规测试中,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 各波的标志。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判断标准:正常标准:双耳均有典型的图像曲线,波形完整,分化清楚,重复性好,且Ⅰ、Ⅲ、Ⅴ主波出波率100%、PL及IPL在本实验室同龄正常范围。因此检查结果不仅仅看Ⅴ波反应阈值,还必须参考Ⅰ、Ⅲ、Ⅴ波绝对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Ⅴ/Ⅰ波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结论。 异常标准:根据Ⅰ、Ⅲ、Ⅴ波的缺失,PL、IPL及Ⅴ波反应阈大于本实验相同测试条件下3.0个标准差。 异常类型:(1)周围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Ⅰ波缺失或PL延长,Ⅴ波阈值升高。(2)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主要指Ⅲ、Ⅴ波的缺失、PL及IPL的延长或Ⅴ/Ⅰ波幅比<0.5。 由于各发生源神经自身解剖结构受损或神经传导通路受阻以及其它神经结构病变的影响均可造成BAEP波幅(Amp)和潜伏期(PL)

的改变。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波幅的改变可提示早期病理性功能改变。潜伏期的延长则提示从刺激点到反应波之间的神经传导通路的缺陷。较严重的病损可引起波形难以区分。 儿童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该阶段的听觉形成和语言刺激是语言发育的关键,任何程度的听觉缺陷都会阻碍语言的发育。 有资料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儿童BAEP提示存在脑干中枢性听路损害占28.6%,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示脑干中枢性损害占1 2.8%。且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有50%左右语言发育障碍的儿童有BAEP波阈值正常的情况,其Ⅴ波潜伏期、Ⅰ~Ⅴ波间期在同龄的2 SD左右(<2.5SD),这是否亦提示临床这些患儿脑干中枢性听路功能欠佳影响了其语言的发育,有待进一步统计论证。 脑瘫患儿脑干传导系统受损害多,主要累及上橄榄核以上的高位脑干神经传导系统。脑瘫患儿中常并存听路损害,并多见脑干损害。因此测定脑瘫患儿BAEP可了解患儿的听路损害属周围性或脑干性,还可从脑干性受损的异常波型,结合临床,来协助对小儿脑瘫的诊断。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用BAEP研究脑瘫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无异常也是可行的。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铜陵有色职工总医院朱荣志 (一)刺激技术和参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检测的刺激形式,临床常用为短声(click)刺激(click咔嗒声的实际频率取决于耳机、扬声器与患者外耳、中耳情况,常用耳机频率在2KHz或4-7KHz;人耳低强度短声兴奋区在2-4KHz,高强度者在2-8KHz)。短声的极性分为疏波短声和密波短声,临床常用疏波短声,因其I波较高,易于辨认。刺激强度有两种表示方法:一为听力级(HL),是就一组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对刺激声的主观反应阈的平均强度;二为感觉级(SL),是受试者单耳刺激的主观阈值强度。对于听力正常的人,同一声强的SL和HL所检侧的BAEP,结果无明显差异;对于听力不正常的人,则必须用SL校正。临床常用声强为60~80dB (Sl或HL)。刺激速率的范围应包括0.5~100次/s,常用11~31次/s。刺激顺序一般采用单耳分侧刺激。另外,临床上要用低于刺激声30~40hB声强的白噪声掩蔽对侧耳。 (二)记录技术和参数: 经频谱分析,BAEP的优势高频在1000Hz左右,因而滤波带通高频止点至少为2000Hz,最好为3000Hz;低频截止点用100或150Hz,以滤去背景慢波,分析时间10~20ms,平均叠加1000次,如在病理情况下波幅降低,则可增加到2000次或更多高。在电极安放上,记录电极一般采用表面电极,置于头顶(Cz)或前额(FPz)均可。以刺激的同侧耳垂(Ai)或乳突(Mi)为参考,导联组合法通常用两导:C z-Ai(Mi)和Cz-Ac(Mc),增加对侧耳部为参考的目的是,该导联可记录到II-V波,且波IV、V波分化比较清楚,有助于分辨Cz-Ai导联的V波,也可间接提示产Cz-Ai导联I 波可能位置。