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重点)
公共关系学(重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管理说:突出公共关系的管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说: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管理说: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管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D、咨询说: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说: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协调说:是关系说的深化,指协调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说: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罗列了公共关系的14种特征。

4、确定PR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征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理解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即传播(沟通)管理。

(现代组织经营管理的“四大支柱”: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或组织传播学。

(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管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和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组织:是PR活动的主体,即PR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10、公众:是PR传播沟通的对象。

11、传播沟通:是PR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就是传播沟通。

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系状态的客观标志。(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特指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二是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13、舆论:在PR中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大多数人对组织的看法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14、形象:指组织的总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中获得的认知和评价。

15、与PR相关的两个“关系”概念:

人际关系: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人群关系:指群体内部活动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16、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及区别:

联系:

A.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B.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这也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

区别

A.从主体上看,公关的主体是组织,人际的主体是个人。

B.从对象上看,公关的主体是公众,人际的主体是私人关系对象。

C.从内容上看,公关是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和公众事务;人际处理的完全是私人事务。

D.从方式上看,公关强调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而人际则局限于面对面、个人对个人的交流。

17、公关与人群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人群关系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内部关系同时也是公关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B.公关也要借助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众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以科学的处理公众关系。

区别:

A.公关不局限于组织的内部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而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B.公关除了要管理面对面的群体和个人关系,还要关注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重视其变化和趋势。

(人群关系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公共关系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将人际关系的管理从组织内部扩大到组织外部。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1、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最早产生于美国。

2、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是早早问世的公共关系的理论书籍。

3、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是公共关系的发端,其代表人物是巴纳姆。

4、 19世纪30年代,美国掀起了“便士报”运动,即报纸以低廉的价格和通俗的内容去争取大量的读者,使报纸完成了大众化、通俗化的飞跃。有些公司为了省下广告费,雇佣志人制造新闻来扩大影响,报纸为了迎合读者也乐于发表,这两样的配合就出现了报刊宣传活动。

5、 1903年-1912年,有20000多篇揭丑文章发表,同时还有社论等,形成了美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又称为“扒粪运动”、“揭丑运动”)

6、 1903年艾维?李开办了第一家宣传顾问事务所,他也是第一个职业公共关系人。

1906年他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质的《原则宣言》。

他被称为公共关系之父及先驱者,提出的“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等论述,

使PR的研究上升为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和方法,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

7、 1923年,爱德华?伯尼斯出版了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公众舆论的形成》。(1928,《舆论》;1952年,《公共关系学》)

他把公共关系从新闻传播领域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研究,使之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新兴学科。

8、1947年,波士顿成立了第一所公共关系学院;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有效的公共关系》,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在美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

9、1998年,美公关学者詹姆斯?格鲁尼格主持的“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课题研究接近尾声,涉及卓越传播的三个层次:传播核心层、知识核心层、文化核心层。(“普遍原则,特殊运用”、“放眼全球,立足本地”)

10、1948年,美国全国公共关系协会(PRSA)成立,并制定了“公共关系人员职业规范守则”。

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联合会(IPRA)在英国成立。

1978年8月,世界公共关系协会在墨西哥召开大会,定义了公共关系。

11、80年代开始,美国博雅公共关系公司、希尔-诺顿公共关系公司、爱德曼公共关系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机构。

1985年,深圳大学开设了PR专科,1994年,中山大学开设了本科。

1986年,我国第一家专业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注册。

1986年12月,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公共关系协会。

1987年5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

1999年12月,广东省举行了首次初级“公关员”职业上岗培训和考试,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已经正式步入职业化的阶段。

2000年,全国推行了公关员的职业上岗考试,标志着我国的公共关系已开始走向职业化和行业化的道路。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和功能

1、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收集信息、辅助决策、传播推广、沟通协调、提供服务

2、收集的信息包括有:

与组织有关的信息: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

3、辅助决策:

A.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B.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C.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D.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4.传播推广:

A.创造舆论,告知公众

B.强化舆论,扩大影响

C.引导舆论,控制形象

(传播推广是PR活动的主要方式,也是其关键环节。)

5.协调沟通:

A.协调内部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

B.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

(协调沟通是PR的根本职责。)

6.提供服务:

A.在组织内部为各个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服务

B.在组织外部提供社会服务

7.与公共关系职能相关的活动范畴:交际、宣传与新闻、广告、营销推广、公共事务、游说、开发、论题处理、危机处理

8.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表现为:树立组织形象、协调组织的关系网络

9.树立组织形象的原则:有效性原则、总体性原则、符号化原则

10.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

A.组织形象是组织的无形资产

B.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

C.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

11.协调关系的意义:

A.协调内部关系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B.协调外部关系可以建立和谐的外部环境。

C.协调内外关系,能够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组织形象提供条件。

12.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提高个人素质和优化社会环境。

13.提高个人素质体现在两个方面:促使个人观念更新、有助于个人能力提高

14.公共关系的优化社会环境主要体现在:

A.社会互动环境: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行为、净化社会风气

B.社会心理环境

15.公共关系发展的新特点:

A.公关理论整合化

B.公关实务专业化

C.公关手段现代化

D.公关教学层次化

E.公关地位战略化

16.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

A.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

B.金融公共关系的动态

C.政府公共关系的焦点

D.全球性问题带来的全球性沟通与合作的大趋势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与人员

1.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包括: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

2.公关机构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

A.性质:

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及沟通性。

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B.地位:

内部:介于管理子系统与其他非管理子系统之间。

外部:对外代表组织,对内代表公众。

3.组织内设公关机构和名称和形式

应用较多的名称:公共关系部、公共事务部、公共信息部、传播沟通部、公共与广告部等

我国政府中的:“新闻办”“信访局”“交际处”“联络处”“对外宣传处”等等

4.组织内部公关机构的模式:

A.部门隶属型:

归属于销售部门、归属于广告或是宣传部门、属于联络接待部门、属于办公室等

B.部门并列型: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排列的地位。

C.高层领导直属型:由高层直接领导

D.公共关系委员会:

5.公共关系部门的内部分工:对内关系、对外关系、专业技术制作

6.内设PR部门的特点:了解内情、便于协调、效率较高、成本较低、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年1月美国伟达公共关系公司在北京首先设立了办事处,同年8月,美国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发展公司成立了中国环球公共关系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公共关系专业公司。

8.按业务内部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类型:

A.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某种单项服务

B.专门业务服务公司:为特定行业提供服务

C.综合服务咨询公司:多行业、多职能

10.按经营方式划分的公共关系公司:

A.合作型:与广告公司等合作经营

B.独立型:体现独立经营

11.公关公司的经营范围: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产品、会议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等。

12.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

A.客观公正。

B.技术全面,专业性强。

C.较灵活,适应性强。

D.关系较疏远。

E.运作成本较高。

13.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

A.联络会员。

B. 规范本行业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形象和声誉。

C. 专业培训。

D. 普及知识。

E. 编辑出版刊物。

14. 公关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A. 塑造形象的意识。(核心)

B. 服务公众的意识。

C. 真诚互惠的意识。(功利意识)

D. 沟通交流的意识。

E. 立足长远的意识。

F. 创新审美的意识。

15.公关人员的心理素质:

A. 自信的心理。

B. 热情的心理。

C. 开放的心理。

16.公关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知识结构:

A. 基本理论知识

B.基本实务知识

基本能力:

A. 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B. 良好的组织能力

C. 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

D. 敏锐的观察能力

E. 自控和应变能力

F. 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G. 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

第五章公共关系的对象

1. 公众:与公共关系主体利益相关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是公关对象的总称)

2. 公众的四项基本涵义:

A. 公众是公关主体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B. 公众是相对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C. 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联结起来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

D. 公众是客观存在的。

3. 公众的基本特征:

A. 整体性。

B. 共同性。

C. 相关性。

D. 多样性。

E. 变化性。

4. 组织分类与公关目标和对象:

A. 互益性组织:(各种党派团体、组织)重视组织内部成员的利益和目标。

B. 营利性组织:(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与其所有者(投资者)及顾客建立良好关系。

C. 服务性组织:(公益学校、医院等非营利)服务对象及资助者保持稳定关系。

D. 公益性组织:(政府部门、公安等)社会各界

5.组织的分类: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竞争性与独占性。

6.同一类组织有不同的公众:

A. 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B. 目标公众或优先公众。

C. 组织的具体目标公众对象。

7.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内部公众:指组织内部沟通、传播的对象,包括组织内部全体成员构成的公众群体。

外部公众:指组织的外部沟通对象群体。

8.同一类型公众有不同标准的分类:

A. 按内外对象: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

B. 按组织结构:

个体公众:以个体形式与公关主体发生联系的对象。

组织公众:以组织或团体形式与公关主体交往的公众对象集团。

C. 按关系的重要程度:

首要公众:决定组织生死及成败的公众。

次要公众:对组织的生存有一定影响,但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公众。

D. 按稳定程度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稳定公众

E. 按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

顺意公众:持赞成、支持态度的公众对象。

逆意公众:持否定及反对态度的公众。

边缘公众:中间态度,观点不明确。

F. 按价值取向:

受欢迎的公众:主动对组织表示兴趣和沟通意向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对组织构成潜在或额外压力和负担的。

被追求的公众:符合组织的需要,但对组织不感兴趣。

G. 按公众发展的不同阶段:

非公众:与组织无关,不对组织产生作用的。

潜在公众:由于潜在问题而形成的潜伏、隐患或未来公众。

知晓公众:向组织提出有关权益要求的。

行动公众:对组织构成压力,迫使组织采取行动的。

H. 按公众之间的决定性区别:

消极公众:(非公众、潜在公众)被动接受组织信息,不对组织施加影响。

积极公众:(分为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重要目标,知晓并关心组织。

(赌金持有人:与某一组织联系在一起、与该组织有着相互影响关系的人。)

9.目标公众分析:内部公众、社会区公众、顾客公众、媒介公众、政府公众、名流公众

国际公众

10.搞好内部公众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A. 组织要通过自身成员的认可和支持来增强内聚力

B. 组织要通过全员公关来增强外张力

11.建立好社会公众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社区公众:组织所在地的区域关系对象,包括管理部门、地方团体及周边居民。

A. 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B. 影响着组织的公众形象

12.建立良好顾客公众有目的和意义:

顾客公众:购买、使用本组织产品的个人或组织。

A. 能够为组织带来直接的利益

B. 体现组织正确的经营观念和行为

13.与新闻媒介建立良好关系的目的和意义:

A. 良好的媒介关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

B. 良好的媒介关系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

14.与政府公众保持良好沟通的意义和目的:

A. 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是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认可和支持

B. 能够为组织形成有利的政策、法律和社会管理环境

15.与名流公众保持良好的目的和意义:

A. 借助于社会名流的知识和专长

B. 借助于社会名流的关系网络

C. 借助于他们的社会声望

16.发展良好国际公众的目标及意义:

A. 为对外开放服务

B. 运用跨文化传播手段,促进组织形象的国际化

第六章公众心理分析

1.知觉: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2.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偏见。

3.知觉的选择性:指在知觉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或不自觉的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4.知觉选择性受客观及主观因素所制约:

客观因素:

A. 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B.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 对象的组合

主观因素:

A. 需要和动机

B. 兴趣

C. 性格

D. 气质

E. 经验知识

5.知觉的偏见:人们在感知事物的时候,由于特殊的主观动机或外界刺激,对事物产生一种片面或歪曲印象的心理过程。

6.产生偏见的几个方面:

A.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强烈影响。

B.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

C. 晕轮效应:一种片面的知觉。

D. 定型作用:(刻板印象)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

7.需要:人对特定目标的渴求与欲望,是推动行为的直接动力。

年,(美)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并在《动机与人格》中作了进一步阐述。

9.需要的五个层级:

A. 生理的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尊的需要

E. 自我实现的需要

10.优势需要决定行为: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存在多种需要,其中有一种占优势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人们的行为。

(当优势需要获得满足后,它的动力作用随之减弱,高一级的需要才处于优势地位。)

11.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影响,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情感的倾向和意图的倾向等。

12.态度的结构:

认知(态度形成的基础)情感(在态度中具有调节作用)意图(态度的外显因素)

(行为以态度作为内在动力)

13.态度的特性:

A. 态度的社会性

B. 态度的针对性

C. 协调性

D. 稳定性

E. 两极性

F. 间接性

14.影响和改**度的因素:

分为两种:一是态度的一致性改变。(量的改变)

二是态度的不一致性改变。(质的改变)

A. 社会因素

B. 团体因素

C. 宣传因素

D. 个性因素:个性倾向性因素、个性心理特征

E. 态度系统特征因素

(总之,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中上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结果。客观因素是外因,以社会因素为主,主观因素是内因,以思维和个性倾性因素为主。)

15.霍夫兰的说服模式:

他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主要取决于说服者的条件、信息本身的说服力以及问题的排列技巧。

16.流行: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指许多人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方式在短期内随处可见,从而导致连锁性的感染。

17.流行三方面的涵义:

A. 是人对某种生活方式的随从,涉及范围广。

B. 相当多的人去随从。

C. 在一定时期内的,过了一定的时间便不再流行。

18.流行的特点:

新奇性、时效性、周期性、两极性

19.人们追求流行的五种类型:

先驱者、早期采用者、前期追随者、后期追随者、落伍者

20.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

A. 从众与模仿

B. 求新欲望

C.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D. 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21.流言:是无任何确切根据,而在人群当中相互传播的和种特定的虚假信息。

22.流言的类型:愿望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

23.流言内容变化的特点:

A. 一般性:将内容压缩到具体细节,流失许多信息,使人感到一般化。

B. 强调:突出其具体细节。

C. 同化:接受者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理解其内容,将其认为合乎罗辑的接受下来。

24.流言的制止:

A. 建立流言研究机构

B. 及时制止

25.舆论:是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是人们彼此间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四个因素:

A. 必须有一个问题

B. 必须有多数个人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

C. 意见中有某种一致性

D. 这种一致会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

舆论的特征:

A. 作为一种公众意见,是被多数人赞成的。

B. 涉及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等问题。

C. 本身含有合理性

D. 是有效的。

E. 不是政府的意见,是民众的呼声。

26.舆论的结构(三要素):

A. 舆论对象:大家关心的,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件。(两个特点:功利性、新异性;四种形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冲突、社会运动)

