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潜东南新沟嘴组油气富集规律

潜东南新沟嘴组油气富集规律

潜东南新沟嘴组油气富集规律
潜东南新沟嘴组油气富集规律

潜东南新沟嘴组油气富集规律

【摘要】潜东南地区现已探明老新油田、新沟油田、拖市油田、马王庙油田,勘探程度较高,在探明储量分布特征及规律研究以及典型油藏解剖的基础上,从烃源岩对油藏分布的控制作用、油气运移的主流向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及沉积相带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等方面,介绍油气富集规律。

【关键词】潜东南;新沟嘴组;油气富集规律

潜东南新沟嘴组油气藏主要富集于有利生烃向斜周缘的正向构造带上,具有环洼含油,沿脊富集的特点,纵向上油气富集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新下段Ⅲ油组、Ⅱ油组、Ⅰ油组。油气藏分布遵循以下规律:首先是在主力烃源岩分布区及周缘可发现较为富集的油气藏;其次是根据油气的运动流向可以判断油气藏的分布和富集程度,而断层结构可以对油气的运动造成影响;最后是沉积相带控制储层展布,也是影响油气储量的因素之一。

1 主力烃源岩分布控制油藏分布

并非所有的生油岩都能够提供油源,新沟嘴组烃源岩为湖相暗色泥岩,实际影响到油藏分布的仅限于部分有机质丰度较高、母质类型较好、生排烃强度较大、为新沟嘴组油藏的形成提供了主要油源的母岩,也就是主力烃源岩。

新沟嘴油藏分布在纵向上,潜东南地区新下段Ⅱ、Ⅲ油组合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潜东南地区全部的78%。同时Ⅰ油组油层主要分布于Ⅰ油组中、下部,还有部分油层处于底部。平面上,油藏以总口-潘场向斜为中心呈环带分布,在潜江凹陷中北部由于距离生烃中心较远,目前未发现新沟嘴组下段油藏。

2 油气运移的主流向控制油气分布

2.1继承性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指向区

全区总体上是由两洼(总口向斜、潘场向斜)、五隆组成,形成“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五个隆起分别为:老新鼻状隆起、建新鼻状隆起、拖市中央隆起、马王庙鼻状隆起及新沟断垒带。五个隆起均为继承性发育古隆起,均具有形成时间较早、长期继承性发育的特点。

研究证实,荆沙组沉积末期—荆河镇组沉积末期是新沟嘴组烃源岩主要的生油期,潜江组沉积时期—荆河镇组沉积末期是油气的主要运移期。

马王庙鼻状隆起、建新鼻状隆起、老新鼻状隆起、拖市中央隆起和新沟断垒五个古隆起均为过剩压力相对较低,油气一般是由过剩压力的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的。这些古隆起均于白垩纪晚期开始形成,并且,烃源岩在整个热演化过程中排出的油气均可以向古隆起上运移、聚集。所以,继承性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长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大家】全球三大盆地类型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2014-03-25石油观察 文|康玉柱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上千个,大体分为三大类:克拉通盆地、断陷盆地和前陆盆地。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盆地内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内;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内构造带、陡坡带、缓坡带;前陆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前陆断褶带、斜坡带、逆掩带及坳陷带。 厘清这些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对全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克拉通盆地: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油气富集 全球克拉通盆地主要分布于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内,油气层位分布具有多时代层段特征。目前,从寒武系-白垩系各层系都发现了油气田,但发现最多、储量最大的层系主要是石炭-二叠系、侏罗-白垩系、寒武-奥陶系,特别是阿拉伯地块二叠系油气储量大,天然气占比高达57.4%。 近年来的勘探成果表明,全球克拉通盆地大油气田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区、古斜坡区、断裂带及不整合面。古生代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在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历次构造变动中,我国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始终处于构造变动的隆起部位,有利于接受两侧生油坳陷不同时期的油气聚集。在早古生代,东南侧的满加尔坳陷发育有利生油的巨厚寒武系-奥陶系盆地相沉积,北侧的库车坳陷发育有三叠-侏罗系烃源岩,隆起成为油气运移指向区。因而,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大气田均分布在古隆起-古斜坡区。 古斜坡一般处于古隆起和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带。从油气源分析,坳陷内生成的油气,首先向斜坡部位运移,如遇有较好的储层和圈闭条件即可成藏。目前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麦盖提斜坡和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均发现多个大气田。位于美国西得克萨斯州的油气田,是一个与二叠系不整合有关的油气圈闭,处于二叠盆地中央隆起区内,大多数油气藏位于该隆起斜坡上,产层为奥陶系-泥盆系碳酸盐岩。 我国各地块区域性不整合面,是以加里东中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奥陶系顶部不整合面。地质学家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事实,证明了不整合控油的重要性。美国俄克拉何马油气田,位于西内地区俄克拉何马台地内,沿背斜轴部断裂发育着阿尔帕克组白云岩。这里的油气储集在中奥陶统三个砂层中,平均埋深1970米。

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973.