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发生源(附图-ABR各波来源示意图) 波I产生于与耳蜗紧密相连的一段听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或为与毛细胞相连接的听神经树突的突触后电位。波II可能具有两个发生源,一部分与听神经颅内段有关;另一部分与耳蜗核有关。波III与内侧上橄榄或耳蜗核的电活动有关。波IV可能源于外侧丘系及其核团(脑桥中上段)。波V源于外侧丘系上方或下丘(脑桥上段或中脑下段)。波VI和VII,推测可能分别源于外侧丘系和听放射。当然,界面电位(junctionary potential)的理论和它在BAEP发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报告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如何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报告单 一、诱发电位的定义及电生理基础 诱发电位(Eps):是指对神经系统某一特定部位(包括从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给予相宜的刺激,或使大脑对刺激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该系统和脑的相应部位产生可以检出的,与刺激有相对固定时间间隔(锁时关系)和特定位相的生物电反应。它有空间、时间和相位特征,即Eps必须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检测出来。这与自发脑电时,自发,同期性的出现是有区别的。 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基础: 1皮层Eps:大部分是一组神经元群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Ipsp)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 2皮层下Eps:各组皮层下中继核团的神经元群产生的突触后电位(PSP)与其传导通路的动作电位(AP)综合而成。 3感觉神经或运动神经所记录的电位:主要是复合AP,由去极化波沿这类神经纤维膜传导而产生。 二、诱发电位的分类 (一)、外源性刺激相关诱发电位(SRPS) 1感觉诱发电位 (1)、视觉诱发电位:A、模式刺激?B、弥散光刺激; (2)、听觉诱发电位:A、短潜伏期?B、中潜伏期C、长潜伏期; (3)、躯体感觉诱发电位:A、上肢?B、下肢?C、其他 2运动诱发电位:(MEPS) (1)、电刺激MEP;???? (2)、磁刺激MEP (二)、内源性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RPS) 三、诱发电位各参量的生理与病理生理含义 1潜伏期:主要反映被测试的感觉和运动系统的粗径有髓纤维的传导功能。潜伏期延长,说明传导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除突触障碍之外,主要原因是神经纤维的脱髓鞘。 2峰间期:它受物理性、生理性或周围病理性因素的影响较少,对中枢通路的病损更为敏感。 3峰间期比值异常 4波幅:一般反映受刺激后,感觉或运动系统引起同步性放电神经元的数量的多少。由于它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且在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故治疗很少用绝对波幅的幅值作为被测试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单一指针,而往往采用相对波幅或波幅比。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09-8-4 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是一种较准确的客观测听法。测试时病人无痛苦,不受病人主观意志及意识状态的影响。 一、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检测 1.电极的放置听觉脑干电位测听为远场电位记录,记录电极放于颅顶或乳突,参考电极置于对侧耳垂或乳突,前额电极接地并与前置放大器输入盒连接。 2.刺激声信号多采用短声,刺激重复率每秒10~20次,叠加1000次;多通过单侧或双侧耳机给声,对侧耳给予白噪声掩蔽。一般采用70-80dB刺激声强度开始为宜,检测时受检者需要完全放松,也可在睡眠、麻醉或昏迷状态下进行。 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分析 在较强声刺激,如60~80dB声刺激下可从颅顶记录到7个波形,主要为Ⅰ~Ⅴ波,分别主要由听神经(波Ⅰ)、耳蜗核(波Ⅱ)、上橄榄核(波Ⅲ)、外侧丘系( 波Ⅳ)、下丘核波Ⅴ)产生。其中,I、III、V三个波较稳定。 1.各波的潜伏期Ⅰ波的潜伏期约2ms,其余每波均相隔约1ms。 2.