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一种信仰感人奋进

有一种信仰感人奋进

有一种信仰感人奋进

——读《红色家书》有感

近日,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向全省党员干部推荐《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一书,并发出号召:“每位同志都要认真读一读红色家书。”一封封红色家书承载了一位位革命志士的家国情怀,也给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就读夏明翰的家书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夏明翰(1900-1928),湖南省衡阳县人,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1919年在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4年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负责农委工作。1925年兼任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农民部长和长沙地委书记。极力主张武装农民。1927年春,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秘书。6月,调回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八七会议后,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1928年初,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2月,在汉口被敌人逮捕。1928年3月20日,夏明翰在武汉汉口余记里被杀,时年28岁。

夏明翰就义前分别给妻子、母亲和大姐写了一封信,读后主要有三点体会:

一是作为党员一定要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面对敌人的屠刀,夏明翰不畏牺牲,挥笔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写到“抛头颅、洒热血,明翰早已视等闲”,表现出他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境界,为了理想和信念,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他在信中一边劝慰妻子不要悲伤,一边嘱托妻子女儿要继承自己的志向。夏明翰同志为何对革命如此坚定,就是因为他有着坚定而又崇高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必须要对党忠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二是作为党员一定要敢于担当。担当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挽救了我们的国家、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夏明翰出生在富裕的大家庭,本可以过着平稳安逸的日子,但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他毅然决然抛弃了优裕的生活,义无反顾投身革命,他被捕后在狱中写信告诉姐姐“我一生无遗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作为党员与先烈相

比,他们为了革命事业,连死都不怕,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切实担起党赋予我们的责任,认真做好全省育龄群众避孕药具的管理服务工作,为江西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三是作为党员一定要端正家风。夏明翰牺牲后,他的妻子郑家钧含辛茹苦,把他们唯一的女儿抚育成人。新中国成立后,夏明翰当年的战友曾到长沙看望烈士的遗孀,希望接她去北京生活,但她却坚决地谢绝了,她说自己能养活自己,不要国家多费心。夏明翰的女儿夏芸,新中国成立后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那时候,夏明翰生前的许多战友对他留下的这个女儿倍加关心,但夏芸却铭记着母亲从小教育她是夏明翰“后来人”的身份,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先后工作于江西的赣南、宜春、九江等地,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退休后,夏芸默默生活在九江,甚至邻居们也不知道她就是曾激励了几代中国人的革命先烈夏明翰的后人。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中纪委多次在腐败案件中通报使用“家风败坏”,我们感受到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人私事,家庭问题。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以身作则,带头严家规,正家风,树立良好的家风文化。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读《守望信仰》有感 吉林九中宫丽英 假期难得清闲,从同事那借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守望信仰》,放在床边,每天翻看几页,终于在开学之前看完了。边看边想,合上书的那一刻,方觉感想颇多。 是啊,中国人到底信仰什么呢?我想,不同的年龄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来说,思考最多的是,我应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记得2008感动中国人物中有两位人民教师,他们工作的学校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收入,那位女教师很平静的说:“以前一百多一个月,现在两百多一个月,长了一倍了,我感到很开心!” 是什么让这两个老师能在上顶上坚持工作18年的?是令女教师开心的两百元工资?那实在是少的让人无法置信。是大山上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可为此要每个星期,爬四个小时天梯,危险就在脚下。实际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哪里的孩子需要教师,老乡在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杀了一只鸡,这份情感他们放不下。 这两位老师的事迹告诉我,人要干好一件工作,尤其是教育事

业,如果没有信仰作为她的精神支柱,那么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份谋生的工作,而不是一辈子奋斗的事业。教师的信仰是什么呢?我认为包含许多内容,以下几个方面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吧! 第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爱。教育工作是非常纷繁复杂,我作为中年轻教师我已经深深感到教师在工作中经常会面对不同的困难,教育智慧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和坚持不懈的过程。在高中的时候,因为我遇到了几个非常好的老师,他们在课内课外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和帮助,那个时候我就决定以后要做一位和他们一样的老师,所以我选择了师范专业。当我最后通过考试和选拔,真的成为一个老师的时候,我无比的开心。然而这份工作的艰难是我不曾想象得到的。也许优秀的老师那无比的幸福感,就是因为他们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而这个幸福使他们永远割舍不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 第二,对于学生的热爱。但凡优秀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对于学生无私的爱。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他们的快乐和满足。那两位老师之所以能在山上坚守18年,是因为每当他们想离开之时,只要看到光着脚的孩子们,就怎么也狠不下心。如果老师不能无私的热爱学生,我想教师这份工作不会给其带来精神的富足。什么是无私的爱?现在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多样,如果我们仅以成绩来衡量他们,无法真正的热爱他们,真正的关心他们。在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社会的复杂与多样,使得学生在今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给以学生正确的引导,如何与学生交心,什么样的爱,是当代教师真正能够给与学生的,并有助于他们成长和幸福。

