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经专题研究报告

诗经专题研究报告

诗经专题研究报告
诗经专题研究报告

诗经专题研究报告

《诗经》专题研究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2006 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或多选者,该题无分。 1. 《小雅?\u33410X南山》的作者为(B ) A.尹吉甫 B.家父 C.寺人孟子 D.许穆夫人 2. 段玉裁研究《诗经》的专著是(A) A.《诗经小学》 B.《诗经通论》 C.《诗集传》 D.《诗经韵读》 3. 今存《庄子》共33 篇,其中内篇为(B) A. 15 篇 B.7 篇 C.11 篇 D.13 篇 4. 郭庆藩的《庄子》注本为(B) A.《〈庄子〉今注今译》 B.《〈庄子〉集释》 C.《〈庄子〉集解》 D.《〈庄子〉独见》 5. 《史记》中“表”不含(C) A.月表 B.世表 C.季表 D.年表 6. 《〈史记〉索隐》的作者是(C) A.裴 B.张守节 C.司马贞 D.褚少孙 7. 陶渊明在哪篇作品中陈述了自己弃官的原因(D) A.《感士不遇赋》 B.《闲情赋》 C.《五柳先生传》 D.《归去来兮辞》 8. 《李诗通》的著者是(D) A.王琦 B.萧士赟 C.杨贤齐 D.胡震亨 9.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B) A.《行路难》 B.《南陵别儿童入京》 C.《蜀道难》 D.《庐山谣》 10. 杜甫的“三吏”、“三别”作于(C) A.困食长安时期 B.读书与壮游时期 C.陷贼与为官时期 D.漂泊西南时期 11. 仇兆鳌编注的杜甫诗集是(D) A.《杜臆》 B.《读杜心解》 C.《杜诗镜铨》 D.《杜诗详注》 12. 不属于“苏门四学士”的作家是(A) A.李 B.秦观 C.张耒 D.黄庭坚 13. 最早的苏轼词全集注是(B) A.《东坡乐府笺》 B.《注东坡词》 C.《东坡词编年笺注》 D.《苏词笺注》 14. 《辛弃疾传》的作者是(C) A.孔凡礼 B.吴世昌 C.邓广铭 D.梁启超 15. 今存关汉卿杂剧中有争议的作品是(D) A.《窦娥冤》 B.《蝴蝶梦》 C.《救风尘》 D.《五侯宴》 16. 关汉卿杂剧中塑造的风尘女侠形象是(D)

最新《诗经》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

《诗经》二首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文学常识】 以上两首诗选自《》,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305首,又称《》。这些诗歌分为、、三个部分。【阅读理解】 (一)阅读《关雎》,完成下面的问题。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的重章叠句,这种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的问题。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表达作用。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3.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名句默写】 1. ,左右流之。 2.求之不得,。 3. ,道阻且长。 4. ,宛在水中坻。 5.表露《关雎》全诗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是:,。 6.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诗句:,。 参考答案 【文学常识】《诗经》诗歌总集西周春秋《诗三百》风雅颂 【阅读理解】(一)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就是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就是孔子所说的“哀而不伤”。 3.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4.(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二)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诗经研究论文终审稿)

诗经研究论文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诗经》常识

关于诗经的基本常识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2、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3、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的表现手法,一个最显着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还有《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着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风充良》。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

