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股市两百年发展史-推荐下载

美国股市两百年发展史-推荐下载

美国股市两百年:曾经的黑暗与疯狂

2011年05月12日来源:和讯网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

的伦敦商人。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

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近200年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至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1850年代,华尔街成

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1790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

了证券市场的活跃。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军费融资,证券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股票发行也迅速增加。1860至1870年,铁路股票在美国大量上市,出现了铁路股票泡沫,使美国证券市

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证券市场以国债、地方

政府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为主,19世纪的后几十年股票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华尔街的主角。 这一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几乎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华尔街的交易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当时美国政府的腐败也助长了当时股票市场的操纵和掠夺。这一时期,美国两次试图建立中央银行的努力都归于失败,美国的商业信奉“最少干预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格言,“这种情况(没有政府管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

 当时的华尔街有很多专以股市操纵为职业的所谓“强盗式的资本家”,如丹尼尔·得鲁、范德比尔特、杰·古尔德等,这些人公然通过垄断上市公司股票、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甚至贿赂法官改变规则等为自己牟利。华尔街信奉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得到保护。

这一时期,美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操纵现象严重的市场。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市场操纵

和内幕交易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一时期,美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从19世纪的后期开始,当时为了给铁路、制

造业和矿业融资,企业纷纷发行股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成为美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96年道琼斯指数成立。1900年,工业股票成为美国股票的主体,这标志着美国股票市场发展进入一个

新的阶段,同年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股票投机奇才杰西·利费佛开始在华尔街崭露头角。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和美国股市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一方面战后自由贸易扩大,通胀率保

持在低位,美国企业的管理和竞争力迅速提高,多种发明和技术如汽车、无线装置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无

限前景。另一方面,战时公债逐步退出美国证券市场增加了股票市场的资金供应,国际资本也大量流入美国,银行保证金借款又进一步刺激股市上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数百万普通居民争相购买股票的景象。

在这段股票牛市的后期,乐观演变为疯狂,汽车和无线电的股票被暴炒,1925年开始到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前,标准普尔指数三年多的时间上升近200%。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纪元”,经济周期将会因为美联储的成功管理而消失。1929年崩溃前,美国股市的平均市盈率P/E水平接近20倍,市净率P/B水平达到当时创记录的2.01倍,当时的股票价格现在看来也是非常高的。

这一时期,主要的美国股市崩溃分别发生在1893年、1901年、1903年、1907年、1914年、1917年和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

1913年之前,美联储尚未成立。J·P·摩根先后在1893年和1907年两次组织救市,他挽救了许多投资银行、经纪人和投资者,也挽救了华尔街。1907年的股市恐慌导致了美国政府对股票市场操纵和投机行为的关注,休斯(Hughes)委员会开始于1908年调查美国证券市场(包括期货市场)的操纵行为。休斯委员会的调查报告指出纽约证券交易所存在操纵和投机的现象,但却建议美国政府不要采取激烈的行动改变华尔街的交易规则,仅仅呼吁交易所的参与者要加强自律。在这一历史时期,“股票欺诈并非该特别谴责的行为,而是整个股市体系的一部分”。那时美国股票市场上的知名人物都或多或少地通过不光彩的手段和欺诈发财,操纵的手法也变出了花样。

三、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29年大萧条以后至1954年,美国的股市开始进入重要的规范发展期

1929年8月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最高超过到380点,而1932年该指数最低下跌到42点,跌幅接近90%,道琼斯指数再次回到380点是在25年之后。1929年到1933年,美国股市下跌的同时,大量的债券被拒付,美国约有40%的银行倒闭。

大萧条导致国际货币竞相贬值。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1933年美国也被迫放弃金本位。金融危机加重了经济危机,大萧条期间,美国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失业率从3.2%上升到最高41%,GDP从1929年的1500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1080亿美元,前后有85000家企业破产,储蓄最高下降50%,工业生产下降了45%。从1931年开始,大萧条开始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蔓延,最终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大萧条之后,美国股票市场进入一个重要的规范和恢复期。虽然面临华尔街利益阶层的坚决反对,罗斯福坚决地推行新政,重构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框架。金融操纵被立法禁止,上市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和投资者保护成为华尔街监管的主题。1929年的大萧条极大地打击了人们对股票的信心,在美国股票市场大萧条的低谷期,股票的投资价值也被严重低估。1933年开始,美国股市进入相对平稳的恢复期,直到1954年,股票的平均价格才恢复到1929年的高点。1934年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首次出版,格雷

厄姆提出了新古典价值投资理论。

以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为主体,这一时期现代机构投资者开始得到发展,1950年共同基金的数量达到98只,总资产为25亿美元。养老基金逐步成为股票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

这一历史时期,美国股市真正进入投资时代,价值投资思想是这一时期主流的投资思想。

四、第四个历史时期从1954年至今,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美国股票市场进入现代投资时代

