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检查多采用气相色谱法。一般认为残留溶剂测定属限度检查,按相关指导原则只需提供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及进样精密度等方法学研究资料,故未进行线性、准确度和耐用性方面研究。残留量检查究竟是属于定量还是限度检查的范畴,《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未明确规定。考虑到药物合成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数量等的不同,残留溶剂研究需要进行的程度、目标也可能不同,对方法学的要求也可能随之不同。当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规定限度时, 通常按限度检查要求,无需得出准确含量;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规定限度(尤其当检测结果为限度边缘时),或需残留溶剂量进行含量纯度折算时,需按定量检查要求进行方法学研究。一、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柱效:以被测物的色谱峰计,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二、专属性

1、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取各种残留溶剂对照品溶液,分别单独进样,记录色谱图。取混合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2、排除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的干扰。

①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

②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

三、检测限和定量限

检测限为信噪比3: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测定时需验证定量限,其限度为信噪比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同时说明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并附图谱。

四、线性

制备6个浓度,R=0.9990。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线性溶液浓度应从定量限浓度开始,至对照溶液浓度的120%以上。

五、精密度

1、重复性

①在规定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一般保留时间的RSD〈1%,峰面积的RSD〈5%。

②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保留时间

的RSD〈1%。

2、重现性

指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时,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六、准确度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含量测定的回收率应大于98%。

进行回收率试验时,由于采用顶空进样系统,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此时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

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它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

标准加入法为精密称(量)取被测定的残留溶剂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一定量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残留留剂的含量,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即得供试液溶液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或按下式计算残留溶剂的量。Cx=ΔCx/[(Ais/Ax)-1],式中C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浓度;A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ΔCx 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被测组分对照品;Ais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

标准加入法测回收率

步骤1

精密称量适量的药粉,定容置100m容量瓶中,精密量取 5ml分别置5个10ml容量瓶中,各瓶中分别加入梯度的标样,定容,分别测量各个瓶中的样品,可以得到x1。

请计算好样品量和标样的浓度!可以根据以前的数据算好!

步骤2

原理同步骤1。精密称量适量的药粉,量相当于步骤1的一半,定量加入标样C,量和该步骤中称取的药粉中含被测物的量相当,再定容置100ml容量瓶中,以下步骤同步骤1。。。。。。得到 x2 回收率的计算要复杂一些,根据第一步是可以得到粉中被分析物的含量的。第二步骤中药粉中被测物的含量要利用第一步中的含量和取样量来计算!C是理论加入的量,根据 x1 和 x2 可以算出测量的加入量 c‘回收率= c’/C *100%

以上方法要求药粉的溶解度非常好!可能更可行的方法如下:精密称取药粉适量,定容置 25 ml 量瓶中,精密量取溶液 2ml ,分别加入 5 个顶空瓶中,在该顶空瓶中加入0.2, 0.4, 0.6, 0.8, 1.0 ml 的标样,再补足溶剂,使各瓶的体积相等。

用校正过的加样枪完成以上步骤!

七、耐用性

气相色谱法中耐用性包括:载气及流速,不同厂牌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改变,分流比调整等。资料中需说明小的变动能否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以确保方法有效。

前我一般的制定有机残留,操作是先看药典附录VIII P , 那个表,根据上面的限度.来设计. 样品尽量多称点.浓度配高点..根据那个限度.来推算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尽量多称对照品,因为有机挥发快,再称样过程中会影响称量.

比如甲醇限度是0.3%, 计划1g样品(具体根据溶解性来做)用溶解性很高的溶剂定容到10ml, 那么根据限度换算,对照品需要配置0.3mg/ml浓度.

称对照品,最好先再容量瓶中装一些溶剂.称样.滴定管悬空滴加. 方便称量.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原料药溶解性,选择低毒性,且与待测的残留组分分离好(事先可以参考沸点和柱子初步判断)。

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去做好残留溶剂检查,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首先应学习和熟练掌握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ⅧP残留溶剂测定法的有关要求;

主要是以下几点:

1.色谱柱的选择,一般现在都要选择毛细管柱,如果你们公司很有条件,那么极性和非极性的色谱柱都购买吧!我们用的是中极性的色谱柱,一般做有机溶剂残留大多数是可以了。

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主要是根据供试品的溶解度来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对照品在该溶剂中的溶解性。一般首先选择溶剂水、DMF、DMSO,再考虑其它溶剂。