北大16网络课程题诗经楚辞研究

1.【教材绪论】“风”“骚”传统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它们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2.【教材上编第二章】“六诗”说 六诗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关系?皆未言明,引发后世学者种种推断,先后出现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教诗方法说、六种作用说、用诗方法说等推断.风、雅、颂是由于用于宗庙、祭祀、朝会燕飨、日常生活之礼而形成的三种音乐风格,再由三种音乐形成三种诗体,赋、比、兴是赋诗言志的方法。 3【教材上编第五章】燕飨诗 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其次,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 4.【教材下编第一章】“楚辞”文体 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由楚国的诗人吸收南方民歌的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次大的解放,也开启了我国史诗上的第二个春天。楚辞采取三言至八言参差不齐的句式,篇幅和容量可根据需要而任意扩充。形式上的活泼多样使楚辞更适宜于抒写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楚辞体的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灵活,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 这类作品,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也较自由,并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 5.【教材下编第五章】《九章》 《九章》是诗人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它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中的各篇作品,实表现了诗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诗人平生遭际之印证。 简答题 6.【教材上编第三章】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多重价值: (1)记叙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 (2)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 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 7.【教材上编第七章】举例说明《诗经》中的“讽喻怨刺诗”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讽喻怨刺诗的内容:一、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二、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讽喻精神的实质: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这一章我们把重点放在讽喻怨刺诗上,这些诗从内容上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统治者进行讽喻和规谏,如《板》、《桑柔》;二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进行怨刺和批判,《十月之交》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两类诗表现情感虽有不同,精神实质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忧患意识和忧生之情。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一、忧国忧民的情怀,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讽喻怨刺诗的作者被称为讽喻诗人,他们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二是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诗经》讽喻怨刺诗所体现的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对后世的作家、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屈原和杜甫就都继承了这种传统。 8.举例说明如何评价《离骚》的美学内涵?它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段?(10分)(教材下编第三章) 《离骚》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离骚》的艺术表现手段具体如下:(1)使我们玄神奇目的是出现在长诗中的无比神奇的神话世界,对神话的撷取和运用,是屈原离骚艺术的一个显著特征,诗人通过一番自由想象,把原有的神话结撰成新的情节,并使它服从于一个新的抒情主题,成为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总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2)往古世界,即众多历史人物的纷纷出场的舞台。屈原借助历史上的先贤先哲,成了他的观照对象,历代的兴亡之理,成为他对现实进行裁判的尺度。《离骚》中所重现的历史世界,它给了全诗注入了浓厚的人文精神和理性光辉,借咏史抒情,是长诗在思想艺术上的又一特色;(3)在《离骚》中,更令人感到奇异而绚丽多彩的诗人所创造的一个“香草美人”世界,洁与

诗经研究论文

浅谈《诗经》中的婚恋诗 ——以《卫风·氓》为例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爱情是诗歌的主题之一,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婚恋诗也是《诗经》中的精华所在,故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不仅数量多,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思相爱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的痛苦的弃妇诗。本文以《卫风?氓》为例,从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等方面来分析婚恋诗的特色,从侧面突出诗经中婚恋诗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和奇特风格。 关键词:《诗经》,爱情,婚姻家庭,思想内容,修辞手法,人物形象 一、引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如自由恋爱风气、对爱情的追求与忠贞、美满欢愉的新婚生活、怨哀痛楚的婚变等等,它几乎囊括了人类爱情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所有阶段,犹如一幅巨轴画卷展示着古代人们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二、《卫风?氓》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修辞手法 1、《卫风?氓》的思想内容 经过了一系列的磕磕绊绊,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幸福的婚姻对于妇女来说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由于某种原因,一些妇女渴望的自由幸福不仅没有得到,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寒心的休书!于是,弃妇凄婉便给《诗经》平添了些许的恨与怨。 《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首弃妇诗,这首诗通过一个妇女的自述,倾诉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直至被抛弃的全过程。全诗分六章,一、二章,写女子与氓相遇并陷入热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这桩婚事本来是由男方主动提出来的,这个男子以“贸丝”为借口,骗取了女子的爱情,女子不仅把终身庄严相许,并且出嫁时还带了大量的嫁妆。三、四章,下女子被抛弃后的会很痛苦心情。弃妇以自己沉痛的教训告诫世上的女人,男人们是变化无常的,女人一旦年老色衰,就有被抛弃的可能,因此女人千万不要迷恋男人。这是弃妇由自

国内外房地产项目精装修专题研究报告

国内外房地产项目精装修专题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 精装修——调控下房地产品质时代来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上升,对住房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住房的质量、技术以及低碳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全装、精装”的概念愈发普及,尤其是处于当下住宅市场受到深度调控,项目的品质成为了支撑业绩的不二法门。 一、全装、精装修房的概念 早在2002年颁布的《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导则》便明确规定,“全装修房”是指房屋交钥匙前,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全部铺装或粉刷完成,厨房和卫生间的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完成的集合式住宅。 如今,随着装修房逐渐为市场认可,越来越多的住宅产品采取“精装修”的标准予以交付。“精装修”为开发商以及市场普遍提及,而其概念与官方所规定的“全装修”如出一辙。 二、国内外精装修市场的发展与特征 1、各国“精装修”市场特征