项目名称: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 首席科学家:陈树民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起止年限:2011.1至2013.8 依托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研究目标的调整 1、总体目标 本项目预期达到三个主要目标:①通过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和西部古生代盆地火山岩的系统研究,反演火山作用和成盆、成烃、成藏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揭示大规模火山岩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和机理,凝练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实现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创新,弄清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油气分布规律,为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②形成产学研联合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创新团队,为能源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储备,培植我国油气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在火山岩油气藏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③拓展火山岩油气勘探新领域,集成研发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识别与评价的配套和关键技术,补充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为国家找到更多的油气储量,提高我国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2、五年预期目标 (1 科学目标: 抓住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和西部古生代盆地大规模火山岩富含油气的优势,通过火山作用类型、特征、喷发机制、构造背景分析,查明火山作用与盆

地演化、油气形成、运移、聚集、成藏的时空响应,实现火山岩油气成藏理论的创新,抢占国际火山岩油气藏理论研究的制高点。 (2 国家油气目标和产业目标: 揭示火山岩油气藏的控制因素、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实现火山岩油气勘探新领域、理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我国东、西部形成两个万亿方级别的大气区和一批规模储量目标区,具体目标包括:①扩大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火山岩天然气勘探成果,在松辽盆地优选出8-10个有利勘探区带,新增探明储量3000×108m3;②在准噶尔和三塘湖等盆地找到新的火山岩油气藏,促进提交新增探明储量4×108t以上;③研发火山岩储层及其油气藏识别、预测、评价理论和关键技术,为发现更多的油气储量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建立火山岩油气勘探和评价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推动产业进步、提高我国油气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3 创新团队建设目标: 形成一支进入国际前沿领域的、产学研结合的优秀科学家群体,培养15名左右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70名左右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树立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产业科技创新旗帜,全面增强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4 学术论著目标: 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00篇(其中,SCI/EI收录学术论文100篇左右,争取在国际领衔刊物发表主题研究学术论文40篇左右);出版学术专著3部以上;争取主办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专题研讨会。 二、研究内容和课题设置的调整 能源供应紧张威胁国家的战略安全。近年我国火山岩油气勘探的成果已展示出火山岩油气资源的巨大潜力。本项目旨在建立新的火山岩油气藏理论,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新途径,提供大型油气田的后备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危机做贡献。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火山岩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回答①火山岩油气富集区的地质背景和控制因素;②不同类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展布规律和成储机制;③火山作用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的关系及其成藏模式;④火山岩储层及油气藏的地球物理响应;⑤火山岩油气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

深层油气藏

1. 深层油气藏 随着全球油气工业的发展,油气勘探地域由陆地向深水、目的层由中浅层向深层和超深层、资源类型由常规向非常规快速延伸,水深大于3000m的海洋超深水等新区、埋深超过6000m的陆地超深层等新层系、储集层孔喉直径小于1000nm的超致密油气等新类型,将成为石油工业发展具有战略性的“三新”领域。深层将是石油工业未来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之一,也是中国石油引领未来油气勘探与开发最重要的战略现实领域。 关于深层的定义,不同国家、不同机构的认识差异较大。目前国际上相对认可的深层标准是其埋深大于等于4500m;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将埋深为3500~4500m的地层定义为深层,埋深大于4500m的地层定义为超深层;钻井工程中将埋深为4500~6000m的地层作为深层,埋深大于6000m的地层作为超深层。 尽管对深层深度界限的认识还不一致,但其重要性日益显现,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在深度超过4000m的地层中进行了油气钻探,80多个盆地和油区在4000m以深的层系中发现了2300多个油气藏,共发现30多个深层大油气田(大油田:可采储量大于6850×104t;大气田:可采储量大于850×108m3),其中,在21个盆地中发现了75个埋深大于6000m的工业油气藏。美国墨西哥湾Kaskida油气田是全球已发现的最深海上砂岩油气田,目的层埋深7356m,如从海平面算起,则深达9146m,可采储量(油当量)近1×108t。 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拓展,进入21世纪,深层勘探获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塔里木发现轮南-塔河、塔中等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区及大北、克深等陆相碎屑岩大气田;在四川发现普光、龙岗、高石梯等碳酸盐岩大气田;在鄂尔多斯、渤海湾与松辽盆地的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领域也获得重大发现东部地区在4500m以深、西部地区在6000m以深获得重大勘探突破,油气勘探深度整体下延1500~2000m,深层已成为中国陆上油气勘探重大接替领域[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探井平均井深由2000年的2119m增长到2011年的2946m,其中,塔里木油田勘探井深已连续4年超过6000m(见图1.1),且突破了8000m 深度关口(克深7井井深8023m);东部盆地勘探井深突破6000m(牛东1井井深6027m)中国近10年来完钻井深大于7000m的井有22口,其中,2006年以来完钻19口,占86%目前钻探最深的井是塔深1井,完钻井深8408m,在8000m左右见到了可动油,产微量气,钻井取心证实有溶蚀孔洞,储集层物性较好,地层温度为175~180℃最深的工业气流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博孜1井,7014~7084m井段在5mm油嘴、64MPa油压条件下日产气251×104m3,日产油30t,属典型的碎屑岩凝析气藏;最深的工业油流井是塔里木盆地的托普39井,6950~7110m井段日产油95t、气1.2×104m3。 图1.1 中国石油探井平均井深变化图

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世界油气田课外读书报告 题目: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 及油气富集规律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2013年4月20日

