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干眼的诊断

干眼的诊断

干眼的诊断
干眼的诊断

干眼

干眼 概述 1933年,瑞典眼科医生Henrik Sj?gren最早提出了眼干、口干和关节疼痛三联征,由此出现了“干眼”一词。 干眼也称为角结膜干燥症(KCS)、干燥性角结膜炎、眼干燥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泪液的质和量或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组织病变,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它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泪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眼表状态,多发于40~50岁,以女性多见。患者可以表现为眼干燥、异物感、烧灼感、眼部不适、眼痒、刺痛、眼红、流泪、畏光等,严重者出现视力波动或者视力下降。眼部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泪液分泌量减少以及眼表面染色阳性,严重者表现为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及眼表面新生血管形成。 流行病学 由于定义和诊断标准不同,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难以进行比较,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些特点和趋势。 在美国,目前约有600万女性和300万男性患中重度干眼。我国尚无这方面的具体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但根据我国的卫生条件及人们生活水平状态,估计患者人数会更多,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重,加上人们对健康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患者还会逐渐增加。 临床上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眼也更为常见,一些证据也表明泪液的生成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是目前没有关于普通人群或者年龄相关干眼发病率的确定资料。另外,干眼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在世界健康研究中(WHS), 应用雌激素的绝经女性较未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的,有严重干眼症状或临床诊断干眼的高66%~70%。所以可以认为,干眼在中年和老年人中相对常见,女性的患病率较男性高。 生理生化 泪膜是通过瞬目运动、涂布在眼表的一超薄层泪液,是眼表面的第一层保护层。泪液的量和成分正常、以及眼睑的结构和运动正常,才能保证泪膜的稳定。瞬目运动由三叉神经第一支作为感觉支传入,面神经交感支和副交感支作为运动支传出的反射弧来完成的。 泪液是水、蛋白质、脂类、各种代谢产物、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组成的混合溶液。通常认为泪膜分为三层: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蛋白层、水液层、脂质层。最新的研究显示泪膜是粘蛋白为主体的水化的粘液胶,其外层是脂质层。 1.粘蛋白层:含有多种糖蛋白,由结膜杯状细胞分泌的粘蛋白、结膜非杯状细胞和角膜上皮细胞表达的跨膜蛋白构成。粘蛋白提供了泪膜非牛顿力的粘弹性质,使泪膜随瞬目时剪切力的变化而变化,减少瞬目对眼表的损害,并保持瞬目时泪膜屈光性的完整。 2.水液层:为泪膜的主要成分,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含有多种水溶性物质(蛋白质、酶类、细胞因子等)。它提供眼表上皮细胞正常的微环境,为角膜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氧气,允许细胞在眼表运动,洗掉上皮碎屑、毒性物质和异物。 3.脂质层:由睑板腺、Zeiss腺分泌的脂质构成。其主要功能是防止泪液的蒸发和增强泪膜的稳定性。光滑的脂质层对于光线的折射和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提供了良好的屈光介质。瞬目反射对于睑板腺分泌物的释放非常重要。 泪膜厚度在7~40μm,总量约7.4mL,以(12~16)%/min更新,其中清蛋白占60%,球蛋白和溶菌酶各占20%左右。泪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有IgA、IgG和IgE,溶菌酶可以和γ球蛋白发生协同作用,是泪液抗感染作用的重要因素,泪液中的K+、Na+、Cl-的浓度比血浆中