演讲稿:信仰与梦想

信仰与梦想 说起信仰与梦想,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对这两个词语并不陌生。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的信服和尊敬;从哲学的概念理解,信仰就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什么是梦想?梦想就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只不过它是从现实出发的、有根据的、合理的,与空想、幻想不同。 简而言之,在我看来,信仰就是一个人的精神中心,而梦想就是他追求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不过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并不是二者的概念,而是作为一名渴望入党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信仰与梦想。 对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有的一段阐述再精确不过了,他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这就是我们应该拥有的信仰,把一个人的生命融入为整个人类的奋斗之中。它还有一个简洁的说法——共产主义。而在此信仰的支配下,我们的梦想,毫无疑问,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我相信,其实我刚刚所说的那段话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已经听过很多次了,可为什么我还是要说。因为我知道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拥有了不同信仰的人,要重新接受一个信仰,要真正打心眼里认同它,并非易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潜伏》这个电视剧的,其中有段情节是国民党天津情报部门的李涯讽刺用情报换美元的谢若林“没有信仰”。而谢若林很干脆的回答说:“我有信仰,我信仰生存主义”。这就是说,他为生存活着,只要能活着,其他通通无所谓。对这样的人来说,生存主义的信仰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内心,只要能保住性命,无论这件事是否符合道义,是否符合法则,他都会认为是正确的,都会去做。很难想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是以这样的信仰存在着,它会是怎样的荒诞残酷。 但共产主义展现的却是另一番面貌。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们的信仰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创造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正是在他们的坚持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