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目录 一盆地概况 (2) 二基底和深部结构 (3) 三盆地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 (4) (一)裂陷阶段(J2-3—K1d) (4) (二)坳陷阶段(早白垩世泉头期-晚白垩世嫩江期).6(三)萎缩阶段(K2四方台期-早第三纪) (9) 四、构造分区及特征 (11) (一) 中浅层构造单元 (11) (二)深层构造单元划分 (12) (三)盆地构造变动和构造特征 (12) 五、主要油气田 (13) 1.大庆油田 (13) 2. 扶余-新立油气聚集带 (14) 3.宋方屯油田 (15) 4.龙虎泡油田 (15) 六、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8) 1.中央坳陷控制生油层的发育 (18) 2. 中央坳陷控制储集层的发育 (18) 3. 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19) 4.含油圈闭多数分布在中央坳陷及其周围 (19) 5. 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19)

一盆地概况 1.地理位置 跨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四省。西北、北、东及东南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及长白山所围。南面与辽西山地和辽北丘陵连接。北北东向展布。 2.规模:长750k m,宽330-370k m,面积约26万k m2。 3.勘探历程 (1)1955-1964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喷油, 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1975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工业油流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3)1976-1990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深部层系、外围盆地“二次勘探”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1996年产量达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二基底和深部结构 基底结构: (1)岩石组成:古生代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加里东、华力西、燕山期)组成。花岗岩占1/3,华力西期最为广泛。 (2)构造单元划分 三个复背斜、两个复向斜;从西北向东南褶皱轴逐渐由北北东转为北东向。花岗岩多分布于复背、向斜的轴部附近。 (3)基底性质 前古生界结晶基底 深部地质结构: (1)地壳厚度 松辽盆地总体位于地壳厚度减薄区,深部上地幔发生隆升。盆地地壳厚度一般在34k m之内。33k m莫霍面埋深线大体与现今盆地边界吻合。中央坳陷区地壳厚度仅为29k m。盆地中部存在一条北北东-近南北向的地壳厚度减薄带,向东西两侧增厚,西部增厚快,东部慢。 (2)地热场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

连续型油气藏形成条件与分布特征摘要:随着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岩性油气藏勘探从有明显圈闭型的油气藏,进入大规模连片储集体系的连续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从东部盆底基岩潜山油气藏,进入中西部大型不整合面控制的大规模地层油气藏。根据圈闭是否具有明确界限和油气聚集分布状态,把油气藏分为常规圈闭型油气藏和非圈闭连续型油气藏两大类,明确了连续型油气藏内涵,阐述了其主要地质特征。大型浅水三角洲体系及其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和大面积分布的地质基础,成岩相定量评价是低—特低孔渗连续型储层评价的重要方法。在湖盆中心陆相沉积上,建立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组为代表的湖盆中心深水砂质碎屑流重力成因沉积模式,拓展了中国湖盆中心部位找油新领域;在储层评价上,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为例,系统提出了成岩相内涵、分类和评价方法,运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率等参数定量表征成岩相,为落实有利储集体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业化评价方法。中国连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与潜力很大。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陆上油气勘探总体从构造油气藏向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转变,岩性地层大油气田目前已进入发现高峰期,相继在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等发现了多个亿吨级以上的大型岩性地层油气田,展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目前岩性地层油气藏已经成为中国陆上最重要的勘探领域和储量增长的主体,2003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比例已达到60%~70%。其中连续型油气藏将是今后该勘探领域的

重中之重。随着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实践中迫切需要针对湖盆中心大规模连片厚砂岩形成机制与分布,大面积低渗透率背景下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定量评价方法,大型地层油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机制,大范围连续型油气藏形机理、富集规律与储量规模等关键地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连续型油气藏;大型浅水三角洲;砂质碎屑流;成岩相 1大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大型浅水三角洲连片砂体是连续型油气藏形成连片大油气区的地质基础。随着松辽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大型坳陷湖盆的深入勘探,浅水三角洲及湖盆中心砂体已成为中国陆相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大型浅水三角洲形成所需的条件有:相对较浅的水体、稳定的构造背景、平缓的坡度及充足的物源。例如松辽盆地下白垩统青一段沉积期湖相面积可达8. 7×104km2,嫩江组一段湖相面积可达15×104 km2,且最大湖扩期深水区的水深仅30~60m。浅水三角洲的主要特征是:①水体相对较浅;②砂体宏观叠合连片,大面积分布;③水下分流河道很发育,延伸较远;④河口坝被后续河流冲刷而不易保存。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长8段是较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在盆地周边露头剖面上可发现长8段三角洲平原河道砂体规模较大,连片发育(图2)。大规模连续分布的长8段砂体为油气富集的基础,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勘探的有利目标区。湖盆的敞流性是湖盆中心浅水三角洲砂体发育的重要条件,敞流通道对湖盆中心砂体分布及方向有

