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扩张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癫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扩张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癫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扩张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癫
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合并扩张性心肌病陈旧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癫

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血压节律性与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综述? 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血压节律性与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 郭风玲董巧荣吴艳青胡桂才黄兰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导致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西方国家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1]。既往研究[2-4]均已证实,高血压既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收缩性高血压和舒张性高血压均可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加速肾功能减退恶化;而糖尿病肾病亦可进一步导致血压的升高。因此,高血压和糖尿病肾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由此可见,明确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节律性,确定降压目标,通过抗高血压治疗可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的进展。笔者将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血压节律性、降压目标及降压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糖尿病肾病的血压节律性特征 昼夜动态血压节律呈双峰一谷或一峰一谷。正常人和早期高血压无并发症人群血压在夜间睡眠时降至最低值呈夜间低谷(2∶00~3∶00),清晨睡醒和起床后明显升高,第一个高峰出现于早8∶00~10∶00,上述时间后血压缓慢下降,12∶00~14∶00降至白昼最低值,16∶00~18∶00血压再次升高出现白昼第二个高峰。夜间血压水平是心、脑、肾疾病危险因素的最佳预测因子。根据夜间血压下降幅度,通常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血压和非杓型血压两类。正常人睡眠时,交感神经张力降低使夜间血压在正常情况下比白昼下降约15~20 mm Hg。当夜间血压较日间血压降低幅度为10%~20%时,为杓型血压;降低幅度>20%,为超杓型血压;降低幅度<10%为非杓型血压。 有资料显示[5-7],24 h平均血压升高,夜间血压下降程度小,昼夜收缩压差值减少,此为1型糖尿病血压变化的特点,1型糖尿病的患者即便无临床高血压发生,其动态血压节律性亦发生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亦同样存在此种问题,其血压节律紊乱达79%,一旦伴有肾病,血压将呈进行性升高。有研究显示[8],糖尿病肾病患者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此外,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均明显减小,昼夜平均动脉压差减小。有研究发现[9],无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40%血压节律紊乱;72%少量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节律紊乱;82%呈现临床蛋白尿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节律性紊乱;由此看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具有血压均值高、昼夜节律紊乱和晨峰现象明显的临床特点,且糖尿病肾脏越重血压节律异常程度越大。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存在交感、副交感神经节律异常,其可导致夜间血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21.075 作者单位:067000 河北承德,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 通讯作者:黄兰,Email: lan.hh@https://www.wendangku.net/doc/b43944709.html, 压变化幅度减少,我们分析导致糖尿病肾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另外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也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掌握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中正确选择降压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优化治疗从而恢复血压的昼夜节律,对于延缓肾功能恶化、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功能、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关键作用。 二、糖尿病肾病降压药物治疗 (一)降压目标 糖尿病肾病患者一旦合并高血压,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受损的发生率将会成倍上升。UKPDS-38是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作为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试验,该研究发现平均随访8年后,实施严格降压治疗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较常规降压治疗患者收缩压每下降10 mm Hg,糖尿病相关的任何并发症均可以下降10%以上、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危险降低24%、糖尿病相关死亡危险下降32%[10]。因此,糖尿病患者除降糖治疗之外,务必尽早降压综合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WHC/ISH)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值为<130/80 mm Hg,若能耐受,部分患者还可进一步降到120/80 mm Hg;若同时伴有肾病蛋白尿>1 g/d,应严格控制血压<125/75 mm Hg;对正常血压(120~139/80~89 mm Hg)的糖尿病患者也应进行适度降压治疗[11]。 (二)药物治疗原则 目前研究已证实,糖尿病肾病患者伴发高血压的机制主要是肥胖和血脂异常等遗传因素的共同内在联系、高胰岛素血症、交感神经活性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肌肉毛细血管密度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等[12-14]。