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永和中学七年级下英语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单钟辉审核人:王庚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使用时间:2013年4月

Unit 6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

Section A 2a--2c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2.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学习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2 minutes.

1.Review the sentences and phrases.

2.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Step 2 自主学习: 11 minutes

Ⅰ.你能写出下列单词吗?

计划,规划_______ 西藏_______ 徒步旅行_______ 香港_______ 是的_______ Ⅱ.你能写出下列短语吗?

去沙滩__________ 度假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星期一_________________

在家放松___________________ 在11号____________________

Ⅲ.试着写出下列句子:

(1)他们假期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临时照顾我的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假期要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要和朋友们一起度过时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3 合作探究:10 minutes

1.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2.听力:Listen 2a. 2b. Check the answers.

3. Make a dialogue about 2c.

Step 4 学生展示: 5 minutes

Groupwork.

A: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Li Chen?

B: I’m going camping. A: Who are you going with?

B: I’m going with my parents.

Step 5 扩展提升:10 minutes

I. Grammar focus. Remember the sentences.

Ⅱ.教师精讲点拨:

1. That sounds nice. 那听起来不错。

2. Who are you going with? = With whom are you going? 你要和谁一起去?

3. for vacation 度假(for 表示目的)

4. when 什么时候 how long 多长时间(提问时间段)

5. on the 11th. 在十一号 On Monday 在星期一(星期和号前用on)Step 6 反馈交流,随堂检测: 7 minutes

单项选择:

1.--What are you doing ________vacation?

--I am going fishing.

A. at

B. for

C.by

2.Tibet is a beautiful place. I_______ there next month.

A. go

B. was going

C. am going

3.—I am going to Hainan.

--____________________!

A.Have a good time.

B.I think so.

C. You are so lazy.

4.Mr. Brown is tired, so he wants a/an vacation.

A.boring

B.exciting B.relaxing

Step 7 家庭作业:

1.背诵Grammar Focus。

2.写三遍英,三遍汉。

【课后反思】

第六章_时间数列练习题及解答

《时间序列》练习题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所给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编号(A、B、C、D)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主词和宾词 B、变量和次数 C、时间和指标数值 D、时间和次数 2、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时点数列 B、绝对数数列 C、相对数数列 D、平均数数列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数列 D、时点数列 4、时间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只能是总量指标 B、只能是相对指标 C、只能是平均指标 D、上述三种指标均可以 5、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指标是()。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6、由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其假定条件是研究现象在相邻两个时点之间的变动为()。 A、连续的 B、间断的 C、稳定的 D、均匀的 7、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8、时间序列最基本的速度指标是()。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9、根据采用的对比基期不同,发展速度有()。 A、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与累积发展速度 C、逐期发展速度与累积发展速度 D、累积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 10、如果时间序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配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该商场第二季度平均完成计划为()。 A、100%124%104% 108.6% 3 ++ = B、 506278 108.6% 506278 100%124%104% ++ = ++ C、 506278 100%124%104%92.1% 506278 ++ = ++ D、50100%62124%78104% 109.5% 506278 ?+?+? = ++ 12、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A、=增长量 增长速度 基期水平B、= 增长量增长速度 期初水平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九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课型Reading 主备人Xu lihu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授课人授课时间第周第导学案 教师寄语You’ll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学习目标1)Master the key words: nearly, ruler, boil, remain, smell, national, doubt 2)Master the important phrases; by accident, take place, without doubt 3)Talk about tea, who invented it, and when it was invented 教学重点Talk about passive voice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tea 教学难点Passive voice 教学方法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一、自主预习 1) Do you drink tea everyday? 2)Who invented tea in history? 3)Do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drink tea in their daily life? 4)The tiger is looked as the _r_______ of this forest. 5)Alice is without _d______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6)The dragon is treat as a _n________ symbol of the Chinese. 7)Mother is _b_____ the milk for baby. 二、展示交流 1) Important sentences: A: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years ago. B: It is said that a Chinese ruler called Sheng Nong first discovered tea as a drink. C: It is believed that tea was brought to Korea and Japan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D: The tea trade from china to western countries took place in the 19th century. 2)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 years ago. 3) When was tea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Tea was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3)Make conversations T: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ea is grown? S: Tea plants are grown on the sides of mountain… T: Where is tea produced in china? S: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For example, Anxi and Hangzhou are widely known for their tea.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17 跳水第二课时教案

