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及研究调查报告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深入展开学科素质教育,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我校化学组于2001年9月开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经过2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及设计理念

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启动。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准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

课题研究设计理念

1、“科学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是理查德苏赫曼( R ichard Suchman)通过观察、分析科学家的创造性探索活动概括而成的。它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如何对一种陌生的事物实行科学探究,加深理解,教会学生从事科学与研究的方法。

2、“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依据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班图拉的“交互决定理论”,将“传授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实行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启动阶段→联动阶段→能动阶段。

3、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重要内容。教师的责任,既要利用化学实验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引导学生去观察、感知、探究化学知识,还要通过探

究性实验活动,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水平。

基于上述理念,我们设计了优化组合成的“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意义及方法

1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①“实验探究互动型”的基本结构和教学程序;

②“实验探究互动型”的教案设计(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学目标、实验设计等);

③“实验探究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作用;

④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及教学建议;

⑤“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课题研究的意义

①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特别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动手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水平,这对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现实和长远意义。

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最能体现学科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培养兴趣、掌握知识的同时,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促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③初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认知过程,主体是学生。采用“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可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等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④积极展开“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研究,必将促动我校化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⑤“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从课堂教学这个最基本、最活跃的教学环节出发,起点要求不高,容易吸引我校化学教师积极参加。

⑥即将试用的人教版义务教材或沪教版义务教育新教材,把学生探究放在重要地位。研究“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无疑对我省、我市新教材的试用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3、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同课题或相近课题的研究成果实行查阅、学习和研究。

②实验研究法:教学研究中,每位教师以两个班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从各方面作比较,归纳和总结。

三、“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是获取知识,实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以来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往往异化为一种形式,失去了它的探究功能,沦为知识的附庸或点缀,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而我们知道,任何实验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验证性和探究性,两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的存有。所以我们课题组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挖掘化学实验中的探究功能,把设计探究性实验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

我们认为,“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在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研究的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水平,使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并对提出的假设如何推理论证,形成全新的课堂学习环境。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我们认为课题的展示要从学科本身出发,并结合学生的实际与社会生活,以一定的情景作为铺垫,要能吸引学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注意问题一定要难易适度,并能使学生明了所提出问题的指向性。

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针对问题展开讨论,这时候,学生会产生很多疑问,此时,教师就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素材,就出现了师生互动的局面。

接着,在学生对课题实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尽量在诱发性的问题情景中引导学生通过度析、比较、综合、类推等持续产生假设并

围绕假设实行推理,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各种片断知识、素材,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考虑,从中发现必然的联系,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探究方案。

3、动手实验,验证假设

验证是学生确定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的关键,是获得理论知识的基本保证。而验证最好的方法是动手实验,要以实验中观察到的科学事实为依据,来判断假设的科学性,当实验事实与假设不符时,学生可再实行讨论或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找出失败的根源所在,指导学生重新实行假设、验证。

4、讨论结果,获取知识

在假设、验证的基础上学生必然能得到结论,使感性体验知识化,成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内在成分。所以,教师可对学生经过验证的假设实行加工,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结论。适时实行恰当的评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从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的欢愉。

5、知识应用,拓展思维

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抽象化了的概念、原理同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应用到新情景之中,用概念原理去解释新的现象,这种过程既是对原有知识结构的完善,又是概念、原理的复现,有助于理解、记忆,增强了应用概念、原理来解决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案例:

课题:实验探究(趣味实验)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教师在烧怀A中装入约20ml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但向

学生介绍是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约10ml水(但向学生介绍是乙溶液)。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如右图)过几分钟,看到小烧杯A中装的甲溶液变红色。提出问题,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

3.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提出假设,设计探究方案填写在教师印发

的探究报告上。然后,学生们相互交流各自的假设、方案,并对各种假设、方案实行评议。

5.学生们的假设很多,如:

6.①甲溶液为酚酞;②乙溶液为浓氨水;③乙溶液具有挥发性;