因此,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是:(1)首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物,如ACEI类和ARB 类;(2)RAS系统阻断剂降压疗效不佳,可考虑加用小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3)一般从小剂量、长效降压药物开始,逐渐增加剂量;(4)尽量选择对血糖、血脂及对糖尿病并发症负面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5)应合理选择联合用药、优化降压治疗,以达到最大疗效。 (三)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仍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该类药物包括卡托普利、赖诺普利、依托普利等。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是RAS系统中活性最强的成分,具有促进血管收缩、钠水潴留和促细胞生长的特性,而ACEI可通过抑制Ang-Ⅱ的生成发挥作用,并可抑制缓激肽的降解。ACEI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压,而且对肾脏也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血流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2-07-16T15:38:13.9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邵亚梅[导读]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和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邵亚梅(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621000)【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9-0370-01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和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据最新调查研究,目前,全国有97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2型糖尿病占90%。新近研究表明各种应激心理创伤等社会心理因素可致使抑郁症的发生,糖尿病本身也可导致抑郁症状的发生或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恢复。因此,我们对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1 临床资料 120例均糖尿病患者,其中1型15例,2型95例。分别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阶层、生活条件等不同角度观察,并统计抑郁症的发病率。其中年龄12-40岁45例,占37%;40~70岁75例,占63%;男性56例,占47%;女性64例,占53%。 2 合并抑郁症危险因素分析 通过典型病例的观察与统计,发现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社会阶层、生活事件、糖尿病类型等有一定关系,1型糖尿病发病率高于2型糖尿病,中老年人发病率显著高于年青人,这可能与I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自卑、焦虑不安的心理特征及社会责任有关。女性较男性患病率升高,可能是女性较男性就业更困难有关。单身男性和已婚女性患病率高,这可能与对理想伴侣的选择或美满婚姻的期盼太高。发病率还与人格特征,疾病导致功能丧失,并发症的数量、程度以及病程长短等有关。 3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脆弱或低落,波动性大,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精神不振,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不愿与人交谈,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抑郁、焦虑、自信感觉很累,有孤独感。常见的还有头痛,腰背痛,睡眠障碍(失眠或早醒),消化不良,胸闷气短,体重减轻,且会感到记忆力、注意力减退,思维反应变慢,自我评价能力降低,部分易激惹、攻击,严重者不愿意遵从治疗,对医护人员缺乏信任、绝望、甚至有自杀的危险。抑郁症患者其皮质醇的分泌节律紊乱和胰岛素拮抗影响了血糖理想控制,加重并发症的发生。 4 护理 4.1心里护理 提高医护人员责任心,从整体观念出发,观察病情,进行身心护理。医务人员应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够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知识传授给患者,不断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能够耐心解释或回答常规性问题,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达到最佳疗效。 4.2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防范自杀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期望,指导患者精神放松,鼓励患者进行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交活动,倾诉其不良情绪,要识别和矫正患者的负性认识与不合理的观念,寻找积极的认知替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4.3健康宣教 准备一些内容丰富、由浅入深、图文并茂、趣味性强的教材,利用电脑课件或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亲身示教,生动直观地传授给患者知识,以调动其积极性,也可以采用看图对话及同伴教育等方式,并通过实例说明糖尿病虽是一种全身性、终生性疾病,但通过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药物治疗、接受宣传教育等手段,血糖是可以控制在理想范围的。 4.4改善患者的孤独感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维护患者身心健康。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而劣性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针对患者生活背景,加强战友、亲人、朋友或党团组织等客观的或实际的社会支持源。糖尿病患者首先应得到家庭的关心支持,作为家人不要因为长期治疗给家庭带来不便而责怪病人,作为社会特别是在就职方面不应当受到歧视,而应当给予合适的工作安排,使他们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而忘记病人的角色,这样使自己在群体中不会感到孤独,从而减少抑郁情绪的发生。 5 小结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率虽然越来越高,其危害性也不可低估,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早期发现并及时护理可以防患于未然。120例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低落、孤独感,甚至有自杀念头等抑郁症的表现。我们根据其不同情感障碍不同分别给予不同护理,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解除其心理压力效果显著,使他们能主动配合治疗,并参与自我护理,情绪乐观稳定,血糖控制较好,达到了治疗目的。

