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浅谈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本文对新媒体的影响展开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新媒体的影响进行剖析,并对今后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党建创新

近年来,新媒体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丰富的传播内容和独特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高校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新媒体对现阶段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在本文试图通过从大学生的新媒体接触的问卷调研情况出发,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创新的探索性研究。

一、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比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影响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思维空间和学习阵地。新媒体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快捷便利、主体自由平等、娱乐时间碎片化、选择与使用个性化等特点,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知识和学习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从事各类社会工作,发挥自己的潜力,展示自我;拓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新媒体在为大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十分繁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选择信息的能力、是非辨别能力、自我调控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如果接受大量不良信息,必然影响到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这些问题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探索 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推动大学校园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体现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要求,传播先进文化和弘扬主旋律,全面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的重任,承载着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功能,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探索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1.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运用能力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①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比较欠缺,比如媒介相关知识及运用能力不够、媒介批判能力欠缺、媒介行为失衡、媒介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自律意识薄弱等。而高校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也缺乏应有的重视,除了新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媒介素养的相关教育外,非新闻专业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 事实上,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于非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他们认识、利用、评价媒介的能力。第二,对于新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旨在培养他们对新闻职业的认识包括职业道德等。②对于占绝对多数的非新闻专业学生而言,高校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广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呢?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第二,学习媒介信息传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大学生运用媒介的能力。第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党建宣传工作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党建宣传工作 发表时间:2019-05-05T15:30:51.5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作者:韩雪1 冯文泽1 马征1 许祥成2 [导读] 摘要:本文对新媒体进行了新的定义,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多链式传播方式是新媒体信息得以广泛、快速传播的关键所在。 内蒙古京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0300;内蒙古岱海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3700 摘要:本文对新媒体进行了新的定义,提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多链式传播方式是新媒体信息得以广泛、快速传播的关键所在。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显著的优点,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宣传工作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趋势。党中央、地方机构及基展单位已经探索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宣传工作,并获得一定成功硕果。在使用新媒体时,我们要注意从意识、人员、内容和技术四个角度降低应用带来的差错风险与安全风险。 关键词:新媒体;党建宣传;创新模式 党建宣传报道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对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都有着重大影响,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公众对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已经成为公众发布信息、表达诉求、抒发观点、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如何认识新媒体的出现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新挑战,并且充分运用新媒体,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服务,笔者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新媒体的概念 从一个终端使用者的角度,笔者认为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编码、网络传输技术和人文社会关系,通过有线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通过台式电脑、移动电脑、数字电视、数字电影以及移动手机等终端设备向用户以“多链式”的方式提供数字、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的传播形态。除了传输媒介与传统媒体不同之外,这里提到的“人文社会关系”和“多链式”是新媒体另外的两大特性。“人文社会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其他社会联系,通俗的讲,就是同学、同事、朋友、亲人和利益伙伴的关系。“多链式”是指每个“链”都连着一个“结”,每个“结”又都连接着多个“链”,以此循环。“链”指的是信息传播的路线,“结”指的是信息阅读的个体。可以简单的理解,“链”就是新媒体使用者之间的无形和有形联系,无形指人文社会关系,有形指有线或无线网络;“结”就是指新媒体使用者个体,即阅读者或使用用户。“链”承担着信息传输的功能,“结”则承担着将信息再发布,通过“链”传到下一个“结”的责任。需要说明的是,“链”和“结”不是一成不变的,每时每刻都在动态变化着。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我相信,某一天世人都配备了新媒体传输的硬件设备,如果我们发布一条世人都关注的信息,我们也将通过“链”和“结”把全世界的人都连起来。 二、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新特征 2.1内容更具广泛性 新媒体终端带来了海量信息,信息内容可覆盖各种兴趣领域且具有显著的碎片化特征。加之用户可以更便捷、精准地加入兴趣集体,在互动中碰撞火花,产出更多信息,使得有用信息的筛选更加困难,这就要求宣传工作提高信息过滤与内容整合、梳理的能力。 2.2互动更具自发性 在传统媒体的互动关系中,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是单向交流、彼此分割的,而在新媒体平台中,受众有条件自主筛选信息,他们的互动也很少突破自己的兴趣社交圈,对信息质量和用户体验要求更高,注意力多集中于与自身情感诉求、生活经验、信息需求相关的领域,发布、评论、反馈等环节均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主观性、自发性特征。每位新媒体的使用者都可成为信息传播主体,对新闻等宣传内容的反馈也多基于对自身情感体系的投射,大规模、高关注度、效果显著的宣传事件普遍基于受众群体的集体意识反馈与情感表达,具有较强的时代性特征,触动人心、贴近生活的宣传内容更能收获良好的宣传效果。 2.3参与更具灵活性 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互动的参与载体与内容形式均更加灵活、丰富,具有个性化特征。应用软件、微博、公众号、自媒体、有声媒体等均可以成为信息载体,企业、社团、个人均可以借力各种终端随时随地地表达观点、吸引关注、参与信息循环,而且新媒体平台在展现宣传内容时可以整合电子期刊、内嵌链接、电子相册、短视频、内置音乐等灵活多样的内容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宣传内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三、开展党建宣传工作的新策略 3.1强化工作意识 新媒体时代复杂的舆论环境要求党建宣传工作要强化工作意识,不仅要提高亲和力,将积极信息拉进民众的视野,更要使正面信息成为主旋律,提高党建宣传内容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方面,要强化宣传意识、阵地意识,充分发挥党建宣传工作的政治优势、导向优势、思想优势,提升工作时效性、先进性、辐射力,提升对贯彻方针路线和践行先进理论的积极性、坚定性、自觉性,坚定信念、开拓进取,自觉提升政治鉴别力、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度。另一方面,要完善对新媒体平台的认知,既要树立深入研究新媒体传播机制、钻研报道内容的新闻意识,又要强化信息验证和平等交流意识,多换位思考,充分对接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生态。 3.2拓展宣传模式 传统媒体的宣传模式较为单一,多依赖于发布纸质新闻稿件等方式,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且制作链条较长,宣传时效性较差,依托新媒体平台则可以有效实现宣传模式的创新。要充分发挥线上宣传模式的优势,依托官方网站、电子期刊、官方微信与微博公众号、官方应用软件等载体定期发布图文合集、影像资源、通讯稿件等,并实时向受众推送新内容、新信息,充分宣传改革创新中的新课题与新政策、实践中的新经验与新举措、开拓创新的新精神与新路线,以及各领域先锋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消解舆论中的消极倾向,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营造积极向上、奋发和谐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尝试以点带面,寻找新的宣传切入点。比如,可尝试在广播类应用软件中开设官方有声电台,定期发布有声读物,宣传方针政策,解读理论难点,讲述模范故事,打造立体式、交互式、开放式、探究式宣传体系。还可以设置“线上留言墙”、“难点微解读”等板块,积极收集民众的问题与建议,并定期请专家通过发布评论、回复邮件、组织视频答疑会等形式进行解答,拓展沟通交流渠道,做到有提问有回应、有表达有反馈,真正将工作落到实处,延展宣传空间,提高宣传效率,强化宣传效力。 3.3夯实队伍建设 强化队伍建设,以宣传人员的思想进步、能力提升为核心优化整个工作流程,构建规范化、一体化、科学化的学习与绩效考核体系,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 关于高校党建 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2012年3月14日 目录 一、 目录…………………………………………………………………………………1 二、 摘要…………………………………………………………………………………2 三、 分析当前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特点 1.新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3、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4、教育信息的多样化 5、教育载体的多要素组合…………………………………………………4 ※※※※※※※※※ ※※ ※ ※ ※※ 论文材料