B. 舆论主体:公众(特点:有共同话题;参与议论过程;自发性与松散性;层序性。)

C. 舆论本身:意见(包含三种成份:认识成分、情感成分、意志成分)

27.舆论的作用:

A. 制约与监督的作用

B. 舆论的鼓动作用

C. 指导作用

28.价值观:人们对于是非、善恶、好坏的评价标准,对自由、幸福、平等这些观念的理解和主次之分,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29.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因素:

A. 个人的成就感、事业心。

B. 过去成功或失败的经历。

C. 周围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

D. 对目标的接近程度。

30.从众心理: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采取与团体中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以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主观原因是不愿意被孤立,客观原因是外来的影响和压力。)

31.逆反心理: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能接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的脱离习惯的思维,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索。

32.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A. 对自由的期望

B. 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 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D. 是否会影响到其它自由

第七章公共关系的过程

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2. 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

A. 增强PR工作的系统性

B. 提高PR工作的可控性

C. 加强PR工作的预测性

D. 促进PR工作的成熟性

3. PR四步工作法:PR调查 PR策划 PR实施 PR评估(计划性、整体、系统)

4. PR六步工作法:估计形势确定目标确定公众选择媒介编制预算评估

5. PR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传播技术因素

6.组织自我形象: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调查的第一个环节)

7.自我形象的分析内容:

A. 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

B. 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

C. 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

D. 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8. 组织实际形象: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9. 实际形象分析的三个步骤:

A. 公众辨认与分析

B. 组织形象地位测量(知名度、美誉度)

C. 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10.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11.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两者的关系:

A. 知名度要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社会效果。

B. 美誉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12. 组织形象地位四限图:

1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通过舆论调查和民意测验,了解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分析实际形象状况。(PR调查的第二个环节)

14.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作比较分析,揭示二者间的差距,指明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调查的第三个环节)

15.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八个)

A. 产品形象

B. 管理形象

C. 人员形象

D. 环境形象

E. 文化形象

F. 社区形象

G. 标识形象

H. 媒介形象

16.组织形象规划的基本特征:(三个)

A. 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主观性:组织上:自身形象塑造的主体。公众上:是组织形象认知与评价的主体。

客观性:组织上:是客观实在的,是第一性的。公众上:总体上是客观的评价,有制约性。

B. 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

统一性:组织上:形象要讲究整体效果。公众上:要求组织形象的一致性。

差异性:组织上:自身必须有个性特征。公众上:要求组织形象有鲜明的针对性,突出。

C. 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

恒定性:组织上:人员、产品、政策等相对的稳定性及连贯性。

公众上:形象的形成是逐步形成的,形成之后便会具有稳定及长期的影响。

变通性:组织上:人员、产品、突出事件等发生,会引起形象的变化。

公众上:重要公众的变化会促使组织形象的改变。

17.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确定本组织在目标公众心目中的特定位置)

A. 概括各类公众要求中的共同点,制定一般目标,设计总体形象。

B. 注意分析特定目标公众的特殊要求。

确定组织的主要公众对象,是制定PR特定目标的前提。

18.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

A. 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

B. 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

C. 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19.制定公共关系计划与方案的原则:

A. 实用性与可行性

B. 重点性与平衡性

C. 科学性与灵活性

D. 连续性与衔接性

E. 创新性与独特性

20.年度PR工作计划的内容:

A. 具体目标和活动主题

B. 根据目标和主题设计的活动项目和传播计划

C. 每一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涉及的媒介和目标公众

D. 实施时间和预算

E. 组织、人员、职责及分工

F. 预计效果

项目具体方案的内容:

A. 项目名称及目标、宗旨

B. 项目负责人、实施者及各自的职责

C. 程度设计和时间表

D. 涉及的人员及必要的分析

E. 媒介、设备、外部环境等

F. 经费预算、测评及考核方法等

预算的编制方法:

A. 按销售量抽成法

B. 目标作业法

23.预算的基本构成:

A. 劳务工时报酬

B. 行政办公经费

C. 专业器材和成品制作费用

D. 广告及媒介宣传费

E. 实际活动费

F. 赞助费(公益)

策划流程:(PDCA)

计划(PLAN)实施(DOING)检查(CHECK)总结(ANALYSIS)

25.选择和应用传播沟通媒介的原则:

A. 联系目标原则

B. 适应对象原则

C. 区别内容原则

D. 合乎经济原则

活动划分: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不平衡模式、双向平衡模式

※ 新闻代理模式:认为PR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使组织在大众传媒上获得良好的宣传。

※ 公共信息模式:把公共关系看作是信息的公布,即选择真实而对组织有利的信息传播给公众。

※ 双向不平衡模式:运用调查研究来帮助组织设计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更加有效地促使战略公众按组织所需的方式行事。

※ 双向平衡模式: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沟通来处理冲突,并与战略公众采取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态度。(最合乎道德的PR方式)

活动的业务方式:

A.宣传型公关:运用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宣传性手段,传递组织信息,影响公众,迅速扩大组织的社会影响。

B.交际型公关:运用各种交际方法和沟通艺术,广交朋友,协调关系,缓和矛盾,为组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C.服务型公关:以实际的服务行为作为特殊媒介,吸引公众,获得好评,使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提高组织的社会信誉。

D.社会活动型公关:以组织的名义发起或参与如公益、环保、教育等社会性活动,扩大组织的整体影响。

E.征询型公关:运用收集信息、社会及民意调查、舆论分析等信息反馈手段,了解民意,把握动态,监测环境,为决策提供咨询。

活动的行为方式:

A.建设型公关: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采用高姿态的传播方式,打开局面,扩大影响。

B.维系型公关:用于组织机构的稳定、顺利的发展时期,维系并稳定好已建立的关系,采取一种持续不断,较低姿态的传播方式,保持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力。

C.防御型公关:用于组织出现潜在危机的时候,应采取以防为主的策略,重视信息反馈。

D.进攻型公关:用于组织与环境发生某种冲突,为了摆脱被动局面,创造新局面。

E.矫正型公关:适用于组织的公共关系严重失调,形象受到严重损害时,为了尽快挽回信誉,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29.公共关系年度工作报告:

指以本年度的公关计划和预算为根据,将一年来的实施结果与预期目标和计划相比较,就公共关系各层次的目标及计划的实现程度和存在差距,提出总结报告。

30.公共关系社会效益评价:是借助于“费用效益分析”,就企业组织与社会公众有关的活动事项作出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报告,用一定的货币量来反映和衡量公关的社会效益。

31.新闻舆论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

A.新闻报导量的分析

B.新闻报导质的分析

C.新闻报导时机的分析

第八章公共关系传播模式与媒介

1.拉斯韦尔的5W模式:

A.谁传播(WHO)――控制分析

B.传播什么(SAY WHAT)――内容分析

C. 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媒介分析

D. 向谁传播(TO WHOM)――对象分析

E. 传播的效果怎样(WHAT EFFECTS)――效果分析

2.把关人(守门人):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德,库尔特?卢因)

3.两级传播论:认为大众媒介对受众具有一击中的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药到病除的“皮下注射”的效应。(美,拉扎斯菲尔德)(媒介-意见领袖-受众)

4.受众选择过程表现为三种现象: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5.选择性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几个因素:对比、强度、位置、重复、变化

6.选择性理解: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

(影响理解的三个方面:需要、态度、情绪)

