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
《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

题目《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

内容提要:《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是可爱可怜又可悲。在封建社会中这些美丽的女性不仅仅代表小说中的人物更是在封建社会女性的缩影她们有自己独立的品格,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思想感情,有着风华的外表容貌,更有着内心的独特美丽。她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聪明美丽,有的情韵雅洁,有的志行高卓……尽管如此,十二钗这群才华绝代的美丽女性,却全都列入了“薄命司”,成为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红楼梦所展现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女性的共同悲剧。

关键词: 红楼梦女性悲剧

正文:

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价值越高,悲剧越重。“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院内,曹雪芹向我们展现了一出出惨烈的悲剧——尤其是女性的悲剧,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毁灭女性美给人看的历史悲剧小说

曹雪芹曾为《红楼梦》第一回便开宗名义,说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闺阁昭传”。而且在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有二支曲子,分别就叫“千红一窟(哭)”和“万艳同杯(悲)”。作者用谐音的方法暗示了封建社会女性的不幸命运,这说明曹雪芹在创作时有明显的自觉意识——写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金陵十二钗”指的是《经楼梦》最主要的女性群体,她们分别是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薛宝钗、林黛玉、史湘玉、史湘云、妙玉、秦可卿、李纨、巧姐、王熙凤。他们的命运是又是怎样的呢?

才女林黛玉,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贵族少女。她的身世是不幸的,从小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又“娇袭一身多病”,因此,才会形成她多愁善感、每每爱哭的性格。她给人的感觉始终是悲切的,这在她的诗作中就有体现。如她所做的《葬花吟》、《柳絮词》,她始终放不开自己寄人篱下的阴影,并将这种心情带进自己的生活中,使她变得自卑、多愁、孤僻、多心。她的性格又是叛逆的。她虽然有自己的独立的性格,虽然在意识上要摆脱这种依附,但在灵魂深处,却已被这种依附性折腾得筋疲力尽。当宝黛爱情发展到成熟的时候,她并没有因爱情的幸福而振作起来,反而越发憔悴了。她想到的是“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她时刻感到孤苦无依的痛苦,这种痛苦与日俱增,更加重了她的病情,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毁灭之前,生命以走到了尽头。"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允许男女自由恋爱的。首先,林黛玉的这种叛逆的性格,不会得到封建家长的认同,加上林黛玉锋芒毕露,在大观园中树敌颇多。在宝二爷的婚事上,这也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在那样的一个社会中,虽说她也是贵族少女,但她父母双亡,家中已无任何背景。试问,贾府怎会为宝二爷娶一位这样的宝二奶奶呢?因此,她与宝玉的爱情终究是一场悲剧的结局。因此说,林黛玉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性格缺陷导致的悲剧。

薛宝钗在“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大观园中和黛玉一样,无疑都是美中魁首。她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尽心尽力地维持着那个时代贵族女子的正统风范。她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典范人物。在爱情上,她分明有自己的追求与向往,她爱贾宝玉,但她却将这种感情封闭,做到热而不露的地步,对知识和才华的表现,这只是她自我表现意识的显露,但又时时不忘以“女子无才便是德”来约束自己,规范别人。可以说,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所以她全失去了自我,而她却浑然不觉,依然自得地生活在那片腐败的土地上,直到将他完全毁灭。但是,即便如此,作为传统道德的信奉者和追随者,宝钗虽竭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争取理想的婚姻生活,当上了人人羡慕的宝二奶奶。但最终还是难逃罗网,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者。从宝钗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封建文化的根深蒂固,侵蚀着人的灵魂,消磨人的个性.最终也没有得到自己的爱情.他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悲苦的呢。

元春被试为贾府的荣耀已极。她很早就“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作女史”。后又“加封贤德妃”,其才貌双全自不待言。但是,贾元春的晋封,虽给荣宁二府的贵族们带来了荣华富贵,可在这种喜庆当中,却始终笼罩着一种悲剧气氛。如写贾元春省亲,一干人等,尽是满眼垂泪,呜咽对泣,看不出有一点喜庆。更有贾元春的一番话:“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不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在贾元春的眼中,又何尝不知幽闭深宫,所得到的无非是青春与才貌的毁灭,是“不得见人的地方”。皇宫隔绝了她人世间的天伦之乐,与她的姐妹相比,她尤显不幸,至少姐妹们还曾享受过大观园的美好生活。她是以自己的幸福为这个封建家庭争得了极大的荣耀,也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牺牲品.他的一生锁在红墙里那青春被白白的流逝他的一生更是悲苦的。

迎春,如果说元春奉献了才貌、青春以至生命,却毕竟还换得了瞬间的繁华,而迎春则一开始就被送进了狼窝。迎春的悲剧,除了环境的因素,更有她性格的原因。迎春太懦弱怕事,逆来顺受,对事情没有自己的主张,易受别人摆布、欺负,对不合理的事情也不敢说出来,以致纵容和姑息了。迎春这样懦弱无能,生活在封建社会复杂的家庭中,本来就难免要发生不幸,下嫁中山狼,只是使她的毁灭加快了速度。所以说迎春的悲剧是必然的。因此,这位“金闺花柳质”的迎春小姐,“一载赴黄梁”,成了家世利益的牺牲品。

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贾探春。她虽是庶出,但是她颇有见识,刚毅、果断,有政治家风度。在那样的封建制度下,这位精明的少女,也只能听任家长的摆布,仍然不能逃脱悲剧的命运,远嫁他乡,骨肉分离,恐怕是一去不回,只能梦魂相见!