四、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 1.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式单一,质量难保证 2.学生党支部班子不健全 3.学生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很传统 4.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真空时段 (5) 五、如何采用新媒体创新高校党建工作 一、采用新媒体进行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信息化管理机制 1、创建一个红色网站,提供理论知识学习园地 2、建设好一支信息管理队伍 3、开设党员网上之家,召开网络会议 4、设立工作邮箱 5、通过多媒体分享“党课特色课件”,建立“党建工作交流” “党建互动微博”等 (7) 二.创新理论培训载体 (7) 三.创新党员教育工作的活动形式 (8) 四.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管理机制 1、健全毕业生党员的管理机制 2、建立学生党员行为约束机制 (8) 六、参考文献 (9) 高校党建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 媒体技术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丰富了党员教育的内容,创新了党员活动形式,提高了学生党员参与党的建设的兴趣和能力。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已成为当代最先进、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冲击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在这一教育背景下,探索创新方式推进党建工作成为全体高校党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新课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创新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这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取得党员教育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特点 1.新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 高等教育从以往的“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再到今天的“提高素质”,充分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在这个背景下,高校的党员教育理念也要实现转变,强调以人为本,帮助广大师生解疑释惑,提升他们的理论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帮助人、提高人,使党组织真正成为团结人、凝聚人,激发党员、群众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核心。 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面临着学生党员思想的激进性和复杂性的挑战。学生党员由于处在象牙塔里,缺少实践锻炼,思想上可能会出现偏颇的时候,而他们通常不会采取正当的渠道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反而容易走向极端,做出激进的选

