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解读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

解读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

解读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
解读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

随着世界经济迈入21世纪,传统的以低成本优势为基础的规模经济模式日渐退出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位置,知识取代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及低成本人力等实体经济要素在以往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曾有过的领先位置,跃升为企业及组织的战略核心竞争要素,主力推动了世界及各国范围内宏观区域与产业经济发展,及微观层面的企业及组织发展模式向知识与创新价值为核心的知识化创新型可持续新经济模式的快速演变。

来自各方针对知识的认识与知识价值挖掘及升级方法路径探寻的不断思考,对于整个知识管理相关发展领域的各方参与主体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索需求: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究竟可以为企业组织及个人带来怎样的价值与发展驱动?影响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知识管理的目标及原则是如何的?推动知识管理顺利高效实施的组织架构、流程、活动及相关文化制度应该是怎样的?组织应该构建怎样的知识管理概念及过程模型?······诸如这样的思考与疑问出现在知识管理探索与实践的过程初期是普遍而不胜枚举的。在国际知识管理业界与学界在研究及实践中已不断地摸索及推出众多版本基于不同的侧重角度的知识管理标准化提议与范本,以此来实现更科学有效地指导区域与组织未来的知识管理领域持续创新性研究、实践与发展。

但对于中国知识管理发展而言,企业、政府及各类研究机构的相关探索及实践尚处于初期阶段,但其发展又基于我国经济发展正从成本规模化经济向知识创新可持续经济转型的关键拐点背景下,未来知识管理发展与推进对于国家及各行业企业组织及政府发展都将具有关键而令人瞩目的推动作用,其前景非常可观。在此种背景下出台的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以及后续出台的经持续完善更新的新版本知识管理国标,将担当未来中国知识管理研究及实践的更科学高效开展与相关发展目标达成的掌舵者及护航员,具有非常重要的持续的推动实践及科学规范性指导意义。

一、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制定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标准化获得什么?

1、共同语言、共有理解----界定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术语,使相关业界主体能以更具兼容性与可交换性的同一种语言与思路来思考与交互,更快更好地达成共同理解:可以推动知识管理相关主体集合在一起,在进行知识管理相关交互时能用“一个大脑”、操“一种语言”,从而更加易于达成科学客观而又统一广泛的共识,使得知识管理相关活动与主体交互在更透明规范的环境下更高效而畅通地进行,并进一步推促与保障目标策略达成;

2、合力发展、竞争有序----厘清界定了知识管理的不同利益受众对象,以帮助业界各利益主体基于各自的立足点更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管理发展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形成有机的发展合力,并进而更有效达成自我发展的利益反馈:知识管理发展推动离不开整个研究领域及实践范围内各利益相关成员与组织的共同思考及努力。有目标性有规划性的价值合力将大大优于单个受众对象的单方面发力价值。对于不同的利益体而言,在这场永无止境的知识管理推动征程中所处于的立足点与发力点有所不同,标准的相关厘清与规范将有助于推动处于各方利益体的组织成员在未来的知识管理相关探索实践中更有目标及章法地进行整合发力与利益获取,并进而共同推进知识管理在我国的快速高效的科学发展。本次知识管理国标框架中对于相关利益主体的界定分为三大部分:

1)买方市场: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提高竞争力的组织。如对于知识与知识管理有明确需求的企业、组织及个人;

2)卖方市场:为组织知识管理提出服务的机构。如知识管理相关管理咨询机构、软件系统供应商、培训教育等服务提供方及相关人员;

3)第三方:评价组织知识管理的机构。如审核员、行政执法机构,认证(注册)机构及相关人员等。

3、高起点化、品质安全-----明确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的组件范围、要素内容及发展模型,以更有效地指导与推进企业及组织知识管理以更高标准高起点地进行相关落地实施

与行为实践,并从而获得高品质与安全性的目标成果:“标准化”规范认定了知识管理相关的实施流程及活动、知识管理目标与原则、知识管理模型、规范性引用文件及知识资源、知识管理支持要素。标准的普及与执行可以使未来业界各行为主体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行为与活动能更加目标聚焦、策略完备、方法可依地更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与实施,从而带来更高水平的产品与服务提供的质量和安全性。并进而为未来更强调细节化人性化的面向未来前瞻性客户需求的专业

及个人解决方案的提出者们提供更广泛而个性化的创造平

台与空间。

4、机制优化、落地有道-----通过现有标准的颁布及后续持续的知识管理最佳实践的标准化融入,更有利于企业与组织内部知识管理最佳实践的提炼推进机制与专家机制的

信任与优化,从而更高性能地指导推进企业与组织新一轮知识管理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二、国家知识管理框架标准制定思路及内容概述

1、国家知识管理标准制定的框架思路:知识管理国家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一方面来自于众多在实践中来自各方的标

准化提议及认识的提出。国家标准的提出及制定主要沿袭着三个不同水平层面的标准认定过程来分步骤提出及完善:第一层面是知识管理概念层面的标准化描述;第二层面是知识管理要素及组件的详述标准化;第三层面是针对支撑与推动知识管理开展的外延非知识管理要素的标准化。

2、知识管理框架标准内容结构:本次正式颁布的标准还只是知识管理的第一个标准——“知识管理框架”部分,主要定义了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框架模型,以形成对于知识管理统一的认识,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指南,该标准具体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知识管理目标和原则、知识管理模型、知识资源、知识流程和活动、知识管理的支持要素,从整体上界定了知识

