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

第25卷第2期2003年 4 月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收稿日期:2003-03-04

作者简介:徐蓓春,宁波大学初等教育分院初等教育系讲师(浙江宁波 315010)。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意义徐蓓春摘要:文章以个性化教学理论为依托,提出了在当前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构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及其要遵循的原则和主要实施途径。

关键词:工具性教育;个性化作文教学;个别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0627(2003)02-0117-03

审视当下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主体的迷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导致中小学生作文中“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满天飞。写作教学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正是教育本身所难以承受的痼疾,这痼疾如不根治,必将不断引发和加剧人类文明的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把写作教学这一学科问题从狭隘的学科论中剥离出来,放在更为深广的社会和历史的大环境中,从哲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从而从本质上来解决问题。

一、时代呼唤个性化作文教学

“现代教育已陷入了功利主日本学者池田大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导致教育痼疾的根源:

义的泥潭,这是很可悲的事情,这种倾向带来了两个害处,一是使教育变成了政治、经济的工具,进而失去了它天生的主体性及尊严;其二,由于只承认实用性知识和技术的价值,便使从事这类学科的人们沦为知识和技术的奴隶,随之产生的结果便是尊严的丧失。”

工具性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教育,而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思想,它反映了支配教育的一种哲学理念。顾名思义,工具性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工具,把教育作为工具使用。因此,这里理解的“工具性教育”有两义:第一义是指教育消失了它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独立地位,而成为其他社会系统的附庸,成为外部社会要求的被动适应者,教育不再是教育本身,而是社会的工具;第二义是指教育不再把人作为独立的主体来培养,发展人的内在价值,而是把人作为工具,发展人的外在价值或工具价值。反映在写作教学中,即丧失了写作的主体,丧失了写作作为一种生命活动存在的本质意义,而被纯粹当作了为社会服务的工具。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因此,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更应该尽快摆脱“工具性”对其的影响,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能。新时代的教育不应该再是简单地为维持一个已存在的社会而培养工具人,而是要为尚未出现的社会培养主体人。当然,教育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在某一时期强调教育的某种社会功能是无可非议的,但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也只能通过培养人这一主体功能来进行,否则,教育为社会服务也是畸形的。而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畸形的现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孩子“做文章”,但却做出了一大批“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文章没写好,文风却搞坏了,这样的教学就会把人往极其危险的方向引导。

于是,呼唤主体的回归,要求作文教学尽快摆脱“工具性”对其的影响,把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作为终极目标,成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思考

“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在社

会实践中作为主体而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的总体特征。”个性是多层次、多难度的复合体,在抽象的意义上讲,它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个性的自主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

综上所述,“意义上的个性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个人对社会的多层次动态关系,突出了个人的独立自主、独特价值和创造性。”既然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寻求以“自由个性”为内核的全人格内涵,这就使得当前的教学模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教学应该得到广泛的推行。

(一)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界定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主体性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是个性化教学理论在作文教学领域的实践体现。它除了作文教学所涵盖的学科定义和学科使命外还包含着以下三个层面的内涵:

1、在教学目标指向上,把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最终形成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别化的教学方法;

3、在作文评价体制上,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概念化、模式化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提出分层级的教学要求。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

1、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的存在家园”,“在通向语言的路上”就是要“亲身”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特点,而不是把“语言”作“事实”来静观,把它作支离破碎的分解,语言与人的存在相联系,是人对本真的存在的体验。语言与人格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学亦人学,文品亦人品,作文亦即是人的真实灵魂的投射、真实人格的反映。因此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首要的目标,也是它的终极目标,即培养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当然这只是一个抽象的指向性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是作文教学独自可以承担的责任,它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教育总体目标,作文教学不应该背离这一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作文教学中应该把这个目标具体化、现实化、专业化,以增强它的可操作性。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近几年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就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成为培养人格教育的先行军,要以培养学生求实、向真、尚美的精神,坚强、勇敢、诚实的品性,以及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己任。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地排除一切由工具性教育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现实目标。

一是基础目标。

作文教学除了要遵循教育的总目标,还应该遵循本学科的专业教学目标。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什么?简要地说,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求文从字顺、感情真实、表达方式得当、写作习惯良好。