关于新媒体党建工作领域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关于新媒体党建工作领域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摘要】本文基于思政文化、传播传媒、社会舆情的理论,通过现状调研和实例分析,探讨企业运用新媒体推进党建工作创新。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总结与思考如何通过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新媒体为主要载体,建设员工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家园,集聚、传递和创造正能量,切实推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承载上海电信人的共同梦想。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文化建设 第一部分新机遇、新挑战 一、新媒体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宽带中国和信息消费已成为当前国家战略发展的重点领域。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手机网民规模增长至4.64亿。新媒体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日益呈现网络化、全球化、全民化、移动化、融合化、社会化发展的特征。大数据、微博、微信、云计算等的广泛应用与渗透,为新媒体带来无限活力和创新基因;移动化发展使得新媒体受众规模极大扩展,也促进了服务和应用的繁荣;新媒体与社会联系的日益紧密,极大地拓展了公共服务新平台、文化传播新载体、民意表达新渠道、生活娱乐新空间,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强大的积极力量。

二、新媒体带来机遇和挑战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建设重要阵地,也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既为国企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手段,也面临着信息泛滥、价值观多元化多等带来的冲击。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工作节奏加快、员工压力增加。新媒体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引入,首先克服了时间、空间的制约,解决了传统方式集中会议、层层传达的不便,特别有利于密切与流动、分散员工的联系;其次,新媒体可以提供海量的信息,集文字、图像、音视频于一体的丰富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各种群体尤其是80、90后青年人的喜好与习惯;再次,新媒体可实现灵活的组群和多种交互方式,有利于突破企业传统的层级界限,改变单向为主的交流模式;此外,新媒体也已广泛应用于公司形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领域,进一步在思政领域应用能够更好地与中心工作协同,促进企业发展。因此,用好新媒体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与方式改变、层次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 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新媒体的虚拟化,企业应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首先要挑战“网络失声”,互联网和新媒体已成为各种思想观点、价值理念、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主战场,企业思政工作如果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信工1002班 周岸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在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新媒体已经逐渐展示了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优势。但是新媒体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1.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带给了大学生较之传统社会更为丰富的生活资讯。任何地方的信息,大学生都可以使用网络以最快的速度获得并进行分析整理,从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新媒体技术帮助大学生更为快捷地掌握生活技能,为大学生们带来了生活的便捷;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际领域,加强了他们的人际交往;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大学生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建立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找到的自信。 另一方面,对新媒体的依赖减少了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时间,从而疏远了现实群体,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网络信

息更新变化过快,导致大学生接受信息及时却反思太少,增大其心理压力;虚拟世界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一方面他们是网上交流高手,用各种浪漫且幽默的方式与许多陌生人打交道,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却沉默寡言,甚至害怕与他人进行感情的交流。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淡漠,使他们感到孤独、苦闷、焦虑、压抑。网络犯罪和网上交往不道德行为的增多,也会使大学生觉得交往安全感下降,产生多疑、恐惧、防范等心理;长时间使用新媒体,还会引起一系列不健康或亚健康疾病。 2.新媒体技术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一方面,新媒体技术以其快捷、广泛性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容量,尤其是新媒体的信息共享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学生尽快了解所学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与信息,有助于专业知识结构的合理构建;能够开阔青年学生的视野,拓展其知识面,学习和掌握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依靠书本和老师传授的学习模式,基于计算机或者在线的网络教学使得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新媒体比如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不再是基于课堂讨论的局限,可以在论坛和博客上和全世界的朋友一起研究交流。新媒体可以使青年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就业需求,从而根据就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压力渐大的就业竞争。

