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18.0毫米,折合水量212.46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

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2.78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0.92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50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3.2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

全市总耗水量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总退水量5.29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3.0%。

2011年全市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好,与去年基本持平;鳌江水系下游水质仍然较差;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水质大多为劣Ⅴ类,温瑞塘河水质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二降水

(一)降水总体情况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属平水偏枯年。2011年全市年降水超过2000毫米站点只有两个(吴垟、峰文),其余站点年降水量低于2000毫米,其中最大年降水量是苍南县峰文站达2153.9毫米,最小是洞头县洞头站年降水量735.9毫米,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93倍。

2011年各县(市、区)降水情况对比图

(二)降水特点

1、空间上、时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小于山区

2011年我市降水量空间上分布不均,沿海少于山区。瑞安市平均雨量1458毫米,泰顺县平均雨量1691毫米,市区平均雨量1374毫米;山区峰

文站年降水量2153.9毫米,海岛洞头站年降水量只有735.9毫米。时间上降雨主要上集中在5-8月,占全年的62.0%,受东风波及台风外围等影响,我市7-8月平均雨量分别为263.7、341.1毫米,特别是8月26-31日,受“南玛都”台风外围气流影响,温州市普降特大暴雨,峰文站最大日雨量达193.0毫米,最大三天雨量达419.5.0毫米。

2、入梅早、出梅早,梅雨期短、雨量小

2011年我市6 月10 日入梅,6 月26 日出梅,梅雨期为16 日。梅雨期水雨情的主要特点为:入梅早出梅早,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我市梅雨量91 毫米,仅为常年梅雨量(207 毫米)的44%,与2010 年相比,梅雨量减少了205毫米。时间分布上,降雨集中在6月12 日和13日。12日全市降雨37毫米,13日全市降雨31 毫米,两日降雨占整个梅雨期降雨的80%。空间分布上,瑞安、文成、平阳三地雨量相对较大,均超过100 毫米,永嘉、乐清、洞头三地雨量较少,其中乐清、洞头雨量均为66 毫米,而永嘉雨量仅有57 毫米。

3、东风波暴雨

7月受东风波雨影响,我市降水量丰富,7月平均雨量268毫米,超过多年平均20%,降雨中心为乐清市横溪流域,叶山、李家山月雨量超过530.0毫米,月最大站点为泰顺县杨寮站573.9毫米。最大的1小时降水量出现在7月24日19时至20时,1小时雨量94毫米。29日23时至30日2时,龙湾地区受锋面雨影响,龙湾区普降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永强站最大1小时降雨量达105.5毫米,日雨量235毫米。

三水资源

(一)水资源总量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2011年各县(市、区)水资源总量分布图

(二)地表水资源

地表年径流深为793.4毫米,折合水量87.13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2.2%,比上年减少55.0%。

近十年来我市地表水资源总量情况图

(三)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0.31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18.68亿立方米后,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

(四)人均水资源量

2011年全市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人均拥有水资源量高于全市人均水平的有泰顺县、文成县、永嘉县。

2011年各县(市、区)人均水资源量图

(五)水库蓄水量

全市建成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2011年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2.7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了0.92亿立方米,其中珊溪水库比上年蓄水量减少0.71亿立方米。

2011年温州市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表

(六)地下水降落漏斗

随着龙湾区地下水禁限采工作的深入开展,永中片区的水井已基本关停,地下水位大幅度上升,已不再是永强平原的水位漏斗中心。

2011年监测水位最低值位于华迪钢业公司,年平均水位为-26.45m。

四供水量与用水量

(一)供水量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19.91亿立方米,占97.6%;地下水源供水量0.5亿立方米,占2.4%。

在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11.95亿立方米,占60.0%;引水工程供水量6.47亿立方米,占32.5%;提水工程供水量1.49亿立方米,占7.5%。

2011年地表水水源供水情况图

(二)用水量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为6.52亿立方米,占32.0%;林牧渔畜用水量为0.27亿立方米,占1.3%;工业用水量为6.46亿立方米,占31.6%;城镇公共用水1.68亿立方米,占8.2%;居民生活用水量为3.46亿立方米,占17.0%;生态与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1.50亿立方米),占9.9%。

2011年用水情况分布图

(三)耗水量

全市全年耗水量为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其中农田灌溉耗水量为5.20亿立方米,占41.5%;林牧渔畜耗水量0.25亿立方米,占2.0%;工业耗水量2.45亿立方米,占19.6%;城镇公共耗水量0.83亿立方米,占6.6%;居民生活耗水量1.93亿立方米,占15.4%;生态环境耗水量1.88亿立方米(不含环境配水),占15.0%。

2011年耗水情况分布图

(四)退水量

全市日退水量为144.94万立方米,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退水量分别为29.96、95.13和19.85万立方米,年退水总量为5.29亿立方米。全市年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

