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易无思与思无邪

易无思与思无邪

易无思与思无邪
易无思与思无邪

[摘要]孔子删定六经,易与诗各居其一,易是教象,诗是象教。诗的诠释必然引起断章取义,只有从象出发,即"思无邪",才能把握诗的本义,诗教的"温柔敦厚"才可能为学者所体悟。易与诗正是体与用的关系。[关键词]易象;诗经;兴Nothinkingandthinkingwithoutdifferentiating

Abstract:TheConfuciuseditedtheSix_Classics,theBookofchangesandtheBookofpoetrybel ongtothem.TheI_kingtellustheDiagramandtheBookofpoetrytelluswiththeDiagram.Itwill quoteoutofcontextwhenwetrytointerpretthepoem.WemustmastertheDiagram,thenwecanhol dthepoem,anditwillbepossiblethatweknowtheteachbasedonPoem.TheBookofchangeisthebe ing,theBookofpoetryistheusing. Keywords:Diagram;theBookofpoetry;Widen 夫子说:"不知诗无以言"(《论语·季氏》),于是我就去读《诗经》。在《诗经》里我看到夫子的一句话:"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论语·为政》)。于是作为喜欢易经的我,就想起夫子在《易·系辞》里说的另一句话来:"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非天下之至神,其熟能与于此?" 这两句话便叫我费了思量,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中国的六经,我一向认为是有着极其紧密的内在关系的,这种内在关系在我的旧作《易象与法相》(一)中作过讨论,现在不妨明确地提出来:诗、书、礼、乐、春秋均通过"象"而与易相沟通,"易者象也",易是讲述象思维的,而诗、书、礼、乐、春秋是以象思维著述的。 "兴"的疑义提起《诗经》自然就要说"赋比兴","赋比兴"与"风雅颂"是《诗经》六义,皮锡瑞《经学通论》曰:"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二)何谓"赋比兴",《礼记·乐记》云:"盖好恶动于中而适触于物,假以明志谓之兴;而以言乎物则比矣;而以言乎事则赋矣。"就是说,赋比兴都是因为"动于中"而"触于物"。其实礼记的次序有点颠倒,我看是"触于物"而"好恶动于中"才对,--看到娇艳的桃花,想到美丽的姑娘,如桃花一般的姑娘正是出嫁的时候呀。(诗·周南·桃夭)桃花和姑娘因为美丽而相遇,我们现在说就是触景生情,但是当我读到《召南·野有死麇》的时候便有些疑惑了: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龙也呔。此篇以"野有死麇"起兴,而以之比如玉之女,如果说麇和鹿的机敏俏健和怀春之女仿佛,但死鹿又何来机敏俏健呢?有人解释这首诗是年轻的猎人把猎获物去取悦心爱的人儿(三),不是比兴,但是第二章明明为并列句,朴樕、死鹿、白茅、玉女,触景生情,隐含着四者之间的关系。偶然地,我从易林①得到了启发,可不可以从象的角度来看诗经呢?"野有死麇,白茅包之",不就是益(上巽下震)卦么,上巽为白茅②,下震为鹿③,互坤为野外④,为死⑤,字字皆不落空。又巽长女,震长男,阳卦欲上而阴卦欲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也;第二章,朴樕为丛生的小灌木,与鹿同为震象,白茅、少女则同为巽象,也是震巽对举;第三章"无使龙也吠",证之尚秉和《焦氏易诂》尤合,其《易林以震为龙说》云:"《说文》云:龙,多毛犬。案震巽相对,巽为寡发,震当然为多毛。《易林》节之谦云’首发如蓬’,是以震为长发也。……艮为狗取其守,此(震)则取多毛而善吠,义绝不复也。"三章覆校,《野有死麇》与益卦若合符契,这不是一种有趣的巧合吗?[!--empirenews.page--]现在来看《桃夭》,其实也可以用卦中介:花者兑象,易·大过九五曰"枯杨生华",华通花,尚秉和曰"兑为华",兑又为少女,(见《说卦传》)因此从易的角度来说,花与少女是通过兑卦联系起来的。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但却提示了易象思维的奥秘:事物可以通过"象"建立联系,《易经》的八卦是古圣先贤建立的"象"体系,--通过象来认识世界,也通过象来把握世界,这也就是三易中的简易⑥。易经是在自觉地谈象,而普通人则是不自觉地用象,正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也。--李白诗曰"美人如花隔云端",他当时绝不会有个兑卦的概念,正如《野有死麇》也不会是作者"观卦玩辞"的结果。但是美人与花,也许无需要说明,任何人都可以体会两者的关系,而《野有死麇》呢?它所隐含的一脉相承的象学思维却因为时代的久远而模糊了。清人汪诗韩在《诗学纂闻》中说:"可与言诗,必也