17跳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3.通过自由读,抓重点词句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以及孩子得救的过程。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 1.按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把故事讲完整。 2.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的原因以及船长的冷静和机智。 【教学难点】 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事件发展中的不同表现,理解船长让孩子跳水是最佳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跳水》,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角色?(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孩子遇险,孩子得救。 二、品读“险”。(自读课文2—4自然段) (一)课件出示思考题。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1)学生自己读书做批注笔记。 (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二)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水手逗猴子,猴子逗孩子,那么孩子有什么表现呢? 2.孩子的表现:孩子哭笑不得→孩子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极了。 (1)(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哭笑不得”是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弄得孩子没有办法,由于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使孩子受到了羞辱,但他又拿猴子没办法,只能哭笑不得) (2)引导: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上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3)引导: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3.水手们三笑。 小结:一笑猴放肆,二笑孩尴尬,三笑孩生气,这样推波助澜使孩子身陷险境。 (三)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1.出示句子。 (1)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抓住“吓呆”一词,从中感悟这些经历过许多困难的水手已被眼前的情景(太危险的情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着,更深入感悟孩子处境的危险(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从水手们的表情“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可以看出。 (2)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有可能会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得粉碎。退一步讲,即使不失足,也难以回转身来,桅杆太高、太险)从文中“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六年级英语上册Part B 第二课时 (4)

作品编号:578912354698310.2567 学校:否法结市环节镇应对小学* 教师:避微略* 班级:蜻蜓壹班* 1.能听、说、读、写单词或词组dictionary, comic book, word book, postcard。 2.能听、说、读、写句子:Where are we going? To the bookstore. I m going to buy a new comic book.并能进行关键词的替换练习。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角色扮演。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听、说、读、写四会单词和短语。 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单词卡片、教学光盘、教学挂图、字典、单词书、明信片、漫画书

Step 1:Warm-up 1.出示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同桌二人之间互相对话操练句型。 eg: S1:Where are you going? S2: 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S1: When are you going? S2: I’m going next week. 2.拿出上一课时所做的report,并在全班内进行汇报交流。Step 2: Presentation 1.根据上一课时所学情况,情景导入,设置问题,引入所学。 After John and his cousin seeing the film, where are they going? A. bookstore B. school C. supermarket 然后播放“Let’s learn”部分的听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并核对答案。 2.再次播放“Let’s learn”部分并思考:What is John going to buy? 引出“comic book”,拿出漫画书实物,并板书。 3.教师拿出单词书,并说:I’m going to buy a word book,板书并教读,可先教“word”,再结合“word book”;也可对比“comic book”教。 4.教师出示明信片,并问:What’s this? 学生可能摇头不知,教师板书:postcard,并问如果有不认识的单词,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学生会说:字典,板书:dictionary。注意dictionary单词较长,教师可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第六单元 第二课时 参观花圃

第六单元除法 第二课时参观花圃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7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试商方法,学会验算。 难点: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绿色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平时,看书时间长了,眼睛觉得很累,但 只要看看绿色的植物,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给人以舒适的感觉。今 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块去参观苗圃,那里种有很多的绿色植物。 2、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欣赏了那么多漂亮的植物,你现在了解到苗圃的基本情况了吗? 学生汇报观察的收获。 花圃里有154盆牡丹花和120盆月季花; 可以用牡丹花摆22个小花坛; 用18盆月季花可以摆成三角形图案。 平均每个小花坛有多少盆牡丹花? 月季花可以摆几个三角形图案?还剩几盆? 你能列出算式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154÷22 120÷18 能估计一下第一个算式的答案吗?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交流。 汇报: 1:22比15大,商在个位上,是一位数。