这一现代发展期可细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从1954年到1973年的“成长年代”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道琼斯工业指数从400点上涨到超过1000点。这个时期的上半段也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低通货膨胀率和高增长率是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美国经济达到了空前繁荣。60年代后期,政府巨额的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石油价格上涨、国际收支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问题,最终导致1971年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美元贬值和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

这一阶段股票的上升又可分为“三杯马提尼酒”的50年代和“活跃上升”的60年代。

1.1 “三杯马提尼酒”的50年代

50年代的股票市场被称为“三杯马提尼酒的时代”,是美国股票市场的20世纪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华尔街经纪人的日子非常好过,多数经纪人可以惬意地享受“三杯马提尼酒的午餐”。这一时期的股票市

场的热门是美国钢铁、摩托罗拉、惠普、拍立得等股票。

1.2 “活跃上升”的60年代

60年代初,美国股票市场进入了一个疯狂的成长投资年代,人们迎来的是股票腾飞的10年。60代至70年代初成长股的投资经历了以下四次热潮:

第一个热潮是技术股和电子狂潮。预期盈利不断增长的成长型股票,主要是像德州仪器公司和摩托罗拉这样的与新技术联系的公司首先成为股市的宠儿,其“景象与1929年的投机狂潮极为相似”。

成长股的投资热潮尚没有消退,60年代中期,伴随着“联合企业”投资的狂热的来临,美国股市进入历史上第二次购并浪潮。上市公司通过建立“联合企业”所产生的所谓“协同效应”,人为制造利润成长,以此提高股票的价格。这一热潮随着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司法部对联合企业的合并调查和收购会计制度的改变而在1968年崩溃。

60年代末期,又出现了概念股票投资热潮。发展壮大起来的投资基金纷纷集中持有预期发展势头良好的“概念股票”,投资者往往只关注收益成绩而忽略风险承担。1969年—1971年的空头市场宣告了概念投资的终结,此后,“迷信收益成绩及概念股票在华尔街一被提起就会遭蔑视”。

成长投资的最后一波是70年代初的“漂亮50”浪潮。机构投资者不再追求激动人心的概念股票,而

是恢复“稳妥的原则”,争相购买并长期持有那些能够长期稳健成长的知名公司的股票,通用电气、宝丽来、可口可乐、麦当劳等行业巨头构成的“最有吸引力的50种股票”在这一时期剧烈上涨,最高平均市盈率超过60倍,这一投机热潮在1973年的股市下跌中最终崩溃。美国股票市场从最高点的整体跌幅接近60%,考虑到当时美国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1972年-1974年美国股市的下跌幅度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与1929年大萧条接近。

在50年代至60年代的牛市中,机构投资者迅速发展。1950年至1970年,共同基金的数量由98只增加到361只,基金的规模由25亿扩展到480亿。股票市场的资金来源更加长期化,其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加大了。

2.第二阶段从1972年到1981年,美国股票市场进入20世纪的第二次整理和动荡的阶段

这一阶段美国股市与美国经济一样处于动荡和盘整的阶段,道琼斯工业指数在1974年12月最低跌到580点后,长期在800点左右徘徊。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上升了3倍,美元进入了长达10年左右的贬值时期,整个70年代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超过50%,美国经济开始进入滞胀阶段,1974—1975年的衰退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最严重的衰退,实际GDP下降了4.1%。

1979年前,通货膨胀在沉重打击股票市场的同时,债券市场却相当不错,资产支持证券(ABS)和垃圾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猛。1979年保罗·沃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开始了货币主义的政策实验,利率开始疯狂上涨。1980年美国的优惠贷款利率一度突破20%,在股票市场下跌的同时,美国的债券市场也开始大幅下挫。

3.第三阶段从1982年至今,此一阶段是美国股票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期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长期的经济增长,伴随短促的经济衰退为1982年以后的股票市场的长期繁荣创造了条件。证券化、国际化、美国化成为这一时期金融发展的特征。

1980年上任的里根总统在任期的前两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控制通货膨胀。里根政府与美联储控制通货膨胀的努力终于在1981年开始显现出效果,1981年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9%(1980年为15%)。里根政府强势美元的政策支持美元出现了连续四年(至1985年广场协议)的升值,较高的利率和强势的美元吸引了国外投资者进入美国的资本市场,也减轻了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加上里根政府大幅减低资本利得税,迅速扩张的消费狂潮,使得1982年道琼斯工业指数创出新高并一举突破2000点。

1982年爆发的第三世界债务危机,一定程度加速了国际资本向美国的回流。

垃圾债券、杠杆收购、大规模的兼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的标志,正是这些交易促进了股票价格迅速回升到与内其在价值相当的水平。

70年代的股票下跌使大量企业的股票价格低于账面价值,利用杠杆收购,收购者可以按折扣价格获得企业资产,垃圾债券和套利者大量的购并活动使80年代的股票回升比大萧条之后要快的多。20世纪杰

