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2013.0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球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是中国官方对于全球治理问题的最新理论概括和战略判断。其中至少透出几个最关键的要点:其一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在最高文件中以“全球治理”取代了“全球经济治理”,表明中国不再把全球治理限定在经济事务领域,它涵盖着经济、政治、安全、社会和其他新领域的全球治理内容;其二是中国官方文件也是首次使用“全球治理机制”的概念,这表明全球治理不只是一种外交事务和世界现象,而且是一种机制和制度,它是世界秩序的另一种表述;其三是这种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也可以说“全球治理”正在从“西方治理”转型为“西方和非西方的共同治理”,这种变革不仅关系到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而且影响到各国的国内治理理念和制度安排。仅仅从这些初步理解来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推

动者,这个转变的战略内涵和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大国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符合世界大势的客观进程。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提供全球治理公共品的背景下,新兴大国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同时,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深入,全球安全治理陷入僵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具体化阶段。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作战,互为补充。

为了抓住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历史机遇,这里对新阶段的特点稍作分析:

一、西方主要经济体仍处于低迷状态,国际宏观经济协调机制明显削弱

全球经济已经连续四年增长减速,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强。本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年会上,发达经济体内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援助国与低收入国家之间政策目标充满矛盾:确保增长优先,还是以财政整顿为重点;通缩风险大,还是通胀对未来经济更有害;是接受或增加外来援助以渡难关还是抵制或减少财政援助以图自保?这些宏观政策

目标分歧,严重削弱各国内部宏观调控机制的有效性。2012年

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世界经济整体减速,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和“下行风险”。欧元区债务危机长期化和美国“财政悬崖”问题是世界经济前景的主要不确定因素。由于这两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宏观调控失灵,全球经济的宏观协调机制陷于无效状态。

以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央行推出的新一轮大规模货币宽松

措施,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大的通胀压力。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催生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泡沫,以及粮食和石油价格的骤然上升。联合国体系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基本缺失大宗商品价格的稳定机制。目前,G20经济总量约占世界85%,人口约40亿人,其成员国基本上是世界主要大宗商品消费国、供应国、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关系密切的金融大国。G20议程已覆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全球治理问题。2011年11月G20戛纳峰会和2012年6月19日G20洛斯卡沃斯峰会认可IOSCO改进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建议,在加强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监管、抑制严重投机、增加市场透明度和加强国际协调等方面取得若干共识和成果。

二、IMF改革和国际金融监管治理临近突破口,但受到美国阻碍

IMF份额是其最重要、最根本的资金来源,但是2010年份额改革方案的审批程序至今没有完成。2010年12月,IMF理事会确定出资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将新兴经济体的出资份额从3%提高到9%。由于美国等西方成员国拖延履行其国内法律程序,改革方案至今尚未生效。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2012年重申改革生效的紧迫性,呼吁尚未完成必要步骤的成员国尽快采取行动。IMF总裁拉加德表示,随着新兴经济体实力继续增强,IMF 不断需要新的改革。俄罗斯2013年将作为“20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推动IMF份额改革如期实现。在重新分配份额后,金砖国家将全部跻身前十名,俄罗斯将名列第九,新兴经济体份额主要是中国的份额提高。

G20对国际金融监管治理的探讨与IMF改革同步进行。金融稳定理事会是G20推动全球金融标准制定与执行的核心机构。2012年10月10日至11日,金融稳定理事会东京会议重点讨论全球脆弱性问题、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政策建议、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体系监管委员会章程等重要文件,讨论当前金融改革的进展情况(包括应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场外衍生品改革、巴塞尔III实施、会计准则趋同等方面)。

中国支持在国际共识基础上向IMF增资,成为IMF增资的主要承担国之一。中国主张基金组织监督的范围应扩大到汇率、财

政、货币、金融政策和结构改革等领域,提高监督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中俄美联合倡议建立国际评级机构,也是全球金融治理机制的一大突破。

三、全球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出现转移,西方传统大国更加被动,新兴大国趋于主动,全球治理越来越不等同于“西方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的重点对象正在向西方发达经济体转移。IMF 敦促欧盟采取进一步行动,及时落实有效的银行业和更强大的财政联盟,实施结构改革,促进增长和就业。虽然改革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呼声强烈,但这一过程将长期而艰难。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欧美发达国家不会轻易让出手中的主导权,势必会想方设法拖延改革进程,或者设定改革底线。

全球贸易机制面临新一轮规则构建。在全球贸易领域,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领域出现攻守

易位。发达经济市场萎缩导致保护主义政策盛行,表现为绿色壁垒、反倾销反补贴、知识产权惩罚等;发达经济体要求新兴经济体扩大市场准入的压力不断加大。2012年4月二十国集团经贸部长墨西哥会议上,发达国家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幌子下,以服务贸易便利化压制农业贸易自由化;以提高关税壁垒和国内补贴阻碍发展中国家增加出口带动就业;过多关注自身的债务危机,却无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关切。发展中成员国则担心发达国家借口“贸易新认识”,绕开多哈回合谈判框架,凭借自身优势另搞一个世界贸易体系。中国在新的贸易机制中将受到更大压力。