3.测定法的选择,等温和程序升温法,进样方面主要有顶空和直接进样法,这个主要根据自身实际条件来选择。

4.其它就不多说了,主要看一下该残留溶剂测定法后面的【附注】,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还有相对保留时间的参考值,这个对实际做某个品种时很有用,可以提前大概知道该残留溶剂的保留时间。

二、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要点(姜连阁),这个很有用

1.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按有机溶剂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ICH将有机溶剂分为避免使用、限制使用、低毒和毒性依据尚不足四种情况。因残留溶剂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故需对其进行研究。

2.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

残留溶剂的测定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推荐使用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系统,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进样方法。

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它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等。

测定残留溶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进样方法和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检测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2.1、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

根据制备工艺确定被测有机溶剂的范围。通常应对制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溶剂和重结晶用溶剂,以及根据工艺特点要求的其它溶剂进行残留量的研究。建议对合成最后三步使用的三类溶剂也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对未知峰进行归属;对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建议考察其残留情况,特别是缓、控释微丸包衣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应引起注意。

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同ICH的规定。

2.2、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色谱柱。毛细管柱有极性柱、非极性柱、弱极性柱和中等极性柱。填充柱有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适宜固定液的填充柱。

测定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时,由于普通气相色谱仪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的灵敏度降低。通常采用弱极性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的碱性有

机溶剂,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

2.3、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

顶空进样方法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的药物,可采用DMF、DMSO或其他适宜溶剂。溶液直接进样方法用水或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

制备供试品的溶剂的选择应兼顾供试品和被测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且所用溶剂应不干扰被测有机溶剂的测定。水是首选溶剂,特别是顶空进样系统。因为水中不含有机溶剂,故干扰较少,且在FID检测器上,以水为溶剂时,各残留溶剂的灵敏度最高。当药物不溶于水时,可加入适当的酸或碱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最好选用不挥发的酸或碱。以DMSO等为溶剂时,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以增加检测的灵敏度,或用盐析的方法增加灵敏度。测定含氮的碱性溶剂时,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被测物与酸反应后不易汽化。

对照品的制备方法应与供试品的制备方法相同。在申报资料中发现对照品(溶液)为直接进样,供试品则为固体直接顶空进样,供试品和对照品不但制备方法不同,而且进样方法和进样量也不同,无法进行比较。提请申报单位注意。

2.4、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浓度的确定

配制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应满足定量测定的需要,一般供试品取样量在0.1~1g之间。限度检查时对照品溶液的浓度可按规定的限度配制,定量测定时按实际残留量配制,浓度相差最好以不超过2倍为宜。

2.5、检测器的选择

一般选用FID检测器,对含卤素的有机溶剂如氯仿等,采用ECD检测器可得到更高的灵敏度。

通常可根据药物溶剂的残留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等温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沸点差异较大时,可选择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程序升温法;也可选择填充柱或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法。

限度检查(一类、部分二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外标法;定量测定(含量超过0.1%的二类或需要定量控制的三类溶剂)时采用内标法或标准加入法。

顶空进样法还要对顶空温度和顶空时间进行选择。

顶空温度应根据溶解供试品溶剂的特性及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以水为溶剂及测定低沸点残留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85℃;测定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时,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干扰测定结果。以DMSO为溶剂时,顶空温度不宜超过115℃。例如,在申报资料中发现,以水为溶剂,顶空温度为100℃,柱温60℃,结果高浓度的乙腈比低浓度的二氯甲烷的峰面积还小,原因是顶空温度太高,大量的水被蒸发(或浓度被稀释),随着水蒸汽的凝结,在水中溶解度大的乙腈的灵敏度下降,产生了与事实不符的实验结果。

顶空时间是要确保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一般通过测定顶空时间与顶空气体浓度的浓度—时间曲线来确定。顶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45分钟,如果超过60min,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导致定量的准确性降低。如果平衡时间选择10分钟,就不能保证气-液两相达到平衡。

注意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

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等不适宜用顶空法测定。

3、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验证(我认为必做用红色标识)

3.1、系统适用性试验

柱效:用被测物的色谱峰计算,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3.2、准确度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含量测定的回收率应大于98%。

进行回收率试验时,由于采用顶空进样系统,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此时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它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

标准加入法为精密称(量)取被测定的残留溶剂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一定量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残留留剂的含量,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即得供试液溶液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或按下式计算残留溶剂的量。Cx=ΔCx/[(Ais/Ax)-1],式中C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浓度;A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ΔCx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被测组分对照品;Ais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

3.3、专属性

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

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干扰。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或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时,应通过试验排除干扰。对第一类干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对第二类干扰,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