出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也80年代的美国股票市场活跃起来,并参加了这次著名RJR纳贝斯科收购战。

在经历了从1982年开始接近5年的牛市,上涨超过200%之后,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发生了大崩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下跌了508点,下跌幅度达到22.6%,这是道琼斯工业指数历史上最大的单日跌幅。这次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导致了全球股市的传染性暴跌,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中,东京的股市下跌幅最小,仍下跌了15.6%,新西兰股市下跌达到40%,香港股市则被迫关闭。一般认为,国内利率的不断上升、美元汇率的持续下跌、程式交易及投资组合保险行为和国际投资者抛售美元国债等是1987年股市

崩盘的诱因。当国外投资者因担心美元继续下跌而纷纷在国债市场抛售,美国长期国债利率超过10%时,股市的高市盈率看来难以为继,股票的大幅下跌便开始了。

1987年的美国股市暴跌非常壮观,并伴随着垃圾债券市场的崩溃、储蓄贷款协会的危机(主要是由

于大量投资于垃圾债)和商业银行的短暂困境,经常被人们与1929年的大崩盘相提并论,但它几乎未对

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长期的影响,并未造成经济的持续萎缩。美联储在股市崩盘后,迅速行动起来,宣布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提供紧急准备金给任何需要帮助的银行,避免股市和经济重蹈1929年的

覆辙。公众的信心得以维护,商品和资产价值的紧缩没有出现,1987年的股市危机后来被证明是一次买入的大好机会。美国股票市场在1989年即创出了历史新高,道琼斯工业指数稳稳地站在2400点之上。

1991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从2000多点起涨,1997年达到8000点。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

警告投资者不要“非理性地狂热”。然而股市稍做调整,就又向上狂奔,1998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突破9000点,1999年突破10000点,2000年突破11000点。反映科技股走势的NASDAQ指数,更是从1991年的500点左右上涨到2000年的5000点,涨幅更加惊人。至2000年,美国股市已连续上涨了18年,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长繁荣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历史上最大牛市的基本背景包括强劲的经济,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美元的

升值,外资的流入,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收购兼并的高潮等。美国的金融资本影响力遍布世界。以索罗斯为代表的美国对冲基金成为一种新的金融力量,从1992年英镑在欧洲货币机制的瓦解,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再到1998年的俄罗斯货币危机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救助

事件,对冲基金的影响不断扩大,频繁的国际金融危机似乎也不断强化了美元和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价值。1996年到2000年美国的400多起收购中,1/4是国外企业的收购事件,美国资本市场成为世界资本投资

的对象。

1997年,美国的资本收益税从28%下降到20%,刺激了美国股市的进一步上涨。

1982开始到90年代末,美国机构投资者的增加也是空前的。1982年,美国的共同基金只有340个,但到2001年,美国共同基金数目达到8307个。1998年美国共同基金账户数目超过1.19亿,平均每个家

庭拥有2个股东帐户,股票市场的涨落与美国的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休戚相关。至2005年底,美国退休养

老金资产规模已高达近4万亿美元,退休养老金持有资本市场总市值的22%,是美国资本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

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股市进入“机构投资者的觉醒”的时代。大部分机构投

资者慢慢放弃了传统的“用脚投票、不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华尔街准则”。这时期,机构投资者最优的策

略是联合起来,积极介入上市公的经营管理,增加公司的价值,使自己手中的股票市值上升。

进入九十年代,网上交易服务引人注目的发展和1997年后股市最辉煌的上涨几乎同时发生。根据股

票交易委员会的一项调查,1997年美国有370万个网上账户,到1999年达到970万个。网上交易的发展

以及相关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和交流服务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增加人们对股市的关注。由于投资者在空闲时坐在客厅里就能得知变化的价格,因此工作时间以外的交易同样使人们增加对市场的关注。网上交易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美国股票交易市场的活跃,也成为九十年代美国股票市场“非理性繁荣”的重要催化因素。

90年代的大牛市成就了巴菲特成为美国首富,古典价值投资理论被巴菲特发扬光大。面对不断上涨的美国股市和汹涌的网络浪潮,巴菲特选择观望。行为金融的代表人物之一希勒,在1999年,发表《非理

性的繁荣》一书,对美国股市的日益泡沫化发出了警告。

90年代的股票市场牛市在2000年的春季,随着网络股泡沫的破灭而开始下跌,美国经济也从2000年开始步入衰退。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导致了美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下跌,很多被牛市掩盖的金

融丑闻也被随后揭露出来。随后布什政府和美国国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打击金融欺诈,恢复投资者的信心。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获得通过,这一法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和公司治理进行了更严格的

规范,虽然关于美国股市是否有泡沫的争论还在继续,但2006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道琼斯工业指数又一

次冲上了历史新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