美国——个性化精装修。美国物质与技术基础好,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因此,其房屋类型选择和装修风格自由度都较高。很多美国购房者为了满足个性需求会选择简装房,一般是独栋或联排住宅,房屋独立性强。购买时,房屋只经过墙面粉刷、地面找平等基本装修,之后用户再自行购置室内墙面外观构件和厨卫设备进行精装修。 在美国,精装修住宅一般是高级公寓,单位面积购买价格较高,然而其装修技术和质量很高,是许多高薪阶层的购买对象。这类精装修高级公寓通常先由购房者向建筑师传达其装修意向,双方共同制定装修菜单,确定设计方案,再由建筑师转交设计图给开发商进行施工,并且业主可以阶段性地提出修改意见。 美国住宅及装修产业化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不仅反映在主体结构构件的通用化上,而且特别反映在各类装修制品和设备的社会化生产和商品化供应上——室内装修构件和部件大多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并且产品十分丰富,数量达几万种,各种产品各具特色,实现了标准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如轻质板材、装修制品以及设备组合件等花色品种繁多,选择空间很大。购房者可以通过产品目录,从市场上自由购买到所需产品自行进行装修。所以在美国,精装修住宅体现了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 欧洲——简约化装修。在欧洲,如德国和法国,新建住宅一般为装修房,可以直接入住,但是其装修较为简单。厨房的装修比较简单,橱柜、灶具、水池、冰箱等安排合理。在卧室、书房、餐厅直至客厅,一般不装吊灯、吸顶灯、射灯,没有任何屋顶照明,只在门厅、走廊、楼梯等地方,才有顶灯大面积照明。同时,楼内所有屋顶都没有吊顶,天花板四周用石膏线装饰后,连房顶带四周墙壁,用乳胶漆刷白。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看得见的装修了。室内的环境美化主要靠大量的“软装饰”,如家具、窗帘、地毯、桌布、艺术品、鲜花,甚至是餐具等可移动饰品进行装扮,来体现室内装修风格和主人的个性需求。例如,挪威内外两色的喷塑铝

突破《诗经》研究的困境

突破《诗经》研究的困境 当今关于《诗经》的研究迫切需要站在更高、更广泛的视阈,引入最新研究方法,利用当代多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更宏阔、更综合的视角把《诗经》研究提高到新水平。 在当今诗经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诗经学研究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诗经》文本的不确定性、历史文献与‘地下证据’难以取舍、《诗经》中诗歌的起源观点的不统一以及《诗经》研究能否达到客观性等疑惑。”回顾当下《诗经》研究的现状,诚如这种观点所言。但究其根本原因,是这一研究领域缺乏更宏观视角和全新研究方法的引入所致。事实上,从《诗经》所具有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的根源性特征这一视角审视,那么处于中华元典“五经”之首地位的《诗经》,其中尚未系统深入开发的优秀文化资源仍很丰厚,这些资源是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不可缺少的养料。 《诗经》研究的两种偏向: 泛政治化与泛民歌化 众所周知,在两千多年的《诗经》研究史上,虽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学术成果,但却出现了两个大的偏向: 一种偏向,我们归纳为“泛政治化的诗经研究”。据现有的可信

