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3年01月,30(1)

中医教育ECM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高等学校的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其中,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人才培养是大学工作的中心。目前,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与严峻的考验,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是传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保障。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唯一一所中医药类的“211工程”高等学校,其类型定位为研究型大学,秉持着“秉承传统,崇尚创新,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的办学理念,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如何在新形势下紧密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结合自身定位发挥优势,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

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应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社会与团队精神,能够成为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和开拓者以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1.1师资队伍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础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

挥着知识传授、文明传承的主导作用。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水平[1]。纵

观世界著名的大学,多在创建之初就严格遴选师资队伍。柏林大学创办之始,普鲁士国王授权洪堡为其聘请了第一流的教授;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吉尔曼则以少而精的著名教授阵容撑起了霍普金斯大学;我校能够引领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同样得力于建校初期来自于全国的知名学者组建的教师队伍。显然,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决定了他能否站在学科与科学研究前沿,把握所教授课程在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否有能力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的基础和前提。1.2科学研究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科研水平的高低不仅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

志,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当代社会科技进步可谓日新月异,处于科学研究前沿领域的大学,为学生传授的知识应紧跟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通过科学研究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是知识更新的最佳途径。通过科学研究,在研究方向、研究队伍及相应的研究平台等方面形成的深厚积淀,将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将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背景知识与准备。高等中医药院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史新元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100102)

摘要: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唯一一所中医药类“211工程”高等学校,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自身定位发挥优势,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结合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类型定位,分析了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阐述了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科学研究;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doi :10.3969/j.issn.1003-305X.2013.01.259史新元,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4

2013年01月,30(1)中医教育ECM

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大学要通过科学研究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不仅是检验高等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科学研究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为战略目标,加强科学研究、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势在必行。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研究生到博士生的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其特征是著名学者、大师云集,管理一流,招收并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具有多科性、国际性、自治性特征,拥有优良的研究条件,承担重点科研项目并产生原创性成果,科研与产业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筑。由此不难看出,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就没有一流的人才培养水平。

2.1高水平科学研究造就高水平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许多著名科学家均执教于各国的研究型大学。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执教于剑桥大学,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控制论之父维纳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基因工程奠基人贝尔格执教斯坦福大学,等等。

实践证明,一流的科学研究才能造就一流的师资队伍。如在现代科技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加州理工学院,不仅拥有许多著名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还拥有一批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该校的教授和毕业生中共有3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为中国培养了钱学森、钱伟长、周培源、谈家桢、郭永怀等大师。这与加州理工大学“追求卓越、专注于解决最重要和最尖端的科技难题”的文化是分不开的。

同时,以重大科研项目、科研基地建设为依托,培养领军人才,凝聚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对于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将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如在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中,通过深入系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以及广泛的学科交叉与合作,培养了一批中医药研究领军人才,推动了创新研究群体的形成,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3名、“973项目”首席6名。我校非常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在2011年度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136人才工程”为统领、相关人才计划为支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这一举措必将为提升我校的核心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2.2高水平科学研究孕育高层次人才

科学研究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将科学研究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使学生接受科学研究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培养其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尚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其中高等教育水平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的研究水平不高和创造性人才培养不足的结果。因此,一流人才的培养必须有一流的研究支撑。

研究型大学注重通过高水平科研活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如加州理工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学校不仅将经费大笔地投入科学项目的研究,而且在学生培养方面的投入也是全美最高。该校所有学生都可以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可以与教师充分交流想法。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这正是他们培养顶尖人才的秘诀。清华大学在对其科研项目考核时,非常重视培养人才的情况,即项目是否给学生提炼出有挑战性、创新性的论文题目,是否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研究工作,在出成果的同时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在参与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许多研究生取得了高水平成果。该校研究生在《Science》和《Nature》上均有学术论文发表,其SCI论文,也有相当数量是由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2]。