二是前瞻目标。

在工具性教育观的影响下,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缺失。似乎学作文就是为了能写简单的说明文,或者写报告、公告之类的应用文,总而言之是学习其它各门学科的必须掌握的工具。

这无疑降低了作文教学本体的地位,使作文丧失了应有的魅力。作文教学应该和其它学科一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的学科价值,应该有自己更高级更有前瞻意义的教学目标,即为将来培养语言学家、文学家等专业人才,作文教学应该承担这样的任务。但当前的作文教学显然没有把此作为教学目标,这可以从近年来出现的少年作家群体中得到证明,这些少年大多厌恶学校教育,特别是作文课。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值得语文教育界人士深思“我在语文课上写诗,老师在讲台上讲诗,我想,是否有一天我的诗也会被老师这样讲着,下面坐着一群写着自己的诗的孩子……”。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给这样的孩子以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从小亲近文学,让有文学天赋的孩子多吃点营养,而不应该用衡量一般文章的标准去轻易否定这些孩子的灵感,使他们快乐地写作,名正言顺地写作。

西方很多国家历来重视文学教育,从小就鼓励孩子进行文学创作,强调:“通过对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他们逐步理解别人,了解自己,欣赏语言的魅力以及语言运用的千姿百态。”美国在整个写作教学中均强调“美学意义和富有想象力的写作。”法国语文教育界认为,“语言和文学是一种互补关系:学习语言包括学习文学知识,文学课本又为语言学习提供最好的范文。”英国一直有文学教育的传统,40年代以来确立的文学中心的传统认为,语文教学的中心是文学性,文学鉴赏力不只是少数人才能具有的特殊才能,语文课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文学作品,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个性化作文教学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原则。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事实却是教育使得不同的人变得越来越相同。因为对个性的消磨。也就是对创造性的消磨。所谓创造性首先在于差异性,在于与众不同。差异性没有了,创造性的基础也就没有了。造成人的个性差异的原因有先天自然因素所致,也有后天环境对其的影响。诸如,性格、气质、兴趣、智力、性别、能力(主要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家庭环境的差异等,甚至每个人的机体差异(身高、体重等)也会对其人格的养成产生很大影响。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摘要:文章介绍了西蒙的“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探 讨了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处理、市场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西蒙;有限理性;意义;实践价值? “有限理性”理论是由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赫伯特·亚·西蒙教授针对理性决策而创立的决策过程分析理论。以“理性有限论”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是西蒙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也是他毕生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理论和经验探索的主题。西蒙教授对管理决 策理论所作的贡献是管理决策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人们往往称西蒙开创发展起来的决策理论为现代决策理论。他的有限理性理论奠定了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他的经典著作《管理行为——管理组织的决策过程的研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誉为“划时代”的作品,有限理性理论因其在现代决策理论中的基础地位,一直是决策科学理论研究的热点。理性决策源于“经济人”理论,与理性决策相比,有限理性决策更

具现实性和动态性,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满意决策论”、“适度利润”等概念的普遍运用,关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行为理论的研究,无不表明西蒙“有限理性”的影响和意义。本文试就“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探讨。? 1 “有限理性”的理论意义? “有限理性”理论的要点在于:“理性就是用评价后果的某个价值体系去选择令人满意的备选择行为方案”,而理性决策所要求的那种理性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人的决策行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如时间、信息、技术等)的限制,同时也受到作为信息收集者和问题解决者自身条件的限制,因而他主张用“满意”代替最佳。? 西蒙认为现实生活中人作为管理者或决策者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的“管理人”。“管理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不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且处于变动之中乃至彼此矛盾状态;“管理人”的知识、信息、经验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他不可能也不企望达到绝对的最优解,而只以找到满意解为满足。西蒙认为,相比“经济人”而言,“管理人”有两点根本转变:①经济人寻求最优方案;而管理人则寻求满意 方案,即符合决策目标的方案。②经济人同真实世界的一切复杂事物打交道,而管理人只同他头脑中所感知到的世界打交道,而把那些与决策无关紧要的因素置之不顾。西蒙指出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补拙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拙的事实材料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论文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模板 选题意义一般作为开题报告里面的第一块内容,是阐述你所研究的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或者说讨论价值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其实就是要请导师来评判我们这个选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写意义的时候根据你的选题来决定形式,可以分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你也可以不细分,把目的和意义和在一起写,总之突出你观点的新颖和重要性即可。 个人建议你从以下两点来叙述,不过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切不可生搬硬套: 1. 你的选题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 2. 前人有研究过,或者说阐述过但是没有阐述论证的足够全面,你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

