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课复习资料

第一课复习资料

第一课复习资料
第一课复习资料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复习资料

第一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快乐人生三句话是那三句呢?这三句话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所谓快乐人生三句话,就是“太好了”、“我能行”、“我能帮你吗”。

1)太好了”,就是遇事总是从正面来思考,总能从客观事物的种种变化中寻找到积极的信息和快乐的情感体验。

2)“我能行”,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本领,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能够大胆的、主动的承担自己的各种责任。

3)“我能帮你吗”,就是我关心你,也会尊重你和尽我的能力帮助你。

2、你知道世界上最名贵、最美丽的衣服是什么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世界上最名贵、最美丽的衣服不是珍珠汗衫,也不是羽衣霓裳,而是惭愧知耻、自尊自爱,一个人如果能真正懂得惭愧知耻,自尊自爱,就会主动爱护他人的尊严,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结合起来,从而散发出高贵庄严的气质。

3、徐悲鸿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徐悲鸿的成功说明强烈自尊心能促使我们勤奋努力,勤学苦练,最终获得成功。

4、“香港的回归”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无比的尊严和快乐。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快乐是怎样产生的吗?

“香港的回归”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无比的尊严和快乐。这说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就会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欢欣鼓舞,为祖国遭人欺凌而奋起抗争;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不会对任何大国表现丝毫的奴颜媚骨。

5、为什么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我们就会感到自豪、骄傲、高兴?被别人嘲笑、歧视或侮辱时就会感到沮丧、生气、伤心?

被别人嘲笑、歧视或侮辱时,我们就会感到沮丧、生气、伤心,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我们就会感到自豪、骄傲、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6、进入初中以后,我们中学生为什么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及其后果?这说明了什么?

进入中学以后,我们不仅注重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注重在言行上约束自己,以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同时我们不但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自己,还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这说明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且很注重维护这一尊严。

7、什么是自尊呢?(自尊的含义)

自尊即自我尊重,是指我们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这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的爱护的心理。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8、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为什么说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我们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价值的,是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当然,别人不仅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能不耻笑我们的弱点和缺陷,这种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当我们的缺点被别人包容的时候,当我们的价值得到自己和别人肯定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非常快乐,从而使我们充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乐趣。由此可见,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在生活中,我们人人都可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进一步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重,感受自尊的快乐。

9、什么是知耻?人为什么应该知耻?

知耻就是知道羞耻,它是指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与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不相符合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惭愧、不安、难为情甚至羞耻的心理状态。

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所以,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不知羞耻的人,就永远不会有自尊。而且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深渊。

10、学生阅读教材上第六页的“耻辱戒指”和“格林尼亚”两个小故事,谈谈自己的感想。

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都意识到了做人要有羞耻之心,它可以使我们改正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完善自己,并帮助我们取得成功。但同时我们也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不足,都会犯错误,关键是我们要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要积极弥补自己的不足。

11、在培养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往往只看到自身存在的缺点找不到优点而引发自卑情绪,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对人也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12、教材P8页插图故事: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

教材P8页插图故事:这三个学生的做法不是自尊的表现,而是虚荣心在作怪。这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它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甚至会使我们酿成大错,为了满足虚荣去偷盗、去贪污,去违法犯罪。

13、什么是虚荣心?虚荣心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危害?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把对个人名誉和利益是否有好处,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动力,总是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别人有一点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自己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了。这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甚至会使我们酿成大错,为了满足虚荣去偷盗、去贪污等违法犯罪。

14、什么是忌妒?忌妒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危害?

妒忌心理,是指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对才能、名誉、地位和处境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妒忌心理太强的人总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的基础上,总是希望别人不如自己,甚至会不择手段的对别人搞破坏。这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的成长都会有很大的危害。

15、自尊与虚荣的区别有哪些?

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的爱护的心理。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把对个人名誉和利益是否有好处,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动力,总是很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别人有一点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自己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了。这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甚至会使我们酿成大错,为了满足虚荣去偷盗、去贪污等违法犯罪。

第二框《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周恩来总理的事迹说明了什么?