天然气分布规律及页岩气藏特征

天然气分布规律 辽河盆地的天然气在纵向上和横向上分布都很广泛。在横向上,由于气体形成的途径多于油的形成途径,气体的分布区域远远大于油层的分布;在纵向上,自目前勘探的最深部位到浅层均有气体存在,含气层系多,自下而上发育了太古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特别是第三系自沙四段到明化镇组各层段均有气藏存在,沉积环境和演化史的特征,造成天然气原始组分富烃,贫H:S,少CO:和N2。 辽河断陷广泛发育多期张性断裂,把二级构造带切割成复杂的断块油气田。受构造、断裂活动影响,造成多次油气聚集、重新分配而形成多套含油气层系。 通过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研究,结合盆地地质背景,天然气有如下分布规律:1.自生自储的天然气垂向分布 以自生自储为主的天然气层,自下而上分布有侏罗系的煤型气、正常凝析油伴生气、正常原油伴生气、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和生物成因气等。其特征主要是613C,依次变轻。侏罗系煤型气主要分布在深大断裂边缘,仅处于侏罗系发育的地区,如东部凹陷三界泡地区。正常凝析油伴生气主要发育在有机质埋深达到高成熟阶段的地区,主要为各个凹陷的沉降中心部位,如整个盆地的南部地区及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正常原油伴生气在整个盆地均有分布,主要是与原油伴生的气顶气和溶解气。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主要发育在有机母质埋深浅于3000m 的未成熟和低成熟阶段,并有良好的盖层发育的地区,部分地区的局部构造亦可形成小型气藏,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要在东部和大民电凹陷的有利地区。生物成因气理论上在整个盆地浅层都存在。因此,只要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在整个盆地中都可望发现生物成因气藏。 总体来看,三个凹陷中,大民屯凹陷以成熟阶段的石油伴生气和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为主.有少量生物成因气。东部凹陷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布不同类型的气体,中生界发育并位于深大断裂边缘的地区,有煤型气和深源气的存在。南、北凹陷深部位置,主要是高成熟和成熟的热催化一热裂解气。而凹陷中部广泛发育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在构造高部位有利地区,发育有较可观的生物成因气。西部凹陷主要发育热催化一热裂解气,特别是凹陷南部沉降中心处,热裂解形成的正常凝析油伴生气更为广泛。在有机母质埋深浅的部位发育生物一热催化过渡带气。当然,如果存在有利的储盖组合,生物成因气的存在勿需置疑。 2.断裂构造导致天然气广泛运移 广泛发育的断裂构造,使大多数天然气发生不同程度的运移,造成天然气更加广泛、更加复杂的分布格局。断裂构造或不整合面为气体运移通道,形成新生古储的古潜山油气藏。天然气的垂向和侧向运移,造成了大面积浅层气藏的形成。这部分气体的气源岩母质类型、演化程度,特别是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均与原生气藏一致。最明显的差别是甲烷含量相对高,重烃含量低,愈向浅层,甲烷含量愈高,反映运移的地质特点是由斜坡低部位向高部位甲烷含量升高,由低台阶向高台阶甲烷含量亦升高,如兴隆台气田不同台阶的天然气组分由下到上变干。曙光一高升油气藏也有类似分布。在大民屯凹陷东部浅层及东、西部凹陷的大部分地区浅层干气也是运移形成 3.天然气藏类型分布 构造运动造成了多套油气层和多种类型的储集层,形成了多样的天然气藏类型,根据控制油气的主要因素,可以划分出四大类油气藏:(1)构造油气藏,包括背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_赵靖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4月,第34卷第2期,Apr .,2004,V ol .34,No .2Journal of N orthwest U niversity (Na tural Science Edition ) 收稿日期:2002-08-06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99-111-01-04-05);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2001BA605A -02-01-06) 作者简介:赵靖舟(1962-),男,陕西临潼人,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博士,从事成藏地质学、天然气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赵靖舟1,李启明2,王清华2,庞 雯1,时保宏1,罗继红1 (1.西安石油大学资源工程系,陕西西安 710065;2.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 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关 键 词:大中型油气田;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塔里木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4Ⅹ(2004)02-0212-06 塔里木盆地为中国最大的一个陆上含油气盆地,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叠合复合型盆地或改造型盆地,具有多种盆地类型、多期构造运动、多套烃源岩、多个含油气系统、多期成藏、多期调整再分配的石油地质特点,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十分复杂。因此,有关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问题,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许多学者曾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1~10]。近年来,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并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其油气富集规律也有了进一步认识。因此,深入研究和总结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不仅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对其他叠合盆地的油气勘探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认识叠合盆地或改造型盆地的特点,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受多 种因素控制,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优质区域盖层和储盖组合、成藏期以及断裂和不整合面等,均是重要的控油气因素。 1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油 气最为富集 1.1 继承性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区油气最富 集的地区 古隆起控油的重要性已为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油气勘探证实,油气分布受古隆起控制也是世界古老克拉通盆地油气分布的普遍规律。塔里木盆地海相油藏形成时间较早,现存古生界油藏主要形成于晚海西期,喜山期是早期油藏的重要调整时期与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 [11~19] 。因此,具有古隆起背景 是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 DOI :10.16152/j .cn ki .xd xbzr .2004.02.022