3.4、其它

可根据是限度检查还是定量测定选择具体的验证内容。

精密度:重复性和重现性,在规定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一般保留时间的RSD〈1%,峰面积的RSD〈5%。

线性:至少制备5个浓度,R=0.99。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检测限和定量限:检测限为信噪比3:1或2: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测定时需验证定量限,其限度为信噪比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同时说明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并附图谱。

残留溶剂顶空分析报告方法验证方案设计模版2

方案批准 注:在方案批准部分签字表明签字者同意方案中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记录要求。在执行本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影响严格执行本方案的偏差,对较小的偏差将通过偏差报告的形式来解决,对于关键性偏差,如对方法的调整、对参数或接受标准的调整必须制定出增补方案并按照原方案批准程序得到批准才能进行。所有的偏差报告和增补方案必须在提交验证报告供批准时一同提交。

目录 1.概述 (3) 2.参考资料 (4) 3. 职责 (4) 4. 色谱系统及色谱条件 (4) 5. 器材与试剂 (5) 6. 验证试验 (5) 6.1系统适应性 (5) 6.2专属性 (6) 6.3耐用性 (7) 6.4定量限 (8) 6.5检测限 (8) 6.6线性与围 (8) 6.7准确度 (9) 6.8精密度 (11) 7.再验证周期 (12) 8.偏差及纠正措施 (13) 9.最终审核和批准 (13) 药品残留溶剂顶空分析方法草案 (14)

1.概述 1.1根据ICH对药品中残留溶剂含量的要求及盐酸噻氯匹定生产工艺,必须控制盐酸噻氯匹定生产工艺中使用到的溶剂乙醇、丁酮、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残留量。限度分别为:乙醇≤5000ppm、丁酮≤5000ppm、甲苯≤890ppm、DMF≤880ppm。 1.2分析方法草案见附件。 1.3本分析方法属于杂质定量分析,因此需要验证的项目有:系统适应性、专属性、线性、 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耐用性,具体参数及接受标准要求见下表:

2.参考资料 ICH Q3C (R3), November 2005. ICH Q2 (R1), November 2005. <467> Residual Solvents,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31, November 2007. <20424> Residual Solvents, European Pharmacopoeia 6.0, June 2007. 3. 职责 4.1色谱系统

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产品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20**年**月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方案实施日期:

目录 1.验证目的 (4) 2.方法简介与确认范围 (4) 3.标准品、供试品 (4) 4.风险评估 (4) 5.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5) 6.验证步骤 (6) 6.1系统适应性 (6) 6.2专属性 (6) 6.3定量限与检测限 (7) 6.4线性 (7) 6.5准确度 (8) 6.6精密度 (9) 6.7范围 (9) 6.8耐用性 (9) 6.9样品测定 (10) 7.偏差 (10) 8.风险的接收与评审 (10) 9.再验证 (10) 10.确认结果评审和结论 (10) 11.更改历史 (10) 12. 附录 (10)

1.验证目的 根据法规的要求,分析方法应进行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这个验证方案的目的是为验证提供具体方法参数、可接受标准和研究步骤。 2.方法简介与确认范围 ***产品生产过程中用到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为了准确测定溶剂在成品中的残留量,现对该测定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包括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与定量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及耐用性。 3.标准品、供试品 3.1标准品 3.2供试品 4.风险评估 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质量控制部和质量管理部共同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风险评