7.选择性记忆:人们只记忆有利的信息,而容易忘记其余的信息,指这种记忆上的取舍。

(三个阶段:输入、储存、输出)

8.议题设置论的两个观点:

A. 各种传播媒介对传播信息的“过滤作用”。

B. 面对传播过多的信息环境,公众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9.文字传播媒介:指借助于可视的语言文字符号传递社会信息的各种载体。

特征:记录性、扩散性、渗透性、准确性

10.报纸传播的优、劣势:

优势:

A. 传播面广

B. 传播迅速

C. 具有新闻性

D. 文字表现力强

E. 便于保存和查找

F. 费用低

劣势:

A. 时效短

B. 传播信息易被读者忽略

C. 理解能力受限

D. 色泽差,缺乏动感

11.杂志传播信息的优势和弱点:

优势:时效长、针对性强、印刷精美,表现力强

弱点:出版周期长、声势小、理解能力受限

12.电子媒介:指运用电子技术、设备及其产品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其中包括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等。

特征:时效性、远播性、生动性、技术性

13.广播的优势与弱点:

优势:传播面广、迅速、感染力强、多种功能

弱点:效果稍纵退逝,储存性差、线性传播方式、没有文字和图像

14.电视的优势与弱点:

优势:

A. 视听结合传达效果好

B. 纪实性强,有现场感

C. 传播迅速,影响面大

D. 多种功能,娱乐性强

弱点:

A. 储存性差,难以查询。

B. 受时间顺序的限制

C. 成本高

的传播特征:

A. 范围广泛

B. 超越时空

C. 高度开放

D. 双向互动

E. 个性化

F. 多媒体

G. 低成本

第九章实务(上)

1.公关调查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A.组织所处的环境

B.面对的各类公众关系的动态

C.与某类关系不协调的公众的矛盾及成因

D.与各种媒介组织的关系状况。

2.公关调查的方法有:民意测验、公众代表座谈会、资料分析等

3.民意测验:由专业公关机构,长期应用并研究改进后科学化了的公关调查方法。

步骤:

A. 确定调查目标和公众对象

B. 抽样

C. 设计问卷

D. 实施调查

E. 整理资料数据并撰写调查报告

优点:

A. 广泛获得公众信息,以制订或调整公关政策

B. 科学性强,简便,准确度高

C. 便于整理统计

4.抽样的方式:

随机抽样:(方法)

A. 间隔随机抽样

B. 分层随机抽样

C. 分区多级随机抽样

D. 整群抽样

配额抽样:

5.问卷的设计形式:封闭式(主要的)和开放式

封闭式的主要形式:

A. 两项选择

B. 多项选择

C. 对比选择

D. 排序选择

E. 意见程度选择

注意的事项:

A. 问题不宜过多(不超过30个)

B. 问题简洁、准确、易懂,不带引导性和强迫性

C. 顺序按类型、逻辑关系、心理等合理安排

6.实施调查的几种方法:

D. 面访调查

E. 通讯调查

F. 电话调查

G. 深度调查

7.公众代表座谈会的程序:确定议题、选择与会代表并印发通知、

举行、整理分析情况并总结

8.新闻传播的三种方式:

A. 撰写新闻资料或新闻稿,送交新闻单位发表

B. 策划新闻事件,吸引新闻单位报道

C. 召开新闻发布会

9.写好新闻稿的三个要点:

A. 结构:导语和事实两部分

B. 导语的写作:概括最新最重要的信息

C. 背景材料的运用

10.新闻五要素:when where what why who

11.制造新闻(策划新闻):指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即在真实的、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策划、举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制造热点,以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

12.新闻发布会:组织将消息告知记者,再通过其所属的大众媒介告知公众。

环节:

A. 确定主题

B. 确定邀请对象

C. 会前准备

D. 主持会议

E. 收集反馈信息

13.庆典:隆重的庆祝典礼。

14.展览:通过实物、文字和图表等来展现成果或问题的一种宣传方式。

15.赞助:组织举办的一项社会活动,获得的社会各界钱财或物质上的援助。

16.社会公益活动:增进社会对企业的好感。

17.公关危机的三种形态:

组织行为不当引起的危机:组织自身原因引起的

类型:

A. 严重的内部事件

B. 工作失误

C. 决策失误

D. 纠纷事件

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非预见性、外在因素引起的

类型:

A. 不可抗力的重大伤亡事故

B. 外在因素引起的事故

C. 外来的故意行为

失实报导引起的危机:新闻部门的报导失实

类型:

A. 失实和不全面的报导

B. 曲解事实

C. 报导失误

18. 危机的处理对策:

预防危机:

A. 灵敏的预警系统

B. 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

C. 模拟准备

危机处理过程:

A. 果断采取措施,有效制止事态扩大

B. 情况调查,收集信息

C. 成立专业机构,制订对策

D. 确定新闻发言人

E. 迅速、扎实、全面开展工作,安抚受害者

F. 认真做好准备,切实改进工作

第十章实务(下)

1.礼仪:指礼节和程序两个方面。

2.需要注意礼仪的场合:

A. 见面与介绍

B. 探访与接待

3. 公关广告:带有广告特征,但不限于商业活动的,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传播行为。

4.公关广告的类型:

A. 形象广告: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

B. 公益广告:为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服务的广告传播。

C. 观念广告:通过提倡或灌输某种观念,以试图改变公众的看法、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公关广告。

D. 响应广告:用来表示组织与社会各界有关联性和共同性的一种广告。

5.口头语言交流的一般特点:

A.直接性

B.随时性

C.双向性

D.反馈性

E.情感性

F.主观性

6.演讲的三大要素:演讲者、演讲内容、听众

7.演讲传播的优势:

A.较强的劝服效果

B.有效的信息交流

C.表现力较强

D.有助于提高声望

E.直接宣传组织的观点

F.直接提供权威性资料

8.会议: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有领导、有控制的集会,有关人士围绕一个主题发言、提问、答疑等方式,交流信息,交换意见,讨论并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

A.召开会议的现实需要

B.明确目标和主题

C.做好准备工作

D.引导会议的顺利进行

E.可策划配套宣传活动,以突出意义和加强影响。

9.谈判:指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相互磋商,交换意见,寻求解决的途径和达成协议的过程。

六个阶段:导入-概说-明示-交锋-妥协-协议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 (一) 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 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 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 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 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 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 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 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社会历史条件: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现实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基数手段 2、试论公关在我国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奠定了客观基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公关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3、你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观念是片面的,a.一个产品本身质量好,有很多消费者会主动的选择它,但是并不能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对该产品进行必要的公关宣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b.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公司企业之

