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大陆是否应该征收碳排放税反方一辩稿

中国大陆是否应该征收碳排放税反方一辩稿

中国大陆是否应该征收碳排放税反方一辩稿

反一:

尊敬的评委,各位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很高兴今天与对方辩友讨论:中国是否应该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这一辩题。我方的观点是:中国不应该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开宗明义,概念先行。碳排放税,是指主要针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所征收的税。而对内全面征收则是指征税对象为中国境内的所有使用含碳燃料的企业、组织、个人。接下来,我方将从三个方面论述,中国不应该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

第一,当今中国对于煤炭、石油等资源仍为一种刚性需求,而通过征收碳税的方式难以起到减少使用量的效果。政府征收碳排放税,其目的在于增加能源的价格成本使企业相应的减少低效率高耗能的能源。然而在当今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矿石燃料仍然占据了总能源消耗的70%以上,清洁能源由于开采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价格相对较高,所占能源消耗比例不到10%。《2010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8年来,我国的矿石价格始终成上扬态势,而我国的煤炭用量也始终保持高增长。可见矿石使用量对价格变动并不敏感。通过税收杠杆使企业节能减排的,是没有明显效果的。

第二,在当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下碳排放税的征收不仅会给矿物能源消耗企业带来更大的负担,还会降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影响整个经济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征收碳税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变高,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特别对于传统耗能行业,税负总体已比其它行业多承担6%,政府再对其征收碳排放税,无疑是一种雪上加霜的举措。而对于居民消费者来说,主流的碳税征收方式包括对居民生活中的能源消费征税,例如交通税。以澳大利亚为例,此前征收碳排放税平均每户家庭每年要额外支出350美元的税负,中低收入人群对这部分增加的税收额外敏感,因为这将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准。此外,全面征收碳排放税还可能导致化石能源价格上涨,诱发通货膨胀;滞缓经济增长。

第三,在碳税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有负面作用的情况下,当前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及开发清洁能源,当新能源技术到达一定阶段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能源发展策略,例如由于高耗能与低耗能企业对于化石燃料价格敏感程度不同,对碳排放量大的行业实行碳交易制度,而对于较小的行业则征收碳税。

综上所述,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不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当前中国更应该致力于提高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并采取碳税与碳交易相结合的方式降低传统能耗。因此,我方坚定认为,中国不应该对内全面征收碳排放税。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碳排放现状

我国碳排放的现状与主要减排措施 时间:2006-11-8 原出处: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气候办提供作者:阅读:2859次 一、我国碳排放的现状 1)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率将趋缓。 能源利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伴随着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和进入新的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以及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比重增加,能源密集度提高,能源消费呈迅速增长态势。因此决定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是: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高。这种状况使得减缓CO2排放量的增加既存在潜力,也面临很大困难。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碳排放强度保持了持续的下降趋势,其下降的速率甚至超过了国际上多数发达国家经济起飞阶段的水平。那么这种快速下降的驱动因素是什么,能否据此推测我国的能源强度在未来还会继续保持快速下降的趋势?通过建立模型,定量分析中国生产部门终端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的原因,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研究结果表明:1980年至2003年间,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起主导作用;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反而起抑制作用,这说明我国三大产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在向碳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同时,产业结构从1995年到2002年的变化也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起到抑制作用,同样说明1995年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在向碳密集型的方向发展。我国能源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的下降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管理水平提高以及技术进步的结果,今后提高能效仍然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但是,对一次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起主导作用的产业结构及其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却在向碳密集型发展,这一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2年以后,随着新一轮经济增长,我国能源消费迅速上升,能效提高的速率减缓。其直接结果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率也相应减缓。通过对今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在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我国进入碳排放强度下降速率趋缓的阶段可能难以避免。 2)未来碳排放的增长趋势不可避免 我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围绕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消除贫困,所以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碳税分析

