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篇一:训俭示康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常识填空(9分)

1、司马光,字,晚年号,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

人,世称,(朝代)著名的家、家。因反对法,于熙宁三年出

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这是我国最详

尽的(体例)。此书原名《通志》,改名的原因是为了“ ,”。

2、本文中引用不少名句,如“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出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自;“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

庶人之孝也” 出自;而本文中的,两句也和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样,成为传诵千古的名言。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41分)

1、靡:(1)吾性不喜华靡(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2、类:(1)走卒类士服(2)枣、柿之类..

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3)汝非徒身当服行..

4、非:(1)人不相非(2)酒非内法..

(3)汝非徒身当服行.

5、数:(1)会数而礼勤(2)常数月营聚..

(3)不可遍数.

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参政鲁公为谏官..

(3)自为乳儿(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7、多:(1)今多穷困(2)多不过七行..

8、乃:(1)乃簪一花(2)人乃以俭相诟病..

9、少:(1)公今受俸不少(2)公宜少从众.

10、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以约失之者鲜矣..

(3)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4)问其所来,以实对.

11、身:(1)身岂能长存(2)汝非徒身当服行..

12、及:(1)岂庸人所及哉(2)及戌..

15、常:(1)顾人之常情(2)身岂能常存..

(3)常数月营聚.

16、习:(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

三、找出活用的字词并解释(22分)

1、故就酒家觞之

2、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3、妾不衣帛

4、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5、枉道速祸

6、上以无隐,益重之

7、果、肴非远方珍异

8、远罪丰家9、至孙以骄溢倾家 10、而耻衣恶食恶四、找出下列

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1、酒酤于市:

2、公亦少从众:通

五、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8分)

1、或三行五行:

2、然后敢发书:

3、君子以为忠:

4、石崇以奢靡夸人:七、阅读下文,完成1---6

题(16分)

仓慈传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

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

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

大姓雄张①,遂以为

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至,抑挫权右,抚恤

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

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

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②,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

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③,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④,辄以府见物与

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

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

闻慈死,悉共会聚于

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

遥共祠之。

【注】①大姓雄张:指豪族称霸②殊死:古代斩首之刑。③为封过所:为(他们)

办好过路文书。④平取:按公平的价格收取。

1、《三国志》与《史记》都属于体。(1分)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旷无太守二十岁旷:空缺。

b、县不能决县:同“悬”,悬着,

无结果。..

c、慈躬往省阅省:看望,探望。

d、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见:同“现”,现成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①以丧乱隔绝。②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b、①但鞭杖遣之。②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①而诸豪族多逆断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又为立祠,遥共祠之。②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太祖)以慈为绥集都尉。

b、(尹奉等)县不能决,多集治下。

c、(诸豪族)既与(胡人)贸迁,欺诈侮易。

d、(胡人)欲诣洛者,(仓慈)为封过所。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

②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

6、仓慈到敦煌后,具体采用了哪些治理措施,而得到“民夷翕然称

其德惠”。请用自

己的语言,分条写出这些措施。(6分)

①;

②;

③。

《训俭示康》练习及答案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常识填空(9分)

1、司马光,字,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

水先生,宋朝(朝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因反对变法,

于熙宁三年出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了,

这是我国最详尽的此书原名《通志》,改名的原因是为了“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世”。

2、本文中引用不少名句,如“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出自;“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自《左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出自《孝经》;而本文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两句也和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样,成为

传诵千古的名言。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41分)

1、靡:(1)吾性不喜华靡(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2、类:(1)走卒类士服大都(2)枣、柿之类..

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4、非:(1)人不相非(2)酒非内法不是..

(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5、数:(1)会数而礼勤屡次(2)常数月营聚几,几个..

(3)不可遍数.

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

任..

(3)自为乳儿做(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是..

7、多:(1)今多穷困大多(2)多不过七行最多..

8、乃:(1)乃簪一花才(2)人乃以俭相诟病竟然,却..

9、少:(1)公今受俸不少(2)公宜少从众同“稍”,稍微.

10、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把(2)以约失之者鲜矣因为..(3)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来.

(4)问其所来,以实对按照.

11、身:(1)身岂能长存身体(2)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

12、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及戌到,至..

13、病:(1)吾不以为病(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14、虽:(1)

虽不能禁即使(2)公虽自信清约虽然..