管理的框架,也给组织推动知识管理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宏观思路。

3、知识管理框架标准中知识管理相关模型解读:

1)概念模型:

知识管理是企业组织行为主体针对内外部战略核心资源---知识资源客体,展开一系列的有关知识资源获取及价值挖掘应用的行为及活动(知识鉴别、创造、获取、存储、共享、使用),以有效推进组织内知识资源的积累、创新与增值,并进而推进企业与组织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可持续达成。影响这个过程的关键组件要素主要有三方面内容:KMS 等系统为代表的技术设施角度的投入;完善的知识管理组织架构及相关岗位职能配备,以及相适应的有助于知识学习共享行为模式形成的规章制度制订出台;注重与倡导知识共享

与学习创新的组织文化活动开展与氛围营造。对于任何一个希望在未来实现成功与可持续的知识管理目标的组织与企业而言,这三方面的要素内容缺一不可,要强调针对自身发展阶段与需求的三要素协调化发展。

2)过程模型:

该过程模型的提出对于各个层面的对于知识管理发展价值有明确需求的企业及组织利益相关方进行知识管理实践的指导价值将是非常突出可见的。对于知识管理需求提出的相关方而言,可针对自身的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需求制定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目标与蓝图,在此基础上引用相应的知识管理方法论与一系列管理及IT相关的工具方法,科学全面进行相应的分阶段策略路径规划与行为活动设计,并进行相应的科学而有针对性的项目落地与分步骤实施。在实施运行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成果与行为绩效的科学规范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基础针对下一步改进目标进行相应的改进策略与

路线设计,最终以提供经一系列管理行为过程后所获取的符合需求标准的知识资源与资本作为该阶段暂时的过程行为目标达成标志。此知识管理组织行为过程以持续推进的螺旋式运转模式运行,对于组织知识管理的改善与发展发挥着持续保障与促进推动作用。

三、知识管理国标制定与完善之路上后续的一些思考

1、标准化与企业与组织管理及知识管理实践的相关性和融合性是否足够?结构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标准化过程如何与知识管理所特有的知识与人为代表的柔性化价值与要素集成为主(强调组织中人与事物、软实力与硬实力的有机融合与和谐统一)的综合体结构特征相适应与融合,它的出台是否能最大限度地整合于组织与企业的管理运营及知识管理开展实践中,并具有如同所期待一般的推动性与保障力?标准化实践与探索之路就此问题的现实解答对于企业及组织知识管理行为正确畅通实施与目标高效达成具有相当关键的影响,这方面的探索有望在后续的实践中找寻更优的成果路线;

2、针对在企业及组织知识管理实践中的可执行性对标准化范围及度的把握要求方面的探索,标准化如何更融合地与本土化实施接轨,以及相关的重要影响要素(积极或消极因

素)体系的持续发现与识别,对于未来标准化普及的推动与知识管理发展推进都将具有重要的道路扫清意义。

3、标准化对组织创造力影响的安全距离识别的探索。针对于组织内与灵活性及创造力相关的创新行为与人文思想的影响,标准化执行可以做到的最大安全范围及程度是多少,才不至于对其产生负面冲击影响,从而制约到组织及个人的自主创新思路及行为开展,这也值得业界及学界相关参与者与实践者们持续探索、发现与思考。

4、基于众多行业企业知识管理最佳实践案例基础上的知识管理开展与推进最佳实践标准化的整理与策划也应纳入标准化内容完善的议事日程,以更好地为组织与企业实践者提供相应的实践指南;

5、对于实践中的组织知识管理工作评估开展的影响力与辅助性而言,知识管理标准化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更积极的决定与指导意义,相关主体是否应该进一步思考,针对不同的行业企业对象,知识管理工作评估标准与方法的制定与完善应该如何进一步细分化进行?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2017年度9月质量管理方案计划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试卷含规范标准答案

2017年9月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笔试试卷—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GB/T1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为希望选择超出 GB/T19007-2016标准要求的组织提供()。 A.审核依据 B.更高要求 C.指南 D.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 A.出口 B.使用 C.生产、销售和进口 D.进入市场 3.为正确理解和实施GB/T19001-2016标准提供必要基础的标准是()。 A.ISO1001《质量管理顾客满意组织行为规范指南》 B.ISO9004《追求组织的持续成功质量管理方法》 C.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D.GB/T19011《质量体系审核指南》 4.在GB/T19001-2016标准中,术语“产品”或“服务”仅适用于()的产品和服务。 A.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 B.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 C.预期提供给顾客 D.顾客所要求 5.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中,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