科学家与宗教信仰 姓名:陈婷班级:自然辩证法6班 学号:0216207 “在科学的猛攻之下,一个又一个部队放下了武器,一个又一个城堡投降了,直到最后,自然界无限的领域都被科学所征服,而且没有给造物主留下一点立足之地。” ----恩格斯 科学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研究,形成逐渐完善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发现创造实践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它是主观认识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科学,本身即是探索未知,发现真理,发展先进,改造世界,造福人类的学问;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科学家其实就是对真理、真实自然、各种环境、未知生命、各种现象进行科学性、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定义的专业性特征明显的贡献者。 宗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类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也是一种心灵寄托。宗教信仰则是信仰中的一种,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群对其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它是人类精神的阶段性体现,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其形成是极其复杂的,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等多个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科学与宗教的领域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虽然宗教可以决定目标,但它还是从最广义的科学学到了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达到自己所建立起来的目标。宗教的形成要早于科学,两者都是在人类实际需要前提下形成,宗教需要从整体上将自身与周围世界区分开来,科学则不满足一般的说明主客体关系的认识,形成对具体客体加以专门认识的需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 从科学家与宗教信仰两者本质之间所发展的方向来看好像并无关联,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科学家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思考、探索、研究、实践、定义将其发现的真实自然现象或生命现象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向人类传达和展现真实的、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客观存在是科学家研究的根本。但是宗教信仰则不同,宗教信仰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它可以看作是整个社会所具有的普遍文化的特征。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主观意识反应,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于宇宙、天地、命运的整体超出性的一种意识,在相对于其他意识而言这种意识可能具有统治性和至上性,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整体反应,是一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 可以说科学和宗教就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规律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手段。宗教则是在人类未认知的和不可控制的自然和社会力量面前,用信仰取代科学知识的一种活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比较复杂,要对这种关系的进行概括,不管是通过冲突,还是以和平表达出来,都是经不起严格考究的。在科学与宗教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关系,它是由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在复杂的不同环境下造成的。不仅仅是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分是成问题的、而且可能伴随着时间随时变动的。科学和宗教既不冲突也不分离,关系极其密切,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绝不是有害的,而是能够对双方都有利,宗教信仰去理解似乎不可理解的事物,去给似乎无意义的赋予意义;宗教经常涉及寻求得救的种种努力,在尘世追求美好生活最终升入天堂;科学则是有更好地理解自然的需求所驱动,这样的理解通常会带来巨大的技术成果和实际利益。就是宗教中的发现神和神谕相对应的是科学发明,宗教信仰中的通过启示人的精神经历、所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进行宗教学习神秘体验而发生,科学发现通过探索、实践、定义或者基于一些数学原理来实现,很多情况下发现的过程启示对于绝大数的普通人来说显得也是十分神秘。宗教和科学都能做出预言,宗教包含灾祸降临和许多其他事件的预言,科学则企图预测物质在未来的运动。与宗教一样,科学也有自己的预言家,即科学家和教师,而科学的圣徒则是那些做出巨大科学贡献的伟大人物;科学因为有用而存在,宗教的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作为人类的精神支柱的道德准则。 科学家对于宗教的态度有着多种情况。在西方,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很多科学家对于宗教的态度。例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布鲁诺等等。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但是和当时教会宣扬的地心说是不相符的,所以受到了宗教的反对和打压,最后不得不进行妥协。伽利略则是哥白尼学说的坚定支持者,开始时立场非常坚定,但是在教会的打压下还是妥协了。牛顿则是既探索科学真理,又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在情感和道德方面赞扬上帝,甚至用自然科学家的成就赞美上上帝的全知全能。达尔文则 是在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布鲁诺则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也是哥白尼日心说的支持者,在宗教打压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决反对宗教,最后被宗教神职人员带上了绞刑架被火刑烧死。原始社会,科学处于萌芽状态,宗教具有双重性质。近代史上,科学终于摆脱受宗教支配地位,但仍有一定相互包容关系。宗教对科学限制和打击,坚定意志,;科学批判宗教观念,迫使宗教按照时代要求改变自身形态。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对科学知识传播和科学自身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科学的迅猛发展有力的批判了传统宗教观念;科学在赢得独立生存权利后,它与宗教的矛盾有很大的缓和。近代以来,科学得到长足发展,而此发展一开始归功于教会支持;宗教也不再反对和打压科学,并且在科学真理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做出相应的改变,尊重科学,使得宗教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科学家们并不因为从事科学研究而摒弃自己的信仰,许多西方科学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他们在探索科学真理的同时,也保持着虔诚的宗教信仰,科学家中有一些是相信宗教的现代主义者,他们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而反对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根据联合国的一项调查 -----他们用世界著名的盖洛普民意测验方法,即调查最近300年间的300位最著名的科学家是否相信神(基督教的上帝)。其中除38位因无法查明其信仰而不计以外,其余262位科学家中,不信神者仅20人,占总数的7.6%;信神者则有242人,占92.4%,其中包括几乎所有曾对科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巨人。更令人惊奇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信神者竟占93.27%。甚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学家全都相信上帝。 所以说科学家并不因为研究科学而没有宗教信仰,恰恰相反,宗教信仰给了他们研究科学的启发和信念,使他们在宗教中发现科学的存在,并致力于科学的研究。伽利略晚年对自己的辩论很好的说明了一位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对宗教与科学的态度,“有人指控我的发现是暗示圣经有错,我却认为我在物理上的精确研究,更是印证了圣经的准确性……可是有些不懂天文的学者,以自己无知的诠释,来封闭别人对圣经更深认识的道路,而且不准别人提出对他们诠释圣经的质疑。可是人都是有偏差的,因此,只有相信圣经是绝对真理的人,才有勇气对世界上任何伟大的理论提出挑战。”开普勒也曾说:“我们天文学家是至高无上之神在大自然方面的代理人,大自然提供我们研究的机会,并非让我们自命不凡,而是为了荣耀神。” 通过西方科学家对于宗教不同的看法和应对方式可以清楚的看出科学家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有些科学家在研究未知生命、自然想象、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的同时有着自己所信奉的虔诚的信仰,有些则是坚定的无神论者,所以说科学家与宗教信仰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彼此并不矛盾。科学家对宗教信仰的选择是自由的,宗教信仰对所信奉它的人的要求是宽容的。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 心得:做有信仰的教育 我是零五调入十四中的,刚开始的那几年,学校 开始搞寄宿制办学。开学后,住校学生经常半夜跳墙出去上网打游戏,曹校长每次都会督促领导班子们到网吧去找学生。记得有一次,学生又跳墙跑了,我和几个班子成员一块儿去找那个学生,当从网吧里面把那个学生找到时,那个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在打游戏,下楼时,那个学生却下不了楼,跳墙出来时把脚崴了,脚脖子肿得像发面包,我和几个同事轮流把孩子背回了学校。 我这儿还有一个让我们做教育人的感到特尴尬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冬天,大早起的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在学校门口硬是不进门,爸爸在那儿对儿子吼,爷爷在那儿对孙子哄,孩子就是不进校。班主任 尤锐老师仔细地询问了一下孩子不上学的原因。 孩子不是特淘气的那种孩子,孩子比较内向,开始站在办公室里硬挺着脖子一声不吭,被大家问急眼了,学生开口说话了,孩子说:上学有啥用?上到最

后还不是回家?!爷爷赶忙举例子,说:小姑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孩子说:考上大学又咋样?还不是照样回家给人家打工卖衣服?迟早都是一样的,我还不如早点回家帮爹养猪呢! 为什么学生脚都肿成那样还要跳墙出去?原因只有一个,不爱这个学校!为什么那个学生那样义无反顾地要辍学?学习没有意思,没有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一种信仰,不崇拜学校。 什么是信仰?《辞源》里是这样解释的: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某人或某物极其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当学生对学校极其相信、对学校里的老师极其尊敬的时候,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当学生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信仰以后,所以一切看似问题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学记》中说得很好,亲其师,信其道。为什么学生砸我们的玻璃,为什么学生脚都肿成那样还要跳墙出去?教育心理 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学校、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要看学生是否崇拜你。当学生对他的学校极其相信了,对他的老师极其崇拜了,学生还会不听话吗?学生还会对你教的内容不感兴趣吗?