④甲溶液变红与乙溶液相关,……

7.实验验证

8.提出假设合理、方案科学的学生,派出代表实行验证演示。教

师对学生实验时的错误操作作评点,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结论作评析。

9.结果讨论

10.通过实验验证后,学生获得结论可能有:①甲为酚酞试液;②

乙为浓氨水;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④氨水显碱性;⑤酚酞遇碱溶液变红;⑥分子是持续运动的,……

11.将学生们实验探究后的结论实行分析、综合,引导学生尝试从

宏观、微观上解释A中酚酞试液为何变化。

12.宏观:B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溶解到A中的水里,氨水使无

色酚酞变红。

13.微观:B中浓氨水中的氨分子运动到A中,与水分子结合成氨

水分子,氨水分子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变红。

知识应用、拓展思维

14.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结论实行知识应用。如:农村使用氨肥氨

水时,在贮存和施用要注意防止其挥发,鉴别酸和碱溶液可用酚酞等。然后鼓励学生另选药品,设计出类似实验,对设计实验合理的,可让该学生展示并实验验证。如甲为石蕊试液,乙为浓盐酸,或甲为AgNO3溶液,乙为浓盐酸等。

15.小结巩固

16.学生对本节课发表见解和体会。

17.课外研究(作业)

18.布置具有探究性质的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19.附:本节课印发的探究报告和作业

20.实验与探究(趣味实验)

21.1、探究

22.2、通过实验探究,对这个趣味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23.①②

24.③④

25.⑤、……

26.3、〔思考〕另选药品,你能设计出类似实验吗?

27.【思考】

28.著名化学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在一次实验中,不

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个意外的发现,作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多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

对紫罗兰花瓣遇盐酸变红的观察,你有哪些假设?请将你的假设以及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29.〔家庭实验〕1、打开一瓶白酒,试一试鼻孔离瓶口在什

么距离内可闻到酒香,并解释原因。

30.2、把1只新鲜鸡蛋放入到一个玻璃杯中,然后向玻璃杯中倒

入大半杯食醋,观察现象:;尝试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31.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32.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当我们用这种教学模式上课时,课堂上,学生思

维活跃,讨论热烈。有些学生提出的假设及验证方案出乎我们意料之外,

但又非常合理,我们感到,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都起了很大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也获得了成就感,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33.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以前我们认

为,教育科研是教研、教育专家的工作,跟我们无关。通过两年来的研究,我们化学组营造了较为浓厚的科研氛围,“向教育冬天要质量”在我们这里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研究中我们确实尝到了一些甜头。如:我校在2001、2002年分别获得全国初中化学竞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1名、第3名的好成绩;我校芦亚玲老师用“实验探究互动型”教学模式执教的“质量守恒定律”课在2003年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全省化学年会上优质课展示获得好评;侯鼎人老师执教的“化学肥料报告会”教学方式新颖,七位学生上台主持并实行了小论文学术报告,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是探究性教学模式的一次成功尝试,被市教育局选中为2004年“送课下乡”的优质课。

34.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觉得这种课堂教学难度较大。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

于老师对课题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探究性实验的设计等。当前,我们认为,我们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我们研究的方向是准确的,是与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大环境是协调的。我们坚信,随着新教材的试用,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我们的研究将取得更多更好的成效。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中学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实验教学模式能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演示-设疑-合作探究;教学案例一、“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单纯的教师演示实验大多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限制。针对单纯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缺陷,笔者提出了“演示―设疑―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相结合,整个教学过程经过整体设计和组织,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引导和促进学生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方向。二、设计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定律。教材通过“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盐酸与