高血压肾病与糖尿病肾病诊断

高血压肾病的诊断标准 ●年龄在40—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 ●除外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除外其他继发性肾脏疾病; ●为原发性高血压;出现尿蛋白前一般已有150/100mmHg以上的持续性高血压; ●有持续性蛋白尿(一般为轻、中度),镜检有形成分少;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 ●肾活检可确诊。 【辅助诊断条件】 ●有高血压性左心肥厚、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有脑动脉硬化和(或)脑血管意外病史;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发现肾脏大多数患者没有变化,但是在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的时候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核素检查早期的时候发现肾功能损害;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常提示左心室肥厚或扩大、主动脉硬化;心电图常提示左心室高电压。 ●多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定量多在1.5-2.0克;镜检有形成分(白细胞、透明管型、红细胞)少,可有血尿;早期血尿酸升高,尿NAG 酶、β2-MG增高,尿浓缩-稀释功能障碍;血尿素氮、肌酐升高,Ccr多缓慢下降。肾小管功能损害多先于肾小球功能损害。病程进展缓慢,少部分渐发展成肾功能衰竭,多数肾功能常年轻度损害和尿常规异常。 ●体检有眼睑或/和下肢浮肿、心界扩大等;多数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当眼底有棉絮状的软性渗出、火焰状、条纹状出血,支持恶性肾小动脉硬化症诊断。伴有高血压脑病者可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 【概述】 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体检发现: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三、辅助检查: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进展

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3-08-30T16:58:36.513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4期供稿作者:陆青青 [导读] 糖尿病病人产生抑郁症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疾病因素、病人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 陆青青 上海市崇明县血站 【关键词】糖尿病;抑郁;影响因素;护理; 糖尿病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由于病程长,需终身治疗及反复住院,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些不良心理,又会引发血糖升高[ 1 ]。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处在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心理,其中,中、重度焦虑抑郁分别占 30%和60% [ 2 ]。邹树芳等[ 3]针对186 例住院老年糖尿病病人调查发现抑郁发生率为42%,明显高于一般老年住院病人。负性情绪对糖尿病的病情转归有着消极的影响,糖尿病病人的情绪障碍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 4]。现将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合并抑郁的影响因素 1.1 糖尿病和抑郁相互影响 高贵秀等[5] 研究显示,情绪活动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处于焦虑时,胰岛素分泌减少孤独、抑郁时,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糖尿病与抑郁症状之间可互相影响,有效的心里支持和放松训练尤其重要。张勇辉等[6]研究显示,抑郁症病人已被发现存在大脑结构异常, 2 型糖尿病也可导致微循环障碍及对大脑的直接损害,两者共病使得抑郁症病人原有的脑部损害更为严重。 研究显示[3],糖尿病合并抑郁病人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糖尿病病人。 1.2 糖尿病发生抑郁的原因 糖尿病病人产生抑郁症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疾病因素、病人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 1.2.1 疾病因素 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无法根治,长期药物治疗,医疗费用高,需要严格饮食及生活方式限制,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导致病人生存质量下降_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病人的精神状态[2。][7]。糖尿病引起的大脑结构损害[6]和血浆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异常也是导致或加重抑郁情绪的原因。 1. 2.2 个体因素 包括病人的性别,文化程度和基本医学知识水平等。由于生理差异,女性比男性情感更为细腻,情绪波动明显,在受到一样的刺激时,女性更易紧张,进而产生焦虑、抑郁,加之较男性长寿,糖尿病合并抑郁中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临床有研究[8. ] [9]显示,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对胰岛素认识不足的病人,难以应对长期服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更容易抑郁。但也有研究[4. ] [10]发现文化程度高、具有一定基本医学知识的,能意识到疾病的慢性、终身性和多种并发症特点,往往容易敏感,患得患失,增加抑郁的发病。因此,文化程度与抑郁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40~60 岁年龄段病人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生活和家庭的重任,抑郁发病率较高 ;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自理能力差,慢性并发症多,血糖控制不良,使用胰岛素治疗等也与抑郁发病关系密切[ 4], [8][9] 。 1.2.3 社会因素 包括经济条件、家庭支持等方面[4]。病人经济条件直接影响情绪, 经济条件好的,有效就医者后顾之忧少;经济条件差的,思想压力较大,无形中加大了病人的抑郁症状;家庭及社会支持大小与抑郁之间息息相关,人处于群体环境之中,家庭及社会的关心和鼓励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抑郁发病。 2 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护理措施 2. 1 加强健康教育[ 9] 如前所述,糖尿病合并抑郁与患者的个体、疾病和社会因素有关,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抑郁与糖尿病的关系,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资料宣传、口头讲、黑板报、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及多媒___________体等形式,注意语言亲切、态度和蔼,针对不同病人采用个体化教育方式,语言通俗易懂,教育过程中要观察病人的反应,设法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语言亲切、态度和蔼,根据病人文化程度选择适当的语言,保证病人能听懂、能理解,同时多采用视听手段。 