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松花江上》观后感

《松花江上》观后感

《松花江上》观后感
《松花江上》观后感

《松花江上》观后感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旁,土,是红的,水,也是红的……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边,少了大豆高粱,多了长满草的坟坑……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上,世代生活的人们,离开了那片森林煤矿……

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铁轨的炸毁,打响了九一八事变的开头。我们看到了这开头,仿佛也想到了这结尾,正是那年,东北的松花江,变了……平静的江水掀起了波浪,开始奔腾咆哮着……

“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句话贯彻整个东北大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如星星之火,引燃了东北人民乃至中华人民的希望之火。这句话源自何?源自一位普通东北农民不甘被欺压之心;源自于一位共产党人不愿让国家灭亡之心;源于一位中华儿女迫切想要崛起之心。杨靖宇的这句话,无声地昭示了他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的伟大以及将希望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或许,正是多了他这样伟大的共产党员,中国才会有今天。

那条松花江,注视着日军残忍的暴行,也注视着中华人民不屈的反抗!

杨靖宇领导着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中。他细致入微的关怀,使其他抗日军民对他心服口服,愿与他生死相随;他机智勇敢的计谋,使日军的围剿屡次失败,伤亡惨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使每个人都注目仰望,将这一英雄的身影,刻在心间。

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北的每一片土地,渡江,翻山,越岭;日军望而却步的事情,他们都超乎常人想象地完成了。永忘不了,当被叛徒出卖,东北抗日联军陷入空前的危机时,杨靖宇支走众人的潇洒身影,正是那时,“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铿锵有力的语言,仿佛穿越时空的阻拦,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响起。松花江仍在咆哮着,可我已分不清那是对日军侵华的愤怒,还是对杨靖宇陷入绝境的悲痛。

奋战六天六夜后,八天未进一点粮食的杨靖宇早已被包围的无处可逃,他的脚步永远坚持跑在敌人的前面。在被风雪封锁的小山上,杨靖宇饿了便吃树叶、树皮,渴了便吃雪,以地为铺,以天为盖,以月为枕。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中,那是一种希望支撑着他前进,那是一种渴望全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即将被捕时,他没有被丰厚的条件所诱惑,而是争分夺秒地销毁着重要文件,在最后一刻,他依旧顽强地反抗到底。

当杨靖宇被包围时,饿到开始吃身上的棉絮、棉籽,我哭了,但这不是伤心的泪,这是喜悦的泪。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牺牲不是无价值的,正是在抗战洪流中的他们,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有地位了,有尊严了,它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只“东方雄鸡”。我庆幸,庆幸东北在被血泪染红之时,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定和忠实在守卫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条松花江。

松花江上,正是曾经日军的暴行,铸造了如今我们东北人民的铮铮铁骨!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和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词庞龙MV视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词庞龙MV视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庞龙演唱的《家在东北》中的一句歌词!本文是小编精心收集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歌词,仅供参考! 庞龙一个阳光帅气,健康硬派东北大汉,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见实,让他的歌声有一般人少有的气息,脱离港台歌星独有的特点,创造了自已独有的特点,一首《两只蝴蝶》唱红了华夏大地每一个角落。 1985年,庞龙初中毕业前夕,放弃了他的大学梦,报考了一所职高。由于庞龙的“歌瘾”太大,父亲怕影响他的学业,可庞龙还是我行我素。父亲一气之下夺过他的吉他,从6楼扔了下去。为了生存,同时也为了练习唱歌,庞龙白天上课,晚上去歌舞厅卖唱。 1988年,庞龙职高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一个建筑工地做技术工人,负责在工地上跑来跑去地搞测量和放线。一年之后,庞龙又被调到父亲原来所在的煤矿当了电工。 家在东北——庞龙哎… 哎… 嘿…嘿哟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大碗茶大碗的酒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哎…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 更加思念他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 哎…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直唱得老大爷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 更加思念他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 哎…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松花江上》阅读参考答案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阅读题 1.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反复是这首诗歌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试分析下列词句的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2)流浪: (3)哪年,哪月: (4)爹娘啊,爹娘啊: 3.诗歌画线句中的三个“!”可以改为“。”吗?为什么?(画线句子是: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1.我的家在东北……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欢聚在一堂?// 第一层:忆家乡第二层:离家乡第三层:思家乡 2.反复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思想感情的作用。具体分析略。