15、常:(1)顾人之常情通常(2)身岂能常存长久的,永久的..

(3)常数月营聚经常.

16、习:(1)家人习奢已久习惯(2)子孙习其家风习染..

三、找出活用的字词并解释(22分)

1、故就酒家觞之

2、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3、妾不衣帛

4、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饘粥

5、枉道速祸

6、上以无隐,益重之

7、果、肴非远方珍异

8、远罪丰家

9、至孙以骄溢倾家使??用尽

10、而耻衣恶食恶四、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4分)

1、酒酤于市:

2、公亦少从众:少通稍稍微

五、找出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10分)

1、吾不以为病:

2、或三行五行:行次数

3、然后敢发书:

4、君子以为忠:

5、石崇以奢靡夸人:七、阅读下文,完成1---6题(14分)

仓慈传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

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

大姓雄张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至,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

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

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②,但鞭

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

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

劳之。欲诣洛者,为封过所③,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④,辄以府

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

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

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

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

【注】①大姓雄张:指豪族称霸②殊死:古代斩首之刑。③为封过所:为(他们)办好过路文书。④平取:按公平的价格收取。

1、《三国志》与《史记》都属于纪传体体。(1分)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1分)

a、旷无太守二十岁旷:空缺。

b、县不能决县:同“悬”,悬着,

无结果。..

c、慈躬往省阅省:看望,探望。

d、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见:同“现”,现成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b)(1分)

a、①以丧乱隔绝。②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篇二:陈秋珍《家教应该倡导孝与俭》阅读题附答案】

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人格的养成具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

的作用。时下一些人没有敬畏,不知珍惜,究其原因,是不懂孝与

俭。在家教中应该力倡孝与俭,它们是敬惜之心的发端。②为了教

育子孙后代,古人精心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其中,孝与俭是我国

传统家教的重要内容。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

处优的情况,在家训中,特别强调了“尽孝悌”、“倡勤俭”,教育子

女要敬老爱幼,衣勿华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导子孙要赡养

父母、尊敬父母,崇尚“俭而不吝”。这些家教,在约束子弟、和睦

家族家庭、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③今天,我们所说

的孝是指善事父母。首先是物质上赡养父母,其次是顺从,言语和

气、态度谦恭、及时回应父母的要求。孝的最高层次是发自内心、

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对父母的敬爱。④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正确

的孝顺观,可以使子女懂得奉养父母,侍候长辈,是分本。孝是做

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美德,也是一个人爱家爱国

的出发点。⑤俭朴是人对待物质的一种态度和精神,体现出对劳动

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诸葛亮的《诫子书》不足白字,思想

深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然被奉为圭臬①。司马光专门写了一篇《训俭示康》,指出

崇俭戒奢、劳谦终吉。《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诉我们。⑥因此,在家教中倡导俭朴,能够培养人们从小自我克制欲望的能力和精神,使人不滋生贪婪物

语,不贪图享受,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⑦在家庭教育中从小

培养敬老尊长,参加劳动等意识和习惯,从而体会劳动的不易和父

母的辛苦,才能使人具备孝和俭的美德。【注】①圭臬:借指准则

和法度。 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 请在第⑤段横线

处填上一句话,阐明《朱子家训》中的话与本段论点之间的联系。

(3分) 20. 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参考答案:

18.答案:家教应该倡导孝与俭(共2分) 19.答案示例:虽然“一

粥一饭”,“半丝半缕”微不足道,但仍然凝聚着人们辛勤的劳动汗水,

是需要珍惜的劳动成果。(共3分) 20.答案示例:首先,提出家教

应该倡导孝与俭。其次,阐明了家教中倡导孝与俭的意义。最后指

出家教中倡导孝和俭的一些具体做法。(共3分)

【篇三: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五中学2013年中考语文三

模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纸上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必须在答题纸的对应答题位置上答题,写在其他地方无效。答题

方式详见答题纸上的说明。

4.考试结束后,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合谐簇新莫衷一是突如其来

b. 事例轩昂锐不可当无可置疑

c. 繁衍惩戒险象叠生一泻千里

d. 凛冽慰藉进退维谷心无旁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的目光是那样惊喜,充斥

着饱满的生气。..

b. 小学同学会上,大家沉浸于回忆之中,都兴致勃勃说起当年班里

发生的种种趣事。.. c. 经典就是这样,任凭岁月更迭,沧海桑田,也不能磨灭它的光芒,反而愈加清晰。....

d. 能够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力求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左右逢源,这

是增强自身魅力,同....