有一种责任叫坚持

有一种责任叫坚持 调兵山市第一小学李晓霞 今天发生在教室的一幕,让我的心里一直无法平静。 下课了,我慢无目的地走在教室里,走在孩子们的座位间。这时只听到“不是我的……”“是你的……”的争论声,我顺声走了过去,原来是前面第二三桌的俩同学在低头争论着什么。前桌的男孩看我走了过来,急忙说:“她往我这儿踢好几次废纸了。”眼神中充满期待与委屈。这时后桌的女孩也不甘示弱地急忙说:“老师,他的废纸!”我不敢断言,独自弯下腰拣起了纸,模糊的字迹驱使我马上打开纸一探究竟:钢笔字,早自习作业!我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潦草中带着几分稚嫩的再熟悉不过的男孩的字。我立刻把目光投给男孩,并用无可质疑的语气对他说:“这是你写的字。”男孩避而不答我的问题,而是肯定地说:“这不是我的纸,我没有这样的纸!”我再一次问是不是他写的字时,他仍然坚持说他没有那样的纸。我无可否认地指出:“老师教你好几年了,别说你在咱班,就是你的字放到上千张上万张卷中我也认出来了,你赶紧收起来。”男孩看出实在无法狡辩,当着我的面将废纸揉成一团,塞进桌堂,很显然看出蛮不乐意的样子,这时上课的铃声响起,我依然走向讲台,开始了我的新课。 静坐下来一直在纳闷:单单一张纸,男孩为什么要一口咬定不是他的呢?现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质疑,就变成不讲道理的狡辩?说谎?据理力争?后桌的女孩不拣纸只为看出是那男孩的纸,有心可原,而男孩又在琢磨什么,谦让资生无理,对男孩来说,谁又该一针见血地指出蛮不讲理的错误?不想和家长去沟通,因为沟通后家长只能说:你看这孩子,像谁呢?更资助了孩子狡辩的习性。我,必须站出来,和他讲道理,扭直错误心态!我要亲自处理,有一种责任叫坚持!坚持对的,惩治错的! 于是我处理完业务找到他,心平气和地与他分析交流此件事,先肯定近阶段优点,然后话题转到废纸上,随手拣纸,敢于承担不说谎等等。冷静下来我开始怀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一个十岁八岁的小孩都能这样狡辩了,我们身为教师,肩上的责任之重大,鲁迅弃医从文,拯救民族,我们教师还一味地鼓励夸奖?当孩子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学校被赞扬声冲昏头脑时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应该坚持什么,屏弃什么?有一种责任叫坚持!值得深思!

(完整版)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089102班杨春苗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自两者产生以来,这个问题就处在争论之中,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会是。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是认为二者是对立的,相互阻碍的,还是同处一个母体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很难区分孰对孰错。 一、宗教与科学的界定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很难给它下个确切的定义。社会学认为,宗教是人们为信奉某一理念或神灵而形成的礼会组织,该理念或神灵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使众人无条件服从之。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是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从宗教的特点来说它不是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而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的反映。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表述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宗教信仰一种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它主宰着自然和世俗社会,而这种超自然的力量通过人格化而变成神灵,成为信徒们崇拜的偶像。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发现、探索研究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就是科学。人类对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的探索是无穷无尽的,而科学的探索总是从人们对自己遇到问题,从而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开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中谈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从二者的定义来看,宗教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本源。宗教和科学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宗教所持有的有神论和科学所主张的无神论之间的巨大差异,前者在社会认知方面会阻碍后者的发展。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两面性,现代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宗教中除了它的负面影响外,其伦理道德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从来没有减弱过,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二.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说起宗教与科学,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两幅画面,一是挺立在“宗教裁判所”火焰中的布鲁诺,二是爱因斯坦对宗教价值的肯定。这两幅并不和谐的画面或许反映了宗教与科学之间两种流传最广的关系,这就是“冲突说”与“互补说”。 罗素曾经说过,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最终将战胜宗教。这可能是西方近代无神论者的一般观点。在他们看来,宗教建立在非理性的基础上,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科学则是人类理性的结晶,是关于世界的客观的知识体系。宗教与科学是天然的死敌。这一思潮传入中国后,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集中表现为负面地理解宗教的社会功能,去“宗教化”式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在社会体制上压缩宗教的生存空间。“冲突论”在国内外至今还有很大影响。 另一种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重要概括是“互补说”,主要以西方宗教背景的科学家群体为代表。他们认为,宗教与科学分属不同的范畴,是人类生活的两大方面。比如爱因斯坦就说,科学为人类提供知识和理性力量,宗教为人类提供仁爱和精神力量。宗教与科学,一者重在解决人的精神难题,一者侧重于服务物质文明建设,是两股影响人类的最强大力量(怀特海语),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三.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科学的本质决定它必然摆脱宗教的束缚。科学知识的幼芽萌发于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中,古代文明已包含有许多近代科学得以发展的因素和内容。但是,应该说当时的科学知识尚处