2011年日退水量分布图

(五)用水指标

2011年全市人均用水量239.63立方米,比去年减少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66.51立方米/万元,比去年减少8.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0.76立方米/万元,比去年减少0.8%;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136.49升,与去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日用水量97.26升,比去年增加0.6%;农田亩均灌溉用水量为347.07立方米,比去年增加8.4%。

2011年主要用水指标情况表

注:2011年人口数据采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成果。

(六)水资源利用率

2011年全市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为23.0%。其中,市区水资源利用率为58.6%;乐清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6.2%;洞头的水资源利用率为30.0%;苍南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8.4%;瑞安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6.7%;平阳的水资源利用率为21.3%;文成的水资源利用率为14.7%;永嘉的水资源利用率为14.1%;泰顺的水资源利用率为8.9%。

2011年各县(市、区)水资源利用率情况图

五水质

2011年,全市参与评价的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共72个,代表59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391.0公里。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水功能区数为41个,占评价总数的69.5%,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为1083.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7.9%;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数为39个,占评价总数的66.1%,达标河长为1065.9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6.6%,未达标河段的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总磷与化学需氧量。汛期水功能区水质较全年期、非汛期稍差,达标河长为987.9公里,河长达标率为71.0%。

参与评价的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断面共18个,全年监测频次合计168次,基本项目及水源地补充项目均合格的频次为140次,合格比为83.3%,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pH以及水源地补充项目铁、锰。

大中型水库营养状态评价,珊溪、赵山渡、泽雅、桥墩、吴家园、淡溪、钟前、白石、金溪、林溪、百丈漈等11座大中型水库4~9月份的富营养化评分值在40.1~51.8之间,除林溪水库、百丈漈水库营养状态属于轻度富营养外,其余9座水库均为中营养。

(一)饮用水源地

全市已开展监测的饮用水源地共计18处,分别为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泽雅水库、桥墩水库、吴家园水库、十八孔水库、白石水库、钟前水库、淡溪水库、岭尾水库、赤溪镇、吴界山、东门、芙蓉、圣和宫、溪底寮、大荆和山根(瓯江翻水站)。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基本项目及水源地补充项目均合格的频次占总监测频次的比率为83.3%;但是夏季珊溪水库

局部由于藻类异常繁殖导致个别月份出现水体pH>9.0的现象;十八孔水库总磷、总氮超标;泽雅水库、白石水库、山根(瓯江翻水站)、吴界山等水源地个别月份出现铁、锰超标现象。

(二)三大江水系

1、瓯江水系

该水系共设置泽雅水库、金溪水库、白石水库、钟前水库、上戍、山根(瓯江翻水站)、温州、上塘、碧莲、石柱、圣和宫、岩坦、鲤溪、东皋等14个监测断面,代表12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425.8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优良。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397.8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3.4%;达标河长397.8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3.4%,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上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

2、飞云江水系

该水系共设置珊溪水库、赵山渡水库、三插溪、里光溪、莒江溪、洪口溪、峃作口、百丈漈水库、林溪水库、湖岭镇、玉壶东溪、龙凤桥、大峃、峃口、上林、玉泉溪、吴界山、平阳坑、碧山镇、瑞安等20个监测断面,代表14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425.1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良好。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372.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87.5%;达标河长360.9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84.9%,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大峃、吴界山、平阳坑、碧山镇、林溪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

3、鳌江水系

该水系共设置吴家园水库、桥墩水库、顺溪镇、怀溪镇、东门、埭头、

占家埠、灵溪、鳌江等9个监测断面,代表9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45.2公里。

该水系水质总体良好,但是下游水质较差,其中占家埠、鳌江断面水质为劣Ⅴ类。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121.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83.7%;达标河长101.8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70.2%,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鳌江、顺溪镇、占家埠,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挥发酚。

(三)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

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监测断面共13个,分别为交溪口(东溪)、交溪口(寿泰溪)、溪底寮、岭尾水库、泗溪镇、仕阳、十八孔水库、赤溪镇、大荆、仙溪、雁荡、芙蓉和淡溪水库,代表13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95.6公里。

出省与独流入海河流水质优良。全年期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Ⅰ~Ⅲ类标准的河长达192.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8.2%;达标河长192.1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98.2%,水质不达标的断面为十八孔水库,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

(四)平原河网

全市平原河网共设置丰收桥、水心殿、西山、潘桥、石坦、永中、塘下、仙岩、平阳、林岱、昆阳、龙港、钱库、虹桥、乐成、柳市等16个监测断面,代表11个水功能区,评价总河长为199.3公里。

全市平原河网水质恶劣,16个断面的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在 3.6~25.0之间,其中有机污染最重的断面是龙湾永中,其次是乐清柳市。全年期水质