A.满足顾客未来需求和期望 B.超越顾客的要求 C.超越顾客期望 D.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6.质量管理原则中的领导作用是指()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且创造全员积极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的条件。 A.领导 B.高层领导 C.最高管理者 D.各级领导 7.组织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取决于满足()的能力,以及所受到的有关的相关方的有意和无意的影响。 A.顾客 B.要求 C.市场 D.顾客期望 8.设计和开发活动中的“变换方法进行计算”的活动是()。 A.设计输出 B.设计评审 C.设计验证 D.设计确认 9.正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策划、执行、监视和改进质量管理活动的()提供了框架。 A.有效性 B.有效性和效率 C.符合性和有效性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知识管理框架》的制定任务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纳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修订项目计划,项目编号为:。 2.背景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创新和产品的附加值(知识含量)决定了组织(含企业、科研院所、政府等)在新形势下的成败。 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的挑战,需要知识管理以实现战略转型。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生产效率低,能源和资源消耗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被称为世界加工厂。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煤炭、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低价优势正在日益丧失,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管理对企业从“做大”到“做强”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再来源于规模经济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成本降低,知识已成为企业的战略资源,成为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 与知识竞争时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我国公共行政体系,正逐渐调整为知识型、服务型政府,政府部门正成为知识密集服务的提供者和推动者,政府部门也在考虑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及其三大实践:政府知识管理、学习型政府和政府创新。 但是,知识管理的概念和框架模型在我国目前还缺乏统一的认识。本系列标准在统一概念、术语、框架、模型的基础上,力图为我国的组织开展知

识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3.主要工作过程 承接本标准的修订任务后,课题组调研了大量的国内外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和标准化现状。在2008年3月25日,在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研讨会”,与会专家肯定了知识管理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对知识管理标准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知识管理关键技术标准等做了深入的研讨;与会专家都表示愿意积极参与知识管理标准化相关工作;并对《框架》标准提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2008年6月23日,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开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研讨会”,进一步讨论了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制定工作。与会专家热烈讨论了知识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专家认为,应形成核心起草组及外围专家组,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下一步工作应在前期共识基础上,各自提交一份基本框架草案,以便进一步讨论和汇总。 2008年7月底,课题组在前期讨论意见的基础上,汇总了相关单位提交的标准草案,并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的制定原则和依据 1.定位于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 本标准定位于为知识管理提供标准化的概念模型,包括知识管理的基本术语、知识管理模型,将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的相关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的策划、实施、评价、改进等内容拟放在《知识管理体系要求》中进行规定和阐述;对知识活动、知识基础设施等内容在知识管理的其他标准中进行规定。 2.满足标准应用的各方需求 《知识管理框架》标准的用户涉及到政府机关、咨询机构、系统供应商、标准化机构、科研院所、企业用户等各种组织,来自各界的意见出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需求,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和矛盾冲突的地方。本标准力争达到协调一致,通过超越底层的技术实现细节,从更高层面上界定了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体系框架、知识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型。

2020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对比解读

2020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对比解读 2020年版本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将于今年7月份开始实施,本文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内容与2017年版本进行对比解读。 科普下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发展历程。 · 原国家煤炭部曾在1964年就已经提出煤矿质量标准化,1986年在全国开展实施。 · 国家煤矿安监局分别于2004年2月23日对原部颁标准进行修订,以煤安监办字〔2004〕24号文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的通知》。 · 于2009年8月8日,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对标准再次修订,联合颁布安监总煤行〔2009〕15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试行)”的通知》。 · 2013年1月17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煤安监行管[2013]1号文件下发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 · 2017年1月24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煤安监行管[2017]5号文件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

· 2019年12月23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征求意见稿)》进行征求修订意见,在2020年7月1日公布实施。 ·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考核定级办法》 一是对三个等级的分值进行了统一划分,去除原17版本中各等级的特殊分值,便于统一掌握; 二是在一、二级中增加了否决项要求; 三是将标准化等级设定了3年一次的复查周期; 四是达到一级标准化的矿井在3年内符合条件直接延期,并由国家煤监局开展重点抽查; 五是对能够保持一级、二级标准化的煤矿给定了10项特殊支持,可以说是名利双收。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 让我们来一起看下2020版的添加了哪些新要求吧 就该版本名称的变更预示着将更加系统化。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2013版以前)→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2017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2020版)。逐渐从点向面、从局部向整体、从简单向系统的全面升级。 一、总则--全文的纲领性部分 一、基本条件。加入了对各种安全生产组织机构的配备要求,针对双突、水文复杂、冲击地压矿以及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删除了等级设定。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简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框架综述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2007-09 北京

主要内容 一、背景和编制思路 二、对国外EC标准化态势的认识 三、对我国EC标准化状况的诊断 四、对我国EC标准化需求的分析 五、对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的定位 六、对策和措施

1、编制背景 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建立并完善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抓紧完善电子 商务的国家标准体系;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和科研 机构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关键技术标准和规范,参与国际标准 的制订和修正,积极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化进程。 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围绕国办[2005]2号文的要求,尽快提出《国家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并会同国信办、发改委、科技 部、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完成 以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

2、编制思路 摸清国际态势 把握我国现状、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 分析我国发展对标准化的需求 提出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明细表 指出未来标准化工作重点

1. 国际主要EC标准化组织 ISO/TC154商业和行政中的业务过程、数据元和文档格式 UN/CEFACT联合国贸易便利与电子业务中心 OASIS国际结构化数据标准组织 RosettaNet ISO/IEC/JTC1/SC32数据管理与交换 W3C/IETF 电子业务谅解备忘录ISO、IEC、ITU、UN/CEFACT、OASIS