2. 1. 1 糖尿病基础知识讲座. 高月英等[11] 研究显示,使病人正确认识糖尿病,通过综合治疗, 持之以恒地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控制在达标范围内,使病人树立信心;其次,使病人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积极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地延缓及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存质量。 2. 1. 2 讲述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分析抑郁对自身病情的影响作用,使病人明白不良情绪可使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减少,血糖明显升高[12]。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病人用理智克服情绪上的不良反应,最终达到正确认知的重建。教给病人若有不愉快的想法时应暗示自己停止这种想法,通过幻想美好前景或听音乐、等活动分散不良情绪。 2. 1. 3 饮食运动指导 向病人讲解合理饮食可以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荷[11],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合理配餐,丰富饮食种类,使其能够正确进食, 同时能减轻饮食限制所产生的失落感。告知病人运动可以使人精神怡悦,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规律的运动可以使肌肉内的葡萄糖更快、更好的被利用, 以降低血糖、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指导病人根据个人习惯、兴趣、身体情况和客观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让病人之间交流运动的体验与效果,共同锻炼,在运动中提高病人的情趣,增加生命活力。 2. 1. 4 药物指导 帮助病人了解各种降糖药物作用机制、副作用、服用时间、剂量等注意事项,指导其正确规律服药。讲解胰岛素相关知识,说明用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教会病人正确注射方法。对存在严重抑郁症状、抗抑郁药物治疗的病人,告知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目的,积极治疗对抑郁症状和血糖控制的益处,使其能够配合,严格坚持[11]。 2. 2 心理支持[9] 2. 2. 1 交谈 刘凤茹等[13]研究显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用各种治疗和护理机会与病人交谈,倾听其陈述,尤其老年病人,鼓励其发泄心中郁闷,

09第九章 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第九章心绞痛与心肌梗死 第 1题: 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 A.年龄 B.脂质代谢异常 C.髙血压 D.糖尿病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ABCD项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脂质代谢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LDL、VLDL增髙等均是危险因素。 第 2题: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决条件是 A.动脉内膜解剖性损伤 B.动脉内膜功能性损伤 C.血液黏稠度增加 D.血流动力学改变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根据血管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危险因素导致动脉内膜损伤后, 作出的炎症-纤维增生性反应的结果。动脉内膜受损分为功能紊乱和解剖损伤。其中功能紊乱起主要 作用,即在长期髙脂血症的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主要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对动脉内 膜造成的功能性损伤。 第 3题: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A.控制体重指数于20 ~24 B?每日脂肪摄人量不超过总热卡的40% C.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200mg D.不宜作剧烈体育活动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控制膳食总热量,维持体重指数(BMI)在20 ~24的正常范围内。超 过正常标准体重者,应采用低脂(脂肪摄人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 )、低胆固醇(每日不超过200mg)膳 食。同时,应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但不宜勉强作剧烈活动。 第 4题: 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积极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最常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辛伐他汀 D.吉非贝齐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积极预防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血栓栓塞,应选用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药 物,最常用者为阿司匹林,其他尚有氯吡格雷、阿昔单抗等。辛伐他汀和吉非贝齐为降脂药物。 第 5题: 下列哪项符合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 A.多见于60岁以上的女性 B.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缓解症状 C.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内常有出血 D.活动时可诱发,停止活动后症状可缓解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心绞痛分稳定型心绞痛(即典型的劳力性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①稳定型心绞痛好发于40 岁以上的男性,冠状动脉内可见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一般无继发性病理改变,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 出现裂痕、表面有血小板聚集等。劳力负荷增加时可诱发心绞痛,一般停止活动后症状可消除(d对)。硝 酸甘油可使々2%的患者缓解症状。①“硝酸甘油往往不能缓解症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特点。 第 6题: 临床上作为估计心肌氧耗量的指标是 A.心率X脉压 B.心率X收缩压 C.心率X舒张压 D.