除林岱、钱库断面水质为Ⅳ类、潘桥为Ⅴ类外,其余断面水质皆为劣Ⅴ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Ⅴ类标准的河长为31.8公里,仅占评价总河长的16.0%;达标河长20.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10.2%,除林岱、钱库断面水质达标外,其余14个断面均不达标,不达标断面的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氟化物、总磷、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温瑞塘河水质较2010年略有好转。

六重要水事

2011年是温州水利发展机遇最好、推进力度最大、完成投资最多、获得荣誉最高的一年,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精神,围绕市委“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总体部署,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要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大力度推进以“十大”项目为重点的水利骨干工程建设,水利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投资首破50亿大关,达53亿元,占年度计划133%。

一、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市委、市政府于5月28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要围绕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突出防洪减灾、围垦造地、水资源保障、农田水利、水生态治理“五大”建设重点,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强科学治水,推进依法治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深化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更加有力的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我市首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2011年,我市首次荣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这是我市水利在改革与发展领域,荣获的最高奖项。

近年来,我市水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防洪减灾保安全为中心,大力推进强塘工程、防洪减灾能力、围垦造地、水资源保

障、农民饮用水、小流域综合整治等各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均取得了相应的成绩。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要求,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基层水文测站标准化建设、水库海塘水闸规范化达标建设、基层防汛体系提升工程建设、安全文明标化工地建设等开拓性工作,有力地提升了水利管理和基层基础能力。

三、瓯飞工程开工建设

2011年6月28日,备受瞩目的瓯飞起步区暨一期促淤工程开工,这标志着瓯飞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正式拉开建设序幕。副省长、市委书记陈德荣宣布开工。

瓯飞工程位于我市瓯江至飞云江之间的近海及滩涂上,面积约49万亩,堤线总长45.6公里,工程防洪标准按照100年一遇设计,挡潮标准近期达100年一遇,远期达500年一遇。

四、楠溪江供水工程提前应急供水

2011年7月13日,楠溪江供水工程的8孔拦河闸落下闸门蓄水,通往乐清方向的输水系统开闸放水,楠溪江水实现了向乐清旱区提前应急供水,10月10日楠溪江供水工程输水闸门关闭,结束向乐清应急供水。自应急供水以来,该工程每天输送到乐清的楠溪江水约12万吨,向乐清应急供水总计达1120万吨,有效缓解了乐清的旱情。

五、开展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为隆重纪念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3月22日上午,市水利局联合温州交通广播电台在市区松台广场举办了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的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纪念活动暨2010年温州市水资源公报发布会。

除了广场的宣传纪念活动,市水利局还以不同的形式与多家单位开展宣

传纪念活动。一是与温州市希望工程爱心联盟在茶山高教园区、南北象街道、茶山街道开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大学生志愿者宣传活动,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温州水利“十二五”规划等。二是会同市教育局开展节水宣传进百校。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组织播放节水宣传片,开展互动课堂,征集节水主题等活动。节水主题征集形式包括主题漫画、口号、身边的节水故事等,以学校为单位报送各类作品5件参加全省评比。三是与温州晚报联合举办“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进温州水利跨越赶超发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四是在温州网、温州水利网开辟专栏进行宣传。此外,市水利局还通过温州移动10086、市民信息亭、出租车移动监控系统、农民信箱、温州手机报、广播等载体纪念宣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

名词解释

地表水资源量: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的径流量。

地下水资源量: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

总水资源量:评价区内当年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总量。

供水量:各种水源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

用水量: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水量。包括生产用水(不包括企业内部的循环利用量)、生活用水(城镇、农村居民)和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

耗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吸附、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至地表水体和地下饱和含水层的水量。

退水量:第二产业、第三年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9

2009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9年,我国气候异常,一些地区降雨之多、台风之强、旱情之重为历史 罕见。旱情来得早、去得晚、范围广、影响大,特别是冬麦主产区年初的冬春连旱,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东部的夏伏旱,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和西南局部的秋冬连旱,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全年有9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发生强风、暴雨、高潮同时出现的最不利形势。受多次大范围、高强度降雨过程影响,全国有210多条河流相继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水利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超前部署,科学决策,精心调度,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减轻了洪涝干旱台风灾害损失。 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国家把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 设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领域。各级水利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保持了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扩大内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强力推进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大任务,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为应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严重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创近年来新开工大型水利工程数量历史新高;水利法制建设稳步

推进,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能力不断提升。水利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9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91.1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965.5亿m3,比常年值偏少8.0%。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15.7mm,比常年值偏少3.8%;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79.7mm,比常年值偏少10.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海南和青海偏多程度约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2个省(自治区),其中北京和云南偏少约25%。 地表水资源量 2009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5.2亿m3,折合年径流深244.2mm,比常年值偏少13.4%。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3.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少13.5%。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黑龙江、上海、青海、海南偏多程度在23%~56%之间,江西、吉林、云南、河南、福建、内蒙古、宁夏偏少程度在25%~37%之间,山西、辽宁、河北、北京偏少程度在45%~62%之间。 2009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54.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为5193.3亿m3,从我国流入国际边界河流的水量为1090.7亿m3,全国入海水量为13960.9亿m3。