碳酸钠反应”、“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中天平不再平衡的原因,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并用其解释一些化学现象;(2)能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并解释实验现象,推测物质组成;(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运用实验的方法定量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学生能初步学会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体验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流程环节一借助材料,提出假设师: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化学反应中会产生新的物质,但是究竟能产生多少新物质?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有怎样的关系?生:依据已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情境资料提出猜想:增加、减少、不变。师:介绍科学史――波义耳、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研究过程。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历史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以及他们对化学变化规律的研究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环节二设计方案,教师演示师:提供器材,引导学生提炼探究思路―借助天平,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教师演示两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 A.红磷燃烧质量的测定(密封容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技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题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仅能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能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有效检测学生的科学素养,突出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特点,代表了教材改革和中考改革的方向,在近几年中考中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此类题在中考中频频出现,且分值相对较高,现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亮点。从历年的考试中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题型主要有应用型探究、构建型探究和综合型探究等,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在类似物质的干扰下定性探究物质的组成、利用对比实验法探索化学反应中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等。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通过对近几年南京市化学实验及探究题的研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改编、设计的一些实验探究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设计新视角。 一、创新类探究试题 创新类探究试题涉及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以探究为形式或情景,可考察考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考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解答探究创新类试题一般步骤是:首先要能根据题干背景材料提出问题,联想到相对应的化学知识。第二,作出猜想或假设时,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依据,要从化学的视角作出科学的猜想或假设。第三,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要围绕寻找特征反应作为论证(肯定或否定)的依据,同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第四,对探究问题作出解释与结论时,要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或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信息,以事实为依据,应用化学原理进行分析推理,不能随意编造,牵强附会。最后,从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实验方案是否完善、探究过程是否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探究方案或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探究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含初中高中全套实验及实验相关信息)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中学化学实验室 第三章中学化学实验仪器与设备 第四章中学化学常用试剂 第五章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第六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础理论的实验第七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实验