时提升社交能力的关键所在。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李敖访问大陆时曾对媒体说,此行“不是怀乡,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

是还乡,没有衣锦。”

b. 最近多名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

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

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c. 然而还有这样一种工场:劳动者在这个工场中时如此自在,终其

一生,他们都在那里

工作。只是这样的工场不多。

d. 江南的三、四月间,正是草长莺飞、花红柳绿的时节。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编者是西汉史学

家刘向,文中的唐雎是

战国时期“士”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b. 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社戏》叙写

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

则是社会的病态。

c.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

冲突,反映资产阶级

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其中夏洛克这个典型形象成为了世界文学

画廊中四大吝啬鬼之一。

d.我们学过的《陈涉世家》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②辛苦

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③三

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④夫战,勇气也。,,三而竭。(《曹刿论战》)

7.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3分)

有关资料表明:一个人确实存在着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内,做某一类

事情可获得最佳

效果的生理、心理规律,这就是人体生物钟现象。所以①。这一规

律运用到平时学习复习上,就要求养成固定时间内复习固定内容的

习惯。比如每天早自修背诵文章,比突然换到中午时间背诵效率要高。因为一到这时间,②。

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5月23日上午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演讲。李克强的演讲获得了在场巴方参议员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用巴基斯坦传统的敲击桌面的方式表达对演讲的喝彩和对中巴友好的支持。

李克强两次引用自己27年前访问巴基斯坦时学会的当地乌尔都语来表达中巴友谊

万岁。他还引用中国网民的话,“中国的网民在网上发明了一个新的网络语言,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称作‘巴铁’,用中国的俗话说:‘铁哥们儿’。”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简明,语言得体。(3分)

在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时,李勇同学觉得内容太难,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作为他的好朋友,你去鼓励他。你真诚地说:“ 。”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初中三年,光阴荏苒。忆同学少年,良多趣味。我们曾赏杜甫一览众山小,体会万丈豪情;,;我们曾诵李白举头望明月,细诉思乡情怀——如今,这些都如片片枫叶,,珍藏在你我青春的诗集。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竹叶青青

①我家院子里有一株竹子。它身材颀长,纤条裹翠,碧叶挂枝,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与周围的那些“矮个”相比,可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另类。②但它太瘦弱了,总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看到那细长的竹竿,脑海里马上会跳出“骨瘦如柴”之类的词,也马上会明白人们为什么要骂瘦高个“大竹竿”。这竹子,连一

点轻飘飘的竹叶都能让它弯下腰,似乎出生才两个多月的小狗也能轻松把它啃断。每逢风吹雨打,它总是东倒西歪,摇摇晃晃,仿佛命悬一线,危在旦夕。而晴空万里,阳光普照之时,它也总是懒洋洋的,像一个百疾缠身的病秧子,有气无力地耷拉着脑袋。尽管它还处于生长期,但面对此情此景,你绝对不会想到“风华正茂”之类的词,而“风烛残年”倒是更贴切。很多人都把竹看作谦谦君子,风度翩翩,但它却挺像个垂垂老矣、奄奄一息的人。③它的“精神面貌”实在是太糟糕了,以致“一丑遮百俊”。不论是姹紫嫣红的茶花、

月季、菊花,还是挺拔俊俏的罗汉松、虬枝蔓延的腊梅,都让它自

惭形秽。母亲经常到院子.