2 中国碳税研究 国际能源机构所做的2000年世界能源展望中预计,如果全球对CO2排放不采取有效行动,则全世界在2020年以前每年CO2排放量的增长率会达到2.1%,其中70%的增长将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依目前趋势,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的总排放量将由1997年的37.8%大幅增至49.8%。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减少碳排放量对减缓全球变暖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碳税政策的建立和开征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很多国外学者围绕碳税政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2-16]。中国碳税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到目前为止也有不少关于中国碳税的研究,并已建立了一些研究模型[17-24],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既定减排目标下中国的碳税税率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陈文颖等用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中国MARKAL-MACRO模型研究了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25],和CO2减排对中国未来GDP 增长的影响[26];贺菊煌等[27]建立了一个用于研究中国环境问题的CGE模型,用静态模型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CO2减排的效果和对国民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普遍认为碳税能够减少能源消费以及CO2的排放,而且减排将对国家的GDP造成一定的损失,对资本、进出口、价格弹性、福利等都是负向的影响,部分文献[20]认为存在一个最优的减排水平使GDP损失最小。下面介绍几种中国碳税的研究模型。 PRCGEM模型1999年,郑玉歆[20]等建立PRCGEM碳税模型,即一个静态的CGE模型。该模型分析了降低5%、10%、20%的CO2排放需征收的碳税及其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另外模型还讨论了如果在征收碳税的同时降低企业税,保持政府收入不变时碳税的影响。该模型研究中,同时考虑税收不减免和税收减免两种情况下碳税对GDP的综合影响,显然可以看出利用税收中性原则,征税对GDP影响明显下降,而且还存在最优的水平,即减少CO2为10%,GDP下降仅为0.01%。其中中性原则即指让国家总的税收收入保持基本不变,把碳税增加的收入通过减少其他税种的征收来保持总收入水平不变。 CNAGE模型2002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挪威统计局联合做了一个课题:《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1]。在该课题中作者通过利用一个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CNAGE)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GHG排放的影响。CNAGE模型是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准动态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分别计算了生产部门和中国居民的能源消费量,包括煤炭、石油等19种主要的商业能源产品。模型中考虑了固定燃烧、移动燃烧和用做原材料等能源产品的不同用途,分别设定了5美元/吨碳和10美元/吨碳两种碳税税率。研究得出征收碳税将使经济增长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CO2的排放量将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在对每吨碳征收5美元税时,短期内GDP将下降约0.4%,CO2的排放量将下降8%;长期内GDP将下降0.1%,CO2的排放量将下降2%。在对每吨碳征收10美元税时,短期内GDP将下降0.85%,CO2的排放量将下降14%;长期内GDP将下降0.07%,CO2的排放量将下降4%。这表明:短期内征收碳税对经济和CO2的排放量的影响都相当大,而长期内的影响则小得多。该模型中没有考虑如何分配和使用所征收的碳税收入,并且投资结构不能根据征收碳税的情况自动调整。 MARKAL-MACRO模型高鹏飞等[17]应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MARKAL-MACRO建模工具,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中国能源系统碳减排政策的模型,研究了无碳税(基准方案)和不同碳税水平下(税率分别为30, 50, 100, 150和200美元/吨)未来中国能源系统碳排放情况,用来评价碳税对中国碳减排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在这个模型中,能源需求按6个部门划分,即工业部门、农业部门、服务部门、交通部门、城市居民生活部门和农村居民生活部门。结果表明从2030年开始征税,税率为30美元,碳消减排放达7%,但会导致较大的GDP损失,约占当年GDP的0.13%。另外发现当碳税水平较高的时候,减排的效果并不显著,而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税制度研究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税制度研究 摘要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种方式对本国碳排放量进行调控。作为全球CO2气体排放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也在积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在2017年的时候正式开启建设。但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身因素的限制,单靠碳交易无法有效帮助解决CO2减排的全部问题。与碳排放权交易相比,碳税的实施成本和风险更低,也更加公平。只有将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各自优势配合使用,才能更加容易的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本课题以对比分析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种减排手段,从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并且在中国已启动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对我国碳税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以及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减排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高温、严寒、洪水、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这些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紧密相关。在本世纪初一直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可见的趋势是气温不断上升,过去五年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五年①,未来气温是否继续攀升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的碳排放量。全球气候的变暖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降低CO2排放量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经济。我国作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和CO2的主要排放国,也展现我们的大国风范主动承担了国际减排义务,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也许诺将于2030年达成CO2排放峰值和大幅减少CO2排放,并在2017年底启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也在积极筹建中,但尚不完善,因此不能有效帮助我国落实碳减排目标。现阶段,国际上对于碳减排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除了碳排放权交易以外还有碳税制度,两者也是大多数国家应对碳排放问题的政策首选,各有优劣。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的落实碳减排的目标。本课题基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启动建设的情况下,对碳税制度实施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适合我国的CO2减排政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其引发的各种天灾人祸也让人类的生存变得岌岌可危。为应对全球变暖危机,国内外学者针对碳减排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上现行的CO2减排措施中较为有效的有征收碳税和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两种方式,因此在本部分梳理了部分学者对这两种政策的研究成果。 1. 碳税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碳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Arthur Cecil Pigou 所著的《福利经济学》,该书从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政府根据污染程度向排污者进行征税,从而控制污染排放水平。这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庇古税”,碳税实际上也属于庇古税。为了解决庇古税的实际应用问题, William Baumol和Wallace E.Oates在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1988)通过涵盖外部性理论及其在环境政策中的应用,提出“环境标准—定价方法”,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文献综述 商丽09财政学2009020203016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GDP每年都以较高的增速运行,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第三大出口国,工业化和城市化仍处在快速发展中,并且还将在今后的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持续这种快速的增长。30年的高速发展使我们不但从传统的“短缺经济”走向了真正意义的“买方市场”,而且基本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除了外汇储备世界第一,我们的钢铁产量、煤炭产量、水泥产量、发电量、玻璃产量均成为世界第一。 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布局和结构,都存在着过分依赖资源、资本、环境的投入,充分利用但又比较倚重低价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而自主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外向型、外源型的产业结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也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变化。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 我国对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导致增加对进口能源(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依存度。气候变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极端天气也使得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如果这种气候变化趋势得不到缓和,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前我国的“三高”企业较多,单位GDP能耗大排污多,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高。全国企业存在着工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我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突出表现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挑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传统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削弱,亟待形成新的优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倡导低消耗、低排放,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为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 二、关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理论文献综述