惜春,是贾府四姐妹中最小的。在三个姐姐都以悲剧结束时,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怎样呢?于是就有了惜春的“了悟”和“出世”,“独卧青灯古佛旁”。贾氏姐妹的悲剧,实际上是与整个家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王熙凤她在荣国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她是王夫人的亲侄女,又深得老祖宗的喜爱,又是荣国府的当家人,因此,她在贾府里的许多行为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的“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她:毒设相思局、整治尤二姐,哪怕是对自己身边唯一的丫头,也照样成了她的出气筒,至于对下人,更是有她独特的统治手段,可以说在她身上体现了封建阶级的本性。这样一个统治者,当这个家族灭亡的时候,她自然躲不过悲惨的命运。更何况她平日得罪了许多人,别人巴不得她遭此下场,因此当厄运降临时,她只能“哭向金陵事更哀”了。她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是贵族家庭造就了她的性格,也奠定了她悲剧的根源。

史湘云是一个豪爽,豁达,活得较为超脱,颇有名士风度的女孩子。然而,这样一位女子,却也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守寡终身。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她最大的特点是爱洁成癖,刘姥姥进大观园到栊翠庵喝了一口茶,妙玉嫌脏就把这个杯子不要了。甚至宝玉、黛玉都要遭她斥为”俗人”,可见其放诞怪僻,不近情理。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花花世界中,却要追求一尘不染的清净地,还要自称为“槛外人”,这些都足以说明她内心的矛盾。在第五回的一首判词和一支“世难容”写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作为一个局外人,由于她同这个封建家庭已联在一起,自然随着家族的灭亡而灭亡,但她的不与人亲近的性格也造成了她孤立无援,因此难逃悲剧的命运。

贾府中,小姐们姑且逃不脱悲惨的结局,那么,大观园中的丫头们呢?贵族少女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丫头们作为奴隶,结局就更悲惨。

平儿,她是王熙凤的贴身丫头,模样自然是没说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可人儿,却由于是丫头出身,只能成为别人的小妾,夹在贾琏和王熙凤之间,成为两人的出气筒。但她却丝毫也

没意识到这一点,依然尽心地为她的主子尽忠这样的一生岂不更是悲惨么。

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头,她的性格温柔,也是深得王夫人喜爱的丫头。她一心想成为宝玉的小妾,却最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嫁给了蒋玉涵,连封建家庭的家长也不能给她完美的结局。得不到自己的爱情一生只能由别人摆布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

晴雯是宝玉的大丫头,在宝玉房里,晴雯的生活位置远不如袭人重要,每当有重要的事情做,宝玉都会差晴雯去做。如差晴雯送旧手帕给林黛玉一节,恰恰说明了宝玉更加信任晴雯,视晴雯为知己。晴雯是贾府中少有奴性的丫头之一,即使“身为下贱”,但是她敢于反抗,要在主子的面前争得一份人的尊严。但是这样一个丫头,却不为封建家长所容,“风流灵巧遭人怨,”最终冤死。

鸳鸯,贾母的大丫头她的性格温柔沉静。鸳鸯服侍的是贾母,地位自然比其他的丫头要高。更何况她做事情有沉稳,深得贾母信任。但她毕竟是奴才,对自己的命运做不了主。贾赦看上她,非要纳她为妾,但她坚决不从,在贾母的干涉下,贾赦没有得逞。鸳鸯敢于抗争,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丫头身上的性格的闪光点,找不到作为奴才的那种奴性,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贾母死后,可以说她的保护伞也没有了,她自知逃不出贾赦等人的玩弄,悬梁自尽。与其说她是“殉主”,不如说她是以这种方式在向自己的命运抗争,宁死也不成为贵族阶级的玩物。

“金陵十二钗”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女性群体的缩影,她们没有衣食之忧,却有如此之命运,那些中下层女性命运就可想而知了。王夫人的误解与绝情,导致金钏儿跳井自杀。司棋被逼撞墙而死。晴雯因生得好、言谈锋利,而被赶出大观园,不久郁病而终。鸳鸯被贾赦逼迫上吊自杀。尤三姐因情自刎,其责在贾珍及其自身的封建观念。尤三姐活活被王熙凤暗中整死。香菱被正房金桂虐待,失去活气,不成人样。还有因主子秦可卿死了,而陪着自杀的瑞珠,竟然一点也不珍惜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令现代人不可理解。

这些中下层女性悲惨之命运,少数是因为恶势力的直接摧残,如司棋之死,尤二姐之死,鸳鸯之死,晴雯之死,但更多的是封建文化观念,封建道德对人的戕害。例如瑞珠之死,这种违反人性的行为竟引得人们的赞叹。金钏如果不是头脑里有浓厚的封建思想,她也不会去跳井自杀。鲁迅说过,封建文化是吃人的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下,每个人不仅心安理得地吃别人,还吃自己。曹雪芹通过贾府女性悲惨命运的描写,从而完成了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整体反思,这反思是深刻的,远未过时,直到今天的女权运动。