2017年长沙市水资源公报

2017年,我市遭遇了有气象水文记录以来最强降雨与最高水位洪峰袭击,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带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抵御洪魔,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一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全市生态环境建设领域摘得一块金字招牌。一年来,全市水务系统紧紧围绕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对水务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作出的新部署,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速赶,水利建设强势推进,水务工作亮点纷呈,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保障。 长沙市水务局局长:曹彪

综述 长沙市国土面积11819平方公里,主要河流为湘江及其浏阳河、捞刀河及沩水等一级支流。湘江干流由南而北纵贯全市,分城市为东、西两部分;浏阳河、捞刀河自湘江东面,沩水、靳江及龙王港自湘江西面汇入湘江。 2017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717.9毫米,折合水量20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降水量178.1亿立方米偏多14.0%;地表水资源量122.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1034.9毫米,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96.2亿立方米偏多27.2%,地下水资源量25.06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量25.0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22.31亿立方米,属丰水年份。 全市大中小蓄水工程年末蓄水总量 5.3401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4456亿立方米;全市年供水总量和各部门实际用水总量均为36.6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05亿立方米,用水净消耗量10.68亿立方米。 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544.7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463立方米;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为35立方米、31立方米(当年价)。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1%。 2017年在全市一江三河上布设水质监测断面30个,监测河长688.8公里。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法分全年期、汛期和非汛期进行评价,Ⅱ~Ⅲ类水质河长,全年为621.2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0.2%;汛期为649.7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4.3%;非汛期为621.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90.2%。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总磷等。

2003年江苏省水资源公报

2003年水资源公报 概述 江苏省总计算面积10.2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6.4万km2,长江流域面积约1.9万km2,太湖流域面积1.9万km2。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属于丰水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总供水量421.5亿m3,总用水量421.5亿m3,总耗水量207.4亿m3,占总用水量的49%(即耗水率)。河湖库水质比上年略有恶化。2003年全省人均用水量为569m3,万元gdp用水量为330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99m3,一般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51升/日,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80升/日。 一、降水量 200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55.8mm,折合降水总量1280.1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大26%,比上年偏大37%,在1956至2003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2位,属于丰水年。