碳关税与全球性碳排放交易体制

碳关税与全球性碳排放交易体制* 刘 勇 朱 瑜 内容提要碳关税是进口国依据进口产品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而对进口产品征收的特别费用。欧美等国主张实施碳关税的根本原因是确保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承担公平的碳排放成本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而中印等国有一种观点认为碳关税是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用以制约新兴国家发展的新型贸易保护手段。碳关税的产生与目前全球统一的碳排放交易体制尚未建立密切的联系。为避免碳关税等单边措施的发生,国际社会应采取适当措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 关键词碳关税 碳排放 全球性交易体制 作者介绍刘勇,浙江财经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经济法学研究;朱瑜,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研究。 自从美国众议院于2009年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The Am erican C lean Ener gy and Secur ity A c,t H.R.2454)以来,该法案所包含的#碳关税?(car bon tar iffs)条款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巨大争议。在发展中国家看来,这是美国国会为应对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等沉疴积弊而采取的主要针对中国、印度等碳排放大国和新兴经济体的新型贸易保护手段。%事实上,碳关税的产生背景和立法目的并非如此简单,而且片面地指责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究其本质,碳关税是进口产品应承担的碳排放成本的体现,而不同国家(包括不同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承担不同的碳排放成本从而导致所谓#不公平竞争?是美国主张开征碳关税的重要原因。已经对生产企业采取#总量控制、强制减排?等#有偿排放?政策的国家,往往通过碳排放交易体制(e m i s sion trad i n g sche m e)&来推进国内温室气体?的减排,即温室气体的排放者必须通过交易市场有偿获得特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或配额,因此其每一单位产品都承担了特定的碳排放成本。目前,全球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尚未建立起来,即使是按照!京都议定书?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国家所构建的碳排放交易体制也基本处于相互割裂状态,客观上导致排放许可不可能在统一的交易市场上进行定价、分配和流通,所以不同国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也就承担了不同的排放成本,遑论不少国家尚未建立全国性甚至是地区性的碳排放交易体制。碳关税等单边贸易措施正是在如此背景下产生的。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国际社会热议的碳关税问题,即从澄清碳关税的概念和产生背景入手,探讨构建全球性碳排放交易体制的必要性与初步设想,并简要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利益视角下的国际法与中国应对策略研究?(10BFX090)的阶段性成果。 % 发展中国家对碳关税普遍表示谴责和担忧。在2010年10月召开的天津气候变化会议上,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国甚至一致要求在联合国框架下通过一项决议,禁止碳关税等单边贸易保护措施的采用。I CTSD,#T i an ji n C li m ate M eeti ng Deli vers L ittle,Overshad o w ed by U s-C hina Spat?,B ridges W eekl y Trad e N e w s Digest,V o.l14, Nu m ber35,October13,2010,h tt p://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i/n e w s/b ri dges w eek ly/86988/.(上网时间:2010年10月27日) & 目前碳交易体系可分为政府主导的强制性交易体制以及企业主导的自愿性交易体制。鉴于本文的主题,除非另有说明,本文所称碳交易体制是指强制性交易体制。 ? 按!京都议定书?的定义,温室气体具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六类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增温效应占全部温室气体的63%以上,所以是国际社会削减温室气体的主要对象,也成为了温室气体的代名词。本文对温室气体的阐述以二氧化碳为主。 25

