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依据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依据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依据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依据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导读:本文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有哪些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一)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

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整,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的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排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毕后,晚辈向长辈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利的话亦不能说,否则这年会不好运,亦尽量不要打碎碗碟,如果真的不小心打碎了,就是例如碎碎(岁岁)平安,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等好兆头的话。

*初二妇女返娘家拜年:

初二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相传年初一回娘家,会令娘家变穷,所以要初二才返回。此外,返娘你家拜年不能空手,必须准备一些贺礼,如糖果或生果等。

*年初三赤口:

各人留在家中,不出外团拜,恐防招口舌是非。

*年初四接财神:

话说年二十四送神返天庭,年初四则是诸天神由天界返人间之时,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则在初四下午才接。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备齐。并要焚香点烛烧金衣,以欢迎诸神回人间。

另外,还有扫尘:除陈布新把一切穷运晦气通通都扫出门,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祷。贴春联:将春联贴在门口,贴够八张,代表由头发到尾。帖窗花:在窗上帖各种剪纸——窗花,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挂年画:寄托人们喜庆美好的愿望。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来迎接这个日子,念一遍寄托新年美好愿望的句子,这时“福倒了”真的“福到了”!希望在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们在加快生活节奏中还能记得这个宝贵的传统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焕发出自己的光彩。所以,在寒假期间开展了对中国传统文

化春节的调查,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更好的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关于春节的介绍

1.1春节的起源

春节指华夏传统历法夏历的元旦(与中国现行的公历元旦不同),农历正月初一,又称农历新年、大年、岁首、正旦、正月朔日,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度岁、庆新岁。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1.2春节的习俗

扫尘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3春节食俗

蒸年糕

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2、关于大学生对春节的认识了解调查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寒假期间,对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86份,有效问卷86份,问卷回收率为78.2%,问卷所反映出的问题具体如下:

2.1中国传统春节跟西方圣诞节相比,您更喜欢哪一个?

A春节B圣诞节

由图表可知,94%的同学更喜欢春节,这说明在文化开放交融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2您了解春节的习俗吗?

A非常了解B了解部分C不太了解

由图表可知,86%的同学对于春节的习俗只是了解部分,并不十分清楚春节的具体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越来越少,必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2.3您知道春节的来历吗?

A非常清楚B不太清楚C不知道

由图表可知,仅有34%的同学非常了解春节的来历,而11%的同学不知道春节的来历,这反映出,当今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太少,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不能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4您年三十的晚上你都干什么?(单选)

A看春晚,吃年夜饭B上网通宵(玩游戏、聊天)

C出去玩(放鞭炮、烟花)等D其他

由图表可知,71%的同学在年三十晚上还是会进行守岁、吃年夜饭的活动,10%的同学喜欢出门放鞭炮、烟花等,这说明,对于春节中一些常规性的活动,同学们还是比较能传承的。但是,在当今社会,这些习俗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所以还需要多一些关注。

2.5您给亲朋好友拜年的主要方式?(多选)

A手机短信B打电话C上网发贺卡以及QQ拜年

D去家里问候E不拜年

由图表可知,42%的同学选择打电话拜年,18%的同学选择通过网络拜年,15%的同学选择电话拜年,仅有24%的同学选择去家里

问候拜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日益便捷,手机短信,网络聊天。这些技术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会面越来越少。与以前挨家挨户拜年相比,现在的拜年大部分只是走一种形式而已,缺少了年文化的味道,这值得我们去反思。

3、存在问题

3.1西方文化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青年们或多或少的会感觉身心疲惫,因而需要机会放松。此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各国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也十分明显。中国的传统节日注重的是一种习俗和纪念,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国庆节等,而西方的节日的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表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青年人逐渐热衷于西方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万圣节,这些节日为广大青年提供了一个放松自己、张扬个性、表达情感的平台,同时商家也迎合了这股潮流,捕捉、甚至制造消费热点。从以前的不为人知,到现在的众人皆知,商家的炒作和新闻媒体的宣传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从这方面来说,青年们更加追求一种享受,而逐渐淡化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调查结果来看,虽然大部分同学还是比较喜欢春节的,但春节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的是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的崇敬之情。

西方文化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3.2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也很少关注传统文化方面的信息。对于青少年来说,更加注重生活的享受,对传统文化的起源等便很少了解。总之,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只是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而真正了解节日起源,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人却越来越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逐渐淡化,很多传统工艺也因此失传,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来说,无形是一重大损失。