周恩来总理的事迹说明: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应该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

2、我们的自尊是怎样形成的?与他人对我们的尊重有什么联系?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的自尊常常是在许多人的呵护与激励下形成的。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几个甚至很多很重要的他人。我们会很看重他们对我们的评价:我们会因为他们夸奖、表扬我们而高兴甚至激动,会因为他们批评我们而痛苦、难过,觉得我们对不起他们。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他们的关心和帮助,没有他们,我们的生命不会走到今天,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就失去许多精彩。在他们的呵护和激励中,我们的自尊形成了;在他们的赞美与欣赏中,我们感受着做人的自豪与快乐。所以,我们当然也有责任去关注他人的自尊,维护他人的尊严。尊重他人既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3、在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哪些人非常重要?为什么你认为他们非常重要?他们对我们自己曾有过哪些帮助?(带领学生填写教材第9页的内容)

4、你能怪谁?画面中的主人翁为什么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带领学生阅读、讨论教材第10页的四幅画)

画面中的主人翁没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能怪他们自己,因为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也是一种既不尊重自己又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一个既不懂得尊重自己也不懂

得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我们自己首先必须自己尊重自己,同时也要尊重别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自尊,也要尊重他人。

5、我们为什么应该尊重他人?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因为不尊重他人的人是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别人。因此,我们必须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就要把他人看成同自己一样需要尊重。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其他人的尊重、欣赏、鼓励、期望来感受自尊。因此,尊重他人就是要关注他人的尊严,既要从尊重、欣赏、鼓励、期望的角度来善待对方,更不要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这样,我们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与人同享自尊的快乐。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也是我们的快乐。尊重他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6、我们应该怎样彼此尊重,互相接纳,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为了自尊,我们需要借助于他人的眼睛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然后把自己感受的再传递给他人,这样,我们应该人人彼此尊重,相互接纳,共同在自尊的快乐中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他人善意的、妥帖与温暖的提醒,同时意识到自己有弱点、盲点与误区,我们更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敞开心扉,虚心学习,大胆尝试,不断超越,增强实力,做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石油大王哈默取得成功依靠的是什么?

哈默先生的成功,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他那种拒绝不劳而获的做法,却为他赢得了宝贵的自尊,而自尊却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呢?

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我们应该做到:1)维护人格最重要。2) 自尊者豁达乐观。3)善于尊重他人。

3、宴子为什么要坚持从大门进城?宴子的行为说明他有什么样的品质?晏子是用什么样的方法维护自己的自尊的呢?

宴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国家的自尊,他要坚持从大门进城;宴子的行为说明他把自己的人格和国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晏子是通过机智巧妙的回击楚灵王的种种刁难和侮辱来维护自己的自尊的。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人格?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个真正自尊自爱的人绝会不图虚荣,拒绝沾染不良习气,比如,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因为这些不良习气有损于人的人格尊严。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他可以舍弃许多东西,但绝不可以丧失人格,做有损于人格尊严的事。

5、组织学生讨论教材第13页上面一个虚框的内容:关于“司马懿”的插图故事材料,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辩论,他的这种行为是不知耻还是自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自尊有时需要适度。

6、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为什么应该豁达乐观呢?

在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各不相同,生活环境与阅历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处事风格。有的人和善,有的人尖刻,有的人性急,有的人拖拉;有的人沉着,有的人暴躁……正是不同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才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不同性格的人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磨擦、纠纷甚至是茅盾,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豁达、乐观的性格。如果我们养成了豁达、乐观的性格,就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评价与态度,还可以更多的欣赏来自他人的智慧与乐趣,享受更多的快乐。

7、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别人的议论与批评呢?

有的时候,我们会很在意别人一点议论、一点评价,认为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其实,议论只能代表个别人的意见,未必正确;批评是对我们行为的评价,针对的是具体行为,而不是人本身。对待议论与批评,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无关紧要的议论,忍一下就过去了,斤斤计较,得理不让人,那不是自尊,而是情绪冲动,更不能做出一些傻事。自尊要适度,适度的自尊,有助于我们面对别人的批评,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过度的自尊则会使我们过于敏感,作茧自缚,体验不到生活的乐趣。当然,面对别人的侮辱与诋毁,则要及时予以回击,必要时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自尊。

8、组织学生讨论教材第15页上面一个虚框的内容。这名学生犯了错,为什么陶校长反而给他四块糖?