波间潜伏期即中枢传导时间,各波间时程在给予60dB以上刺激强度时,各波间期相对较稳定,因此,可作为中枢性病变诊断的可靠指标,多采用Ⅰ~Ⅲ波、Ⅲ~Ⅴ波和Ⅰ~Ⅴ波的测量,以Ⅰ~Ⅴ波最常用,一般为4ms。 3.两耳间各波潜伏期比较一般侧间差别不超过0.2ms。 4.波Ⅴ反应阈成人波Ⅴ反应阈一般高于行为测听阈10~20dB,因此可作为客观听阈检测;婴幼儿反应阈比成人高,但与其行为反射阈相对较低,这对聋耳的早期发现有较大价值。 三、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运用 1.客观听力测试适用于不合作的新生儿、婴幼儿和主观测试困难的成人,也适用于非器质性聋、职业性聋的判断、精神或神经系疾病的病人,可通过脑干电位测听确定其听觉功能的状态。 2.脑干肿瘤脑干肿瘤、小脑脑桥肿瘤压迫脑干时,可致各波潜伏期的延长,压迫听神经则可致波Ⅴ潜伏期延长,甚至消失,双潜伏期比较相差超过0.3ms。 3..脑干炎、脑干血管梗塞、出血、脑干损伤常导致I-V波异常改变,特别是波间期延长,波形变异甚至消失。 4.耳聋的定位诊断传音性聋病人,脑干电位测试不能得到满意结果,表现波Ⅴ的反应阈提高,但潜伏期延长。对神经性聋,特别对听神经瘤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较小肿瘤波Ⅴ潜伏期可正常,但双耳差值常超过0.4ms,随肿瘤增大,脑干电位变化可更趋明显,多表现波Ⅱ以后潜伏期延长而波Ⅰ正常,超过 4cm大的肿瘤,将使各波全部消失。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

诱发电位检查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 BAEP检查是反映由声音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通路上传导功能的一项检查。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参照潘映福标准的基础上,按小儿不同年龄组有关的PL波作为正常参考值,将BAEP分为四级:①正常范围为I—V波波形稳定整齐,各波PL正常;②轻度异常为I一V波存在,但部分PL和IPL延长均超过平均值+2.5个标准差;③中度异常为仅I、V波存在,全部间期延长,波形不整;④高度异常为I—V波分化不清或消失。首都儿研所的杨健等则以阈值增高、I波潜伏期延长和V/工波幅比值小于0.5占多数为异常。有文献报道,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31.6%,其中周围性损害24.3%,脑中枢性损害3.68%,混合性损害3.6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诊断意义:一般认为I波源于听神经,Ⅱ波源于耳蜗核,Ⅲ波源于上橄榄复合体,Ⅳ波源于外侧丘系核,V波源于中脑下丘,而Ⅵ波、Ⅶ波则分别代表着内侧膝状体及听放射的电位。因此上述这些部位的异常就可表现出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脑瘫患儿常不合作,因此传统的听力检查往往容易漏诊,因而延误治疗时机。有报道脑瘫患儿约有2/3存在有周围或中枢听路损害(尤其是前者),提示其病变主要涉及耳蜗和听神经远端纤维,极少数属单纯中枢性。由于脑瘫患儿主要表现对高音频听力丧失,不同程度保留一般讲话中低频音响反应,致使一些家长误认为患儿没有听力异常,而延误诊治。BAEP 正是在高音频为主的短声刺激下诱发一系列反应波,因而能相当敏感地发现脑瘫患儿听觉神经通路中的损害,是超早期脑瘫诊断的重要标准之一,对尽早开展矫治具有重要意义,是头颅CT无法替代的检查。 (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可应用于脑性瘫痪儿伪盲及癔病、视网膜病、前视路病变、视交叉部病变的鉴别,特别提示视神经萎缩。 (三)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 感觉通路和运动传导通路分别属于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无论在中枢部位或在外周神经,两种神经传导束走行都很接近。运动传导通路的损害可能影响到感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另外,正常运动功能产生与感觉传导功能,尤其与深感觉密切相关。因此,脑瘫患者虽然以四肢的运动与姿势异常为特点,SEP检查仍可对脑瘫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所做的SEP检查一般是检测上肢正中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标准为:①各波绝对潜伏期异常;②某一波成分的消失或波幅较对侧低50%以上。天津市儿童医院的孔洁等确立SEP的异常判断标准为:以对照组为依据,凡PL及IPL大于对照组均值加上2.5个标准差者为延迟;N20波形缺失、分化不清或波幅峰值低于正常50%为异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