悲剧总有催人深思的力量。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这个文本,让我们深深的悟到封建时代人生的悲哀与无奈。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复习过程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的内容博大精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服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对联、灯迷) 一、宝黛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也是《红楼梦》悲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爱情是纯洁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爱情的美感。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爱情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反面,成为一对叛逆。他们的爱情就变成没有发展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悲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悲剧: (一)金陵十二钗的悲剧: 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地位不同,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薄命司”, “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她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她的诗词,无一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思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爱情观,但这一段爱情因悲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扼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爱情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相比,薛宝钗似乎是胜利者,但她获得了婚姻,却没获得爱情,后来宝玉出家为僧,使她事实上成为李纨一样的孀妇。从人的主体价值来看,她比林黛玉似乎更令人悲哀。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促成“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入宫选妃,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幽闷而死。 (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死乃是荣国府从荣耀转衰败的一个转折点。) 探春——金陵十二钗之四: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改革来挽救,改革成功,但无济大事。远嫁海隅,空辜负一身才志; (她个性刚烈,庶出的身份是她最大的心结。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丫鬟的东西。)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何等活泼开朗,潇洒天真,在大观园中独具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浅谈《红楼梦》的婚姻爱情悲剧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人们对《红楼梦》的高度赞赏,以及对它的推崇。从《红楼梦》现世到今,已有一两百年的时间。我们也说了一两百年,不但没有说完,还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热点;《红楼梦》增删了五次,披阅了十载的,不仅没有写完,作者还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曹雪芹“呕心沥血”,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自《红楼梦》出世以来,人们一直在读红楼,说红楼。因它的美而惊叹连连,因它的悲而悄然落泪,甚至因对它的品评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红楼梦》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让当时的整个社会都为之一振,甚至影响至今。从而引起了人们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极大兴趣。下面我就以宝、黛、钗尤其是宝黛之间的爱情,来浅谈一下《红楼梦》中的爱情婚姻悲剧。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关于宝、钗、黛爱情的评论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可以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最终是以不幸作结的。宝玉出家、黛玉悲死、宝钗守寡,他们同样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尽管宝玉对黛玉爱得死去活来,终究免不了黛玉一死的命运;尽管宝玉如何的与宝钗不融合,也终究免不了娶她为妻的结局。整个梦终成一场空。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悲剧的主线。其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我们首先看宝黛钗三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宝玉深爱着青梅竹马的黛玉,但他却不能与之生死相守。宝玉视黛玉为红尘知己,但黛玉的飘然而逝,令宝玉心如死灰。可以说,黛玉的死对宝玉来说不仅是爱的破灭,而且也是人生价值的彻底毁灭。再来看宝玉和宝钗,虽然宝玉在丢失了通灵宝玉、神志不清的情况下被迫与宝钗成亲,但他却不爱宝钗,不愿与之厮守一生。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了,但也只是得到贾宝玉毫无灵气的空壳躯体。相比较之下,也许薛宝钗的命运比林黛玉更富有悲剧性。 我们先看宝黛的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薛宝钗的“金”是草“木”之人林黛玉的克星,而贾宝玉的“石”有两重性,既可化为土而生木,又可采炼而成金,所以有“木石前盟”和“金玉因缘”两种可能。薛林二人是作为两种对立的审美、理想和精神的化身而出现的,贾宝玉存在的意义,是尝试某种取舍的可能性。他负担者巨大的精神矛盾,贾宝玉和林黛玉悲剧,实际上是无从选择的。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关键字:红楼梦,结局之悲,家族之悲,人物之悲 摘要:红楼梦的结局历来备受人们的亲睐,其结局的悲剧也是争论不休的,由 于《红楼梦》的章节失传,古本和高鹗续本的一些差异,也是越发的引人进行深入的研究。《红楼梦》里面写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悲剧色彩浓厚。写作手法精妙。让人爱不释手。 《红楼梦》是伟大作家曹雪芹倾注毕生心血浇灌和培育而成的一朵奇葩,它是曹雪芹在自己的家族经历了兴盛衰败后的对人生、社会的一种独到感受、体会和理解。这也是曹雪芹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的抨击。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这部千古杰作的思想主旨的探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言人人殊,莫衷一是。如“爱情说”、“色空说”、“情场忏悔说”、“掩盖说”、“正反说”、“政治历史小说说”、“封建家族衰亡说”、“反封建说”、“青年女子悲剧说”、“双重悲剧说”、“后继无人说”以及“多重主题说”等等,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大家知道,一般比较著名的作品,它所包含的内涵就越是丰富。读者的见解也是非常多的,不同的人的见解的差距也很大。对此,鲁迅先生就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讨论虽然众多,但大多围绕着一个字:悲。《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悲剧世界,其悲有三:故事结局悲、家族结局悲、人物结局悲。 一,故事结局之悲 《红楼梦》从整体看描写的是一个大的故事,故事的结局囊括了家族的结局和人物的结局。从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看,《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因为社会元素由兴到衰,人物因为家族原因有喜道悲的过程。 《红楼梦》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悲剧,而各个悲剧又构成《红楼梦》整个的大悲剧,因而《红楼梦》整部书都充满悲剧气氛。从第一回甄家的衰败,就预示了后来贾府的衰败。这种悲剧气氛在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全书最早出场的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并且,这两个人物本身都是悲剧性的。比如,第一回在甄士隐家还很富足的时候就笼罩着一层悲剧气氛,书中说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这从当时“人丁兴旺”的角度来看,甄家已显出后继无人的荒凉景象来了,几偏又遇上一僧一道说了些“疯话”,就更觉不祥。后来,甄家遭火灾败落,甄士隐落了个出家的结局。甄家的这个悲剧,全面预示了贾府的悲剧,甄(真)就是贾(假)、贾(假)就是甄(真)。 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一个出家,一个为官,走的是两条人生之路,这是由他们各自的性格决定的,这从他们对待未来的态度上便可见出:一个是感觉“无聊之甚”,欲“消此永昼”;一个则是“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的忧心忡忡。一道一儒,两种人生态度判然可见。这两种人生态度是中国古代文人对待人生的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