干眼症的诊断

干眼症的诊断 干眼症患者症状其实是有很大差异的,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抱怨眼部异物感,烧灼感和一般的眼部不适。这些不适感往往是干眼症的证明,因为角膜的表面遍布感觉神经末梢。但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有畏光和间歇性模糊或其他的视力问题。 干眼症的患者常常诉说自己的眼睛易于疲劳,使得读书和看电视发生困难。不能耐受角膜接触镜的配戴也是干眼症的症状。有时,一个有轻度或中度干眼症的患者,如若没有配戴角膜接触镜,是不会有明显不适的。配戴角膜接触镜可以扰乱泪膜分泌和分布的平衡,导致无法耐受角膜接触镜。 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眼睛感觉异常,您就有必要检查是否患有“干眼症”,我们所说感觉异常是指患者对气流敏感,夜间或清晨醒来时眼干燥感严重,不能耐受烟雾等。另外您需要了解的是干燥感和少泪并非是特异性的症状,相反,有部分干眼症病人诉说有流泪或溢泪,这些听上去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干眼的不适感有可能刺激泪液反射性地分泌增加,就和眼部表面异物或擦伤时是同样的道理。 干眼症已经是现在被大家所熟知的一种疾病,干眼症无情的剥夺了很多患者的幸福,但是患者朋友们应该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改善病情。 干眼症最常见症状是眼疲劳、异物感、干涩感,其它症状有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等。 干眼症的症状包括球结膜血管扩张、球结膜失去光泽,增厚水肿、皱褶,泪河变窄或中断、有时在下穹隆见微黄色粘丝状分泌物,睑裂区角膜上皮不同程度点状脱落,1%虎红染色阳性。角膜上皮缺损区荧光素着染。干眼病早期轻度影响视力,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症状演变为不能忍受,晚期出现角膜溃疡、角膜变薄、穿孔、偶有继发细菌感染。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除上述干眼症状外,可反复发生睑板腺囊肿,睑缘后唇出现自后向前的永久性血管扩张。睑板腺开口常有白色角质蛋白堵塞而凸起变形。病变进展时睑板腺会有黄色的粘液样分泌物。睑板腺反复炎症发作后,腺体大部分萎缩,挤压后也亦无分泌物溢出。睑板腺萎缩可以通过红外线摄影观察。 干眼症的临床诊断方法: 1、泪液分泌实验正常为10-15mm,<10mm为低分泌,<5m为干眼。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min(天津254医院眼科)。 2、泪膜破裂时间<10s为泪膜不稳定。

2020干眼门诊共识

【摘要】干眼的定义和分类一直是干眼专业领域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干眼研究不断进展,国际不同地区及组织对干眼的认识不断深入。鉴于此,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引入新概念,聚焦于临床实际应用,对干眼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更新,以期为指导临床开展相关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干眼是目前影响视觉与生活质量最常见的眼表疾病,既往曾有“办公室综合征”“角结膜干燥症”“干眼症”等不同名称。随着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入,在2007年第1次国际干眼工作小组报告(Dry Eye Workshop Ⅰ,DEWS Ⅰ)中将名称正式确定为干眼,并定义为一种疾病[1]。我国2013年在《中华眼科杂志》发表的《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简称2013年共识)中也将干眼确定为此类疾病的名称[2]。2013年共识自发表后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对于规范和推动我国干眼临床工作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涌现出大量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对于干眼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因此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会同国内相关学术机构,经过充分讨论,对干眼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修订。 有关中国干眼专家共识中定义和分类的讨论启动于2017年11月长沙第3届全国干眼学术会议期间,执笔小组在距今2年多的时间里共召开5次讨论会,形成的初稿提交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全体委员讨论并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一、干眼的定义 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 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和亚洲干眼协会对干眼定义的表述各有侧重。2种定义均强调了干眼为多因素疾病、泪膜不稳定是干眼的核心特征以及干眼症状呈多样性[3?4]。不同点在于,第2次国际干眼工作小组报告(Dry Eye Workshop Ⅱ,DEWS Ⅱ)中提出的定义更注重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泪液的高渗透压、眼表炎性反应和损伤以及神经感觉异常等[5?11];而亚洲干眼协会给出的定义则更为宽泛,强调干眼可出现症状和(或)导致视力损伤。 由于我国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本共识在参考DEWS Ⅱ和亚洲干眼协会对干眼的定义和分类基础上,以我国临床实际应用为主,更侧重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临床医师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干眼。 本共识对干眼的定义强调了“多因素”和“慢性”,引入了“眼表微环境”和“神经异常”的概念。“多因素”是指导致干眼的发病因素较多,即使同一患者也可能由多种因素联合引起,体现干眼病因的复杂性,因而在诊断中找出病因及在治疗中对因治疗十分重要。干眼是呈现“慢性”过程的疾病,强调了疾病形成的积累性以及治疗过程的长期性,明确 · 干眼共识:定义和分类( 2020年)标准与规范 ·探讨