2、标准化思路 参考模型(ISO/IEC 14662) 业务交易 业务交易的信息技术方面 功能服务视图业务操作视图开放式edi 参考模型视作业务标准支撑技术标准 符合被…涵盖 业务交易的业务方面 符合被…涵盖 相互关联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附件: 1.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2.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附件1 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通用基础标准标 准 化 导 则服务提供标准 术语与缩略语符 号 与 标 志 分 类 评 估 数 据 质 量 管 理 其 它 支撑保障标准 医 疗 护 理 精 神 慰 藉 健 康 管 理 安 宁 服 务 社 会 工 作 休 闲 娱 乐 文 化 教 育 权 益 保 障 其 它 生 活 照 料 人 力 资 源 服 务 商 管 理 服 务 管 理 服务提供者管理信息化建筑、设施设备与用品环境、安全与卫生 师 资 培 训 与 考 评 服 务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人 员 岗 位 设 置 标 准 家 庭 照 护 人 员 培 训 管 理 其 它 人 才 分 类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服 务 信 息 化 平 台 建 设 与 运 维 其 它 设 施 设 备 建 筑 场 所 老 年 用 品 其 它 服 务 安 全 环 境 保 护 食 品 安 全 消 防 安 全 劳 动 保 护 应 急 管 理 职 业 健 康 其 它 服 务 风 险 管 理 合 同 管 理 服 务 绩 效 考 核 卫 生 防 疫 信 息 安 全 其 它 2

附件2 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制定中及待制定标准目录 在养老服务标准体系框架的指导下,根据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趋势和需求,将已发布、制定中和待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集合成养老服务体系目录。 分布领域序号标准名称标准号(计划号) 标准 级别 标准 性质 标准 类别 标准 状态 通用基础标准1老年人能力评估MZ/T 001-2013行标推荐管理已发布2养老机构分类与编码20120699-T-314国标推荐管理制定中3养老服务图形符号标识MZ2016-T-041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4养老机构照护等级划分MZ2016-T-04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5养老机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MZ2017-T-012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6养老服务基本术语MZ2017-T-013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7养老机构服务风险评估通则MZ2017-T-016行标推荐管理制定中 3

知识管理的角度结构

从知识治理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之分行结构 —对高新技术产业授信之最佳化分行设计 江怡慧* (台湾大华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台湾,30741)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国家进展的重要命脉,商业银 行面对此种变动快、风险高的产业,若要做好授信工 作,从知识治理的角度来看,有必要设计最适合的分 行结构,使银行能提供高品质的授信服务,并降低授 信之风险。 关键词知识治理高新技术产业授信最适分行 结构 1 引言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进展的重点,商业银行也逐渐发觉其客户的结构在转变,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授信比重也越来 * 江怡慧,1970年出生,硕士,大华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讲师。Email:lianlon@https://www.wendangku.net/doc/af6211437.html,

越高。而这种变动快、风险高的产业型态,关于银行授信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银行处于知识经济的环境下,必须有不同于以往的经营策略,才能提升竞争力,而知识治理的理论正能够提供银行许多经营治理的创意及方法,关于银行提高组织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重要的阻碍,进而成为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基石。因此,本文透过知识治理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并采取焦点群体(Focus Group)法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研究,以探讨不同的分行设计之优缺点,并找出最适合高新技术产业授信的分行结构,供银行业者作为参考。 2 台湾银行业界现行之授信流程 首先以图1来针对台湾银行业界之授信流程作讲明。从图1中可知,授信流程要紧包括三个参与者,包括授信客户、分行授信部门及总行的授信审查部门。首先,客户向分行提出其需求,并提供征信资料(data),分行授信部门则在取得客户的资料后,依银行的内部规范产生制式的信息(information),这些信息包括标准格式的客户财务分析、信用分析及产业分析,并参酌这些征信的结果及客户的需求,分行授信人员依其经验及知识(knowledge),提出初步的授信条件的建议方案,而这种推断事实上确实是模糊决策的应用。

2014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解读

2014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解读

2014版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解读 第一部分标准概述 一、标准出台和修订 (一)历次修订情况 1.1989年,作为《关于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 通知》附件下发的《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考核标准》,分组织 管理科学、健康教育效果明显、市容环境整洁优美、公共场 所及饮食行业符合卫生要求和除害防病成绩显著等六部分, 提出了16条标准要求,除城市绿化指标外,都没有量化要 求。标准以卫生治本建设为主,重点做好环境整治、城市基 础建设、公共卫生、传染病控制和除“四害”工作; 2.1994年10月,修订并公布《国家卫生城市检查考核 标准实施细则(修订稿)》,增加至十部分,将食品卫生、传 染病防治和环境保护从原来的二级指标调整为一级指标,成 为以后标准沿用的基本框架; 3.1999年,第二次修订并印发《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 考核命名办法》; 4.2005年,第三次修订并印发《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 考核鉴定、监督管理》; - 2 -

1. - 3 -

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3.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4.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6.全年空气污染指数; 7.除害达标情况; 8.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9.建成区烟草广告; 10.近两年食品安全事故及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 11.市民对卫生状况满意程度。 (三)新旧版标准比较 1.瘦身减负,突出重点:从十部分减为八部分,标准 从66条减至40条,减少了39.4%。对不易考核及易造成基 层负担的指标进行了兼并整合。突出了爱卫机构建设和疾控 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标准化建设,并丰富了病媒生物防制的内容。 2.依法管理,明确标准:共涉及9部法律法规及多个 国家标准; 3.关注民生,提高要求:增加了全民健身、控烟;数 字城管、生活垃圾分类和餐厨垃圾管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 用;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慢性病防控、精神疾病救治等内- 4 -