3.3对传统文化的实践不充分

以前,人们对待传统节日都很期盼,而现在,的是一种形式。拿春节来说,以前的人们总是提前几周开始准备年货,做新衣服,收拾屋子,做各种春节食物,而现在,由于工作繁忙,人们很少去在意这些事情,多数到了春节前几天才开始准备。现在的春节,少了很多过年的味道。对于春节的各种习俗,以前人们总是习惯自己写对联以表示对新春的祝福,而现在,大街上各种对联花样十足,虽是好看,但却少了好多意义。

高新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生疏了不少。拿拜年来说,以前人们总会挨家挨户的拜年,以表新年的祝福,而现在,人们的是通过短信、网络等进行祝福。人与人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逐渐减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亲身实践越来越少,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4、建议与对策

4.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关注程度,合理的调整各种传统

节日的休假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从而有的时间去体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程度,对于那些即将失传的传统艺术,应该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政府可以建设相应的组织,以督促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可行的途径。

4.2学校及各工作单位

学校可以多组织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以提高同学们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各种文艺演出,优秀文章征稿以及春节对联等活动。这样,学生们可以从中收获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育力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多关注、多实践,在创新中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4.3媒体部门

媒体可以加大宣传的力度,增加各种途径,拓宽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一年一度的春晚,媒体方面应该迎合广大人们的需求,投其所好,才能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此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公益广告,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4.4个人

正确对待西方节日和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自身做起,多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利用空闲时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多思考、多实践,不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要具有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比如:自己写一幅对联,做一个油灯等等。用实际行动弘扬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

同时,我们也应该做好宣传工作,让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

5、参考资料

《春节的起源》

《春节的各种习俗》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三) 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

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在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压岁钱。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

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民国以后,则演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义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纸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选用号码相联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因为"联"与"连"谐音,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发现,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二.过年时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

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

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少数民族是怎样过春节的

中国传统的春节不仅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举行各种民间活动,丰富多彩,喜气洋洋。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四) 调查时间:xx年x月x日调查人:XX

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

每当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过了小年,便迎来除夕。

2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三十,初夜,岁除。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了,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等。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起年夜饭来,年夜饭又

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和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年夜饭过后,孩子们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又称守岁钱等。因为是用红色的袋,故又称红包。在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

汤圆

过完除夕,便迎来了新的一年,接下来的几天,父母会带领孩子到亲朋好友家祝贺新春。

3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我的家乡正月初一早上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初一的早晨我们各家都会准备好果盒,糖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初二,父母会带我们到外婆家拜新年,那天一早父母会带上很多礼物比如烟酒饮料等,去外婆,外婆则准备一桌丰盛的伙食招待我们。接下来的几天,便到亲戚朋友家拜访,同样主人家会准备一桌美味佳肴招待客人。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五)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

年”。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

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 研究目的 1. 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2. 将成果广而告之,以此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淳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的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承继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责任;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渲泄感情之波,体味生活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圆。 ※年廿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供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來年衣食丰足及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廿八洗邋遢: 年廿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气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去病。 ※年三十晚要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日,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意义。晚上,一家人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得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求双亲长寿。到子夜十二点正,开始放爆竹,庆祝新一年来临。 ※正月初一宜祭祖: 年初一祭祖是很重要的习俗。在祖先神位上放一些糖冬瓜、花生糖及生果等,跟着一家人烧香诚心祭拜及烧衣。祭祖完后,晚辈向长辈互相拜年,拱手互相恭贺。此外,年初一不可扫地或倒垃圾,相传这样会送走财气,一些不吉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正式版

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 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给孩子压岁钱呢? 这里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演

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 四、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无知。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漠然处之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

样的局面? 对此,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大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是持肯定态度的。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很多,如课堂教育、课外阅读、媒体、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等。 但最主要的途径还是课堂教育,获选率高达%。但从调查结果看,这种方式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我们选取了三个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

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线穿好的一百个铜钱,具有长命百岁的意思,而现在就用货币代替(钱一定是偶数,以求大吉大利)。除夕夜人们大多守岁到天亮,为的是祈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文本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示范 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调查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 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 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 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 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