2:22≈20,20×7=140,20×8=160,140<154<160,所以可能是7盆。 3:154≈140,22≈20,154÷22≈7。 用除法竖式你会吗?先自己试一试。 小组间交流你们的计算方法,说清楚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可以上台板书你们的竖式。 (明确:试商的时候,把22看作20,把154看作是150,20×7=140,最接近150,所以商7。) 说说你的想法和算法。你会验算吗? 试算120÷18,必须思考清楚这几个问题: ①该把18看成多少试商? ②应该商几?商写在哪里?为什么? ③商“6”是乘18,还是乘20?为什么? ④这一竖式与上一竖式有何区别?怎样知道对错? ⑤如何检验?(用求得的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与被除数相等。) 学生演示计算。 教师归纳算法: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有余数的要验算。(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进行归纳)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花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说一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 70÷31= 381÷54= 272÷28= 89÷22= 把31当作30。 把54当作50。 把28当作30。 把22当作20。 好的,你们再结合187÷36,和同伴说说试商和计算的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特点。在探求的过程中,让学生多交流、多讨论、多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精讲点拨、趣味练习 今天同学们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并自己探索解决了问题,学会了2位数的除法,下面咱们就来练一练,比一比,看你可以获得几星级? 1、说说你把除数当作几来试商?(一颗星) 70÷31= 159÷28= 381÷54= 351÷47=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月光曲》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霎时间、微波粼粼、水天相接”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联系标画重点词语,练习品词品句。 4、了解《月光曲》的创作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三、教学难点 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受音乐的美妙。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兄妹俩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月光曲》的音乐、多媒体、PPT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1、直接引入课题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位音乐家贝多芬,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世人尊称为“乐圣”(介绍贝多芬)。贝多芬一生谱写过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曲子就叫做“月光曲”,据说这首曲子是即兴创作的,而且还有个传奇的故事,同学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板书课题:月光曲) 2、初读课文,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部分: 从第一段中你学到了什么? (了解到了贝多芬的背景,知道他一生当中谱写了很多的曲子。) 3、再读课文,思考探究 学习第二部分:

a、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 (一个夜晚,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 b、又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吸引他注意的是听到有人在弹奏他的曲子,而且是断断续续的。) c、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 (因为贝多芬被这对兄妹感动,并深深的同情着他们。重点分析第三段兄妹两的谈话) 原文:贝多芬驻足倾听,琴声忽然停下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多做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谈好这首曲子的。” 通过兄妹两的谈话可以看出什么?(妹妹善良,哥哥爱护妹妹,家庭条件艰苦) d、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为什么又弹了一首? (因为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原文:盲姑娘激动地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不会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学习想象部分,合作探究(学生小组讨论): 1)借着清幽的月光,皮鞋匠看到了什么?盲姑娘又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九、十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为什么看到这样的景象? 2)比较句子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她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①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一句多了一个“仿佛也看到了”,两句话的意

第六章时间序列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动态数列 一、判断题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 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 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 展速度反映了现象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 ) 3.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 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 ) 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 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 5.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 数。< ) 1、× 2、× 3、√ 4、√ 5、√。 单项选择题 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 法 D.首末折半法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 组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 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3.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

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4.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 度 D.环比增长速度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A、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B、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之和 C、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减1 D、各环比增长速度减1后的连乘积减1 7.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公式是< )。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设计

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2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谁来说说要求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教师板书公式。 2.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P89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3.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 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二、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英语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Unit 6 How many? 课时安排共6 课时,第2 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和掌握数字11-15 ,并能正确认读这些数字。 2. 能熟练反应运用这些数字。 学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听说认读数字11-15,在这几个数字中,11和12比较难读,从13起,数字的规律性比较强,学生较好掌握。主要采取师生、生生互相合作,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和学得。 学生分析: 充分设计生活情景,调动学生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利用所学单词并充分利用Let's play 巩固、操练Let's learn出现的单词,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会话。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数字11-15 难点: 数字的认读 教学法: 跟读法、情境法课前准备: 录音机、磁带、数字卡、算式卡、10支蜡烛 学习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第一册Unit 6A部分Let’s sing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的录音,让学生跟唱。教师在学生唱歌的过程中用蜡烛图片