3.散文语言一般都很形象、生动、详尽,诗歌语言则显得凝练、简洁。 松花江上阅读题 1.歌词第一段展现了东北怎样的特点? 2.歌词屡次出现九一八有什么表达效用 3.歌词中加点的“无尽的宝库”指的是什么 4.歌词表达了沦陷区人平易近怎样的情感和什么愿望? 松花江上阅读题的答案 3.指富厚的物产,更指和安然好的生活,还指故国,名族的自立尊严 4.歌词表达了东北人平易近沦陷后的悲痛之情和要求夺回失地的强烈愿望,以及要求反抗斗争的决心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音乐湘文艺版《音乐鉴赏》第二单元《松花江上》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感受作品的音乐意境,获得音乐悲剧美的体验。 2.知识目标:通过分析探讨,了解作品中表现悲剧美的音乐语言。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片段,以及进行简单的创作。 2学情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 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在前面我们已经体验了音乐的优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为本节课体验、分析音乐的悲剧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选材上,由于学生对国外的作品缺乏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基础, 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 所以选取了近代中国声乐作品《松花江上》 ,作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 学生在情绪上容易产生共鸣。 高中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对音乐能进行一定的概括归纳, 教学过程可将视听、演唱结合,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在情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美。 3重点难点 探讨音乐语言的特点 ,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营造氛围 听赏:课前播放华彦钧的《二泉映月》 欣赏两幅体现悲剧美的绘画作品《南京大屠杀》《流民图》 ( 1 )教师:前些年曾流行一首歌曲叫《笑比哭好》,歌中唱到:“啊朋友你是喜欢哭来还是喜欢笑 ? ” ( 出示油画《南京大屠杀》 ) 教师:这幅画在向我们表达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手法? ( 2 )教师:当时遭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不仅仅是南京同胞,还有被逼迫背井离乡,过着悲惨生活的东北同胞。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上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是的,我的故乡就是坐落在松花江上的北国江城——吉林。这首《松花江上》作为吉林钟声的前奏是再合适不过了,每当婉转柔情的音乐回荡在城市上空,那种温暖且亲切的感觉便充满胸膛,而后,声声钟鸣尾随而至,撞击到人们心间,在我心中这厚重的声音不只是在报时,更是一种警示,因为我知道曲子中另一段悲壮断肠的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 抛开那段沉重的历史,我的家乡从战争中走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中国最具发展的潜力城市,吉林省的第二大城市。写到这里,就应当说明一下:吉林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与所在省份同名的城市。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池”。环绕的群山和奔流不息的松花江水使吉林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这四山便是:城东的“左青龙”,森林公园——龙潭山如青龙般霸距东方;城西的“右白虎”,清朝皇帝望祭长白山的小白山似猛虎熠熠而立;城南的“前朱雀”——朱雀山更是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最后是城北的“后玄武”——遐迩闻名的北山吸引国内无数游客。松花江似一条圣洁的玉带环绕着北国江城,而松花湖若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吉林大地上。 家乡最令我自豪,也最令我难忘的是与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并称中国四大奇观的吉林雾凇。冬日的吉林市是最引人瞩目的,迷人的雪景让每一个欣赏到它的人都惊叹不已。由于上游的丰满水电站将江水升温,使位于东北的松花江常年流淌,水面上的雾气随着寒风飘去,凝结在岸边冰冷的树枝上,形成了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奇景雾凇。在吉林,冬季是白色的季节,银装素裹的江城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当我们容身与银色的世界,四周是冰雪的海洋,阳光下,亮白的树枝随风轻扬,洒下点点银屑。江面上雾气朦胧,时而水鸟飞起,野鸭嬉戏。若不是岸边的游人,桥上的车辆,你一定会以为到了圣洁的仙境。毛绒绒亮晶晶的树枝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诱人,仿佛那树上的不是刺骨的霜雪,而是最暖人的貂绒,让你忍不住想去抚摸,可是,当你触碰到那圣洁的冰晶,看它从枝条上飘落,又会满心的懊悔,由于自己的好奇,打落了枝干的新装。是的,雾凇是脆弱的,令你想要小心的呵护。一切的美好又是那么的短暂,当太阳渐渐升高,所有的一切都化为无形,不留一丝痕迹,眼前的美景消失得无有无踪,似是刚刚梦游仙境,而今已然梦醒……“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这是江泽民的亲笔题词。诗意的话语更鉴证了江城的魅力,也更令人神往。我相信,再华丽的词藻也无法描绘出它动人的美丽,唯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那醉人的感觉。这就是“景不醉人,人自醉”的意境。 如今的我身处异地,想要欣赏雾凇奇景已成了一种奢求,只能在脑海里探寻那熟悉的影子,相像阳光下的它是多么的妩媚动人。而今的暂别让我领会到了热爱家乡的真谛,让我品尝到了思念家乡的酸涩,我对家乡的爱无以言表,只希望我美丽的家乡——吉林,如松花江水般冲破冰天雪地,奔流不息,脑海中是风景如画的江城,心中是暖人心田的乐章: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完整版)歌词两首练习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收回我那无穷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在一堂? 1.用“‖”将诗歌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2.反复是这首歌词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试分析下列词句反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我的家乡在松花江上”________ (2)“流浪!”________ (3)“哪年,哪月”________ (4)“爹娘啊,爹娘啊。”________ 3根据课文的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的抗日英雄()的黄河()的大豆()的游击健儿2、《松花江上》歌词中提到的“九一八”是