最新整理公共关系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公共关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15分 1、现代公共关系产生于19世纪末20年代初的(美国) 2、1923年,(爱德华.伯内斯)的著作《公共舆论之凝结》出版,此为公关理论的奠基之作。 3、在公共关系的发展阶段中,“双向对称”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斯科特.卡特李普)。 4、我国大学中,第一个开办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是(中山大学)。 5、(1998)年,公共关系职业载入我国“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6、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成员中流行的生活样式,指的是(时尚)。 7、一个社会组织被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指的是(认知度)。 8、态度层次的传播对象是(知晓公众)。 9、行为层次传播的目的是(引起公众的消费行为)。 10、(1997)年,美国公共关系效果测量联合会在马里兰大学成立。 二、多项选择:20分 1、公共关系产生于美国的原因是(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人性文化、传播技术)。 2、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性、整体性、变动性)。 3、公众的特征有(同质性、相关性、层次性、多变性)。 4、社会知觉中的效应包括(近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 5、影响性格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家庭、学校教育、职业、社会文化) 6、组织形象定位的三要素是(主体个性、传达方式、公众认知) 7、文字传播的运用(新闻稿撰写、广告文词设计、宣传资料制作、内部报刊编辑、公关常用文书) 8、赞助活动的类型(体育事业赞助、教育事业赞助、文化事业赞助、福利和慈善事业赞助) 9、危机处理的原则有(、三“T”原则、公众至上原则、维护声誉原则) 10、一般公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包括(写作、联络、制作、情报收集、组织活动、接待来访、出访等) 三、名词解释:

00182公共关系学全国2020年8月真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20 年8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公共关系职业化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A. 艾维·李 B. 爱德华·伯尼斯 C. 巴纳姆 D. 詹姆斯·格鲁尼格 2.最早问世的公共关系学理论书籍是 A. 《论语》 B. 《道德经》 C. 《高卢战记》 D. 《修辞学》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A. 1986 年 B. 1987 年 C. 1989 年 D. 1999 年 4.目标公众中最具有权威性的是 A社区公众 B. 顾客公众 C媒介公众 D. 政府公众 5 决定公众性质的是公众的 A 群体性 B. 共同点的性质 C. 多样性D变化性 6.展览会最正规、最庄重的形式是 A. 中型展览会 B. 小型展览会 C. 博览会D宣传展览会 浙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第1 页(共4 页)

7.一个对某问题享有盛誉的人总比无声誉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态度的改变,证明了人 的态度改变影响因素中的 A. 信息本身的作用 B. 说服者的条件 C. 问题排列技巧的作用 D. 知识储备的作用 8.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被称为 A. 知觉 B. 映射 C. 思维 D. 反馈 9.兼具功能上和传播上双重意义的语言,如挥手、跺脚等属于 A. 物体语言 B. 行动语言 C. 标记语言 D. 模拟语言 10.下列属千非语言传播方式的是 A. 杂志 B. 广播 C. 标记语言 D. 因特网 11.公共关系策划的生命力在千其 A. 创造性B程序性 C. 时机性D灵活性 12.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依据是 A. 公共关系策划 B. 公共关系传播 C.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D.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13.新闻稿的灵魂是 A. 事实 B. 结尾 C. 导语 D. 故事 14.广告策划的基础是 A. 市场调查 B. 广告定位 C. 广告创意 D. 广告媒介选择 15.为推销商品、提供服务或传达某种观念,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 组织或个人是 A. 广告代理商 B. 广告主 C. 广告信息 D. 广告受众 16.橱窗陈列展览属于 A. 博览会 B. 中型展览会 C. 小型展览会 D. 袖珍展览 17.组织形象管理处千"臭名远扬“恶劣状态的是 A.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B. 高美誉度/低知名度 C. 低知名度/低美誉度 D. 低美誉度/高知名度 18.组织识别系统中的最具传播力与感染力的要素是 A. 理念识别系统 B. 行为识别系统 C. 视觉识别系统 D. 听觉识别系统 19.着重从决策的角度分析定义危机的学者是 A. 赫尔曼 B. 罗森塔尔

专升本《公共关系学》考试

[试题分类]:专升本《公共关系学》_11001850 [题型]:单选 [分数]:2 1.主体性社会关系的历史形态包括() A.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 B.原始状态、异化状态和自由状态 C.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和泛缘关系 D.个人形态、组织集团形态和国家民族形态。 答案:B 2.将说服理论重点放在说服者本人条件上的学者是() A.卡特赖特 B.麦圭尔和帕帕乔吉斯 C.亚里士多德 D.霍夫兰 答案:C 3.宣传一般被认为是开始于() A.中世纪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美国独立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4.依据格鲁尼格的观点,通过组织和公众的沟通来处理、协调双方的关系和冲突,并和目标公众增进理解,实现双向的交流指的是() A.公共信息模式 B.双向平衡模式 C.双向不平衡模式 D.新闻代理模式 答案:B 5.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A.公众

C.社会组织 D.传播 答案:B 6.评价社会组织获得公众信任、赞许程度的指标是() A.美誉度 B.和谐度 C.信誉度 D.知名度 答案:A 7.以“制造神话”而闻名的是() A.巴纳姆 B.伯尼斯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 答案:A 8.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文化条件是() A.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 B.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 C.由“理性”转向“人性” D.大众传播超越个体传播 答案:C 9.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网络化”阶段在时间上指的是() A.1987年——1993年 B.80年代初——1986年 C.2000年——2010年 D.1993年——2000年 答案:C 10.沟通的S-M-R模型,当中的S指的是() A.信息源 B.信息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判断题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使其对产品产生好感,“让别人买我”。× 广告并不等于公共关系,但是,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采用广告的方式。√ 首要公众是指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般来说,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种状态是组织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状态。× 1903年,艾维·李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单选题 公共关系的英文是(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公众关系)。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公共关系状态)。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传播)。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有无归属关系来看,股东和员工家属属于(内部公众)。 社会名流、新闻人物、舆论领袖等属于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中的(人体媒介)。 公共关系与宣传的工作方式不同,前者是一种(双向)的传播过程。 与公共关系传播相比,广告的信息传播原则是(引人注目)。 多选题 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职业)。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组织,传播,社会公众)。 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互惠观念,协调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 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主要有(伦理学 ,管理学,社会学 ,营销学,传播学)。 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我们可以把公众分类为(潜在公众 ,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公共关系学试题库完整

1. 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款式,可以使用于不同的场合,表达不同的意义。由于服装的样式非常多,我们只能简单地将其分成()、社交装和便装三种。 A 套装 B 正装 C 工作装 D 西装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2. 近代公共关系萌芽于美国,根据卡特里普《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介绍,近代公共关系的萌芽出现在19世纪30年代,以美国的()“报刊宣传运动”为标志。 A 揭丑运动 B 报刊宣传运动 C 民主政治运动 D 便士报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3. ()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组织握有“生杀大权”,组织应该投入最多的时间、精力、人力和财力来维持和改善同这类公众的关系。 A 行动公众 B 首要公众 C 顺意公众 D 边缘公众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4. ()是所有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 A 媒介公众 B 政府公众 C 社区公众 D 名流公众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B;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5. 在部门所属型的公共关系部中,把公共关系职能定位于传播功能,主要是因为将公共关系部归属于( )。 A 销售部门 B 广告宣传部门 C 接待部门 D 办公室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6. 新闻公报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有三种,()通常用于重大新闻的报道。 A 倒金字塔形 B 并列结构 C 顺时结构 D 金字塔形 参考答案:B;考生答案:--;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0 7. 把重点事实和主要结论放在文章的最前边,然后按事实的重要性排列事件是()。 A 倒金字塔形 B 并列结构 C 顺时结构