复杂断块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探讨

复杂断块地区油气富集规律探讨! 李!勇"!钟建华"!王洪宝#!温志峰"!王海侨"!王!芳#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东营!%$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东辛采油厂!#$胜利石油管理局测井公司) 摘!要!对于中国东部广泛发育的复杂断块油气田,从断裂与断层的研究入手,结合渤海湾盆地的东营凹陷,探讨复杂断块油气藏的油气富集规律。重点论述了断层封闭性、断裂活动特征、构造样式及其导致的油气富集模式,并结合复杂断块油气藏的运移、聚集等成藏控制因素,揭示此类油田油气成藏规律和油气分布特点。 关键词!复杂断块!断层!封闭性!构造样式!成藏规律 "!复杂断块地区的构造特征 !!复杂断块油气藏,顾名思义是受众多断层切割复杂化了的断块圈闭所形成的油气藏,在剖面上它们可表现为反向屋脊、地垒、地堑、断阶等多种断块圈闭类型。在这类油气藏中断层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复杂断块油田最突出的地质特点是断层多,断块小["]。在一个复杂断块油田发育的断层常多达百余条甚至数百条,这些断层纵横交错,将整个油区切割成为数众多的断块,并且多数断块面积不足&$’()%。例如东辛油田,在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上的"#*&口井中,共有"%++口井钻遇断层,断层钻遇率为,%$#-[%]。复杂断块油田是陆相沉积环境中特有的构造现象。! !$!断层特征 断层多而密集是复杂断块油田首要特征,这些断层几乎全是正断层,表现为地层缺失,沉积厚度突变,准确认识地层情况往往经历若干个反复的过程。例如东辛油田自",+&年勘探初始到",*"年详探富集区,以及二维地震勘探(",.#年)和三维地震勘探(",..年)的广泛应用,人们才逐渐摸清其地下地层及构造分布情况。 尽管众多断层交错纵横,然而它们所起作用大相径庭,即各级断层对构造样式及油气的控制作用不同。一级断层控制沉积盆地发生和发育,它们规模巨大,落差数千米,延伸数十甚至数百千米,往往构成沉积盆地的边界,如东营凹陷北部的陈家庄大断层;二级断层控制构造和沉积的发育及油气的聚集,是含油气盆地内控制构造带形成和发展的主干断层,其走向一般与盆地走向或盆地内主要构造线走向一致,延伸"&()以上,贯穿于构造带的部分或整体;三级断层控制油气富集区块的展布,发育于局部构造带内,落差也比较大,一般都在"&&)以上,平面延伸一般为数千米,且与区域构造走向有一定关系;四级断层数量最多,规模最小,一般落差%&/’&),延伸长度" /%(),控制含油断块油气富集程度并使油水关系复杂化,其走向规律性差,发育时间较短。 !$"#断块特征 断块是复杂断块油田勘探开发的基本单元,断块多而小是众多断层切割的必然结果。具体识别断块的数量及面积受多种因素制约,如断点组合和断块划分的标准、层位标定、油水关系、断块的封闭性等都影响人们具体识别断块的分级和确定其数量。王平["]通过研究认为断块是“被断层分割开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地质体”,这样的定义从构造角度适用于不同规模。信荃麟[#]等通过研究认为,我国东部断陷湖盆在新生代属伸展盆地,除广泛发育区域性引张作用下形成的典型伸展构造系统外,还发育了走滑断层诱发的雁列 " 断块油气田 第"&卷第’期!!!!!!!!!!!!!!!012345637897:3;<1=0:>3?!!!!!!!!!!!!!!!%&&#年,月 !收稿日期!%&&#@&’@%& 第一作者简介!李勇,",**年生,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 从事构造地质学研究,地址(%’*&+"):山东省东营市,电 话:(&’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A&%*%&.%)资助。 万方数据

湖南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次生富集规律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0190688.html, 湖南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次生富集规律探讨作者:肖秋越 来源:《地球》2013年第04期 [摘要]湖南七宝山矿区位于浏阳东北方向约30公里处,已探明铜矿储量超过28万吨,接近大型矿山规模;伴生铅、锌矿超过50万吨,达到大型矿山规模。本文将分析该矿的矿床特征、描述其次生富集规律,为该矿区以及其它区域类似矿床的找矿、预测等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字]七宝山矿床特征次生富集规律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4-89-1 湖南七宝山矿区位于湖南省浏阳市东北方向约30公里处,是目前湖南省境内发现的、规模居首的铜多金属矿床。该矿的矿化类型多,储量大,具有相当大的开采潜力。本文将在分析其矿床基本特征和次生富集规律,为后续的矿区开发提供参考。同时也给其它矿区尤其是类似矿区的找矿、预测等工作提供一些经验。 1矿区基本情况 1.1矿区地质特征 七宝山矿区东西长约5km,南北宽约1.5 km.面积7.5 km2,其矿床的形成与石英斑岩关系密切,属于岩浆流体作用。矿区构造复杂,总体构造呈现倒转向斜,其西部开阔,东部狭窄,轴向近似东西,倾向南。矿区断裂构造发育较好,古港-横山断裂从其中南部穿过,近东西走向,倾向南,是一个具有多期次活动的区域性大断裂。 1.2矿区岩浆岩活动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花岗斑岩,出露于矿区中部,出露面积0.3 km2左右,呈椭圆状岩株产出,其长轴方向长度在1000m以上,南北宽为200-300m。岩体剖面形态复杂,岩体与围岩呈现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 岩体为斑状结构,斑晶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正长石、黑云母,石英已被熔蚀成浑圆或港湾状,长石矿物都已发生绢云母化。。基质与斑晶成分基本相同。 1.3矿床类型 目前七宝山矿区共分四个区域即老虎口、鸡公湾、大七宝山和江家湾,矿床类型可分为裂隙充填交代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和铁帽型三个类型。①铁帽型:属于金银矿体,主要是含铜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分析_陈桂菊