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谁不爱自己的家乡,一提起家乡,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请仿照这首诗歌的开头写一段,写家乡的景、事和人,抒发对家乡的挚爱之情。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卫黄河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1、给原文加标点

音乐悲剧美

音乐的悲剧美 教学目标: 1.能认真聆听歌曲《松花江上》和乐曲《一个华沙幸存者》,体验、分析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其音乐的悲剧美,激发痛恨法西斯的情感。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松花江上》的片段,体验、表现作品的悲剧美。3.积极参与讨论,能联系相关的历史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对具有悲剧美作品的音乐表现手法和现实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分析音乐作品的悲剧美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二胡与乐队演奏的《江河水》片段,观看音乐、舞蹈作品《悲怆》片段,提问:同学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江河水》的音乐如泣如诉,十分悲恸,此曲体现了一种悲剧的美。 用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创编的舞蹈《悲怆》,表现人生的哀伤、绝望、悲叹和苦恼,凄怨感人,有深沉的悲怆之美。 2.导入本课主题——音乐的悲剧美。在人类创造历史、开创未来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经受磨难、献身捐躯,这一切都是悲剧美音乐作品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 (二)欣赏《松花江上》 1.创设情境 (1)提问:20世纪上半叶我国最大的灾难是什么?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观看一组南京大屠杀图片,提问: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你联想到什么悲剧?

有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等悲剧。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了南京,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的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南京沦为人间的地狱。 (3)你了解哪些反映日寇侵华悲剧的歌曲呢?能为大家唱几句吗? 有《黄水谣》、《黄河怨》、《嘉陵江上》、《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今天我们欣赏《松花江上》。 2.简介《松花江上》创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着眼泪写出了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歌曲《松花江上》。 3.观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松花江上》片段边看边思考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情感?它是通过何种音乐语言来表现的? 4.讨论分析歌曲的内容、音乐特点及历史作用 (1)歌曲分析:(分析时由老师或个别同学演唱相关片段) 这是一首满怀离乡之苦、国难之痛的民族悲歌。歌曲为3/4拍,属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第一段旋律以反复咏唱的方式,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又以级进下行的旋律,表现了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悲痛心情。 第二段旋律在小调上展开,带有呼号、哀伤的色彩;内在而压抑及悲愤交加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东北同胞对侵略者的愤恨和控诉。 尾声“爹娘啊……”向亲人声声呼唤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把北方‘娘们’哭丈夫、哭儿子的哭声演变成该歌曲的曲调了。”)形成爆发性的高潮,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强烈期待,把感情推向了最高潮。 (2)歌曲的历史作用:歌曲发表后,强烈地触动了中国人的亡国之痛,歌声所至,莫不欷欺。歌曲的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西安事变”前夕,在东北军的一次会议上,为鼓舞士气,周恩来建议大家唱支歌,在他指挥下,会场里响起了《松花江上》悲壮的歌声,将士们都哭了,眼泪使胸中的抗日烈火燃得更旺。“西安事变”爆发后,西安城里到处可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编者按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5周年。“九一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后创 作了《松花江上》这首抗日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 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读黄秋耘先生《松花江上》及其赏析文章,铭记历史,勿忘国殇。松花江上 黄秋耘今年初秋,我去哈尔滨,第二天,便伫立在松花江畔,滚滚东流的江水奔来眼底,我不禁浮想联翩,百感交集。五十多年前,当我还在中学上学的时候,就学会唱《松花江上》这首歌,那时正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几年,日本侵略军占领 着我国东北三省大片领土,我约几个十三四岁志同道合的同学,选择一个星期天下午,坐在香港一间中学校的课堂里秘密开会。大家在左臂上缠着纪念国土沦陷的黑纱,低声哼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曲调,脸上淌着热泪,心 胸中激荡着悲愤的忧国忧民感情,这种感情恐怕只有离开了祖国,而又经历着国土沦丧的惨痛的人才会深切地体会到的,虽然当时我们只不过是一群不大懂事的孩子。说起来也奇怪,半个世纪以来,我走南闯北,差不多跑遍全国大江南北的每一个省份,甚至出访过日本、北美和西欧好几个国家,偏偏