公共关系学 00182

公共关系学 一、单选 1、公共关系是现代传播学发展的一个(应用分支)。 2、公共关系塑造的是组织的(整体形象)。 3、美国学者(爱德华·伯尼斯)就是公共关系学科化的一名旗手。 4、1952年,美国的(卡特利普)和(森特)俩人出版了他们的权威性的公共关系专著:(《有效的公共关系》)。 5、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与(1955年)。 6、组织形象的客观形象是(产品形象)。 7、公共关系的根本职责是(协凋沟通)。 8、公共关系实务的特殊领域是(危机处理)。 9、(自信的心理)是对公共关系人员职业心理的最基本的要求。 10、(真实)是公共关系工作的生命线。 Ll、(1989年)提出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准则)草拟及实施草案》。 12、(现代公众意识)是现代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标志。13、党派组织、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宗教组织属于(互复性组织)。 14、(内部公众)是与组织自身相关性最强的一类公众对象。15、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选择性)。 16、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 17、最近或最后印象的强烈影响即(近因效应)。 18、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影响叫(定型作用)。 19、(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20、在公共关系中,最活跃的形象载体是(人员)。 21、组织的(人员)是最活跃的形象载体。 22、(创新)是良好的公共关系计划的重要标志。 23、(建设型的公共关系)活动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 24、(“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 25、(记忆)是一定时期内神经联 系的形成和巩固。 26、(文字传播)的信息渗透性比 较强。 27、用(手势)运用构成的语言是 (身势语言)的主体。 28、影响样本质量的关键在于样 本的规模和(样本的代表性)。 29、为了抽取样本,需要有(“抽 样框”)反映调查对象人口总体 自然特征的基础材料。 30、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 (凋查对象容易受访问者观点的 (主观影响))。 31、电话凋查的一个优点是(速 度快、范围广、费用低)。 32、(导语)是新闻稿的灵魂。 33、(并列结构)是以概括性导语 为主体,让新闻事实排列其中,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34、握手用力的程度体现出热情 或景仰,时间以(1~3秒)为宜。 35、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 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就会 见,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 36、组织宴会活动均需发出请 柬,请柬一般(提前一周至两周) 发出。 37、公共关系广告是组织推销 (自身形象)的一种特殊手段。 38、并非商品广告与政治性倾向 有密切联系的广告属于(观念广 告)。 39、公关人员在组织或参与谈判 时,应注意(细节性的工作)。 40、企业文化是企业以价值观 念、经营管理哲学为核心的(思 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41、CI最早源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前)。 42、实施CI的重心是(理念识别 系统),在VIS中(标志)是应用 最广泛,出现频率最多的要素。 43、跟进者的定位思想主要是在 消费者心目中(寻找一块空隙)。 44、整合营销传播(认知的整合) 是最基础的形式。 45、现代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是 政府能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 通)。 46、(促进公众的认知)是政府(公 关)的(首要目标)。 47、政府开展公关活动的最终目 标是(提高社会效益)。 48、(政府形象)是政府组织的(总 体特征)和实际表现在社会公众 中的(反映),即政府组织在社会 公众中获得的(总体评价)。 49、((基层访问),(典型调查)) 这是了解民意的一种传统方法。 5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 政府公共关系的(宗旨)。 51、公共关系也可称为(公共关 系)。 52、(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 理职能。 53、(公共关系学)是专门研究组 织管理过程中的公共传播沟通 问题。 54、公共关系做为一种职业和学 科,最早产生于(美国)。 55、爱德华·伯尼斯时期是(现 代公共关系学科的成熟)。 56、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于 (1987年5月)。 57、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T-(1991年4月)。 58、(创新)是良好公共关系计划 的重要标志。 59、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的公 共关系行为是(建设型的公共关 系)。 60、(“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 著名的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德提 出的。 61、调查对象容易受访问者观点 (表情的影响)。 62、公共人员在组织或参与谈判 时(应注意细节性的工作)。 二、多选 1、在公共关系中,“关系”主要 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经 的(行为;状态)。 2、公共关系观念包括(形象观 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 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3、1903年至l912年,美国近代 史上著名的“清垃圾运动”又称 为(“扒粪运动”;“揭丑运动”)。 4、詹姆斯·格鲁尼格卓越传播 的三个层次,包括(传播核心层; 知识核心层;文化核心层)。 5、公共关系传播推广职责主要 有(创造舆论,告知公众:强化 舆论,扩大影响;引导舆论,控 制形象)。 6、社会环境包括(社会互动环 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环 境;社会政治环境)。 7、专业公关公司服务的特点有 (较为客观公正;技术全面,专 业性强;较灵活,适应性强:关 系较疏远:运作成本较高)。 8、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 识包括(塑造形象的意识;服务 公众的意识:真诚互惠的意识; 沟通交流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 识;创新审美的意识)。 9、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的定 位是(懂管理;会策划;善传播)。 10、组织分类一般可以划分为四 类(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 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绢织)。 11、属于互复性组织是(党派团 体;职业团体;群众社团组织; 宗教组织)。 12、根据公众发展过程中不同阶 段,可以将公众划分为四类(非 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行 动公众)。 1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 有五个方面(需要和动机;兴趣; 性格;气质;经验知识)。 14、流言的种类大致分为(愿望 流言:恐怖流言;攻击流言)三 类。 15、公共关系管理过程的四个步 骤是(公共关系调查;公共关系 策划;公共关系实施;公共关系 评估)。 16、属于最佳的公共关系状态是 (高知名度;高美誉度)。 17、根据拉斯韦尔5W模式,说 明传播行为一个简洁方法的步 骤(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 么渠道;向谁传播:传播的效果 怎样)。 18、受众选择“3S”论指(选择 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 忆)。 19、常见的新闻稿结构有三种 (倒金字塔结构;并列结构;顺 时结构)。 20、(策划)具有(新闻)价值的(事 件)也收做(“制造新闻”;“策划 新闻”)是组织争取新闻宣传机 会的一种技巧。 21、关于握手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1)握手用力要适度,体现出热 情或景仰,时间为l—3秒为宜 (2)年轻者对年长者,身份低者 对身份高者,则应稍稍欠身,双 手握住对方的手,以示尊敬(3) 多人同时握手时,不要交叉,待 别人握完后再伸手(4)伸手前一 般应脱下手套。 22、6P’S是在4P’S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其内容包括(产品策 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 策略;政治权利;公共关系)。 23、视觉识别系统VIS中包括 (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 图案;造型)。 24、办事公开包括(公开办事制 度;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 果;公开办事人员)。 25、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 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管 理学为主要依托的(传播管理学) 或(组织传播学)。 26、公共关系观念,包括形象(传 播;公共;服务;互惠)。 27、在公共关系学中,关系主要 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 往的形为状态)。 28、自我形象分析包括(组织实 态的调查分析;员工阶层的调查 研究;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决 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29、凡身份高的人士会见身份低 的或是主人会见客人,这种会见 一般称为(接见)或(召见)。 30、企业识别系统CIS的基本构 成(①理念识别系统②行为识别 系统③视觉识别系统)。 三、名词 1、公共关系状态:即一个组织 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 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活 动(实务)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 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 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 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 一系列公共关系工作。 3、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影响 和制约着组织有政策和行为的 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 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 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 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 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 行为准则。 4、报刊宣传活动:是指一个组 织为了自身的目的和利益,雇佣 报刊宣传员在报刊上进行宣传 活动,以制造舆论,扩大影响。 5、“便士报”运动:l9世纪美国 报界掀起了一场“便士报”运动, 即报纸大量出版印刷。 6、公共关系模式:是在公共关 系的目标上将组织和公众利益 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方法上 坚持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 播与沟通。 7、论题处理:又称作“问题管 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 外公共关系领域出现的新名词, 主要指公关人员对正在出现的 问题(特别是将要进入立法程序 的、有争议的问题)以及这种问 题对组织的潜在影响进行分析、 预测并施加影响,以帮助组织制 定应变的对策和措施。 8、危机处理:包括两个方面的 涵义,一是处理“公共关系危 机”,二是用公共关系的策略和 方法来处理危机。前者是危机事 件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形象危 机、信誉危机、舆论危机。后者 指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即危机 事件发生后,运用公共关系的策 略和方法去协助处理危机,做好 善后工作,是危机处理的一种辅 助手段。 9、危机处理:是公共关系实务 的特殊领域。 10、优化社会环境:公共关系活 动可以促使社会环境优化。社会 环境包括社会互动环境、社会心 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政 治环境等。公共关系作用主要体 现在对社会互动环境和社会心 理环境的优化上。 11、公共关系公司:是公共关系 咨询公司、公共关系顾问公司、 公共关系事务所、公共关系服务 公司等独立的公共关系服务机 构的统称。公共关系公司由职业 公共关系专家和各类公关专业 人员组成,是专门为社会组织提 供公关关系咨询,或受理委托为 客户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信息 型、智力型、传播型的服务性机 构。 12、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 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 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 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 协调,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 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 文化。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公共 关系的重要责任是管理一个组 织的“无形资产”——知名度, 美誉度。正因为“无形”,大大 增加了公共关系工作的难度。 13、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 区域关系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 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 的居民百姓。 14、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知觉 过程中,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 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 (主动地)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 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15、晕轮效应:即一种片面的知 觉。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 候,往往会从对象的某些突出的 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体