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 告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陆丰是粤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城之一,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深挚的传统文化底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陆丰人民,影响着陆丰文化艺术的发展。 一、文化根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镇文化站21个,村(社区)文化室326个,在建市民广场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在建)、景观路1条。 (二)基层艺术团体、文艺协会和职校、各艺术门类工作室建设情况 1.专业戏剧艺术团体情形:有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和陆丰皮影戏传承维护中心各1个,两中心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3名,有国家三级导演1名、三级演员4名,四级演(奏)员共29名;有青年演(奏)员33名,委托专业艺校代培毕业、结业学员19名。 2.基层文艺协会、艺术工作室情况:全市有各艺术协会(研究会)16个,拥有国家级协会会员51名,省级会员143名,市级会员277名,本级会员1209名。各艺术门类工作

室约160个。 3.民营剧团情况: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66个,演员1980名。 4.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情况:有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开设有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有艺术类老师33名,现在校艺术类学生293人。 (三)文化遗产项目情况 1.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陆丰皮影戏参加“中国皮影戏”申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甲子英歌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碣石麦秆画、玄武山庙会等15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市级保护项目达29项,县级保护项目54项。有省级传承保护基地2个、市级传承保护基地8个,省级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保护体系。 2.文物普查情况:博物馆文物登录编号554件套、序号为649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3000件;玄武山管理睬馆藏的文物登记号为348件套、序号为525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1022件。包括了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 3.古村落保留现状:拥有国家级“四料”古村落1个,国家级古村落1个,省级古村落5个。还有一批古村落正在普查中并予以活态保护。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 导读:本文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春节的社会实践报告1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 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 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 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 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

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2.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 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圆的寓意。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圆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久久,吃鱼则要故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吃过年夜饭之后,长辈要发压岁钱,根据古时的民间习俗,用红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篇一: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感受传统文化重温经典民俗 -------山东地区春节民俗文化调查报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而又能彰显一个地域独特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春节又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传统民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弃,致使近年来年味渐淡。对春节民俗文化的调查,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底蕴。我来自山东潍坊,所以我对家乡地区的春节习俗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对春节民俗进行了收集与整理,希望能让大家对山东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体验各地域文化带给我们的文化多样性的无穷乐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就呈现出来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节 日。山东地处黄河流域儒家 文化发源地,历史悠久,自 然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 文化。 要说真正进入春节, 那就理当从小年开始。在北 方,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被称 为小年,也被称为祭灶节、灶王节。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所以一大早人们就把印有灶王爷爷的年画贴在灶台旁,加以供奉。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另外这一天一定要吃水饺,取义送行饺子迎春风,在我们家乡,刚出锅的饺子要先盛三碗放在灶王爷爷面前,并摆上筷子,用以供奉灶王爷爷和他的两位娘娘。如果说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那么小年过后人们便开始真正忙碌起来。民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说法,因为“尘”与“陈”谐音,因此新春扫尘也有除尘布新 的含义,在这 几天人们一 般会把家里 进行彻底大 扫除,清洗各 种器具,拆洗 被褥窗帘什 么的。不单是要把家里打扫干净迎接客人,也为把原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这段时间人们也都会忙着置备各种年货。所以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东西的小摊位,从春联、灯笼到各种吃食应有尽有。在农村地区更有赶年集的风俗,此时全家会一起出门购置年货,买新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山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报告摘要 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中绝无仅有的延续至今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与内在的活力。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然而,近代落伍了的中国正在现代化,虽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但是这种转换和发展本身就是从传统开始的。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五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传统文化以重大打击,现如今,随着中西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融入了学生的生活:圣诞节、万圣节是孩子们热捧的节日;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热衷的美食;钢琴、小提琴是孩子们热选的乐器……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陌生。很多学生不知四书五经为何物,不知端午、重阳为何时,不知胡服骑射为何意,不知三皇五帝为何人,更不知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忽视。为了了解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同时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将所学的应用于社会之所需,我特地做了此次的寒假社会实践。 关键字中山传统文化 主要内容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光辉夺目,宛如盛开在世界东方的一朵奇葩。无论是中华人引以为豪的诗学、词学、文化,还是哲学、天文化、历史学、医学、体育学,都不逊色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西方文化中有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有《诗学》、《诗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老子》、《庄子》、《孙子兵法》、《山海经》、《周易》,真可谓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回顾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成就让我们顿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但放眼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却是痛心疾首,令人汗颜。就像程陵的《传统文化基础丛书》——总序[1]里描述的那样:上个世纪初,中文系的才子和外语系的佳人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时常伴随有才子佳人的爱情传说发生。但到了上个世界末这种平衡性已荡然无存,“英语热”席卷中国,高校则首当其冲,中文系则像光辉不再的老者,逐渐暗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海外兴起的“汉语热”,众多海外知名高校设立了孔子学院,而国人则沉浸在“英语梦”中,正如某些专家所说的“墙外开花墙内不香”。 传统文化尴尬现状的原因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经不成问题。但走上近代社会后,在中西文明大碰撞中,我们开始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很大程度上调整了以前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但是,这种反思,一直是在十分艰难的过程中前进。有前进,有障碍,有时甚至还会倒退。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历史。时间长,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增加一些东西,因此内容十分丰富,构成成份极其复杂。有许多东西是好的。有许多东西是糟粕。而精华与糟粕又往往混在一块。这使后人感到困惑:想说爱你,又不容易。因为分明有着太多的腐朽成份。想恨你吧,又恨不起来。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许多至可宝贵的东西。不能不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复杂的这个特点,令后人感到十分尴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反思难以前进的一个原因。 中山市文化的发展 中山市是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珠江出海口西岸。旧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中山地处中西文化交汇之地,历来能得风气之先,它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思想启蒙的摇篮,先后诞生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近代思想家郑观应、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