里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或是逗逗小狗,但从不搭理这株竹子——

她有那么多“嫡系军队”,还要这种“杂牌军”做甚?父亲对这些植物

都不感兴趣,但也总觉得那株竹子碍眼,常常嘟囔着要把它砍掉,

长长的竹竿兴许还能派上些用场??它也知趣,整日默默地卑处一隅,不声不响的,从不招谁惹谁。

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降临在我家所在的小城。那是我有生以来见

过的最大的一场雪。天地间,白茫茫的一片。门口的路上,早就积

了厚实实的一层。

⑤雪停之后,我们到院子里看,发现花草树木们集体遭了殃:罗汉

松折了枝条,腊梅断了躯干,许多娇艳的花儿也香消玉殒。那株竹

子呢?它倒在一旁,被厚厚的积雪压得弯了差不多九十度,竹身几

乎贴到了地上,估计非死即残了。

⑥母亲与我都挺伤心。于她,那多年的心血让一场雪就给付诸东流,换做谁这都是不好受的。于我,则是对那株竹子的死于非命感到惋惜。

⑦我拿着扫帚,心绪懒懒的,手脚散散的,无精打采地清理着那厚

厚的积雪。扫过之处,无不狼藉,断柯折枝或落叶残花散落其间。

当我用扫帚拍打竹上的积雪时,明显感到了那儿有些微微弹起,一

种先知先觉般的意识闪电一样掠过心际,仿佛冥冥之中在昭示着什么。我赶紧快马加鞭地扫雪。积雪渐渐减少,而那竹子竟然慢慢翘起,我心头一颤,差点失声叫了出来。积雪尽管还很厚,但还是挡

不住生命的力量,大块大块的雪从竹身滑落,像是知趣地为强势回

归的王者让开一条道。积雪被越抬越高,也越来越少。终于,积蓄

已久的能量在瞬间释放,那骇人的爆发力,把貌似强大的雪块弹得

老远,甚至溅到我的衣服上。这株竹子,竟然昂首挺胸站了起来,

像一个身负重伤的勇士从尸骸枕藉的战场上站了起来。⑧我彻底震

撼了,拄着扫把,呆呆地望着这一切,于积雪未消的草地上久久伫立??

(摘自《散文吧》,有删改)

11.第3自然段说竹子的“精神面貌”实在太糟糕了,作者认为竹子的“糟糕”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分析。(6分)

1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但它太瘦弱了,总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看到那细长的竹竿,脑海里马上会跳出“骨瘦如柴”之类的词,也马上会明白人们为什么

要骂瘦高个“大竹竿”。

②这株竹子,竟然昂首挺胸站了起来,像一个身负重伤的勇士从尸

骸枕藉的战场上站了起来。

13.第5自然段写到雪后的花草树木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章结尾说“我彻底震撼了”,请简要分析作者彻底震撼的原因。(3分)

(二)

比烟还轻的碳海绵

①一个“大块头”,那么轻盈、魔幻地站立着,它脚下是细细的狗尾

巴草芒尖。当你看到这样一幅图片时,是否立马石化了?在浙江大

学高分子系实验室里,我们终于见到了它的真容。几块装在瓶子里

的黑色块状物,体积、造型,看去跟一个热水瓶盖非常接近。伸食

指往瓶口里戳去,有触及棉花糖的感觉,但极富弹力——不费吹灰

之力,你就能压得它“前胸贴后背”;若拿出来放它在手上,闭上眼睛,你可能都不知道此物在手心。

②这是一种最新的超轻材料,专业上称超轻气凝胶,以石墨烯和碳

纳米管组合而成,科学家昵称它为“碳海绵”。它们看似碳,触似海绵,能达到的最小密度为0.16毫克/立方厘米,是空气密度的1/6,

刷新了目前世界上最轻固态材料0.18毫克/立方厘米的纪录,比烟还

飘渺。

③气凝胶是入选吉尼斯世界记录最轻的一类物质。因其内部“千疮百孔”,充斥着空气,故而得名。1931年,美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硅制得了最早的气凝胶,外号“凝固的烟”。2011年,美国科学家又制备了

一种镍构成的气凝胶,密度为0.9毫克/立方厘米,创下了当时最轻

材料的记录。

④这么轻的东西怎么制成的?浙江大学高分子系实验室教授高超说,气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液体),让其保留完

整的骨架。科学家将溶解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水溶液放在容器里,在低温下冻干,便获得了“碳海绵”。在电子显微镜下,碳纳米管和

石墨烯共同支撑起无数个孔隙,就像体育场馆等大型空间结构,用

钢筋做支架,用高强度的薄膜等做墙壁。在这里,碳纳米管就是支架,石墨烯就是墙壁。

⑤“碳海绵”的超优性能,决定了它将来可能在很多维度上改变人类

的生活。比如,它对有机溶剂具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报道

的吸油力最高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

倍左右的液体,而“碳海绵”的吸收量是这个量的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

⑥“碳海绵”的弹力,是一种无畏温度变化的“铁汉弹力”,科研人员

试过将碳海绵放在温度-196℃的液氮中,弹性活力依然。“碳海绵”