3-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Chin J Convalescent Med,Nov.2009,Vol.18,No.11 AS的方法,提高了我院康复科的声誉,扩大了我科的影响,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研究,还启发我们认识针灸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甚明了的慢性病的治疗作用,从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揭示针灸的作用规律。 参考文献 [1]潘中恒,钱万永,张玄武,等.中药配合手法治疗强直 性脊柱炎76例[J].中医正骨,2001,13(3):25-26. [2]陈林囡,郭郡浩.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 炎临床观察[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4(5):274. [3]张长富.辨证论治强直性脊柱炎50例[J].陕西中医, 1994,15(2):54. [4]李和平.以痛为输报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J].针灸 临床杂志,2002,18(4):37. [5]林志苇,武志鹏,潘文谦.针灸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强直 性脊柱炎[J].现代康复,2001,5(8):122. [6]崔儒涛.崔学增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中医杂志, 1999,40(11):655-656. [7]隋孝忠,于文青.补肾祛寒活络汤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 炎50例[J].新中医,1995,27(11):36. [8]姜萍.尹玉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J].河南中医, 1998,18(3):155-156. [9]周正球.强直性脊柱炎辨治要法[J].江苏中医,1998,19 (11):436. [10]朱辉,莫成荣.莫成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3):184. (收稿日期:2008-12-10)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文章编号:1005-619X(2009)11-1014-02 310007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空勤疗养区杨瑶华郑浩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有干眼病人超过5000万[1],单纯从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的干眼病人超过3亿。近年来,在飞行人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干眼的症状,但是由于我国至今无明确的干眼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对于干眼的名词,目前眼科文献仍不统一,分类也不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飞行人员干眼的治疗,作者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对干眼进行了回顾。 1干眼的诊断 我国关于干眼的名词有:干眼[2-3]、干眼症[4]、干眼病[5-7]、结膜干燥症[8]。干眼是一连续的过程,病情由轻到重连续发展,且轻、中、重度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通常任何有症状或合并体征均应诊断为病理状态,如美国一些地区对干眼的诊断标准为只要患者出现干眼的症状(不管有无体征)均可诊断。但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现状,进行此病的诊断可采用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诊断标准,为此应在名词上进行区别。刘祖国等[9]建议我国目前可采用的名词及相应的标准如下。干眼症:指患者具有干眼的症状但无干眼的各种体征的情况,尤其是无眼表的损害,无引起干眼的局部及全身性原因。这些症状可能为一过性,如偶尔看书或用电脑引起的眼不适,只要经过休息或短暂应用人工泪液则恢复正常。干眼病:是指患者不仅具有干眼的症状及体征,且有引起干眼的局部或全身性原因。角结膜干燥症:为由于Sjogren's syndrome引起的眼表改变,为干眼病中的一种,此类诊断应放在干眼病中。干眼:是干眼症及干眼病的总称。 目前国际上及国内无统一的干眼诊断标准。根据最新研究报告及有关的临床研究,可按下列标准进行诊断:①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5项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②泪膜不稳定。BUT泪膜破裂时间≤10s为异常。③泪液减少。Schirmer Test泪液分泌试验≤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μg/mL为异常。④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⑤泪液渗透压增加。≥312mOsm/L。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①+②(≤5s)或①+②(≤10s)+③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③及④则可加强诊断。 2干眼的分类 干眼的分类也有多种,但是都不甚完善,再加上一些患者的干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很难简单地将其归入其中任何一类。飞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出现干眼症状日益增多,但是相关资料却极其缺乏。因此,理想的疾病分类方法不仅应包括疾病的各种状态,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治疗。 根据1995年美国眼科研究所干眼工作组的研究报告将干眼症分为:泪液缺乏性干眼(teardeficient dry eye,TDDE),蒸发过强性干眼(evaporative dry eye)。 临床上常用的干眼症分类方法[5]为:①水液性液不足型干眼(aquesous teardeficiency,ATD)[10]。如Sjogren综合征,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此类干眼,其以补充人工泪液为主。②脂质性泪液不足型干眼(Lipid teardeficiency,LTD)。如睑板腺蒸发过快,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 ③黏蛋白缺乏型干眼。主要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包括眼表的化学伤、热烧伤,角膜缘功能障碍。在化学伤中,一些患者的泪液量正常,如Schirme试验在20mm以上,但这些患者仍发生角膜上皮的问题,主要是由于黏蛋 1014··