金砖国家推进国际经济治理改革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2012年3月28日至2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各国领导人就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金砖国家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看法,达成重要共识,会后发表了《德里宣言》和行动计划。17条行动计划涵盖财金、经贸、农业、科技、卫生等领域,符合各成员国共同利益,将成为金砖国家合作的有力支撑。各成员国承诺加强国际经济金融合作、继续探讨建立新的开发银行,发表金砖国家联合经济研究报告和统计手册,签署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协议。金砖国家外长9月26日联大期间也一致认为,金砖国家之间加强合作将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动力。2012年6月G20墨西哥峰会上,新兴大国战略协调有所加强。金砖五国和西方七国分别举行“G20大峰会前的小峰会”,就全球治理的重大议题预先协调立场。G20可能成为两大集群的博弈平台。

世界银行在发展和扶贫方面也面临新的挑战。2012年7月新行长金墉表示,要将世界银行打造成“课题解决型银行”,更密

切地结合实际需要,探索各种有效的支援发展模式。中国在世行的作用将持续上升。

四、欧盟和APEC的地区治理具有全球意义

2012年6月,G20 洛斯卡沃斯峰会宣言对欧元区成员承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该地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改善金融市场运作,打破主权债务与银行债务之间的恶性循环。各方希望欧元区能与希腊新一届政府通力合作,确保该国在欧元区内继续朝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G20宣言表明,欧盟主权债务危机和欧元信用危机正在接近谷底,估计2013年可走出谷底。欧洲财政长期稳定基金和欧洲央行稳定机制已初具轮廓,2013

年可能付诸实施。欧盟的出路在于德国是否能够承担地区治理的责任,德国已经显示出这方面的责任和决心。

无论欧盟治理机制如何转型,都会对未来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其一是德国在欧盟的地位不可取代;其二是英国在欧盟的地位继续下降;其三是欧盟成员国将进一步让渡主权;其四是欧盟对美国进一步失去信任;其五是欧盟愿意在IMF 中与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其六是欧盟治理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新的借鉴。中国始终相信欧洲有能力应对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经济金融稳定持有信心,事实证明是对的。

亚太经合组织(APEC)正处在深化合作或走向碎片化的十字路口。各成员认识到,APEC已成为深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各方可以此协商立场、寻找利益契合点,并付诸实施。亚太区域一体化仍任重道远,初步达成的环境产品清单与计划达成的项目数量仍相差很大。各方对环境产品的内涵和范围存在分歧,各方对产品降税行动未能真正落实。特别是东亚地缘形势复杂,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和推行TPP机制使该地区合作进程增添变数。中美在APEC的治理博弈将影响全球治理合作,同时也可能成为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共同治理的开端。中国将于2014年再次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应当争取在此之前同APEC主要成员之间达成新的合作意向。

五、全球安全治理总体上难有突破,若干主要议题均陷入僵局

核安全治理、阿富汗重建、伊朗核危机、叙利亚危机等国际会议连续举办。韩国、日本、俄罗斯争当这类国际会议的东道国,显示其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强烈动机。

2012年3月26—27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为主题,全面回顾2010年核安全峰会以来国际社会在核安全领域取得的进展,重点讨论加强核安全的国

家措施和国际合作。全球核治理是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国都保留着核竞争的战略动机,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难度很大。该机制启动,对各个核大国和潜在核国家的战略意图透明都是一个重要测试,有助于降低核冲突危险,也是对美国提倡“零核计划”的实质性考验。

阿富汗重建有可能成为大国共同安全治理的试验区。2011年12月5日波恩会议的三大议题:2014年前向阿富汗移交权力、进一步推进政治和解进程,以及国际社会2014年后继续支持阿富汗重建问题。2012年7月,东京会议继续讨论并通过《东京宣言》,提出为实现阿富汗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和阿富汗政府“互相负有责任”,国际社会承诺继续提供援助,阿方则承诺致力于推进民主化和开发战略。国际社会将把以北约为首的部队于2014年底撤出阿富汗后的十年定位为阿富汗“变革的十年”。中国已显示出参与阿富汗重建的独特角色作用。

伊朗核危机将成为未来全球安全治理的主要焦点。2012年5月23日,伊朗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与伊朗(6+1模式)在巴格达举行新一轮对话会。6月18日,莫斯科对话仍未就取消对伊朗制裁和伊朗放弃核计划问题达成

共识。尽管如此,有关以色列准备打击伊朗核设施的传言不断,伊朗准备切断波斯湾石油供应线的威胁也屡屡发出。美国和欧盟在内部政治经济难题缠身的情况下,不支持对伊朗采取直接军事打击行动。西方制裁和伊朗核发展之间展开的时间竞赛构成伊朗核危机的拉锯状态。