其通于《易》。"(六)信夫!知象:简易之道其实也有学者曾注意到象在六经中的地位,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就说:"盈天下而皆象矣。《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律,莫非象也,而《易》统会其理。"说易象统会诸经,只是太过疏略,未达其旨。而近贤章学诚可谓言简意赅:"易之象也,诗之兴也,变化而不可方物矣;……六艺之文,可以一言尽也。夫象也、兴也、例也、官也,风马牛之不相及也,其辞可谓文矣,其理则不过曰通于类也。故学者之要,贵乎知类?quot;章学诚的话似乎顺承于王夫之,但却比船山精到。章氏在此提出了"类"的概念,如果按照我在前面提过的六经之间的关系,"类"其实就是象,而"兴"、"例"、"官"也都是象。章氏说类,是把易与其他五经并列了,所以要再拈提出一个"类"来。不过他在另一段论述中却又不自觉地以"象"易"类"了:象之所包广矣,非徒易而已,六艺莫不兼之。盖道体之将形而未显者也。雎鸠之于好逑,樛木之于贞淑,甚而熊蛇之于男女,象之通于诗也。……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夫诗之流别,盛于战国人文……然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可见他的本意还是象,而这一段话其实也勾勒了象学思维的总纲,--学者之要,贵乎知"象"。比较于章氏的"类",闻一多先生又提出一个概念--"隐",他在《说鱼》中讲:"’隐’在六经中相当于《易》的’象’和《诗》的’兴’,……象与兴实际上都是隐,有话不能明说的隐。所以易有诗的效果,诗亦兼有易的功能,而二者在形式上往往不能分别。"又说"……后世的批评家也称《诗》中的兴为’兴象’"。根据我前面的论述,这个"隐"也即是象,因为"隐"与"类"的概念内涵都是包容于"象"的。闻先生在《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中指出:"在国风里,男女间往往用鱼来比喻他或她的对方",同时"饥"指情欲而不是腹欲,并以《陈风·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作为佐证,"食鱼"也就成为交合的隐语。在《陈风·株林》中有"乘我乘驹,朝食于株"之句,此诗为刺夏姬而作,这里的食显然不是指"吃早饭"吧。 [!--empirenews.page--]在《说鱼》一文中他又进一步指出:……并且在古代作为男女幽会之所的高禖,其所在地,必依山傍水,因为那是行秘密之事的地方,所以山和水都叫作’密’。或分别字体,山名作’密’,水名作’泌’。本篇之泌水,便是这样一般的水。另一种更复杂的形式,是除将被动方面比作鱼外,又将主动方面比作一种吃鱼的鸟类,如鸬鹚、白鹭和雁或兽类,如獭和野猫。闻先生的考证很严密,大家可以参考原文,无需我作更多的说明。但是当我直接用易象来观察时,却发现也可以得出和他一样的结论:易中孚曰:"鸣鹤在阴",鹤为水鸟,群居或双栖,喜食鱼。尚秉和释中孚九二曰:"震为鹤为鸣";那么鱼呢?《焦氏易诂·剥贯鱼以宫人宠解》云:孟氏逸象巽为鱼,姤九二九四之鱼是也。中孚鱼亦用巽……《易林》革之颐云’尼父孔丘,善钓鲤鱼,罗网一举,得获万头’,颐上艮,艮山故曰尼父,曰孔丘,反震[1][2][3]下一页为孔也。艮手为钓,坤为鲤鱼……又讼之比云’求我所有,买鲂与鲤’,比艮为求,重坤故曰鲂曰鲤。又小畜之剥云’孔鲤伯鱼’,是显以剥坤为鱼……这样看起来,震鹤巽鱼,比对我们前面解过的《野有死麇》,则长男长女,夫妇之义明,闻先生之说允当。不过从易象的角度,坤也是鱼,而水鸟亦不即是震,因此鱼和吃鱼的鸟并不总是"合拍"的。比如这首诗:《豳风·九》九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鸿飞遵诸,公归无所,于女信处。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此诗用鱼、鸿对举,鸿即鸿雁,也是水鸟,食鱼和虫,所以鱼和鸿分别指"我"与不归之"公"。我想很自然地,我们记起《易·渐卦》: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六二:鸿渐于磐饮食吉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用御寇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渐卦的句式同九相近,其含义也相类。《焦氏易诂·艮鸿震鸿》云:"《易林》师之萃云’鸿雁哑哑,以水为家’,以艮为鸿雁也;临之师云’鸿鹄失珠’,以震为鸿也。"注意到震、艮皆可为鸿,而渐(上巽下艮)以艮为鸿,巽为鱼,

则长女少男,非配偶之象,故不能如前述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而只能是"夫征不复"了。起用:试释关雎关雎是《诗经》第一首,比较周易之首于乾坤,《关雎》是否有其特殊的含义呢?我注意到王嘉《拾遗记》中记载一个故事: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乃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讌戏。……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薰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及皇娥生少果,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这是有关上古帝王少昊的传说,而另一较为著名的故事则记载在《左传》昭十七年:[!--empirenews.page--]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少皞氏以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祝鸠氏,司徒也;鸠氏,司马也;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 少皞就是少昊,可注意者,帝少昊是以鸟为官的,且与鸠特别有缘:当其未生也,其母即与白帝之子"刻玉为鸠",即位后又设"五鸠"之官,而且他的名字叫作"挚"!《毛诗》传曰:"雎鸠,王雎也,鸟挚而有别。"戴震《毛郑诗考证》曰:"古字鸷通用挚。夏小正’鹰始挚’、曲礼’前有挚兽’,是其证。"挚通鸷,而鸷与雎鸠也是相通的,这样看起来,我们很可怀疑《关雎》的起兴是远可追溯至帝少昊的。《国语·晋语》韦昭注:"少皞氏有子曰该,为蓐收。"《淮南子·时则训》又说:"西方之极,……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于是问题就变得清晰起来:少皞(昊)原来是西方的天帝,在《拾遗记》里不就有"白帝之子"的提示吗?我们知道周是来自于西方的民族,战胜了来自东方的殷民族而有天下,所以周和作为西方天帝的少昊应该是有很深刻的联系的。假如从我们以上的分析推断,在《诗经》时代雎鸠和帝少昊存在着直接的象的联系,那么声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孔夫子把以之起兴的《关雎》放在诗之第一也就顺理成章了。把《关雎》放在首位的第二个理由我是在《周易·序卦传》中找到的: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此一段正可与《毛诗》相参。《毛诗·关雎》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史记·外戚世家》也说"故诗始关雎,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易上经始于乾坤,乾坤者天地也;下经始于咸恒,咸恒者夫妇之义也,正是由体有用。夫子次诗首于《关雎》,诗为承易之用,故首《关雎》"风天下而正夫妇",正好印证了易与诗的体用关系。进一步地,为了说明咸恒与关雎的这种内在联系,我们不妨观卦玩象,从咸卦来因象见意一番:首先是对雎鸠的认定,一般多认为鸷为鹰之类。宋王性之《默记》云:李公辅初任大名府检验,村落见所谓鱼鹰者,飞翔水际,问小吏,曰:此关雎也。仲修令探取其巢,皆一窠二室,盖雌雄各异居也。这段话说明了毛序的"鸟挚而有别",同时也令我们想起闻一多先生的论断:鱼及吃鱼的鸟,所以以雎鸠起兴是符合易象的。咸卦上兑下艮,艮为雎鸠,互乾为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兑为淑女,艮为君子,少男少女,兑为艮妻,故"好逑"也;震巽皆属木,震阳而巽阴,故互卦巽为荇菜,荇菜,水草也;艮又为床,互巽为进退,互乾健为动,(皆见《说卦传》)正于床上辗转反侧之象也……由易及诗与无思而思上面我们涉及了三首诗的释意,都是通过象的联系而完成的,不妨称之为"象释"。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对《诗经》固有的一些疑义作解答的尝试,而更重要的是希望说明《诗经》本即是象学思维的产物,因此当我们用象去考察它的时候才有可能窥探到初民作诗的本意。[!--empirenews.page--]清人皮锡瑞在《论诗比他经尤难明其难明者有八》中指出:"就诗而论有作诗之意,有赋诗之意,赋者或造篇或述古,故诗有正义有旁义有断章取义,以旁义为正义则误,以断章取义为正义尤误。"后来顾颉则《诗经在春秋战国间的地位》一文中也说:"断章取义"是赋诗的惯例,赋诗的人的心意不即是作诗的人的心意。所以作诗的人尽管作的是言情诗,而赋诗的人尽可用它做宴宾诗。《左传》上有解释断章取义的文字:庆舍之士谓