突出特色 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高校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举措 突出特色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创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 ——以扬州大学物理学院党建工作为例 “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一项重大内容。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围绕结对帮扶“四待生”工作,积极探索富有高校特色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模式。 一、突出特色,探索高校党支部党建工作 高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教师党员作为承担这一特殊重任的群体,具有较强的先锋模范性。因而,在高校中特别是教师党员所在的基层组织中,“创新基础党建工作”,具有特别的意义。扬州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实际,以教工党支部为支点,联合开展了“践行师德、结对帮扶”活动。 “践行师德、结对帮扶”活动的帮扶对象主要是学院存在着的“学习待提高、生活待帮助、心理待强化、就业待帮扶”等“四待”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经济压力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部分学生为了解决经济困难,选择做家教或其它兼职赚取学费、生活费,这对于本就学习任务很重的理工科学生来说,学习时间就更为紧张。还有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兴趣不够浓厚,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出现经常旷课、在寝室睡懒觉、晚上到网吧上网到深夜等现象,导致学习成绩滑坡、

甚至考试不及格问题,影响就业、毕业。此外,大学生告别高中生活,学习生活目标的改变,身份环境的改变,使他们产生心理落差,一些学生开始出现矛盾、困惑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会引发一系列交往、学习上的问题。因而,“学习待提高,生活待帮助,心理待强化、就业待帮扶”的学生已成为热点、难点、敏感问题,困扰着学生、家长和学校。 “践行师德、结对帮扶”活动自2011年9月开展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已使在校的32名教工党员结对了32(数字可以多加点,后面有40-50的数字,下面8、23、1的数字依次增加些)名“四待学生”,其中生活待帮助的学生8名,学习待提高的学生23名,心理待强化的学生1名。 二、增强实效,把握结对帮扶活动的重要环节 为了增强问题解决的实效性,院党委、教工党支部、教工党员三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凝聚成了一股合力,在结对帮扶活动中形成了党组织带头、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的良好格局。 党委是活动的组织领导力量。院党委对活动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方面,院党委召开教师党员大会,动员教工党支部,指导教工支部分配帮扶对象。另一方面,院党委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爱心基金”,为活动的长期开展提供经济保障。院党委负责同志带头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寻求社会的帮助,前后共获得了企业及校友个人资助近30万元。与北京中讯四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9万元捐赠协议,在学院设立中讯四方英才奖学金;争取南京市华晟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华校友定向物理学院捐款10万元,专门用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奇瑞汽车集团副总经理王师荣校友发起并捐款9万元,在学院成立校友爱心助困基金,专门用于关心物理学院贫困学

新媒体发展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之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4787756.html, 新媒体发展与党建工作的融合之道 作者:高亢 来源:《新闻爱好者》2016年第09期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工具,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适应新的媒体传播形势,扬长避短利用新媒体为党的建设服务,既是一个解决现实需要的方法,也是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保障。科学研究新媒体传播与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在实践中有效运用,是新时期党建工作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共产党;党建;宣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根本保证,体现了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的统一,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着力把各方面先进分子和优秀人才更多地吸收到我们党内,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而现实生活中,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传播介质,不断地更换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功能,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途径,也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对党的组织工作、党内生活模式、党同群众的联系等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有利条件来加强党的建设,是当前亟待研究的社会课题。 一、迅速发展的新媒体为党建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条件 所谓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以网站、即时聊天工具、手机报、论坛、微博、客户端、微信等为传播手段的媒体。它与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传播速度的快捷及传播内容的海量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类信息的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党的建设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新媒体让广大党员的信息接收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民众的主要信息消费渠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22日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报告》同时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①另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4月发布的《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从中国用户平均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以人人网为例 一新媒体的概念 现在,对新媒体,各界还没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概念。美国《连线》杂志认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教授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认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的,多层次的。从传播的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出不同的定义。概括说起来,就传播的介质形态而言,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上的,以及其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他们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介的特点 1.灵活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样,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也不能例外。大学生在应付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之余,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而新媒体因其快速便捷的特点,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能够将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他们。如在像等车这样的零碎时间里看看手机短信、利用手机上网、在寝室上网等。 2.交互 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往往是单向的。而通过新媒体人们往往即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传播者。如我们组的调查问卷中,通过人人网发布和分享信息的的比例分别为67%和84%。 3.科技含量高 新媒体具有移动、便捷、数字化等特性,其运用各种具体传播形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更加形象生动感性地进行信息的传播。这些特点更易被大学生接受和喜爱。 三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新媒介广泛的信息来源,为大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网络传播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在受时空的限制。这有利于大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多角度的信息资源,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相对于传统时代的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大体上而言,眼界、思维都要开阔和开放一些。在我们组的问卷调查中,将人人网用于资讯和学习的