陶校长是通过这种方式表示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促使学生能够从心灵的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错误。

9、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有哪些方面?(组织学生讨论教材第15页的相关知识链接“萧伯纳与小姑娘”)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10、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呢?

真正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具体做到:

1)尊重他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就是与他人相处时,能由衷地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优点、长处,允许他人有超越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不可能事事都超过别人;对别人与自己不同的地方,要能接纳,不排斥,不藐视。

2)学会尊重,还要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对于他人的缺陷和缺点,我们不能取笑和歧视。取笑、歧视和侮辱他人,就是冒犯别人的尊严,极其容易制造矛盾,引发冲突、仇恨和报复,最终令冒犯者自取其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我们需要别人的承认,我们也需要承认别人。

3)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可以使人悔过,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有自尊,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彼此尊重。只有彼此尊重,我们的人生才能弹奏出美妙的旋律。

郭庆光《传播学概论》自考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传播概述 【名词解释】 传播学:研究人类社会传播现象与传播活动规律得学科。 人际传播:至少两人之间进行得个人与个人之间得传播活动。 工具性传播:人类进行传播就是为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展开与自身生存与发展相关得一切行为。 麻醉作用:与大众传播媒介得接触,耗费现代人大量时间,使之越来越疏于行动,并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即沉溺于被动得信息积累. 托马斯公理:如果人将某状况作为现实把握,那状况作为结果就就是现实。类似“自我达成得寓言”,即如果个人根据对状况得错误理解而开展行动,结果就可能使之成为现实。 【简答题】 传播得本质 形态多样性(使用符号不同)、时空遍布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行为伴随性(实物传播、贯穿性)、极端重要性(传播得本质) 大众传播 职业化得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得技术手段向不特定得多数人传送信息得行为或过程。其主要优点为:快、广、多、好(清晰度、保真度)。 传播得四大功能 监测环境--用新闻不断地向整个社会及时报告环境得变动 协调社会各部分——以 【论述题】 传播得定义 (一)共享说:强调传者与受者对信息得额分享 (二)影响说:强调就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得过程 (三)“仪式"说:强调就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得仪式 (四)“符号“说:强调传播就是符号得流动 拉斯维尔得5W模式 5W: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5W,传播结构(过程)中得5个要素与环节: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 5W,传播学得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5W模式得问题: (1)单向/双向(无反馈):线性模式,将传播堪称就是单向传达信息、呈直线形态得过程。但传播使双向得。 (2)孤立/联系:割裂传播过程与社会过程得联系 (3)静止/变动:“讯息”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e、g、噪音) (4)环节/要素:“效果”并不一定出现,传播可能无效,因此只就是环节。 申农—韦弗得通信模式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家禽生产学复习资料