卢蒲葵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襄二十八年。卢蒲葵取庆舍之女,两家同是姜姓,所以有人这样问。卢蒲葵是庆舍的宠臣,庆舍正执齐国的政,所以有"余取所求"的答。)这里提出了两种人:赋诗的人和作诗的人,其实还有第三种人,就是后来我们这些读诗的人。读诗的人也有自己的心意,这心意同样具备断章取义的特征。说断章取义,就是思有邪了,所以董仲舒曰:"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春秋繁露卷三·精华第五》)诗无达诂是因为"余取所求"的缘故,作诗的人固然是无邪,赋诗的人和读诗的人则是各有会心了,以"思有邪"而欲致无邪之思,当然无有是处了。若赋(读)诗的人得意忘象则可以无言,夫子曰思无邪,何尝要人诂?从易的角度来说,易本无吉凶(易无思也),动则休咎生。诗起兴也如此,物无悲喜,因人而异,起心动念而形于色。故同样的兴,有不同的诗(思无邪也),如《唐风·杖杜》和《鹿鸣之什·杖杜》;同样的诗,也可以有不同的解(思有邪);正如同样的卦有不同的断。作为一种典型,我们可以在易林中找到有六处几乎完全相同的林辞:"春桃生花,季女宜家,受福多年,男为邦君?quot;而这显然取材于《周南·桃夭》。也就是说从六组卦象中都可以看到《桃夭》的影子,反过来讲,《桃夭》中也可以引出不止一种的兴感。《礼记·乐记》云:盖好恶动于中而适触于物,假以明志谓之兴;而以言乎物则比矣;而以言乎事则赋矣。要迹其志之所自发,情之不能已者,皆出于性。《礼记》的意思是说赋比兴"皆出于性",也可以说,赋比兴都是性的自然流露,这个意思应该就是夫子"思无邪"的注脚。《乐记》又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上一页[1][2][3]下一页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知感而动者非性也,《乐记》的另一处指出"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欲,《说文》徐锴曰:"欲之言续也。"则性之欲即性之续,性之流露也,由此推理起来,赋比兴皆出于性,为性之欲,亦即是"感而动者"。《系辞》曰:"爻者,效此者也;象者,象此者也。"何谓"此"?《系辞》又说:"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可见,"此"即天下之动,--爻者,效天下之动;象者,象天下之动,圣人垂象设教有以观天下之动也。 [!--empirenews.page--]综上言之,象为拟"天下之动",赋比兴为"感而动",感而动者当然属天下之动的范畴,所以说赋比兴是象当无疑义。然象又不即是赋比兴,章士诚曰:"万事万物,当其自静而动,形迹未彰而象见矣。故道不可见,人求道而若有见者,皆其象也。"小而言之,例也、官也为象,推而广之,盈天之下何不是象?洞山祖师曰:"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正相仿佛。再申言之,感而动者赋比兴也,天下之动皆象也。象下而可为诗书礼,可为赋比兴,上则复归于易焉。于是来重温《周易·系辞》的"感而遂通",一通一动,历历自有先后,通者性之全体显露,动者止于一端也。王弼倡得意忘象,乃是得意而忘象,弄到后人手里便以为忘象就可以得意了,实在是冤枉。且看朱子晚年易说云:"程子谓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吾以为先见象数,方说得理,不然,事无实证,则虚理易差。"真是明明白白,诸仁可还要扫象么?赘言易与诗相通是因着中国人的象思维的缘故,因而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不过孔夫子删定六经是以易象为统领,是自觉地由体及用。本文的主旨要在揭示这种不自觉的建立在象上的关联性,同时也试图阐释夫子的自觉。但由于本质上的不自觉,不能生硬地将诗和易象或者易卦一一比附起来,这样做是危险的,也是对《诗经》哗众取宠式的摧残。佛家讲体相用,吾今试喻之,性为体,象即相,而赋比兴为用也。推而及之,周礼之官、春秋之例皆用也。体者不易,相则简易,用则变易也。要之,"易无思"为本来面目,混沌未分,感而遂通,不假思索、不用言辞,故夫子赞易为"洁净精微";"思无邪"乃是感于物而动,虽动而不思善恶,正好用功时也,学人当于此处用力,合下承当,岂不庆快!参考文献一黄晨,易象与法相。(台湾)中华易学,V18.10、V18.11 二清·皮锡瑞,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卷2-51 三高亨,诗经今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1 四尚秉和,焦氏易诂。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242 五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142 六转引汪裕雄,易象探源。安徽:安徽教