眼科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干眼病泪液分泌不足型的患者。 一、白涩症(干眼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白涩症(TCD编码:BYI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2.疾病分型 泪液蒸发过快型 泪液分泌不足型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临床常见证候: 肺阴不足证 气阴两虚证 肝经郁热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白涩症(干眼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涩症(TCD编码:BYI080)和干眼病(ICD-10编码:H11.103)的患者。 2.疾病分型属于泪液分泌不足型。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

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沙眼、天疱疮、眼外伤等致疤痕引起的干眼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合并结膜、角膜和虹膜急性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泪河 (4)泪膜破裂时间 (5)泪液分泌试验 (6)角膜荧光素钠染色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免疫球蛋白、血沉、性激素水平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阴不足证:滋阴润肺。 (2)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3)肝经郁热证:清肝解郁。 2.针灸治疗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雾化、中药熏蒸等。 4.护理与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眼部症状改善。 2.泪液分泌量增加。 3.泪膜破裂时间延长。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干眼的诊断与分类 干眼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或量及动力学的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面的异常,并伴有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我国最常见的眼病之一。据统计,美国有干眼病人超过5 000万[1],单纯从人口计算,推测我国的干眼病人超过3亿。近年来,在飞行人员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类似干眼的症状,但是由于我国至今无明确的干眼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而且对于干眼的名词,目前眼科文献仍不统一,分类也不完善,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飞行人员干眼的治疗,作者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及文献资料对干眼进行了回顾。 1干眼的诊断 我国关于干眼的名词有:干眼[2-3]、干眼症[4]、干眼 病[5-7]、结膜干燥症[8]。干眼是一连续的过程,病情由轻到重连续发展,且轻、中、重度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通常任何有症状或合并体征均应诊断为病理状态,如美国一些地区对干眼的诊断标准为只要患者出现干眼的症状(不管有无体征)均可诊断。但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及其他方面的现状,进行此病的诊断可采用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诊断标准,为此应在名词上进行区别。刘祖国等[9]建议我国目前可采用的名词及相应的标准如下。干眼症:指患者具有干眼的症状但无干眼的各种体征的情况,尤其是无眼表的损害,无引起干眼的局部及全身性原因。这些症状可能为一过性,如偶尔看书或用电脑引起的眼不适,只要经过休息或短暂应用人工泪液则恢复正常。干眼病:是指患者不仅具有干眼的症状及体征,且有引起干眼的局部或全身性原因。角结膜干燥症:为由于Sjogren’s syndrome引起的眼表改变,为干眼病中的一种,此类诊断应放在干眼病中。干眼:是干眼症及干眼病的总称。 目前国际上及国内无统一的干眼诊断标准。根据最新研究报告及有关的临床研究,可按下列标准进行诊断:①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5项中1项或1项以上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②泪膜不稳定。BUT泪膜破裂时间≤10 s为异常。③泪液减少。Schirmer Test泪液分泌试验≤10 mm/5 min;乳铁蛋白含量≤0.9 μg/mL为异常。④眼表面损害。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⑤泪液渗透压增加。≥312 mOsm/L。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①+②(≤5 s)或①+②(≤10 s)+③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③及④则可加强诊断。 2干眼的分类 干眼的分类也有多种,但是都不甚完善,再加上一些患者的干眼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很难简单地将其归入其中任何一类。飞行人员作为一个特殊人群,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出现干眼症状日益增多,但是相关资料却极其缺乏。因此,理想的疾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干眼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白涩症和神水将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水将枯(ZY/T001.5-94)。(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黏稠呈丝状,黑睛暗淡,生翳。(2)眼干涩、摩擦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法少于10mm/5min。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3)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ug/ml为异常。(4)眼表面损害: 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可加强诊断。(二)证候诊断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 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干眼新定义与诊疗规范 编者按:“2015眼科诊疗新进展”会议于2015年1月24日在厦门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到眼表干眼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探讨干眼诊疗的新进展。大会对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定义及其诊疗规范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加强泪膜稳定性这一概念在干眼诊疗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对干眼中重要的一型黏蛋白缺乏型干眼的诊疗规范从一个更高、更广、更新的角度进行深刻的讲解,提出关于针对性用药的指导性建议,期望能有助于干眼诊疗的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亚洲干眼新定义 刘祖国教授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根据文献报道,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35%不等,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约21%~30%。我国2013年版专家共识对干眼的定义是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有干眼的症状,同时泪膜破裂时间(BUT)≤5s即可诊断干眼。我国采用的干眼诊断标准是:有干燥感、