中俄联手制止西方在叙利亚问题上滥用干预机制。叙利亚危机既是“阿拉伯之春”的继续,又是它的终结。阿萨德政权吸取卡扎菲和穆巴拉克的教训,不允许反对派势力恣意妄为。西方盟国对是否展开军事打击举棋不定,只有土耳其准备与叙利亚展开一场边界战争。最重要的是,中俄连续两次在叙利亚问题的安理会上使用否决权,有力制止了西方国家滥用国际干预机制的倾向。这个案例的重要性不仅限于中东地区,而在于它为全球安全治理开创了一个新的案例,制止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中东滥用武力的惯例,其意义相当深远。

六、网络安全治理提上议程

目前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核心是构建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具体表现为网络空间原则和规则的创制。2011年9月,中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联合向第66届联大提交“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草案。2011年11月,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网络空间国际会议”宣布启动“互联网全球治理的伦敦进程”,旨在推动制定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2012年10月4日至5日,

网络安全问题国际会议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中方提出全球网络安全治理的五项基本原则:“网络主权”“平衡”“和平利用网络”“公平发展”“国际合作”,成为中国在全球网络治理领域抢抓“话语权”的典型案例。

七、全球气候治理的持续进程

2012年6月20—2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是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和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举行的又一次规模大、级别高的国际会议。大会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两大议题展开讨论,全面评估20年来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进展和差距,重申政治承诺,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全球气候治理集环境、科技、政治、经济问题于一身,成为各方经济利益及发展空间的角力焦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及其《议定书》是全球气候治理最重要的基础性成果,因到2012年届满而需要展开新一轮全球气候治理谈判。新一轮全球气候治理谈判的难题包括:1、责任分担与量化减排义务;2、适应和资金及技术转移;3、不同集团对气候变化的不同主张:推动者欧盟、拖后腿者美国、骑墙者日本、日渐积极的建设者“基础四国”;为使全球气候谈判按照“巴厘路线图”前行,中国展现出适度的灵活性、在合作中寻找着可能的妥协与突破,既形成双轨制谈判新的推动力量,又确保对事关自身发展空间和权利的关键性问题拥有发言权。

简言之,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新的变革期,即全球治理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个转型是旧的西方治理向新的西方(发达经济体)与非西方(新兴经济体)共同治理的转变。把握这个历史性机遇的特点,有利于增强金砖国家的整体崛起,成为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当代世界》2013年第2期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_共5页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失衡治理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16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伴随着相关战略的稳步推进,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日益清晰,全球失衡的问题理论上有望从“中国方案”中逐步得到解决。

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发展研究

联合国改革与全球治理发展研究 摘要:联合国是全球治理的主导者,对于国际和平、世界安全、文化及经济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在国际形势纷繁驳杂的大环境下,联合国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受到了空前挑战,在全球治理中赤字有增无减。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联合国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有效改革来应对全球治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构建起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和效率性的全球治理体系。 关键词:联合国改革;全球治理;国际秩序 当前,国际关系面临更多变数,联合国在维系国际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全球治理体系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联合国全球治理也将面临新的改革要求。本文将重点探索联合国改革以及其在全球治理过程中能效的发挥,结合当前国际社会发展格局制定出新的治理战略,为实现改革成效、推进全球治理升级创造更完善的环境基础。 一、提升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权威性和治理效率 联合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优化运行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精简机构设置,提高各理事会的管理地位,保证其议题讨论发言权。联合国要积极发挥自身协调职能,

在国际维和反恐方面加大执行力度,提高安理会决策的有效性,强化联合国在国际安全中的协调监督作用。同时,联合国还需要在财政改革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立起科学的会费、经费管理体系,保证联合国财政开支合理规范,对于拒缴会费的成员国采取有效的惩处机制。 安理会改革始终是联合国改革的重点。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下,安理会改革需要涉及国际权力的重新配置,如有需要还需要对现行《联合国宪章》进行修改。安理会改革需要各成员国充分达成共识,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制定出更具可行性的实施方案。联合国改革需要遵循政治合法、效率优先、地域公平、发展中国家优先的原则,因为在联合国成员中发展中国家较多,因此安理会改革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和建议。 二、进一步强化各国分工与合作,夯实全球治理基础 主权国家是参与全球治理的主要角色,从治理工作的长期稳定性出发,联合国需要进一步构建协作平台,加强各国之间的协调合作。首先需要强化安理会“五常”合作,这是维护人类和平、社会进步的重要职责,各国需要回避正面对抗冲突,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在国际焦点问题上采取理性态度,最大限度的控制危机爆发,寻求更积极的解决对策,面对全球性挑战要建立合作共赢理念,促进世界和平进程的加快。二是需要密切团结中小国家,不少中小国家在参与联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满分答案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 第1题(单选题) [10分]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 ? A.依存 ? B.利用 ? C.保障 ? D.合作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A 第2题(单选题) [10分] 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 A.根治 ? B.颠覆 ? C.变革 ? D.摧毁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C 第3题(单选题) [10分] 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 ? A.保障 ? B.供给 ? C.输送 ? D.支撑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4题(单选题) [10分] 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 A.偶尔 ? B.不必 ? C.自动 ? D.主动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5题(单选题) [10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年未有之大变局。 ? A.十 ? B.百