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南昌大学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南昌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 2010-03-11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南昌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学生党建工作作为学生教育的龙头与核心,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创新了学生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新模式、新途径,建立了一套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组织完善、方式创新、效果显著?的良好局面。 一、创新组织形式,构建了党组织?三进?新模式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的规模不断增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生党员数量大幅度提高。学校党委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创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学工委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创新了?学院管理、栋为基础、班为主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学校成立了南昌大学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学生党建和学生教育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学院成立了学生党总支;符合条件的高年级成立了班级学生党支部,低年级成立了年级学生党支部;在重要学生组织中,条件成熟的成立学生工作党支部。这些组织都设在学生公寓,从而形成了党组织进公寓、进班级、进社团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学生党组织呈现出纵向到底(班级),横向到边(社团)的可喜状态。目前全校已成立学生党总支23个,学生班级(年级)党支部181个。 二、创新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党员坚持?五带头?,做好?三联系? 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南昌大学党委根据《党章》中规定的党员权利和义务,结合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制定出了做到?五带头?的具体要求,即: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维护学校和社会和谐安全稳定的骨干;带头勤奋学习,争做学习标兵;带头搞好寝室和谐文化建设,当好寝室责任人;带头承担社会工作,争做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为更好地体现上述标准,各党支部普遍建立了学生党员?三联系?制度,一是每个党员联系一个班级(社团),协助搞好班级(社团)建设;二是每个党员联系一个寝室,在有党员的寝室设立?党员责任寝室?,寝室门口挂党员责任寝室牌,寝室内悬挂了党员责任寝室党员职责;三是每个党员联系一个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同时每个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一个以上困难学生(主要是经济条件差、心理素质差、学习成绩差或身体条件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共同进步。 三、创新培养方式,建立了两级党校三级培养格局 为了规范党员的培养、发展,加强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修养,学校党委建立健全两级党校三级培养格局,设立了校党校、学院分党校和学工委分党校。其中,校党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调查分析知识交流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调查分析 【摘要】“新媒体”一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数见不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与所谓的“新媒体”息息相关。但是,当人们被问及什么是新媒体时,绝大多数人显得很迷茫,不知如何诠释。即使少数自认为知道的,事实上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本文对新媒体的使用现状、影响新媒体使用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与接触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调查分析 1 新媒体概述 随着媒体历史发展的阶段不同,学术界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也有所不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确切的定论。新媒体的概念,最早在1967年由美国CBS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当时,新媒体这一概念是指区别于传统印刷媒介的电子媒介,如广播、电视、电影等形式。如今,笔者经过对媒体的研究、大量市场数据分析,以及纵观业内对新媒体认识看法,结合消费者的观点,总结出新媒体相对准确的定义。 必须对新媒体“新”的体现之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笔者认为,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上革新、形式上革

