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系列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系列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系列四)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系列四)

6、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愤心情。

四、根据诗歌学习的要求、诗歌的体裁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

2、明确诗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诗人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诗词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

安排一

教具准备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名诗对接

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V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示范朗读呢?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师:你们认为读得怎么样?那就请一位同学也饱含激情地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而喝彩!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师: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1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

(1)看、拍、会、登

(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

“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

1、全体男生朗读

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张翰乐于归隐

_____(正)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______(反)

桓温叹时光流逝

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

(1分钟后大家不妨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

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

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亦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教师小结:真是“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呀!我真的很佩服同学们的理解,很多话是老师想说的,你们都说到了。

五、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师: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情感与语言的完美结合,这首《水龙吟》也不例外,相信词中的许多句子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请大家合上课本,试着回忆一下,哪些句子让你一见倾心?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娇V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六、对比鉴赏,拓展延伸

比较《水龙吟》和《念奴娇V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师: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

七、师生再次跟读这首词

师: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诗情画意中再次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八、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九、课后作业

师: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说过:“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与神靠得近一点呢?那就请大家完成下列作业:

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为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流畅,三百字左右。

十、板书:

上片:江月山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乐于归隐

刘备雄才大略桓温叹时光流逝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 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下流。P92注①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 *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 *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 *郁热:闷热。郁: 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 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 “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教学设计53

人教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毛泽东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 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 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万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自一人伫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风之中。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看”是领字,一个“看”字,总领七句,领起了上阕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领字,是词学中的专用名词。它只有一个字,常冠于一句或数句之上而又不断开,诵读时只作语音上的小小停顿,它主要由副词和动词充当。“一字逗”以下的几句要一气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优秀教案 【篇一:6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的能力。 2、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三、思想教育目标 根据本诗借景抒情,善用典故的特点,理解词人报国无门,壮志难 申的悲愤心情。 2.教学重点/难点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名诗对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诗对接。 青山遮不住,毕竟动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 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

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 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 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师:谁愿意为大家朗读大屏幕上这段关于辛弃疾的介绍呢?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示范朗读呢?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师:你们认为读得怎么样?那就请一位同学也饱含激情地朗读这首词。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呢?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读出了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了落日楼头的 孤寂悲凉,也读出了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我们为你精彩的朗读而 喝彩!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师: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 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 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师:是的,我和同学们一样,读完这首词心里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 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一)分析词的上片 师: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 你们发现了吗? ——借景抒情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高中语文教案全集苏教版必修四

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教案 【教学目标】 l、解决预习难点,归纳文言词语意义及句式。 2、弄清思路,理解课文。 3、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点】文言多义词与句式辨识。 【教学难点】第3段阐述孔子的主张。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入课 映示教学目标,由《论语》这部书和回忆孔子导入课文。 引:初中我们学过《论语六则》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论语》是一部什么书?(生答,教师适当 点拨) 明确: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论:编辑;语:“言谈” 的意思。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这部书影响巨大。 引:你了解孔子的哪些情况?(生答) 明确: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课文中冉有、季 路是他的学生。 二、有关背景 引:题目中的“伐”是“讨伐”的意思,本文写战争场面还是别的内容?相关背景如何? 点拨:课文共3段,写孔子与两名学生的三次对话。当时,鲁国正处于动荡中,三大贵族(季孙、 孟孙、叔孙)共同把持朝政,季孙是宰相,他的权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目的是:贪其土地;担心颛 臾对己不利。冉有、季路任李氏家臣,两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谋划,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 三、研习课文 (一)朗读全文,扫清字句障碍 (1)生分角色读课文,予以评价。 要求:其他学生看课文,听清读音,停顿、重音和语调。 (2)生做附二材料的1、2题后,着字幕、订正。 (二)分层讨论 1、学习第1段 ①生出声自读,看注释;理解句义,师巡场释疑。 ②提生释下列句义,指出句式特点,予以评价。 A李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何以伐为? 点拨:A句,介词结构后置B、C句,固定句式,宾语前置 ③简析。 引:本段哪两句话表达了孔子的态度?他反对讨伐颛臾的理由是什么?(生答) 点拨:“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孔子责冉有[板书],从历史、地理、(颛臾与鲁国臣属)关系三方面阐述反对征伐(板书)理由。 2、学习第2段 ①放本段录音,学生边听边看书下注释。 ②提一生,译下列难句,予以评价。 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点拨:难词“陈”,施展;“就”,充任;“危”,(盲人)走路不稳 ③简析 引:冉有推卸责任,孔子引名言,还用了两个形象比喻进行反驳(板书),教育冉有认识自己失 责,作为季氏家臣,冉有应该拼死力谏。那么,孔子为什么要这样激烈地批评弟子呢?表明他怎样的观 点态度? 点拨:孔子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14年;宣传礼治(板书),反对战争,但他的主张并不被各国诸侯采纳,于前684年回到鲁国由于是他从事教育,希望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去参政,继续推行他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刺秦王》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 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 2、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荆轲不畏强权,勇敢坚忍的精神 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 【课文分析】 《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