? C.千 ? D.万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B 第6题(判断题) [10分] 全球治理与全球化无关。()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7题(判断题) [10分] 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国一直风调雨顺。()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8题(判断题) [10分]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9题(判断题) [10分] 中国将不断加大投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10题(判断题) [10分] 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新特点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机遇 (2 13."0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全球治理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是中国官方对于全球治理问题的最新理论概括和战略判断。其中至少透出几个最关键的要点: 其一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在最高文件中以“全球治理”取代了“全球经济治理”,表明中国不再把全球治理限定在经济事务领域,它涵盖着经济、政治、安全、社会和其他新领域的全球治理内容;其二是中国官方文件也是首次使用“全球治理机制”的概念,这表明全球治理不只是一种外交事务和世界现象,而且是一种机制和制度,它是世界秩序的另一种表述;其三是这种机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也可以说“全球治理”正在从“西方治理”转型为“西方和非西方的共同治理”,这种变革不仅关系到国际体系的发展趋势,而且影响到各国的国内治理理念和制度安排。仅仅从这些初步理解来看,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治理机制变革的重要推动者,这个转变的战略内涵和历史意义不可低估。 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大国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符合世界大势的客观进程。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提供全球治理公共品的背景下,新兴大国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治理的重要特点之 一。"同时,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 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深入,全球安全治理陷入僵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具体化阶段。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作战,互为补充。 为了抓住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的历史机遇,这里对新阶段的特点稍作分析:

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之探析

2010年第1期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问题越来越多。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全球治理也就随之出现。而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崛起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各国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就给中国的和平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全球治理的概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全球治理”近年来逐步成为人们经常讨论的主题。世界银行于1989年首次使用“治理危机”的表述,并于1992年发表了“治理与发展”的年度报告。联合国有关机构于1992年成立了全球治理委员会,并创办了一份《全球治理》杂志。1995年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天涯若比邻》的报告。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全球治理。那么全球治理的概念是什么呢?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在全球治理的定义上达成共识。全球治理的主要创始人、美国学者詹姆斯·罗西瑙将全球治理定义为: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他并用“没有政府的治理”(Gov -ernance without Government )予以概括[1]。 日本学者星野昭吉认为,全球治理不等于全球政府或世界政府,也不是民族国 家行为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合作,以及从地区到全球层次解决共同问题的新方式[2]。 中国学者俞可平认为:“所谓全球治理,指的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解决全球性的冲突、生态、人权、移民、毒品、走私、传染病等问题,以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3]。 中国学者王乐夫和刘亚平则将全球治理归纳为一句话的定义:“全球治理可以被看成是全球化时代全球公共事务的管理方式”[4]。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是:全球治理是公私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和机构同意的或以为符合利益的各种非正式安排[5]。 综上所述,全球治理是指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机构或组织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或是各种非正式的安排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如冲突、人权问题、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问题、贫困与饥荒、毒品与跨国犯罪、金融危机、传染病等问题,为维持正常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达到国际社会“善治”的目的,为解决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矛盾而采取的调和或联合行动。 二、全球治理与当代中国的关系 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化世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当今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与 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之探析 颜志强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这些全球问题的解决已经远远超出了某一 个国家的能力,而是需要全球的共同治理。中国是现代国际社会发展最快的国家,国家实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社会对中国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要求中国在全球治理当中承担更多的责任。面对国际社会的这种呼声,中国应该如何来处理,要不要承担责任,如何承担责任以及承担多大的责任,这是中国政府当前所面临的舆论压力。 关键词:全球治理;和谐世界;中国责任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0)01-0075-04 收稿日期:2009-10-06 作者简介:颜志强(1983-),男,湖南茶陵人,湘潭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国关系与国际法研究。 世界纵横 75

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面对这样的期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高度重视,主动谋划。中央政治局在不到一年时间两次围绕全球治理进行集体学习,提出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一年来,从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到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到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主张和中国贡献,正为世界凝聚新的力量,催生新的变革。 中国主张,为完善国际秩序注入力量 “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当前,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中东乱局交替升温,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既乱又变的局势给世界带来极大不确定性。“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不仅事关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且事关给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不仅事关对发展制高点的争夺,而且事关各国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长远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与作用。全球治理供给落后于治理需求,根本原因在于治理理念严重滞后。 中国理念旨在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表示,在改善全球治理方面,发展中国家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越来越显著。