没有看到过松花江,甚至连山海关也没有出过。东北三省,特别是松花江,是我少年时魂牵梦萦的地方,却缘悭一面。看来人世间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且往往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图转移的,我直到暮年,才有机会来到松花江上一倾积愫。比之长江黄河,松花江的宽幅和长度都相形见绌。它只是黑龙江的一条支流,江流甚至还不如珠江下游处那样汹涌澎湃。但由于《松花江上》这首流传多年的歌曲的影响,它又是“九一八”事变以来历时十四年之久的中日战争中敌我鏖战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江畔那座巍然矗立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烈士纪念碑,铭刻着抗日先烈艰苦战斗的伟烈丰功,松花江两岸的土地几乎每一处都浇灌过烈士们的鲜血,我不由得对松花江产生了一种不可遏止的特殊感情,一种糅合着肃然起敬和悲愤填膺的感情,这种感情我五十多年前唱《松花江上》的时候也曾经产生过的,只是现在身临其境,面对着曾经一度遍布血海尸山的古战场,就更强烈得多了。我独自凭栏,禁不住潸然泪下,热泪和松花江的江水汇流在一起。“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我仿佛觉得,我的心灵深处,还有一条松花江在奔腾澎湃地鼓荡着,这是当年三千万东北同胞的血泪汇合而成的松花江。人们看不到它,但愿人们永远不要忘掉它。《松花江上》这首“前朝曲” 还是有必要经常多唱几遍的。我们既然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松花江上》不是也有着同样严峻的历史意义吗?

中音史复习(近代史)题

中音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华彦钧:(阿炳)江苏无锡人,在二胡、琵琶的创作、演奏上有相当大的 造诣;琵琶技艺尤为高超。以卖唱奏乐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曾派员前往无锡录制他演奏的曲目,但只初步录了6首,遗憾是他于1950年冬病故。二胡代表作:《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 琵琶代表作:《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2、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1919年元月正式成立了蔡元培自任会长的“北 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它是一个新型音乐社团。先后组建了国乐和西乐两部分,并设中乐唱歌班等。聘请萧友梅为导师,并实际主持该会。因此。音研会实为北京大学所设一所业余音乐学校。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 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 3、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 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年7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萧友梅为院长。特点:①专业性、学术性;②倡导“美育”教育;③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④促进世界文化运动;⑤创编音乐作品、创办音乐期刊。学生以当时黄自“四大弟子”之称的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4、丰子恺:(1898—1975)原名润,1919年取字子恺,浙江桐乡人。是李叔 同的学生。“五四”时期同吴梦非、刘志平,在上海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和中华美育会。是一位美术家,中国漫画的创始人,是文学家,翻译家,音乐理论家。编写翻译编译了《孩子们的音乐》、《音乐的常识》、《近代二大乐圣的生涯与艺术》等。 5、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第一阶段:“九一八事变后”开始; (1)标志:国力音专成立抗日救国会,进行爱国主义歌曲创作;

(精选)民歌鉴赏尔雅满分答案

————————————————————————————— 民歌的产生已完成 1 “真正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是()的名言。 A、斯美塔那 B、格林卡 C、德彪西 D、德沃夏克 正确答案:B 2 在中国,关于民歌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 A、唐代之后 B、宋代之后 C、元代之后 D、明清之后 正确答案:D 3 民歌是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知道作者。() 正确答案:× 4 民歌的传承方式是口头传播。()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一):历史的足迹已完成 1 ()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兼管雅乐和俗乐。 A、大理寺 B、光禄寺 C、太常寺 D、太仆寺 正确答案:C 2 《相和歌》出现在()。 A、宋代 B、唐代

C、魏晋南北朝 D、汉代 正确答案:D 3 我国最早记录民歌的集子是()。 A、《离骚》 B、《乐记》 C、《诗经》 D、《乐章集》 正确答案:C 4 我国最早对民歌的记录,是有曲谱的。() 正确答案:× 5 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出现属于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二):民族性的体现已完成 1 《凤阳花鼓》源于()。 A、河南 B、河北 C、安徽 D、湖北 正确答案:C 2 ()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A、《孟姜女》 B、《康定情歌》 C、《绣荷包》 D、《茉莉花》 正确答案:D 3 《凤阳花鼓》最初的表现形式是由()二人配合演唱。 A、母女 B、姐妹

C、夫妻 D、姑嫂 正确答案:D 4 通过学习民歌,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在音乐表现方式上的特点。()正确答案:√ 5 音符的不同组合方式与演唱方式,体现出中西方音乐的不同。() 正确答案:√ 民歌的发展(三):经典赏析已完成 1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点红灯”出自()。 A、《绣荷包》 B、《孟姜女》 C、《龙船调》 D、《紫竹调》 正确答案:B 2 《孟姜女》最初是由()结构的短小民歌扩充而来。 A、三句 B、四句 C、五句 D、六句 正确答案:B 3 作为音乐作品的《孟姜女》,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之一。() 正确答案:√ 民歌的创作特征(一):整体特色已完成 1 ()被称作“曲艺之乡”。 A、无锡 B、杭州 C、天津 D、北京 正确答案:C