风险评估人: 评估日期: 5.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6.验证步骤 6.1系统适应性 精密称取乙醇200mg、丙酮200mg、二氯甲烷24mg、乙酸乙酯200mg、四氢呋喃28.8mg,置于已加入10ml二甲基亚砜的5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作为对照溶液储备液;精密移取对照液储备液5ml,置于一10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同法配制6份,连续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相邻组份之间的分离度R均应不小于1.5,各组份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A)均应不大于10%。 6.2专属性 a) 空白:精密移取二甲基亚砜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确定二甲基亚砜出峰位置,且溶剂对测定应无干扰。 b) 乙醇定位溶液:取乙醇约10mg,置于5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含乙醇约200μg/ml);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确定乙醇出峰位置,并不得有干扰峰,且与二甲基亚砜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c) 丙酮定位溶液:取丙酮约10mg,置于5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含丙酮约200μg/ml);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确定丙酮出峰位置,并不得有干扰峰,且与二甲基亚砜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d) 二氯甲烷定位溶液:取二氯甲烷约12mg,置于5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移取1.0ml,置于1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含二氯甲烷约24μg /ml);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确定二氯甲烷出峰位置,并不得有干扰峰,且与二甲基亚砜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e) 乙酸乙酯定位溶液:取乙酸乙酯约10mg,置于50ml量瓶中,加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含乙酸乙酯约200μg/ml);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确定乙酸乙酯出峰位置,并不得有干扰峰,且与二甲基亚砜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f) 四氢呋喃定位溶液:取四氢呋喃约14.4mg,置于5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移取1.0ml,置于10ml量瓶中,用二甲基亚砜稀释至刻度(含四氢呋喃约28.8μg/ml);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确定四氢呋喃出峰位置,并不得有干扰峰,且与二甲基亚砜之间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 i) 对照液:精密称取乙醇200mg、丙酮200mg、二氯甲烷24mg、四氢呋喃28.8mg、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研究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一般要求控制在几个至几千个ppm之间,属于微量或痕量测定,与常量测定有着不同的特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对测定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 通过对最近一段申报资料的审评,经常发现在残留溶剂的检查方法尚不合理的情况下,若样品的色谱图中未出现溶剂峰,也未经其它系统验证,研究者就简单地作出样品无该溶剂残留的结论,进而不将其残留定入质量标准,药检所也不再进行复核。针对这种情况,从审评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评价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合理性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各位业内同仁交流。 有机残留溶剂检查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色谱系统的适用性和方法学验证资料遵循与液相色谱方法评价相同的原则,不再赘述。与液相方法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有多种进样方式,残留溶剂检查常用直接进样法或顶空进样法。针对这两种进样方法不同的特点,评价方法合理性的要点应有所不同。对于直接进样法,应着重评价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目前已普遍用毛细管柱取代填充柱,因为毛细管柱的柱效高,其灵敏度也较填充柱大为提高。但由于毛细管柱直接进样的体积小,一般仅几微升,即使提高供试溶液的浓度,对于测定限量极低的溶剂(如: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及对FID检测器响应低的溶剂(如:含氯的溶剂),其检测限一般接近或高于限量,灵敏度难以满足测定的需要。测定此类溶剂最好采用顶空进样法,对含卤素的溶剂可改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样量小也易造成进样重复性差,采用内标法较外标法的结果更为准确。 顶空进样法是将大量样品中的残留溶剂富集在顶空瓶上层的气体中,对绝大多数有机溶剂而言,灵敏度较直接进样法大为提高,但顶空进样系统中存在气液两相的平衡问题,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增多。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应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顶空条件:顶空瓶的平衡温度和时间是最重要的参数,根据溶解样品的溶剂和待测溶剂的不同性质,达到气液平衡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可能不同,应有试验数据作为选择的依据,但在申报资料中一般都未提及。判断顶空条件是否适用,一般的规律是:顶空瓶的平衡温度应低于溶解样品所用溶剂的沸点10℃以下,能满足检测灵敏度即可;对于沸点过高的溶剂,如DMF、DMSO、聚乙二醇等,用顶空进样测定的灵敏度不如直接进样,不适宜采用顶空法;顶空瓶的平衡时间一般应为30至60分钟,才能保证气液两相达到稳态平衡。 2)供试品和对照品是否平行:由于供试品和对照品的液体部分状态不完全一致而造成的基质效应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基质效应,但目前在国内的申报资料中较少见到,其原因可能是方法较为繁琐,且需要消耗大量的样品,对新药研发初期样品量较少的情况或一些贵重的药品不太适用。如果申报资料中提供了回收率数据,就容易判断基质效应的大小,但由于目前对此没有强制要求,大多数资料都未对回收率进行研究。因此在评价方法时,至少应要求对照品和供试品采用相同的溶剂溶解,且液体部分的体积应完全一致。 3)重复性:由于顶空进样法存在气液平衡和气体进样的问题,粗放度较大,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要求是:内标法连续五次进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外标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欧洲药典则要求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因此重复性应密切关注。 此外,无论是直接进样或顶空进样,都应尽量使供试液中的样品完全溶解,否则当残留溶剂被包裹在样品晶格中时就不能被检测出来,可能造成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对溶解性差的样品,可采用不挥发性酸或碱的溶液、高沸点的有机溶剂、混合溶剂等来溶解样品,即使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可能被破坏,只要待测的残留溶剂不被破坏(如:测定酯类溶剂不