总之,论文选题的意义一定要叙述得清晰并且是有一定新意的。 其次,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你是用什么理论证明你的观点。 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 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等也要有翔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你的选题的意义所在。 一、论文题目:试论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 二、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的竞争。人是企业的灵魂,是一切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是一切企业利润的源泉。如何激励企业中员工,从而发挥其自身的潜力,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和掌握的技能。现在有不少企业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建立起一套激励体系,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如:由于所有制差别、行业差别、员工身份差异,尤其是文化的差距所产生的影响。应该如何针对上述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有效激励,是激励工作中的难题,仍待研究解决。因此,研究探讨企业管理中的个性化激励问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现状

学困生作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分析及改进策略研究 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学困生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对学习有困难学生的一种称谓,越来越被教育者所接受和理解,这一方面代表着教育思想的进步,也标识着教师对于学生差异的多层次划分。对于教育者我们经常思索的是如何帮助转化学困生,而忽略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育方面难免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因此在教育行为、教育策略选择之前,首先分析学困生的产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学困生这一词语的出现,代替了后进生、差生等违背教育原则的词语,但是不是替代了教师的认识,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第二种情况:家庭的因素。家庭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它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带来心灵成长的土壤,一个幸福的家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家庭中充斥着暴力、怨怼,那么孩子的心灵必然是扭曲的,在团体活动中有着不适应、慢融入等问题。同时如果因其它因素致使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如果在孩子的心灵适应期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引导、纾解,孩子的综合素质势必下降,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展。这种情况下学困生的产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能力与学习内容的短期不适应:一方面由于个体特征的不同,出现短期不适应的情况也会不同,这种不适应的时间长短也会不

同。对于这种不适应其实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也都有过体会,只不过我们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忘了自己在求学阶段也曾有过的迷惘和困惑。另一方面,教师对孩子的智力差异的认可程度不同也决定了我们在学业要求、教育方法的选择方面太过单一。短期的不适应并不会直接造成学困生产生,而是随之而来的问题的堆积,如果一个连简单的数量关系都搞不清楚的孩子你非得教他复杂的应用题,就如同让让不认识五线谱的人去练习视唱一样困难。 评价的不科学、不全面极易造成学困生的产生,多元智力理论明确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力并不简单的只表现为某一学科的要求,如语文学科的理解与记忆、表达与想象。或者数学的逻辑与思维。而是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力的特征。但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却因为孩子在某一学科方面的表现过早的下结论,如果这种结论是隐性的,孩子不易察觉的,可能影响会小一些,如果教育者简单直接的给孩子结论,极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我否定,大多孩子会认为自己确实有学习能力上的欠缺。这种心理学现象是常见的,结果也是令人担忧的。当然我们在分析学困生产生的时候还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生学习品质差是造成学困生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学困我们在日常教育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孩子低年级学习挺好,而到了五六年级、或者初高中学习成绩会下滑,由一个学习出色的孩子慢慢蜕变为生,大多家长和老师无法理解这一现象。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问题的根源是学习品质造成的原因。简而言之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问题。。当然由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不同、各个教育阶段教育的要求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解放个性”似乎是西方几个世纪以前的口号,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也高喊过这个口号。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地解放个性,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个性。我们一直提倡的是“统一”“服从”“听话”,对个性采取回避甚至压制的态度。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他们的兴趣得不到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活生生的学生,于是许多有个性但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打入另册,酿成了许多悲剧。这种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小悲剧,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大悲剧。我们不能让这种悲剧继续演下去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提出“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让语文教育在解放学生个性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