公共关系学重点终极版吐血整理

公共关系学重点 名解 一、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或公众人物为树立自身形象,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的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1)主体: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 (2)对象:公众(包括组织和个人) (3)手段:大众传媒 (4)目的:谋求自身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5)内涵:思想、政策、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传播 传播是社会主体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信息的过程。 1.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2.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意义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价值劝说活动 4.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行为动力。 三、公共关系调查 公共关系调查是指具体的社会组织根据公共关系管理的需要收集、处理和研究信息,据以发现问题,确立公共关系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之措施的工作程序。 四、公共关系策划 公共关系策划是指公关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总体公共关系战略、专门公共关系活动和具体公共关系操作进行谋略计划和设计的工作。 五、CI CI:Corporate Identity 直译:企业身份、企业特征、企业个性 现译:企业形象识别。即组织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这个形象将转化为消费者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评价。 台湾CI大师林磐耸:CI就是将组织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用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组织周边的关系或团体,并使其对组织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 CI战略:由组织形象识别战略思想指导而规划出来的整套识别系统。

简答 一、公共关系的层次的划分(5个) 1.公共关系状态 指一个组织(或公众人物)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种客观事实。 2.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活动,就是指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实务,即组织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或手段。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活动,包括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类。 3.公共关系观念(意识) 指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 (1)形象观念。(2)公众观念。(3)传播观念。(4)协调观念。(5)互惠观念。 4.公共关系学 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与职能;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类型; 第五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 第七章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 第八章公共关系中的广告; 第九章公共关系中的口语传播; 第十章公共关系中的文字传播; 第十一章公共关系中的实像传播; 第十二章公共关系中的网络传播; 第十三章公共关系中的礼仪; 第十四章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 第十五章公共关系效果评估。 二、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信息管理 信息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在信息经济社会,信息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竞争力与生产力的关键。 (1)资料存储中心。(2)环境监测中心。 (3)趋势预报中心。(4)信息发布中心。 (二)咨询建议 公共关系部门在经营决策中所起到的参谋作用(智囊机构),并参与组织决策的全过程。(三)宣传推广

最新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

六、案例分析(20分)。 深入人心的花——“百消丹”母亲节免费送鲜花活动 长甲集团生产的“百消丹”是一种专治妇科肿瘤的中成药,作为一个专门致力于女性健康事业的公司,长甲集团深知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广大妇女的支持。为了回报杭州市妇女的厚爱,长甲集团杭州分公司于5月12日母亲节那天,举办了免费为母亲送鲜花、送祝福的活动,为杭州1000余位母亲送上了一份特别的节日鲜花。 “打个电话,我们就会把您最想和妈妈说的话与一束鲜花,在母亲节这天送到您的母亲手中。”在母亲节,长甲集团“百消丹”组织的送鲜花活动别出心裁,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赏和踊跃参加。短短3天,打电话参加活动的人数超过一千人,“妈妈,您是儿子永远的港湾,不论走多远,最后都要回到您的怀抱”;“妈妈,真的感谢您,您是女儿永远的爱”;“妈妈,我们爱您到永运”…… 当儿女们饱含着深情的话语,随着一盆盆、一束束鲜花,一起送到一位位母亲手中时;当看到一个个母亲捧着鲜花,脸上绽放出比鲜花还灿烂的笑脸时,浓浓的母亲节氛也在杭州城洋溢着。一时间,长甲集团“科丹”举办的母亲节活动成为市民们关注的热点。 案例思考:请分析长甲集团这次活动的性质和技巧。(要求写出一篇4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 六、案例分析(20) 答题要点:长甲集团组织送鲜花活动,是一种公益性的公关活动,即是属于社会型公关模式。(1分)其特点是以各种社会性、赞助性或公益性的活动为主,组织通过这些活动,可为自己的信誉进行投资。(2分)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公益活动,本质上都是为了进行广告宣传。得是与其他形式的广告活动相比,“百消丹送花、送祝福”活动,使企业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很好地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利益,提醒人们关注母亲,珍惜亲情。在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分)从公关技巧的方面看,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注意或借鉴: (1)大打亲情牌。(2分)母亲的养育之恩,是最能打动人们心弦的。但由于目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不少子女与母两地分居,平时与父母处的机会不多,内心愧疚,而父母也感到孤独。“百消丹”的这次送鲜花活动,给了双方一个机会,儿女可以把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束鲜花送给母亲,聊表寸心;母亲也可以从中得到安慰,感到快乐。(3分) (2)淡化了企业的广告色彩。(2分)目前,企业的广告铺天盖地,很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所以要尽量在宣传或广告活动中。让消费者感觉到企业是在为他们服务,而不是转弯抹角地推销商品。(1分)要让消费者通过企业的公关活动产生爱屋及乌的好感。“百消丹”的送鲜花活。正好到达了这样的目的。(2分) (3)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2分)母亲是人人都有的,而养育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关注母亲节大有人在。(1分)利用母亲节这种社会的节庆开展活动,很容易吸引社会公众的眼球,并能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注意,从而到达了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目的。(2分) 选择公关活动的最佳时机应注意哪些问题? 1 避开或利用重大节日,如果策划的公关活动与重大节日有联系就要充分利用那个节日来增强活动效果,如策划的公关活动与重大节日没有太大联系就要避开节日,否则或哦顶你个内容太会被节日气氛所冲淡 2 避开或利用国内外重大事件,入策划的公关活动与国内……(如上) 3不宜在同一天或同一段时间按同时开展两项重大的公关活动,否则会让公众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紧张失控。 1.试述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答:“人际关系”主要指个人关系、私人关系,即个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全国2018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182《公共关系学》试题及答案【精】.doc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82)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贫,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侧重从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来理解公共关系的学者是 A. 雷克斯·哈罗 B.弗兰克·杰夫金斯 C.詹姆斯·格鲁尼格 D.蔡尔滋 2.公关意识的核心是 A.形象意识 B.沟通意识 C.互惠意识 D.创新意识 3.中国公关职业获得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标志是 A. 国家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公关专业委员会的成立 B.全国公关职业审定委员会的成立 C.公关职业道德准则的出台 D.公关协会的成立 4.“把关人”概念出自 A.《原则宣言》 B.《公共舆论的形成》 C.《第五项修炼》 D.《群体生活的渠道》 5.提出“两级传播论”的学者是 A.弗鲁姆 B.阿基里斯 C.拉扎斯菲尔德, D.林德布鲁姆 6.通才式的公关人才可视为 A.咨询型人才 B.领导型人才 C.智囊型人才 D.辅助型人才 7.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 A.知识、地位、动机 B.动机、认知、兴趣 C.情感、性格、气质 D.需要、态度、情绪 8.将展览会分为单一商品展览会和混合商品展览会的标准是 A. 展会性质 B.展览场地 C.展品种类 D.展出规模 9.聋哑人的手语属于 A.标记语言 B.行动语言 C.物体语言 D.口头语言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复习