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分析 陈桂菊1  张为民2  宋新民2  张 乐1  姜在兴 1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 由于受沉积、构造、断层、地层流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 藏类型多样、油水关系复杂,从而给油田勘探开发部署带来困难。文中着重分析本地区的油藏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建立油气富集模式,寻找油气潜力区块。遵循着“以好物性储层为切入点,看构造,追砂体,定圈闭;见到好油层追有利储集相带,见到好水层则追其高部位砂体分布”的原则,确定有利的油气富集范围。其成果不仅有利于寻找有利储集相带并指导勘探开发生产,同时对我国陆上类似的中低孔低渗油田的油藏认识和高效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大情字井油田 低渗透储层 油藏控制因素 油气富集规律 1 地质特征 大情字井油田位于吉林省乾安县大情字井乡,隶属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的 中部,东西被华字井阶地和大安—红岗两阶地所挟持。长岭凹陷的北部为乾安次凹陷,南部为黑帝庙次凹,大情字井构造位于两个次凹的中部相对隆起部位(见图1 )。 图1 大情字井油田区域构造 大情字井地区的构造演化,受大情字井—老英台古隆起发育的控制。侏罗纪末期(燕山Ⅲ 幕)构造运动,使本区深层构造定型;嫩江组末期(燕山Ⅳ幕)构造运动,使该区向斜构造及凹中隆 起的断鼻、断块构造具有雏形;明水组末期(燕山Ⅴ幕)构造运动,使上述构造定型。 大情字井油田断层均是正断层,在青二段、青一段和泉四段呈继承性发育,向斜构造低部位的轴部断层延伸长度小,向斜构造高部位断层延伸长度大。前者延伸长度2.5~4.5km ,后者多大于7.5k m 。因此前者形成的断鼻构造圈闭面积比后者小得多;另外,向斜构造东翼的断层数远小于西翼,表明东翼的断裂活动比西翼要弱。 2 油气藏模式 2.1 构造油气藏模式 对大情字井地区来说,一般情况下在地层上倾方向发育反向正断层,形成重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圈闭。油气以断层为其垂向、砂体为其横向的运移通道,遇到先期形成的反向屋脊式断块圈闭就形成构造油气藏。如黑69块构造油藏。2.2 岩性油气藏模式 通过对大情字井油田的油藏类型进行研究, 断块油气田 第12卷第6期 F AULT -BLOCK O I L &GAS F I ELD 2005年11月 收稿日期 2005-04-28 第一作者简介 陈桂菊,女,1970年生,工程师,现在中 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地址(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博04,电话:(010)82320551,E -m ail :chen .gu ij u @126.co m 。

油气藏形成条件

第二节油气藏形成的条件 油气藏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油气和圈闭。而油气在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要形成储量丰富的油气藏,而且保存下来,主要取决于生油层、储集层、盖层、运移、圈闭和保存六个条件。归纳起来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油气源条件 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控制着油气资源的规模,决定着油气藏的数量和大小;油气源的性质决定着烃类资源的种类、油藏与气藏的比例;油气源形成的中心区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因此,油气源条件是油气藏形成的前提。 1、烃源岩的数量 成烃坳陷: 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成烃坳陷在不同类型的盆地中有不同的分布形式,这与盆地的演化模式有关。平面上, 可以位于盆地中央地带(松辽盆地),也可以偏于盆地一侧(酒西盆地),或者有多个成烃坳陷(渤海湾盆地)。纵向上,由于盆地演化的不同,烃源岩的分布在单一旋回盆地中只能有一套,在多旋回盆地中常发育多套烃源岩,但主力烃源岩常常只有一个。成烃坳陷的位置也可以是继承性的,也可以是非继承性的,在不同的阶段位置产生迁移或完全改变。只有研究盆地的演化史,进行旋回分析和沉积相分析,才能把握成烃坳陷的发育和迁移规律,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烃源岩的数量:取决于烃源岩的面积(分布范围)和厚度。

成 妊 坳 陥 『 抽 气 分 布 关 系 图 r I j k I 1 h 1 k 九松辽中決成晟塌陥b沆气分布,B>MLng尔吗纳斯湖成好坳陷仃竟区:(?酒西誌地序西诚绘閱陥Q去/门山汕代聚集帯:优黄轉坳陥白1“]陷与天港汕气带:1-住油叩心:乙生?Ik凹階;①itk气睾象带::" 5+ illiHb 二猛地边怡 &油气运移力向T乩附陆磐线 2、烃源岩的质量 并非所有的沉积盆地都有成烃拗陷,当盆地内拗陷区一直处于补偿或过补偿状态时,难以形成有利的成烃环境,或油气潜量极低,属于非成烃拗陷。因此,一个拗陷是否具备成烃条件,还要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排烃效率来进行评价。通过定量计算成烃潜量、产烃率来确定盆地的总资源量,从而评价油气源的充足程度。只有具丰富油气资源的盆地,才能形成大型油气藏。 二、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 油气生成后,只有及时的排出,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才能成为可以利用的资源;否 则,只能成为油浸泥岩。而储集层是容纳油气的介质,只有孔渗性良好,厚度较大的储集层,才能容纳大量的油气,形成巨大的油气藏,这是显然的。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也是形成大型油气藏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生储盖组合:是指烃源层、储集层、盖层三者的组合型式。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是指三者在时、空上配置恰当,有良好的输导层,使烃源层生成 的油气能及时地运移到储集层聚集;盖层的质量和厚度能确保油气不致于散失。 1、生储盖组合类型