“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 “我们要继续做全球治理变革进程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继续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 “要合作而不要对抗”“要双赢、多赢、共赢而不要单赢”“寻求最大公约数、扩大合作面,引导各方形成共识,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全球治理主张每每在双边多边平台上引起强烈共鸣。究其原因,正在于它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发展的梦想。 中国方案,为促进创新增长指明方向 “经济全球化既带来机遇和繁荣,也带来挑战和麻烦,需要加强全球治理,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商、共建、共享。中国深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国际社会大家的事,应使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张转化为各方共识,形成一致行动。 2014年北京雁栖湖畔,在中国的倡议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此后,中国倡导的自贸区建设多路推进,中澳、中韩自贸区协定正式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完成。在利马APEC 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反对一切形式的保护主义,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向更加包容普惠的方向发展。 去年12月1日,在全世界期盼的目光中,中国正式接任G20主席国。 对于杭州峰会的定位,中方深思熟虑:发挥G20引领作用,体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世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发扬同舟共济的伙伴精神,共同应对风险和挑战;创新机制建设,打造合作平台,为G20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提供坚实保障。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面对制约世界经济增长的根源性问题,习近平主席在杭州峰会上为世界开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中国方案,聚焦创新开辟增长源泉,着眼开放拓展发展空间,谋划联动凝聚互动合力,强调包容夯实发展基础。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等含金量十足的文件,

2017年高考时事政治分析-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一)G20峰会:二十国首脑西湖论剑 ——中国给出“新药方”: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重大背景简释】 材料一:2015年2月,杭州成功获得2016年G20峰会举办权。 材料二:2016年9月3日,B20峰会首先召开,全球工商界巨头云集杭州。B20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G20)的重要配套活动,参会嘉宾包括全球知名企业,国际机构和工商协会负责人。其使命是代表工商界G20出台全球增长对策和全球治理方案建言献策,核心工作是撰写一份凝聚全球工商界智慧的政策建议报告,供给G20成员领导人决策参考。 此次参加B20峰会的中国企业众多,800多名工商界代表半数来自在中国,这一变化固然存在主场优势,但更多还是与近年来中国企业逐渐崛起,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经济治理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有关。中国企业不仅参会数量多,而且向世界发出了如G20智慧创新倡议、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全球投资政策环境等“中国好声音”,从以前的“买票看戏”到当今的“登台唱戏”,中国企业的影响力正得到更广泛的肯定和认可。 材料三: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齐聚中国杭州,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共商世界经济发展大计,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G20杭州峰会正好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中国智慧助力世界经济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G20峰会开幕词中用“三个新起点”展望中国未来,用“四个建设”发挥G20担当作用并开出全球经济药方。 【时政术语提炼】 1.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2.创新增长方式,重在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全球治理。 3.通过主场外交,增强中国话语权。 4.为发展中国家发声,展现中国义利观。 5.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力。 6.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促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 【热点题目回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9月,G20峰会在杭州举行。G20成员国既包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又包括中国、南非、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是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选宏观政策协调、推动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国际平台。基于当前形势和多方期待,首次担任G20主席国的中国将杭州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四个重点领域提出建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全球治理与方案

全球治理与方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新兴大国的崛起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正在起引导作用。然而,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全球经济治理究竟面临着什么挑战?什么原因导致全球经济治理低效率运作?“中国方案”如何回应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关切?上述问题的分析对于理解或者促进未来全球宏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全球失衡治理合作共赢 一、全球治理的背景与挑战 虽然全球经济治理越来越受关注,但对什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问题仍然缺乏统一的观点,全球经济治理尚没有一致的概念。重要原因在于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内容十分广泛,难以简单地进行定义。然而,综合世界经济发展及相关问题的研究来看,全球经济治理大致包含三层要素,即全球经济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及如何治理。尽管世界各国都是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但大国巨大的体量及较强的实力注定了全球经济运行通常由大国主导。这套国际规则与制度并非总是最优的,它是某一时期世界主要国家通过自身综合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博弈形成的,更多体现强国的意志。 全球化能够促进全球经济更快发展,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财富,为世界带来巨大好处,那为何当前会出现去全球化的问题呢?观察当前反全球化的相关现象,全球失衡是最重要的原因。虽然全球化为人类提供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但世界各国从中得到的好处却并不相同。 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化过程中受益较大,这也就不难理解金融危机以来为何发达大国更热衷于推动去全球化的进程。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大国对中国等国商品采取更严厉的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虽然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显然与发达大国在全球化中收益下降有关。2016 年英国脱欧等事件的发酵突出了一体化过程中各国的权责分配矛盾问题,欧盟一体化虽然推动了欧盟经济的发展。虽然欧盟与全球化并不一致,但欧盟代表着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发展,客观上也揭示了开放合作的问题所在。 二、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 如何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创新以遏制去全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及业界关心的重要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了全球化,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希望自身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希望其他经济体能够搭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借此保障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共同受益,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失衡的问题。国际社会对此充满较高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与外部开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国近年来正在加速探索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通过自贸园区战略探索国内高标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自贸园区战略将着力推动制度创新,探索如何构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通过自贸区战略深化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双向或者多边开放,推动区域经贸规则的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合作共赢治理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一带一路”等战略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

把握全球治理态势增强全球治理观念(精)