五个标准招标文件解读

五个标准货物、服务招标文件简介 2018-04-09 2017年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了《标准设备采购招标文件》、《标准材料采购招标文件》、《标准勘察招标文件》、《标准设计招标文件》、《标准监理招标文件》5个标准文件(统一简称为《标准文件》)。 一、标准文件的重要意义 一是为了落实招标投标法律法规的需要。《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十五条明确规定,编制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应当使用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制定的标准文本。此次印发的5份《标准文件》,与早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的《标准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及《简明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2012年版)等4份施工类标准招标文件一道,共同构建形成了覆盖主要采购对象、多种合同类型、不同项目规模的标准文件体系,进一步完善了标准文件编制规则,提高了招标文件编制质量,促进了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二是推进招标投标标准化和电子化的需要。大力发展电子招标投标需要以标准化为依托,而标准招标文件是实现标准化的基础。近年来,中国的电子招标投标取得了快速发展,区域和行业覆盖面大为拓展,全流程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逐渐凸显。2017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六个部门 印发了《“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提出2017年的行动目标是电子招标采购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电子

解读:六本国家BIM标准体系计划中!

解读:六本国家BIM标准体系计划中! 在国家BIM标准体系计划中,一共有六本标准将会陆续出台。 《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已发布,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已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问:BIM都出国标了,是不是要强制执行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工程项目的参与者要进行高效协作,就得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可以双方自己约定。 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与其约定上百条合同细则,不如拿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权威标准,只要在合同上加一句:依照GB/T某某某执行本项目,就胜过千言万语。而一旦推荐性标准写到合同中,就必须强制执行了。 问:BIM国家标准的出台,会不会像CAD标准那样无人问津呢? 肯定不会。 尽管CAD标准中对CAD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CAD软件的最终产品就是一个东西:图纸。 无论你在使用过程中是否执行标准,只要最终出的图纸符合出图要求,就可以正常使用。 当然,大家都不使用这个标准,确实会给从业人员带来效率的损失——回想一下你拿到别人画的CAD图,图层名称跟颜色都和你的习惯不一样,是不是会带来麻烦? 由于这个麻烦并不是很大,可以被人们忍受。 BIM不一样,它不仅是生产三维模型,还生产大量的非几何信息,这些信息如果不能通过统一的标准来传递和交换,会给每一个参与者带来很大损失,这些损失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就不像CAD那样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本来可以通过BIM获利的一方,就很可能要求遵循国家标准。 所以说,BIM国标的发布不会一夜之间颠覆行业,但未来你的客户很可能会要求执行这几本标准。 问:这么多本标准,都是什么来头? 第一本是《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这本标准已经发布,标准号GB/T 51212—2016,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关键词是「统一」。 它不属于上边的三个分类,它是对BIM模型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里,该怎么建立、怎么共享、怎么使用,做出了统一的规定,其他所有的标准都要以这本标准为基本原则。 它有点像宪法,只规定核心的原则,不规定具体细节。 这本标准,使用BIM的人员都需要了解。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博为贵” 一、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飞机、移动电话和 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域和空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信息化建设, 尽管起步有早晚,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在享受着信息化给国家和 社会带来的成果,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 信息化水平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 要标志。信息化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在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 下获得的。在我们的身边,计算机、网络、电视、移动电话等音视频 及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信息通信技术(ICT)及其应用已成为构筑全球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 标准是人们为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提出的统一性要求,是对一定范围内的重复性事务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标准又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它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重复 使用的规则、指导原则或特性要求。标准对促进ICT产业发展及ICT 的推广应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统一标准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互联网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

人们很难说清楚生产一台电脑需要遵循多少标准,但是每个生产商一定会考虑采用标准统一的磁盘驱动器、打印机接口和网卡等。 标准化则是制定标准并使其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得以推广应用的 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实施及修改标准等过程。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 工作。在国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标准是规范技术开发、产品生产、 工程管理等行为的技术法规。统一标准是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 作的前提。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程及相关环节的建设在全国范围 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 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国家信息化建设有序、高效、快 速和健康地发展。 二、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社会系统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 序地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2.1 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空间 为了更为直观地反映信息化标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这里以信息化建设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管理及应用领域为对象,建立起信息化标准的三维空间,如图 1 所示。

中国国家标准英文翻译指南解读.doc

中国国家标准英文翻译指南 -- 中国国家标准英文翻译指南 中国国家标准英文翻译指南 出处:中国电力标准化网站作者: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质技监局标函[2000]39号 关于印发《国家标准英文版翻译指南》的通知 国务院务有关部门,全国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标准化活动对外交流的需要,及时准确地把我国国家标准翻译成英文版本,我局组织制定了《国家标准英文版翻译指南》,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二○○○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国家标准规定通知 抄送:中国标准出版社、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2000年2月12日印发 打字:王岷校对:张琳 国家标准英文版翻译指南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司 二○○○年二月 目次 1 前言 2 格式 3 用词和用语 4 引用标准化中心 附录A:封面格式 附录B:首页格式 一、前言 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局从1997年起开始将一部分国家标准翻译成英文。在翻译过程中,不少有关单位建议对翻译的格式和通用用语进行规范。为此,我司于1999年初成立了《国家标准英文版翻译指南》编制工作组,开始指南的起草工作。编制《国家标准英文英文版翻译指南》的目的是: 1.对国家标准英文版标准中需要统一的格式进行规范 2.对国家标准英文版标准中需要统一的语句和用词进行规范 3.对与现行GB1.1及ISO/IEC导则要求有出入的老格式标准文本中有必要进行调整的内容进行规范。 本指南适用于将我国国家标准翻译成英文文本的标准化中心 二、格式 2.1 等同/修改(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应使用原英文版本,并符合ISO/IEC 指南21(1999版)的要求。 2.2 对于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在翻译时应尽可能与原英文版本格式保持一致。