此外,一流的研究,产生一流的成果,引领一流的产业。以著名研究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为例,因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及原创性的重大科研成果而连年排在“全美最佳十所大学”评比中的前4位。MIT充分认识到科研应该与工业相结合,并于1962年建立了“麻省合作者计划”,主要与工业企业建立联系并为其服务。闻名全球的美国“硅谷”则是斯坦福大学将“教育”与“实业”相结合的典范,也是美国的大学与工业界紧密联系最为成功的实例之一。目前,我国的许多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大学科学园区,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如傍依北大、清华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清华大学的同方、紫光集团,北京大学的北大方正集团,东北大学阿尔派集团等均是学习西方研究型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典范。而通过在新兴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以一流研究成果引领一流产业的过程,也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就业的基地。

3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北京中医药大学肩负着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

·

·15

2013年01月,30(1)

中医教育ECM

培养高水平人才的使命。面对高等中医药教育飞速发展的现状,面对社会问责提出的新要求,只有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推进中医药学科建设,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才能发挥其在行业内的领先作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

3.1突出中医药学科特点,优化专业结构

中医药学科的特点是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是现

代与传统的结合,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结合,这就决定了中医药高等教育不应照搬西方医学的模式,也不应固守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中医药自身的创新。中医药高等学校应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结构优化,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的多学科体系,以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推出高水平原创性中医药科技成果,从而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3.2立足大学科的概念,强化能力培养

中医药学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对事

物的认知迥异于西方医学。然而,中医药又具有服务于现实的实用理性精神,其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应紧随医学乃至大科学的进步。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理论与技术的更新,学科融合与学科分化已经成为新的趋势,为了实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认知,必须与时俱进。此外,随着中医药领域创新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由传统的知识

传授向强化能力转变。

3.3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改革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

式面临着重大挑战。教学内容可以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方式进行传授。在我国高等学校,利用信息与网络技术进行交互式教学、研讨的模式已经基本普及。同时,知识传播的途径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全球各大知名高校均将其优质教学资源进行了全球化共享。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药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推进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学习资源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特别是中医药高等院校应该树立大科技的观念,围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紧密结合大学的4项职能,充分发挥高水平科学研究的作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为我国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国春.推动高校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J].中国

高校科技,2011(9):8-10

[2]顾秉林.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清华大学的认识与实

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51-57

(收稿日期:2012-04-12)

Position and ro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raining of high-level tal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SHI Xin-yuan,ZHANG Yan-ling,WANG Yun,QIAO Yan-jiang

(School of Chinese Pharmacy,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102)

Abstract: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s only one “Project 211”TCM university,now has an important task of training high-level TCM talents for the society based on itself advantages.The paper analyzed the basic elements of training high-level TCM talents,expounded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suggested to improve training high-level TCM talents through high-level science research.Key words:scientific research;Chinese medicine;talent training

··16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9094562.html,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郑兆权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7期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智能制造行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基于此背景,智能制造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响应社会发展,各高校及职业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智能制造专业,但现阶段新工科的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总体来说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现存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学科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智能制造大背景 智能制造应用数控技术进行辅助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减轻人力物力的投入,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因此,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充分依托自动化技术和数控技术进行,通过网络和先进的科学设备进行工业生产和制造。在这种工作环境下,为了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可以通过技工学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我国的智能生产制造提供专业的数控人才,支撑智能制造的发展和辅助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 2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将是制造业竞争的核心,也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其中数控技术专业在各职业院校已经历10余年的建设,相对趋于稳定,然而如何应对智能制造要求培养高端数控技术人才,匹配行业需求却遇到瓶颈。 (2)课程体系陈旧,不能满足新时期改革的要求。目前工科类职业院校均开设数控技术专业,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混淆不清,都在培养数控机床编程、操作技能人才。课程体系仍以机械制图、公差、工程材料、金工实习、机械制造技术、数控编程、数控车床实训、加工中心实训等传统机加工课程为主体,无法满足培养智能制造方向数控技术高端人才的改革要求。 (3)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数控技术专业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编程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开设数控技术专业的学校建立数控实训基地,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