【时空分布】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沂沭泗区刘老涧闸的1767.3mm,最小为太湖流域陈墓站的761.1mm,前者为后者的2.3倍。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大40.6%,长江流域偏大18.4%,太湖流域偏小6.6%。年内降雨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8%。 【梅雨】淮河以南地区6月21日入梅,7月12日出梅,梅期长22天,较常年梅期长1天,梅雨量较常年明显增多。梅雨期全省累计面平均降雨量403mm,为常年的1.7倍,沿江苏南地区和江淮之间梅雨量分别为383 mm和473 mm,分别为常年梅雨量的1.6、2.1倍;淮北地区降雨量355mm,为常年的2倍。 二、水资源量 (一)地表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490.3mm,比上年偏多134%,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偏大89%,在1956-2003年系列中排第3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大144%,长江流域偏大66%,太湖流域偏小23%。 (二)地下水资源量 2003年全省地下水淡水资源量为138.3亿m3,其中淮河流域101.3亿m3,长江流域21.5亿m3,太湖流域15.4亿m3。依地貌划分,大部分为平原区,其资源量为134.7亿m3,占地下水资源量的97%;山丘区资源量为7.8亿m3 ,仅占3%,重复计算量为4.2亿m3。 (三)水资源总量 2003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19.1亿m3,比去年增加351.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99.8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8.3亿m3,重复计算量19.0亿m3。全省平均产水系数为0.48,产水模数为60.7万m3/km2。 2003年行政分区总水资源量表 水量单位:亿立 方米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7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08-10-13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水利事业保持了投资加大、建设加快,基础增强、管理加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2007年,我国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水旱灾害呈现先旱后涝、旱涝急转和旱涝并发的局面。淮河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台风前少后多强度大,山洪灾害频发,城市暴雨内涝严重。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夏伏旱,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作物生长关键期,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程度深。面对严重的水旱灾情,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有关部门周密部署,受灾地区干部齐心合力,军民团结一致,夺取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07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10.0mm,折合降水总量为57763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5.1%。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六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六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317.9mm,比常年值偏少3.1%;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四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四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1128.4mm,比常年值偏少6.0%。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东和甘肃分别偏多13.8%和11.5%;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内蒙古、江西、黑龙江的偏少程度超过20%,北京、广西、河北、湖南、广东、天津偏少15%~10%。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榕政办[2011]82号 【发布部门】福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4.06 【实施日期】2011.04.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的通知 (榕政办〔2011〕8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福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经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审核,并经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一年四月六日福州市水利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闽委办〔2010〕46号)和《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福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榕委〔2010〕28号),设立福州市水利局,为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正处级。 一、职责调整 (一)取消已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取消指导水利行业多种经营工作的职责。 (三)将原市建设局指导和管理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除温泉外)的开发利用的职责划入市水利局。 (四)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减轻水旱灾害损失。 (六)加强河道采砂监督管理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水利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起草并组织实施水利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组织编制省政府、市政府确定的主要江河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等重大水利规划;负责提出水利固定资产投资市政府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提出市水利建设投资安排建议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负责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的统筹兼顾和保障;实施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全市和跨县(市)区水的中长期供求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开展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发布全市水资源公报;组织实施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资源论证、防洪论证制度;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江苏省2002年水资源公报 2002年水资源公报 一、来水分析计算 (一)降水量 2002年全省平均降水量922.2mm,折合降水总量941.4亿m3,比多年平均(1956 ~2002年系列)偏小7.3%,比2001年偏大6.0%,在1956至2002年降水量系列排列中居第33位,属于偏枯年。 全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实测年降水量最大为太湖湖西区成章站 1926.4mm,最小为丰沛区徐鲍庄站385.6mm,前者为后者的5.0倍,年降水量等值线变幅在600~1600mm,其中,徐州丰沛和沂北地区雨量较小,在400~600mm之间,淮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在600~1000mm之间,长江干流及太湖东部地区在 1000~1400 mm之间,太湖湖西山区雨量较大,在1600mm以上。与多年平均比较,年降水量淮河流域偏小20.0%,长江下游干流区偏大6.6%,太湖区偏大13.9 %,各行政分区降水量大部分比多年平均偏小,其中,连云港市、徐州市和宿迁市分别偏小30.1%、28.3%和24.3%,而镇江市、苏州市和常州市则比多年平均偏大 17.5%、15.9%和15.1%。 2002年降水量年内分布悬殊,汛期(5~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一般在50%到80%之间,平均为63.7%,其中,沂沭泗流域平均为79.1%,淮河中上游为70.5%,淮河下游区为61.7%,长江下游干流为58.5%,太湖流域为58.1%。今年我省淮河以南地区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期长19天,较常年梅期短2天。沿江苏南地区梅雨量为173.8mm,比常年梅雨量偏少17%。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2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85.72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181.9mm,比2001年地表水资源量181.41亿m3多4.31亿m3,比多年平均(1956~2002年系列)地表水资源量253.19亿m3偏小26.6%,在1956~2002年系列中排第31位。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与多年平均值比较,淮河流域偏小62.5%,长江下游干流偏小1.7%,太湖流域偏大33.2%。 年径流深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除洪泽湖和骆马湖等大水体外,北部的丰沛区仅为12.1mm,为我省三级水资源分区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出现在太湖流域的湖西区,为464.9mm。从行政分区上看,苏锡常镇地区一般均在420mm以上,而徐连淮宿地区仅在50~80mm左右。年径流的年内分配亦很不均匀。全省产生径流的月份,苏南地区除1、10、11月不产流外,其余月份均有径流产生,而苏北地区则主要在4~8月及12月6月中产生径流,其余月份产流量极少。 2002年全省入境水量(不含长江)为281.75亿m3,其中沂沭泗入境3.71亿 m3,淮河上中游入境235.2亿m3,淮河下游入境2.36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入境约7.78亿m3,浙江太湖及浦南入境32.70亿m3。全省出境水量(除入海水量)为太湖区的66.47亿m3、固城石臼湖区的6.77亿m3以及南水北调出省水量0.59亿 m3。 2002年全省入海水量为218.03亿m3,其中,沂沭泗66.42亿m3,淮河下游区124.69亿m3,长江下游干流区26.92亿m3。全省入江水量为158.84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17亿m3,长江干流24.68亿m3,太湖流域57.99亿m3。全省引江水量为196.99亿m3,其中淮河流域76.97 亿m3,长江干流50.64亿m3,太湖流域69.38亿m3。 2002年长江干流大通站年径流量9926亿m3,洪泽湖出湖水量为185.15亿 m3,骆马湖出湖水量为0.23亿m3。 (三)地下水资源量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2