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提高,以满足广大人民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这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春节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寒假假期 调查地点:爷爷奶奶家 调查渠道:长辈、网络、书籍 调查方法:向长辈询问、在网络上查找、浏览书籍 调查结果: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

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传统文化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我的祖国,我的民族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理清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糟粕,吸收精华,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的长期交往活动中所积累的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 的各种事物的总和。 身为华夏子孙,中华民族的一员,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门必修课,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今天的中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涌进,对于外国事物的接触越来越多,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对于节日的态度。在情人节的玫瑰、巧克力,圣诞节的苹果,万圣节的南瓜灯,装扮在我们城市的街头时,我们却忘记了在重阳节为家中的老人送上一句问候。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忙碌中甚至连春节都无法抽身回家陪伴年年迈的父母。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除了端午以外,

都跟“合家团圆”有关系。但处在家庭小型化初期的中国,年轻人的家庭观念是相对淡薄的。而且中国人总是习惯性的把某种节日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 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传统节日是有生命力的,等到整个社会重新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力、重新找回传统文化的价值时,也就重新重视传统节日了。 我认为我们过外国节日是在吸取外国的一些好的内容,这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要更加关注我们的传统节日,关注外国节日固然不伤大雅,但是我们却不应该将外国节日看得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重 要,过外国节日只不过是一种娱乐而已,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已是根深蒂固,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我们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做到古为今用。 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我们应该全面、系统地认识。应以以人为本,在尊重为前提而继承,在创新的理念下进一步充实、完善、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我的家乡在威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三面环海,海产品丰富,环境优美。我居住 的村庄叫蒲湾村,一个只要走上十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大海的村子。村里最有名的建筑非海草房莫属。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住上了楼房,但还是保留了几个古老富有特色的海草房。 由于靠近海边,所以用于建造海草房的原料海带草特别丰富。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苫成,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用于建造海草房的“海草”不是一般的海草,而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海草生鲜时颜色翠绿,晒干后变为紫褐色,非常柔韧。 盖海草房最关键的步骤是往屋顶上苫海草了,当地人盖房又称“苫房”。苫房的原理其实跟建造瓦房安装瓦片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是用海草从下往上一层压一层地苫好。海草房苫房是一门手艺,一栋海草房的好坏、使用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是否海草苫得严密。因为只要屋子不漏水,墙是很难倒的,可以一直住下去。据说苫间海草房要三四个人花上十几天才能搞好。然而现如今许多有手艺的建造海草房的人已经不在了,而能传承这种手艺的人也是极少数的。与现代式的房屋相比,海草房更多的融入了人们的智慧与手艺,体现了人与自 然的结合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少了钢筋水泥,这种原始的建筑更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据我的调查,海草房从我们村子建设以来就有了,大概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历史悠远。 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大瓦房拔地而起,其他村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海草房与现代建筑格格 不入,渐渐淘汰了古老的海草房,而只有我们村子还保留了几个海草房,现在居住其中的大多数是些老人,年轻人更倾向于平房。海草房有许多优点,古朴典雅,冬暖夏凉,是一个非 常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从老人们口中,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海草房独有的感情,而那些年轻人却仅限于知道其存在,对其历史了解甚少。 曾有名人对海草房情有独钟,吴冠中这样描述海草房:那松软的草质感,调和了坚硬的石头,又令房顶略具缓缓的弧线身段。有的人家将废渔网套在草顶上,仿佛妇女的发网,却也添几分俏丽。看一眼那渔家院子,立即给你方稳、厚重的感觉。大块石头砌成粗犷的墙, 选材时随方就圆,三角形的大山墙,在方形院子的整体基调中画出了丰富的几何形变化,它 肩负着房盖上外覆的一层厚厚的草顶。吴冠中优美的言辞形象生动的描述出了海草房的外 观,令人充满无限向往。海草房不华丽,不高贵,但如果你是亲眼见到他的真面容,一定 会被其古朴的外表所打动,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勤劳与朴素。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导读:本文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有哪些关于春节的传统文化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关于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一) 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一)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凝聚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