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这与自主地写作并不矛盾。教师确定的写作题目总有一定的宽度,不会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比如写“我的妈妈”,教师不可能规定学生只准写妈妈的优点,缺点就写不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妈妈的什么是自主的。学生写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教师也不会有过多具体的要求。至于有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手法,那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完全可以。自主写作允许学生不用教师确定的题目。教师要求写“我的妈妈”,学生写“我的爸爸”“我的老师”不也很好吗?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学生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让学生生硬模仿,只能用这个词,换个词就不对;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个老师让学生写“春”,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好,只有一个学生写春天不好,说春天各种小虫子出来了,各种细菌开始捣乱了,等等。结果被老师批了一顿。这个老师的做法不可取。这就是写作不能自主,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其实这个学生很有眼光,他能发现春天的丑陋,在思维品质上表现出了他的个性。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所谓真实,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战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十大有效法则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 十大有效法则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应有充分的体现。 根据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很有必要遵循以下十条实效法则。 一、生活即作文——唯有源头活水来 闭门造车的文章往往苍白无力,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带出课堂,鼓励他们多体验生活,多观察,使其明了“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练达皆文章”。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也是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唯一途径,同时也让学生逐渐懂得苏轼“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多阅读,宽阔他们的视野。有时,学生的一节课外活动,其收获超过十节课堂讲解。 二、书写真情——是打动读者的灵丹妙药 真情主要是表现在细节的鲜活和体验的独特性上。如,一个学生在《父亲,我会给你买烟》中写道:我因中考失利,父亲听说一老乡在县城有点来头,可以让“我”进入县一中借读,便东拼西凑凑了一二百元钱和“我”来到县城。父亲花了一百四十多元钱买了一条七匹狼香烟,又买了一包放入自己口袋。父亲见到那人后,迅速送上一条烟,又拆了口袋里的那包,恭敬地递上一根,点上。 事后,“我”去车站搭车回家。因人多,父亲口袋里的烟被挤了出来,掉在地上,一根烟滚落在地面。父亲见了迅速拨开他人踩上的腿,捡了起来用力吹吹,点燃,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吸着,眉舒展着,嘴里不停地说道:“好烟,好烟!”人们见了,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 文最后写道:“看到此时此景,我鼻子酸酸的,我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地努力,一定要有出息,让父亲过上好日子,天天抽上这样的好烟。” 按理说,吸烟有害健康,这位同学这样写是有悖常理的,然而,这是源入生命的真切而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此时,人们看到的唯有真挚浓郁的情感了。 三、写作自由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同论,笔端不窘事矣”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到少限制,多引导,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作文。 尤其是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提倡写自由作文、观察日记、学习体会等,要做到不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主题,不限时间等,这样对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都很有好处。 学生积累了一些写作知识和素材,为高三的专题作文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标新立异——作文个性化的体现 所谓作文个性化,就是在构思立意方面新颖独特,避俗避熟,使自己的文章既巧妙又与众不同,“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境界。一句话就是“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例如,湖北一考生的《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就是一篇独树一帜的好文章。该文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上,续写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正当三个和尚因为谁也不愿意下山挑水而陷入僵局时,恰巧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而为他们送来了自来水;没水吃的问题眼看就要解决了,谁知三个和尚又旧病复发,为谁开水龙头而争执不休。故事似乎