水利部二○○二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02年,新时期治水思路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水利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历史性地由规划阶段转入实施阶段,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防洪减灾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饮水解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水土保持取得新成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价改革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水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并取得成效,水资源统一调度、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水功能区划、生态环境补水以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将进一步推进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 2002年,我国南方和西北内陆河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北方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偏少。海河、辽河、黄河来水遭遇特枯。南四湖几近干涸,京杭运河济宁段断航50天,辽河干流断流158天。现将2002年的水资源量、蓄水动态、供用水量及江河湖库水质等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200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60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2610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多3.2%。北方五个流域片(松辽河、海河、黄河、淮河、内陆河)降水量比常年少4.8%(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26.0%),南方四个流域片(长江、珠江、东南诸河、西南诸河)降水量比常年多7.2%。在各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20%以上的有山东、天津、北京、河北、辽宁;比常年偏多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20%以上的有新疆、湖南、上海、江西。 2002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7243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287毫米,比常年多4.2%。北方五个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27.5%(其中海河片比常年偏少72.4%),南方四个流域片则偏多10.8%。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偏少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少50%以上的有天津、山东、河北、北京、辽宁、山西;比常年偏多的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偏多50%以上的是上海和湖南。2002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278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6705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7693亿立方米。 2002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8697亿立方米,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的只有1012亿立方米。将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中的不重复量相加,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255亿立方米,比常年多2.9%,其中北方五个流域片水资源总量4158亿立方米,比常年少22.4%,南方四个流域片24097亿立方米,比常年多9.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45%,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29.8万立方米。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对全国3093座大中型水库统计,2002年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97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量增加41亿立方米。在九大流域片中,黄河片、海河片和松辽河片分别减少77亿、17亿和16亿立方米,长江片、淮河片和东南诸河片分别增加83亿、46

浙江省气候变化公报

一浙江气候变化事实 自1961年以来,浙江省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线性回归计算增多趋势达到每10年0.25℃。其中80年代以后年平均气温上升最显著,此间增温率为每10年0.6℃。全省各地增暖强度整体上表现为东北高西南低。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变化不尽相同,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是冬季,其次是春季,而夏、秋季平均气温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开始有升高趋势。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大于最高气温的增加,导致日较差变小。2008年浙江气温继续偏高,超过常年0.6℃,但比07年低0.8 ℃。 图1 浙江省年平均温度距平历年变化 图2 近50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布 1961年以来,浙江省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微弱的增加趋势,1961-2008年的线性增加率为每10年39.2mm。在近50年总的增加趋势下,浙江省年降水量存在一些振荡,1972-1973年和1979-1980年出现了两次突然大幅度增加,在2002-2003年出现了突变性减少并且至今已经持续低于年降水量标准值,2008年降水比2007年略偏少22毫米,比常年偏少1成。浙江省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上升趋势有一定差异,东南沿海最明显,中部、北部不明显。全省降

水量的季节分布出现明显变化,夏季、冬季降水趋于增加,秋季、春季节降水明显减少。 图3 浙江省年降水量距平历年变化 图4浙江省年降水量趋势分布图 近50年来浙江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达85.4小时,相当于浙江省的年平均日照量从1961年至2008年减少了约409小时。2008年日照继续偏少81小时,比2007年少67小时。浙西、浙北日照减少最明显,每10年在100小时以上。各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为夏季,其次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 图5 浙江省年日照时数距平历年变化 近50年来浙江省年平均风速总体上呈明显减弱趋势,其趋势为每10年降低0.17m/s。2008年平均风速比常年小0.3米/秒,与2007年持平。除丽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质检试题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质检试题 (完卷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雷尼尔山(46°51′N,121°45′W)位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东南85千米处,山体呈圆锥形,主峰海拔4391米。在秋冬季节多云的日出时分,山的影子有时会投映在天上。下图拍摄于2019年10月3日。据此完成1~3题。 1.照片中山的影子投向山峰的() A.东南方 B.西北方 C.西南方 D.正西方 2.投射有山影的大气和云层并不是完全黑暗的,主要是因为() A.地面长波辐射影响 B.大气逆辐射影响 C.大气的吸收作用 D.大气的散射作用 3.对雷尼尔山地理特征的推测,可信的是() A.山顶夏季没有冰雪覆盖 B.冬季降雪量多 C.山腰处的森林主要是落叶阔叶林 D.属褶皱-断块山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岛屿周围大陆架宽广。据此回答4~5题。 4.甲岛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5. 甲岛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最适宜捕鱼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的流动

人口.2020年4月,我国发布了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表是部分省(直辖市)常住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6~8题 6.广东、浙江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B.平原为主,农业发达 C.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D.海湾地区,交通方便 7.影响北京常住人口减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空气质量 B.国家政策 C.通勤条件 D.自然灾害 8.引起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较缓慢 B.气候变干冷 C.居民候鸟式迁徙 D.水资源贫乏 近20年来,四川省城乡人口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较多来自于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收入返还。该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特殊发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进城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县城就越繁荣。下表是 2000~2015年四 层级 2000年 城镇化率(%) 2015年 城镇化率(%) 2000~2015年城镇人口 年均增长率(%) 全省27.1 48.1 3.9 成都市53.7 71.6 3.8 地级市辖区40.6 57.9 2.7 县域(研究区内76 个)16.7 37.5 4.6 ①本地工业化②异地工业化 ③乡镇旅游业发展④生活和教育需求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该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远超地级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县域(与地级市辖区相比)() ①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②农村人口比例较高 ③城镇住房价格相对较低④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等)。下图为我囯某地甲、乙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1~12题。 11.甲树种最可能是()