2)质的限制即对日粮中某些营养物质进行限制,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生产上常用的是低能量饲料、低蛋白质饲料和低赖氨酸饲料等。例如:育成鸡饲喂代谢能11.72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4%的日粮,对鸡群及以后的产蛋无影响。或将赖氨酸的含量降为0.39%、或能量降为9.2兆焦/千克的饲料对鸡都无影响。 一、请列举9种鸡的重要标准品种? 白来航鸡、洛岛红鸡、新汉夏鸡、洛克鸡(白洛克,横斑洛克)、白科尼什鸡、澳洲黑鸡、狼山鸡、丝毛乌骨鸡。 二、目前,我国黄羽优质肉鸡分为那几种?各是如何生产的? 分为特优质型、高档优质型、优质普通型三类。 特优质型:优良地方鸡种 高档优质型:父本/地方鸡种母本/中小型石歧杂鸡 优质普通型:父本/中型石歧杂鸡母本/快大型肉鸡 三、如何控制蛋鸡的性成熟? 性成熟过早会使鸡开产过早,致使蛋小,种蛋合格率低,日后产蛋持续性差,鸡群死亡率高,因此,要注意控制性成熟。(1)尽量避免过长光照在生长期间,特别是后半期,尽可能使每天的光照时间短一些。(2)限制饲养这样不仅可以节省饲料,也可以防止体重增长过快,发育过早,提前开产。(3)停止饲喂这对减轻体重效果大,能控制早熟,且能减少体脂,也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注意饮水不能断。 四、如何养好雏鸡? (一)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适当保温 (1)温度控制 1~3天,34~35℃,4~7天,32~33℃,以后每周平稳↘2~3℃,至室温20℃恒定;使用围栏,逐日向外扩展。 (2)影响因素 品种、年龄、群体大小、雏鸡体质及气候等 3)脱温 室内外温差不大时,逐渐,避开各种逆境 (4)看鸡施温 2、密度调整根据:雏鸡日龄、品种、饲养方式、季节、通风条件 3、通风 方法:提供稳定的气流和风速,杜绝贼风。 要求:不刺鼻和眼,不闷人,无过分臭味。 影响因素:日龄、体重、气温、鸡舍类型 4、湿度 湿度的作用 适宜范围:56%~70%,前高后低 补湿的方法:水盘、带鸡消毒、水蒸气 适宜湿度判断:自身的感觉和观察雏鸡表现 5、光照 (二)雏鸡的管理技术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陶然亭小学杨立玲 老师们,大家好,这学期我很荣幸地来到礼贤进行支教,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和老师们进行交流,我将尽我最大努力把我在陶小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向老师们进行汇报,由于是第一次单独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发言,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希望老师们能用掌声再鼓励我一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 在这一点中,我讲的理念性的东西比较多。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对第三点稍作解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和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和,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二、课堂实例给我们的启发(主要结合语文教学来谈) (一)、启发一:树立人文思想,人本位思想;树立生命意识,善待和关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生成的文化。 例:《聪明的华佗》华佗看到两只羊打架,顶牛,于是想办法解决,他找来青草,两只手各拿一把,于是化解了这场争斗。老师问学生:“华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华佗十分聪明。”老

舆论学复习提纲

《舆论学》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梁启超《舆论之子与舆论之母》,中国第一篇专门探讨舆论的文章。 2、约翰-洛克,英国自由主义思想代表人物。他将舆论与民主联系起来。 3、卢梭《社会契约论》受到洛克启发,西方近代系统研究舆论的第一人。认为舆论分为“公意”和“众意”。公意是人们最初结成共同体时候的协议、约定和意愿;公意永远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以公共利益作为基础。 4、1899年法国塔尔德的《舆论与公众》,人类历史上研究舆论学的首本专著。 5、1922年美国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标志着舆论学在西方开始成为独立学科门类。 6、舆论的八大要素:判断某种意见成为舆论的标志。 A 主体:公众 B 客体:人物事物现象问题观念等等 C 自身: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 D 必要条件:舆论的数量(一致性程度);强烈程度;持续性影响 E 舆论的功能:影响舆论客体 F 质量:理智 / 非理智 7、舆论的存在形态按照表露的方式和程度划分:显舆论、潜舆论和行为舆论 8、舆论的表现形态:讯息形态的舆论、观念形态的舆论、艺术形态的舆论、畸变形态的舆论——谣言(流言,rumor)。 9、影响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公众总体、舆论环境、舆论场、舆论波。 10、舆论波主要有四种方式:中心辐射律;遍地涌动律;两点呼应律;多渠道互补律。 11、舆论形成的标志: 数量 强烈程度 持续时间 对客体产生影响(关键) 12、舆论生成的模式 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种种模式,归结起来可分为爆米花模式、风吹浪起模式、飘雪模式、瀑布模式和沉默的螺旋模式。 13、舆论的正功能主要体现为:诤言;社会褒扬;舆论监督。 14、舆论的负功能主要表现为:浮言、假话、谬理和谣言。 15、测量水平实际上是根据事物属性区分的数量化程度以及使用的相应尺度来加以区分的。有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以及定比测量。 16、舆论测量的功能社会评价功能、决策参考功能、社会示范与社会沟通功能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降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

logo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 研究报告 学院:xx学院 班级: 组号: 成员: 指导教师: 时间:

鉴别试验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间的关系 2.掌握分析方法基本操作与含量计算 3.熟悉专业文献的查阅,信息检索 4.了解药品分析的全过程 5.了解如何根据文献资料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原理: 葡萄糖: (1) 单糖分子中都含有羰基或醛基——还原性。 (2).单糖在水溶液中主要呈半缩醛的环状结构。 阿莫西林: (1)具有酚羟基可以与三氯化铁反应 (2) 具有手性碳,比旋度为+290°至+310° SMZ: (1) 具有磺酰氨基,可以金属离子络合 (2)本品具有芳伯胺基团,显芳香第一胺类的鉴别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1)具有酚羟基可以与三氯化铁反应 (2)具有隐性芳伯氨基,水解显芳香第一胺类的 实验药品:葡萄糖、阿莫西林、SMZ、对乙酰氨基酚 实验试剂和仪器: 仪器:旋光仪,IR,超声机,水浴锅,一般玻璃仪器 试剂:蒸馏水、碱性酒石酸铜试液、0.4%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试液、三氯化铁试液、稀盐酸、亚硝酸钠试液、碱性β-萘酚试液。 实验步骤:

葡萄糖: (1)取本品约0.2g,加水5ml 溶解后,缓缓滴入微温 的碱性酒石酸铜试液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一致。 分别称取一定比例干燥的葡萄糖和溴化钾 (1.0:100),置玛瑙研钵中,在红外灯下研匀,取适量置于压模中,均匀铺布后,抽真空 2 m i n ,加压至 20~30MPa并保持2min,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置于红外光谱仪的样品光路中,录制光谱图。 中国药典葡萄糖红外光谱图 ( 光谱号码 7 0 2 ) 阿莫西林: (1)取阿莫西林适量,研细,加pH=7.0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必要时冰浴超声助溶10分钟)制成阿莫西林的溶液,静置,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3滴,即显深橘红色。 (2)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稀释成每1ml中1mg的溶液,依法测定(除另有规定外,本法系采用钠光谱的D线(589. 3nm)测定旋光度,测定管长度为ldm(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测定温度为20°C。使用读数至0. 01°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测定旋光度时,将测定管用供试液体或溶液(取固体供试品,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制成)冲洗数次,缓缓注入供试液体或溶液适量(注意勿使发生气泡),置于旋光计内检测读数,即得供试液的旋光度。读取旋光度3次,取3次的平均数,照下列公式计算,即得供试品的比旋度。 ),比旋度为+290度至+310度。 SMZ: (1) 取本品约0.1g,加水与0.4%氢氧化钠溶液各3ml,振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加硫酸铜试液1滴,即生成草绿色沉淀. (2)取供试品约50mg,加稀盐酸lml,必要时缓缓煮沸使溶解,放冷,加0. lmol/L亚硝酸钠溶液数滴,滴加碱性β-萘酚试液数滴,视供试品不同,生成由橙黄到猩红色沉淀。 对乙酰氨基酚: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新课程改革的感悟和收获 衢州中专张雨荷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下面简单的谈谈我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灵魂。新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教育思想的变革。教育思想的变革是课程改革的先导和核心,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人之一,教育思想自然要成为教师的第一素养。伟大的教育思想形成教师的伟大,进而建构了教育的伟大,没有教育思想,教师就成了一台机器了。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是教育理念。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教师本身的教育思想和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进行优质教学,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做一个适应社会和家长满意的人民教师。 二、加强自身修养 转变教育观念要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自身修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修,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远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我们需要终身学习。 三、注重自我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所以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在行动过程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教学后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可使教学理论化。如何站在理论知识角度反思实践,如何站在实践知识角度反思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不断地提高。 四、关注学生发展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版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与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 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饲草生产学资料 (整理版)