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页 1 第 英雄——荆轲的形象。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设想】 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荆轲刺秦王。(板书课题) 简介荆卿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

【必修四语文】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随堂练习(附答案)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随堂练习 [基础演练]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涔涔(cén)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无觅(mì)金戈(gé)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江堤(dī)菜羹(gěng)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尽管(jìn)仓皇(huáng)舞榭(xiè)歌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 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 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同步教案: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古》人教新课标必修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教案:2.6辛弃疾词两首《京口北固亭怀 古》(人教新课标必修4)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新人教版 必修4 教学目标:s 知识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 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面我们来齐背一遍。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统治者重用的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也是赏析诗词常用的一种方法。请同学们齐读一遍。 二、新授 (一)、诵读感知,体味风格: 1、学生齐声读一遍。 2、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教师范读一遍。

【推荐下载】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集

专题一:向青春举杯 吟诵青春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围绕“青春”话题,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饱含的思想感情,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对自我、对青春的思考与认识。 2.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阐发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了解诗歌所体现的精神风貌与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本词中所描述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结束了七天的军训,在军训期间,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来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七天中,大家纷纷拿起笔写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课堂上,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简介与解题 此词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长沙是其故乡,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动的中心。在青少年时代,他曾在长沙度过长期的进德修业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数度往返于此,长沙对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这首词就是以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为背景,抒写旧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壮志。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三、文本理解 1.朗读全词,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深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望着滚滚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着。火红的枫林,重重叠叠,碧透明澈的江面上,无数船只争相竞驶,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游动,雄鹰在长空中奋力搏击。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

精选-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六、《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汪凯 【内容感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个建康通判,无法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抒发了诗人南渡以来,在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忧愤情怀,也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慨。 这首词,上阕大段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则是直接言志。下阕引了三个典故,表明诗人心中想念故乡,却不会贪图安逸,只是忧惧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典故引完,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与上阕“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写作该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仕途的坎坎坷坷,他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辛酸,而这些东西全被作者揉进了作品之中。这首词上阕感叹世无孙权、刘裕似的英雄。对孙权、刘裕进行赞颂。在下阕里,作者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典故,是对宰相韩侂胄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的严正警告。选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典故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 【教学目的】 1、理解词中典故和借古喻今的写法。 2、了解诗人人生经历,理解抗金救国的雄心壮志和对南宋屈辱求和的愤概。 3、了解辛词特点,体会苏辛豪放词风的异同。 4、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用典的意义。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辛弃疾豪放词的创作风格及必要的历史典故。 2、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 (2)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3、情感目标 感受词人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强化自己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品,了解辛弃疾词大量运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中国的历史上,南宋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宋朝统治者渡江之后,虽一度有北上复国的志向,但这一志向很快就在声色犬马中被遗忘了,所以,南宋的很多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都会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收复失地的决心,当看到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之后就会产生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苦闷,比如陆游、比如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词两首》,来看一看辛弃疾是如何抒发自己这样心情的。 (二)、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三)、解题 登: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古人云“登高必赋”,是说古人最喜登上高处,临高抒怀,吟诗作赋。登得高,才望得远,凭高远眺,天地苍茫,视野广阔,常能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因而情不自禁地吟咏高歌,写下抒怀之作。 (四)、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北方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五)、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正字正音。 2、学生齐读,把握节奏。 (六)、品读诗词,把握情感。 1、自读诗歌,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课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2.介绍元杂剧: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南宋]辛弃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教学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到宋词的豪放派向来以“苏辛”并称,辛弃疾继承并发扬光大了苏词的豪放风格,“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词的豪放风格与其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分不开的。

二、知识预热 1、正字音(见教材和《优化探究》第43页“双基集萃”) 2、辨字形(见教材和《优化探究》第43页“双基集萃”) 3、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三、赏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指导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正音。 提示:①把握韵脚,际髻、意、未、气、泪,韵脚均为入声,应读得浑重有力一些。②下阕中有两个问句,一个感叹句,应读出激愤、忧愁、感慨的基调。③全词抒情色彩浓烈,朗读时注意把握。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二)赏析探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上阕即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直抒胸臆,是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门的愤懑、怨恨和痛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6 辛弃疾词两首教案(3)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一】 【课前准备】 1.结合注释明确两首词的内容,背诵两首词。 2.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及其生活的时代。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引领和自主赏析,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2.探讨用典在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就诗词用典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重点】 1.词作的风格和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词中的用典。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提问背诵。 2.了解学生对作者及其时代的认知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 附:辛弃疾生活的时代 1127年,靖康之变后,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长江中下游的部分土地。宋金开始了长期对峙。靖康之变时,辛弃疾的祖父,因为家族庞大,没有跟着朝廷南渡。1140年,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乡正受着金人的统治。这一年,绍兴的陆游正是15岁的翩翩少年,著名词人李清照已56岁,按照现在女性的工作年龄,已经退休一年了。一年之后的1141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害死在风波亭上。 到了1161年,金主完颜亮死,金统治区的义军突起,辛弃疾投身抗金队伍,几年之后,23岁的辛弃疾,带领一万军队投奔朝廷。可是,朝廷的主和势力很强大,安于暂时的太平,不想与敌人争锋,即使有主战势力占上风的时候,因为辛弃疾是北方人,对他又有所猜忌,所以,辛弃疾历任建康、镇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官员,一生力主抗金,但一生抱负始终不能施展。因此,他的许多作品