关于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3417 (报告范本系列) 关于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详 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节民俗调查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

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Word版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时间:2014年月至月 调查对象:普通民众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调查背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传递越来越迅速便捷,中国和西方交流越来越频繁,传统文化却逐渐出现衰退甚至消失的迹象,就此迹象,我对民众做 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付样卷: 传统文化调查问卷 2014年1月尊敬的朋友,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分钟时间来填写这个调查表。对于每个问题请认真思考,在您认为的答案上打一个对号,多选题会注明,谢谢您的参与!祝您新年快乐!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多少? A 很少 B 了解一点 C很多 D 模模糊糊 3.你认为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的作用: A 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B一般般 C 可有可无 D 有消极作用 E 其他 4. 你认为我们现在还有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A还有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 B全球化大环境下,华夏传统即将遗失 C说不清 D 其他 5.中国四大名著你都读过吗? A 只读过一部 B读过两部 C 读过三部 D都读过 E都没读过 6.你觉得大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国学? A应该 B 不应该 C 没必要 D 不清楚 7.下列那个节日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A.端午节 B.重阳节 C.万圣节 D.元宵节 8.您一般从哪里了解传统文化的?(可多选) A.长辈讲述的 B.朋友说的 C.网络上 D.电视上 E.报纸 F书籍 G.其他

9.对于传统文化和精神你认为 A.不用特别注意,随它去 B.应该摒弃,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文化 C.应该大力弘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D.不知道 10.对于近来外来文化侵袭,如日韩文化,你的态度是什么? A.无所谓 B.很痛心,反感崇洋媚外 C.支持外来文化,很喜欢 D.应该理智 11.你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和它本身的文化繁荣和影响力有没有关系?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12.最后,请你选出你认为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 A.节日本身 B.风俗习惯 C.思想精神 D.饮食艺术 E没什么重要的 F.认为都很重要 感谢您的参与,祝您一天愉快! 现在就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一当代人传统文化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多数人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而且对于积极的传统文化还是很提倡的,但是,很多人只是知道有这个传统,却已经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大部分人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过学习经历,可见,民族文化在民众中传播和延续是举步维艰的。有些学生竟然连中国的传统节日都记不住,可见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影响已经越来越小。 二当代人对外国文化的态度 从结果来看,现在的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打到很高的地步,并且,很多学生更喜欢西方的文化,更愿意参加西方节日,从这点可以看得出现代人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但也从侧面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不了解。 三部分人年轻人钟爱西方文化的原因 首先,西方文化比较开放,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瘦时代欢迎,再加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了解和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使得年轻人更喜欢西方文化,而我们传统文化因为历史悠久,再加上比较保守便不容易被现在的年轻人所接受,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才导致现在的情况。 三个问题解析: 如何认识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经济政治的迅速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传统文化中能适应社会生活变迁的,就会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作用;而传统文化中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变迁的,就会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我们能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就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对其产生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传统文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春节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系部名称: 专业: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实践地点: 实践时间: 研究目的 1、熟悉调查的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动员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一、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未来;二、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

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三、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四、民间娱乐,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味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蕴藏厚重的含金矿藏。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开始办年货: 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适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年二十四谢灶: 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健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年二十八洗邋遢: 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洁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年三十晚上送年: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

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