新及理念上革新。在此基础上,新媒体就必须具备以下四点:Value价值、Originality原创性、Effect效应和Life生命力。 最后,必须明确新媒体的基本类型。第一,就其理念而言可分为:细分受众类的,如楼宇媒体、社区媒体、医院媒体、娱乐场所媒体、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等;相对广众的,如公交视频、地铁视频、卖场视频、人口聚集处互动网络媒体终端机等。第二,就其形式而言:室外媒体,楼宇、社区视频等均在此列;也有无线形式的,如彩信、手机报、网络。第三,就其关注度区分:有强制性关注的,如楼宇、电梯、短信等;有选择性关注的,如微博、网络互动、电视购物等。 2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接触现状 为了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和接触现状,笔者以问卷形式对1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为了响应本课题的研究,笔者抛弃了以往传统的纸质调查问卷,而是借QQ、微信、人人等现下大学生普遍使用的网络交际工具开展“问卷星”调查。 首先,由调查结果可见,当被问及“你经常使用的媒体是什么”时,80.36%的大学生选择的是网络,而手机(手机报)以75%的比例成为仅次于网络的第二热门选项。也许有读者会对这些数据产生疑问,在此笔者须申明一点,本题是一道多选题,而下图就是针对此题作出的分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调查分析 引言: 处于新时代,和互联网打交道已经称为了新一代大学生每天必干必做的事了。或者说可以把以前的文盲换个词汇问问新时代大学生是否有互联网盲了。互联网用它的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省时、宽松自由等特点迅速俘虏了新时代的心,用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互联网是新时代下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最有效快捷的放大器。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作为平台,以有线和无线作为传送方式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媒体形态。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常常接触的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悄无声息润物无声的姿态潜移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了解新时代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认知世界的角度有重大意义,进而对于学校社会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的现状及其影响 调查总体上显示出了如下特点:接触时间早,上网时间长,信息获取重要通道,冷眼旁观多参与少,信息浏览较健康等五大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大部分大学生在他的初中时期甚至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基础的厚实,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几乎人手一3G手机,电子产品大范围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使得学生接触新媒体的时间大大提前。新媒体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自身从互联网获得信息,一半左右的学生会通过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得出自己的想法,不是很简单的去相信网上的言论。依赖于用互联网来获取新闻等信息,只是鉴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及时和信息检索的便捷。但是对于互联网上的一些活动(譬如人肉搜索、恶搞图片、散步虚假或恐怖消息、网上言语谩骂或攻击等行为)采取的多是冷眼判旁观的态度。有骑士透出冷眼,看热看闹的鲁迅笔下无形中提起的脖子的国民(网民)形象。对于不良信息(各种门事件、未删节版)具有选择性拒绝。对于新兴词汇,60%的学生有较清楚的了解,说明时代学生时刻关注网络新动态,做到知道了解却不参与的姿态。对于网络,当代学生报的是什么态度呢?绝大部分的人认为网络是虚拟的,但以诚待人,不自欺也不欺人——害

做好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工作

做好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工作 党建工作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及领导执政地位有着重要作用。主要的工作包括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等等。而随着新时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媒体力量也愈来愈大。在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必须要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力量,才能使得党建工作的开展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 (一)加强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认识,进行规划统筹,从而迅速打造利用新媒体的舆论阵地。传统的党建宣传报道工作,一般都是通过传统的媒体,比如说报纸、电视或者广播等等形式来向人民群众进行政策宣传、分析当下的政治形势以及解答老百姓的困惑疑虑等。 然而,在当前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新媒体技术已经强势来袭,对传统的党建宣传报道工作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在新媒体的形势下,党建宣传报道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于新媒体技术特点的研究工作,从思想的高度上对新媒体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对于当前的党建宣传报道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顺应其发展形势,积极主动借助新媒体技术来宣传报道党建相关工作,发布一些真实、正面、积极的信息,从而使新媒体成为我国开展党建宣传报道工作的一个新的舆论阵地,紧紧把握舆论的主动权。 党建宣传报道工作在新媒体技术领域的攻关工作,近些年也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涌现出了一批的党建工作品牌栏目。比如说,在2020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的评选工作中,“中国共产党新闻”栏目在将近三百个网站栏目中独占鳌头,脱颖而出,成为2020年度的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的魁首。而另一个中国党建工作的相关网站——红辣椒评论表现同样不俗,不仅在2020年以及2020年入选互联网站品牌栏目,而且还获得了2020年度十大创新栏目的殊荣。随着这些党建工作互联网站品牌栏目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加强,必然能够加强党建工作宣传报道的工作,成为引领新时代舆论的新阵地。 (二)加强对于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工作的传播规律以及受众特点的把握,并对宣传报道的内容与形式不断进行改良。传统的党建工作宣传报道,为了突出其严肃性,给人的印象一般都是比较沉闷,宣讲的色彩也比较浓郁。但是,在新媒体形势下,现代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接触方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从心理上也不再愿意像以往那般处于被动的