饲草生产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牧草、饲料作物 牧草:是指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和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及 可供家畜采食的小半灌木和灌木。 饲料作物:一般是指人们有意识栽培作为各种家畜饲料用的各种作 物。 2、环境:指大气因素(光照、温度、降雨、湿度、风)、土地因素(土壤 质地、土壤有机质等土壤方面和地形、坡向、坡度、海拔等地形方面)、 生物因素(植物之间、动植物之间、微生物活动等)和生产劳动因素等 条件的综合。 3、分蘖期、分枝期 分蘖期:禾本科牧草幼苗在茎的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为分蘖,有50%的幼苗在幼苗基部茎节上生长侧芽并形成新枝时为分蘖期。 分枝期:豆科牧草从主茎长出侧枝叫分枝,当50%植株主茎长出侧枝时为分枝期。 4、基肥、种肥、追肥 播种或种植作物之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称为基肥;播种时与种 子同时施用的肥料称为种;根据牧草和饲料作物的需要,在其生长发育期 内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 5、撒播、条播、点播(穴播)、混播 撒播:把种子尽可能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平地撒播时应先将整好的地用镇压器压实,撒上种子,然后用轻耙或再用镇压器镇压。 条播: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成行并随播随覆土的播种方法。 点播(穴播):方法是在行上或垄上开穴播种,或在行中开沟隔一定距离点播种子。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种类和生物学类群的牧草的种植方称为混播。 6、发芽率和发芽势 发芽率:种子在标准环境条件下(温度20—250C,空气流通,水分充足,有光照),进行发芽试验,在规定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检验种子的百分率就是发芽率。

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快慢和是否均匀。指发芽试验的初期,规定时间内正常 发芽种子数占供试验种子数的百分率。牧草视种类不同而分别予以规定计算发芽 势的日期约为3—7天。 7、草地、草业 草地: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或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 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活产品等 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草业:以草地为基本生产资料,生产牧草及草产品和家畜及畜产品为 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 8、放牧强度、载畜量。 放牧强度:草地被放牧利用的轻重程度,在理论上的表现:利用率=采食率…… 适当放牧,利用率<采食率……重牧,利用率>采食率……轻牧。 载畜量:指一定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在放牧适度的 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天数及放牧头数。 8、青贮饲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保存的青绿多汁饲料。 9、以磷增氮: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轮作、混作中,优先把磷肥分配给豆科 植物,在改善豆科作物磷素的同时,可促进其生物固氮作用,提供氮素营养。 10、土壤、土壤肥力: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 肥力。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满足和协调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 热量及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水、肥、气、热被称为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 11、根瘤菌接种 根瘤菌具有一定的专一性,播种前一定要注意选择同一种族的根瘤菌与种子 混拌均匀即进行接种。 12、秸秆氨化 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或异尿素溶液等,以提高秸秆消化率和营养价值的方法。 13、草地农业 草地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把畜牧业和草地充分纳入农业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传播学(新)总复习资料

传播学 第一章传播概述 一、“传播”有哪些特性? 1、形态多样性 2、时空遍布性 3、行为伴随性 4、极端重要性(本质) 二、传播的定义 1、“共享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对信息的分享。 2、“影响”说,强调传播是传者意图对受者施加影响、改变对方(认知态度或行为)的过程。 3、“仪式”说,强调传播是传者与受者之间开展的仪式。 4、“符号”说,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三、传播的两种分类 1、二分法:1、亲身传播 2、大众传播 2、四分法:1、自我传播2、人际传播 3、组织(团体)传播 4、大众传播 四、按时间顺序考察“结构(过程)研究”的成果,可分为三类 1、线性模式:a、拉斯韦尔的5W模式b、申农—韦弗的通信模式 2、控制论模式:a、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b、奥斯古德—施拉姆控制论模式C、竹内郁郎的“单位传播模式” d、丹斯的“螺旋形上升”模式 3、社会系统模式:a、赖利夫妇的社会系统模式b、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五、传播“二功能说” 1、托尔曼的“工具性传播”—为的是应对环境即顺利地、有效地开展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一切行为。 2、斯蒂芬森的“消遣性传播”—消除人们的身心疲劳,也能间接地有得应对环境。 六、传播“三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功能2、社会协调功能3、传承社会文化遗产功能 七、传播“四功能说” 拉斯韦尔、1948年,1、环境监测(新闻)、2协调社会各个部分(宣传)3、传承社会遗产(教育) 赖特提出的娱乐功能,调节身心 八、传播的正功能和负功能 正功能:授予地位(派生功能)、促进社会规范的实现(协调功能) 负功能:麻醉精神(与大众传播媒介的接触,耗费了现代人的大量时间,使他们越来越轻于行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 第二章传播学简史 一、传播学的奠基人 1、拉斯韦尔与5W模式 贡献:他领导了宣传研究,他的《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中探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与别人合写了《世界革命的宣传》和《宣传与推行》两书,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宣传的功能及其社会控制。他在1946年与史密斯合著的《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 5W模式:谁(Who)对传播主体的研究“控制分析”; 说什么(Whar)传播的内容“内容分析”; 通过什么渠道(Which)“媒介分析”; 对谁说(Whom)“受众分析”; 产生什么效果(What)“效果分析” 2、勒温(库尔特。卢因)与“把关人”理论 创立了“把关人”,也称“守门人”;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 3、霍夫兰与劝服研究 贡献: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而且侧生于传播效果的研究;把劝服研究和实验方法引入了传播学,影响了传播学研究对传播效果的重视。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及部分答案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试题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60分,每空2分) 1、新课程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 2、新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3、新课程从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 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6、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7、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8、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9、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多 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10、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 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11、知道(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和(责任)意识。 1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 (基础型)和(拓展性),各地区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