育出版社,1996年.342 七清·王夫之,周易外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213 八章学诚,

章学诚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2 九章学诚遗书·文史通义·易教下十闻一多,

闻一多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1-118 11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北京:三联书店,

1982年.1-81 1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1-131 13闻一多,闻一多

全集。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1-133 14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269

15尚秉和,焦氏易诂。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112 16尚秉和,焦氏易诂。北京:中华书

局,1991年.320 17王嘉,拾遗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1987年.1042-315

18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53 19转引清人诗说四种。

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 戴震,戴震全集。北京:,1991年 20汉·刘安等,

淮南子。湖南:岳麓书社,1989年.58 [!--empirenews.page--]21转引清人诗说四种。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242 22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84 23

尚秉和,周易尚氏学。北京:中华书局,1980.44 24清·皮锡瑞,经学通论。北京:中华书

局,1989年.卷2-1 25顾颉刚等,古史辨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332 26清·康

熙字典。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567 27宋·普济,五灯会元。北京:中华书局,19 84年.779 28马鸣菩萨,大乘起兴论。

(完整版)语文病句辨析与修改导学案(含答案)

病句辨析与修改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类型,准确辨识病句。 2.通过练习揣摩修改病句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通过例句分析了解病句类型,准确修改。 【学习方法】 练习法、归纳法 【学习过程及要求】 一、前置性学习 1. 回归课本。 重新阅读教材上的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明确病句类型。 我归纳的常见病句类型有: 2. 小试身手。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2)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3)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 (4)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5)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6)在三年的初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 (7)宽敞的展厅内,绘声绘色的玉石雕刻精品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前往参观。 (8)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9)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10)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解答这些试题,我能归纳出一些修改的方法:

二、当堂学习 1. 真题回放 【真题1】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岁月总会在我们心中播下深深的烙印。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荣辱成败,或给我们深深的(启蒙/启迪),或给我们重重的mó liàn……直面内心,我们的目光更为mǐn ruì;畅诉心曲,我们的心灵更加chún jìng。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真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随着粤剧表演及广彩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广府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16年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真题3】下面文段中,第②③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语文素养。②在这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种资源,一个平台。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固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④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 __ 【真题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5月10日,大约一百名左右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2. 归纳旧知。 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3. 例题解析

2020年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60(题与答案)

资格证辨析题60道 导语:辨析题是中学科目二考试的必考题型。题目数量为4道,每题8分,共计32分。这种题型一般是总分总的结构作答。下面是整理的练习题,供大家平时练习使用。多练多写,考试才能有话可说。 1.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就是广义的教育。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因此,题干描述的是狭义的教育而非广义的教育。 故该说法错误。 2.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参考答案】此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社会发展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形成制约。 故该说法错误。 3.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因此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故该说法正确。

4.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定是同步的。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育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定是同步的。 故该说法错误。 5.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体现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宗旨与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等。题干中应该是生产力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指教育事业的速度和规模,而非政治经济制度。 故该说法错误。 6.生产力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该说法错误。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因此,题干中应该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故该说法错误。 7.遗传具有可塑性。 【参考答案】此说法正确。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肤色、体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它会随

“思无邪”的意义

“思无邪”的意义 “思无邪”是孔子在对《诗经》的评论中,明确指明的文学批评标准,对于中国古代的诗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思”,我们理解为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而“无邪”则是有“归于正”的意思。当然,现在学界观点众多,众说纷纭。在此,我们只是采取了其中的一些与我们想法比较贴切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真正理解“思无邪”的意义,还必须从其出处入手,加以探究。“思无邪”出自《诗经》的《鲁颂·马同》。原句为:“思无邪,思马斯徂。”意思是驭马者思虑纯正无邪曲,故马儿能不歪不斜快如飞。出自孔子之口的则见于《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借用“思无邪”概括《诗经》表露情性的特点,孔子认为其作品多为作者径抒胸臆,事信情诚辞巧,因此像那些叙男女之情,抒社会怨愤的内容也不属“邪”的范畴由以上“思无邪”的出处我们可大致概括出思无邪的含义:1. 指纯正的思想;2. 指中和的思想。而以“思无邪”的思想主要限制的文学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叙男女之情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吐社会怨愤的内容。 我们知道,在《诗经》中,情诗占了很大的比重,孔子评论这些诗歌,首先看到的是其中的情感,他并不反对有情。他虽也强调礼,但并不在这些诗歌之外生硬地加上教化的内容,而是从它们本身发现自然合于礼的成分。在他看来,言情是正常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但它好就好在能天然地以理节情,这本身就符合礼的精神。 所谓“无邪”就是“归于正”。既肯定文艺可以揭露和批评政治的弊端,又不允许太过分,不能从根本上否定统治阶级的政权,这就是要作到孔子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温柔敦厚。”若就言情诗而言,就是“乐而不淫”。可以说,孔子“思无邪”的思想界定了文学上的“中和之美”,这种中和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刻,构成了中国古代作家观照社会、体验人生、创造艺术世界的基本态度和最高准则。由于他们中许多人都来自社会底层或有和广大人民接触的机会,他们真诚地关心民生疾苦,但却不愿消除这种疾苦的根源;冷静地抨击暴政,但又不愿从根本上进行社会的变革;强烈地渴求民主政治却又拼命维护着统治阶级的利益。他们希望能通过中和的精神,来消弥社会矛盾,达到他们理想的社会境界。以杜甫为例:他对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体验是无与伦比的,寄予的关心与同情也是十分真挚的,乃至于不惜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无邪,思无邪