做好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工作

做好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工作 发表时间:2018-08-21T14:20:07.1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作者:孙嘉琪 [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迅速的发展,实现党建工作方式的转变就是新时期的要求,有着重要意义。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迅速的发展,实现党建工作方式的转变就是新时期的要求,有着重要意义。在其方面作为党建宣传工作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做到与时俱进,采取新方法、新媒体平台开展工作。本文就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简要的分析新媒体下的党建宣传报道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新媒体;党建宣传;报道工作 前言 党建对保持党的先进性、领导执政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反腐倡廉建设。长期以来,党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党建宣传报道工作。我们知道,党建宣传报道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对群众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都有着重大影响,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这方面国家的相关领导也做出了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所以,如何更好地肩负起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如何让党建宣传报道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是目前摆在党建宣传工作者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开展党建宣传的相关工作就要再次基础上开拓创新,进而实现党建工作的新发展,提高其工作的效率。 1 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党建工作分析 首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党的建设本身也是在创新中发展、在探索中加强。党建报道如何全面理解党建工作的新政策,准确宣传报道党建工作的新举措,是一大难题。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建设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建报道如何及时发现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善于总结党建工作中的新经验,也是一大考验。再次,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读者阅读口味的变化,怎样创新宣传报道的方式,增强可读性,吸引读者的视线,打动读者的心灵,满足读者的需求,真正发挥党建宣传报道的指导、教育作用,更是一大挑战。 党建宣传报道必须的依靠相关的媒介,而这些媒介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形式多样。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相关的媒体平台也在迅速的出现,进而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例如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成为了主流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实现新时期的党建宣传报道就要适合这一要求和趋势,我们知道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新媒体的发展将是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是通过电视,广播以及报刊,杂志等,这些传播的手段是较为单一的,是依靠着单一的形式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党建宣传就面临着新的局势和环境。区别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创意完成的对于信息的传播加工以及新的诠释的一种新的媒体概念。而且,新媒体的形式随着生活科技以及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以较快的速度、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比如时下非常风靡的移动电视流媒体,数字电影,数字电视以及多点触摸媒体技术、数字杂志等,都是形式多样。开展新时期的党建宣传就要充分的了解这一系列的变化,进而深入的去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有利的宣传途径,采用灵活多变的宣传形式开展相关的工作。我们知道,新媒体的在宣传上具有较好的优势,它具有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形式丰富、互动性强等独特优势。所以,在开展党建宣传报道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进而让新媒体成为党建宣传主阵地。 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对于打造党建宣传报道的新媒体舆论高地的总方向一直没有改变。而且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也成了党建相关工作人员的一致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就曾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曾明确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这些重要的指示也无不说明了新媒体时代的带来,以及所带来的重大转变。作为党建宣传人员一定要及时的认识到这一变化,进而及时的对工作方法做出有效的调整,增强并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宣传报道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加强和改进党建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近年来我国党建宣传报道的实践,笔者就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建宣传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2 开展新媒体下党建宣传报道的措施和方法探讨 2.1 注重党建宣传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认识上重视起来,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规划,迅速的利用好这一平台开展宣传和报道工作。在以往的时候党建宣传报道的主阵地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党建宣传报道的时候主要的就是依据这些平台开展工作,作为向群众宣讲政策、分析形势、解疑释惑的主阵地。但是,新媒体背景下,党建宣传也面临着较大的转变和要求,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的认识起来,具有相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而加强对新媒体环境的研究和分析,为党建宣传报道所用,实现最大范围内的党建宣传和报道工作。积极主动地通过新媒体发布正面的、真实的信息。加强新媒体的能量,从而牢牢把握舆论的主动权,让新媒体成为党建宣传的得力助手和有效平台。 2.2 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和管理 面对新媒体环境,也许我们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对于其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和认识。所以,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党建宣传报道很多的时候都是相对比较严肃、呆板,甚至是沉闷的。