全身的空洞,造就了它“博大精深”的胸怀,是理想的储能、保温材料。

⑦就如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对这一新生材料,科学家还很难准确

预计它的应用领域与前景,还得依靠现实社会以及产业界的想象力,让这个新材料走出实验室,实现对世界的实际应用价值。(摘自

《钱江晚报》,有修改)

15.“碳海绵”具有哪些特性?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4分)

16. 请根据第4自然段内容简述“碳海绵”的基本制备过程。(3分)

17. 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4分)

(1)第2段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超轻气凝胶像海绵一样柔软,比烟还要飘渺。

(2)第5段加点的“一般”和“最高”两个词,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一词,说明现有吸油产品吸附能力低;“最高”一词,说明碳海绵的吸附能力也很有限。

18.结合文意,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碳海绵”会有怎样的应用前景。(3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一)

①(马)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

书诫之曰:“吾欲汝曹

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

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

②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

(二)

吾(司马光)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

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

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

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

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注】①交趾:古地名,今在越南境内。②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女子出嫁前,父母对其进行告诫或教育。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此吾所大恶也(痛恨) b.吾不以为病(缺陷)..

c.乃簪一花(簪子)d.士志于道(立志)..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如闻父母之名水陆草木之花..

b.而耻恶衣恶食者窥镜而自视..

c.今人乃以俭相诟病乃不知有汉..

d.古人以俭为美德以光先帝遗德..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②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22.上述两篇短文分别是马援和司马光对其晚辈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但是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内容不一样,请作简要分析。(4分) 23.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菱,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约客》描写的是(季节)的景物,《雨晴》描写的是(季节)的景物。(2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凭借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谦虚,宁愿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真宗)。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越发尊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做法才好)。”(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

《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

18、《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主编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定名。 2、文中“勤俭”名言 (1)与其不逊也宁固。 以约失之者鲜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御孙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司马光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酒酤于市:通“沽”,买酒 三、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在句中的含义 1、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有地位的人 3、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没有地位的人,百姓 4、枉道速祸:招致 5、果以富得罪出亡:招来罪过 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作动,穿;形作名,脏破的衣服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动,以……为耻 3、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名作动,穿士人的衣服。

4、果、肴非远方珍异:形作名,珍贵奇异之品。 5、听事前仅容旋马:使动,使……转身(旋) 6、臣家贫,客至无器皿……,故就酒家觞之:名作动,请人喝酒 7、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名作动,盖布被 8、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使动,使……远离;使……富裕 9、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使动,使……破败;使……丧灭 10、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锦:名作动,穿 11、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动,使……倾尽 1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名作动,称冠,位居第一 13、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 14、上以无隐,益重之。形作动,器重 五、一词多义: 1、服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2、非 (1)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讥评 (2)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议 (3)酒非内法:(如果)不是 (4)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3、病 (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陷

《司马光.训俭示康》古今对照

司马光.训俭示康 古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

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qiu1)知其及祸﹔及戌(xū),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训俭示康》知识点

司马光《训俭示康》梳理 一、文学、文化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个月逝,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学术上有不朽贡献,用十九年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也是第一部)编号体通史《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上起战国周威烈五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1362年的历史。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为《资治通鉴》。 3、同年,科举制度中称同科考中的人。汉代以同举考廉为“同年”,廉派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时考中者,都称“同年”。 4、闻喜宴,皇帝赐予新科进士的宴会。因曾设宴于琼林苑,故又称“琼林宴。” 5、东市,刑场。汉朝中央政府处决犯人的地方在长安东,所以称东市,以后就滥用东市为刑场的仪称。 6、科名,隋代起设科取士,叫作科举。因为取士分等第名次,