论我国碳税制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论我国碳税制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必须建立低碳社会,而碳税的出现正好弥补了我国的环境税税收体制不够完善的这一缺陷。然而,鉴于该税种涉及面广、意义深远,因而,在设计时必须要谨慎,开征碳税应未雨绸缪,考虑多方面因素。 标签:碳税;制度;设计 所谓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稅,它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英国经济学家庇古接受了外部性理论,他认为要使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需要政府采取税收或者补贴的形式来对市场进行干预。碳税是根据污染造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污染者所收的税,以税收形式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将污染的成本加到产品的价去,所以碳税又被称之为“庇古税”。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司的统计,2000~2008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为12.28%,排放总量由27亿吨增至70亿吨,期间累计排放量为415亿吨。2010年中国排放量约为80亿~9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如果不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将会达到300亿吨甚至350亿吨。并且根据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达成的协议,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人口最多,担负着巨大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国家而言,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 1 碳税的归属与使用问题 1.1 碳税的归属 碳税的收入归属上有三种选择,即地方税、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一般而言,根据中央税与地方税的划分标准,地方税应该是具有非流动性且分布较均匀、不具有再分配和宏观调控性质、税负难以转嫁性质的税种。而碳税对整个宏观经济、产业的发展产生影响,还涉及一个国际协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碳税不宜作为地方税,作为中央税更为合适。但考虑到我国目前地方税税收收入过低,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建议将碳税作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央与地方分成比例为7∶3。 1.2 碳税的使用 碳税收入应该采用以下使用内容和方式:一是用于重点行业的退税优惠和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等方面;二是可以建立国家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效率、研究节能新技术、新能源技术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实施植树造林等增汇工程项目以及加强有关的科学研究与管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三是在具体使用方式上,应该更多地采用财政贴息等间接优惠方式,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课题负责人:姜克隽 课题组主要成员:胡秀莲邓义祥庄幸刘虹刘强朱松丽 实施碳税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执行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在快速增长,即使已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节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核电的国家行动,2007年能源需求量达到了26.3亿吨标煤,比2006年增加了2亿吨标煤,比2005年增加了4亿吨标煤。2007年和2006年的节能率分别为3.7%和1.6%1,均没有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年度计划[1][2] 中国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根据我们排放模型计算,2005年,2006年和2007年CO2排放量分别为,与2000年的有明显增长。其中能源活动排放的增长是主要因素[3]。 目前全球正在为积极准备2012年后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时间之后的新的国际合作机制和协议。根据2007年底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十三次缔约国大会确定的日程(巴厘岛路线图),希望在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十五次缔约国大会上能够就新的协议达成一致,即提出新的议定书(称作哥本哈根议定书)[4]。许多国家和组织在不断的提出新的提议,多个重要国际协商会议都将气候变化作为核心议题,包括每年的G8+5会议,APEC 会议,经济大国领导人会议等。 由于各国的观点不同,导致哥本哈根议定书的谈判将充满曲折。一些排放大国,包括中国和美国,自然而然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目标。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长,使得中国受到的关注和压力首当其冲。一个重要的压力是国际社会在提出新型经济体(主要包括中国和印度)需要加入哥本哈根议定书的先排目标承诺中。其理由是即使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进行大规模减排,仍然会由于新型经济体的排放增长的无法实现长期较低温室气体浓度减排目标。中国的总排放和人均排放均大大高于印度,因此中国压力巨大。 2006年度能源研究所承担了能源基金会的研究课题,对中国实施能源相关税收机制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包括能源税、燃油税和碳税[5]。其中就碳税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之后能源基金会启动了中国2050年低碳经济情景研究项目,能源研究所在其中承担主要部分。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2050低碳经济发展情景中均提出了对长期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需求,以分析中国可能实现的排放途径。 同时环境保护部在组织研究机构进行中国实施环境税收体系的研究,希望能够对包括碳税在内的环境税收体系提出一个明确的系统的研究结果,利用税收体系促进我国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6][7]。