二、判断。(20分,每题4分) 1、新的课程体系涵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对 2、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和直辖 市)实施国家课程计划,规划地方课程。()对 3、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 要采取考试。()错 4、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不少于70-140学时。()错 5、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对 三、选择. (20分,每题4分) 1、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和(B )。 A 信息技术 B 综合实践活动 C 美术 D 音乐 E 艺术 2、小学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 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和(A )。 A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B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C用计算机处理数据3、小学信息技术初步模块内容安排有: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计算机各个 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和( B )。 A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B认识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 C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4、小学用计算机作文模块内容安排有: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和(C )。 A版式的设计B特殊效果的处理C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 5、小学网络的简单应用模块内容安排有: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和(A )。 A学会使用电子邮件B网页制作C网络通信基础

关于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doc 6页)

药物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列表式,图示式和函数式。 列表式:将实验数据制成表格。它显示了各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它是标绘曲线的基础。 图示式: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曲线。它直观地反映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报告与论文中几乎都能看到,而且为整理成数学模型(方程式)提供了必要的函数形式。 函数式:借助于数学方法将实验数据按一定函数形式整理成方程即数学模型。 熟悉相关和回归的定义,相关系数的定义,直线回归的最小二乘法。 熟悉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中各项指标的定义和考察方法。 含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效能指标—分析品质因数) : 一般常用的分析效能评价指标包括:精密度、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选择性、线性与范围、重现性、耐用性等;测定法的效能指标可评价分析测定方法,也可作为建立新的测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依据。 1.精密度 系指用该法测定同一匀质样品的一组测量值彼此符合的程度。它们越接近就越精密。在药物分析中,常用标准(偏)差(SD或S);相对标准(偏)差(RSD),也称变异系数(CV),表示。 生物样品分析时,常用RSD表示精密度,并可细分为批内(或日内)精密度及批间(或日间)精密度。 批内精密度:是同一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各7-10份,每种浓度的样品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一次开机后,一一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内精密度也可视为日内精密度。所得RSD应争取