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措施

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措施 1、加强我院原有中医药人员的再教育。定期选送人员到吉林省中医医院,进修学习医疗、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诸方面的知识与管理能力。借助其先进的医疗技术,加快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2、加强乡村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培训完善全县中医药服务网络机制建设,加强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网络人员沟通,完善双向转诊制度,在全县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知识,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的使用,为创建国家中医先进县而奋力拼搏。创建“网络医院”是医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用多科形势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让病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知识。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开展“学中医”活动,提高他们中医药水平,更好地打造中医特色品牌。推进中医药进基层,借助中医网络这个平台,开展汤剂、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理疗、非药物治疗等。充分体现传统中医简、便、验、廉的学科优势,推动中医药的快速普及。 3、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人才问题是医院竞争的核心问题,医院既要培养一支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善于合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又要培养一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目标责任制化。 4、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不低于60%;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60%。

5、护理人员系统接收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的比例不低于70%。原则上每个临床科室执业医师中至少有60%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麻醉科除外)。 6、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收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二级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具备中级以上中医专业技术任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7、努力培养有素质的中医人才创造条件和机遇,选择科内学习与院内学习相结合,基本功训练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学技术、钻业务的积极性,促进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医务人员知识更新,鼓励中专学历升级,开展西学中,逐步改变学历结构偏低的状况。 8、注重中医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对有潜力、有悟性、有年龄优势的技术人才,选送到上级医院深造。定期邀请医学院校专家进院讲课,进行传帮带,采取“师传徒”的形势,培养学科继承人。医院规模、人才结构、综合实力及战备目标,支持高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制定较为完善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和激励机制,努力培育具有中医特色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 9、科技发展指标2010年至2015年,选拔培养1—2名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重点骨干人才,5年内建成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1—2个,县级重点专科1个;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

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欧阳歌谷创作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欧阳歌谷(2021.02.01) (五年制) 一、总体培养目标及政治、体育、劳动等教学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培养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医药卫生事业振兴而献身,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适应国家健康发展战略需求,具有中医文化特色和全球化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的专业人才,能在医疗卫生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 (二)政治、体育及创新创业等教学基本要求 1. 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的日

常教育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 国防、体育教育等 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国防观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全面贯彻“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注重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以传统保健体育教学为特色,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体质,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竞争的品质及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遵循“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开展艺术与人文素质教育,突出中医文化教育,培养中医大学生的审美修养、职业道德与人文精神。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团体训练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实现身心健康。 3. 素质拓展教育 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设计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学校实施学分化管理,主要从思想政治与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办法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办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6级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制药技术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药品生产技术(中药制药技术方向) [专业代码]590202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大专 [就业面向]中药制药及相关企业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验及经营管理 一、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 1.工作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涉及的典型工作岗位共计7个,对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如下: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坚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中药制药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理论,从事中成药和饮片的生产、检验、销售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人才培养规格 学分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应获得147学分方能毕业,其中:职业素养课程36学分,专业课程80学分,综合实践课程31学分。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学生必须考取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毕业审核的必备条件。 (1)素质结构 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愿为发展祖国医药事业而奋斗,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行为规范:具有符合规范的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勤奋学习,求实创新。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自尊、自爱、自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信为人,团结合作,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引进与使用策略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传统产业的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又使高新科技人才严重短缺,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问题。本文力求围绕典型国家在发展高新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上的新策略、新举措,从培养、吸引和使用三大层面,做一概括性的研究分析。人类社会已步入21世纪,21世纪既是新百年的开始,也是新千年的序幕,同时又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大放异彩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人才短缺都已成为制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围绕高新技术人才的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未来国与国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人才的竞争。正因如此,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竞相制定本国的人才战略上,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精心培养和高效使用并重的政策,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以提升本国经济和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各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中,高层次人才无一例外成为重中之重的焦点。 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在培养人才上的作用 保住人才的前提是要有人才,获取人才的根本途径在于教育和培养。近年来,为应对由于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着手调整本国的教育培训体制,充分发挥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和企业在培养、培训高新技术人才上的作用,不仅立足国内资源,而且面向世界广招留学生,大幅度扩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规模,以期满足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 美国作为高新技术的发源地,向来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历届总统都以担当“教育总统”为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美国一直认为,要保持在世界经济科技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必须要比其他国家更快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多年来,美国在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行动,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速培养所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欧盟深感自身人才匿乏以及因科研投入不足而带来的人才外流美国的问题,在2002年制定的欧盟第六个框架计划(2003—2006)中,除提出增加科研投入的10年规划外,还同时实施智力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拨巨额专款支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力争迎头赶上其竞争对手,开创欧洲科技进步的新局面。 在亚洲,日本、韩国、新加坡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把高新技术人才培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科技政策的目标由追赶世界领先水平转向力争领导世界潮流,提出以科技创新立国。为此,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科技人才培养。2002年,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推出并实施“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00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又单独推出了“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确立了未来5年系统、全面的科技人才培养目标。韩国政府1999年制定了“脑力韩国(Brain Korea)21”计划,投资11.7亿美元,从1999年到2005年,增加理科博士的培养,每年派遣2000名博士后出国研修,以因应信息通信等产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新加坡自建国之日起,一直奉行“人才立国”的战略,近年来尤为关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问题,不仅以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的

