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启示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启示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启示
美国股市对中国股市的启示

美国股市以1792年24名股票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梧桐树下签订交易协议为标志,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新中国股市的历史只有短短的20年,今天困惑我们的一些股市上的问题,通过研究美国股市的发展历史,也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启示一:长期来看股市是有投资价值的

美国股市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几次大的经济危机,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其间股指曾出现过大幅下挫(1933年道琼斯指数比1929年时下跌了近90%,25年后指数才又回到1929年

的水平),但其长期趋势却是向上的,1896年道琼斯指数40.94点,而现在已经超过12000点。

可以看出,1801—2001年美国股票的实际回报率远远高于债券、国库券、黄金(1624.20,6.90,0.43%)的实际回报率。风险最大的投资是持有美元现金(或活期存款于银行),200年的物价上涨已使1美元跌到了7美分。实证数据告诉我们,长期来看股市是很有投资价值的,是安全的。

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规模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几十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将会在中国股市中得到体现,中国股市也会经历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过程中也会出现波折,但长期趋势一定是向上的,从长期看是有投资价值而且是安全的。

启示二:股票估值要理性,不能过高

股票估值是对股票内在价值的衡量,有很多指标可以衡量其价值,其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指标是市盈率。低估值、低市盈率意味着股票投资者有一定安全边界,风险小;高估值、高市盈率意味着股票投资者承担的风险很大。美国股市的估值和市盈率是比较理性的,适合投资的。分析美国股市数据可知:美国股市中熊市的平均市盈率为7倍,正常时约为14倍,而牛市时的平均市盈率为25倍。其中,可口可乐公司的市盈率为19倍、卡夫食品为12倍、苹果为22倍、沃尔玛为13倍、宝洁为17倍、迪士尼为17倍。

相比较之下,中国股票的估值水平远高于美国股票的估值水平,中国股市熊市的平均市盈率最低点是16倍,出现在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998点,次低点是23倍,出现在1994年,上证综指325点;牛市的平均市盈率最高点是68倍,出现在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为6124点,次高点是60倍,出现在2001年,当时的上证综指为2245点。在中国被认为安全的有投资价值的市盈率水平是20多倍,而在美国这一市盈率水平是10倍左右。在高估值背景下,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保险公司、石油公司、房地产公司等都出在中国。

高估值、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安全边界小,风险大,长期投资回报率下降。高估值是中国股市的致命弱点,它造成了中国股市风险大,时间效率低(高估值需要股市长期来消化)。2001年到2011年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年均增速10%,而这10年间上证指数仅上涨20%多,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高估值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人认为中国

经济处于高增长期,可以给予股票高估值,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在美国股市发展史上,经济也曾出现过几次快速增长期,但股市市盈率一直在10—20倍之间徘徊,只有两次突破25倍市盈率。

启示三:平衡股市中的投机力量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谬尔逊在《经济学》中认为投机者是对市场有益的:他们在商品价格下跌时买入,在商品价格上升时卖出,从中获利,投机者的这种行为可以促使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减小。但是,股市中的投机者不止萨谬尔逊所说的这一种类型(这种类型属于逆方向投机),还有一类投机者是同方向投机,他们在股市上升趋势中不断买入,强化了上升趋势;在股市下跌趋势中不断卖出,强化了下跌趋势,这种投机行为加大了市场波动幅度,使风险加剧。此外,还有一类投机者是恶意操纵者,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短期内操纵股价,吸引不知情的参与者跟风。

美国股市早期投机盛行,随着美国股市的不断成熟和发展,监管机构对投机行为采取了有效对策:一是制定法律法规对违法的投机行为进行打击;二是平衡股市中的各种投机力量。既有做多机制,又有做空机制;既有股票现货交易,又有交易。投机力量是市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利用投机行为的有利作用(如价格发现、增加流动性等),减少投机行为的破坏作用。

启示四:伟大的上市企业支撑伟大的股市

在股市中,投资者赚取的是上市企业创造的财富,股市对股民的回报多少主要由上市企业优劣来决定。巴菲特如果离开美国股市就不会是巴菲特,是美国一批伟大的上市企业造就了巴菲特,这些企业具有共同的优秀企业的特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持续成长性等。比如,可口可乐公司1892年时的资产为74898美元,到了2008年其市值达到1021亿美元,增长了13613333倍。中国股市能否给投资者带来好的回报,从某种角度讲,取决于上市企业的质量。

中国股市和欧美股市区别

中国股市和欧美股市区别 1、西方股市的规模相对于整体经济比中国大的多,金融产业是他们的国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股市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单纯依靠资金是很难推动股市上涨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股市价格分化很厉害的原因,股票有的只有一美分,有的却能达到几百美元的价格。中国规模较小,所以依靠资金的推动就能产生一波牛市。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股票的价格都很高的原因之一。 2、西方国家企业上市较为容易。中国的企业上市在盈利能力、资产规模、资产结构等方面有严格的限制,西方国家限制很少。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国企业跑到纳斯达克上市的原因。 3、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投资者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大量散户参与的局面。信奉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是西方国家的市场特点。但是并不是说他们所有的人都是价值投资,投机的人也很多。2000年互联网泡沫就是他们投机的结果。但是他们的市场规模太大,上市企业太多了,单纯依靠投机,依靠资金很难推动股市上涨。他们之所以喜欢长期投资也是被逼的。 4、股市的监管方法、市场制度等法规方面有很多地方和中国不一样,他们的法规比中国要成熟严密的多。 5、西方国家的金融市场相当成熟,交易品种相当丰富。股市并不是割裂出来的,他和期货市场、货币市场等其他市场是紧密连接在一起