2015版ISO9001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并管理公司拥有的知识,有效避免知识的流失,达成公司知识传承、应用共享、创新增值的效果。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管理体系过程运行及提供合格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知识的确定、获取、保持、共享、应用和创新等知识管理过程的控制。 3.权责 3.1管理体系档案科(简称档案科):主导公司知识管理工作,包括 1)知识管理的专兼职队伍建设; 2)建立知识管理运行、考核和激励制度; 3)知识管理规划编制; 4)定期组织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并策划知识更新和改进措施; 5)负责知识管理方法和工具(如标杆学习、导师制和教练制、头脑风暴法等)的选择、创建和在公司内的推广和应用。 6)归口管理公司获取的知识,建立受控知识清单。 3.2人力资源中心: 1)构建公司培训体系,组织公司各类领域专业人员参与各类课程开发、知识与经验传授,将隐性知识转化成培训课件和教材; 2)公司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负责政府、权威机构等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3.3企划科:负责媒体信息的收集与管理。 3.4信息科:公共网盘、ERP系统等知识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用和维护管理。 3.5产品技术中心: 1)产品标准、技术与研发成果等知识的创造、获取、保持与管理; 2)技术与研发方面新知识的推广与应用; 3)公司知识产权的申报与维护。 3.6生产技术运营各部门: 1)生产制造过程有关知识的获取、保持、改进与创新; 2)生产制造过程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形成知识,根据需要在公司内部进行交流和共享。 3)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应用。

3.7商务运营部门: 1)销售渠道、客户服务、竞争对手信息等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2)客户意见和满意度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3)主导知识管理工作(见3.1)。 3.8品质保障中心:产品质量检验、质量改进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9实验工程中心:测试标准、测试方法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10体系管理中心:体系管理方面知识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11成本控制中心:外部供应商信息的获取、保持与管理。 3.12各部门: 1)本部门人员岗位和技能的培训; 2)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体系文件、规章制度及岗位技能等知识的定期梳理、更新和应用。 4.术语和定义 知识: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知、判断或技能,组织的知识正逐渐成为组织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 5.程序内容 5.1流程图:见附件1《知识管理控制流程图》 5.2知识管理现状调查:档案科每年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客户和外部相关方需求分析、组织环境分析、产品和服务的知识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确定与需求相关的组织现有知识状态,编写【知识管理现状分析报告】(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管理发展对策,格式不固定),报管理者代表批准,以此作为知识管理的输入。 5.3确定组织结构: 5.3.1档案科为知识管理的主导部门,该部门根据需要设立专职或兼职知识主管岗位。 5.3.2档案科负责本程序文件制定,必要时可增加制定《知识管理激励制度》等支持性 文件。 5.4培训认知准备:人力资源中心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时,将知识管理相关内容纳入计划并组织实施。 5.5知识管理规划:档案科根据公司知识管理现状,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等多层级进行知识梳理,明确知识管理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制定【知识管理规划】(内容包括知识管理组织结构、知识分类、权限管理等,格式不固定),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5.6企业文化支持: 5.6.1企划科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营造不同业务领域、不同知识所有者之间可以

OFD国家标准内容解读

OFD国家标准内容解读 一、OFD标准在体系中的定位OFD标准是电子文件的基础标准之一,由于其固版的特点,各类文档排版要求的固化结果都可使用本标准来承载;同时对于各行业管理中有关元数据、语义、签名等要求,本标准也提供相应的可扩展机制予以支持。OFD标准作为基础标准在版式文档范畴内反映了行业管理要求,提供了足够的扩展性,与行业应用中的标准规范是并行的,行业规范只在版式文档存储格式方面引用本标准,如图1所示。图1 OFD标准定位二、对标准内容的说明OFD标准定义了基于XML语言的通用版式文档格式规范化描述方式,适用于固定版式的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本标准主要包括版式文档的技术架构、成像模型、扩展名、文件结构、命名空间、字符编码、基础数据类型、入口与根节点、页树、页结构、大纲、资源等基本结构的描述,以及页面描述、图形、图像、文字、视频、复合对象、动作、注释、自定义标引、签名、附件、版本和扩展等具体元素的定义等方面,其构成如图2所示: 图2 版式文档格式规范的构成本标准的第6章文件结构主要规定了版式文档格式规范的打包方案,采用国际上开放的Zip打包方案。本标准的第7章基本结构主要规定了版式文档的基本结构,包括采用的命名空间、文档文件目录宜采用