碳排放计算公式

碳排放计算公式(部分)【自己算一算】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0.785 开私家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公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200公里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家用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度数×0.19 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走楼梯上下一层楼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一小时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一吨水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开始高频率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现在,杭州开始建设低碳城市,大家对碳排放量的多少非常关心,但又知道得很模糊,不知道到底该怎么算的。 事实上,碳排放和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至于碳排放量有多少,有关专家给出碳排放的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油耗公升数×0.785; 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 短途旅行:200公里以内=公里数×0.275; 中途旅行:200至1000公里=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旅行:1000公里以上=公里数×0.139。 火车旅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里数×0.04 此外,还有人发布了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肉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公斤)=公斤数×1.24。 这些计算公式是如何得出的? 据了解,碳足迹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这些公式是由联合国及一些环保组织共同制作的。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实际碳足迹。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20) 未来十年有望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7亿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5日发布《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报告作者之一、国 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朱跃中表示,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在未来十年内将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 将降低到51亿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 碳排放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政府制定了绿色能源发展目标,要在2020年将非化 石能源利用量提高到7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将在2010年2.77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亿多吨标准煤的能源 供应,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的能源急缺. 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态势.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2.5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 长了1.2倍.朱跃中认为,从实际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国gdp的年 均增速很可能达到8.5%左右,到2020年中国gdp总量将达到71万 亿元(2005年价格).如果中国严格实施节能减排,未来十年内将单 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0%,那么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也将降低到51亿 吨标准煤,可节省20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削减二氧化碳4.7亿吨. 报告称,中国是石油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能源需求大大超过供给,使中国从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进口国,原油对外依 存度已高达54.8%,成为除电力外各种一次能源均需进口的国家.报 告主编、名古屋大学教授薛进军教授表示,大量的石油进口造成了中 国能源的对外高度依赖,将会增加中国能源安全的危险度.(倪铭娅)

碳排放详解

碳排放交易 1.定义 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2.交易指标 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那么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比如说今年全球限定排放100单位的碳排放量,A国获得15的指标,B国获得10的指标其它国家获得其余75单位指标。如果A国只排放了1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而B国刚好排了12个单位,那么B国就可以从A国购买2个单位的碳排量。 3.能源转换 石化企业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显然如果不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措施,将很难满足未来环保要求。企业将对生产工艺、设备、技术进行改进。但关键还是替代现有石化能源的新能源的开发。比如风能、核能、光伏等。

长远来讲,石化企业将随着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比例将逐渐减少。但是这还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4.交易所 目前中国有7家碳排放权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等。 其中深圳排放权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启动了交易,并产生了1300多万的交易量,同时设立了个人会员和公益会员。为方便全国各地关注碳排放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开设了“足不出户,异地开户”的服务。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更是借助世博会召开之机,推出“世博自愿减排”活动。 交易所网址备注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Portal/home.seam 北京环境交易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 天津排放权交易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tcxweb/index.jsp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 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15982934.html, 碳排放交易 (中国第一门户) (1)深圳排放权交易所简介 2010年9月30日,以深圳成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为契机,