《我叫足球》教案

《我叫足球》教案 《我叫足球》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端正的书写“宫、祝”两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3、了解有关足球的一些知识,知道足球运动是当今的流行运动,同时让学生明白能给人带去欢乐,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教学重点:朗读、写字 教具:多媒体动画,图片 教学过程: 过程与方法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纪、皇、帝、庆、祝宫、进、运、带、踢、自、己”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写过的生字“纪、庆、进、运、带” (1)、指名读并组词,全班跟读。 二、学课文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出示第一自然段投影) 相机出示“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指名读 3、指名上台表演,评奖。 4、齐读 过渡:是啊,足球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关于足球的历史,让我们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些什么?

1、自读 2、交流 (1)、点出“很久很久”“中国”读好、自豪 (2)、“只有……才”师:可见足球是件非常高雅的活动。 (3)、“他们在皇宫前…….里”(放动画) 这么可怜的小珊迪却被一辆马车给撞了,他的帽子不见了,火柴也丢了,七个便士也 不知道哪儿去了,此时此刻,珊迪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进行创造性想像。) 师:有谁对当代的足球有更多的认识? 1、指名说 然后以直观图片欣赏,问题由浅入深讲故事,引领学生走入一个新奇的世界—巨人与 小矮人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说格列佛是什么样的人,让学生从能力品格上使学生了解巨人 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 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新授课做了有效的引路。 2、齐读第二自然段 在这一环节学生说想出了很多做梯形的方法,有的想用拼,有的想用画,有的想用折……,对于学生的这些“意外”的想法我在课上没有很好加以引导利用。课后,我想, 如果让学生脱离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这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脑想一想,他们是不是会想 出更好的办法来呢? 过渡: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 师展示何以为流行:大连的足球建筑,足球的望远镜,足球报,印有足球图案的衣服…… 师:小朋友们再来看这两张图,人们都在干嘛?(欢笑)是谁带给他们“欢笑”(足球) 平时生活中你或你的家人有没有这种举动?说说怎样的? 1、指名交流(球迷) 2、师:足球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欢笑,那么课文中的最后一句中“我就觉得自己也是 快乐的了。”什么意思。 (1)、指名说(能给别人带来欢笑,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世上没有哪一种信仰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世上有两种东西亘古不变,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个是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改变命运,信仰塑造品格,信仰铸就忠诚。 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找到自己的信仰,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民族,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她所以能在历史的变迁里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最后巍然屹立于世界,就是因为有了信仰这种生命的存在。多少次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终是被我们坚定的信仰所挽救。信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信仰也是一个人的生命线,我们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对于宗教我并不推崇,但也不反感。我始终认为一个事物只要能引导人们遵循幸福的方向,那么不管她以何种方式存在,都值得尊重。事实上,信仰并不等同于宗教,她不是表面口号,也不是清规戒律,她不依赖于物质,也不拘泥于形式,她不靠制度规范,更不靠强制力保驾护航,她必然是一种自主的意识,自觉的行为,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境界。信仰是什么或许许多人对信仰只是处于一种朦朦胧胧状态!笔者认为有信仰的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有信仰的人,是有抱负的人。信仰可以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可以给一个国家和民族带来星火燎原的希望。能够将上苍赋予我们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具有高尚品格 和坚定意志的精神生命。 有信仰的人,是求真的人。人来到这个世上,的确都在为自己的信仰活着。一个有真正信仰的人必定是一个求真的人,真,是他们的生命底色。他们把生命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人生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做人有困惑,做事有困境,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只有坚强不倒的信心与毅力。 有信仰的人,是自信的人。人生立世,自己拍板,不怕失败,。成功时,不要醉倒,不要忘乎所以;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不要怨天忧人,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唯有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用信仰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 有信仰的人,是自爱的人。信仰还让人学会爱己爱人。每一个拥有信仰的人,必先要做的是爱自己。有的对基督教义的认知里,了解到她让每一个信仰她的人明白,哪怕你一无是处,罪责累累,只要你肯皈依,肯醒悟,上帝都会原谅你,因为你的存在始终都是有价值的。那么,如果连上帝都肯原谅你,你有什么理由不原谅自己哪