中常流露出一种渴望收复失地又报国无门的感慨,《宋史》说他“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二、深入领会诗人情意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上片赏析: 这首词写在1174年,词人34岁,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一说作于1168到1170年间,词人处而立之年,在建康通判任上。题为《登建康赏心亭》,登高赏景,抒发情志,是应有之义。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登临纵目,江天辽阔)(览江山,书愁绪)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移情于物。“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个短语,一幅画面)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动作细节见心性) 下片赏析: 比起上片来,下片在理解上就要更用心思。因为这里用了几个典故,不了解典故,就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怀。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构想 【内容简介】本单元学习宋词。选取四位作家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宋词创作中有代表性的词作。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词以纤细婉约为主要风格,“景中见情,缘情设景”,词律谐婉,拓宽了宋词的艺术空间;苏轼词具有高度的个性化,具有豪迈奔放、旷达洒脱、疏朗刚健的独特风格,具有“无事不可入”的特点;辛弃疾词“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壮词中始终洋溢着一派爱国激情,大量用典构成“博喻”,形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李清照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才学卓越的女作家清新委婉,感情真挚,寓情于景,层层渲染。 【学法指导】词的学习重在诵读和理解。诵读的关键在节奏和情感的领悟和把握,要读而能背;理解的关键在于能够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去了解作者的内心,知人论世,将作品放在生活、社会背景下理解,找准词眼,把握基调,根据意象,领会意境。难点在于利用想象和联想,补充词意的空白,把握词中的艺术境界。 【教法指导】古人云:诗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一个有效手段,本单元教学要建立在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读的作用;然后紧扣一些要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学会抓重点,抓关键,从关键性的语句和章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学会理解。扣住景物特点和情感表达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理解,使学生学会一些鉴赏的基本方法。 【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倚声填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 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 *参考阅读 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 教案一: ◆目标要点学法 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 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 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 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 惰性—隋朝缴械—激动 蹶倒—撅断—噘嘴—猖獗 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 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 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高中语文必修3优质学案: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 把栏杆拍遍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中,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从“沙场秋点兵”到“天凉好个秋”;从决心为国弃疾去病,到最后掰开嚼碎,识得辛字含义,再到自号“稼轩”,同盟鸥鹭,辛弃疾走过了一个爱国志士、爱国诗人的成熟过程。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积300年北宋南宋

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词的特点;理解词中典故的含义并体会用典的妙处。通过对典故的解析,理解词的内涵。 2.理解作者借用典故抒发自己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抑郁之情。 二、作者连线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的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 人。他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 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 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 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 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 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辞、歌、赋、经、史入词,善于提炼民间口语入词,给词带来了新鲜、活泼的气息。辛词形成了“稼轩体”的独特风格,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都发挥到了极致。《稼轩长短句》是他的代表作。 三、背景探寻 壮志难酬写华章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作者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南渡十二年之久,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得不到北伐抗金的机会。偶有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 登山苦谏诉衷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写于作者在镇江任知府时。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毗邻战争的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他不同意韩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是给韩的一封“谏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设计 延安市新区高级中学贾梅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用典、对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教学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目标:了解辛弃疾,掌握用典手法,理解词人年老被用的心境。 一、导入新课 (板书辛)请以“辛”字组词。(艰辛、辛酸、辛辣、悲辛、辛劳、辛苦……) 被人们称为“人中之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一生怀着“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的块垒,似乎和辛字极有缘,正如他自己的戏说:(出示《永遇乐戏赋辛字》) 正如他所说,其一生只有艰辛、辛酸辛苦、辛辣,而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今天,我们来学习他晚年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1、回顾出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出示辛弃疾简介 (师)他本是带着“到南方后,我一定可以打回北方,收复我的故乡”的信念南归的,却没想到南投40多年间,就有20多年的时间被闲置一边,而在断断续续的启用历程中又有37次频繁调动。朝廷不重用他,可他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何职,总不忘初心,不断上书。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时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你想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 三、自主学习 1、反复诵读,结合下文注释读懂词义,理解关键词。 2、齐读,谈谈初读感受。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全套教案(实用) 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 销售大厅服务岗: 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 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 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 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 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 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 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 流程 行为 规范 迎接 指引 递阅 资料 上饮品 (糕点) 添加茶水 工作 要求 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 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 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

注意事项 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 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 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 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 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

待; 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 班中工作程序工作 要求 注意 事项 饮料(糕点服务) 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 托盘; 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 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 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 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 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 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 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 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 子; 下班程 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 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 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