【VIP专享】碳排放量计算(蒸汽)

蒸汽碳排放量 关于热力的统计 1、什么是热力? 【热力】是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蒸汽。在统计上要求外供热量作为产量统计,外购热力作为消费 统计。自产自用热力不统计。 2、热力的计算 热力的计算:蒸汽和热水的热力计算,与锅炉出口蒸汽、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有关,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锅炉出口蒸汽和热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详见本网站“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查出对应的每千克蒸汽、热水的热焓; 第二步:确定锅炉给水(或回水)的温度和压力,根据温度和压力值,在焓熵图(表)查出对应的每千克 给水(或回水)的热焓; 第三步:求第一步和第二步查出的热焓之差,再乘以蒸汽或热水的数量(按流量表读数计算),所得 值即为热力的量。 如果企业不具备上述计算热力的条件,可参考下列方法估算: 第一步:确定锅炉蒸汽或热水的产量。产量=锅炉的给水量-排污等损失量; 第二步:确定蒸汽或热水的热焓。热焓的确定分以下几种情况: (1)热水:假定出口温度为90℃,回水温度为20℃的情况下,闭路循环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20 千卡计算,开路供热系统每千克热水的热焓按70 千卡计算。 (2)饱和蒸汽: 压力1—2.5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27℃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20 千卡计算; 压力3—7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35—165℃,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30 千卡计算; 压力8 千克/平方厘米,温度170℃以上,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40 千卡计算。 (3)过热蒸汽:压力150 千克/平方厘米

200℃以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50 千卡计算; 220—26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680 千卡计算; 280—32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00 千卡计算; 350—500℃,每千克蒸汽的热焓按750 千卡计算。 第三步:根据确定的热焓,乘以产量,所得值即为热力的量。 对于中小企业,若以上条件均不具备,如果锅炉的功率在0.7 兆瓦左右,1 吨/小时的热水或蒸汽按 相当于60 万千卡的热力计算。 3、热力的折标系数0.03412吨/百万千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规定:“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 kgce)。1百万千焦(1000000kJ)折合为标准煤为34.12千克标准煤(即0.03412吨标准煤)。 因此,热力折算为标准煤是按照其实际热量的多少折算的(当量值计算),一般企业都能将热力按其流量、温度、压力的多少(通过计量表)换算成热值,再折算成标准煤。具体可查询本网站“热焓表(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或“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新疆)”一文。 如果没有安装热量计的热力外购单位,吨蒸汽可按折标系数0.0948折标准煤计算(蒸汽热焓按2780kJ/kg计,即664千卡热值/kg蒸汽)。即每吨蒸汽折0.0948吨标准煤。 反应釜夹套使用循环冷冻盐水降温,已知冷冻盐水进水温度-15℃,回水温度-12℃,管道 内盐水流速选择为1米/秒,管道直径DN50,则流量为: Q=3600×V×管道的截面积 Q---单位为立方米/小时 V---单位为米/秒 管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0.785×D2 D=管道的直径---单位为米 Q=3600×V×管道的截面积=3600×1×0.785×0.052=7.065立方米/小时 二、7.065立方米/小时冷冻盐水提供的能量 Q=cm(T1-T2)=4.18KJ/Kg.℃×7065×Kg×3℃=88595 KJ=88595 KJ ÷4.18=21195Kcal=2万大卡 已知:

碳税征收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碳税征收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气候问题,人们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而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经成为世界最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同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而碳税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对此,许多高能耗企业不得不担心征收碳税会不会使企业雪上加霜。 一、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中碳含量或排放二氧化碳量征收的一种产品消费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有利于推动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通过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所以开征碳税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外压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很艰苦。该时间段内,大部分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是以行政手段来实现:下达减排指标,由地区或者行业来分解。然而,通过行政手段来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有限。国际上,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碳排放量第二大国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2.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目的,进而还能达到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因此,开征适度的碳税,会加重这些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负担,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同时,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和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火力发电行业碳排放相关成本与盈利能力分析