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方案

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方案

阿莫西林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 VP-01-06-00-041 方案起草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1、概述 在阿莫西林制备工艺中,使用了甲醇与丙酮两种对人体具有危害的二类溶剂,我公司为了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在国家要求范围内,开发了阿莫西林胶囊中甲醇与丙酮残留的检测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对此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2、验证目的 证明本方法能满足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测定,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测方法准确、重现并耐用,检测结果数据真实可靠。 3、验证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阿莫西林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验方法验证。 4、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5、验证前的风险评估 5.1 验证小组人员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需进行方法确认的项目。 5.1.1严重性(S ): 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5.1.2可能性(P ) 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五个等级:

5.1.3可检测性(D)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 5.2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 5.2.1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的确定 RPN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仪器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 = Severity(严重程度)×Possibility(发生的可能性)×Detection(可探测性) 5.2.2风险评价和处理

注:当RPN≤8,但严重性S为5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报告

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报告**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本号: 第1版验证名称 XX产品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验证编号 YZ-FX-13-001(P) 页码:Page 1 of 12 ***产品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20**年**月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本号: 第1版验证名称 XX产品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验证编号 YZ-FX-13-001(P) 页码:Page 2 of 12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验证小组成员 部门人员职责 验证小组组长 职责部门人员 负责组织起草验证方案并按批准方案组织实 施;督促验证人员做好记录;负责各阶段验证 结果汇总及评价、组织起草验证报告;组织相 关培训 方案审核 审核签名及日期 验证委员会 方案批准 批准人批准日期

方案实施日期: **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版本号: 第1版验证名称 XX产品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验证编号 YZ-FX-13-001(P) 页码:Page 3 of 12 目录 1. 验证目 的 ..................................................................... ............................................................. 4 2. 方法简介与确认范围...................................................................... ........................................ 4 3. 标准品、供试 品 ..................................................................... ................................................. 4 4. 风险评 估 ..................................................................... ............................................................. 4 5. 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 5 6. 验证步 骤 ..................................................................... ............................................................. 6 6.1系统适应 性 ..................................................................... .......................................................... 6 6.2专属 性 .....................................................................

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方案

阿莫西林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 VP-01-06-00-041 方案起草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生效日期:年月日 1、概述 在阿莫西林制备工艺中,使用了甲醇与丙酮两种对人体具有危害的二类溶剂,我公司为了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在国家要求范围内,开发了阿莫西林胶囊中甲醇与丙酮残留的检测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对此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2、验证目的 证明本方法能满足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测定,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测方法准确、重现并耐用,检测结果数据真实可靠。 3、验证范围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阿莫西林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验方法验证。 4、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5、验证前的风险评估

5.1验证小组人员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需进行方法确认的项目。 5.1.1严重性(S):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5.1.2可能性(P):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五个等级: 5.1.3可检测性(D):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

5.2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 5.2.1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的确定 RPN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仪器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 = Severity(严重程度)×Possibility(发生的可能性)×Detection(可探测性) 5.2.2风险评价和处理 注:当RPN≤8,但严重性S为5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042有机残留溶剂检查方法合理性评价的几点考虑

发布日期20050429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标题有机残留溶剂检查方法合理性评价的几点考虑 作者邓海星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三部邓海星 摘要:残留溶剂是药品质量控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选择是否合 理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拟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评价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 行分析和讨论。 原料药或制剂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一般要求控制在几个至几千个ppm之间,属于微量或痕量测定,与常量测定有着不同的特点。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对测定结果有 着重要的影响,有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同一个样品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果。通过对 最近一段申报资料的审评,经常发现在残留溶剂的检查方法尚不合理的情况下,若样 品的色谱图中未出现溶剂峰,也未经其它系统验证,研究者就简单地作出样品无该溶 剂残留的结论,进而不将其残留定入质量标准,药检所也不再进行复核。针对这种情况,从审评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评价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合理性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与各位业内同仁交流。 有机残留溶剂检查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评价色谱系统的适用性和方法学验证资料 遵循与液相色谱方法评价相同的原则,不再赘述。与液相方法不同的是,气相色谱有 多种进样方式,残留溶剂检查常用直接进样法或顶空进样法。针对这两种进样方法不 同的特点,评价方法合理性的要点应有所不同。 对于直接进样法,应着重评价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目前已普遍用毛细管柱取代 填充柱,因为毛细管柱的柱效高,其灵敏度也较填充柱大为提高。但由于毛细管柱直 接进样的体积小,一般仅几微升,即使提高供试溶液的浓度,对于测定限量极低的溶 剂(如: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等)及对FID检测器响应低的溶剂(如:含氯的溶剂),其检测限一般接近或高于限量,灵敏度难以满足测定的需要。测定此类溶 剂最好采用顶空进样法,对含卤素的溶剂可改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样量小 也易造成进样重复性差,采用内标法较外标法的结果更为准确。 顶空进样法是将大量样品中的残留溶剂富集在顶空瓶上层的气体中,对绝大多数有 机溶剂而言,灵敏度较直接进样法大为提高,但顶空进样系统中存在气液两相的平衡 问题,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增多。评价方法是否合理,应着重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顶空条件:顶空瓶的平衡温度和时间是最重要的参数,根据溶解样品的溶剂和待测溶剂的不同性质,达到气液平衡所需的温度和时间可能不同,应有试验数据作为选