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训研究

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训研究 当今世界,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军队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是军事领域学术技术创新发展的引领者和开拓者,是科技强军的宝贵战略资源,加强我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核心,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胡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胡主席的指示为加强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开展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训的意义 (一)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军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提出,要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纲要还确立了包括“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在内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2011年4月颁发的《2020

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确立了包括“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锻造工程”在内的八大工程。因此,实施军队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实际步骤。 (二)是回答“钱学森之问”,加速培养科技帅才的具体举措 钱学森同志十分关心国家的长远发展,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刻思考。1991年6月,钱老在给时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主任朱光亚的信中,谈到了对在国防科技大学试点培养科技帅才的想法。信中说,为了迎接21世纪社会 主义中国建设的需要,有必要考虑在MIT时代及CIT时代之后,再创造一个高等教育的新时代――培养科技帅才的时代。不但理工要结合,要理工加社会科学。他寓意深长的说: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要发 挥培训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培养大批像钱学森等杰出科学家那样,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将才帅才,而且成为聚才育才的导师,既创造一流科研成果,又带出一流人才方阵。 (三)是顺应人才培养规律,提高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 力的客观需要 当前科技人才主要是在科研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缺少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培训。据调查,目前部分科技干部存在对重大战略性科技问题把握不够、不了解军队信息化建设对

中医药人才培养措施

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措施。 一、重要意义 在我院发展的诸因素中,人才始终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一系统工程,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是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我院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 1.建立人才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规范人才聘用、聘任工作,建立院内专家人才库,实行人才的动态管理。 2.注重现有中医药人才的使用,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制订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技术团队建设规划,开展、多形式的知识及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研修,巩固和壮大中医药标准化技术队伍规模、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创新;重视和加快技术专家的培养,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中医药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训方案 1、鼓励本院医生积极参加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在职培养。 2、鼓励本院够资历医生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市级人才高级研修班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培训, 3、组织建设好师带徒传承工作,培养后备中医药人才力量。 4、对现任科室主任进行专门学科培训,使他们掌握国内先进专业技术,向省内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并充分发挥他们在科室业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5、对主治医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省内先进专业技术,向全市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在科室业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6、积极组织本院学术讲座活动,外聘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及由本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讲,做好全院住院医师及其它专业初级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一般技术工作。 三、经费投入 1、院部从全年业务收入中拿出0.5%作为培训基金,分配在各科室,支持有关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外出进修人员奖金由所在科室及医院按比例分发,享受本院职工一切待遇。 2、师承工作中,由医院向各名中医师发放特殊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 3、被评为医院院管科技人才的医师,由医院向院管科技人才发放特殊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四、管理机构 成立医院中医药科技人才管理领导小组,在院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由院领导任组长,医务科、办公室、科教信息科、人事科、护理部等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医务科负责。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和加强中医药人才 培养的具体措施 各科室: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为努力打造重点专业学科,为进一步深入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病患,进一步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特制订了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重点专科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学科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及学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我院现有**科**个重点专科,**病、**症**个重点专病诊室。根据我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脑病科达到市级重点专科水平。使各重点科室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二)增加投入,保障措施 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四优先原则:优势专业与重点专科我们采取优惠政策,包括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提取本年度业务收入的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建设的专项基金,对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规划和目标,并制定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一)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鼓励技术进步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创一流的学科,必建一流的人才梯队。中医院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全面启动科教兴院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中医药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与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08年05月09日 11:26:00来源:字体大小[大中小]科发人教字〔2007〕324号 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 为确保我院科技创新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和培养,解决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加入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激励广大青年人才勇于创新、健康成长,现将《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 二○○七年十月十二日 关于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科技战略力量,要在国家科技规划实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骨干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需要拥有一支以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主、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队伍。我院在青年人才的培养方面曾进行过一些成功的实践,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仅使一大批青年人才成长起来,而且较好地弥补了因“文革”造成的科技队伍的“断层”,顺利实现了队伍的代际转移。 一、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拥有一支结构更加合理、创新活力更强的科技创新队伍。目前,我院的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又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人才相对不足,队伍出现新断层的潜在危机依然存在;对35岁以下、有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缺乏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措施;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造成西部研究所青年人才流失严重。 我院目前科技岗位体系还不完善,用人制度僵化的状况尚未彻底扭转,人员流转不畅,使得部分优秀年轻人才因看不到发展空间而流失。目前在我院科技队伍中,30~39岁(创新活跃期和产出高峰期)之间的人才略显不足,仅占31%,在高级岗位中, 35岁以下的青年