有一种信仰叫坚守

有一种信仰叫坚守 孟楼小学杜杉 在大山的深处,在落后的村庄,时代变了,不变的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学生一批批走了,依然还在的是他们的坚守,依然不变的是他们对山村学生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 他们是谁,他们是一支支默默燃烧自己的蜡烛,他们守护着大山的希望,他们图的是自己的良心,他们背孩子过河为孩子挑水,他们是留守儿童的亲人。他们就是坚守在边远农村教育岗位上十几年、三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老师们。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三年的青年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为他们的高尚行为所折服。他们的事迹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无时不刻不想着要成为他们那样关爱学生、坚守教育岗位的好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残疾人,我图什么?图的是我的良心!”这句话深深震撼着我。这是一个地处鄂西北山岗的右臂截肢残疾教师说的话。是啊,作为教师,独自坚守山村小学十年直到学校撤销合并,他图的只是自己的良心,他就是老河口市袁冲乡纪洪小学教师陈传会。陈传会右半身严重烧伤,右臂截肢。1998年,考虑他的身体条件,领导决定把陈传会调入纪洪中学。然而,当陈传会收拾铺盖的时候,本村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拉着他的手,颤巍巍地说:“陈老师,山里人穷,留不住你!请收下我和孙女为你攒下的几十个鸡蛋吧!”他的学生躲在爷爷背后,眼巴巴地恳求:“老师,您别走,行吗?”

陈传会泪流满面,一把把孩子搂入怀中。他选择了留校。这一幕,让我不由得心里泛起一阵阵涟漪,感动!这就是陈老师的良心,这就是陈老师的坚守。而且一守就是10年,这10年里他年复一年为学生挑水、烧水、做饭、熬药而默默无闻。学校撤销合并后陈传会进入纪洪小学,他在学校成立了“红月亮爱心社”,继续坚守着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学校免费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同样坚守的还有保康县黄堡镇大安教学点董朝兵。“我也想过离开,但每次面对孩子们期盼的眼神,都下不了决心。我喜欢讲台,也离不开山里的孩子,如果有需要,即便退休,我还是会义务教孩子们”。这就是董朝兵,坚守教育岗位39年,他教过的学生都有3代人了,现在在这里读书的孩子,他们的爸爸、爷爷们很多都是董老师的学生。董朝兵说,自己之所以愿意留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生在山区,长在山区,知道山里的孩子太需要老师了,“一定要让更多的孩子学到知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这样的山村教师还有很多很多。南漳县李庙镇杨柳完全小学的王世生老师坚守教育岗位37年,他说,“在金剑峰上看日落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在渐渐变老。可让孩子们飞出大山,在蓝天上翱翔的初心始终未变”;南漳县薛坪镇栗林坪教学点王平和坚守教育岗位36年,他为了保证学生按时上下学的安全,他每天都坚持接送学生,上下学的孩子,他都亲自背过河,一直坚持到现在;保康县歇马镇莫家垭教学点乔永斌独自坚守教学点37年,他说“我走了,娃娃们怎么办?”春去秋来,乔永斌就像一支默默燃烧自己的蜡烛,坚守在大山深处,

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

浅谈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是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和价值观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理论,又有其核心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其核心价值观是与科学理论水乳交融地融合在一起的。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是需要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实的,会受到历史条件和客观现实的限制,既有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的一面,又有缺憾和不足。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则是从其理论体系中提炼、升华的一种理想和目标,这种人类永远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可以成为接受她的人们的信仰的。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马克思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他从人类生产劳动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探究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奥秘。为此,他搜集了数不清的从人类社会远古时代到他那个时代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他的涉猎面之广几乎是无人可比的。在一生的研究工作中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法学、文学、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文献和资料,光是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就有几百万字,而《资本论》的原始手稿就有10卷本之多。 正是从人类社会的基本事实出发,马克思运用观察、分析、抽象、归纳、演绎、逻辑、推理、数学、统计、实证等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创立了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庞大的理论体系,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马克思总结出了人类社会要经历的三大社会形态和五种生产关系。指出,“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1]由此,他逻辑地推出了人类历史上要经历人(原始人)——非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人(资本主义社会)——人(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演进过程。所以,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完全是从客观事实出发,用科学方法抽象论证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具有科学理论的双重性。即,它既有反映客观真理的一面,又有对客观真理认识不完全的一面。因为,人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实践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人的主观世界只有在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时候才能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也才有可能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然而,由于人的认识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对客观真理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尽管马克思的理论已经达到了当时人类思想史上的巅峰,但是,他的理论仍然不可能把人类社会的历史规律认识穷尽,尤其是他在当时特定环境下所做的一些具体判断以及所阐述的一些改造社会的具体措施,更容易受到当时时代的限制而呈现出局限性。 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但是这种科学理论具有鲜明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科学领域中某些强调“价值中立”或“价值祛除”的理论流派不同,马克思公然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者