或实物做演示。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手中有多少蜡烛的图片:How many candles ?学生猜完后,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边贴边让学生大声数出来。教读单词:eleven。 2.教师依次增加黑板上蜡烛的数量,并询问学生:How many candles can you see?让学生用I can see…candles.来回答。同时教师教学生twelve, thirteen, fourteen, fifteen。 3.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写有11-15英文单词的气球,让学生认读单词。 4.让学生把教师所给出的数字11-15贴到黑板上与之相应的气球下面。 5.教师出示1-15的单词卡,打乱顺序让学生认读。 6.找15个学生到前面各选择一个单词卡,然后按顺序排列。 7.教师放本部分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报数:Let’s play部分可结合学生平时上体育课的要求,请两小组的学生上台,先要求学生排好队(Line up),然后要求他们大声报数1-15(Count from 1-15)。依次请各小组上台,比一比看哪一组排队快、静、齐,报数响亮、准确。也可在全班范围进行1-15的报数比赛,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2.猜算式: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向学生展示写有和的英

部编本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桥 第二课时教案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描述,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多层次朗读课文,感悟文章表达的深意,体会洪水来袭的可怕,老汉的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力量,感受情感的冲击。 3、抓住人物言行感受老汉舍己为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高尚品格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受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特点,理解题目“桥”所蕴含的深意。 课前预备 ㈠学生准备带生字的词语卡片 ㈡情境与媒体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写上节课学习的一些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纸和笔。谁愿意到黑板前来写。(咆哮,狂奔,狞笑,势不可当。) 我们来对照一下,看看大家写的和黑板上写的都一样么?集体订正。如果有错的同学请你改正过来。 2.让学生领读黑板上词语?

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洪水)山洪暴发,洪水咆哮,来势凶猛,势不可当。 3.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请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什么内容。 (《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求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二、合作交流 1.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桥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板书:在“桥”上面写上“生命” 3.谈一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强调要结合课文。 (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板书:在“桥”的两端分别写上“老汉(共产党)”和“村民(群众)” 4.小结: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得更快。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第二课时-教案

体会重点词句揣摩作者写法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课例及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情感。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看到或听到许多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看,(多媒体出示翠湖公园图片)这是位于昆明市区的翠湖公园,当我们沿堤漫步在翠湖边时,就会看到这样一座铜像(多媒体出示海鸥老人铜像图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座铜像背后的感人故事。全班齐读课题。 点评:多媒体出示翠湖公园和海鸥老人铜像的图片,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情感。 1、请轻轻翻开书114页,快速浏览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有着什么样的情感? (过渡):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着我们,让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去体会、去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点评:学生浏览全文,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情感。并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走近老人,感悟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1、快速默读1—13自然段,勾出描写老人的句子,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可以批注下你的感受。 2、引导学生交流,抓重点词体会句子意思,并品读重点语句。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这两句话大部分是对老人什么方面的描写? 从3个“褪色”、“每天步行二十余里”等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知道他如此节俭是为了什么吗? 引入老人资料 可见,老人爱海鸥胜过爱,生接(自己) 全班朗读,读出老人对海鸥的爱意。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学生读句子,谈体会,并说说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多媒体出示句子):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形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翻飞的白色”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师边朗读这句话,边表演。 画面中还有声音呢,都有什么声啊?