所以又叫科第、科名。 二、通假字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或品行好的人(君子寡欲则不传于物)今指人格高尚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小人:古指地位低的人,也指道德低下的人(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今指人格卑鄙的人(小人得志/势力小人) 四、一词多义 1、靡:(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2、类:(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 (2)枣、柿之类种类 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4)走卒类士服衣服 4、非:(1)人不相非讥评,认为不对 (2)酒非内法不是 (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文言文司马光《训俭示康》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训俭示康①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②;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③;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闻昔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④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 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⑤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⑥饘粥以糊口,孟僖子⑦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石崇⑧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⑨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有删节) (注释)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②与其不逊也宁固: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与其骄傲,无宁固陋。③以约失之者鲜矣: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④公孙布被:公孙弘,汉武帝时为丞相。史书上说他盖的是布被。⑤御孙: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⑥正考父:宋国的大夫,孔子的祖先。 ⑦孟僖子:春秋时鲁国的大夫。⑧石崇: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⑨寇莱公:寇准,宋真宗初年为宰相,后封莱国公。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2、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训诫的重点内容。 3、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明确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难点:对本文对比论证、例证的合理运用的分析理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 本文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翻译,教师在课上迅速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在树立内容时应和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关注例证的角度、作用以及和全文主旨的关联,最后读写结合,诵读积累。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师导入 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 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 四、解读文本,分析例证或对比论证。 五、拓展引申: 一、导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如魏晋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尤为著名。到了唐太宗时,太宗受魏征直谏而受益获得 启发,亲自撰写《帝苑》十二篇,专赐皇太子,实际上成为政治遗嘱,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大家都 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堪称经典的家 庭教育文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希望从中受益。 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 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 在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 赠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典例:司马光一生的确由俭朴美德照亮的。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 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 评价: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 著作。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他的文章一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为文不仅有宋人“辞达”的 特点,又有坦率、恳切的特点。这同他的个性、人品有 密切的关系。 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 (一)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意。教师巡视答疑。 自读要求:通读全文,基本上能讲解词句,翻译全文;关注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每段的关键句。 (二)聚焦题目,整体把握 1、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 2、作者想要表明的观点是什么?每一段哪些关键句给了你提示? 3、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观点的? 明确:奢靡成风。 训“俭”。 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训俭示康(节选)》阅读答案及翻译

训俭示康①(节选) (宋)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 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 ..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昔正考父饘粥②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注】①康:指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②正考父饘粥:正考父,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远祖。饘,稠粥。粥,稀粥。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年 ..曰:“君赐不可违也。”同年:年龄相同的人 B.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干:求取 C.走卒类.士服类:像 D.子孙习.其家风习:习染.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世以.清白相承臣以.供养无主 B.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均之.二策 C.会数而.礼勤到则披草而.坐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20200704195131)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 原文: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 ;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 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

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 公叹 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 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qiu1) 知其及祸;及戌(X@,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一、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2、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训诫的重点内容。3、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疏通文意,明确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难点:对本文对比论证、例证的合理运用的分析理解。三、教学时:2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 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本文是自读文,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翻译,教师在上迅速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在树立内容时应和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关注例证的角度、作用以及和全文主旨的关联,最后读写结合,诵读积累。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导入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四、解读文本,分析例证或对比论证。 五、拓展引申:一、导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如魏晋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尤为著名。到了唐太宗时,太宗受魏征直谏而受益获得启发,亲自撰写《帝苑》十二篇,专赐皇太子,实际上成为政治遗嘱,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

的大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堪称经典的家庭教育文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希望从中受益。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在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赠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典例:司马光一生的确由俭朴美德照亮的。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评价: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著作。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他的一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为文不仅有宋人“辞达”的特点,又有坦率、恳切的特点。这同他的个性、人品有密切的关系。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一)学生自读文,梳理文意。教师巡视答疑。自读要求:通读全文,基本上能讲解词句,翻译全文;关注重点实词、虚词;把握每段的关键句。(二)聚焦题目,整体把握1、当时的社会风气如何?2、作者想要表明的观点是什么?每一段哪些关键句给了你提示?3、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观点的?明确:奢靡成风。 训“俭”。 引证、例证、对比论证(三)学生深入阅读,试着圈划每一段关键句。(关注有“嘻、嗟乎、呜呼、哉、乎”语气

司马光《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粥以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山藻,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注释] 1.华靡:豪华奢侈。 2.金银:饰有金银(的衣服)。 3.羞赧:害羞,脸红。 4.同年:同榜登科的人,彼此称“同年”。 5.乃簪一花:于是勉为插戴一枝花。簪,这里作动词用。 6.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有意违背世俗常情来求得名誉。服,穿。垢,脏。弊,破。矫俗,违背世俗的常情。干名,求名誉。 7.俭素:节俭朴素。 8.嗤吾固陋:讥笑我固执而不通达。