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s或Schirmer 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 可诊断干眼;或者有上述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mm/5min时,同时伴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亚洲最新公布的干眼诊断标准与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 诊断标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更加简单,并且能够涵盖大部分患者。Schirmer试验≤5mm/5min的大部分患者一般 BUT≤5s;对于有角膜染色的大部分患者其BUT通常≤5s。所以BUT≤5s可涵盖大部分干眼的患者,BUT代表的是泪膜稳定性,BUT≤5s说明泪膜的稳定性差,而泪膜稳定差既是干眼的发病启动因子,也是干眼的发病结果,泪膜稳定性在干眼疾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眼表黏蛋白与干眼病以往认为眼表泪膜主要由三层结构组成:脂质层、水样层、黏液层。现在研究证明,泪膜为二层结构:脂质层、水-黏液凝胶层。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泪膜中的水主要由泪腺分泌,黏蛋白主要由杯状细胞分泌。2007年国际干眼病专题研究会在干眼的最新定义中着重强调,干眼伴有泪膜渗透性增加和眼表炎症,并将抗炎治疗定为干眼分级治疗中的明确内容。炎症在干眼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炎症环节治疗干眼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干眼发病的核心机制是眼表渗透压增高,激活上皮的炎症信号通路,促使

干眼的主要诊断标准

. 国际眼科时讯》:干眼的主要诊断标准是什么? 刘祖国教授:干眼共识中诊断标准比较简练,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基层医生使用,如果其比较复杂就很难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诊断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所有患者都应该有主观症状;其次,如果同时有BUT<5s或Schirmer试验<5mm,即可诊断干眼;第三,患者有干眼症状,5s

干眼临床诊疗规范V2-0912

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讨论稿)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 一、前言 干眼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常见重要眼表疾病。近年来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上升,但其诊疗规范尚未建立,各级眼科医师对于干眼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干眼临床工作,提高干眼诊治水平,急需针对目前存在的许多干眼临床问题,建立我国干眼临床诊疗规范。 二、干眼的定义 干眼为由于泪液的量或质或流体动力学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或)眼表损害,从而导致眼不适症状及视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我国临床出现的各种名称(如干眼症、干眼病及干眼综合征等)均统一称为干眼。 三、干眼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大约在5.5-33.7%左右,其中女性高于男性,老年人高于青年人,亚洲人高于其他人种。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较美国及欧洲高,其发生率约在21%-30%。其危险因素主要有:老龄、女性、高海拔、糖尿病、翼状胬肉、空气污染、眼药水滥用、使用视频终端、角膜屈光手术、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等。 四、干眼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干眼分类标准,目前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干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是目前分类尚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参考目前的分类方法,对我国现有基于眼表面泪膜结构与功能的干眼分类标准进行了改进,同时基于Delphi小组报告提出了我国干眼的严重程度的分类标准。 1. 干眼的分类标准 (1)水液缺乏型干眼(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水液性泪液生成不足和(或)质的异常而引起,如Sj?gren综合征和许多全身性因素引起的干眼; (2)蒸发过强型干眼:由于脂质层质或量的异常而引起,如睑板腺功能障碍、睑缘炎、视屏终端综合征、眼睑缺损或异常引起蒸发增加等; (3)粘蛋白缺乏型干眼:为眼表上皮细胞受损而引起,包括眼表的药物毒性、化学伤、热烧伤及角膜缘功能障碍等;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由泪液的动力学异常引起,包括瞬目异常、泪液排出延缓、结膜松弛引起的眼表炎症而导致的动力学异常等; (5)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为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所引起的干眼。 混合型干眼是临床上的主要类型,即使患者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单一类型干眼,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也将最后发展为混合型干眼。 2. 干眼严重程度分类标准 轻度:轻度主观症状而无裂隙灯下可见的眼表面损害体征; 中度:中重度主观症状同时有裂隙灯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但经过治疗后体征可消失; 重度:中重度主观症状及裂隙灯下的眼表面损害体征, 治疗后体征不能完全消失。 五、干眼的检查和诊断 (一)干眼的检查 1. 病史询问 包括患者全身与眼部疾病史、手术史、全身及眼部药物治疗史、角膜接触镜