1.2.4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

xxxx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努力打造重点专业学科,为进一步深入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患者,进一步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特制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重点专科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学科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及学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我院现有中医骨伤科为省级特色专科,内分泌科及脾胃病科正在申报省级特色专科。根据现有的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2至3年的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力争内分泌科及脾胃病科成为省级特色专科,使各特色科室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二)增加投入,保障措施 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四优先原则:优势专业与重点专科我们采取优惠政策,包括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

优先购买,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提取本年度业务收入的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和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制定经院委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积极培养人才,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一)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进步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创一流的学科,必建一流的梯队。医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全面启动科教兴院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与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快学科带头人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引进高新技术,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奖励项目人才进行奖励,鼓励与支持科学进步。 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开展推荐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申报重点专科评审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我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增强医疗技术水平的科技含量。 (二)加强科研工作,鼓励业务创新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医药文化传承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彰显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是吸引中医药人才的重要因素,而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必然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从国家对中医药文化建设和传承的重视扶持以及中医药人才储备培养现状着手,探讨如何以中医药文化吸引中医药人才,以及如何以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医药人才,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中医药人才的力量。 1 中医药文化概念及其建设和传承 何谓中医药文化?首次明确中医药文化的含义是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 医药文化研讨会上: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中医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文化仅指与中医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技能和医疗实践活动,广义的中医文化涵盖了整个中医学科体系及与之密 切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动[1]。 国家十分重视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近年来国家中医药局陆续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等相关文件。我国在2008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010年针灸率 先申遗成功。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药文化传承是非常重视的,而中医药也正逐渐获得世界的认可。 2 中医药人才储备和培养现状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中医药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不断增长,各级中医院得到了长足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中医药人员配备不合理,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比例偏低,有些甚至持续减小,部分中医医院领导

企业如何培养自给自足高科技人才

企业如何培养自给自足高科技人才 不断鼓励和培养科研人员向专业方向发展,同时鼓励有管理意愿和才能的人员接受新的管理挑战。这就是药明康德保留高科技人才的双重法宝。 药明康德这个名字曾经并不为人所熟知,然而这个国内首家以组合化学和现代药物化学技术为核心的新药研发和药物化学服务企业却在近几年异军突起,短时间内由几个人的团队发展为上千名员工,网罗了包括默克(Merck)、先灵葆雅(Schering-Plough)、罗氏(Roche)等近三十家世界一流的制药业巨头和著名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业务。 药明康德占员工总数60%的高科技人才队伍,无疑是企业最核心的价值。据公司HRD(HumanResourcesDirector)冯丹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介绍,由于在国内医药行业,药明康德是首家采用依托服务带动产品这种商业模式运作的公司;其次,完全对口的专业人才比较紧缺;因此,药明康德创建了一套具有自身独特文化的关于培养与留用高科技人员的机制。 不断再教育 曾经在知名IT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冯丹认为,过去培养和保留IT精英的方法对她现在的工作非常有借鉴意义;同时,对药明康德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也是一个逐步积累和演变的过程。 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后,均成为公司培养的对象,被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在职辅导—专业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出国培训”整套培育体系。药明康德选拔人才、培育人才的重要标准除了较强的专业背景和学历背景外,员工的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上进心和再学习能力更是企业关注的人才素质。 人才培育体系不是一促而蹴的,而是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的。最初的培训体系是在新员工入职培训过程中接受专业技能培训;随着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短时间的技能培训已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新员工在入职培训后,在岗位上还要接受“一带一”形式的在职培训,由项目组长承担起培养组员的责任;企业不断地发展,员工不断地加入,单纯依靠组长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无法很好地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因此,人力资源部与科研部门紧密合作,慢慢把这几年公司的人才培养方式逐一提炼出来,终于形成公司整个层面的培训活动,提出