如何理解《红楼梦》的悲剧性? 1.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由“金玉良缘”取代“木石前盟” ①木石前盟——宝、黛爱情悲剧 《红楼梦》开篇就有“还泪”之说,事实上已明白地揭示书中宝黛的爱情注定要以悲剧作结。宝黛恋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这种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这就导致了宝黛之间的爱情必然受到摧毁,必然以悲剧告终。 ②金玉良缘——宝、钗婚姻悲剧 宝玉被迫与薛宝钗结婚,但“到底意难平”,宝玉最终“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时代悲剧 曹雪芹通过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室,下至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富贵家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3.“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悲剧 ①元妃:才选凤藻宫,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闷死在深宫。 ②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致死,“一载赴黄粱” ③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远嫁他乡,"掩面泣涕" ④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出家为尼,“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傍”。 ⑤史湘云:“英豪阔达”,爽朗乐观,“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湘江”,命运坎坷。 5.人生悲剧(以宝玉为例) 始:不惧怕生活,正视生活,对生活以及自身在生活中具体的存在价值、存在目的还抱有一种较为积极的态度。 末:在现世中,总是深深感到:不但事物无常,人生易老,就是感情也不能永久保存。于是,陷于失望之深渊,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终于抛下一切远离尘嚣。这是他对生命的个体价值写人生理想的沉思后的依然抉择。 4.正统文化造成的性格悲剧 (1)迎春:善良,但也很懦弱,从而导致自已让别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受别人控制,摆布和欺负的敏感度降低。而且,还往往会纵容与姑息不合理的事情。结果,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沦为其父贾赦还债务的替罪羊。 (2)黛玉:缺乏传统文化个性意识,在传统文学中往往表现为人的依附性。在灵魂深处,她已被这种依附性折磨得筋疲力尽。她时刻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离家的凄凉甚至生存的绝望。于是,她的病日益加重,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尚未毁灭之前,她的生命却已经走到了尽头。所以说,黛玉爱情的毁灭,即使无情世道的他毁,也是悲剧性格的自毁。 (3)男子: ①荒淫奢侈 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被视为平常之事。 另一方面,有荒淫所引起的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②一代不如一代 贾赦淫乐:贾政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通过贾、薛等家族由兴到衰的发展历史,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地表现了封建社会种种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的悲剧不仅是官僚由盛而衰的悲剧,更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意识悲剧框架悲剧冲突悲剧美感 悲剧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和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凡一部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必有精神境界的审美贯穿于其中。作者所表达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个流于琐碎的故事,而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在里面,让人读后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索,并有一种诉说的冲动。李泽厚先生说过一句话:“关于《红楼梦》,人们已经说了千言万语,大概还有万语千言要说……”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入世者的悲哀和出世者的无奈。由此观之《红楼梦》从任何一个角度看都是一部真正的悲剧作品,一部完整的悲剧作品。它的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觉强烈的悲剧意识。 这种悲剧意识主要体现为作者悲剧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作者对悲剧人生有着痛切地感受和透彻的了悟,从而凝结出令人心酸的人生箴言,这便是第一回的“好了歌”。人的一生主要围绕金钱,功名,妻室,儿女拼搏奋斗的。但人们为此拼搏一生往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1)”不过绝大部分人却是蒙昧的,麻木不仁的,他们上演着悲剧又不明就里,所以作者之将这种悲剧人生观赋予两个人,那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林黛玉的悲剧意识伴随着他短暂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尤其她的诗词,无疑不闪动着悲剧人生的泪光。而贾宝玉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可谓贾府之中第一安富尊贵的人。岂料他“富贵不知乐业,无故寻愁觅恨”(2),内心充满着不尽的烦恼,忧愤,焦虑与无奈。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观念不融于当时社会,他除林黛玉这个同盟者外再无其他外援,因而毁灭已是看得到的结局。 从人生观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扩而广之,深化出悲剧的世界观。书中第二十二回有这样一句话“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无立足境,方是干净(3)”前面几句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便进入了佛性的自由王国,最后两句说,追求佛理的天国这一过程也是空的,

2021年浅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内容摘要 欧阳光明(2021.03.07) 对于《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一般的论述思路都是由个体联系整体,本文也是分别通过“人的悲剧”、“人生的悲剧”、“家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来分析作品的悲剧意义,从而印证整部悲剧的必然性。 在论述“人的悲剧”时,是以尤三姐和晴雯作为例子,提出封建礼教通统治与束缚下悲剧的必然性,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坚持真我,但最后都逃不过悲惨的结局; 用贾宝玉的不作为和王熙凤动机不纯的作为为例论述《红楼梦》反映的“人生的悲剧”,在论述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的同时,为后面的论述做了铺垫; “家的悲剧”的必然性,不止在于贾家上下的骄奢生活,更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爱”,贾府众人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却全然不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道理,致使盛极一时的家族最终败落; 作为一部优秀的小说,曹雪芹笔下的贾府完全是封建王朝氏族的缩影,是客观显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写照,全文通过《红楼梦》悲剧意义的研究,来印证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同时,可以体会到作者“一把辛酸泪”那对于家道没落的悲泣和“谁解其中味”那无法改变结局的无奈。充分肯定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与魅

力,是真正地悲剧中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的悲剧小说,无论我们对于《红楼梦》做出怎样的研究和评价,出于对曹雪芹及这部作品的尊重与认同,我们要将它作为一部悲剧小说来看待,所以,研究《红楼梦》的悲剧意义,首先,要对这部小说有较全面的认识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典型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中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还是一部拥有很高成就的文学作品。首先,是写实题材的成熟认识,这是对世情小说写实精神的重要贡献。第二,是典型化人物的最终完成,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王熙凤”的形象定位借鉴了“潘金莲”的形象描写手法,但王熙凤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完全可以与安娜*卡列丽娜相提并论。第三,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它不仅将限知叙事的比重和深度达到较高的程度,而且在处理全知与限知叙事的关系上,也取得了极为成功的经验。