知识拓展:《松花江上》创作背景

《松花江上》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建国后由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光羲和施鸿鄂演唱的版本 广为流传,也是最经典的两个版本。特别是施鸿鄂演唱更是感人肺腑,有极强的感染力。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

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 经济7班佟士达 112110021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原因分析;意见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事故详情

抗日战争经典名曲

抗日战争经典名曲 《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影片《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这部影片描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松花江上》作词/作曲:张寒晖 这是一首在中国人民中广泛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抗日歌曲,歌中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这伴随着血和泪的歌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残酷掠夺中国人民的罪行。 《保卫黄河》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 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聆听了黄河船夫们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号子。1939年返回延安后,光未然在一次联欢会上朗诵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后表示要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巨大反响,而其中的《保卫黄河》也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大刀进行曲》作词/作曲:麦新 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大刀队英勇抗日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当时在上海工作的进步青年孙培元(又名默心,后化名麦新)以满腔的爱国热情创作了一首歌曲,不久此歌就成为抗战时期家喻户晓的一支名歌,此歌即为《大刀进行曲》。 《新编“九一八”小调》作词/作曲:吕骥 吕骥,原名吕展青,湖南湘潭人,自幼喜爱音乐,会演奏多种民族乐器。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吕骥创作了不少优秀音乐作品,如《新编“九一八”小调》、《保卫马德里》、《铁路工人歌》等。 《毕业歌》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作于1934年,最初是影片《桃花劫》主题歌。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 《游击队之歌》作曲/作词:贺绿汀 “八?一三”事变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一队北上做抗日宣传,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首次演唱就受到热烈欢迎。 《在太行山上》作词:桂涛声作曲:冼星海 合唱曲,作于1938年,歌词描绘太行山区游击队员们紧张的战斗生活和勇敢顽强、乐观开朗的性格,歌曲旋律兼有抒情性和进行曲风格。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词:方冰作曲:劫夫 传唱了60多年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据悉,王二小出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2年的农历9月16日,年仅13岁。方冰、劫夫就是根据当时对王二小事迹的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南泥湾》作词:贺敬之作曲:马可 1943年作于延安。南泥湾是延安在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典型,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此垦荒,使它从荒山秃岭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2013“素华杯”现代(白话)灯谜创作大赛作参赛作品全辑

2013“素华杯”现代(白话)灯谜创作大赛作参赛作品全辑 “素华杯”现代(白话)灯谜创作大赛作参赛作品全辑(上)四月份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摄影名词)焦距没有知识,哪有神十(股票.双钩)天舟文化理解一下(字)埋只拔一毛(字)乇彡(成语)形影不离你品吴会洞庭香,我喝宜城竹叶醉,添酒把盏同心干,一杯一杯复一杯(中国政要) 齐续春作者注:宜城有竹叶春、吴会有洞庭春,说的都是酒名。一谜三扣:前两句作铺垫,可为一扣;三句和四句又各为一扣。谜面只用“酒”去应“春”,有倒吊之嫌。有了前面两句的铺垫,语境改善,必扣无疑。茅屋破,岩石崩,心挂念(四川地名)芦山县注:面顿读为三段:茅屋;破岩,石崩;心,挂:念(悬念)。底材字字分扣。一字千金别小看(导演)李安要太平洋没污染,就回头看看廉政的刚峰(影视演员)海清 同吃同住同劳动,管叫山河换新装(6字网络热词)近平民、克强势见到老师敬个礼,见了同学问声好(四字环保语)生态文明手把一,见白板,牌和自鸣一声叹(十字著名广告语)嘿!还真对得起咱这张脸 注:底为“大宝”护肤品广告语闲人引不起别人的注意(2字新词)忽悠出售新鲜菜芽(2字新