第一章绪论 一、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中学化学实验的内容和形式 三、对各种形式实验的基本要求 一、中学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生与发展和实验息息相关,所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化学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很复杂的,用文字叙述往往不易透彻地讲清和理解这些复杂变化的实质。而通过对一些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认识变化的实质,借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中学阶段,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化学实验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必须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及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 例如要学生建立关于氧化-还原的初步概念,可以先从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来形成氧化概念,通过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来形成还原概念,再从这个实验里生成物铜和水的分析来形成氧化-还原概念。同样,通过称量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反应物质量总和跟各生成物质量总和相等的实验来论证质量守恒定律;用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导出电离理论,都是从生动的直观提高到抽象的思维,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 2.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知识和联系生产实际 中学化学实验里有许多是关于物质的制备和性质以及各类物质相互转化的内容。例如氧气、氢气的制法;氢气在氯气里燃烧;接触法制硫酸;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转化;醇、醛、羧酸等类的转化等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例如,在做金属钠跟水反应实验时,可以要求学生仔细而全面地观察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分析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然后加以综合,得出钠是一种密度小、熔点低、呈银白色、具有美丽光泽、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燃烧时能发出黄色火焰的金属的结论。还有一些实验习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解答问题。例如,要求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取硫酸镁;用化学方法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用实验证明氯酸钾里含有钾、氧和氯三种元素;不另用其它试剂鉴别硫酸、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 张艺国合肥市第十六中学230031 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是一次课程文化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将探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是这次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大突破,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而对于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更要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中的功能,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探索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主动探索新知和感受探索、发现、发明的过程,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分析处理信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从而推进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作为教学总结、交流和讨论,试从中学化学探究性演示实验教学的策略、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学的策略和引导的策略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1 探究性演示实验教学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重复验证书上的实验内容,而学生的任务就是看着教师做实验,或者最多教师让学生按书上的要求再操作一次实验过程,很少有能发挥学生主动性探索的。而探究性演示实验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创设的条件下,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猜想假设,亲自通过实验探索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要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性,对于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学生事先并不清楚,这主要靠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与想象能力,去探索、去发现,从中创造出一些对他们自己来说是全新的现象、知识或规律。对于课堂探究性演示实验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 选择、设计合适的演示探究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演示实验都可以作为演示探究性实验。演示探究性实验必须具备能确立明确的实验目的和能力目标;教师对此实验要有可参考的实验方案;演示探究性实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探究量要注意把握,一般应能在20 分钟左右完成探究任务。 2. 讲究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策略。教师必须要努力设计出具有较强的思维价值的问题,即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这是能成功地实施探究性演示实验的关键。问题的设计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迁移能力、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使提出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性。另外,提问还要讲究艺术性。提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保证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保证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各尽所能,各有所得;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回答,应有充分的估计,并事先想好引导对策。 3. 在实施探究之前让学生大胆猜想。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 。猜想的过程是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的过程,这一过程容易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发展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指明思路和方向。 4. 把握探究过程。探究过程中要注重营造和谐、平等、合作的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浓厚兴趣;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思维水平和探究能力不断提高;为学生做适当的指导;为其准备必要的仪器和药品;共同选择恰当的活动形式。探究性演示实验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教师演示、学生单独演示、学生协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等。在这几种演示方式中,要取得良好的探究效果,就必须尽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7110012.html,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 作者:万明良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1期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在知识观、教学观、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冲击,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实验是化学探究和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教师观念、教学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究,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学试验;教学;探究性 一、新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探究性 传统教育中的实验,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实验为辅,还多为验证性实验,对探究性实验运用不多。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在教学活动中必然置学生于消极、被动处境,难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活动,难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 教育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重视实际应用。教育应与学生经验相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改革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特点。充分利用与结合教材进行探究性思维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1.尝试改变课本上探究实验的程序化 新教材增加了很多探究性实验,但在一些实验的设计上,倾向于把探究的过程步骤罗列清楚,然后在过程中间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在探究性思维上相对比较程序化,还没有完全放开。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探究性思维更加深化,我尝试将一些实验加以改进,增加其难度,使探究效果更加明显了。例如,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题教学中,我设计先告知学生一些知识信息。并让学生收集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课题改为“据说人呼吸时吸收了氧气,排出了二氧化碳,请利用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设计实验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 2.适当提高课本中实验的操作要求 适当提高教材中实验的一些要求,也可以创造探究性思维的环境。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发现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在讨论完几个方面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初中化学探究—一般解题方法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的,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它既是理念实施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九年级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或从化学问题的实际情景中,发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因而科学探究能力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科学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际上该类问题一般来说是在同学们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基础扎实,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可以说并不难解,本文结合近几年典型探究类中考题,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出发,剖析该类试题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供参考。 一、要在已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和大胆的做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 实际上科学探究试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时已学过的,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关键问题是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

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 例1.甲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甲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请你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二、根据试题的要求、结合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简单的化学探究性实验 设计探究性实验是综合考察学生能力的题目,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制备很熟悉,而且还要求实验方案简单易行,原料价格低廉,无污染等。对于该类问题同学们实际上只要根据题意搞清或确定实验的原理,然后紧紧抓住原理进行设计,难点也就化解了。例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

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

赣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四年 班级:11级生化系一班 姓名:钟丽

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①课题研究的目的: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智慧品质趋向整体性;使学生的个性趋向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趋向主体性;教育面向的层次更趋向全体学生;在教育理念上趋向全方位、全过程;在创新动机上趋向全民化、终身化。 ②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及价值:

(完整word版)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小学科学课的显著特点,是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以动手为主,那么,是不是只要准备足够的器材,安排好实验步骤,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实验活动;只要实验顺利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呢?不是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实验教学也不例外,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需要教师的机敏把握和智慧处理策略。而对实验细节的把握,是提升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关注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灭一次精彩的实验。所以,在小学科学实验中,更应关注细节。在教学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注重师生的有效交流与互动,用心观察,善于发现、挖掘,把握时机,加强课堂调控,加强实验的引领、指导和提升。 一、实验前谋选材料,从简求实 课上要用种种材料,是科学课的一大特点,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期望。教师也许会感到把材料直接交到孩子手中,可能造成无法容忍的混乱。事实上,把精心选配的材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探究,是让他们走上科学道路的一个好办法,关键是要选配好材料,注意发挥材料的最大效益。一套好的材料,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会促成一节好课。 ⒈ 利用材料间的相互关系,灵活加以组合和运用 实验教学能否成功、效果能否达到,不仅仅取决于实验材料是否充足,还取决于实验材料选择是否科学,搭配是否精当。实验材料选择科学、搭配精当,学生操作起来得心应手,观察方便,现象明显,实验效果就好。 把各种材料放在一起,它们之间便有了一些相互关系,不同的组合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些特定的言行。一盆水,一个软木塞、一个小铁块,这样一组材料学生会有什么结论?学生会说铁块沉下去,软木塞浮上来,材料结构的简单,使他们很难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如果是另一组材料:一盆水、同样形状大小的木块、铁、塑料、胶木,学生又会有什么结论?因为材料间的丰富对比性,将揭示一个规律:同样大小的东西,重的下沉,轻的浮着。那么,是不是材料的结构越复杂越好呢?不是的!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结题报告 保德县神华希望中学李培清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实验和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确实有如下影响: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问卷调查》的第1、3、6、7、9题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后,由于化学实验独特而奇妙的实验现象吸引了学生,学生已经对化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已经对他们的学习化学产生了积极地影响。他们学习化学并不只是为了被动的应付中考,而是发自内心的在快乐地学习,在享受学习。 如:1)你觉得化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什么特点?()A.艰难,要背记得东西又特别多,学得很辛苦。 B.很有趣,尤其是一些奇妙的化学实验现象特别吸引我。 C.都差不多,反正都是中考科目。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B占26%,实验班同学选B则高达57%。 2、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过去同学们更多的是有了问题依赖老师来解决,很被动,从《调查问卷》的第2、4、5、9题来看,实验班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如:5)平时练习中遇到实验题,如果对某些现象不太确定,你会选择() A。有条件的话亲自做实验验证。 B。问老师或者同学。 C。查资料或者看答案。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A占7%,实验班同学选A高达 41%。 3、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如:9)你参加化学探究活活后,感到收获有哪些()A.能够亲自体验到科学研究的过程,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B.在自己的动手过程中,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改进一些装置,如果能的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我就会很高兴,提高了我学习化学的兴趣。 C.化学实验都是很危险的,我走到化学实验室就害怕,不怎么敢动手,通常都是看别人做,没什么意思。 调查显示常规班同学选C占61%,实验班同学选A占46%,B占34%。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高中化学实验大全 成绩不理想,【全国顶级名师视频辅导高中课程】远题海,近方法~高一入口,高二入口,高三入口 这里为大家总结了高中实验大全,希望对大家知识的梳理有所帮助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4,,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化学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选题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积极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标准》的主要与必要的条件。下面是本人在尝试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两点方法:一、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目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归纳得物质的性质、定律,这样学生只是被动、消极的知识接受者,没有积极的思维和创新,也没有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化学教学中,开放演示实验,是渗透探究性教学的良策。从学生的问卷中得到:大多数学生认为,看老师的操作,不太注意操作动作,只注意现象,看同学操作注意每一步的操作,不对马上指出,很注意实验现象,担心能否成功。大多数学生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以显示自己的实力,一旦操作错误,改正后记得特牢。在这基础上,可以把一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在安全保障的情况下,课堂上,我大胆地让学生做演示实验。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把书本的实验作为原理自学。然后,出示一些实验仪器:集气瓶、双孔橡皮塞(上有导管、燃烧匙)烧杯、弹簧夹、酒精灯(火柴)等,一些药品:磷、硫、木炭、水等,设计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案。学生讨论积极,但不敢一试。这时老师的鼓励和点拨双管齐下,有学生上场了。不同次的实验,倒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正好1/5,有的超过,有的不满。不管哪种情况,都能让学生继续探究下去,找测不准的原因。然后更深层地探究用木炭或硫代替磷行吗?为什么?这时举手要求实验的学生争先恐后。学生在老师引导下的实验设计,激发了探索兴趣,部分学生还询问哪有买实验仪器的?好在家里实验;课余时间可以随便进实验室做实验吗?从学生这种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上,可尝到探究教学的甜头。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雪碧、可乐均可),其他的实验仪器有:酒精灯、火柴、小木条、二支小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毛玻璃片)、放有二支高低不一蜡烛的小烧杯;药品有: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隔天布置时,学生就很惊奇,上化学课要带汽水?上课一开始,出示的课标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就让学生情绪高涨。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手了。这时老师应及时地强调探究计划,你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通过自由发言,补充,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1)颜色、状态、气味;(2)密度(3)溶解性。化学性质:(1)可燃性或助燃性;(2)能否与石灰水反应?(3)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开始实验,学生打开瓶盖,静止着观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有气体产生,气泡冒出,发出丝丝响声,泡沫溢出瓶口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让学生喝掉一些,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可适当摇动瓶子)。有的学生用向上排气法,有的用向下排气法,有的拿着集气瓶不知所措(个别提醒一下),1分钟后,把收集的气体倒入燃有高低不一蜡烛的烧杯中(操作按书本p128)。通过实验现象,学生讨论加争论后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最后,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并试验气体的其它性质,推断出气体的名称。结论一出来,有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初中化学实验大全