的结构、文档的组织方式和页结构的格式、文档大纲的主要结构,并规范了资源的种类,以及在标准中采用的主要结构。本标准的第8章页面描述对页面空间、绘制参数、颜色、裁剪区和图元对象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本标准的第9章图形对图形对象、图形绘制参数、填充规则以及采用非紧缩描述绘制线段、贝塞尔曲线和圆弧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本标准的第10章图像对图像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本标准的第11章文字对字体、文字对象、字型定位和字型变换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本标准的第12章视频对多媒体播放进行了相关约定。本标准的第13章复合对象对复合对象进行了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本标准的第14章动作对动作序列和动作类型进行了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并且预定义了若干基本的动作,例如音视频动作,以及Goto动作和URI动作等。本标准的第15章注释对注释对象进行了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同时,结构化的设计了注释方案,将注释由传统的接触式剥离出来,采用了更加合理的非接触式注释方案和分页存储机制。本标准的第16章自定义标引对自定义标引进行了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自定义标引作为软件厂商个性化设计,能够很好的扩充软件的个性化功能。本标准的第17章扩展对扩展方案进行了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本标准的第18章数字签名对文档的安全认证机制进行了定义和规范,支持GM/T0031标准规范。本标准的第19章版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1)

办公自动化杂志 随着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1998年国 内第一篇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文章《工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的诞生开始,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研究成果也大量涌现,取得了不少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更全面地反映出知识管理在我国的理论与实践情况。因此,对国内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一、国内研究文献情况分析 随着1998年国内第一篇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文章《工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的诞生,国内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取了飞速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显著的成果,为了能够客观、准确的反映我国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现状,选用国内学术文献较为权威的数据库———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 )为数据来源,对1998年至2010年9月份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组分析。其中文献类型选择为: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选用“知识管理系统”为检索词,检索途径为主题。CNKI 自动将检索词扩展为知识管理平台、KM S 等同义词,共检索到文献3425篇。 1、从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来看,自1998年以来相关文献逐渐增多,自2004年以来每年文献量均超过300篇,2007年为最高峰年发表487篇。另一方面从文献的类型情况来看(如图1所示),期刊文献2485篇,占到了文献总量的73%,博硕士论文620篇占总量的18%,专利成果33篇仅占总量的1%。从文献的研究资助情况来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资助的成果418篇占总量的12%,说明国家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研究的层级逐渐增高,专利可以看作衡量技术创新的标准,但是从专利的数量来看,相关的核心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弱。 2、文献按照学科类别分布来看(如图2所示),根据各学科发表文献量,从高到底依次排序为:企业经济、计算机应用、图书情报、管理学、教育。其他学科如:电力、医学、机械工业、农业、旅游等也有相关成果。 从该分组结果可以发现我国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脉络。我国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发端于企业经济的研究,随后图书情报、教育、计算机等学科领域研究比较密集,成果也最多,其他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闫兵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南阳473009) 摘 要 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关于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文献情况,描述了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的基本情况以及热点,对近年来 主要产生的知识管理系统产品进行了对比,并对知识管理国家推荐标准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知识管理系统 现状 国家标准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411-5738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Yan Bing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Library NanYang 473009)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n recently years.It show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alyzes the ma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future of GB/T 23703.1-2009is prospected. Keywords Knowledge M anagement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National standards 表1文献年度分布表 图1文献类型分布图 总第205期 2011年5月 Forum Monograph 专论 论坛10··

国家9部委标准合同文件解读

国家《标准施工招标资格予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条款解读 一、标准文件总体介绍 9部委56号令与标准文件 2007年11月,9部委联合发布 56 号部令(上面二个文件) 9部委====国家发改委牵头 联合:财政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 民航总局、广电总局等。 俯件:两个:《标准施工招标资格予审文件》、《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标准文件》标准文件:标准:执行,不允许修改; 示范:指导性的; 强制:必须执行 注意:强制、推行与提倡的不同提法与要求 第六条:“行业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专用合同条款”可对《标准施工招标文件》中的“通用合同条款”进行补充、细化,除“通用合同条款” 明确“专用合同条款”可做出不同约定外,补充和细化的内容不得与 “通用合同条款”强制性规定相抵触,否则,抵触内容无效。 “申请人须知前附表”和“投标人须知前附表”用于进一步明确“申请人须知”和“投标人须知”正文中的未尽事宜,试点项目招标人应结合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和填写,但不得与“申请人须知”和“投标人须知”正文内容相抵触,否则抵触内容无效。 前附表===对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再做提请。 第八条:“资格审查办法前附表”和“评标办法前附表”用于明确资格审查和评标的方法、因素、标准和程序。 试点项目招标人应根据招标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详细列明全部审查或评审因素、标准,没有列明的因素和标准,不得作为资格审查或评审的依据。 二、标准文件的适用与编制过程 1、适用: 实施日期:2008年5月1日起试行 试行期:一至二年; 适用范围:一定规模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和其他工程,今后要强制执行的。 适用行业: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水利水电、民航、信息产业、广播电视. (施工阶段的招标)

社会责任国家标准解读(18全集)