诗无邪,思无邪 诗无邪,思无邪 请你把诗三百中的每一首,都当作我们前世所共同经历的回忆来阅读,你会发现,诗三百,都不过是前生那些无邪的记忆。——题记 那天听姑妈抱怨年幼的表妹不爱阅读,讨厌背诗,自己却束手无策,我心里却暗暗笑了,这个时候的孩子不懂也不会,他们单纯的心更不会明白读诗的意义,为什么要将大人们的意愿强加于他们身上呢?只会让她从心底更加排斥而已。于是我把表妹叫来,将她们幼稚园正在教的《静夜思》编成一个动听的故事,讲给表妹听,看见表妹津津有味,听得入神的样子,我知道我成功了。 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爱诗如命,近乎痴迷。可谁也不知道,在我小的时候也是非常反感背诗的,尤其抵触母亲一篇又一篇“背诵任务”,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没记住多少。好在母亲及时改变了方略,才没有让我失去那原本该有的快乐天性——那人之皆有的爱美之心,被诗之唯美渐渐折服。 长大后,每当我翻开那些古文经卷,阅读那诗词歌赋,我吃惊地发现那里有如此多的宝藏,极力地吸引着我的探寻,它们像一束束绚丽夺目的极光,那样神秘,却又那样曼妙多姿。 再次翻开古书的我,想象着自己在诗的意境里行走,仿佛进

入了另外一个时光隧道,而那隧道尽头,等待我的是那群仿佛与我阔别多年的友人,心灵相通的我们在时空的某个交汇处不期而遇。 他们之中,有写“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诗仙李白,有写“三杯两盏淡绿,怎敌他,晚来风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的易安居士;有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也有那一句唯美的“锦瑟无端午时闲,一闲一枉思华年”的李商隐。他们的诗词,反映着那时的他们,执笔时的境遇和心情。那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在不同时刻,不同朝代,不同地点,不同人间的不同感触。彼时的他们其实不知,他们所刻画的世间百态,正是前世的我们共同的经历。不是我们的梦想轮回了,而是他们的墨迹,尚未风干。 请你想象一下,当现世的我们穿上戏服,在荧屏里上演我们曾经的喜怒哀乐,这时候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当初的他们呢?可能唯一不同的,也只是我们学着在古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渲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满腔惆怅罢了。 史书上说唐朝是诗歌的朝代,曾一度达到鼎盛。想想也是,那时国泰民安,繁荣昌顺的经济状况下滋生的喜,自然就多于忧了。这就是也许是为什么唐诗的欢愉,总是要多过宋词的惆怅的缘故。 不过我倒不这么认为,与其纪念过去,不如装点未来。在几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答案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9...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欢迎阅读 1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90个有特殊编号的"奥运缶"在北京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1283.65万元成交,每个缶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母亲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解析:A项,"每个缶的均价"说法错。每个缶只有一个价格,不可能有均价。C项,应把"粮食质量安全"与"粮食数量安全"的位置对调,以与上文呼应,也符合递进关系。D项,两面对一面的错误。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B.为适应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新疆从2010年起将投入6.5亿元加大对这一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预计到2015年,可新增煤炭专业人才8万人。 C.新浪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女性选择了前者,这说明女性更喜欢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D.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最终要靠美国、俄罗斯、中国和伊朗的谈判来解决。解析:A项,"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是个多义短语,不同的停顿方式会有不同理解:一是"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二是报社的"几十个编辑记者";C 项,"前者"指代不明确,读者可以理解为"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也可以理解为"等离子电视"和"高端手机";D项,这句话的意思自然是美国、俄罗斯、中国、伊朗四方的共同会谈,但由于在"伊朗"前误用了"和"字,读者也会理解为"美国、俄罗斯、中国"三方分别与伊朗谈判。可以将"和"字换成顿号,或者在"伊朗"后加"四国(四方)"。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B.孩子们很喜欢王大伯,一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C.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这句话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2、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此观点是正确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1)教学过程即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3)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往活动。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任务和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3、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德育。 此观点是错误的。做事先做人,体现了德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应该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但这并不代表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德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主要体现在: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4、(2012下,2014上)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此观点错误。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但不是教学目的。 5、复习上学习之母”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此观点是正确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6、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谈话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此观点错误。此观点混淆了讲授法和“注入式”、问答法和“启发式”的含义。 首先,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 (1)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消极、被动的客体,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边乱造。 B.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界杯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2、下列语句括号中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换为“提高”) B、秋天的咸宁是美丽的季节。(把“秋天的咸宁”改为“咸宁的秋天”)。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把“否”字去掉) D、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把“关于”去掉) 3、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邛海湿地地修剪和栽种树林也着眼在画意。 B.近年来,凉山火把节已成为国内外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C.我们在中考中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关键在于平时的努力。 D.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州中小学都加大了校园安全工作力度。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辨析题)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 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22.教肓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统一概念。 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的主导作用。 24.液体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 25.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27.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28.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9.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0.材料 某校初二女生小芳,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引起他人的优路网校注意。当老师批评她或同学责备她时,她不仅毫无羞怯之意,反而感到高兴。平时,小芳和老师、同学们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她顽皮、好动,喜欢接老师的话茬,而且常常在当面或背地里给同学或老师起绰号,有时还无缘无故地欺辱同学。 当然,小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她性格直率,敢作敢为,勇于承担任务,而且身强体壮,体育成绩好,是运动场上的风云人物,每次运动会都能给班里争光。 问题:

如果你是班主任,根据材料小芳同学的表现,在对她的教育中,你认为应该贯彻哪些德育原则?(4分)运用哪些德育方法?(4分)请分别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研究者设计了一个“两绳问题”的实验,在一个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两根相距较远的绳子。被试者无法同时抓住,这个房间里有一把椅子,一盒火柴,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钳子。要求被试者把两根绳子系住(如图2所示),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把钳子作为重物系在一根绳子上,从而把两根绳子系起来。结果发优路网校现只有39%的被试者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大多数被试者认为钳子只有剪短铁丝的功能,没有意识到还可以当作重物采用的问题: (1)上述实验主要说明哪种因素影响问题的解决?(6分)该实验结果对教学工作有何启示?(6分) (2)请指出问题解决还学到因素的影响。(6分) 201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是D,从近几年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题来看,考教育发展史及教育学发展史的客观题每年都会有。其中,关于著名教育学者的论著、观点均需要考生重点掌握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为《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2、正确答案是C,斯宾塞作为著名的社会学家,是实证主义者,他

简析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doc资料

学习资料 简析孔子“温柔敦厚”的诗教 诗教,是中国最早、最重要的艺术教育方式之一,代表着儒家最基本的诗学观念。诗教的基本理论,形成于孔子,在汉代的《毛诗序》等论著中得到较为明确的表述。不少范畴和命题,如温柔敦厚”、兴观群怨” 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彰显出诗教的丰富内涵及其在儒家政教诗学中的核心地位。 "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这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诗教"这个概念最早的出处?它原来的意思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诗经》本名就是一个字:《诗》,到了汉代,把《诗》奉为经典,才有了《诗经》这个名字?周王朝采集编纂《诗》,其中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统治阶层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以《诗》为教不是孔子以后才有,应该是从一开始采集编纂《诗》,就同时在进行的,虽然未必那么自觉?那时的《诗》教的对 象,是贵族子弟?《诗》教的结果就是使他们”温柔敦厚",这里的”温柔敦厚",是指当时上层社会人们应有的性格修养,是他们互相之间的相对形象和态度?孔子之前的《诗》教,使得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大夫之间赋诗达意,不违礼节,婉转地陈述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等等?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 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具体情况在《左传》中有很多记载?可见当时的《诗》教有多么重要?温柔敦厚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传统诗教,是儒家的诗歌理论的核心思想。它的提出,最早见于《礼 记?经解》:“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这是汉代儒家对孔子文艺思想的一种概括。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对此解释说:“温柔敦厚诗教者也:温,谓颜 色温润;柔,谓性情和柔。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曰温柔敦厚诗教也。”要求性情和柔,就是要求不要 违反礼教,不要反抗,即要“怨而不怒”,这是就诗歌讽谏的特点来说的, 体现了对作者写作态度的要求。 同时,《礼记正义》又说:“此一经以《诗》化民,虽用敦厚,能以义节之。欲使民虽敦厚不至于愚,则是在上深达于《诗》之义理,能以《诗》教民也。”这是就诗歌的社会作用来说的,既需要运用温柔敦厚的原则,同时也必须以礼义进行规范。 儒家提出“温柔敦厚”作为诗教,主要是作为一个道德伦理规范,要求诗歌遵从这一规范以施行教化,使人人亲人礼教,作为国家治本的一个方面。即要求诗歌写出温柔恭顺、没有反抗性的形象,用以感化人的 “善心”。 作为《诗》教功能的集中体现,温柔敦厚是就人的言行趣尚、气质情性或品德修养而言的,主要是指经过《诗》的陶冶,人们富有温良的善意、诚朴宽厚的人格底蕴、温厚和平的性情、从容深厚的风俗。温柔敦厚虽然是具有共通性或普遍意义的性情基调,但并非性情和《诗》教的全部内涵,应与人的心灵的其他要素相辅相成,以免造成“愚”的偏失。《礼记?经解》意识到温柔敦厚可能有所偏失,因而强调深于诗者“温柔敦厚而不愚”,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后世不少论者在批评“温柔敦厚”的《诗》教时忽视了“不愚”的一面,导致误读。 从根本上讲,“不愚”就是明智、聪慧,有真知。按照王夫之的注解,可以说,不愚意味着人能明断真假、善恶、美丑、是非。《荀子?修身篇》有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这段话的大意在于:明辨是非则不愚。朱熹在解释《论语?先进》中“柴也愚”时说:愚者,知不足而厚有馀。由此可见,人在温柔敦厚的同时若有较丰富的知识或智慧则不愚 温柔敦厚是一种性情中和的基调,不是对人的性情的单向度的规定,不妨碍性情中其他因素的多样呈现, 温柔、敦厚是情之和、情之固。情之和偏重于外在的精神风貌,情之固偏重于内在的人格底蕴。 孔子从他的“中庸之道”的哲学观点出发,提出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文学上的“中和之美”, “温柔敦厚” 成为一种审美标准,首先是要求感情适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 礼义”用礼义加以节制。其次是要求表现含蓄。正如孔頴达所释,“温柔敦厚”诗教具有“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的特点,要求诗人在创作上运用比兴的手法,形成委婉含蓄的艺术风格,以便调动读者的想象来进行审美的再创造。,这对于比兴的艺术方法的发展也起了促进作用。这可以说明“温柔敦厚”的诗教在促进艺术表现方法的发展上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但温柔敦厚的诗教又有其消极作用。 “诗”教的宗旨在于教人,使人在“温柔敦厚”的大前提下对国家的利弊得失表达意见竭尽愚忠。“诗”教要求诗歌塑造的是“怨而不怒”、温柔和顺的艺术形象。从而以诗教民,以诗化民。并以诗人的休养为添加仅供学习与参考