名家论坛心得体会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岳滩二中张志红

做一个有信仰的教师 不知有多久没有听到过如此扣人心扉的报告,句句富含哲理,直面教育。时而鸦雀无声,埋头苦记,时而笑声一片,掌声四起,时而惊叹声响彻会议室。只能说韩经权局长关于“我心中的教育”报告会开的真成功! 亚米契斯曾经说,教育是“爱的教育”。若灵魂与所追求的教育事业如影随形在阳光下快乐奔跑,那教育者真得太幸福了。我想从今天开始,教育战线上的每一位同志真应拨乱反正,改变畸形扭曲的教育导向,做真正的教育者。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我欣赏曾点的师生情趣,也是我认为应有的师生关系。融洽、快乐、师生情深。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中的标本......”我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地讲着,学生各个仰着小脸,闪亮的眼睛注视着我,太棒了,这些小家伙!我为他们的认真而窃喜。学生魏**又沉醉在自我的世界,一笔一笔在描着人物头像......他总是这样,每节课都得提醒几次。成绩当然也差得要命。曾认为孺子难教。 今天才明白,差生是教育误差的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的。他们是校园中最应关注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考试的洪流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收获了多少师生的白眼和家长的冷漠态度,却每天迎着朝阳毅然决然走向令他收获无尽耻辱的地方。我想他们这一群体也有他们难以言说的不易。我们应有宽泛学生观,不只拿成绩来衡量学生,肯定学生。

今生有幸成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就如同上帝派往人间的魔法师,来点化众生。扶他,帮他,欣赏他,等待他。视生如子,不嫌恶他,不抛弃不放弃他。 夜如此宁静,窗外点点星光,墙角处不知名的小虫在肆无忌惮地叫着,月光悄无声息来拜访这充溢爱的小屋。桌子上放着小儿子为大女儿精心挑选的礼物,礼物安安静静地等待着,只为明天她醒来后的惊喜,此时我是幸福的。我们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不正是我们最应教育的内容? 要想成才先成人。虽然当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但作为教育的践行者内心应务必坚定、强大,做一个有信仰的教育者。当别人哀叹中国人道德沦丧到无底线,长幼无序,诚信无存,勇气尽失时,我们应知那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阶段问题,更应明白,我们肩负重担,有好多工作要做。以己之力,去影响一个人,一班人,一校人,一代人。“三尺讲台,三寸笔,三寸舌,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育在改革中前行。我欣赏时下的教育理念,教学不是说教,是特定情景下的感知体验。课堂是个大舞台,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多放手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我想他们会成为一个个有头脑、有口才、阳光向上的学生。正如刘老师所说,习惯是培养出来的,能力是锻炼出来的,知识是学而得。认清方方面面的规律和本质,我们的工作才有方向,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而我们的老师,大概只是做到