第六章时间序列作业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动态数列 一、判断题 1.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 2.定基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环比发展速度反映了现象 比前一期的增长程度。() 3.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期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的,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 算的。() 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 期发展水平无关。() 5.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1、× 2、× 3、√ 4、√ 5、√。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 折半法 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 列 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 的数列 3.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 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4.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 长速度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 A.(102%×105%×108%×107%)-100% B.102%×105%×108%×107% C.2%×5%×8%×7% D.(2%×5%×8%×7%)-100% 6.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A、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B、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之和 C、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减1 D、各环比增长速度减1后的连乘积减1 7.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的公式是()。

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2.将上面的句型进行替换,如: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 从而能就水的循环进行提问及简单回答,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能够用故事的形式表述雨水的形成,完成Task time部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培养爱科学、好钻研的精神。 【课题】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句型: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要求学生能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 2.学生能替换关键词造新句,如: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并能在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自如运用。 3.简单了解面包、面粉和小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Let’s try 部分是教学难点,内容多,词汇量大。建议教师多放几遍录音,适时给学生以提示。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Let’s try 部分的挂图。 2.教师准备第一课时所学的单词卡。 3.教师准备雨水循环的教学课件。 4.教师准备水循环实验仪器:酒精灯一个,盖量杯一个,水等。 5.学生准备水彩笔,胶水,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1、Warm up (热身) 活动一:口语展示 教学参考时间:2-3 分钟

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二课时Unit 2 教案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A Let’s try ;Let’s talk 课时分析 本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与第一课时紧密相连,围绕“来上学的交通方式”这一话题展开。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情景学会用英语表达如何来上学的的句型How do you e to school? I usually/sometimes/often e...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第一课时中的交通方式词组的学习为本课时奠定了基础。本课时的重点是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ow do you e to school? I usually/sometimes/often e...提问及作答。 本课时包括Let’s try 和Let’s talk 两个版块。Let’s try是听力训练,呈现的是Mike和Amy早晨到校后谈话的情景。通过听力的练习获得Let’s talk版块的人物及场景信息,为进入正式的对话做好准备。Let’s talk呈现的是Mike, Amy和Mrs Smith早晨到校后谈论来上学的交通方式的场景。情景设置真实,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想要用英语表达的欲望。 本课时出现的词组by bike, by car, by bus, on foot,学生们在第一课时已经学会了表达。频度副词usually, sometime, often在五年级下册教材中也接触过。所以教学本课时,先采用问答、歌曲等方法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回忆。接着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语言。最后通过游戏、“我是小小调查员”等活动巩固和运用语言。 课时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e to school? Usually, I e on foot. 2. 能够很好的完成Let’s try。 3. 能够理解对话大意。 4. 能够按照正确的意群及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5.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ow do you e to school? I usually/sometimes/often e...提问和作答。 6. 激发学生用英语表达的热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课时重难点 1.重点

12册精编习题百分数

第一单元百分数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一) 知识点: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 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习题设计: 一、读出下面各百分数。 12% 140% 100% 2.9% 45.5% 9% 0.35% 0.028% 二、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三百分之一百零五百分之四十六 百分之三百百分之零点二五百分之四点六 三、读出下面的百分数,并说一说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全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2%, 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8%。 2、2002年,北京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6%。 3、今天,四一班的出勤率为98%。 1、说出这些百分数的意义。 2、哪种食物蛋白质含量最高,哪种最低? 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将上面的百分数排列起来。 五、解决问题: 某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有27人。 (1)男生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女生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第二课时百分数的意义(二) 知识点: 1、理解各种百分率。(出勤率、合格率、出油率等等) 2、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 3、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习题设计: 一、读出下面各百分数。 20% 35% 300% 2.5% 0.75% 二、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1、世界总人口中几乎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2、有百分之二十九的少年儿童表示“目前最要好的朋友”是老师。 3、感冒百分之九十左右是由病毒引起的,百分之十左右是由细菌引起的。 三、读一读,并说出下面百分数的意义。 1、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25%。 2、截止2002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8.58%,女童入学率为98.53%。 3、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年货运量约占全国河流总运输量的70%,干 支流蕴藏的水力资源约占全国的40%。 4、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是18%,初中生的近视率是49%。 1、把上表填写完整。 2、哪种饮料合格率最高?哪种饮料合格率最低? 3、按一定的顺序将表中的百分数排列起来。 五、解决问题。 1、某班今天的出勤率是98%,今天的缺勤率是百分之几? 2、小兰做了40道口算题,做错了4道;小芳做了50道口算题,做对了45 道。谁的正确率高?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教案