社会责任国家标准解读(1-8合集) 国家标准起草人郝琴 2015年6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社会责任系列国家标准。系列标准包括《社会责任指南》《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社会责任绩效分类指引》。系列标准是我国社会责任领域第一份国家层面的标准性文件。系列标准的发布具有重大意义,将统一各类组织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改变现在国内依据不同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混乱局面,给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系统、全面的指导,将对提升国内社会责任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我是三个标准主要起草人,并且是第三个标准的第一起草人,全程经历了标准起草的过程,深感国家标准内容繁杂、专业性强,普通读者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决定写这份国家标准的说明。 一、制定背景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社会责任的探索和实践。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就有学者提出了社会责任的思想,到20世纪末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各类组织的广泛共识。全球各类商贸协会、多边组织、国际机构制定的社会责任相关的标准、准则、规范等多达400多个,如联合国“全球契约”、《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等。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 26000:2010《社会责任指南》(以下简称ISO 26000),统一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确定了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和议题,在全球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社会责任标准化的集大成者。 近几十年来,社会责任理念进入中国并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社会责任,相关专著和论述层出不穷。各类组织也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很多组织建立了专门的社会责任部门,培养社会责任专业人才,有的还制定了社会责任战略规划,并建立了管理体系。各类组织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8月31日,国内共发布社会责任报告1026份。 国家也很早就开始重视社会责任了。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早在ISO 26000制定之初,国家就组建专家组全程参加标准制定,使我国利益诉求体

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标准(中国国家质量奖参考标准)

目录 一.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标准核心价值观和框架二.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标准 1.领导作用 2.战略策划 3.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 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5.以人为本 6.过程管理 7.经营结果 三.关键术语词汇表 四.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标准条款说明 五.评分系统

一.波多里奇卓越绩效标准核心价值观和框架 1.核心价值观 标准的目的: 马尔克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标准是组织自我评价、评奖和为申请组织提供反馈报告的基础。此外,该标准在增强美国竞争力方面还有三个很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改进组织经营方面的实践、能力和结果; ·促进在全美各类组织中交流并分享最佳的运作方法; ·作为一种理解并管理组织经营的工具,指导策划,并提供学习的机会。 标准的意图: 标准被设计成用来帮助组织运用整合的方法,使组织的绩效管理达到以下结果: ·向顾客传递一种不断改进的价值观,有助于市场的成功; ·改进组织整体效率和能力; ·组织和个人的学习。 核心价值观: 本标准是建立在下面这套相互关联的核心价值观和概念基础之上: ·领导的远见卓识;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 ·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灵敏性; ·关注未来; ·管理创新; ·基于事实的管理; ·社会责任; ·重在结果及创新价值; ·系统观点。 这些价值和概念,将在下面详细说明,包含了在高绩效组织中所具有的信念和行为。以此为平台把主要经营需求整合在一个关注结果的框架内,这种框架为行为和反馈提供了基础。 领导的远见卓识: 一个组织的高层领导应制定发展方向,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清晰明确的价值观和较高的期望。这些发展方向、价值观和期望应全面平衡组织受益者的需求。领导应确保为追求卓越建立战略、体系、方法,激励创新,并培养知识和能力。战略和价值观应有助于指导组织所有的活动与决策。高层领导应调动、激励全体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全体员工贡献、发展和学习,鼓励他们去创新、去创造。 高层领导应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在策划、沟通、指导、培养接班人、评价组织绩效和表彰员工方面起到表率作用。作为表率,应在建立领导作用、承诺和培养主动性中,增强组织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期望。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 质量和绩效是由组织的顾客来评价的。因此,组织必须要考虑所有的产品与服务的特点、性能特色和顾客接受的各种方式,这些将给:顾客带来增加价值。这样的做法导致了顾客渴望获得产品、满意、喜爱和向他人推荐,成为忠实的老用户,并由此扩大经营。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有"当前"和"未来"两种含义:了解今天顾客的需求,预测未来的顾客需求和市场潜力。 在顾客采购、拥有和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价值观和满意程度可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组织与顾客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信心和忠诚。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所要求的远不止减少失误、仅仅达到规范要求或减少抱怨。然而,减少缺陷、失误和消除顾客不满意的原因,有助于改善顾客对组织的看法,因此,它也是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组织通过改正错误(“为顾客做正确的事”)取得成功,对于留住顾客和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顾客为导向的组织不仅仅表明其产品与服务的特性能满足顾客的基本要求,还表明他比竞争对手提供的更具特色。这些特色可能以新的或改进的方式提供,产品与服务融合的方式提供,按顾客要求订做,多种接触的机制,快速反应,或特定的关系等。 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是一个战略性概念。它导致了稳定顾客、占有市场和业务增长。它要求组织对顾客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影响因素保持敏感性,并要求组织预测市场的变化。因此,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同样要求了解技术的发展和竞争对手的对策,并对顾客和市场变化给予快速的和灵活的反应。 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要想取得经营绩效最佳水平,需要在组织和个人学习中运用较好的方法。有组织的学习包括持续改进当前的做法,和适应变化采取新做法两个方面。应将学习置于组织的内部运作当中去。这意味着:(l)要使学习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2)学习要在个人、部门、组织各个层次中进行实践;(3)学习要注重解决问题的根源(“找源头”);(4)注重在组织内进行知识共享;(5)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引起重大变化的,做得更好的机遇。学习内容包括:员工的见解,研究与开发,顾客需求,最佳实践的共享和标杆学习。 通过有组织的学习可带来以下结果: (l) 通过新的和改进的产品和服务,为顾客增加价值; (2) 拓展新的经营机会; (3) 减少失误、次品、浪费和相关的费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