火力发电行业碳排放相关成本与盈利能力分析 【摘要】许多行业、企业只有对“低碳经济”观念上的认知,没有在实践经验上实现,没有实际运用到具体行业当中,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我国火电行业基本不具备独立生存、发展、竞争的能力,完全依赖政策扶持与多方利益输送,一旦各种优惠取消,将丧失可持续发展动力。国内企业的成本承受能力并不强,包括政府补贴能力、企业成本承压能力和用户电价接受能力。所以,对企业来说,在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各种补贴的同时,更重要是实现技术突破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这样新能源才有可持续发展动力。 【关键词】火力发电低碳高效 一、问题的提出 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增无减,使得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速增长,全球变暖的趋势日益凸显,地球表面温度不断升高,各种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风灾、地震等日益严重。传统能源的不可再生也严重影响人民的生活,以及影响全球的经济的发展,全球环境危机已是火烧眉毛了,这些问题使全球陷入了高碳危机。 在全球金融危机后,节能环保这一议题更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哥本哈根会议及京都议定书之后,“低碳经济”概念风行,人们越来越相信,低碳经济将主导未来世界,它是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种承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投身低碳经济大潮”已是现实问题。很快,这个目标就会落到每个企业身上,转化为具体的压力或动力。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能源安全和国际安全,各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一场“低碳经济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目前国内有很多企业开始参与碳交易,在走中国的“低碳突围”之路,电力将扮演重要角色。目前,中国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燃煤而超过50%的煤炭消费用于火力发电。在中国的减排大计中,包括华能在内的传统火电行业责任重大。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对“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碳排放成为了必须,且碳排放势必会增加成本。基于此,本文就中国发电这一行业来探讨碳排放成本与盈利能力进行简单分析。 二、在国内外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碳税的研究-朱晓晨

关于碳税的税负转嫁分析 摘要: 如何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以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若开征碳税,将有多少行业的相关企业会受到影响,碳税的税负又会怎样在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转嫁?本文对中国碳税的税负转嫁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并以此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碳税税负转嫁 前言 碳税(carbon tax)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与总量控制和排放贸易等市场竞争为基础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不同,征收碳税只需要额外增加非常少的管理成本就可以实现。但碳税具有税收负担间接转嫁、税收征收隐蔽和管理便利的特点,从而是一种流转税。而作为流转税,税负是易于转嫁的,因为生产者和中间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水平而将碳税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正文 一、碳税基本情况介绍 (一)税基(征税范围) 碳税是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征税的税种,但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不仅包括二氧化碳,还包括氧化亚氮()、甲烷()、臭氧()、六氟化硫()、氢氟碳化物(HFC)和全氟化碳(PFC)等。中国现阶段碳税的征税范围和对象可确定为:在生产、经营等活动过程中因消耗石化燃料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是因消耗石化燃料所产生的,碳税的征收对象实际上最终将落到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石化燃料上。 (二) 计税依据 碳税的征税对象是直接向自然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理论上应该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最为合理。但由于以二氧化碳的实际排放量为计税依据,涉及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监测问题,在技术上不易操作,征管成本高。因此在实践中更多地是采用二氧化碳的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即根据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等石化燃料的含碳量测算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所燃烧的石化燃料之间有着严格的比例关系,且石化燃料的使用数量易于确定,可通过投入量或使用量确定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此外,这种计税依据的确定不需要涉及气体排放量的监测问题,易于操作,征管成本低。碳税的国际经验也表明,目前征收碳税的大部分国家都是以估算排放量作为计税依据。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税务机关尚不具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监测的能力,为了便于征收,降低征管成本,我国同样应该以二氧化碳估算排放量作为碳税的计税依据。估算排放量的确定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能源部分所提供的基准方法,石化燃料消费产生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石化燃料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系数 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低位发热量碳排放因子×碳氧化率×碳转换系数 其中:石化燃料消耗量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实际消耗的产生二氧化碳的石化燃料,包括煤炭、原油、汽油、油、天然气等,以企业账务记录为依据;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指单位石化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位发热量是指石化燃料完全燃烧,其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以气态存在时的发热量,也称净热;碳排放因子是指石化燃料单位热值的碳排放量;碳氧化率是指碳氧化的比率,即氧化碳占碳排放的比率;碳转换系数是指由碳到二氧化碳的转化系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