达到5%以内,但不能超过10%。 批间精密度:是不同次测定的精密度。通常采用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同一样品,每种浓度配制7-10份,置冰箱冷冻。自配制样品之日开始,按所拟定的分析方法操作,每天取出一份测定,计算每种浓度样品的SD值及RSD值。批间精密度也可视为日间精密度。所得RSD应控制在15%以内。 2.准确度 是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表示分析方法测量的正确性。 由于“真实值”无法准确知道,因此,通常采用回收率试验来表示。 制剂的含量测定时,采用在空白辅料中加入原料药对照品的方法作回收试验及计算RSD,还应作单独辅料的空白测定。每份均应自配制模拟制剂开始,要求至少测定高、中、低三个浓度,每个浓度测定三次,共提供9个数据进行评价。 回收率=(平均测定值M -空白值B)/ 加入量A×100% 回收率的RSD一般应为2%以内。 3.检测限(LOD) 是指分析方法能够从背景信号中区分出药物时,所需样品中药物的最低浓度,无需定量测定。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它既反映方法与仪器的灵敏度和噪音的大小,也表明样品经处理后空白(本底)值的高低。要根据采用的方法来确定检测限。当用仪器分析方法时,可用已知浓度的样品与空白试验对照,记录测得的被测药物信号强度S与噪音(或背景信号)强度N,以能达到S/N=2或S/N=3时的样品最低药浓为LOD;也可通过多次空白试验,求得其背景响应的标准差,将三倍空白标准差(即3δ空或3S空)作为检测限的估计值。为使计算得到的LOD值与实际测得的LOD值一致,可应用校正系数(f)来校正,然后依之制备相应检测限浓度的样品,反复测试来确定LOD。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新挑战 陶然亭小学杨立玲 老师们,大家好,这学期我很荣幸地来到礼贤进行支教,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与老师们进行交流,我将尽我最大努力把我在陶小教学中的所见、所闻向老师们进行汇报,由于是第一次单独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发言,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希望老师们能用掌声再鼓励我一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可以说,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掂出自己的分量,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教师要走进新课程 在这一点中,我讲的理念性的东西比较多。 (一)、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哪些改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我对第三点稍作解释: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

等中的首席”。 (二)、新课程中,教师需要哪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三)、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 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办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二、课堂实例给我们的启发(主要结合语文教学来谈) (一)、启发一:树立人文思想,人本位思想;树立生命意识,善待和关爱生命,尊重人格。人文: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生成的文化。 例:《聪明的华佗》华佗看到两只羊打架,顶牛,于是想办法解决,他找来青草,两只手各拿一把,于是化解了这场争斗。老师问学生:“华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答:“华佗十分聪明。”老

舆论学答案复习

一:试比较关于舆论的各种定义的特点,自己总结舆论的概念和本质属性 三种舆论的定义: 1.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共同意见。(强调的是舆论对社会的知觉) 2.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3.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 (二三强调的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共同意见) 注:三者都强调这种意见的“共同”特征。 性质: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强烈态度的持续性。 舆论的定义: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成分。 二:舆论发展过程中一般呈现哪几种形态 1.潜舆论(一种低水平的情绪化的舆论) 2.显舆论(在一定范围内相当人数的公众以各种公开的形式表达的对舆论的态 度,或是有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或是由情绪型潜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转化而来) 3.行为舆论(主要以行为式表达的舆论,包括语言、文字的综合性舆论,自发 狂欢、游行示威等) 三:试以你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或是在自己的身边碰到过的“多数人的暴政”一类事件为例,分析舆论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 “多数人的暴政”是舆论的功能歪曲的一个表现,但也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具有舆论的相关作用: 1.舆论信息功能,使信息迅速传播; 2.舆论的指导功能,将矛头迅速指向过错方; 3.舆论沟通即意见互动,过错方几个错误之处相关意见的叠加; 4.监督作用,比如在“骂师门”之后形成的“尊师重教”主题会。 在事件发生后,受众在情绪激动甚至盲目的情况下,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几种相关意见互动融合后,形成一种共识,积极表达自身观点,甚至利用威胁恐吓等过激方式,产生“强凌弱”的现象,媒介真实代替社会真实。 四:舆论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 1.问题、事件的产生引发议论; 2.意见在舆论领袖带领下的互动与整合; 3.权力机构、大众传媒促成舆论的形成。 五:简述意见领袖对舆论的传播所起的作用 意见领袖是指群体中比同伴有更多机会接触媒介和信息源并且热衷于传播信息和表达意见的人或某一方面的专家。无论是两级传播,还是多级传播,意见领袖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并扩大了影响,他们具有影响或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 六: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找出几例能说明舆论起到强制规范作用的例子,并谈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及特点 计算机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系10级徐嘉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类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事物的改造使之适应人们的各种需要。信息技术教育过程的着力点以设计为基本特征。作为与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时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是实现与其它许多科目领域整合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课的理论基础,依赖电子技术与软件基础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课的内容设置和课程实施是与时俱进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流行性。 二、课程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教学目标两个部分。 总目标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采集、加工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情感目标: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力目标: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教学目标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 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 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三、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1、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