(医疗药品)兽用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兽用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之4) 来源中国兽药监察所中国兽药信息网 编辑南宁兽药科技网Dongy 2010-9-5 1 概述 兽用化学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赋形剂的生产中、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一些国际组织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为保障靶动物和动物食品安全,控制产品质量,需要对有机溶剂残留量进行研究和控制。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兽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Veterinary Medicinal Products,VICH)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指导原则、人用化学药物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国兽药典第三版附录的基础上,从兽药研究开发自身的规律出发,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有机溶剂残留量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形成的对有机溶剂残留问题的一般认识,以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兽药研究,为兽药评价提供相关指导。 本指导原则主要讨论原料药的有机溶剂残留问题,通过对原料药的讨论,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有机溶剂残留量控制的一般性原则;同时建议药物研发者关注制剂和辅料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控制。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2 残留溶剂的确定 2-1 通则 从理论上讲,兽药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的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能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有机溶剂残留量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是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 2-2 确定进行残留量研究的有机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兽药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 2-2-1 原料药制备工艺 原料药制备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溶剂主要有三种来源:合成原料或反应溶剂、反应副产物、由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根据国际化学品安全性纲要,以及美国环境保护机构、世界卫生组织等公布的研究结果,很多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障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以及保护环境,需要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 本指导原则是在参考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颁布的残留溶剂研究指导原则,美国药典(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英国药典(British Pharmacopoeia, BP)、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EP)、中国药典(Chinese Pharmacopoeia, ChP)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药物研发的特点,通过分析、研究残留溶剂问题与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制定的。本指导原则总结了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认识,旨在帮助药物研发者科学合理的进行残留溶剂方面的研究,也为药物评价者提供参考。 考虑到残留溶剂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本指导原则主要对原料药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和总结药物研究过程中对残留溶剂问题的一般性原则。药物研发者可参考本指导原则对制剂和辅料的残留溶剂问题进行研究。 考虑到药物研究开发的阶段性,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 二、基本内容 (一)残留溶剂研究的基本原则 1、确定残留溶剂的研究对象 从理论上讲,药物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均有残留的可能,均应进行残留量的研究。但是,药物研发者可以通过对有机溶剂的性质、药物制备工艺等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依据,有选择性的对某些溶剂进行残留量研究,这样,既可以合理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又有利于降低药物研究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因此,药物研发者在进行残留溶剂研究之前,需要首先对药物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进行分析,以确定何种溶剂需要进行残留量的检测和控制。 2、确定残留溶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与其制备工艺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要结合其制剂的临床应用特点来考虑如何对可能残留的溶剂进行研究。

残留溶剂顶空分析方法验证方案模版(20200606143217)

方案批准 起草者日期: 质量研究室审核日期: QC 审核日期: 法规事务部审核日期: QA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注:在方案批准部分签字表明签字者同意方案中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记录要求。在执行本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影响严格执行本方案的偏差,对较小的偏差将通过偏差报告的形式来解决,对于关键性偏差,如对方法的调整、对参数或接受标准的调整必须制定出增补方案并按照原方案批准程序得到批准才能进行。所有的偏差报告和增补方案必须在提交验证报告供批准时一同提交。 目录