浅析《诗经》的“思无邪”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4285330.html, 浅析《诗经》的“思无邪” 作者:孙凤州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29期 摘要: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有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的“思无邪”说,自产生以来就影响深远,但对其本义的理解,后世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纵观众多学者的观点,“思想纯正,没有任何杂念”这一解释为较多人所认可。经过深入的阅读与思考,笔者也认同这个观点,并且认为诗经的内容、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是“思无邪”的。 关键词:“思无邪”;《诗经》;思想纯正 作者简介:孙凤州(1990-),女,江苏连云港人,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2014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广泛,情感纯正,影响深远。自编订以来就有无数学者研究它:从当时的孔子,经汉代的鲁齐韩毛四家,到唐代的孔颖达,宋代的朱熹,再到明清的方玉润,现当代的一些学者……由此可见,《诗经》着实是一本影响深远的文学巨著。 翻阅《诗经》,自然会想到孔子对它的简洁却深奥的总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第二)孔子用“思无邪”三个字来概括《诗经》,仅仅三个字,却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现代注释一般将其解释为“《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是主流却不是唯一的解释,究竟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历来众说纷纭,他们对“思”与“无邪”都有着不同的见解。 一、“思无邪”的出处及其注解 (一)“思无邪”的出处 “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驷》篇,本意是赞美马。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初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考点汇总

答题模板:观点+理由+呼应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广义狭义教育辨析/教育的属性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例:动物界也存在教育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 (三)教育的社会属性 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例: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促进作用,但它不可以改变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

1.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的水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但遗传只是为能力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要是能力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还需要环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 2.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人的身心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和学校教育四个方面。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话是过分夸大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而无视了其他因素。 (六)教育目的概念的辨析(与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区别) 1.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 2.确立教育目的依据: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这句话是正确的。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一定的教育方针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因而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可以看成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 这种说法错误。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七)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辨析) 1.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2.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3.杜威的教育无目的是指教育应该没有目的。

毛诗序的基本介绍

毛诗序的基本介绍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 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 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 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尚书·虞书·舜典》 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便《舜典》绝不是三代之文,可能出于战国,甚至更晚,然而“诗言志”的观点则肯定由来已久。《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即载文子告 叔向曰:诗以言志;到战国时,《庄子·天下》与《荀子·儒效》也都分别讲过“诗以道志、诗言是其志也”的话。而这里所说的“志”,是指与修身、治国也就是政治、教化密 切相关的志向、怀抱,属于理性的范畴。由此可见先秦诗论尚未明确涉及诗歌情感性的特质,没有抒发内心情绪的“诗缘情”的自觉认识,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首先接触到诗 的情感特征,并将其与言志联系在一起予以较系统地论述的,则是完成于汉代的《毛诗序》。 另一说“志”所表达的内容不仅限于理性的范畴,即不限于修身、治国也就是政治、 教化密切相关的志向、怀抱。 案:志,《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 《毛诗序》有所谓大序、小序之说。小序是指传自汉初的《毛诗》三百零五篇中每篇 的题解,大序则是在首篇周南《关雎》题解之后所作的全部《诗经》的序言。这里所说的《毛诗序》即指大序。关于《毛诗序》究竟出于何时、何人之手,这是自汉代以来一直聚 讼纷纭的一段公案,至今也未能圆满解决。据《汉书·艺文志》的著录,当时就有《毛诗》二十九卷与《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两种,而班固只说: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 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在 《儒林传》中还是只说: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均未指明毛公的名字。后来从郑玄到三国时吴人陆机,又相继传出有鲁人毛亨为大毛公,赵人毛苌为小毛公,皆在汉初先后治《诗》。至于《诗序》,则有孔子弟子子夏所作的说法。一直到清代,就 呈众人各持一辞争执不下的局面。综合各议,《四库全书总目》认为序首二语,也就是 《关雎》题解的小序,为毛苌以前经师所传。小序之后的大序,为毛苌以下弟子所附。这 种看法大体近是。也就是说《毛诗序》总结概括了先秦以来儒家对《诗经》的理论主张, 经汉景帝时赵人毛苌之手又有重要发展,并形成文章,其后再由毛苌弟子辈不断加以修订 完善而成。 这里所说的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本来是无可厚非的。正由于诗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其具有独特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陶冶性情的社会价值,先王才用之来完善道德,实施教化。这里并不存在,也不应该得出诗歌只能为道德、 教化服务,而不能有其他诸如愉娱、审美作用的结论。但是《毛诗序》却恰恰得出了这一 结论,提出要发乎情,止乎礼义.于是便背离了前面所论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广泛包容性,而退化为情感必须规范于人为的属于意识形态的礼义之内,失去了热情活跃富于创造

部编三年级下册病句辨析与修改专题汇编50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三年级下册病句辨析与修改专题汇编50题一、单选题(58分) 1.(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B.据介绍,这次公车改革将涉及近500多辆中央国家机关本级公车. C.亚航QZ8501客机失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马航MH370失联航班的追忆. D.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我爱发明》深受观众好评率较高. 2.(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都注意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B.我带了课本、笔、纸等文具,到校. C.在公共场所,我们应当维护清洁. D.我一定听取大家的意见,改正缺点. 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B.安徒生的作者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C.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姑娘们跳起了动听的舞蹈. D.大地把太阳照得一片通红. 4.(2分)下列句子表意准确、简明、连贯的一项是() A.我要尽快早日报答母亲对我的母爱. B.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很快进步了. C.围绕中心选材,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D.即使懂得了时间的可贵,那么就从今天开始,不浪费一分一秒. 5.(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这一英雄事迹. B.饲养场的家禽、鸡、鸭、鹅的数量猛增. C.他把故事讲得那么引人注目. D.老师朗读完课文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6.(2分)下面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粮食作物是小麦.