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2017年干眼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

继续教育 解读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2017年干眼 专家共识中的干眼流行病学 晏晓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100034 通信作者:晏晓明?Email:yanxiaoming7908@163.com DOI:10.3760/cma.j.issn.2095 ̄0160.2019.03.013 一一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TearFilm&OcularSurfaceSociety?TFOS)发表了最新版干眼专家共识(DryEyeWorkshopⅡ?DEWSⅡ)?其中?有关干眼流行病学的内容对近十年来干眼的患病率二发病率二危险因素二自然病程二致残率和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综述[1]?相比较2007年的DEWSⅠ?该共识中干眼流行病学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对干眼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制定了我国干眼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但该共识中有关我国在干眼流行病学方面的内容较少?与2017年的DEWSⅡ相比?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本文针对干眼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与2007年DEWSI的差异对DEWSⅡ进行解读?以期指导我国的干眼流行病学研究? 1一干眼的患病率 干眼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挑战在于缺乏全世界认可的疾病定义标准和分类系统?文献报告中由于干眼的定义二纳入标准和研究目的不同?其患病率差异较大?DEWSⅡ中按照干眼诊断标准对其患病率研究大致进行了分类及总结?如基于女性健康研究(Women'sHealthStudy?WHS)标准的干眼患病率为4 3%~24 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以干眼症状为基础的患病率研究呈现多样化?患病率范围从6 5%至39 2%?原因在于不同研究的干眼定义存在差异?同时不同研究中的地域环境和人口特征?如年龄和性别也存在差异?总体结果是症状性干眼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二亚洲人高于高加索人?而以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TBUT)或Schirmer试验或荧光素染色评分为干眼体征的干眼患病率变异度也相当大(5 8%~85 6%)?这可能与常规干眼检查的可重复性较差二诊断临界值的缺乏有关?也与研究人群的年龄二性别二种族二眼现状二用药情况二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等有关?同时基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干眼患病率相对较低?为8 7%~30 1%?女性干眼患病率为男性的 1 3~1 5倍?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glanddysfunction?MGD)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主要原因?因而在DEWSⅡ中干眼患病率部分也将MGD纳入其中?40岁以上人群MGD的患病率为38%~68%?且亚洲人的患病率高于高加索人? 2一干眼的发病率 疾病的发病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新发或伴发的疾病百分比?有关干眼发病率的研究较少?BeaverDam眼科研究显示年龄是发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干眼每10年发病率的优势比(oddsratio?OR)值为1 2(1 1~1 3)?且10年内的女性发病率为25 0%?高于男性的17 3%? 3一干眼的危险因素分类 由于干眼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相关危险因素极为复杂?对于干眼危险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改善诊断方法二阐明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二改进治疗观点二普及公众教育以及制定改善全身和眼部健康的策略?与2007年DEWSⅠ比较?2017年DEWSⅡ不仅依据证据的强弱将干眼的危险因素分为一致性证据二可能性证据和不确定性证据?而且在危险因素的种类二是否可以修改二研究深度和广度总结方面更为详尽和全面(表1)?现报告在明确的危险因素中?除了女性和高龄外?亚洲种族二MGD二结缔组织病和干燥综合征均被认为是干眼重要的二不可修改的危险因素?然而?由于各研究间方法学的差异二人群和诊断标准的不同?有关干眼 622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年3月第37卷第3期一ChinJExpOphthalmol?March2019?Vol.37?No.3

2020年专家共识对干眼的定义及分类做出修订主要内容

2020年专家共识对干眼的定义及分类做出修订主要内容 摘要 推荐理由: 自《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2013版共识)发布至今,我国干眼领域发展迅猛,基本概念、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等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临床上也引进和创造了很多新的治疗技术。鉴于此,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2013版共识的基础上,立足临床,整合我国最新科研成果与先进临床经验,并参考国际共识,形成了2020版系列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版共识),为我国干眼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干眼的定义和分类一直是干眼专业领域的焦点,《中华眼科杂志》2020年第6期发表了该系列共识的第一个分共识——《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0年)》,对干眼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更新。 推荐理由:自《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2013版共识)发布至今,我国干眼领域发展迅猛,基本概念、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疗方法等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临床上也引进和创造了很多新的治疗技术。鉴于此,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组织相关专家,在2013版共识的基础上,立足临床,整合我国最新科研成果与先进临床经验,并参考国际共识,形成了2020版系列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版共识),为我国干眼临床实践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干眼