红楼梦悲剧形成原因

《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原因 “女娲补天”冰冷无情:《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动因之一 “天”的原型意义,首先应是一种法则、原则、终极意义上的神灵,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据。其次,天又是物,有破碎残缺之可能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援引了“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昭示了“天”在中国古典神话中不可或缺的两层含蕴;女娲补天揭示当下生存依据的天已破灭和依赖女性的重新来补天。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见自于《淮南子·览冥篇》,其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续写了这则神话故事: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曹雪芹写这则神话故事有何用意?“天”在曹雪芹的精神世界里隐喻着什么?女娲补天又有何深刻的象征意义?显见,对于中国古典神话中“天”的原型意义探讨便成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以形象地来加以解释,就是这块石头象征着“爱”,是一块“爱”的石头,曹雪芹所说的“青埂峰”,不正是情根峰吗?因此,这是一块情根峰下的“爱”之石。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天”是至高无上的,天也是最无情的。于是,女娲补天缺失“情根”之石,又预指新构之天冰冷无情。在“无情”之天的当下,宝黛爱情最终必将走向破灭。 “太虚幻境”“诸芳流散”:《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动因之二 红楼虚界的存在与其悲剧的形成是直接的,也是不可分割的。现将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和《红楼梦》略作比较,均可看出这两部伟大作品悲剧形成的相似之处。在《麦克白》的故事中,有三个女巫,她们在该剧中集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该剧第一幕第三场,在拯救国家的英雄麦克白和班珂胜利班师回国途中,三个女巫在荒野里等候着这两位将军,并向他们泄露天机:即麦克白和班珂的后代都将会做苏格兰国王。正是此预言,麦克白在其冷静而狠毒的夫人的教唆下,杀死了国王邓肯,对麦克白来说,这个内心善良,雄心勃勃,拯救国家的英雄到底没逃脱出女巫所传布的命运的掌心,此后,麦克白也杀死了内心的宁静,并一步一步滑向罪恶的深渊,待到加冕称王后,他又不得不杀班珂,然而其子逃逸,至此,“人力”在“天命”面前第一次显得无能为力。 女巫第二次出现是在第四幕第一场,在山洞中,她们通过三个精灵,告诉了麦克白三条天机, 一是要他留心麦克德夫,一是告诉他凡是女人生的人都不能伤害他,一是除非柏南的森林移动,他也不会被人消灭的。麦克白当然参不透三个幽灵的象征意,自以为神灵是有助于自己的。其结果三条预言一一应验。麦克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红楼梦的喜剧意蕴 令狐采学 《红楼梦》是一部伟年夜的现实主义巨著,小说的内容广博精深,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建筑、园艺、饮食、衣饰等等方面,它,就是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主题思想更是显示出多元化意蕴。 (其中的文学因素:诗、词、曲、辞赋、歌谣、春联、灯迷)一、宝黛恋爱喜剧: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爱喜剧,是《红楼梦》情节成长的重要线索,也是《红楼梦》喜剧主题的重要层面。 曹雪芹笔下的恋爱是纯粹而美好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恋爱的美感。说起这一方面,人们总忘不了第十九回所描写的那个中午。那个中午,黛玉在床上歇午,丫鬟们都出去自便,屋内静悄悄。宝玉掀开软帘进来,推醒了她,要替她解闷儿,黛玉让他老实坐着说话,他却也要歪着,并要跟黛玉在一个枕头上。 宝黛恋爱的主旋律却不是快乐,而是痛苦,不是笑声,而是泪滴。 宝黛二人的相互选择,不可是一种感情的投合,更是一种人生志趣和人格价值的相互体认,当他们厌弃传统的价值观念而越来越把心灵靠近的时候,他们也离封建家庭的要求和封建宗法文化的规范越来越远,直到走向了背面,成为一对叛逆。他们的恋爱就酿成没有成长前途的幻想,而当他们对此坚贞不渝之时,喜剧就等待着他们了。 二.女子喜剧: (一)金陵十二钗的喜剧: 十二钗都是性格鲜明、极具代表性的年轻女性,她们身份位置不合, 但她们一无例外地归属“苦命司”,“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正册: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 《金陵十二钗》又副榜: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白玉钏、白金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 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林黛玉的喜剧意识陪伴着她长久的一生,她终日以泪洗面,身负着巨年夜的精神压力,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尤其是她的诗词,无一不闪动着喜剧人生的泪光。 (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才情敏捷。和神瑛侍者的转世贾宝玉真心相爱,有共同的价值观、恋爱观,但这一段恋爱因喜剧性的家族命运而遭到抹杀。主张红楼梦是反封建恋爱小说的红学家认为,黛玉是宝玉抵挡封建礼教的同盟军,是自由恋爱的坚定追求者。) 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冠:与黛玉相比,薛宝钗似乎是胜利者,但她获得了婚姻,却没获得恋爱,后来宝玉落发为僧,使她事实上成为李纨一样的孀妇。从人的主体价值来看,她比林黛玉似乎更令人哀思。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年夜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她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应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她有一个“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据说是初生时一个癞头和尚给的。而王夫人与薛姨妈为了家族利益,便以此为由,极力增进“金玉良缘”——宝玉与宝钗的婚事。“金玉良缘”的结局应是“终身误”。) 元春——金陵十二钗之三:入宫选妃,在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幽闷而死。 (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念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都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年夜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元春之

红楼梦三重悲剧观

红楼梦的三重悲剧观 古今中外许多美学家对悲剧的论述,总是具备这样一个基本特征:从幸福到苦难,从追求到幻灭,从有价值到毁灭,根据悲剧的这一基本特征,一部《红楼梦》,我们可以看出,其悲剧性具有三重意义。即从写作题材的表层意义看,全书是通过贾府的兴衰过程即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来写时代悲剧;从写作题材的深层意义看,是通过几个女子的毁灭过程来写文化悲剧;从写作题材的象征意义看,是通过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变迁过程来写人生悲剧。下面具体谈谈悲剧的三重意义。 一、时代悲剧: 曹雪芹通过贾府这一封建贵族世家盛衰的描写,则较全面的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荒淫,是贾府这一贵族世家衰败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荒淫在这个贵族世家被视为平常之事。另一方面,由荒淫所引起的人事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的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奢侈,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原因之二。且不说那些名目繁多的美器珍玩如何填满这个家族的每个角落,也不说那些精心烹调的每位珍馐如何充塞这个家庭的每个盛筵,单就秦可卿之丧事,与贾元春之省亲,那奢华靡费程度就够惊人的了。虽然凤姐、探春等人在最后已感到家庭经济危机的来临,但是这时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一代不如一代”,更是这个贵族之家的致命伤。贾敬访道,贾赦淫乐,贾政的迂腐无能、头脑古板,贾珍、贾琏、贾蓉等纨绔子弟个个沉湎酒色,毫无廉耻,诸如此类,大观园中比比皆是。家族的种种腐朽已无可救药,唯一较有灵性的贾宝玉也只能痛苦的呼吸着这令人窒息的悲凉之雾。而他与封建传统的不相容,必然导致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在这个时代不容纳他们,他们也不屈从时代的悲剧冲突中,随着腐朽力量的由盛转衰,新生力量也落个由萌芽到夭折的结局,这是《红楼梦》告诉我们的那个时代的悲剧,人人概莫能外。可以说《红楼梦》的家庭婚姻生活,正是从这一角度折射出时代的悲剧,纵观中国历史,正是在上层社会蔓延的种种腐败现象,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当时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致导致国力的衰微、王朝的没落。从这个意义上说,贾府的悲剧正是时代悲剧的一面镜。 二、文化悲剧: 通过作品的深层意义,可以看到《红楼梦》中并非所有悲剧都是恶人作梗或对前途的迷茫。而归根结底是几千年积淀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性格悲剧。 (仅举一人例子:迎春,很善良,但也很懦弱。从乳母偷她的螺金凤这件事及她的态度就可见出她逆来顺受的性格,这种性格往往使自己对让别人占便宜的容忍度增加,对受别人摆布、控制和欺负的灵敏度降低。而且还往往会纵容和姑息不合理的事情。结果是迎春成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沦为其父贾赦偿还债务的替罪羊,自己的不幸至死也不觉悟。可见迎春之不幸,多由于性格。 再看黛玉的悲剧,难道完全是外力与环境造成的?其实不然,人们往往看到她秉承优秀传统而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她深具传统文化性格而死的一面。由于传统文化个性意识的缺乏,在传统文学中,往往表现为人的依附性,即一个弱者的主体性,往往必须依附在家庭、父母或一个强者身上。在灵魂深处,她已被这种依附性折腾的筋疲力尽,她时刻感到失去依附的痛苦、离家的凄凉甚至生的绝望。于是,她的病日益加重,以致心力交瘁,在爱情尚未毁灭之前,她的生命却已走到尽头。所以说,黛玉爱情的毁灭,既是无情世道的他毁,也是悲剧性格上的自毁。 关于薛宝钗的悲剧,一般认为是一个努力迎合时代的人竟也不为世道所容,所以是社会