1.概述 ................................................................................................................................... 3 4 2.参考资料 ........................................................................................................................... 4 3. 职责 .................................................................................................................................. 4 4. 色谱系统及色谱条件 ..................................................................................................... 5 5. 器材与试剂 ...................................................................................................................... 5 6. 验证试验 .......................................................................................................................... 5 6.1系统适应性................................................................................................................ 6 6.2专属性........................................................................................................................ 7 6.3耐用性........................................................................................................................ 7 6.4定量限........................................................................................................................ 8 6.5检测限........................................................................................................................ 8 6.6线性与范围................................................................................................................ 9 6.7准确度........................................................................................................................ 11 6.8精密度...................................................................................................................... 12 7.再验证周期 ..................................................................................................................... 12 8.偏差及纠正措施 ............................................................................................................. 12 9.最终审核和批准 ............................................................................................................. 药品残留溶剂顶空分析方法草案 (14)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要点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和验证要点 一、概述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 按有机溶剂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危害,ICH将有机溶剂分为避免使用、限制使用、低毒和毒性依据尚不足四种情况。 因残留溶剂会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故需对其进行研究。 二、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选择 残留溶剂的测定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推荐使用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系统,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填充柱,溶液直接进样方法。 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它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等。 测定残留溶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制备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选择合适的进样方法和满足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检测器,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确定被测的有机溶剂 根据制备工艺确定被测有机溶剂的范围。通常应对制备工艺过程中使用的二类以上溶剂和重结晶用溶剂,以及根据工艺特点要求的其它溶剂进行残留量的研究。建议对合成最后三步使用的三类溶剂也进行研究,这样能更好地对未知峰进行归属;对制剂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建议考察其残留情况,特别是缓、控释微丸包衣过程使用的有机溶剂更应引起注意。 残留溶剂的限度要求同ICH的规定。 2、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按照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色谱柱。毛细管柱有极性柱、非极性柱、弱极性柱和中等极性柱。填充柱有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渍适宜固定液的填充柱。 测定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时,由于普通气相色谱仪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的灵敏度降低。通常采用弱极性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的碱性有机溶剂,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则效果更好。 3、供试品和对照品的制备 顶空进样方法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的药物,可采用DMF、DMSO或其他适宜溶剂。溶液直接进样方法用水或合适的溶剂溶解样品。 制备供试品的溶剂的选择应兼顾供试品和被测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且所用溶剂应不干扰被测有机溶剂的测定。水是首选溶剂,特别是顶空进样系统。因为水中不含有机溶剂,故干扰较少,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检查多采用气相色谱法。一般认为残留溶剂测定属限度检查,按相关指导原则只需提供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及进样精密度等方法学研究资料,故未进行线性、准确度和耐用性方面研究。残留量检查究竟是属于定量还是限度检查的范畴,《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未明确规定。考虑到药物合成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数量等的不同,残留溶剂研究需要进行的程度、目标也可能不同,对方法学的要求也可能随之不同。当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规定限度时, 通常按限度检查要求,无需得出准确含量;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规定限度(尤其当检测结果为限度边缘时),或需残留溶剂量进行含量纯度折算时,需按定量检查要求进行方法学研究。一、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柱效:以被测物的色谱峰计,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二、专属性 1、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取各种残留溶剂对照品溶液,分别单独进样,记录色谱图。取混合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2、排除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的干扰。 ①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 ②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 三、检测限和定量限 检测限为信噪比3: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测定时需验证定量限,其限度为信噪比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同时说明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并附图谱。 四、线性 制备6个浓度,R=0.9990。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线性溶液浓度应从定量限浓度开始,至对照溶液浓度的120%以上。 五、精密度 1、重复性 ①在规定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一般保留时间的RSD〈1%,峰面积的RSD〈5%。 ②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保留时间

2020版《中国药典》残留溶剂检验操作规程

一、目的: 制订详尽的工作程序,规范检验操作,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二、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样品残留溶剂的测定。 三、职责: 1、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及时、准确地填写检验记录; 2、化验室负责人:监督检查检验员执行本操作规程。 四、内容: 简述: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在制剂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见附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第二、第三类溶剂的残留限度应符合表1中的规定;对其他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或其他基本的质量要求。 本法照气相色谱法(见EKSOP-QC7039气相色谱检验操作规程)测定。 1、色谱柱: 1.1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换使用。 1.1.1非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 1.1.2极性色谱柱: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 1.1.3中性色谱柱:固定液为(35%)二苯基-( 65%)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 65%)二甲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1.1.4弱极性色谱: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95%)二甲基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 1.2填充柱:以直径为0.18~0.25mm 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 2、系统适用性试验: 2.1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5000;填充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1000。 2.2色谱图中,待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2.3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RSD应不大于10%。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1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据供试品和待测溶剂的溶解度,选择适宜的溶剂且应不干扰待测溶液的测定。根据各品种项下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其浓度应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需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方法学验证 溶剂残留检查多采用气象色谱法。一般认为残留溶剂测定属限度检查,按相关指导原则只需提供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及进样精密度等方法学研究资料,故未进行线性、准确度和耐用性方面研究。残留量检查究竟是属于定量还是限度检查的范畴,《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中未明确规定。考虑到药物合成情况比较复杂,根据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数量等的不同,残留溶剂研究需要进行的程度、目标也可能不同,对方法学的要求也可能随之不同。当检测结果明显低于规定限度时, 通常按限度检查要求,无需得出准确含量;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规定限度(尤其当检测结果为限度边缘时),或需残留溶剂量进行含量纯度折算时,需按定量检查要求进行方法学研究。 一、系统适用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柱效:以被测物的色谱峰计,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 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二、专属性 1、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 取各种残留溶剂对照品溶液,分别单独进样,记录色谱图。 取混合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2、排除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的干扰。 ①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的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 ②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 三、检测限和定量限 检测限为信噪比3: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定量测定时需验证定量限,其限度为信噪比10:1时相应浓度或注入仪器的量。同时说明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并附图谱。 四、线性 制备6个浓度,R=0.9990。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线性图。 线性溶液浓度应从定量限浓度开始,至对照溶液浓度的120%以上。 五、精密度: 1、重复性 ①在规定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一般保留时间的RSD〈1%,峰面积的RSD〈5%。 ②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验证