心率X平均动脉压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心肌氧耗的多少主要由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决定,故常用“心率X收缩压” (即二重 乘积)作为估计心肌氧耗的指标。 第 7题: 心绞痛发作的典型部位是 a.胸骨中下1/3交界处 b.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波及心前区 c.心前区 d.胸骨中段伴左肩、左臂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心绞痛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中段或上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胸痛常呈压榨痛、发闷或紧缩感,大多数患者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可 缓解。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合并抑郁症组患者84例,74例2型糖尿病未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对照;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行血CRP、HbAIC、TG、CHOL、BUN、24h微量白蛋白尿等检测。结果①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患者体重、腹围均较大、BMI较大、糖尿病微血管、周围神经并发症发病率较未合并抑郁症组高、女性患者较多、治疗方式存在差异;两组年龄、血脂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CRP、HbA1c明显高于未合并抑郁症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肥胖、炎症、HbAIC较高、使用胰岛素治疗等都是与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相关因素;CRP、HbA1c与抑郁症的发病病理过程有关,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患者文化程度较低,家庭收入较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均有相关。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分析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飚升,而糖尿病患者面对诸多的问题:严格的饮食调节、旷日持久的药物治疗、不菲的医疗耗资、个人认知水平、家庭负担,将时刻困扰患者,较易出现诸如忧郁、

焦虑等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症最为常见,它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其不良影响甚至能够导致患者自杀或伤人,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危害,临床应予以关切。本文意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病率及其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收集2012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158例(男62例,女96例);其中合并抑郁症84例(男24例,女60例),未合并抑郁症者74例(男32例,女42例)。 1.2入组状况①2型糖尿病;②年龄42~72岁;③近3月内未予抗抑郁剂、镇静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包括酮症、高渗状态和急性感染等);②合并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包括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等); ③文盲、难以沟通、不合作者。 1.3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符合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诊断标准(1999)。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HAMD-17项版本,一般认为HAMD评分值未合并抑郁症组,有统计学意义差别,说明肥胖与抑郁症有相关性;⑥HbAIC: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血糖控制良好,HbAIC高提示血糖控制不佳,极易并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⑦并发症:有关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症与该类患者的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很多大型临床研究表明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首选的抗高血压药物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因为该药对糖尿病患者具有以下作用: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品种较多,包括苯那普利、赖诺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药物有极少数患者服后可能出现干咳等副作用,停服药物后干咳症状随即消失。此外合并有肾血管狭窄、肾脏功能障碍、高血钾的糖尿病患者慎用。在服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清肌酐和血钾的变化,血肌酐、血钾明显升高者不得使用。 临床上要想达到理想降压目的,通常一种药物是不够的。在我国,超过2/3的高血压病人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上如果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压控制未能达标时,抗高血压药联合应用也有讲究,可考虑以下三种选择。 1.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联 用,除增加降压效果外,还具有加强肾脏保护功能,而对糖代谢无不良 影响,故特别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 2.联合使用利尿剂,尤其是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其与ACEI和血管紧张 素Ⅱ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降压效果,亦有助于减少各自的 不良反应。特别说明的是很多利尿剂都有降低血钾、升高血糖、血脂的 副作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 3.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于合并有冠心病或心律较快的糖尿病患者,有时需 需要联合使用,首选心脏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如倍他洛克等, 长期应用可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梗死率。但这类药可抑制 胰腺分泌,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葡萄糖耐量下降。同时,β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营养护理