史料看,这种研究偏向从先秦时代的叔向、季札、孔子、孟子、荀子即已开始形成,中经汉代的大小毛公、郑玄及唐代的孔颖达等人的强化,形成一种解诗用诗主流学派。这一派主要围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轴心来研究,以求阐发《诗经》305篇的意蕴、价值特别是政治、伦理意义,而《诗经》中蕴藏的其他方面的丰富内容,则几乎被完全忽略不计。 从《左传》中可以看到,在孔子之前,已有像叔向、季札这样一大批熟读并在政治生活中使用《诗经》诗句的政治家和文化学者,可惜他们未留下什么研究著作。史称孔子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诗》的大家,他通过向学生讲《诗》及编《诗》、删《诗》,从而留下了现存的《诗经》。但在《论语》中并没有留下孔子关于《诗经》的全面系统论述,只留下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以及“诵诗三百,不能专对,使于四方不达,奚为”等有名论点。这些并不完整的著名论述,实开儒家后世学者如卜子夏、荀子、大小毛公、郑玄以及刘焯、孔颖达等“泛政治化诗经研究”的先河与主流指向。 另一种偏向,我们归纳为“泛民歌化的诗经研究”。这一流派自宋代郑樵和朱熹始,打出了《诗经》“多里巷歌谣”甚至多率意描写野人情事之“淫诗”的大旗。这是对传统的以“修齐治平”来阐释《诗经》功能价值这一思维视角的颠覆,这种颠覆活动影响极为深广,从而形成了诗经学史上的另一种研究偏向。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诗经楚辞专题》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 课程性质:选修 英文名称:Topics on The Book of Songs and Chu Ci 总学时:32学时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主要内容是《诗经》的编集、分类、作品解读、研究概况;楚辞的代表作家、作品及其与楚文化的关系、研究概况。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诗歌在先秦时期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把握《诗经》、楚辞的特点及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教学要求:了解《诗经》、楚辞的基本知识,理解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一章:《诗经》的编集与流传(2学时) 教学内容: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汉代传《诗》者鲁、齐、韩、毛四家。 教学要求:了解、掌握王官采诗说、公卿献诗说、孔子删诗说;掌握汉代传《诗》情况。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诗经》的内容与表达方式(8学时) 教学内容:传统分类风、雅、颂;祭祀诗与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赋、比、兴、重章叠句。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风、雅、颂的概念;理解、掌握一定数量的史诗、农事诗、战争诗、怨刺诗、爱情婚姻诗;理解、掌握赋、比、兴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授课方式:讲授、文本阅读与讨论相结合。 第三章:后代关于《诗经》的评论(4学时) 教学内容:孔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毛诗序》的论诗观点;介绍新出土的《孔子诗论》。 教学要求:理解、掌握孔子的论诗主张;理解、掌握孟子的论诗观点;理解、掌握《毛诗序》的相关内容;了解、掌握新出土的《孔子诗论》的内容。 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四章:楚辞与楚文化的关系(2学时) 教学内容:楚国的发展历史;楚文化的特点及其与楚辞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楚国发展的历史;了解、掌握楚文化与楚辞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诗经有关知识专题介绍详解

《诗经》两首 《氓》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女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2.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初步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 一、掌握文学常识: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__________,原本只称《》,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经》也是我国________主义诗歌的源头,它首创的比兴艺术手法和写实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按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这六要素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③《诗经》自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是指《》《》《》《》“五经”是指《》《》《》《》《》。 二、朗读课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氓.()之蚩蚩 ..()将.子无怒()匪我愆.期() 乘彼垝垣 ..()()载.笑载言()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以我贿.迁()无与士耽.() 自我徂.尔()淇水汤汤 ..()渐.()车帏裳.() 咥.其笑矣()隰.则有泮()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理解全诗: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①匪来贸丝:____通___()②将子无怒;___通___ () ③于嗟鸠兮:____通___()④犹可说兮:___通___ () ⑤隰则有泮:___ 通___() 2.重要字词解释。 氓.:来即.我谋: 至于 ..顿丘:将.子无怒: 秋以为 ..期:以我贿.迁: 无与士耽.:女也不爽.: 靡.室劳矣:言.既遂矣:

静言.思之:总角之宴.: 四、理顺思路: 1、按表达方式分,这是首什么诗?按第几人称叙事?采用了什么手法? 2、讨论本诗思路情节是怎样的?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五、学习诗歌内容: (一)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 1、男女主人公在恋爱中有怎样的表现? 2、从中可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 3、用一两个词概括这段恋爱的特点。(这一段的感情基调如何)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学生齐读诗歌: 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诗歌内容: (一)、学习“婚变”部分(三四五章): 1、学生朗读后,思考:开头几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2、文中的比兴有何特点?第三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诗经艺术研究报告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诗经》艺术探究 一、课题组概况 课题名称: 课题组成员: 导师: 二、引入 1.选题理由 台湾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在岳麓书院讲坛上说过的一段话—— 在台湾曾经有一位记者问我,他说这都什么时代了,你还在读苏东坡的诗?我说为什么不可以读?你知不知你的日常用语里面都缺不了苏东坡。他说为什么?我说,你会说,‘哎,某人啊,我没有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这就是苏东坡的诗啦。(掌声)你说人生漂流不定,雪泥鸿爪,那不是苏东坡教你的吗?你说这位女子啊,绝色佳人,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苏东坡留给我们的遗产。《诗经》《楚辞》的优美的诗句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的成语,这就是民族的遗产。 ——(《智者的声音——在岳麓书院听演讲》,湖南大学出版社) 余先生这里说的只是日常用语里的文化传承,其实,文化遗产对我们思想精神层面的影响及作用更不容忽视。中国科学院杨叔子院士在谈到他成为院士有哪些个人因素时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他的研究生如果不学不背《老子》《论语》,就拿不到学位,戴不成博士帽。在他看来,优秀人文文化的滋养至少是:“一、陶冶与提升了思想感情;二、活跃与完善了思维能力。”(《我们怎样学语文》,作家出版社)可见,对《诗经》《论语》等文化遗产的学习,不仅仅是言语技能的掌握,还涉及到思维品质、文化教养和精神境界的培育。 著名作家王安忆主张,阅读要从《诗经》开始。她认为《诗经》适合小学到大学的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阅读,她还指出《诗经》是一条文字之河、文化之河。那么,作为高中伊始的学生,探寻我们民族文化的光辉源头,破译我们祖先文字的原创密码,让他们得到的,就不仅是言语技能的提高,更有思维的扩张、文化的厚积以及渐入上古初民生活,重睹旧时家园,感受离合悲欢等精神层面的东西。 2. 确定原作基本篇目 《诗经》305篇,其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其内容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做好专题学习,选定学习篇目至关重要。从内容上,我们选择了恋歌(爱情诗)、战歌(战争诗)和劳动歌谣(农事诗);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兼顾到史诗、叙事诗和讽刺诗。具体篇目是:《关雎》、《桃夭》、《木瓜》、《采葛》、《静女》、《子衿》、《蒹葭》、《将仲子》、《氓》、《君子于役》、《击鼓》、《伯兮》、《无衣》、《黍离》、《采薇》、《东山》、《芣苢》、《伐檀》、《硕鼠》、《七月》,共二十首。这二十首诗作,无论是言语文字的传承,还是文化信息的含量,堪称精品。 三、研究背景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诗经》虽然是被统治阶级用做宣传礼教的工

《诗经》的文学常识-1

《诗经》的文学常识 导读:一、诗经内容简介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二、诗经创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9]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传承历史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 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 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 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 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 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 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 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 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 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 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 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 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 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 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 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 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 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 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 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 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 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 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 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 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 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 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 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 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 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 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 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 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 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 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 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 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 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 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 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 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 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 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 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 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 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 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 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 (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 (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 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 创作的基本原则。 10、诗经的文学成就:(1) 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 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 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 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 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 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 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 (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 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 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 自然的韵律。 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 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 胧的、很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 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 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 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 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 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 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 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 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 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 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 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 学理论的基础。 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 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 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 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 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 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 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 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 创作方法。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 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 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 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 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 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 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 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 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 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 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 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 接受。(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 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 (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 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 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 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 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 的《谷风、苕之华、何草不黄》 为西周民歌,常用回环沓手法及 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 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 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 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 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 将诗作为说理依据。 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 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 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 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 集大成者。