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论《红楼梦》的悲剧世界 摘要:《红楼梦》本名《石头记》,是我国清代的一部白话小说,主要以贾府的种种变迁为主线,贾府内的各种家常琐事穿插其中。其中的主人公贾宝玉本来是一块女娲没有用于补天的顽石,但他不甘长处“山青埂峰下”的寂寞,空空道人相携来到尘世。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 关键字:封建社会命运悲剧 一、悲剧的社会背景 故事发生在清代,一个封建的朝代里。在人们封建的思想里,一撮超越世俗的人的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微的,而在家父中的宝二爷去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种观念是对传统的一个巨大的颠覆,但是一个人毕竟颠。但是一个人终究是颠覆不了整个封建社会的。 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避免不了主子与奴婢之间的等级差别; 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逃不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封建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逃不掉科举考试的枳楛。 二、以女性为主题的小说,本生就是一个悲剧 中国封建的封建的观念中,一直是以男尊女卑,大多的男性,甚至一些上层的女性,都将女子作为一种附庸,可任凭处置。在《红楼梦》中,香菱便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从小被拐子骗走,十二三岁又被卖给薛蟠为妾。在这里,女孩是一种商品,是可以买卖的。 毕竟书中所写,不能完全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即使书中出现了见宝玉这样视女孩为清水的一位公子,但是社会始终是不会承认这样一个观点的。书中没有出现救世主似的人物,当然就没有就女孩于水火的英雄,于是所有人都被封建的社会所愚弄。 三、男多女少造成的悲剧 《红楼梦》将女性作为书中的人物主体,所谓男多女少,并不是指男女比例不均衡,而是真正尊重女性的人太少了。书中虽有众多的男性角色,只有宝玉一人将女孩定义为“水作的骨肉”,当然能够女孩打成一片的就只有宝玉了。这便造成了所谓男多女少的尴尬局面。

论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大纲: 摘要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自问世两百多年以来,无数专家学者在不断地研究及评价。为什么《红楼梦》能够具有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呢,是因为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悲剧精神。每一次读《红楼梦》,都会感受到它那浓浓的悲剧色彩。要深入理解这部作品,就必须研究作品的悲剧意义。本文从四大家族的兴衰线索,以及宝玉黛玉的爱情来分析由家庭到社会的悲剧。通过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来分析其道德文化悲剧。从宝玉的形象来看人生悲剧的意义。从而体会到《红楼梦》是一部彻底的悲剧。 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悲剧意义 前言 作者分析:少年曹雪芹也是大富大贵之家,对奢华腐朽的贵族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后来家族败落,余生的困苦让他

感受到了世态炎凉,由此认识到封建社会逐渐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红楼梦》向世人昭示了一个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这是作者辛酸人生的总结,他从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由表层到深层的悲剧意义。 一、社会悲剧 从小说题材表层意义来看,《红楼梦》写出了由家庭悲剧构成的社会悲剧。他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基本线索,以宝黛的爱情为中心事件,揭示了由家庭到社会的悲剧。那么,贾府的衰败和宝黛爱情的毁灭,究竟是怎样的原因? (一)封建官僚家族政治上的腐败是必然衰败的根本原因。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通过“护官符”概括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豪华生活和显赫气势,揭示出“四大家族”这个封建贵族集团的黑暗和腐朽。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四大家族”通过姻亲关系紧密地勾结在一起,作者通过门子之口口介绍说,“这四家皆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