词)卖萌皇额娘时时懊恼自责(方位字二,卷帘格)悔后每、每后母宋江忧心军师眼中没有他这个老大(5字洗发水广告词,卷帘格)头屑不用愁杜马一选举,个个又关注(外宗教名词)圣本笃沙场,我愿望的归宿(拳击比赛报道语,5字)打在下巴上“从前是扒开泳衣看见屁股,现在是扒开屁股看见泳衣”(网络文学形式)穿越小说注:谜面为郭德纲相声里的台词。钱还在,人没了。(电视剧目)毕有财注:谜面为赵本山小品台词。“还是那片海,还是那条船,浪打船帮哗啦哗啦响”(歌名)涛声依旧已到四十的本山,后半生总想感恩,怎忘得了以前啊! (老女排运动员)赵蕊蕊作者注:面为自撰,表达赵本山怀念过去,感恩现在的心情燕来都把春带来(伟人敬称)朱总司令社会变革中(新闻热点词)神十一面走,一面叫(2字电脑名词)行号注:面出《卖报歌》歌词。吕布苦苦求松绑(象声词)喵喵撇下得失是非心(《兰亭集序》一句)悲夫但求自己能出名(5字制谜用语,卷帘)标目为红人神十飞上天,空中幸运归(佛教语)八吉祥酒后开车出事故,出了事故折了手(字一)渐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二字词语)裸奔注:面出自邹韬奋语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二字新词)微

《松花江上》观后感

《松花江上》观后感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旁,土,是红的,水,也是红的……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边,少了大豆高粱,多了长满草的坟坑……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上,世代生活的人们,离开了那片森林煤矿…… 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铁轨的炸毁,打响了九一八事变的开头。我们看到了这开头,仿佛也想到了这结尾,正是那年,东北的松花江,变了……平静的江水掀起了波浪,开始奔腾咆哮着…… “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句话贯彻整个东北大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如星星之火,引燃了东北人民乃至中华人民的希望之火。这句话源自何?源自一位普通东北农民不甘被欺压之心;源自于一位共产党人不愿让国家灭亡之心;源于一位中华儿女迫切想要崛起之心。杨靖宇的这句话,无声地昭示了他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的伟大以及将希望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或许,正是多了他这样伟大的共产党员,中国才会有今天。 那条松花江,注视着日军残忍的暴行,也注视着中华人民不屈的反抗! 杨靖宇领导着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中。他细致入微的关怀,使其他抗日军民对他心服口服,愿与他生死相随;他机智勇敢的计谋,使日军的围剿屡次失败,伤亡惨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使每个人都注目仰望,将这一英雄的身影,刻在心间。 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北的每一片土地,渡江,翻山,越岭;日军望而却步的事情,他们都超乎常人想象地完成了。永忘不了,当被叛徒出卖,东北抗日联军陷入空前的危机时,杨靖宇支走众人的潇洒身影,正是那时,“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铿锵有力的语言,仿佛穿越时空的阻拦,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响起。松花江仍在咆哮着,可我已分不清那是对日军侵华的愤怒,还是对杨靖宇陷入绝境的悲痛。 奋战六天六夜后,八天未进一点粮食的杨靖宇早已被包围的无处可逃,他的脚步永远坚持跑在敌人的前面。在被风雪封锁的小山上,杨靖宇饿了便吃树叶、树皮,渴了便吃雪,以地为铺,以天为盖,以月为枕。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中,那是一种希望支撑着他前进,那是一种渴望全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即将被捕时,他没有被丰厚的条件所诱惑,而是争分夺秒地销毁着重要文件,在最后一刻,他依旧顽强地反抗到底。 当杨靖宇被包围时,饿到开始吃身上的棉絮、棉籽,我哭了,但这不是伤心的泪,这是喜悦的泪。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牺牲不是无价值的,正是在抗战洪流中的他们,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有地位了,有尊严了,它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只“东方雄鸡”。我庆幸,庆幸东北在被血泪染红之时,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定和忠实在守卫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条松花江。 松花江上,正是曾经日军的暴行,铸造了如今我们东北人民的铮铮铁骨!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和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

音乐高考男声美声歌曲

音乐高考男声美声歌曲 篇一:如何选择高考的声乐曲目 如何选择曲目,增强考试竞争力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赵惠敏 正确的选择曲目,对在考场上能否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展现自己的艺术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选择曲目?选择曲目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1)首先要适合于自己的演唱程度,声部,唱法类别。(2)选择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作品,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3)选择表现力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4)注意歌唱搭配。 1、首先要实事求是的选择,作到三个适合:(适合于自己的演唱程度、声部、唱法类别): 第一个适合:选择曲目要适合自己的程度,不要比自己的演唱能力过高或过低。过高,自己的演唱技巧达不到。比如低音下不来,高音破。声音里出外进,欠统一,声嘶力竭,造成歌曲演唱不完整,会在考试中失败。在考场上考生能完整地演唱高难度作品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但由于考生的实际能力存在差异,曲目不是越大越好,重要的是要求考生能