司马光《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司马光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实:对: (3)故就酒家觞之。 故: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 上:以:益: (5)所亲或规之。 所亲:或: (6)公宜少从众。 宜:少: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致: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安求其能千里也? 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

18、《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答案) ,、” ' ,、、/?-八 f/,、I~r 、文学吊识: 《 资治通鉴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定名。 2、文中“勤俭”名言 (1)与其不逊也宁固。 以约失之者鲜矣。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酒酤于市:通“沽”,买酒 三、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在句中的含义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没有地位的人,百姓 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名作动,穿;形作名,脏破的衣 服 2、士志于道而 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意动,以……为耻 3、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 士服:名作动,穿士人的衣 1、司马光(1019—1086),字 君实 北宋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主编编年体通史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未足与议也 。一一孔子 (2 )俭,德之共也; 侈,恶之大也 。一一御孙 (3)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司马光 1、 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 2、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有地位的人 3、 4、 枉道速祸:招致 5、 果以富得罪出亡:招来罪过

服。

臣家贫,客至无器皿……,故就酒家 觞之:名作动,请人喝酒 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 远罪丰家:使动,使……远离;使 10、季文子相三君,妾不 衣锦:名作动,穿 11、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 倾家:使动,使……倾尽 12、近世寇莱公豪侈 冠一时:名作动,称冠,位居第一 13、虽举家 锦衣玉食 ,何患不能?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 14、上 以无隐,益 重 之。形作动,器重 五、一词多义: 1、服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2、非 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议 酒非内法: (如果)不是 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3、病 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陷 4、 果、肴非远方 珍异: 形作名,珍贵奇异之品。 5、 听事前仅容 旋马:使动,使……转身(旋) 6、 7、 外人颇有公孙 布被 之讥:名作动,盖布被 8、 9、 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 败家丧身:使动,使……破败;使 丧灭 1)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讥评

训俭示康读后感

《训俭示康》读后感 本学期学习了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读后有很多感触。仔细品来,想着自已,看看周边,浮燥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深深的震憾和荡涤。作为一名直接服务农村的干部,我也象作者一样,本为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少年刻苦,方得跳出“农门”,一心为公,只以薄薪糊口。“近岁风俗尤为侈蘼”,常感困惑,读过此文,困惑顿释,深受鼓舞。 本篇选自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的著作《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作者司马光,生活很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不可奢侈,谨身节俭。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淳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即以亲切的笔调写下了《训俭示康》一文,目的在告诫其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而不要“以奢靡为荣”。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侈,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小至理家,大到治国,都应倡导勤俭,反对奢侈。 “小家”来说:时至今日,当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下大部分的家庭均为独生子,不愁吃穿。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常走进误区,现身为人母,也曾感同身受,孩子要什么就卖什么,特别有祖父母的,更是惯着孙子。所以,教育孩子要学会勤俭节约不浪费的问题确实让我

苦恼过一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因此,我时常带孩子到老家农村去体验生活,去摘摘菜,让她知道和感受做的过程,慢慢体会辛苦滋味,逐渐改变了孩子的很多不好的习惯。 “大家”来看:领导干部更应具备勤俭朴素的美德,因为一个人因为因为俭约而犯过错的是很少的。奢靡往往是一条绳索,只要被它束缚了手脚,就很难再迈步向前,为事业作出努力;奢靡又往往是一条毒蛇,只要沾染上它的毒液,灵魂就会溃烂,精神就会枯萎。君不见:古来有几许纨绔子弟干出了大事业的? 诚然,奢靡的反面就是耐得住清贫,但耐得住清贫,并不是厮守清贫,甘于受穷,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贫贱不移,矢志不改,以清贫养平静的心态,以清贫求发展的空间,以清贫砥砺青云之志,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清贫不是贫困,而是富有。清贫是精神的富有,物质的适中,是物质和精神在一个人心中的协调统一,是摆脱了物欲缠绕,主动放弃对多余物质享受的追求,是自由、充实、舒展、向上的生活理念。 一个人如果想有所为,就决不会竭尽心力去装点自己的生活,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而必然以勤俭朴素作为自己道德的准则,并且身体力行。