分布规律

黄汝昌李景明谢增业李剑《中国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1996 2凝析气藏的分布 2.1区域分布 我国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塔里木、吐哈等盆地及东、南沿海陆架地区(图1)。 图1 中国凝析气藏分布图 凝析气藏的区域分布受控于盆地演化过程中区域古地温场和气候带。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在热衰退型的地温背景下,隆起及斜坡区大部分碳酸盐岩地层处于高成熟阶段,形成了海相腐泥型凝析气藏,我国西北侏罗纪前陆型盆地在热衰退型的地温背景下,煤系地层正处于成熟阶段,形成丰富的煤系凝析气藏;东部裂谷盆地属热盆、高热盆,在高热流背景下,年代较新的第三系煤系烃源岩、陆源有机质烃源岩、盆地深层腐泥质烃源岩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形成了煤系凝析气藏、陆源凝析气藏和高熟腐泥型凝析气藏。东南沿海大陆架盆地,属热带、亚热带潮湿气候这,有利于高等植物发育,形成了第三系煤系烃源岩,渤海湾盆地北部及伊兰一伊通地区属温带潮湿气候,高等植物发育,形成陆源有机质烃源岩,为凝析油气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2.2垂向分布 2.2.1层位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凝析气主要聚集在下第三系,占总储量的二分之一,其次是上第三系,占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奥陶系碳酸盐岩中亦是凝析气富集层位,占总储量的五分之一。显然,中国含油气盆地凝析气藏主要聚集在第三系,主要是因为东部及东南沿海大陆架盆地处于近海湿温气候带和高地温场,煤及陆源有机质在成熟和中高成熟阶段大量形成凝析油、天然气的结果。 2.2.2深度分布 渤海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含油气盆地中凝析气藏最丰富,各具特色的盆地。盆地的地温演化模式不同,凝析气藏起始富集的深度亦不同。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分布深度在3000m以下,主要富集在3000一4soom深度范围内(图2)。 图2 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储量分布图 渤海湾盆地凝析气藏分布深度在2O00m以下,主要富集在2000~3000m深度范围内,深层凝析气藏3200~4500m亦有一定的储量(图3)。

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doc

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富集规律研究 [摘要]通过对部分蔬菜基地采集的29种蔬菜样品中重金属的富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基地的蔬菜已全部受到有害金属的污染。其中,铅污染最为严重。不同类别的蔬菜对重金属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规律。叶菜类蔬菜的不同部分对重金属也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规律,总体表现为菜根中重金属含量高于菜叶中重金属含量。蔬菜的同一部分对不同的重金属也表现出不同的富集规律。 [关键词]蔬菜;重金属;铬;铅;富集系数;富集模式 前言 随着近代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工农业现代化、城市化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同时,人类也面临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威胁。当前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中环境污染中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一类公害。重金属是指比重等于或大于5.0的金属,如Cd、Cr、Zn、Mn、Cu、Hg、Fe、Ni、As等,它们当中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如:Fe、Mn、Cu、Zn;有些是植物生长所不需要的元素,如:Hg、Pb、Cd等。过量的重金属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我国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 20.0×103k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为 10.0×103km2,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到3.3×103km2。某省曾经对47个县和郊区的2.59×103km2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5)进行过调查,其结果表明,75%的县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的潜在威胁,而且污染程度仍在加重。污水灌溉等对农田已造成大面积的土壤污染。如沈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25.0×103km2,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稻田含镉5~ 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0.23×103km2农田受到污染。广州近郊因为污水灌溉污染农田27.0km2,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km2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46%。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北京某污灌区进行的抽样调查表明,大约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问题。 二、土壤—蔬菜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概况 (一)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形态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量与土壤中的重金属总量有一定关系,但土壤中的重金属总量并不是植物吸收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研究表明,石灰性污灌土壤0~20cm土层中,Pb、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残渣态存在,其次是有机结合态,交换态和吸附态较少;Pb的吸附态大于交换态;而Cd则相 反。 (二)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背斜油气藏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圈闭的成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与褶皱作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是指在侧压应力挤压作 用下形成的背斜圈闭中的油 气藏。这类油气藏多见于褶 皱区。 其背斜圈闭的特点是: 两翼地层倾角较大,不对称, 靠近褶皱山区一侧较另一侧 平缓;闭合高度较大,闭合 面积较小,且常伴有断层发 育;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 造线平行。从区域上看,这 类背斜油气藏分布在褶皱区 的山前和山间坳陷内,常成 排成带出现。我国酒泉盆地 南部山前褶皱带中的油气藏 可作为其中的代表(图)。 在国外的褶皱区内,也分布有很多著名的这类背斜油气藏。例如在波斯湾盆地的扎格洛斯山前坳陷内分布有拉里、阿贾加里、加奇萨兰等世界著名的大油田。在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前坳陷以及前苏联的高加索山前坳陷内,也都分布有很多这种类型背斜油气藏。 2、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在地台区,广泛分 布着一种与基底活动有 关的背斜油气藏。这类背 斜油气藏主要是由于基 底断块上升,使上覆地层 隆起,形成背斜圈闭而产 生的。 其背斜圈闭的主要 特点是:外形一般与其 下基底隆起相符,两翼地 层倾角平缓,闭合高度较 小,闭合面积较大。直接 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