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营养护理 目录 一、引言 (2) 二、营养护理的重要性 (2) 三、糖尿病护理难度分析 (3) 四、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具体营养护理 (3) 1.血压观察 (4) 2.血糖观察 (5) 3.营养护理 (5) 3.1合理控制能量摄入 (5) 3.2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6) 3.3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 (6) 3.4 适量的蛋白质 (6) 3.5 充足的维生素 (7) 3.6 合适的矿物质 (7) 3.7 丰富的膳食纤维 (7) 3.8 合理的餐次与营养分型治疗 (7) 五、对营养护理发展的建议 (7) 参考文献 (8)

一、引言 任何时代医学都是处于最前沿同时又与人类自身结合得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因为它不仅对维持人类生老病死过程的正常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必须对如何使人类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身体进行不懈的探索,如人类基因谱的完整破译并重整、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并不断发展等。 采纳营养护理建议,可以让患者尽快康复。采不采用营养护理对疾病康复效果大不一样。研究发现,约有50%的住院病人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这样易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并发症增加等不良后果。兴起于70年代的临床营养护理革命有效地解决了患者营养不良的问题。 糖尿病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的全球性医学难题。每年由糖尿病致死多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尿毒症或致残包括失明、下肢坏死等的人数以百万计。糖尿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五种疾病之一,是一个主要的死亡和伤残原因之一。以下要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进行分析。 二、营养护理的重要性 营养师介绍,住院患者特别是跟饮食有密切关系的疾病患者,如糖尿病、肾脏病以及脂肪肝等,在饮食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临床医生在病人入院时一般会根据其具体情况提出意见,营养部再根据医生意见制定相应的膳食标准。目前这项服务已成为评选三甲医院的标准之一,无疑是重要的。 据专家介绍,在饮食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注意营养平衡,粗粮细粮相结合,肉类青菜相搭 配,做到种类多,每日尽量不重复,又要注意烹调,用各种调味品做成糖醋、麻辣、辣咸、醋滑等 各种风味。而不同病症患者的饮食要求也是不同的,如食道瘤、肾炎、肾及十二指肠溃烂等与糖尿病、痛风、肥胖症、营养不良所要求的营养膳食是不同的,与坏血病,维生素B1、B2缺乏症,佝偻病等膳食要求也不一样。 营养护士会根据每一个人身高、体重、生化指标和平时习惯来计算病人每餐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的区别!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的区别! 摘要:心绞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身体位于胸骨的后部,男性身上比较常见,而心肌梗塞的疼痛的性质、部位和心绞痛类似,但它的发作频率每次都很短,前后差不多为20分钟左右。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以往的几篇心血管疾病的文章中,一直提到秋冬季节是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请各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注意保暖等话题。其实重复说这些话题,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想给各位一个能牢记的印象。现回到主题上,为什么说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在疼痛上有区别,随着我院专家的介绍,详情见如下内容:所谓心绞痛,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缺乏,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导致的临床综合症。它的疼痛部位主要在身体位于胸骨的后部,临床上在男性身上比较常见,大部分病人的年龄平均都在45岁左右或以上,主要的诱因都来源于平时的工作和家庭两头的压力,有时在工作上难免会有点不爽的事情,致使心情变差,然后在每天的午餐和晚餐都是随意解决的,工作忙起来根本就不吃了,饱一顿,饿一顿的状态,再说如今秋冬季节,如在办公室里吹暖气很舒服,但出来后也没一段适应的过程,直接冲向室外

赶赴自家,导致一冷一热受寒,如果在阴雨天气更为严重。而心肌梗塞的疼痛的性质、部位和心绞痛类似,但它的发作频率每次都很短,前后差不多为20分钟左右,如是急性心肌梗塞的疼痛,就更加剧烈,多数人都受不了,因它会持续数小时之久,而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作症状来说,多数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且伴有发热的状态,此时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这些疼痛的症状;而心绞痛没有发热症状,也很少发生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等不适症状。

浅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

浅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 目的浅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及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根据简单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包括健康宣教、控制血压血糖及严防并发症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肌酐、尿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本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血压、血脂等指标,也更被患者所认可。 标签:糖尿病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肾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肾小球硬化,临床较为常见,但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1-2]。本病常伴发很多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感觉丧失和肌无力等外周神经病变[3]。当合并血压升高时,存在非常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病情发展到终末期治疗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及时治疗及有效护理对抑制本病进展具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室收治的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6例,依据简单随机法按门诊号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本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进行。