残留溶剂检查方法的验证(CDE电子刊物) 1、系统适用性试验 柱效:用被测物的色谱峰计算,填充柱法的理论板数应大于1000,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应大于5000。 分离度:色谱图中被测物色谱峰与其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重复性: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5次,所得被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以外标法测定时,所得被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2、准确度 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9个测定结果。设计三个不同的浓度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含量测定的回收率应大于98%。 进行回收率试验时,由于采用顶空进样系统,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此时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它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标准加入法为精密称(量)取被测定的残留溶剂对照品适量,配制成适当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取一定量精密加入到供试品溶液中,根据外标法或内标法测定残留留剂的含量,再扣除加入的对照品溶液的含量,即得供试液溶液中残留溶剂的含量;或按下式计算残留溶剂的量。Cx=ΔCx/[(Ais/Ax)-1],式中C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浓度;Ax为供试品中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ΔCx为所加入的已知浓度的被测组分对照品;Ais为加入对照品后组分X的色谱峰面积。 3、专属性 对各种残留溶剂定位和进行混合溶剂的分离度试验,并附代表性图谱。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干扰。如果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或热降解产物与被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时,应通过试验排除干扰。对第一类干扰,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

残留溶剂检测的方法学验证

残留溶剂检测的方法学验证 用“残留溶剂”作关键词搜索了一下,结果有好几百项内容,细细看来发现有许多内容都“不了了之”,最后都没有得到解答,或者是零零星星的一些意见,没有全面综合一点的。因此请大家一起动动脑筋,希望深入讨论以下内容: 1、需要验证的具体内容? 2、每项内容验证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3、个别特殊问题和特殊经验? 网友eagleast: 1、专属性。应该是各种测定的成分之间都达到基线分离(或者说分离度达到1.5以上),并且溶剂系统、内标物质之间应该没有相互干扰的现象。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难处吧?具体实施和一般的含量测定没有什么不同。 对于残留溶剂的专属性,一般的理解起来是比较容易,毕竟一个样品中的残留溶剂的种类是有限的。不太象中药、生物样品等等的HPLC分析,会在色谱图中产生过多的干扰。但是也有例外的,后面再谈。 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用到过的溶剂都会有残留的可能,它们有的来自投入的反应的原料,有的是原料在最后精制过程中用到的重结晶步骤中的溶剂,有的是物料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用到的有机溶剂。这些一般都需要进行控制,选定后进行相关的检测。 是不是在原料生产过程中用过的有机溶剂都需要进行控制呢?当然不是。例如,许多原料在最后的精制过程中都有重结晶步骤,为了提高产品的纯度,有时候会用大量的水、乙醇等等溶剂将样品进行洗涤,除去样品中残留的其他溶剂、杂质等等。如果我们先前使用的有机溶剂在最后用的洗涤的溶剂中有比较强的溶解性,其实,是能够保证最后的产品中含有量在ICH指导原则限度以内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原料多批次(3~10批次)进行检查,如果都远远低于ICH的限度,我们就可以有充足的理由在最后的质量标准中不对该溶剂进行控制了。 那么,会有哪些因素会导致干扰检测成分的现象发生呢? a、上面提到的在制造过程中使用到的溶剂。 b、样品在分析过程中的降解产生的。对于这点,尤其需要注意。有的样品在分析条件下会降解产生一些成分,而这些成分如果在分析条件下有相应,那么,就十分可能出现干扰测定的情况。 但是,不要害怕,这种情况一般产生的干扰峰都会随试验条件、参数的变化而呈现一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