B.这次考试,同学们的成绩普遍提高了. C.他出席了这次数学竞赛. D.我们大概用了一星期左右的时间,修好了花圃. 7.(2分)下面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是() A.院子里,公鸡、母鸡、白鸡、黑鸡、黄鸡、花鸡……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B.安徒生这个名字对少年朋友并不陌生. C.谁也不能不否认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一个本身不发光的黑暗球体这个事实. D.通过这个学期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8.(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他上中学的第一天起,语文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慢慢地控制住了. C.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D.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9.(2分)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手捧录取通知书和上面红红的印章,心情非常激动. B.小红和小飞分别打破了女子100米和女子跳高的校纪录. C.总有人经常从悬崖下跌下去,跌下去没有生还的. D.爸爸再三催促我快些,我却再三磨磨蹭蹭不想动. 10.(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张新参加自然竞赛,经常偶尔得奖. B.我们今天特别玩得高兴. C.不管困难多大,他总是毫无畏惧地前进. D.我断定前面走的那个男同学大概是吴宇的哥哥. 11.(2分)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了《琥珀》一文后,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 B.在知识的海洋里,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C.两只大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D.大自然的色彩是绚丽的,人生也是丰富多彩的.红的热血,绿的生命,蓝色代表梦幻和安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正确) 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且具有先天而来的稳定性,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而逐渐发生变化。 2.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错误)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任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3.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错误)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况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是学习的结果,一些本能、疲劳、成熟等引起的行为的改变就不是学习的结果。 4.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错误) 焦虑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的情绪反应。很多学生会考前焦虑,但是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动机,有利于生命潜能的发挥,但是过度焦虑会导致乱发脾气,坐立不安,手脚发凉,等生理心理反应,严重影响学习与生活。所以过度焦虑不利于学生学习。 5.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教育目的虽然考虑人的身心发展多种因素,但是并不是把人抽象的脱离了社会和历时来谈,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主要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因此要把个体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放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考察。 6.德育过程是对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错误)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品德由这四部分构成,德育过程就是培养着四种品的心理因素使之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道德培养一般沿着内在顺序,但是由于社会生活复杂性,教育影响多样性,知情意行相互独立,因此,他们的发展水平处于不平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年龄特征,个性差异选择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7.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永久保存(错误) 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一分钟的记忆,且保持在无复述情况下,只有2.5-20秒,因而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并不会持久保持。 8.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错误) 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之外,还受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人格特点,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

古代文论选翻译

一、先秦文论选译 中国古代文论在先秦时期有两条线索:儒家诗论和道家思想。儒家重视文学的外部关系和“政教”功能,而道家虽然表面上否定文学乃至文化,但其对“道”的理解和描述与文学的内在本性相通。在理解某一文论观点时,一要注意它与时代的精神风貌的关系(外部),二要注意文论谱系内部的演进(内部)。 (一)《尚书?舜典》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说明: 尧,传说时代部落首领,陶唐氏,故又名唐尧。“典”,《说文》解作“大册”,为“五帝之书”。为后代史官追述的尧舜事迹。西汉伏生所授今文《尚书》的《尧典》包括《舜典》,古文《尚书》则将其下半篇分出,并加28字,单列《舜典》。本节选部分即被古文《尚书》列入《舜典》。 此节有两个要点: 1、诗言志 “诗言志”被视为中国文论的“开山的纲领”(朱自清《诗言志辨序》),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文论的基本主张。对“志”的解释主要有两条路线:其一,将“志”理解为观念、观点,特别是与“礼”相结合的道德观念。这种“志”具有规范人的自然情感的作用。故刘勰《明诗》:“诗者,持也,持人情性”;孔子“思无邪”和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汉《诗大序》“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均由此“开山”开出。其二,将“志”理解为怀抱、情感,与“情”、“意”相等同。《荀子?乐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请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司马迁的“发愤抒情”说是其延伸,《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对“志”的两种解释,一个突出诗歌的“应然”之用,一个则关注诗歌的“本然”之性,实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即使是前者,也并不否认诗歌的抒情本质。 2、早期文论的杂然状态——诗、乐、舞“三位一体” 翻译:舜帝说:夔!任命你主持乐官,教导年轻人,使他们正直而温和,自由而谨慎,刚毅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唱的时候将声音拉长,五声的变化组合是配合歌唱的,六律是和谐五声的。如果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协调一致,不相互扰乱次序,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夔说:“啊!我撞击、敲打着石磬,使百兽都伴着音乐而舞动起来。” (二)《论语》选录

病句的辨析与修答案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1.【2015·贵州安顺】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安顺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龙宫是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 D.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1.【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识能力。A项主宾搭配不当。“龙宫是季节”不对,可将“季节”改为“地方”;B项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在“构成”前加“能否”;C项成分残缺(缺乏宾语中心词),可在句末添加“的服务”。 【答案】D 2.【2015·贵州铜仁】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都是铜仁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文艺界的同志对这一节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威海海防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2.【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识能力。B项中“表示”与“兴趣”搭配不当。C项“分”与“组成”杂糅,删去“组成”或将“分”改为“由”;D项缺乏主语,删去“通过”或删去“让”。 【答案】A 3.【2015·贵州黔南】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3.【解析】本题考查对病句的辨识能力。A项语序不当。应为“指出并纠正了”;B项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在“达标”添加“是否”二字;C项缺乏主语,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答案】D (2015·江苏扬州市)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3.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