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大力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潘云鹤 中国社会素有轻工商的传统,缺乏对产业和商业的研究,以及对高水平企业家和商人的培养。最近党和国家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提出要培养高水平的企业家。从本质上讲,现代企业家和商人需要具备工程的知识与思维,现代产业和商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基于严密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因此,我们要造就大批有经营头脑的工程师和有工程素质的经营者,使得未来中国的产品以信誉度高、科技水平高、附加值高而享誉世界。在当今社会,其实只有市场化了的知识才能成为财富。其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尤其成为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所在。关于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现就四个方面做如下探讨。 一、中国工业化面临的形势 建国后我国工业化发展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建立工业化的基础。第二阶段: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主要依靠自力更生模式进行发展。第三阶段:到了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第四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特别是加入WTO 后,我国形成了经济全球化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如今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现状:规模远胜于水平。我国制造业规模目前居世界第三,位于美国和日本之后;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大量工业产品的产量不仅世界第一,且占世界份额的50%以上,如电风扇、VCD、收录机、水泥、拖拉机、摩托车等,共计60多种。目前世界上约30%的日用工业品为中国制造。 除产品制造之外,在过去的20年中,我国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方兴未艾,被国际建筑界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去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10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高达45.76亿平方米。2005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3.45万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20.2%;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7万公里,居世界第三;公路里程达到3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民航客运量为1.6万亿人次,居世界第二;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4.22亿吨,居世界第一。此外,我国的人力资源规模也十分巨大。2005年,我们拥有科技人力资源总量3500万人,其中1/3是工程人员;全国工

医院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9094562.html,)/工作计划 医院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院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医院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依据《江苏省卫生厅关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结合医院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医院的人才现状 “十二五”期间,为提高人员的素质,医院加大了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的工作力度,强化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举办了多层次学术讲座,并邀请院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讲课,为医院的人才成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人才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基本满足了现有临床的人才需求。到20XX年全院正式在编职工已达到280人,各类卫生专业人员242人,卫生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的比例为82.6%。其中医师类125人(不含口腔和麻醉科人员),护理类65人,检验类11人,药剂人员30人;在医师类人员中,中医人员占76人,占医师类60.8%,西学中33人,中医和西学

中人员占医师类87.2%。在学历(学位)层次上硕士2人,大学本科98人,专科72人,中专60人,其他48人。 随着医院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医院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主要是:1、医院现有正式在编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才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需要的卫生专业人才缺口较大;2、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3、高层次学科带头人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医院临床工作的开展,专业局限,难以支撑医院安全、高效、健康的运作,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4、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中医人员偏少;5、卫生专业人才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人才使用、培养、评价或流动的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

长垣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 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努力打造重点专业学科,为进一步深入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患者,进一步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特制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重点专科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学科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及学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我院现有糖尿病肾病科为省级特色专科,针灸理疗康复科及骨伤专科正在申报省级特色专科,心肺专科、中风专科为我院重点专科。根据现有的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2至3年的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力争中风专科、心肺专科成为省级特色专科,使各特色科室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二)增加投入,保障措施 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四优先原则:优势专业与重点专科我们采取优惠政策,包括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