的定义和分类一直是干眼专业领域的焦点,《中华眼科杂志》2020年第6期发表了该系列共识的第一个分共识——《中国干眼专家共识:定义和分类(2020年)》,对干眼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更新。内容要点 干眼的定义干眼为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是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的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该分共识对干眼的定义强调了"多因素"和"慢性",引入了"眼表微环境"和"神经异常"的概念。"多因素"是指导致干眼的发病因素较多,即使同一患者也可能由多种因素联合引起,体现干眼病因的复杂性,因而在诊断中找出病因及在治疗中对因治疗十分重要。干眼是呈现"慢性"过程的疾病,强调了疾病形成的积累性以及治疗过程的长期性,明确了干眼属于慢性疾病。"眼表微环境"为首次提出的概念,强调眼表是统一整体,是依靠泪液、细胞、神经及免疫等综合因素维持平衡,一旦某个或多个因素失衡,可能会造成眼表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眼表功能失衡。"神经异常"指眼表的感觉神经异常,是临床部分干眼患者症状与体征分离的重要原因,如糖尿病等因素造成角膜神经功能障碍,使干眼体征明显而症状较轻或缺如等。 干眼的分类目前干眼尚无统一分类标准,考虑到我国临床治疗和疗效判定的需要,本共识制定了3种分类方法。(1)按发病原因和危险因素分类:全身因素性、眼局部因素性、环境因素性、生活方

干眼的主要诊断标准

国际眼科时讯》:干眼的主要诊断标准是什么? 刘祖国教授:干眼共识中诊断标准比较简练,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基层医生使用,如果其比较复杂就很难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诊断标准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所有患者都应该有主观症状;其次,如果同时有BUT<5s或Schirmer试验<5mm,即可诊断干眼;第三,患者有干眼症状, 5s

眼科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试行版)

白涩症(干眼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干眼病相当于中医学中白涩症和神水将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神水将枯(ZY/T001.5-94)。 (1)目珠干燥失却莹润光泽,白睛微红,有皱褶,眵黏稠呈丝状,黑睛暗淡,生翳。 (2)眼干涩、摩擦痛、畏光、视力下降,同时口鼻干燥,唾液减少。 (3)泪液分泌量测定,多次Schirmer法少于10mm/5min。虎红染色试验阳性,荧光素染色试验阳性。 (4)多见于50岁左右女性,双侧发病,常伴有多发性关节炎。 (5)必要时作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血沉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表疾病学》(刘祖国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1)主观症状(具有以下前五项中一项或一项以上者为阳性):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疲劳、畏光、疼痛、流泪、视物模糊、眼红。 (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BUT)≤10秒为异常。 (3)泪液减少: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法)≤10mm/5min;乳铁蛋白含量≤0.9ug/ml为异常。 (4)眼表面损害: 荧光素染色≥3和/或虎红染色≥3;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降低,出现蛇形染色质,鳞状上皮化生增加。 排除其他原因的同时,具有1+2(≤5秒)或1+2(≤10秒)+3即可作出干眼诊断,如同时出现(3)及(4)则可加强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肺阴不足证:目珠干涩不爽,磨痛异物感,久视疲劳,时常白睛隐隐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目珠干燥无光泽,涩磨畏光,眼极易疲劳,视力模糊,甚至眼睑痉挛,口干少津, 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脉细。 3.肝经郁热证:目珠干燥,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 二、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中成药

2013干眼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

* 【摘要】 干眼是严重影响视觉质量的眼病。由于缺乏规范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标准,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对于干眼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参差不齐。为规范干眼的临床诊治,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的专家对干眼的诊治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了共识,供广大眼科医师参考。 干眼临床诊疗规范专家共识 (2013年)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 *转载自《中华眼科杂志》2013年1月刊。通讯作者:谢立信,Email :lixin_xie@https://www.wendangku.net/doc/b18429474.html, 【Abstract 】 Dry eye is an important ocular surface disease,and greatly affected the visual quality.However,there is no standardize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ance,so the level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in different hospital are quite un-even.In order to standardiz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the experts in Corneal Disease Group of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discussed many problems abou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and formed a consensus,which can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ophthalmologists in China. Experts ’consensus about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ry eye (2013) Corneal Disease Group of Ophthalmological Societ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干燥综合征与非干燥综合征干眼临床诊断的比较研究