实验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35.2±5.6)岁,平均病程(6.7±1.3)年。对照组男26例,女17例,年齡(33~75)岁,平均年龄(37.4±6.3)岁,平均病程(7.2±1.8)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健康宣传教育,注意控制血压、血糖,向患者宣传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重要性,血透期间严防其他并发症。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指导及心理护理等,具体方法如下。①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膳食护理方案,总体原则为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控制。嘱患者少食腌制食品,每日摄入食盐总量0.05);实验组血肌酐、尿蛋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与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与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通过加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促进患者配合治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让护士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有效途径。结果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 1认识急性心梗 1.1冠心病概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1.2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因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 1.3病例1:患者于1.5小时前晨起跑步过程中突然出现胸痛,呈压迫样剧痛,以左胸部为著,伴周身冷汗及明显乏力,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无头晕、昏厥及抽搐等,经休息无缓解。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疾呼120来诊。急诊科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未进饮食未睡眠,未排大小便,精神紧张。既往有高血压病数年,最高达210/100mmHg,间断自服降压0号等药物治疗,未系统监测血压 1.4病例2:发作性胸闷、胸痛24年,再发并持续不缓解90分钟。病人于24年前因“突发胸闷、胸痛12小时”来本院就诊,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住院治疗40天,病情好转后出院,之后一直未规律服药,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活动可良好耐受。近2年来

出现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胸闷发作,程度不重,持续数分钟,经休息或含化“速效救心丸”可有效缓解,仍未在意及规律服药,90分钟前患者蹬车时胸痛再发,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伴胸闷、冷汗及周身乏力,无呼吸困难、放射痛、咳嗽、咳痰、咯血、头晕、晕厥及抽搐等伴随症状,自行含化“速效救心丸”十余粒无显效,因症状持续不缓解,疾呼120来院,急诊以“冠心病、急性心梗”收入我科,病人此次发病以来,未进饮食未睡眠,小便正常未解大便,精神紧张。患糖尿病史20余年,自服“二甲双胍”治疗,复查血糖水平偏高。 2认识健康教育 2.1健康教育的概念:是指在帮助对象人群或者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 2.2健康教育的核心:行为改变。 2.3健康教育的模式: 2.3.1知信行理论:是知识、态度、信念和行为的简称。了解有关健康知识,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改变危害健康的行为方式。(KABPModel—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 2.3.2健康信念模式:是最常用于各种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一种模式。人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或是他人的实践经验,或是接受他人的劝告,而激发内在的动机,是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并获得预期的结果。这就是备受人们关注的“自我效能” 3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稳定心绞痛和心梗的区别 稳定心绞痛心梗 概念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 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 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 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冠脉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的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 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供求之间矛盾加深导致心绞 痛 血管腔狭窄或心肌供血不足 临床表现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 后可波及心前区,界限不很 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 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 颈、咽或下颌部。 ?相似 性质?压迫、发闷、紧缩、 烧灼感,但不尖锐 ?不象针刺或刀割样 痛,偶伴濒死感 ?发作时病人常不自觉 地停止原来的活动 相似但程度更剧烈 诱因 体力劳动 情绪激动 饱餐 寒冷 吸烟 心动过速 休克 不明显 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 3~5min内逐渐消失,可数天 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天 内多次发作。 数小时或数天 缓解方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 解。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 解。

症状以发作性前胸压榨性胸痛?疼痛 ?全身症状 ?胃肠道症状 ?心律失常 ?低血压和休克 ?心力衰竭 体征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心尖部听诊有时出 现第四心音心浊音界正常或增加,心率增加或减慢,心律不齐,S1减弱S3 或S4有奔马律,部分由心包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ST段压低》0.1M,有时出现 T波倒置?血液检查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 ?ST 段抬高或压低T 倒置或增高 治疗发作时 休息 舌下含服0.3-0.6mg 缓解期治疗 ?硝酸酯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药物 ?调整血脂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治疗 ?休息 ?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出入 量) ?阿司匹林 解除疼痛 溶栓疗法 消除心律失常 控制休克 治疗心衰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诊治分析