江苏省人大会常委会公告(2003)第 25 号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江苏省人大会常委会公告(2003)第25号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8月15日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公布,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3年8月15日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财政投入,加强水工程建设,促进水环境改善。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单位和个人依法取得的水资源使用权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七条水资源规划是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本依据,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 编制水资源规划应当在对水资源科学考察、调查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2010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0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2-04-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区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长江上游、鄱阳湖水系、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滑坡泥石流灾害,海南、四川两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过程,全国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防控,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成功抗御了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了灾害损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加快推进水利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以及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为水利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的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实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发展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着力推进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

会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成效,水资源调度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公布,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0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95.4mm,折合降水总量为65849.6亿m3,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多8.2%。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北方6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365.8mm,比常年值偏多11.5%;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简称南方4区,下同)面平均降水量为1280.2mm,比常年值偏多6.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辽宁和吉林等3省(自治区)偏多程度大于30%;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天津、北京和重庆分别偏少18.2%、12.6%和10.6%。 地表水资源量 2010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9797.6亿m3,折合年径流深314.7mm,比常年值偏多11.6%。从水资源分区看,北方6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16.1%;南方4区比常年值偏多10.7%。在31个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辽宁和吉林偏多程度大于80%,海南、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安徽和新疆偏多程度在30%~60%之间;比常年值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和内蒙古偏少程度在30%~60%之间。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 温州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既有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又有水质性缺水。如何做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基本职责,定期编发水资源公报是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管理保护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温州市水资源公报(2011)》在编制过程中,得到省水利厅、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水资源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18.0毫米,折合水量212.46亿立方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大,平原小,海岛最小;汛期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2/3左右。 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454.4毫米(折合水量为171.39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9.3%,较上年降水量偏少38.0%。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87.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63亿立方米),产水系数为0.52,产水模数为75.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1112立方米。 全市19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12.78亿立方米,较上年末减少0.92亿立方米。 全市总供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0.50亿立方米),较上年减少0.76亿立方米。 全市总用水量为20.41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13.2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5.14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2.02亿立方米。 全市总耗水量12.55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为61.5%。总退水量5.29亿立方米。 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23.0%。 2011年全市入河退水量为2.91亿立方米,瓯江水系、飞云江水系水质总体较好,与去年基本持平;鳌江水系下游水质仍然较差;平原河网水质依然不容乐观,水质大多为劣Ⅴ类,温瑞塘河水质与去年相比略有好转;水源地水库水质总体良好。

2018年常州市水资源公报-发布版1210

常州市水资源公报C H A N G Z H O U W 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B U L L E T I N 2018 常州市水利局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常州分局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1) 三、蓄水动态 (3) 四、水资源利用 (5) 五、水资源质量 (6)

一、综述 2018年,全市年降水量1240.0mm,折合降水总量53.57亿m3。 全市水资源总量20.5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24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8亿m3。 全市总用水量25.76亿m3;总耗水量11.65亿m3,占总用水量的45.2%(即耗水率)。 全市125个水功能区,76个达标,达标率为60.8%,其中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53.8%,湖库水功能区达标率100%。59个考核水功能区,48个达标,达标率为81.4%,比2017年上升5.1个百分点。 二、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全市年降水量1240.0mm,折合降水量53.57亿m3,比2017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偏多8.1%。 各行政分区中,常武地区、金坛区、溧阳市年降水量均较多年平均偏多,分别较多年平均值偏多5.6%、8.3%、13.4%。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见表1,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比较见图1,全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见图2。 表1 全市年降水量表

图1 各行政分区年降水量与上年、多年平均比较 图2 全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二)地表水资源量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17.24亿m3,相当于年径流深399.1mm,比2017年地表水资源量减少19.5%,比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增加6.7%。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2016年,全国年平均降水量730.0mm,比多年平均偏多13.6%,比2015年增加10.5%。 地表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折合年径流深330.3mm,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3%。2016年,从国境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179.9亿m3,从我国流出国境的水量6083.6亿m3,流入界河的水量1124.6亿m3;全国入海水量20825.5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016年,全国地下水资源量(矿化度≤2g/L)8854.8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9.8%。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928.1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252.4亿m3,平原区与山丘区之间的重复计算量325.7亿m3。全国平原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2008.8亿m3。 水资源总量2016年,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2466.4亿m3,比多年平均偏多17.1%,比2015年增加16.1%。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127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885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2.5亿m3。全国水资源总量占降水总量47.3%,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为34.3万m3/km2。 二、蓄水动态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2016年,对全国639座大型水库和3410座中型水库进行统计,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953.7亿m3,比年初蓄