完整地演唱作品,体现考生的歌唱素质。比如好听的音色,演唱技巧没有大毛病,音乐感觉比较好,能正确理解作品,投入意境,有激情,具有感染力,才会给评委留下较深的印象。曲目低于自己的水平,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减少自己的竞争力。 第二个适合:适合自己的声部:各个声部——男高、女高、男中、女中等,要选择适合于本声部的曲目或特定歌曲。比如歌剧选曲,有特定的人物和声部要求。必须按其声部和原调进行演唱。 当然有很多中外艺术歌曲是男女共同的,同一首歌采用不同的调可为四个声部共用。 第三个适合:适合自己的唱法类别。它分为美声,民族和通俗三个类别。要选择适合于自己唱法类别的歌曲,才能便于展现自己的演唱才能和演唱特点。 2、选择善于发挥自己长处的作品,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1)擅长高音的考生,可选唱《思乡曲》(夏至秋曲)、《乌苏里船歌》、《再见了大别山》等,发挥高声区的优势。(2)中低声区音色漂亮而高音吃力的考生,可选一些以中低音为主的歌曲。比如:《草原之夜》、《阿瓦尔古丽》、《阿玛利丽》、《阿,我那满腔的热情》、《思乡》、《教我如何不想他》、《塔里木河》等。 (3)有的考生音色甜美但音量不大,可发挥自己声音灵巧

《松花江上》鉴赏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基本层次。 第一层次:怀故。开头一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中的“东北松花江”,如今读来好像仅是一个地点的介绍,可是一旦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点了,它是人民亡失家乡的代名词,是抗日战争的起点。“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讲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凡是思乡歌曲,其内容均忘不了写“乡井土”,你看无论是离开家乡谋生还是沦陷的人们,总要携带一包土,以表示思乡之情。可这是在自己国土上的有家无处归啊,歌词采用描写家乡的美丽富饶方法来诉说,再加一声“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悲凄之情就更不能堪!作为炎黄子孙,一直以“孝”为最高道德规范,如今眼睁睁看到父母双亲遭受凌辱,却不能回去看望,谁之罪?就是那“九一八”!就是那不抵抗的政府!这才使得人们被迫离开美丽而富饶的东北,离开父母,此怀故,是仇恨扎根;也由此过度到第二层次。 第二层次:漂流。“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告示,告诫人们不忘灾难的日子,这也是诉说“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的根由。“在那个悲惨的时候”,经历了失落故土的悲惨遭遇,经历着丧家的哀痛,经历着逃亡的怆惶,也控诉着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流浪,流浪!整日整夜在关内流浪。”两个“流浪”,应深沉地慢吟,让漂流的情形再现,使仇恨感情的积淀。而后面的一个扩写句式,所加进的“整日整夜”,是流亡所受的艰难煎熬,更是内心痛苦的煎熬,是国耻未雪的仇恨的煎熬。这是无言的泪,是无声的仇。所加上的“在关内”,是在诉说看着家乡遭受日本鬼子的蹂躏,看着自己亲人遭受敌人的杀戮,而不能回去和敌人厮杀,这种撕心裂肺的痛,更是难以诉说。周恩来总理当时曾多次指挥群众高唱《松花江上》,他在文章中指出:“成千成万的青年人无家可归,无学可求,尤其是东北的青年朋友,一再地漂泊流浪,一再地尝受人世间的惨痛。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伤心的人断肠。”“真使伤心的人断肠”,就是此歌词的巨大震撼力所在。 第三层次:呼唤。是歌曲的高潮。“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是饱含无限仇恨的发问,在向故乡和亲人发出声声深情的呼唤,寄寓了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期待。“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这是呼天抢地的呐喊。一声“爹娘啊,爹娘啊”,

历史初二上4.2探究歌曲与历史的关系

历史初二上4.2探究歌曲与历史的关系 【一】知识与能力 能利用相关音乐知识分析说明《松花江上》、《解放区的天》、《歌唱祖国》等歌曲的曲调、旋律特点;能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歌曲反映的历史时期及时代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松花江上》、《解放区的天》、《歌唱祖国》等经典歌曲的分析,认识到艺术家通过歌词、曲调、旋律等方面展现时代特点,抒发个人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歌曲是时代的反映,特定的历史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会在歌曲中得到反映。 重点:歌曲从哪些方面可以展现时代的特点。 歌曲反映历史时代的特点,一般通过歌词、曲调和旋律等方面表达。要让学生对此有深刻体会,必须将多首歌曲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差异,思考原因,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难点:认识歌曲与历史的关系。 在学生看来,歌曲就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与历史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要想突破此难点,教师需借助上一个探究活动的成果,引导学生充分结合已有的历史知识和音乐知识对不同歌曲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歌曲是时代的反映。 【一】活动任务 1、对比《松花江上》、《解放区的天》等歌曲在曲调、旋律等方面的差异。 2、分析上述歌曲所反映的历史时代的特点,说明歌曲与历史的关系。 【二】活动内容 1、听歌曲,找出不同。教师出示《松花江上》、《解放区的天》等歌曲的音频材料,学生体会曲调、旋律等方面的不同。 2、分析说明出现不同的原因。提示学生依据所听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进行分析。 3.探讨问题。围绕探究问题:“歌曲从哪些方面可以展现时代的特点?”引导学生从歌词、曲调和旋律等方面去分析总结。 【三】活动组织方式:小组讨论 小组成员分工:组织者1人,负责组织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讨论;记录员2人,记录整理小组讨论发言;中心发言人1人,代表本组阐述观点;其余成员作补充发言。 【四】活动评价方式 活动过程评价: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活动成果评价:评委依据评价表对各组表现进行评价。 【五】活动设计及流程