司马光《训俭示康》,张之洞《诫子书》、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司马光《训俭示康》,张之洞《诫子书》、弘一大师《改过十训》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鳅知其及祸;及戍,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以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奋俭朴的好习惯。 (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汉语知识及书中注释,疏通课文字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三)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把握观点,理清层次,分析主要的论证方法。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内容和中心是什么? 分析:本文是一篇父亲对儿子的训诫。文章的中心是一个字——“俭”。作者要求儿子要崇尚节俭,不追求奢靡。 文章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讲述俭为美德的道理,引用名言,并举了包含作者自身在内的大量事例;另一方面是论述奢侈的弊端,也引用名言、列举事例,在这一方面还含有批判当世奢靡之风的内容。由此决定了文中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事实说话,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从思路上说,文章开头由清白家风说到自己以俭素为美,然后引圣人之训,表明批判“今人”奢靡之风的态度,为第一层;然后从自己的父亲、儿子的祖父在世时的朴素作风与当世颓弊风俗对比,以此训子,为第二层;接下来举本朝几位高官崇尚节俭的行与言阐述居高位者须崇俭以教子孙的道理,为第三层;由此专从道理上阐明俭之利、侈之弊,为第四层;最后举古今七例证明上一层的论点,并要求儿子将此训传于子孙,与全文开头的世代清白家风相承呼应,条理顺畅;议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结构谨严。 文中记叙为议论提供依据,抒情为议论标明层次,三者结合,熔于一炉,使文章有着极高的感染力。 (三)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分析:文章通过清白家风、自身俭素、孔子名言三层铺垫,于第一层末了举出古人崇俭与今人尚侈相对照,表明了自身崇俭鄙侈的态度,中心论点便寄寓其中。此外,本文标题也点明了全文的中心——“俭”。 (四)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分析: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从范围上说,有自身,有长辈;有同仁,有前朝;有古有今,有优有劣,同是达人君子又有崇俭、贵侈之分,角度不一。从论证方面来看,有正例有反例,自家事迹用作正面范例,李文靖公等三例用以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篇一:训俭示康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常识填空(9分) 1、司马光,字,晚年号,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 人,世称,(朝代)著名的家、家。因反对法,于熙宁三年出 知永兴军。第二年退居洛阳,花费15年时间主编,这是我国最详 尽的(体例)。此书原名《通志》,改名的原因是为了“ ,”。 2、本文中引用不少名句,如“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出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自;“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 庶人之孝也” 出自;而本文中的,两句也和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样,成为传诵千古的名言。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41分) 1、靡:(1)吾性不喜华靡(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2、类:(1)走卒类士服(2)枣、柿之类.. 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3)汝非徒身当服行.. 4、非:(1)人不相非(2)酒非内法.. (3)汝非徒身当服行. 5、数:(1)会数而礼勤(2)常数月营聚.. (3)不可遍数. 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参政鲁公为谏官.. (3)自为乳儿(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7、多:(1)今多穷困(2)多不过七行.. 8、乃:(1)乃簪一花(2)人乃以俭相诟病.. 9、少:(1)公今受俸不少(2)公宜少从众. 10、以:(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以约失之者鲜矣.. (3)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4)问其所来,以实对. 11、身:(1)身岂能长存(2)汝非徒身当服行.. 12、及:(1)岂庸人所及哉(2)及戌.. 15、常:(1)顾人之常情(2)身岂能常存..

司马光《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司马光《训俭示康》阅读答案 《训俭示康》司马光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 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 既:实:对: (3)故就酒家觞之。 故: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 上:以:益: (5)所亲或规之。 所亲:或: (6)公宜少从众。 宜:少: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顿:致: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训俭示康》

《训俭示康》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借鉴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思想作风; 2.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采用大量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例证的不同角度。 2.难点: 训诫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作风。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背景、题解: 1.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哲宗即位,还朝任职。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数月后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实,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读者对史实的发展能够一目了然。 2.司马康: 司马康是司马光的儿子,字公休,从小严谨、聪明、博通古书,曾任校书郎、著作佐郎兼侍讲,为人廉洁,口不言财,可见受司马光的影响很深。 3.解题: 本文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训: 训诫。俭: 节俭。示:给……看。本文是要求司马康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二、课文分析: (一)本文的内容和中心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