优先购买,人员优先进修。医院提取本年度业务收入的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和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提供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制定经院委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积极培养人才,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一)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进步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创一流的学科,必建一流的梯队。医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全面启动科教兴院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与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快学科带头人制度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引进高新技术,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奖励项目人才进行奖励,鼓励与支持科学进步。 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开展推荐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申报重点专科评审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我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增强医疗技术水平的科技含量。 (二)加强科研工作,鼓励业务创新

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为更好地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大唐山东烟台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必需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营造自主创新的优良环境,提升烟台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为烟台公司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特制定本办法: 一、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1.1创新科技人才选拔任用 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上引入竞争机制,加大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和选聘力度,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对烟台公司评选出来的科技创新人才重点培养,压担子、挑大梁,条件成熟时适时选用,使他们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有效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专业技术人才成长提供发展舞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1.2加快科技人才培养,加强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科技人才队伍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培养,

只有扎扎实实抓培养,才能拥有和掌握一批各专业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使我们的科技人才队伍能够面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 一是加强科技人才的继续教育。每年可有计划地选拔青年科技人员进行专门培训,举办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学习班,可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合作,举办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各类继续教育。 二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培养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专家、总工帮教指导制度,可采取“导师带教制,专家促培养”等措施,重点抓好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和优秀年轻人才培养,重视培养年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善高层次专门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使年轻骨干在专家的传、帮、带下不断成长提高。 1.3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交流 按照个人自愿、企业需要、组织调配、因才施用的原则,根据烟台公司发展方向,依托重点项目,针对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方向,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生产一线锻炼,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合理交流,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 1.4量化认定评价,增强科技人才的紧迫感和压迫感 科学地评价科技人才,可以说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性基础工作,又是科技人员工作的难点之一。目前,烟台公司对科技人才的评价主要以人为因素评定为主,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要积极探索各类科技人才评价方法,建立以

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看法

全国中医青年发展论坛交流论文 对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看法 摘要发展中医药事业,重点要加强中医药人才的教育。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人才观的变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应贯彻科学的人才观,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与管理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尤其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教育,才能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出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从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需求。 关键词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看法 面对中医发展世界化趋势的严峻挑战,也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促进我国中医科学发展,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人才作为中医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得以继承和创新的载体,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刻不容缓。[1]本文从一个中医青年角度,对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重点及难点的一些看法。 一、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状 以院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教育主要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中医理论突破较小、中医药传统特色优势衰减等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以l956年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成立的四所中医学院为标志,掀开了中医药高等教育新的一页。50多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办中田丹,成都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方向)

医药高等教育,积极探索实践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 实践证明,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作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促进中医药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科学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基地,中医药院校一方面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开展规模化教育,改变了以往“小而散”的传统师承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量中医药人才,另一方面建立了以中医药为主体适应现代医疗体系,具备完整的高等教育层次的教育体系,培养多层次、现代化的中医药人才。 由于中医药学科的特殊性,中医药院校教育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缺点。1982年湖南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的工作会议,研究了在调整中加强高等中医教育的问题,特别强调了中医药单位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对中医教育工作产生了导向性的影响。 但在现阶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尽管实现了中医人才培养规模化、标准化,但他存在的各种弊端与接受传统中医教育相比较,有关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业内高度关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经典理论的精髓学习掌握较差,理解浅了,精华丢了;辨证论治能力差,用西医思维代替中医诊疗,整体观缺乏,味道变了;临床实践能力差,没有感悟能力,缺乏底蕴,没有厚度。 有关这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在2007年于成都召开的中医药院校校长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医药理论教育与中医临床实践脱节”攸关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中医药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并指出“中医教育是发展的基础,教育搞不好,不仅会毁了中医,

研究生教育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浅谈

研究生教育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浅谈摘要:本文将分析目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现状、未来发展需求,研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界定、培养要素及我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环境优势,提出我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为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产学研 Abstract:This article will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graduate student talent training,the future development needs, the definition of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ulture elements and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dvantages in our school,our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 our school graduate student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teaching research universities provid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Key Words:Graduate;Innovative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Talent;Research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长治久安的力量源泉。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必需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现代化发展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