《红楼梦》悲剧的必然性的现代分析 《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些形象个性怪异的人物,宝玉的放荡不羁,又惜香怜玉感情细腻;黛玉寄人篱下的忧伤又情感自闭;宝钗的才华横溢却又工于心计……这些个性人物形像寓言般的象征着人生的孤独、恐惧、痛苦、绝望,暗示着作者隐秘的人生经验。许多文学杰作的出现,背后都有作家痛苦的人生经历。托尔斯泰认为:“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②托尔斯泰:《艺术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47页。 作家、艺术家的不同凡响之处就在于此。他们不仅对于社会、人生有敏锐的感受和领悟,而且能通过经验的内省使之强化、深化、升华,开掘出其中所蕴含的普遍的意义,并以独特的形式将其艺术地传达出来,构成完整的艺术时空,生成全新的艺术形象系统。正如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艺术家用他那富于创造力的感情补足他所抓住的一刹那的不连贯,在自己的心灵之中,把一些局部的现象概括起来,根据散见的特征创造一个浑然的整体,在看来是不相连续的现象之间找到活的联系和一贯性,把活生生的现实中的纷纭不同而且矛盾的方面融合而且改造在他的世界观的整体中。”③杜勃罗留波夫:《逆来顺受的人》,《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二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版,第454页。 一、痛苦的人生反思形成了《红楼梦》人物性格的悲剧 新型个体性格是其超越自身悲剧的一种再现。《红楼梦》张扬一种独立、特殊的新型个体人格。要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悲剧的深层内涵,则必然要探讨曹雪芹及其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贾宝玉的悲剧心理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作者的心的体现。《红楼梦》中着力刻画着一块石头,是无才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其实就是贾宝玉的化身,他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这些不禁让人将贾宝玉与曹雪芹联系起来,正如鲁迅所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东方出版社 2003 年 8 月 1 日版,第 24 篇我们再研读全文,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角来感悟人生。前五回,以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介绍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又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作家的寓意和人物的命运巧妙地隐伏其中。这些让我们自然而然的又回到曹雪芹自身的多舛命运。 贾宝玉以“出家做和尚”作为《红楼梦》全本的大结局,笔者认为对贾宝玉这一悲剧处理岁然并非完全出自后续者主观愿望,但却是前八十四伏笔的结果,是贾宝玉这个只以“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为座标的情感世界在情节发展中水到渠成的。这就是雪芹笔下的特殊的人物性格。它的最大长处是真实地回到了他自己。宝玉是个品性独特的公子哥儿,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作者为强调宝玉的独特性,说他一生下来就有异秉:刚一落地,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物,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宝玉也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本科论文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学习中心:西安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3 年09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论文作者签名:杨桢 日期:2013 年09 月

摘要 《红楼梦》是最具影响力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它的伟大已经被每一位读者肯定,它不仅结构庞大,人物典型生动,语言流利传神,而且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它以情感悲剧为主线,来写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由胜至衰,真实地刻画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这幅画卷不仅塑造了形态迥异的人物形象,更费尽心力地描绘了其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悲剧的价值在于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人生、社会理想。本文试图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形成一条脉络清晰的线索,以期对小说悲剧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精神冲突人生悲剧

目录 序言 (1) 一、《红楼梦》悲剧精神概述 (1) (一)、悲剧问题的提出 (2) (二)、悲剧冲突的确立 (2) 二、《红楼梦》悲剧精神的三个方面 (3) (一)、《红楼梦》的时代悲剧 (3) 1、从封建与反封建看社会悲剧 (3) 2、从家庭成员看家族悲剧 (3) (二)、《红楼梦》的爱情悲剧 (4) 1、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 (4) 2、宝玉、宝钗的婚姻悲剧 (4) (三)、《红楼梦》的人生悲剧 (5) 1、晴雯的人生悲剧 (5) 2、王熙凤的人生悲剧 (6) 3、贾宝玉的人生悲剧 (7) 三、总结 (9) 参考文献 (10)