与信仰沟通,让梦想飞翔

与信仰沟通,让梦想飞翔 发表时间:2016-06-28T15:46:41.9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刘洋 [导读] 本文在分析当前煤炭生产运营企业青年员工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针对性地就新形势下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进行阐述。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乌兰木伦煤矿机电队 017000 摘要:随着现代国有煤炭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新型的煤炭生产运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尤其对青年技术人员需求越来越多,企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代80、90后的青年员工,如何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开辟新途径,寻找好方法,做好新形势下青年员工培养工作,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课题,本文在分析当前煤炭生产运营企业青年员工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针对性地就新形势下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信仰;青春;梦想;需求状况;存在问题;培养方式;个人发展; 引言 用信仰引领青春的方向信仰不仅仅是滴滴鲜血,它更是渴望燃烧的激情;青春也不仅仅是声声赞美,它更是拥有使命并为之奋斗不息的源泉。因为信仰的光环,平凡的躯体赋予了新的灵魂;因为青春的绚丽,飞舞的思绪汇聚成动人的诗。 一、于信仰沟通,回顾历史,引导年青一代走向光明 回首党的94年光辉历程,历史的天空上群星闪烁,星光闪耀。从他们身上绽放出得信仰光芒,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人心,涤荡着我们的灵魂,有位哲人曾说过,未经思考的人生是虚度的人生,等于没有灵魂,不值得一过,而人生的最高思考,就是信仰。信仰就是一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持有。 信仰,是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到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从“人生能有几次搏”的容国团,到“服务祖国报效祖国”的钱学森;从85岁高龄依然不懈追求,敬党爱党追党50载,积极要求入党的普通农民依木拉依木.吐木尔,到感动中国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他们的故事各具精彩,而他们的信仰却如此统一。信仰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志向。 在社会生活中,青年是最积极最渴望获得知识、最具有创造力的蓬勃群体。青年人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开发潜力。因而,注重青年的培养和教育,为青年提供发展的舞台和更广阔的空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积蓄力量,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当前煤炭企业青年面临的严峻形势 1、企业环境的变化给青年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年是煤炭企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到青年思想状况的变化。首先,从煤炭行业的大环境来说,由于煤炭行业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市场竞争力不强,煤矿工人不仅工作环境差,而且工资收入降低、离开喧嚣的城市来到环境差的矿区,青年思想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其次,从煤炭行业的自身环境来看,煤炭行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的组织形势及管理机制正在发生新的调整和整合,这给煤炭企业青年教育培养提出严峻的挑战。 2、知识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青年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考验。当今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然而,网络一方面对青年的成长与发展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又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共青团组织要正确、科学地设置和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共青团网上思想教育阵地,以抵御网络不良文化给青年思想教育带来冲击和挑战。 3、煤炭企业团组织建设的现状给共青团教育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煤炭企业的人力资源上来说,随着煤炭开采、机电技术含量的提升,许许多多的青年正成为煤炭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而另一方面,却是企业团员青年的意识不强、团组织建设薄弱、企业团建工作滞后的不利局面,对青年的教育、培养正在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课题。 三、正面面对思想困惑,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1、青年员工能力发展不均衡。青年员工经过井下工作的锻炼,现场实践能力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在管理水平、协调能力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历练。大多数青年员工在基层同一部门或区队工作时间较长,缺少轮岗经验。 2、青年员工存在一定的思想波动。一方面,部分青年员工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婚姻、住房、子女、父母养老等生活问题致使他们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长期的两地分居以及孩子的生活、教育问题普遍存在且会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煤炭经济形势不好,部分青年员工对于煤炭行业前景不看好,在工作中受到人际关系处理、职位提升、待遇提高等问题没有信心和希望,没有竞聘的机会,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工作不马马虎虎,比如搞设备完好,只是防爆面上抹了一层厚厚的凡士林,真正的防爆面锈蚀未处理,经过检查、再次安排工作,才能按时、按质完成。这些都导致青年员工思想上不稳定现象。 3、青年员工与老职工存在一定融合问题。一方面,部分基层管理干部是老职工出身,唯经验主义,缺乏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正确认知,存在一定的官僚作风和论资排辈心里,不能够对青年员工给予客观评价。另一方面,部分青年员工思想上不够成熟,过于书生气和理想化,对于存在的一些现象不能理解和包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对自我能力认识不够客观,易导致心理失衡。 四、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在企业中排头兵的作用 1、定期跟踪,为青年员工设计职业发展规划。结合企业需要,为青年员工设计生产管理及技术管理两条培养途径,构建管理晋升渠道。定期与青年员工进行交流,了解其想法,为其设定发展规划。初期以解决毕业生问题和困惑、了解其思想动态为主要内容。三年左右针对重点培养青年员工的个人特点为其设计较为明确的发展规划;依据每年定期交流的结果对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2、建立良好沟通机制,给予青年员工思想引导。关注青年员工思想变化,给予正确思想引导。一方面,采取日常谈心、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思想沟通,鼓励青年员工提高个人素质、加强业务技能,从思想情感上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沟通中需注重与他们进行平等对话,削弱因“上级”和“下级”之分而导致的心理差异,更易于增加沟通效果。另一方面,经常与青年员工沟通企业内部环境信息,包括企业文化,发展战略,经营情况等。帮助青年员工树立企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他们与企业更好地协调发展。 3、煤炭企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尤其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规章制度是通过千百次血的事故和教训凝练而成,这对于思维活跃、好奇心极强的80、90后青年员工来说本身就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日常工作中,利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很多个“不准”来约束

有一种力量叫责任

有一种力量叫责任 时间:2016-08-21 09:36:16 | 作者:赵晗汀 责任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不畏挫折,甚至它还可以激发潜能,改变人的一生。不知道大家在偷懒颓废的时候是否认真想过:自己究竟背负起了多少责任? 大家是否听到过到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人曾经为人类精神文明历史写下过灿烂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产了,储户失支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重新开始的时候,他竟然决定去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回答说:“在法律上也许我是无罪的,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换钱。”他的这句话感动了很多人,在别人的帮助下,他还清了所有的钱,并东山再起,成了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到底是什么让他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呢?是责任感,是他那伟大的责任感给予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坚持下去的信心。 责任无处不在,在生活中我们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同时也背负着许多不同的责任。比如说,在家中我们有孝敬父母的责任,在学校我们有遵守纪律的责任,在社会我们有遵纪守法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没有责任心,其后果之严重,是远无法想象的。 责任顾名思义就是做好分内的事。但有人却把责任当成了负担,丘吉尔曾经说过: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我认为一个人勇于承担了责任就会变得高尚伟大。但责任不是一种代价。 有责任就有力量,如果没有崇高的责任心,抗战英雄邱少云能够忍受的了烈火焚身的折磨吗?当他想到因为自己可能会暴露整个潜伏团体时,是责任感让他毅然选择了沉默。是责任给予他了超人的能力,使他坚持了下去。 责任是一把双刃剑,有人因为承受不了责任的压力而崩溃,严重的甚至会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有的人却正好相反,他把责任转化成了激励自己发奋图强的动力,激流勇进,最终战胜了困难。可见成败与否只在一念之差。 梁启超说过:人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责任就像一味良药,虽然尝起来苦,却有利于治病,我们身上的责任不是一种负担,更不是一种代价,它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动力,承担责任是快乐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责任就是风雨,在风雨之后,便是广阔的天空和绚丽的彩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