曲较明显,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消失。当这种背斜圈闭成组成带分布时,则称为背斜带或长垣。由于这类背斜圈闭一般形成时间早,面积大,若与油气生成及运移配合良好时,常可成为极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例如我国的大庆油田(图),世界上最大的加瓦尔油田(图)等,它们的油气藏都属于这种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沙特阿拉伯加瓦尔油田综合图 图中1ft = 0.3.48m (据У.Груяенд等,1968引自潘钟祥,1986) 3、与同生断层有关的背斜油气藏 在60年代后期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国内外不少地区(特别是三角洲沉积发育地区)都发现了许多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及其油气藏。所谓逆牵引背斜是指同生断层上盘的沉积岩层在向下滑移过程中,因逆牵引作用而形成的滚卷背斜。这类背斜的形成主要是沉积过程中同生断层作用的结果,而与构造运动无关。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石油勘探与开发

文章编号:1000-0747(2009)04-0419-09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分布规律及区带目标 优选———以陆东—五彩湾地区为例 杨辉,文百红,张研,张光亚,刘志舟,吴丰成,卫延召,戴晓峰,胡庆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规律、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项目(2008ZX05001);国家重点基础 研究发展规划(973)“古生代火山岩储层分布规律及其改造特征”项目(2009CB21930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公司“岩性地层油气藏富集规律与勘探技术研究”项目(2008B-01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高精度重磁电配套技术系列研究”项目(060127-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的高精度重磁电配套技术系列研究”项目(070111-1) 摘要:以岩石物性、重磁电震、钻井等资料为基础,根据研究区具体地质情况,提出火山岩分布预测、火山岩岩性预测、有利区带及目标评价的重磁电震配套技术。通过在陆东—五彩湾地区的综合应用,完善了现有的方法技术,形成了有效的重磁电震综合勘探技术流程。对陆东—五彩湾地区火山岩气藏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该区火山岩气藏勘探的重要认识:磁力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断裂带,断裂控制了火山岩的分布,也控制了火山岩的局部构造;磁力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裂缝发育带,是火山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部位;近烃源岩磁力异常梯度带是火山岩油气藏的富集区带。预测的有利区块(区带)、有利目标得到了钻探证实,表明了本研究方法正确有效。图14表1参13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航磁;地震;重力;建场测深 中图分类号:T E122.1 文献标识码:A Distribution of hydrocarbon traps in volcanic rocks and optimization for selecting exploration prospects and targets in Junggar Basin: Case study in Ludong-Wucaiwan area,NW China Yang Hui,Wen Baihong,Zhang Yan,Zhang Guangya,Liu Zhizhou,Wu Fengcheng, Wei Yanzhao,Dai Xiaofeng,H u Qinghui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 x p loration&Develop ment,Bei jing100083,China) A bstract:Based o n petrophysical,mag netic,g ravity,electric,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regularities,this paper proposed an integ rated approach for the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and litholog y recognitio n of volcanic rocks,as well as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 and target optimization of hydrocarbon deposits.The exploration techno logy was improved in the application to exploration in the Ludong-Wucaiwan area in Junggar Basin.Some impo rtant viewpoint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aeromag netic abnormal g radient belts correspond to volcanic faults,faults co ntrol the distribution of volcanic rocks and accordingly their local structures,aeromagnetic abno rmal gradient belts co rrespond to highly-developed fracture zones and are prospective areas for volcanic reservoirs.T he proposed integrated approach is proven effective by the exploration drilling results with high-flow gas wells. Key words:Jungg ar Ba sin;v olcanic ro ck;g as poo l;aer omagnetic survey;seismic ex plor ation;g ravity survey;time do main electr omag netic survey 1研究区概况 准噶尔盆地自从1957年在克拉玛依发现玄武岩油藏以来,目前在全盆地已发现火山岩油气藏38个,其中部分井已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如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九区古3井、腹部石西油田石西1井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的良好前景[1-4]。 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气藏主要位于石炭系,其次是二叠系。油气在平面上分布于生烃凹陷周缘或其内部,纵向上主要集中于火山岩顶部风化壳内,少量油气分布于火山岩风化壳之下的火山岩内部,形成火山岩内幕油藏。火山岩发育并占绝对优势是准噶尔盆地石炭系重要特征之一,目前石炭系所发现油气均位于火山岩之中[5]。 研究区位于陆东—五彩湾地区,陆东地区是准噶尔盆地一个大型二级构造单元,整体呈东西向展布。该区位于中央坳陷以北、乌伦古坳陷以南、克拉美丽山以西、玛湖凹陷以东,面积约2.1×104km2(见图1)。在统一的隆起背景下,陆东地区发育了多个凹陷和凸起,从北往南主要包括石西—滴北凸起、滴水泉凹陷、 419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2009年8月 P ET RO LEU M EXP LO RA T IO N A ND D EV EL OP M EN T V ol.36 N o.4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