把握全球治理态势增强全球治理观念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问题的凸显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呼唤进一步完善全球治理。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把握全球治理态势,增强全球治理观念,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世界眼光、培育战略思维、有效开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治理是全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举措 20世纪后期以来,经济全球化蓬勃兴起,逐渐成为关系世界经济全局的重大现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国际分工和市场经济基础上发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并把活力、效率和机会传导、扩展到世界各国;另一方面,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和不平等,并把无序、风险和危机也传导、扩散到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协调和调节,以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加公正、合理、有序、有效。然而,现实的矛盾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势与全球经济调节的弱势并存,这一矛盾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更加凸显出来。2010年6月29日,联合国发布的报告《2010年世界经济与社会概览:重探全球发展之路》指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显示了金融市场运作的体制性失效,同时,粮食、燃料、气候等多重危机接踵而至,“暴露出全球治理机制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存在的弱点”。 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生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各种全球性问题,解决的出路不能是“去全球化”、逆全球化趋势而动,也不能仅仅靠各国政府各行其是地采取政策措施,而应当是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各国通过举行各种国际会议、国际磋商、国际论坛来商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问题。这种商讨虽然直接动因在于寻求走出危机、复苏经济的应急、短期对策,但也越来越注重从更深层次、更长远角度探讨改革和完善国际经济体系、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协调的体制机制。于是,全球治理和各种相关提法——“全球治理体系”、“全球治理结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环境治理”等,越来越从学者的话语变成各国领导人以及官员的用语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开放的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一般来讲,全球治理主要包括如下基本内容:一是全球治理目标。全球经济治理的根本目标应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二是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全面性、均衡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原则,改革、健全和完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现有组织机构,形成一个更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三是全球治理主体。全球治理主体主要包括各个国家的政府和政府机构、联合国等政府间国际组织、达沃斯论坛等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公民社会团体等。就世界经济主体国家而言,全球经济治理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以平等身份参与治理过程并享有相应的代表性、发言权、决策权。四是全球治理领域。一方面,目前的全球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也主要是全球经济治理,包括全球经济失衡、世界经济贫富两极分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公共债务危机、国际货币体系、全球贸易体制、全球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规则、跨国企业监管等全球性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也涉及气候环境变化、人口粮食危机、能源资源问题、公共卫生安全、减贫援助问题、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核扩散问题、恐怖主义等其他众多全球性问题。五是全球治理方式。全球治理所采取的基本方式应当是协商

读《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有感

读《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有感 过去、现在与未来:全球治理三思 我们仰望天空,却从不孤独。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全球化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何亚非先生的《选择:中国与全球治理》带领我们回顾了全球治理的产生、变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引发了我对全球治理的三点感想。 从家天下到地球村 早在在遥远的原古时期,人类就通过结草为绳、烽火狼烟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但真正的全球治理,相对于漫长的人类史,仍然是一个极其崭新的命题。比如中国,在被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打开国门之前,长期生存在“天朝上国、万臣来仪”的朝贡体系之中。那时国人眼中的世界就是“天下”,而“天下”的中心只是华夏大地广袤的山河,海外诸藩和塞外之夷则是遥远的蛮荒之地。就算明朝郑和下西洋和西学东渐重新建构了中国人的“世界地理版图”,但意识中根深蒂固的还是万古不衰的王朝统治,与其它区域仍然缺乏有效、平等的沟通。17世纪初的欧洲三十年战争拉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为世界真正成为一体奠定了基础,而两次世界大战则进一步催生了全球治理的诞生。战后,从雅尔塔体系到七国集团、八国集团,再到现在的二十国集团,全球治理的焦点逐渐从维护政治军事平衡向促进共同的经济繁荣转移。而现在的中国也不再是那个家天下的古国,甩掉了近代积贫积弱的包袱,正以崛起的新兴大国姿态和老牌西方列强共同坐上了谈判桌的“主席”。从开办孔子

学院到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从举办G20峰会到创办亚投行,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一员正在积极融入全球社会、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塑造着全球未来。 网络是把双刃剑 2008年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加之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的增多,二战以来基于新自由主义建立的治理体系愈发显得力不从心。在诸多挑战中,何亚非先生着重列举了网络化、城市化和移民潮三大难题。其中的网络化在我看来又是尤为关键和基础性的问题,在过去短短的二十年里它重塑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给全球治理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和机遇。当我们看到颜色革命依靠社交软件在中东扩散蔓延,当我们发现世界上最贫穷的非洲智能手机拥有率也在快速增长,我们应当明白,互联网作为一种方式或者工具嵌入到了全球治理的所有问题当中。因此当我们谈论互联网给全球治理带来的挑战时,就不仅仅是谈论互联网本身,也包含了全球治理当中那些最棘手、最广泛存在的问题。当前,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围绕信息技术展开,网络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强度将世界连接到了一起,但同时黑客网络攻击每年给全球造成5000亿美元左右的巨额损失。作为一种工具,网络始终是两面性的存在,它的结果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全球治理,依然是对人的治理。只有倡导更加安全有序的网络环境、制订合理通行的使用和监督规则,搭建起有效的网络治理制体系,才能为提升全球治理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全球治理向何处去

全球治理向何处去? 来源:《求是》期号:2013/05 作者:马朝旭当前,全球经济依然步履蹒跚,在欧债危机与美国“财政悬崖”的阴影下走进2013年。世界经济怎么了?究竟应该如何治理?国际社会应如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值得瞩目的是,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上升,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地缘政治格局和改变世界经济版图,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这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复苏乏力,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发展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世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这种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也无力独自应对。国际社会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同舟共济,努力采取