2021年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论文开题报告中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鼓励员表现出抑制性进谏行为,研究结论可以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员工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能促进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那么组织管理实践中实施措施来培养员工形成与直接上级的高质量关系非常重要。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来讲,则说明工作团队的直接上级对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表现有重大影响。因此,从直接上级的角度来看,本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的启示有三点: 首先,直接上级可以培养与员工的高质量关系(例如Burrisetal.,xx),这能减少员工进谏前的顾虑,激发其表现出更多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其次,直接上级对进谏者的反馈也值得考量,合适的行为反馈反过来会鼓励员工的抑制性进谏行为,例如领导者即使不采纳意见也要对员工表现出进谏行为给予肯定,反之则会挫伤员工进谏的积极性。最后,组织开展面向领导者的培训课程,让领导者明白团队成员的多样性看法和观点对于团队运作的价值,使领导者养成对员工进谏的接纳态度。 第二,建立高水平的团队认同意义重大。建立员工对团队的认同感是一个长期的不能间断的任务,从员工新加入团队开始到长期在团队工作的整个过程,都要不断强调员工的认同感。尤其是当新员工加入团队时,他们经历的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过程对于团队认同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Hogg,xx)。成功的组织社会化过程会让员工第一时间把团队身份纳入到自我概 念中,为员工更深入的认同团队起了锅定作用。在随后长期的团队互动过程中,管理者也不要忘记加强个体对团队的认同感。这时,开展团队集体活动、设置共同的团队目标等可以强化个体的团队认同(Mael & Ashforth, 1992)。 第三,自我审查会妨碍员工抑制性进谏行为的产生,现实组织中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创造积极开放的氛围来提升员工的心理安全感(Kahn, 1990),减少员工的自我审查。只有当个体感知到所处的工作环境中有着积极的进谏氛围时,才可能经历少的自我审查过程,从而利于进谏行为的发生。为了激发团队内的抑制性进谏行为,工作团队要努力建立支持员工“与众不同”行为的团队氛围。 本研究为抑制性进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证素材,其理论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组织内的员工往往对周边工作环境、工作流程或者是团队内的任务分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知肚明,虽然私底下他们总是对这种种的问题议论纷纷,但是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领导者面前,我们都鲜少看到员工进谏的身影(Milliken et al., xx)。员工内心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用毛主席的话:“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 义理论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当今复杂多变的 国内外形势下,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如潮水般涌人的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变得模糊。因 此,应充分认识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根据现阶段大 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对策,使现阶段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显 著效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如何更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 大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问题,深 刻揭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内容。 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的教育,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育,是难度最大的 教育。只有不断加大创新力度,才能确保理论武装头脑的工作卓有成效。 目前,在一些大学生中存在着轻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有些同学认 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没有必要,以后也用不上,只要考试能过就行了。 特别是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同学们甚至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处。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都不重视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学习,这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是现代最先进的科 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时代的思想智慧。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 大学生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提高其思想道德 素质 当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已经作了一些探讨。这一课题的研究,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共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中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是实现学生真实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课题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所探索的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 当前,学生写作的环境,是离不开所处的多元化社会现实的,各种盛行的形式主义风气影响 着学生的世界观,阻碍着学写作的主动性。学校内,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要轻规律重考 试积淀的现象。学生作文普遍缺乏文采和激情,提倡作文个性化是解决上述语文教学中作文 教学弊端的良策。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呢?个性化,实质上是“我”人格化,独特化。个性化作文,即构思具有新 颖的审视视角,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情感真实感人, 就是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的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应用语 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这一新理念的观照下笔者想谈谈自己对中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几点认识。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中学生作文不尽人意,这是不争的事实,归纳起来大致在三个方面:从心里层面来讲,对作文无兴趣,觉得是负担,甚至讨厌、害怕;从生活层面来讲,没有打开生活的空间和思维的 天地,写不出丰富多彩的东西,甚至无话可说;从方法层面来看,不懂得怎么写,或者写不 出自己所想的境界,甚至自己都不知所云。 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总在盘陀路上徘徊,在泥淖中挣扎呢?前辈语文名师于漪先生反复 说过一句很动情的话:“语文教学决不能重‘术’轻‘人’啊!”冷静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写作训练 乃至整个语文学习是不是更注重了“术”,注重了技巧性的东西,而忽视了作为写作(学习) 主体的“人”,忽视了人的生活情感思维过程,忽视了人的品质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呢? 二、唤回富有个性的人的“自我” 大家知道,作文训练是学生内部的心理素质与客观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人是有理想、有自尊、有追求、有欲望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需要获得一定的满足或者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促进人的行为。当大家在写作时体 验到主体乐趣时,就会激发起主体控制动机,主动去探究问题,表现自我,这就是学生作文 的内驱力。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主动地激发自我的内驱力,把写作主体内在能量的阀门打开,诚如是,写作激情何愁不能喷发、不能燃烧呢? 三、个性化作文也有规则 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是否所有的个性都值得推崇,对学生的个性是 否可以不加判别地一味鼓励呢?答案是不可以。我们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要对个性化给予 定位,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下个性飞扬,侧重张扬个性,但要树立乐观向上、团结 合作的意识。个性化作文创作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避免从众心理,主张学生张扬 个性,让学生做独特的自己。追求个性多元化,防止极端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形成。思维的多 元性就是多侧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它一方面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天性;另一方面,又是 个性化作文的一个较好的突破口。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意识、知识、情感、能力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 成败,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作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充分显露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完整的独一无二的个人,个性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它是与 生俱来的,不需要刻意地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自己主动或他们之间互动的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的。教师不