514? 临床研究 ? 20例,占28.6%;良22例,占31.4%;差18例,占25.7%。观察组宫颈松弛情况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佳,差异性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宫颈松弛情况对比例(%) 组别例数优良差总优良率(%)观察组7230(41.7)36(50.0)6(8.3)91.7 对照组7020(28.6)22(31.4)18(25.7)74.3 2.3 两组术中疼痛程度 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0.3%,0级13例,占18.1%;Ⅰ级52例,占72.2%;Ⅱ级6例,占8.3%;Ⅲ级1例,占1.4%。对照组镇痛总有效率为70.0%,0级6例,占8.6%;Ⅰ级43例,占61.4%;Ⅱ级11例,占15.7%;Ⅲ级10例,占14。3%。观察组用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例(%)组别例数0级Ⅰ级Ⅱ级Ⅲ级总有效率(%)观察组7213(18.1)52(72.2)6(8.3)1(1.4)90.3 对照组706(8.6)43(61.4)11(15.7)10(14.3)70.0 3 讨 论 人流手术在妇科临床比较常见,理想的手术效果具有迅速、安全、疼痛小等特点。随着未婚女性行人流术的增多,增加了人流的手术难度,由于未经阴道分娩的未婚女性的宫颈松弛度较差,使术中宫颈扩张困难,易增加手术疼痛和创伤。术前使用有效的药物促进宫颈松弛并减轻手术疼痛,对手术效果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3]。 间苯三酚是当前临床验证效果理想的一种解痉止痛药物,采用肌内注射方式使用。它能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平滑肌,是非阿托品、非罂粟碱类纯平滑肌解痉药。与其他平滑肌解痉药相比,间苯三酚的特点是不具有抗胆碱作用,在解除平滑肌痉挛的同时,不会产生一系列抗胆碱样不良反应。间苯三酚不会引起低血压、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症状,对心血管功能没有影响。药理试验显示,它只作用于痉挛平滑肌,对正常平滑肌影响极小。毒理研究,亚急性毒性和慢性长期毒性试验间苯三酚对动物生长,重要器官的宏观和微观组织学,血流和生化指数没有不良影响。特殊毒性试验研究表明间苯三酚没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性,间苯三酚的药物动力学,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半衰期约为15min,给药的4h内血药浓度很快降低,之后缓慢降低[4-5]。给药15min后,在肝、肾和小肠组织分布浓度最高,脑组织内极低,48h后体内仅有少量的药物残留。该药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肝脏的葡萄糖偶合作用,经尿路和粪便排泄,药物经尿路排泄全部以葡萄等等偶合物的形式排出,间苯三酚适用于消化系统和胆道功能障碍引起的急性痉挛性疼痛及急性痉挛性尿道,膀胱、肾绞痛,妇科痉挛性疼痛。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解除平滑肌的痉挛,起到镇痛作用,并利于宫颈松弛,同时对兴奋迷走神经的刺激小,能有效避免发生手术综合征。另外,间苯三酚药效起效快,且血药浓度降低快,能在用药后迅速发挥作用,并在术后快速解除药性,对患者身体无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后整体效果佳,利于手术时间的缩短和术中出血量的减少,安全可靠,价格合理,是患者认可的一种有效药物[6,7]。 本文统计资料即显示,人流术前使用间苯三酚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相对更少,发生手术综合征的概率更低;另外,观察组宫颈松弛优良率为91.7%,对照组组为74.3%;观察组镇痛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0.0%。综合比较知,间苯三酚在人流术中整体应用效果显著,利于宫颈松弛,且镇痛效果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崔淑萍.间苯三酚在人工流产中的作用观察[J].中国实用药,2012, 7(23):167-168. [2] 戴顺.间苯三酚在人工流产中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 6(29):162-163. [3] 史蓓蓓.间苯三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应用的临床研究[D].温州:温 州医学院,2011. [4] 尹敏,何莆,彭娟,等.人工流产术中不同镇痛方法效果比较[J].实用 妇产科杂志,1999,15(5):268. [5] 孙茜芬,曹蓉,黄德芳,等.几种不同方法人工流产术镇痛中应用的 探讨[J].华西医学,2000,15(2):159. [6] 余风和,杨晓菊,王世端.清醒镇痛/镇痛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2):113. [7] 张亚男,李金平,陶青.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妇女心理状态的影 响实[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99. 2型糖尿病多在40岁之后发病,故临床上也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主要以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型疾病,主要是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伴有其他症状,如面无表情、意志减退、行动迟缓及各种躯体症状等[1]。最近有研究表明[2,3],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抑郁症状,且抑郁能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血糖控制和预后发展等。现将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3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并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1日,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选标准符合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无其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患糖尿病前无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病史,患糖尿病后出现了抑郁症状。符合此类标准的35例患者入组,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诊治分析 王振华 (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山东桓台256400) 【关键词】2型糖尿病;抑郁症;发病机制;诊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0-0514-0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