措施弥补机制性缺陷,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权责共担,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一个时期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但是,世界金融危机还远未结束,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势在必行,这将给全球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机制保障。 全球经济治理要切实反映国际格局的变化,体现协调、合作、公平、均衡的精神,确保各国广泛参与,特别要继续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议程设置、议事决策等各方面,保证各国平等参与,平衡反映各方意见和关切,使最终结果符合各方利益,实现共赢。全球经济治理应注重成果,讲求实效,积少成多,循序渐进。 国际社会应继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当务之急是落实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尤其是加强对金融创新、跨境资本流动和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使用并改善其货币篮子组成,建立币值稳定、供应有序、总量可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提升各层面治理机制的协调与合作,发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的综合效用。 各国应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继续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消除贸易壁垒,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

论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论全球治理与中国方案 [摘要]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重要阶段,也是国际体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大国既是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参与者,又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的主要方向,它们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符合世界大势的客观进程。在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提供全球治理公共品的背景下,新兴大国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治理的重要特点之一。同时,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不同领域的能力发展极不平衡:全球经济治理走向深入,全球安全治理陷入僵局,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具体化阶段。中国需要与其他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发挥各自特长,协同作战,互为补充。 [关键词]全球性问题全球化中国方案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成为当代全球治理议程中最受关注的两大议题。然而,除了G20(20国集团)一举跃升为世界金融治理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机制,并在协调内政方面取得些微进展外,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依然未能走出僵局。 一.全球治理的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问题日趋增加和恶化,并使得任一政府间组织或民族国家政府都难以单独应对,全球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全球治理的议程和目标表现出更多关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非国家行为体则在更大的范围内参与全球治理的各项议程。尤其最近10年以来,全球治理的参与主体和参与机制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从总体上看,国家依然是实现全球治理的最重要行为体,而且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很大提升。 首先,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改变了全球治理的整体格局。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在内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强,历史性地打破了西方国家主导全球治理的局面,加速了全球政治的多极化 进程。以G20为标志的全球治理新机制的兴起充分体现了这一进程,并将对未来10年全球治理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全球治理机制呈现马赛克化趋势。全球治理在全球范围内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跨国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团体从私有机构如跨国公司到科学家网络,从环保主义者到政府间国际组织,非国家行为体对全球治理的参与日趋活跃,极大丰富了全球治理的参与层次和参与机制。当前的全球治理出现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种类的决策和执行系统,其中既有垂直的超国家、国际、国家、次国家等不同层次的决策权威,也有平行决策系统之间的横向联合,并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合作关系,如公私伙伴关系和私私伙伴关系。 再次,全球数字革命,随着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换代,使得当今世界已经名副其实地进入了信息化时代。2011年初发生的“阿拉伯之春”,以及当前的叙利亚局势,无不凸显了数字革命的巨大力量。由于信息的传递空前便利,使得任何国内政治事件都会遭到即时的围观甚至参与,从而深刻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变革,甚至成为驱动世界变革的一个力量。这种情况不仅深刻影响当今世界变革的诸多方面,对于全球治理的决策环境和实践环节亦将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十三五”规划与治理方案 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