2018年论文开题报告学习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也可直接使用论文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 要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首先要明确选题的原则,明确了选题原则,就能比较容易地选定一个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因而较有成功把握的题目。那么开题报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怎么写?下面是风林网络为您带来的解答,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的题材十分广泛,社会生活、经济建设、科学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的题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为实践服务。因此科学研究的选题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所谓论文的实用价值,就是指我们选的题目,应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为干百万人所关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类问题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和阶段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我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能使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急需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抑制通货膨胀,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廉政建设等等。二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就会遇到诸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乡镇企业的技术改造问题,等等。三是作者本人在工作实践中提出来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等等。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党和国家或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重大问题。这类问题关系国家发展方向、速度,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因而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第二,要注意选题的理论价值。我们强调选题的实用价值,并不等于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也绝非提倡选题必须有直接的效益作用。作为论文,无论是形式还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研究概况及趋势,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等。(如本页不够用,可另附纸。)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为完满生活作准备”是斯宾塞的教育本质观。康德说,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为人。蔡元培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诸如此类对教育本质的阐释,实际上都可以抽象出这么一个基本共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完善,即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真正的教育,必须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始终以人为中心,以追问历史对人的意义、价值和存在本体为己任。历史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在知识经济、信息数字化的社会中,在一个对各种价值观充满怀疑和嘲弄而又缺乏真正批判性建设性的时代里,在一个轻视民族历史文化,不屑人文教养的现实中,社会对于重塑人文精神的呼唤日益迫切和重要。科学与人文始终是人类进步的两面大旗,一架马车上的两个车轮,不可偏废,否则社会发展这辆马车就要出问题。现实中我们过于强调科学理性与技术能力,应试教育本质上讲是工业文明时代的产物,人不应该是被技术与科技异化了的工具,特别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教育应更多增强人文素养,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 2、实践意义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课程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通过对中学生历史素养培育的研究,使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素养,从而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类历史上,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知识,并在认识和总结过去的过程中找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当代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时代要求我们历史教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反复陈述“死”的社会发展历史,而是为提高学生现实及未来的生命质量,发挥其价值的一种全新历史课程。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面对诸多要求而尝试教学开拓时,如何掌握实施新教学方式的策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急需共同探讨解决的现实问题。新课标考试大纲,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版)》的指导思想:“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最近几年高考在命题时,加强对能力考查,注重史料分析,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对人文素养考察。这一变化为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考查拓展了舞台,同时也为我们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历史素养。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以追求升学率为最终目的,越是重点高中其教育教学目标越是整齐划一,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成为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常常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课堂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课堂更多追求的依然是记忆与分数,配合以大量的练习,甚至有的学校校长也认为文科特别是历史学科就是死记硬背,临时搞突击,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而不能回避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主导目标是追求高考升学率,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研究方案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研究方案 xx镇中心学校本部:xxx 一、课题提出 1.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动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提倡作文个性化,有利于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2.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供继承发扬的精华不少,但也确实存在着套袭、虚假、僵化等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作文教学非大改不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文教学应摒弃强调共性、简单低效的做法,全方位实施改革,使作文教学过程变得鲜活生动,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天地。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通过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

平,进而探索作文教学一般规律,丰富作文教学理论。 2.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化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 三、研究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2.求真求善的原则。一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二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3.探究创新的原则。探索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科学理论。探索性实验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 4.动态发展的原则。实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实验的研究策略,以求推旧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推进的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

我的作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多多拾柴火焰高 1995年第一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深远的。陈老师在信中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 面对这些些问题,我也不得不去思考自己的作文教学。 在教学中,我只看到了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真正认清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有人作过统计,一个人如果将一天中的观感用文字记录下来,至少可以写成一本书,而一个学期所规定的大作文也不过八篇,材料应该说是绰绰有余,而学生竟无材料可写,这应该如何解释呢? 带着这些疑惑,我做了一些尝试,现在还不敢说取得了什么效果,只是写出来与各们同仁交流一下,与大家的思想碰撞碰撞,产生那么一点小火花,给彼此带来些启发,也就达到了目的。 一、课前一分钟口头作文或朗诵 这是魏书生老师提倡的一种做法,我在教学中也在尝试,感觉很好。魏老师说:“每人每天都要有一次口头作文或朗诵的机会,目的是培养说的能力。”学生有话说了,也就有内容可写了。我要求学生说的内容有这样几种:(1)每天学生对抄写在黑板上的名人名言的理解;(2)我给他们指定题目;(3)针对班上当天发生的一件事或几