水总量减少40.7亿m3。 湖泊蓄水动态2016年,对29个水面面积在100km2及以上的湖泊进行统计,湖泊年末蓄水总量1301.1亿m3,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11.0亿m3。其中,青海湖、南四湖、洪泽湖分别增加14.5亿m3、8.0亿m3和7.6亿m3;鄱阳湖和太湖分别减少17.3亿m3和3.0亿m3。 地下水动态2016年,北方16个省级行政区对74万km2平原地下水开采区进行了统计分析,年末与年初相比,浅层地下水蓄变量67.0亿m3。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 供水量2016年,全国供水总量6040.2亿m3,占当年水资源总量的18.6%。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491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1.3%;地下水源供水量1057.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7.5%;其他水源供水量70.8亿m3,占供水总量的1.2%。与2015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减少57.1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12.2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增加6.3亿m3。 全国海水直接利用量887.1亿m3,主要作为火(核)电的冷却用水。海水直接利用量较多的为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山东和江苏,分别为317.0亿m3、189.6亿m3、127.1亿m3、71.7亿m3、59.6亿m3和52.2亿m3,其余沿海省份大都也有一定数量的海水直接利用量。 用水量2016年,全国用水总量6040.2亿m3。其中,生活用水821.6亿m3,占用水总量的13.6%;工业用水130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21.6%;农业用水3768.0亿m3,占用水总量的62.4%;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浙江省水利厅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 划分方案 组织部门:浙江省水利厅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 编制单位:浙江省水文局 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审定:章国方吴玉琛 审核:许文斌尹其方 编制组负责人:俞建军伍远康(浙江省水利厅、水文局) 汪小泉姚爱珍(浙江省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中心站) 主要参加人员:王亚红郑日红蔡临明劳国民何晓珉 王贝黄志珍陈欣倪宪汉 (浙江省水利厅、水文局) 何晓云陈渊潘淑萍刘建明田旭东 黄欢李晓伟喻志钢 (浙江省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中心站)

前言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我省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开展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基础;也是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生态省建设,保障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省环境保护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于1996年编制了《浙江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方案》,并经省政府浙政办发[1996]91号文批准实施。该方案的实施,为我省水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由于该方案实施已近10年,我省江河湖库的环境功能有了较大变化,需对原方案进行调整。 省水利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水利部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的统一部署,于2002年编制完成了《浙江省水功能区划》,并两次征求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及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 为做好《浙江省水功能区划》与《浙江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方案》的衔接,提高可操作性,省水利厅、省环境保护局于2003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2009) 北京市水务局

目录 一、概述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利用 四、水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 审核: 审查: 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 公报编制:范庆莲 地表水资源量部分:范庆莲、白国营 地下水资源量部分:刘文光、刘翠珠 供用水量:戴岚 水质部分:焦忠志、姜体胜

一、概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23%。为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42%。 全市入境水量为3.0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段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3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2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3.54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3.49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1.58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1.99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水库补水0.68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07m,地下水位比2008年末下降 1.15m,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m3,比1980年末减少86.2亿m3,比1960年减少106.9亿m3。 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35.5亿m3,比2008年的35.1亿m3增加0.4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5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3.6亿m3,工业用水5.2亿m3,农业用水12.0亿m3。 2009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323.7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3.8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34.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59.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21.0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064.7km。达标河长1072.1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59.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98.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2.0hm2。达标面积642.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308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30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872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563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江苏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30日省财政厅、省物价局、省水利厅苏财综[2009]67号、苏价工[2009]346号、苏水资[2009]66 号文件印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水利部《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8〕79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本省范围内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 管理工作。 第三条水资源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四条水资源费包括地表水水资源费、地下水(含矿泉水、地热水)水资源费以及对超计划取水加收的水资源费。 第五条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工作实行省统一指导,层级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财政、价格、水行政、审计等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省政府有关规定,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征收 第六条除《条例》第四条规定不需要申领取水许可证的情形外,直接从江河、湖泊、水库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包括中央直属电厂)和个人,均应按本办法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条七条水资源费实行计量征收、超计划累进加收制度,缴纳数额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确定。 第八条水资源费由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许可审批权限负责征收。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委托征收应当以书面形式授权。 跨行政区域取水的,由取水口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省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负责征收,行政区域之间的资金分配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与相关地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协商确定。 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费征收未到位的,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征收或者补征,征收或者补征的水资源费直接缴入省级财政,不再与下级财政分成。第九条免征、缓征、减征水资源费的对象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市、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一律不得免征、缓征、减征水资源费。自本实施办法实施之日起,市、县(市、区)政府和部门已出台的免征、缓征、减征水资源费的政策自行失效,停止执行。 根据国家和省政府有关规定,仅下列情形可免征、缓征或减征水资源费:(一)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从事农业生产(限农业灌溉用水,不包括经营性用水),暂缓征收水资源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