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2.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3.理解赛马的过程,从中领会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激趣法、质疑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并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品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故事说完整的能力及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 1.顺势设问: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只要安排好出场顺序,就可以获胜。 板书:巧妙安排出场顺序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板书:孙膑献计 三、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 2.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想一想。(出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设计意图: 通过读文,学生能体会到孙膑的聪明才干是田忌获胜的关键所在。 四、角色朗读,品读人物。 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3个历史人物。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课本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的词语对他们进行评价?你觉得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2.齐威王作为齐国的一国之君,在比赛中失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为齐威王当一次军师,想出让齐威王再赢回来的对阵图?小组交流,画一画。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独特的见解。 3.教师小结。 从以上的探索中,我们知道除了文中所描述的比赛的那种对阵形势以外,其他的对阵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孙膑当场就做出这种选择,真不愧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五、总结。 1.两千年前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大的启发,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2.(出示课件)总结:以后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敢于打破常规,认真思考,抓住要害。 3.像这样以弱胜强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16《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雷雨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一课的生字词,谁来当小老 师带着大家读。 师:我们还知道了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描 写的。(指板书) 1、雷雨前 (1)师:雷雨前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自由读1-3自然段,思考:雷雨前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划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师:a.“压”的动作,会做吗? b.(出示乌云图)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向你直压下来,这给你一个什么感觉?(压得我透不过气来)那你们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指名读。教师范读,挑战读。 “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向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师问: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心里觉得怎样?(害怕)让我们带着这害怕的感觉再来读读。 (一)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们和老师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像也和我们一样。 (二)师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你感觉到什么?为什么叶子不动?蝉不叫?(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范读,齐读。 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忽然怎样? (3)师:“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你们见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害怕吗?(“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 (4)师:你看蜘蛛也害怕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你觉得哪个词用的最好,为什么?(“垂”字用的好,形象写出了蜘蛛随着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都害怕) 出示:蜘蛛从网上()地垂下来,好像在说:“”(5)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件播放下雨的声音)听什么声音? (两个“越来越”写出闪电,雷声在不断加剧)(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师:谁能学着课文里的样子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六年级英语上册Part A 第二课时 (4)

作品编号:782345167624791823987 学校:哇代古丰市然眉山镇村庄小学* 教师:周喻王* 班级:王者伍班* 1.能听、说、读、写词组visit my grandparents, see a film, take a trip, go to the supermarket, next week,及单词visit, film, trip, evening, tonight tomorrow。 2.了解与将来时连用的时间短语:this morning, this afternoon, this evening, tonight, tomorrow, next week。 3.能灵活运用“be going to”句型来询问和回答未来的活动计划。 4.能完成“Make a plan”,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计划,并与同桌对话。 能灵活运用“be going to”句型。 能运用所学的时间和动词短语对将来的活动进行描述。

单词卡片、计划表格、教学光盘、教学挂图 Step 1:Warm-up 1.师生谈论日常活动,如: 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Mondays? S: I often read books/watch TV/do homework. 2.巩固第一课时所学句型,训练“be going to”结构 Step 2: 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拿出祖父母图片,并与学生问答: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day? Ss: I’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板书visit,教读“visit my grandparents”。 2.出示电影票,并引导学生认识单词film,板书并教读“see a film”。 并问学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evening/tonight? 指着电影,并引导回答:I’m going to see a film.教读tonight并讲解“this evening/morning/afternoon”。 3.出示行李箱挂图,学生讨论并相互问答,在学生不知“旅行”怎么表达的时候,教授“take a trip”并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week? 引导学生回答:I’m going to take a trip.并讲解next week 的含义,同时可以简单扩展“next”的用法,next month/year/Monday。 4.展示超市图片,并问:What’s this? 引导回答:It’s a supermarke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