化学复习 (一、实验部分) ★整体分析 一、仪器的排列组合 根据实验的原理选择仪器和试剂,根据实验的目的决定仪器的排列组装顺序,一般遵循气体制取→除杂(若干装置)→干燥→主体实验→实验产品的保护与尾气处理。其中除杂与干燥的顺序,若采用溶液除杂则为先净化后干燥。尾气处理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或将气体点燃。若制备的物质易水解或易吸收水分及CO2气体,应连接一个装有干燥剂的装置。 二、接口的连接 一般应遵循装置的排列顺序。对于吸收装置,若为洗气瓶则应“长”进(利于杂质的充分吸收)“短”出(利于气体导出),若为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吸收水分和CO2,则应“大”进(同样利用CO2和水蒸气的充分吸收)“小”出(利于余气的导出),若为排水量气时应“短”进“长”出,排出水的体积即为生成气体的体积。 三、气密性检查 气密性检查可以有多种方法。 其一,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水,若长颈漏斗与试管存在液面差,则说明不漏气。 其二,向长颈漏斗加水淹没漏斗导管,打开活塞,用手捂住烧瓶,若长颈漏斗水面上升及导管有气泡逸出,则气密良好。 其三,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四、防倒吸 用溶液吸收气体或排水集气的实验中都要防倒吸。一般来说防倒吸可分为两种方法:一是在装置中防倒吸(如在装置中加安全瓶或用倒扣的漏斗吸收气体等),如:1、未冷凝的气体用盛有NaOH溶液的倒扣的漏斗吸收,以防倒吸;2、用排水法收集H2的装置前加装一个安全瓶防倒吸;3、用NaOH溶液吸收SO2,CO2前加装一个安全瓶防倒吸。一般来说在加热制气并用排水集气或用溶液洗气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应先撤插在溶液中的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五、事故处理 如:1、浓硫酸稀释时,浓硫酸应沿着容器的内壁慢慢注入水中,边加边搅拌使热量均匀扩散。2、在做有毒气体的实验中,应尽量在通风橱中进行。3、不慎将苯酚沾到手上时,应立即用酒精擦洗,再用水冲洗等等。 六、反应装置: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从两个方面考虑: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的条件。其具体装置如下图所示: 固液不加热装置固体加热装置 七、气体收集装置 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主要考虑:①气体的密度;②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时,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收集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收集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

