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形势下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新形势下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新形势下准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

养定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新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的经济形势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教育必须满足“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人才需求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如今经济发展的关键正从速度向质量转变,投资不再是简单的数量积累,而是要产业升级,目前是调整结构、技术创新的最佳时机。“这将产生大量的新型人才需求。教育要尽快调整办学方向,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高职教育如何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常态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要实现“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实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升级,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向中高端发展。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更加重视中高端技

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切实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从重视“技能教育”到“技术教育”,从强调“技能本位”到“人格本位”,都给高职教育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要满足“经济新常态”下的大量人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数以亿计”这种提法,不同于以往的“大量”“大批”,突显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人才需求的数量之大,党中央的这种判断,是基于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的考量,也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高职教育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突破人才培养的瓶颈,用现有的资源,在当前政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培养出足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教育要满足“经济新常态”对劳动者职业精神的需求

“经济新常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进一步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认为在这方面高职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

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也指出,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面向人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有机衔接,畅通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培养人才不能只重技能不重品德,只培养生产能力不教授生活能力,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的人才”,更多地聚焦于学生的发展,超越过去“见物不见人”的狭隘观念,突出道德、文化素养、劳动实践技术和技能等职业教育特有素质性目标及其养成过程,加强思想教育,把对“人性”和“人格”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四、高职教育要满足“经济新常态”对现代人才培养体系的需求

经济新常态要求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推动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承接,学校标准与企业标准相统一的人才成长“直通车”。这种“直通”必须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来实现,行业企业必须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校企之间达成深度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产教融

合,才能为学生提供工学结合的实践机会,才能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