#论著# 干燥综合征与非干燥综合征干眼临床诊断的比较研究 霍丽君 廖瑞端 陈雪梅 黄静文 冯涓涓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常用干眼诊断试验的研究,结合对干眼(dr y ey e,DE)患者主诉、病史 询问和实验室指标的分析,对干燥综合征干眼(dr y eye associated with sjogren syndrome,SS-DE)和非干燥综合征干眼(dry eye not associated with sjog ren syndro me,N SS-DE)作一比较研究,从而有助于两类干眼的诊断。方法 52例SS 共104眼(SS 组)、73例非SS 干眼共136眼(N SS 组)、63例正常对照共120眼均给予详细的询问病史、眼部的常规检查和干眼的检查。其中部分患者行印痕细胞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风湿10项、风湿3项和血沉。结果 SS 组视力异常、有口干症状和是否合并全身免疫性疾病比NSS 组常见。表面麻醉下Schirmer -I 试验和BUT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1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裂区虎红染色评分和印痕细胞学评分两组比较,SS 组明显高于NSS 组(P <010005)。SS 组抗SSA 和/或抗SSB 阳性、A NA 阳性、RF 阳性和血沉增高者较常见。NSS 组血清全检查均为阴性结果。结论 视力异常、口干症状和有无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是SS-DE 和NSS -DE 重要鉴别点;Schirmer -I 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 T )对区别两类干眼无诊断意义;严重的眼表染色、特别是虎红染色对SS-DE 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SS-DE 眼表杯状细胞丧失和上皮细胞鳞状化生比NSS-DE 严重得多;抗SSA 和/或抗SSB 抗体阳性及A NA 抗体阳性和R F 阳性是SS-DE 和NSS-DE 重要的鉴别指标。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干眼; 诊断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通讯作者:霍丽君 干眼[1]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干眼按病因可以分为四种,即水液缺乏性干眼(aqueous tear deficiency,ATD)、粘蛋白缺乏性干眼(mucin tear deficiency ,MT D)、脂质缺乏性干眼(lipid tear de -ficiency,LTD)和泪液动力学异常。临床上,干眼的类型可交叉、同时存在。美国[2] 1995把干眼分为泪液生成不足型(tear production deficiency )和蒸发过强型(ex cessive tear evaporation),前者即ATD,又可分为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引起的ATD (aqueous tear deficiency associated w ith sjogren syndrome,SS-ATD)和非干燥综合征引起的ATD (aqueous tear deficiency not associat -ed w ith sjogren syndrome,NSS-ATD)。本文通过对常用干眼诊断试验的研究,结合对干眼患者主诉、病史询问和实验室指标的分析,对两类干眼作一比较研究,从而有助于两类干眼的诊断。 方 法 一、对象 52例104眼SS -AT D 患者均为200211~200313我院眼科门诊和住院的病人(风湿科、肾内科、神经内科等),符合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3] ,为SS 组(下文中简称SS 组);73例136眼NSS-AT D 为眼科门诊病人,均符合干眼的诊断标准[4],排除了SS,为NSS-ATD (下文中简称NSS 组);63例120眼正常对照组为年龄和性别与SS 组相匹配的眼科门诊非干眼病人(验光和眼底病患者)。 二、方法 符合干眼诊断标准的患者均给予详细的问诊(包括干眼症状和持续时间、有无口干、既往所患疾病、常用药物及药物过敏史、职业和生活环境等)、眼部的常规检查和干眼诊断试验(表面麻醉下Schirmer I 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其中部分患者给予印痕细胞学检查[5] 。检查顺序按下述进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虎红染色、眼部的常规检查、Schirmer I 试验、印痕细胞。实验室检查包括风湿10项(抗RNP 、抗SM 、抗SSA 、抗SSB 、抗SCL -70、抗JO-1、抗RIB 、抗ANA 、抗dS-DNA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