请围绕复习指导册及课后自学测试题好好复习。以下内容供同学们参考。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一章绪论(重点章) 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2.公共关系的多层含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科、公共关系职业。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主体——社会组织:客体——社会公众;中介环节——传播。 4.社会组织的特点。 5.公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6.公共关系与广告。两者主要的区别:传播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7.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两者的联系: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范围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揭丑运动、爱德华·伯尼斯、艾维·李、卡特里普、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有效公共关系》。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重点章)

1.公共关系的职责: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 2.公共关系的功能: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 3.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4.组织形象的内涵及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 5.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可在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公众至上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个人形象意识、与时俱进意识。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地位及特点。 2.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 3.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原则。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应具备的能力。 5.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原则。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重点章)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公众调查的内容、组织形象调查、文献调查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选择公共关系模式、选择传播内容、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及内容、传播渠道的种类、传播渠道的选择原则、影响传播质量的因素、注意信息的结构和语言、传播中的障碍、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第六章分类公共关系(重点章) 1.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重要意义。 2.员工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学考试重点

公共关系学 第二章 1.公共关系:指社会组织通过传播手段,与其公众发生联系,进行信息沟通,关系协调,建树组织形象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活动。 2.伯内斯——1923年《舆论的形成》——首次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 3.1955年伦敦——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1977创办《国际公共关系评论》季刊——标志着公共关系已成长为一项全球性事业。 4.2000年美国芝加哥——全球公共关系联盟——只接受团体成员 5.卡特里普和森特——《有效公共关系》——首次提出“调研,策划,实施,评估”四步工作法。 6.1984年9月,广州白云山制药厂成为设立公关部的首家国有企业。 7.深圳大学大众传播系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1987年北京——全国性的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成立。 第三章 8.组织的特点:⑴组织是老动分工和社会需要的产物;⑵组织的目标决定组织的性质;⑶组织必须与环境进行整合;⑷组织离不开内部的管理,分工与协作;⑸组织的生存发展都是通过竞争实现的。 9.我国社会学界通常根据组织的性质与社会角色分为五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科研和卫生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 10.公众关系:是一种交织着人际关系,往往以人际关系形式出现的相对特殊的现代社会关系。 第四章 11.公众的分类方法:⑴根据公众在组织环境中的分布,可区分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类; ⑵根据关系的重要和影响程度,可区分出首要公众和次要公众;⑶根据关系的稳定程度,可划分出稳定公众,周期公众和临时公众;⑷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可区分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边缘公众;⑸根据组织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可区分选出受欢迎的公众,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⑹根据公众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可划分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⑺总之,上述公众分类的方法是相对的,可根据不同情况下公关工作的具体需要而灵活运用。 12.培养良好的顾客公众关系的作用:⑴帮助组织树立“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⑵增进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⑶加深顾客对组织的好感和信任;⑷有助于积极地影响和引导顾客,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行为,培育成熟的消费群体和市场。 13.1924年美国IBM公司着手塑造“IBM意味着最佳服务”的企业形象和特征。 14.媒介公众定义:也称为新闻界公众,即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报社,杂志社,广播电台,大型网站等新闻传播机构和记者,编辑,撰稿人,主持人等新闻界人士。 第五章 15.李道平的公共关系主张: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赢得支持与合作,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方式,同相关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16.现代的公共关系活动也称为“公共关系实务”。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它符合并具有相应的现代意识,包括感恩意识,责任,服务,沟通,形象和诚信意识。 17.第三节和第四节重点看。 第六章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重点复习资料 1,"公共关系"一词源自英文Public Relations也可称为"公众关系" 2,公共关系的定义: A,治理讲:突出公共关系的治理属性.(美:雷克斯哈罗) B,传播讲:公共关系的传播属性?(英:费兰克) C,传播治理讲:强调PR是组织一种特定的传播治理行为和职能. 美,詹姆斯格鲁尼格:PR 是一个组织与其有关公众之间的传播治理. D,咨询讲:PR的决策咨询功能?《墨西哥宣言》 E,关系讲:公众性或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美:蔡尔兹) F和谐讲:是关系讲的深化,指和谐组织与公众间的关系. G形象讲:为组织塑造良好的形象? 3,美国《公共关系季刊》详细排列了公共关系的14 种特点. 4,确定PR 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A,分析构成公共关系活动的差不多要素.(PR三要素:组织,传播,公众) B,分析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本质联系. 组织传播沟通公众 (主体)(客体)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现代公关传播的本质特点是:组织与公众沟通交流的"双向性" "传播沟通"是现代公共关系理论的精髓,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5,明白得公共关系本质属性的三个角度: A,PR 的"关系"性质: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PR 的"职能"性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成效等差不多要素的治理,即传播(沟通)治理. (现代组

织经营治理的"四大支柱" :资金,技术,人才和PR) C,PR 的"科学"性质: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一门以传播学和治理学为要紧依靠的传播治理学或组织传播学.(总之,PR是组织的"传播沟 通关系",组织的"传播沟通职能",组织的"传播治理学科","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是其本质属性.) 6,公共关系状态:一个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基础,结果)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和谐组织和社会关系,阻 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工作.(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志:是否有现代的公共关系意识和科学的公关理论作指导.) 8,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阻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 治理哲学,它指导着公关实务工作的健康进展,渗透到治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9,组织:是PR 活动的主体,即PR 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10,公众:是PR 传播沟通的对象. 11,传播沟通:是PR 活动的过程和方式. PR的方式: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公众传播,大众传播;言语沟通,文字沟通, 非语言文字沟通的方法等;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实物媒介的技术等.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公共关系的运行机制确实是传播沟通. 12,关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是衡量公共关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点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 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简述)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论述)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论述) 人群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论述)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 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于组织关系范畴但它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阔。 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应管理中的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辅助决策(辅助决策职责-简答:练习)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传播推广(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责?问答:练习)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