件事;(4)自己感兴趣的话题;(5)结合已学习了的或正在学习中的课文等等。这些内容可以说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朗诵诗词课文,能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与作者在广阔的时空里与作者交流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如,我曾给他们指定这样的题目《,牵动我的情思》,让同学们来口头作文,有的同学以《书籍,牵动我的情思》为题进行口头作文:书籍,牵动我的情思 书籍,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要将所有的情寄予它;假如我是一个音乐家,我要将所有优美动听的旋律赋予它;假如我是一个作家,我要将所有的文字给予它。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眼睛去观赏它,用心灵去感悟它。 ……但是,书籍更是我所向往的。在书籍的天空中,我就是雄鹰,自由飞翔;在书籍的草原上,我就是那奔驰的骏马;在书籍的小溪中,我就是那游翔浅底的小鱼。 书的草原,书的天空,书的小溪,无时无刻不牵动着我的情思。 …… 书籍,就像那一片绿荫,为我们遮挡毒辣的阳光,送给我们清爽的阴凉;书籍,是一个无声的老师,却告诉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让我们撒下爱读书的种子,让它经过雨水的滋养,阳光的哺育,发芽生长,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籍的天地,激扬文字……

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前言 一、本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本课题以我国国情为基础,结合西方经济学理论成果。努力使之与国情相 适应,从而产生真正扎根于中国土壤的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在西方地方公共品理论中,提博特(Tiebout)1956年所写的富有开创性的文章刺激了后续研究论文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然而这些理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政治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他们更多的是强调地方政府的收入支出对于人口流动、地方投资、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即地方财政的外部性问题(提博特1956,奥茨Oates)。而我国的情况则正好相反。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从西而东的人口流动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上的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本课题在论证上在采用西方地方公共品的理论时根据我国情况作了修正。 2.本课题在考察西部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时,虽然只强调了“地方政府作为 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激励不足”这个核心问题。但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本文却没有拘泥于就这个问题提出解法的传统模式。相反,本文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探讨了如何有效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这更本质的问题。并从中得出了“市场化”的人力资本存量增加模式:一是在通过教育形成人力资本的传统机制中,地方政府如何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普及富含人力资本的高科技产品来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二是在人力资本形成的传统机制以外,通过市场化手段—人口流动来增加人力资本的存量。本文深入地讨论了这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实施的具体办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正文 第一章: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人力资本开发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取得经济成就的重要标志和过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得到共识。各国政府和学者越来越认识到,经济进步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特别是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人,亦即要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尤其是在人类社会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将成为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知识最终将归结于有智慧的人脑和积淀于知识劳动者的才能,而这正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地区,西部在谋求经济发展和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解决好人力资本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问题较之其他地区显得更为关键和迫切。本章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的分析,从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入手,引出在西部开发中,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之于经济增长,之于社会进步的特殊意义,并通过阐述西部现存的人力资本问题,为后文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奠定理论的和事实的基础。 【一】理论分析