《诗经》知识专题练习题目下载

《诗经》知识专题练习题 班别: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A.《诗经》 B.《楚辞》 C.《离骚》 D.《论语》 2.《诗》到了()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为《诗经》。 A.春秋 B.战国 C.汉 D.唐 3.()孔子对“诗三百”思想内容的评价 A.思无邪 B.风雅颂 C.赋比兴 4.《诗经》创作的三种艺术技巧,后人解说其含义多有分歧,一般认同南宋朱熹的阐说,“()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A.赋 B.比 C.兴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奉为“五经”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有15国风,160 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D.《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6.四始说出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他以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A.《关雎》 B.《采薇》 C.《蒹葭》 D.《七月》 古人评《诗经》,向有“三体三用”之说,所谓“三体”是()【多选题】 A.赋 B.风 C.比 D.雅 E.兴 F.颂 古人评《诗经》,向有“三体三用”之说,所谓“三用”是()【多选题】 A.赋 B.风 C.比 D.雅 E.兴 F.颂 7.关关雎鸠,在河之州。()《诗经·周南·关雎》 8.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诗经·邶风·击鼓 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秦风·蒹葭》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研究特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研究特色 Vol.28 No.5 Journal of Suihu aUniversity Oct .2008 ***第28卷第5期 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呈现出自由、开放、多元的态势,各种近现代思潮几乎都可以在这一时期找到踪影,其中对古典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潮有进化论思潮、科学民主思潮、疑古思潮、个人主义思潮等等,这些思潮带给古典文学研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这一时期的《诗经》研究染上了这个时代独有的色彩。在短暂的20年里,《诗经》研究发生了令人瞠目的转变,并以其丰富繁盛的成果,异彩纷呈的方法,宽广博大的视野,学贯中西的大家……显示出现代《诗经》研究模式的优越性,从而开启了现代《诗》学的历程,成为《诗》学链条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当然受时代影响,二三十年代的《诗经》研究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文章试从宏观角度,从六个方面来把握这一时期的《诗经》研究特色。 一、反经学,尊文学,探究《诗经》多面价值的研究走向 否定《诗经》的经学性质,肯定其文学价值是这代学人的普遍共识。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胡适,主张最为激烈的是钱玄同。这代学人主要是通过对《毛诗序》的批判和对孔子删诗等问题的探究来实现对《诗经》经学性质的彻底反叛的。这一时期围绕《毛诗序》展开的文章多达18篇,著作4部,从《毛诗序》的内容到作者、时代都进行了旨在推翻其神圣性的研 究,以郑振铎的《读毛诗序》最为代表。郑文从《诗序》内容入手,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出《诗序》说《诗》美刺成见在先,附会穿凿在后的弊病。同样针对《诗序》说《诗》的弊病,张西堂在《<诗辨妄>序》中开列出《毛诗序》的十大缺点,如附会书史、妄生美刺、自相矛盾、曲解诗意等。《诗序》的时代、作者问题也是这一时期《诗序》研究的热点。仅《诗序》作者问题就出现了一系列专题性著作、文章,如黄节的《诗序非卫宏所作说》、王大韬的《诗序的作者———孟子》、全国斌的《诗序的作者》、黄优仕的《诗序作者考证》、李嘉言的《诗序作者》、李淼的《诗序作者考》等。对这一问题的主流看法是《诗序》后出,出于后汉人卫宏之手。解《诗》纰漏的揭发,成书时代的后移及作者身份的平民化,打破了《诗序》的权威性,对《诗经》经学性质的否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孔子删诗问题,这一时期的学者们普遍持否定态度,相关文章达14篇之多,如张寿林在《诗经是孔子删定的吗?》一文中罗列了历史上六种否定孔子删诗的说法,虽未提出新的论证,但也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在推翻《诗经》圣经地位的同时,这代学人充分肯定《诗经》的文学价值,从这一时期部分《诗经》研究文章的篇名如《诗经的文艺观》(谢无量)、《三百篇之文学观》(张寿林)、《诗经的文学价值》(北鸥)、《诗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吴烈)等上面便可看出。由于受新文化运动确立的平民化基调和民俗学运动的影响,大多数学人将《诗经》视为民间歌谣集,并从歌谣 白宪娟 摘要:作为《诗》学史上的重要转折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经》研究具有不同于之前及之后的《诗经》研究的独特之 处。这主要表现为:反拨《诗经》的经学性质,确立起文学本位原则,并展开对《诗经》的文学和史料价值的探究;研究局面新旧杂陈,以新为主;研究视野大气开阔;研究态势急剧变动;研究方法自觉、创新;学术思维存在绝对片面的偏颇。 关键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诗经》;《诗经》研究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99(2008)05-0074-03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收稿日期]2008-06-17 **[作者简介]白宪娟(1981—),女,山东泰安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与文 化研究。 74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