全球治理复习题

1、如何认识全球化的肯定论和怀疑论(算两题) 全球化是分散的地域国家社会走向全球社会的趋势与过程,是21世纪世界的基本特征。全球化的本质在于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全球事务,解决全球问题,认同人类的共同身份和共同利益。 肯定论:对全球化持肯定论的流派一般是自由主义,即国际制度自由主义、共和自由主义、社会自由主义和相互依赖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是福山。其主要观点有:①当今的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史无前例。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③全球化削弱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a,从外部看: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打破了主权国家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权,主权国家纷纷加入国际组织,削弱了国家主权。b,从内部看,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利益集团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力加大。 怀疑论:对全球化持怀疑论的流派一般是现实主义、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伊肯伯里。重商主义把国家间关系看成是一种零和博弈,把货币当成是唯一的财富,储备金银。代表人物有米尔斯海默、赫斯特、华尔兹、吉尔平、克拉斯纳和伊肯伯里。现实主义对全球化持怀疑论的观点有:①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在市场面前不是无为的②当今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没有改变③肯定轮夸大了经济全球化④跨国公司并没有因其是国际行为者而与母国失去联系⑤民族国家并未受到全球化的威胁,国家的调控和监管能力在增强而非减弱⑥全球化并未改变国际政治的本质 ⑦主权国家制度比过去更加流行,并产生了许多新的国家。 2 、全球化的悖论(矛盾的统一体) 答:俞可平指出:全球化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内在的充满矛盾的过程,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它包含有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包含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又有多样化;既是集中化,又是分散化;既是国际化,又是本土化。①单一化体现在:各国各民族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日益趋同化。多样化体现在:自身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②一体化体现在:全球化是一种整合,它具体表现为国际组织的增加,尤其是跨国组织作用前所未有的增大;国家间整合的程度极大地提高,以至于传统国家壁垒如国家主权在相当程度上不断削减。分裂化体现在:由于各国经济发展不同;民族分裂主义行动,(即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同时,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和地方的特殊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得到强调)和当今世界具有排他性的以大国为中心的区域经济集团(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使世界呈现一个碎片化的世界。③集中化体现在资本、信息、权力和财富的日益集中。④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统一:与国际接轨虽成各国口号,但各国接纳国际准则,并没有忘记本国的传统和特征,而是将国际准则与本国传统结合起来,使国际准则本土化。 3、※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认识各国公共政策的趋同? 答:各国公共政策趋同的原因是a,激烈的国际竞争是导致国家间公共政策趋同的可能性原因b,国际组织、规则、制度的推动作用c,国际体系中某些大国的压力导致d,问题的国际化、普遍化。 4、主权国家的特点(与以往国家相比) 答:威斯特法利亚合约是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标志。其特点是: ⑴清晰的领土界线,固定的领土 ⑵中央政府是合法的暴力统治者,对公民的监控能力提升。由于国家对于资源的垄断,使得现代民族国家的税收能力,调控能力等都远远强于传统国家:民族国家税收能力高,拥有精巧强大的组织技巧,所以现代国家相对于传统国家很少会出现横征暴敛的情况:民族国家拥有比较强的调控能力,对于资源的垄断让其可以在调度资源时更加高效、科学,这也使得民族国家在反灾害,反疫情等能力上要远远强于传统国家。 ⑶相较于传统国家,拥有主权的民族国家无疑在权力的来源与归属上更有说服力,它们不像传统国家,简单的将权力的来源归结于简单的“君权神授”,而是系统的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主张主权在民 ⑷国家诉诸于某种意识形态,而拥有较高的凝聚力,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出现有助于消除内部冲突,将政府和社会连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整体,民族国家的统治无疑将会更加稳固,国民的归属感以及对于国家的认同感也会大大增强。 ⑸为了应对外部威胁和冲突,国家需要高效的行政制度、税收制度和动员能力,国家官僚体系由此建立。传统国家的政治结构是不分离的,政府往往身兼数职,这就导致了政府权力的“一家独大”,一旦政府滥用权力,那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国民将会使最首要的受害者。而现代国家由于实行分权制衡,任何一方都无法滥用权力,同时必须对公民负责,这不仅使国家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升,更保证了国家机器的高速稳定运转。 ⑹在战争外在压力下,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相互应用和结合,已有的君主和新兴的商业结合,使得国家成为强有力的经济实体和战争工具 综上所述,现代民族国家相对于传统国家无疑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权力的来源和归属方面,政治结构的分化程度方面以及国家能力的水平方面,现代国家都远远优于传统国家。 5、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挑战

中国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新时代我国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国际社会希望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规模已经稳居世界第二。2016年,我国GDP增长6.7%,经济总量达到74.4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进出口贸易额位居世界第一,达到世界贸易总额的11.5%。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对世界经济的走势影响较大,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较为明显。 新时代我国国际感召力明显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提议和方案反应积极。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建“一带一路”等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 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初在APEC有关会议上发出筹建“亚投行”倡议后,得到了一大批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回应。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增加到57个。2015年6月29日,《亚投行协定》正式签署,半年后协定生效,亚投行宣告成立;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张;2017年6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第二届理事会年会开幕当天,亚投行又宣布批准3个新意向成员加入,至此成员总数增至80个。如今,亚投行成员已遍布各大洲,同时兼顾了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实现总体上的平衡。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2016年11月17日,联合国193个会员国协商一致通过决议,欢迎共建“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7年9月,我国已同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合作领域。 我国对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产生了重要推动力。例如,我国与其他四个金砖国家共同发起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对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了明显作用。再如,在巴黎气候大会前,中国与美国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为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召开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推动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巴黎气候大会后,针对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国与欧盟国家通力合作,公开表达了对《巴黎协定》的坚定支持,使其有望继续保持生命力。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应顺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和国际社会的呼声,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考试及答案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大国担当考试及答案 第1题(单选题) [10分]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 ? A.依存 ? B.利用 ? C.保障 ? D.合作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A 第2题(单选题) [10分] 随着时代发展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不适应的地方越来越多,国际社会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 A.根治 ? B.颠覆 ? C.变革 ? D.摧毁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C 第3题(单选题) [10分] 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 ? A.保障 ? B.供给 ? C.输送 ? D.支撑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4题(单选题) [10分] 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承担国际责任,但也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 A.偶尔 ? B.不必 ? C.自动 ? D.主动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D 第5题(单选题) [10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年未有之大变局。 ? A.十 ? B.百 ? C.千 ? D.万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B 第6题(判断题) [10分] 全球治理与全球化无关。()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7题(判断题) [10分] 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中国一直风调雨顺。()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8题(判断题) [10分]

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9题(判断题) [10分] 中国将不断加大投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使合作成果惠及各方。()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第10题(判断题) [10分] 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 ?× 本题回答:正确正确答案: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