浅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

论文题目: 浅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前言 (2) 1.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观的改革 (2) 1.1 把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2) 1.2 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2) 1.3 确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开展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 (2)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 (4) 2.1 实验内容的改革 (4) 2.2 实验方法的改革 (5) 2.3 实验手段的改革 (6) 3.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6) 3.1 实验有针对性,不同阶段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6) 3.2 实验向“微型化”发展 (7) 3.3 在教学中应创设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7) 3.4 设计创意实验,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7) 3.5 实验向“点滴化”发展 (7) 3.6 改革考试方法,加强化学实验操作考核 (8) 前景展望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内容摘要:针对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仅从中学实验教学观的改革的几个方面;以及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六个发展趋势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并对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原则,开展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几点建议。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的发展趋势做一定了解。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验改革探索性 Abstract:In the current experiment teaching pattern malpractice,This article from the middle school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several aspects;As well as the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reform of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six aspects about oneself a few experience.And on the chemical experimental education function, carry out " teaching-oriented, learning as the main" principle, carry out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evaluation, raise a few proposal.And to the middle school chem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ertain understanding. Key words:Spirit of innovation Experiment Reform Exploratory

浅谈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16-06-28T09:13:45.5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6期作者:曹冬友刘娜 [导读] 本人在生物实验与生物中、高考方面有多年教学实践,以下我就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曹冬友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第四中学272400;刘娜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萌山高级中学272400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关注实验与探究能力体现了“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在实验中比较容易表现出学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自己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既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又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人在生物实验与生物中、高考方面有多年教学实践,以下我就在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尝试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求知欲,培养浓厚的兴趣 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可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稳定、持久的兴趣,同时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与设计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学生能从实验现象、生活经历入手,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完成实验并得出相应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唤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并使之自觉转化成为学习生物的动力。 七年级上册教材共有探究性活动57个,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每个探究基本上都包含了科学探究的6个步骤。由于探究的内容不同,各个探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本书第一个探究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无论是知识背景还是材料用具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都没有难度,组织实验也不受实验器材和装备的影响。从实验设计本意理解,也并不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去一一完成,而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理解变量和初中阶段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只允许出现一个变量。在教学中个人认为,教师在实验中无论学生选择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中的哪一个因素进行探究都是可以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只要具有可操作性都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让不同的组探究不同的变量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二、授人以渔,规范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 我们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往往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再作出假设,根据要探究的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并且教会学生做对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相关的因素,为了证明某种因素对研究对象是否有作用,在设计实验时通常将其他因素都定为相同,而仅仅使某一因素为变量,对该因素的作用进行探讨。不管学生做什么实验,我总是强调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同时告诉学生:在用到生物活体进行对照实验时,有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对这样的对照实验最好多重复做几次,涉及到的个体数越多越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实验的科学性,才有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知识是教不完的,但是学会了探究方法就可以进行课外探究,甚至终身受益。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倡探究精神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学生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来确定时间的分配,进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自主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自主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并在自主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与交流。这样的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在实验教学中认真实验、主动观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把验证性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演示实验 验证性的演示实验只是教师动手、学生观察。由于教师具有较高的实验能力,再加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实验结果一般都较理想。虽然它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概念和理解生物学规律,但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实验中容易产生各种与结论不符的意外结果,这必然引起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结论的怀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为了确信自己的实验结果而不得不重做实验,直至得出满意的结论。 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实验,如“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高效性”、“人呼出的气体”、“小麦胚芽鞘的向光弯曲”改为学生探究实验,不仅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且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五、科学训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1.完成教材安排的探究性实验,从感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中,可根据实验的目的改变实验材料或重新设计。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一实验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中增加将天竺葵的叶片与银边天竺葵叶片直接进行对比实验,用淀粉的产生部位同时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训练,从理性认识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目前,围绕学生探究能力训练的试题不少,选择与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为背景的探究试题效果更好,也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为背景编制训练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