《红楼梦》的悲剧美学

第四节《红楼梦》的悲剧美学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艺后期的一部伟大杰作,以小说的方式,对中国古典美学的丰富成果,作了一次精妙而辉煌的艺术总结,同时更表现出无比深邃而奇美的创新伟力,因而犹如一棵扎根沃土而昂首天外的极巅之松,耸立在中国古典美学的绝顶,向世界展示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风采和无穷魅力。 《红楼梦》丰富的美学宝藏,前人已经做过不少挖掘的工作,今人和后人还将不断挖掘下去。在此,我们从悲剧美学的角度略作探讨,勾勒出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红楼梦》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文艺关于虚实关系的美学理论和丰富实践成果,把工笔和写意结合起来,既传真写实,又造奇设幻,把极现实的生活内容与极虚幻的隐喻象征套叠起来,形成多层面的小说美学空间,极深刻极耐人品味地表达了作品多重变奏的悲剧主题。 《红楼梦》是传真写实的。这一点,不仅可以和《西游》、《封神》的幻想领域的神魔世界,《三国》《水浒》历史时空中的英雄传奇世界划清界限,也可以同一团黑雾笼罩的写丑小说《金瓶梅》区分开来。《红楼梦》真正走进了生活,而且走进了人的心灵,走进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交织并存的现实,因而能够生动具体而准确地描画人的真面和生活的真相。 荣府、宁府多少有点曹家的影子,《红楼梦》也多少有些自写家事自述生平的味道,染着“自叙传”的显明色彩。说《红楼梦》是一部染着“自叙传”色彩的作品,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传大的小说。相反,从写历史到写现实,从写幻想到写凡尘,从写别家到写自家,从写他人到写自己,这是小说美学的一个巨大进步,因为作家最熟悉的还是自己家庭,作家最了解的还是自己的心灵。可以说,自写家事自述生平是作家走进真实生活空间的必然起点,是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源泉。如果没有自己家庭家族近百年的盛衰悲剧,和自己在悲惨人生际遇中的切身感受,很难设想《红楼梦》的产生。除了大情节走向上,贾府的兴衰符合曹家百年盛衰的历史,作者还特地虚设一个江南甄家的存在,以谐音的方式来影射“假”家与“真”家的关系,并不失时机地点出曹家家史上最重要的一些事迹,如第十六回就借元春省亲而让人们回忆当年贾府在江南的豪华,并提到“江南甄家”“接驾四次”的殊荣。甲戍本于此评曰:“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凤姐说:“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树倒猢狲散”是曹寅在曹家极盛期对家族未来悲剧命运的不祥预感,因而常挂在嘴边成了口头禅。1甲戍本此处的批语也证实了这一点:“‘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卅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曹雪芹把祖父的口头禅写入作品,显然寄托了他对如烟如梦的往事的回忆和对家族悲剧的沉痛反思。 必须加以区分的是,说《红楼梦》染着明显的“自叙传”色彩,并不是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并且也不能说《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为《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及其活动背景与曹家仔细比较起来,其差异性远远超过了类同性,已经不能说贾府是照曹家的样儿描画的了。作者决无拘泥家史之意,而是从家事己事出发,大踏步地向生活空间的广度和人类历史的深度掘进,所描写的已经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和生活,所总结的已经是封建社会漫长历史的本质规律,所思考的已经是人类共同面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种种问题,而且,已经是一个根本不能与真人真事一一对号入座的虚构的艺术世界。作品在这一层次上所获得的真实性,已经是生活本质的真实性。我们知道,曹家虽然也曾富贵豪奢,但无论如何还是皇室的包衣,奴才身份变不了,而且是从内臣侍卫发迹,江宁织造府做的也还是给皇室服务的工作。《红楼梦》中的贾府却是一个以军功起家,诰封了最高爵位,又与贵族姻亲荣辱相共,形成极大势力,且有皇亲国戚作后台的富贵豪门,非曹家所能比拟。曹雪芹显然更主要地是取材于满清贵族社会,意在通过描写上层旗人的腐朽生活,预示其没落的命运和这个腐败社会终将崩溃的深刻危机,这比仅仅写一个曹家的衰败,其悲剧意义要深远广大得多。 从传真写实方面加以总结,《红楼梦》含有家事已事又超越家事己事,似“自传”又根本不是自传,在仿佛“家族史”但更是社会史的两个层次上,表达了极现实的悲剧性生活内容。 《红楼梦》又有极虚幻的描写。 作者一开篇就用一个神话的套子,把这个本来极真实的故事套了进去。说这故事是女娲补天因不堪使用而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变成美玉以后幻入红尘的一段经历。宝玉正是衔着这块美玉降生人世,来体验人世的欢乐与空幻,即所谓“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则这个顽石—美玉—顽石的变幻复归过程,包含着对于人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哀,隐喻了作品的悲剧主题,而且石头又正是贾宝玉冥顽不化的悲剧性格的象征之物,其中深意几不可言说,让人品味不尽。 作者又设计了一个“木石前盟”的神话,来作为宝黛爱情悲剧的隐喻。以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一株绛珠仙草,象征林黛玉美丽酸楚的悲剧性格,而以赤瑕宫神瑛侍者喻指宝玉,不但强调了宝玉是以生命的甘露在灌溉着爱情, 1见族《隋村得天独厚生遗集》卷六《病中杂赋》之八的诗注:“曹楝亭公时佛语对坐客云‘树倒猢狲散’。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论《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摘要:《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以网状结构构思故事情节,以其独特的笔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广阔的社会现实,集中表现了封建社会的尖锐复杂的矛盾斗争和罪恶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红楼梦》的悲剧不仅是官僚由盛而衰的悲剧,更是封建社会的悲剧。其悲剧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众多人物命运——人生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精神 正文: 悲剧是人类所追求的美好和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大凡一部永垂不朽的文学作品,必有精神境界的审美贯穿于其中。作者所表达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个流于琐碎的故事,而有深刻的哲学意蕴在里面,让人读后对人生有着深沉的思索,并有一种诉说的冲动。打开《红楼梦》,每每眼前浮现宝黛二人荡气回肠的挚情苦恋,耳边响起宁荣二府巨厦崩彻的苍凉悲歌。红楼一梦,不论是红绡帐里的多情公子,还是黄土垄中的薄命女儿,都在为无奈的世事悄然落泪,也正是他们在演绎着一场悲怆、惨淡的社会悲剧。 1、《红楼梦》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 小说中的贾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缩影.是即将没落的清王朝的真实写照。这个家族中折射的尔虞我诈的争斗、骄奢淫逸的生活画面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虚伪和腐

朽,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点出了它必然崩溃和灭亡的历史趋势。正是这封建的社会制度、伦理道德、宗教礼法、婚姻制度、思想观念注定了社会的悲剧结局,注定了整个时代悲剧,注定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的悲剧,注定了宝黛爱情的悲剧.也注定了封建四大家族的没落悲剧。 2、《红楼梦》的悲剧精神体现 2.1、贾府兴衰过程——时代悲剧 《红楼梦》以贾府为中心背景和舞台,在描绘这一封建家族生活画面时,较全面地表现了清王朝腐朽没落造成的时代悲剧。 荒淫是贾府这个贵族世家衰败原因之一。荣宁二府所谓是“诗礼簪缨之族”,骨子里却龌龊之极。一方面,贾府上下的男人大都生活腐败、道德沦丧。贾赦一把年纪,却要娶丫环鸳鸯作妾,并扬言逃脱不了他的手心;贾珍与儿媳的苟且;王熙风与侄辈贾蓉有染;贾埏即使有孝在身,也不忘“狂嫖滥赌”。正如焦大醉骂的那样:“我要到祠堂哭太爷去,哪承想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生来,每日偷狗摸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的养小叔。”另一方面,由荒淫引起的人物的纠纷,甚至恶毒的残杀,更是不断地动摇着这座封建大厦。 2.2、宝黛爱情毁灭——社会悲剧 2.2.1 “木石前盟”与“金玉姻缘”的命运悲剧。传说,女娲补天后只剩了这炼后的一块石头.灵性已通。遇着茫茫大士,携它到“温柔富贵乡”走了一遭。荣国府中便生下了衔玉而生的公子——贾宝玉。他的思想行为在世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贾宝玉的悲剧是冥冥中注定的。书中第一回介绍宝黛木石前盟时,也安排了充满悲剧色彩的神话:顽石幻化人形来到警幻仙子处,仙子让他留在赤霞宫,称神瑛侍者。他便每日以甘露灌溉生于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仙草后修成女体,为抱施水之恩,愿下世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回报。“还泪”之说注定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以悲剧结局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