《时代音画》章节测试

《时代音画》章节测试 1.1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下面老师中擅长画敦煌画的是()。 A、王勇 B、李芸 C、王文杰 D、王海松 1.2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2006年,宋祖英美国个人音乐会上演唱的第一首歌曲是()。 A、《多谢了》 B、《茉莉花》 C、《好日子》 D、《山歌好比春江水》 2【判断题】《花木兰》这首歌传达了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要高于男性。() 3【判断题】“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孝通的观点。() 4【多选题】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1.3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茉莉花》是()民歌。 A、山东 B、安徽 C、江苏 D、河南 2【判断题】《茉莉花》的曲调完全继承了《鲜花调》,没有改动。() 3【判断题】先有《鲜花调》,再有《茉莉花》。() 1.4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茉莉花》流传到河北省与()进行了结合。 A、河北四股弦 B、河北西调 C、河北梆子 D、河北评剧 2【判断题】《茉莉花》在很多省份广为流传,在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曲调,这称为同曲变体。() 1.5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单选题】扬剧的《鲜花调》最早可以追溯到()。 A、民国初期 B、清朝末年 C、乾隆年间 D、康熙年间 2【单选题】普契尼看到的《茉莉花》乐谱是由()带到西方的。 A、钱德明 B、汤若望 C、利玛窦 D、约翰·贝罗 3【判断题】《中国游记》中收录的是《茉莉花》的母体版本。() 1.6已完成成绩:100.0分 1【多选题】中国的木兰直到战争结束后才揭露其女性形象,迪士尼动画片中则是剧情进行到一半就进行了揭露,其原因是()。 A、中国的木兰隐藏得更好 B、西方更强调个体意识 C、中国的男女性别观念并没有那么对立 D、西方文化不具包容性 我的答案:BC 得分:33.3分 2【判断题】在木兰出现的前后时期,中国都有很多勇武有力的女性记载。() 3【判断题】木兰很有可能不是一个特指的人物形象,而是一群具有相同特征的女性的代表。()

歌曲中的历史

历史活动课教案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活动设想: 1、此活动是历史教研组“我身边的历史”系列活动的延伸之一,也是历史与音 乐学科整合的一次尝试。 2、充分挖掘并利用历史课程资源,以活动课的方式了解歌曲中的历史,以此纪 念并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3、通过绿色课堂的延伸,培植并渗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不同时期的历史歌曲,将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历史知识与 音乐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整合知识、技能的能力及历史想像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视听、演唱不同历史时期的歌曲,使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 会变迁、革命斗争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去体验真、善、美,在同学们心中产生昨天与今天沟通的共鸣,陶冶情操,形成为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弘扬民族精神。 活动内容与步骤: (入场音乐背景:《我们走在大路上》,曲目循环播放) 1、导入: 活动课开始前调查:在座的学生老师,平时喜欢听歌或喜欢唱歌的请举手。师:我们今天活动课的主题是《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根据你已有的音乐和历史知识,你认为歌曲与历史有什么关系吗? 生:交流 师:历史谱写了歌曲,歌曲中凝聚着历史。下面,让我们伴着歌声走进历史,在一幕幕雄浑壮观的历史画卷中感受历史。 生:首先学唱国民革命时期的一首歌曲。按《两只老虎》调学唱《国民革命歌》,字幕:《国民革命歌》(学生电子琴伴奏)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师:《两只老虎》实际上是一首欧洲儿歌,法国(雅克兄弟)、英国(约翰兄弟)等国叫的名称不同。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重新填词后,《国民革命歌》诞生了,北伐战士就是高唱这首歌走上战场的。(北伐的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 2、师:下面所唱的歌曲是我们所熟悉的,听完后回答:歌曲名叫什么?从歌词 中可看出是哪一时期的作品? 生:一班学生在前台组好队形,合唱《共产儿童团歌》。 播放VCD《共产儿童团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