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日常接触新闻信息的方式和心理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受众的选择空间进一步的加大,而且不是被动的去了解和接受这些资讯。所以,新时期的党建宣传报道一定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关的调整。跟上时代的潮流,要更体现时代性和贴近性。党建宣传工作的形式要做出改变,进而以更加鲜活的,和群众联系密切的,而且富有生命力的宣传报道吸引读者,力求让党建报道活起来、动起来。 2.3 党建宣传还须逐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语境特点 我们知道新媒体的出现,进而也呈现出了自己独有的特点。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新的话语体系,语言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传播普及而产生,的特点就是个性鲜明、动感直观、流行元素丰富,而且是求变求异、非文字化等。这和传统的语境有着较大的区别,而且带有创造性的特质。所以,开展党建宣传和报道一定要掌握这一特征,进而用群众的语言和视角进行平等交流,让群众感觉到党建宣传报道不再呆板而脱离群众的,而是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长期的开展进行,对于新媒体环境下也是如此,新媒体的出现要求党建工作长期的研究。我们知道,我们的党建宣传工作对于新媒体语境还需要一个适应的时期,需要不断的去磨合和研究,进而增强对其的了解。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新媒体(New Media)是依托当今社会最新的数字传输技术、互联网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广大媒介受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区别于传统的报刊、电话、广播、电影、电视等媒体的新型媒体。〔1〕 大学生社会化是大学生在高校特定的环境和高等教育特定的体系下内化社会规范,学习社会文化,在社会角色的期待下,以特定的行为模式,成长为专门人才,适应和改造社会生活的过程。〔2〕 随着当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社会化进程受其影响和冲击更直接、更充分。2011年9月,我们开展了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社会化”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8%。 一、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 如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正以惊异的速度全面融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而当今大学生风华正茂,对新生事物敏感且富有探索的热情,日益成为对大众传媒最为熟悉也最为依赖的年轻的高学历群体。 (一)媒介接触情况层面:互联网与手机成为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两种媒介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互联网、报纸、杂志、手机、电视、广播等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大众媒介中,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大众媒介是互联网(比例高达98.73%)和手机(高达92.35%),这与以往学者的调查结果有所不同,手机取代了报纸(68.88%)排在第二位。随着3G 时代的来临和手机信息交互功能的日益强大,我们可以预见手机将进一步拉大与报纸等传统平面媒体之间的差距,紧跟互联网,成为日常使用最多的两种媒介。 (二)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参与度和依赖度:以互联网为代表 本次问卷考察了大学生的网龄、上网时间长短和网络使用频率这三个维度来考察大学生的网络参与度。结果显示:在网龄维度方面,被调查学生中仅有3.8%的学生的网龄不到1年,而超过60%的被调查者的网龄在4年以上,这说明大学生普遍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和使用了网络;在上网频率维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上网频率但上网间隔时间不长,而15.3%的大学生几乎是天天上网,仅有7.9%的大学生一星期只有一次上网,主要集中在周末等休息时间。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上网已成为绝大多数大学生几乎每天必做的事情。另外在上网时间维度方面,47.9%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1~2小时,而平均每天有3小时或3小时以上上网经历的大学生比例也有44.9%,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网络参与度高,每周花费在上网方面的时间还是适中的,对使用网络能保持理性的头脑。 对网络依赖度的调查显示:30.1%的学生上网的预计用时与实际用时基本不相同,8.9%的同学完全不相同;只有11%的同学认为自己完全不依赖网络,89%的同学对网络存在不同程度的依赖,其中,“一般依赖”的学生占总体人数的45.9%;当不上网时,46.9%的大学生会觉得没意思,甚至无心做其他的事情。从以上结果来看,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新媒体对大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影响 本调查主要通过个性化过程的性格行为、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这三个维度来考察。 1、性格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综合评判自己属于中等性格,而综合评判自己性格内向的比例为25%,仅有15.8%的学生明确判断自己性格比较外向。自认为性格内向的大学生中有83.7%的同学经常上网,性格中等型大学生中有56.6%的同学经常上网,而外向型大学生中仅有11%的同学经常上网,这些数字表明,性格外向型大学生的上网频率不是很高,而性格内向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上网。 2、自我认知 对“在网络上我可以表现出更加真实的自我,且更加有利于我的个性发展”这个观点,70.9%的学生表示认同,由此看出,大学生把网络视为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在大学生的自我认识与网友对自己的认识的一致性程度方面,43.9%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自我认识与网友对自己的认识基本一致,仅有3.8%的学生认为两者很一致,这说明在虚拟世界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沉浸在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之中。 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 薛荣生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 210009)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 生媒介使用状况调查入手,阐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结合新媒体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水平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化;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5—0194—02 [收稿日期]2012—09—22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公民教育实践性研究:2010SJB880074)。[作者简介]薛荣生(1976—),男,江苏镇江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务和思想政治教育。 2012年第5期理论观察 N o.5,2012(总第77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7 19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