个性化作文浅谈

个性化作文浅谈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事实: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和学生作文程式化的泛滥。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教师用潜心揣摩出的所谓考试技法、模式指导学生写作,以致学生的作文变成修剪后的绿篱,千人一面、千调一腔;二是在作文立意上,过多地强调材料主题的价值取向,以致作文中看不到学生自己,假、大、空的言辞泛滥;三是盲目追求创新作文,当病例、诊断书、辩论等体裁的作文不断呈现时,学生作文的形式花哨了,可内容依旧贫乏。之所以出现这些现状,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作文”要求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忽视了对写作个体审美需要的尊重,忽视了写作是学生“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个性化作文呢?在我看来,能彰显写作个性,散发真、善、美迷人魅力的作文,才是具有较高文学审美价值和独特思想认识价值的个性化作文。 一.个性化作文的首要特征是真 所谓个性,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而外在表现又是真实自我的流露,真实自我包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由此,可以认为个性化作文提倡的真,就是真实、自然,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 袁枚“性灵学说”中提出,创作就是要抒写真情,表现个性。而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是作家以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关照世界、生活。作文也是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学生个性的外在体现,应是“真实自我” 的自然流露。但反观现在学生的作文,又有多少是真实自我的流露呢?很多作文的思想是假的,喊大话,说空话,讲套话;许多情感亦是假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还记得一九九八年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的高考作文中,就有许多考生捏造自己父母亲人逝去,自己又是如何战胜悲痛的事情。虽然不排除有的人经历了这种悲痛,但更多的人是为文而造情。难道生活中学生真的没有顽强战胜困难挫折,表现坚韧的事情吗?肯定是有的,只是一些同学对生活比较痴木,这些事情在他们心上并未留下什么痕迹罢了。 所以,我认为个性化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回归真实的自我,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毕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获得的真思想、真感情,才能让他人产生共鸣,把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与自己的阅读积累结合起来,写作文就绝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 或许有人会问,作文追求真好像与文学规律是相悖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9-10-11T14:27:52.9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1期作者:袁钦颖[导读]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倡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226001 摘要:新课标下,素质教育受到了日益广泛重视。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板块,个性化教学的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在写作中学会独立思考、推陈出新,表达自身独特见解,进而实现在写作中的个性化。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倡导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想说的话,将遇到新奇有趣的事件和印象深刻的事件表达出来,形成一种主体意识,避免作文内容千篇一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启迪。 一、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1.学生写作内容模式化。就小学作文来讲,应该突出小学生的时代气息,时代感张扬、强烈,并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但是就当前写作教学来讲,学生写作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所背离,尤其是套话严重,写作内容上千篇一律。同时空话比较严重,毫无实践性和现实意义。最终导致多数学生写作内容模式化,而读者阅读起来也通常有气无力。 2.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对于小学生来讲,好奇心强烈,表达欲望强烈,在写作内容中,最能体现出小学生的心态,同时也能将其独特之处表现出来。但是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对写作的热情并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对写作比较厌恶,对写作始终不感兴趣,将完成作文作为应付教师的一种方式,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写作。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调动其写作欲望。小学生通常好奇心强烈。情感表达欲望也比较强,教师可以以学生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组织学生共同探讨课题内容。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将现实生活作为出发点,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如在描写小动物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家中养的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平常家人会怎样对待小动物,也可以回想一下,自己见到别人家小动物的场景,然后从细节上对动物进行描写。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学生会意识到,写作内容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从现实出发描述,对其产生写作的兴趣。 2.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生年纪不大,认知能力比较有限,同时其创新意识比较差,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维影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差,而这种状况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在此背景下,学生在写作时,思维常常比较单一。因此教师在进行个性化作文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并且说出其对相关内容的独特见解,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如雨水能够灌溉农田、净化空气,但是过量降水又会引发洪涝灾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列出多个例子,让学生指出其存在的优点和弊端,使学生思维在此影响下得到拓展,在实际写作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进而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3.积累丰富写作素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增加阅读量,了解不同素材的写作方式,为今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需要重视文本,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才会在作文中做到有话可说。如在一些课后练习题中,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具体讲解文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优美,并且将内化成属于自己的知识,并且将其灵活运用在自身个性化的写作中。 4.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想法。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勇于表达自身想法、观点。如在教师规定的写作范围内,自己确定写作题材、文章立意,并且在此过程中,不对时间、字数进行规定,让学生将想法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写作个性化得到充分展示。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凸显写作个性化。同时在写作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注重作文评改的实施,这一环节的实施对学生写作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在作文内容方面,通常会凸显学生个性。同一类型的作文,学生在组织、结构、选材、语言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差异,作文实际写作水平也会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改时,需要尽量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5.培养学生自主修改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采用的是教师评改方式,而作文修改是提升学生写作质量的重要方式。新课标下,在个性化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修改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同时在一旁做好辅助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原来的作品,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实际写作能力的增强和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写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傅丁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47。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