的,国内的市场又和国外的市场联系在一起。例如:股指期货、期权就把股市和期货市场联系在一起,一些金融衍生品又把股市和货币市场联系在一起,通过货币市场又和别的国家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这次金融危机仅仅是信贷市场的危机就几乎能导致整个西方国家金融体系的崩溃。中国的金融市场没出现崩溃性的局面就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之间、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之间相互割裂的原因。 6、他们的投资理论相当丰富,相当成熟。中国人学习的江恩理论、波浪理论、均线理论、价值投资这些投资方法几乎全部来自西方国家,而且他们的投资者名家辈出。 中国股市特点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例如比较显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气、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后,中国证监会逐渐提出要解决国有股的不能流通问题,要盘活国有资产,曾先后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于在当初的上市发行环节,流通股东以超高市盈率购买了流通股,而出台的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因此市场以走熊而对“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作出市场反应。后迫于市场的压力,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改革。

日本股市的历史

日本股市的历史 默认分类2010-01-25 21:52:42 阅读10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 日本股市的历史(转载自周公的博客) 1950-1989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到38900点,历时39年,主要分为5个阶段: 1、1950年到1953年,日本股市从85点涨到470点,涨幅为453%,随后在1953年到1954年出 现了37.8%的调整,回落至300多点。 2、1954年到1961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 年的4年里调整了44.2%,回落至1000多点。 3、1965年到1973年,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 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 4、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 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 5、1982年到1989年,日本股市从6000点直上38900点。1987年10月14日,市盈率曾高达92.28 倍。 你见过一个熊市长达14年的股市吗?罕见!然而,它的的确确存在过,并发生在日本,这场熊市 始于1990年,止于2003年。 日经指数的疯牛:1984年收于11543点;1987年收于21564点;1984——1987三年涨幅接近100%,原属正常“慢牛”。然而,随后两年的持续暴涨则已过头,每年差不多上涨一万点,实属“疯牛”。1988 年收于30159点;1989 年收于38915点的历史最高记录。从1万点到接近4万点,5年累计涨幅 接近300%。 日经指数的慢熊:1990年收于23849点,一年跌去15000点;随后股指连年下滑,在西方股市普遍走牛的2000年,它却收于13785点;2003年4月28日更是收于7607点,创下近20多年来的最 低记录。 日经指数的无奈:2003年后,随着日本经济缓过劲来,股指开始缓慢苏醒。直至2007年4月25日,当世界各国股市均冲向了历史最高峰时,日经指数才勉强收于17236点,离40000点尚差若大一 截。 日本人对从美国人手中接纳过来的市场经济具有进一步强化的神奇能力,不幸的是,日本人也 接过了美国人手中的股灾,而且它使日本的股灾超过了美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报复和原子弹轰炸使日本的几个主要城市遭受严重破坏,几乎沦为一片废墟,整个国民经济一派萧条。战后,由于更多的努力和艰巨的工作,日本经济慢慢开始稳定并逐步恢复。同时,美国帮助日本重建,并提供大量资本和军事保护。这种保护使得日本经济和政府运作更自由、 更有效率。

中美股市人比人气死人

中美股市人比人气死人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把这话用在中美股市的身上,同样也很贴切。 先说大盘指数。目前反映中国股市走势的上证指数还在2200点附近徘徊,与2007年大牛市时的最高点位6124点相比,目前的股指只是处于山脚下。而反映美国股市走势的道琼斯指数,近期的最高点位是15709点,把2007年大牛市时的最高点14198点成功地踩在了脚下。 再看股市对消息面的反应。上周三,美国9月非农数据大幅逊于预期,标普500、黄金暴涨。但接下来中国股市却大跌超过1个百分点。美国非农不及预期,市场预期QE暂时不会退出,美股拉升。而之前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市场因经济复苏强烈预期,美股拉升。总之,不能消息面好与不好,美股都能拉升。反观中国股市,经济数据较好,市场预期经济见顶了,跌!经济数据不好时更跌!不论消息面好坏,中国股市就是无妈的孩子只有“跌”(爹)。因此,从市场对消息面的反应来看,美国股市明显偏于乐观,而中国股市更显得消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显的差别呢?其实出现这种明显的差别也很正常。实际上,中美股市是没有多少可比性的。毕竟美国股市的历史超过了200多年,美国股市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是为投资者服务,它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己任。所以这个市场有一句名言叫做“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至于中国股市只有短短20几年的时间,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市场,并且这个市场主要是用来为融资者服务的,融资功能是中国股市最主要的功能,为此投资者的利益常常被牺牲,因此中国股市的名言就是“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美国股市对消息面反应更加积极,中国股市对消息面的反应偏于消极,这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要说中美股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其重中之重在于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同。应该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股市管理层对此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就在日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人民日报》上发文称“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资本市场”。肖钢主席准确地解剖了中小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的原因在于: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在制度设计中更多偏重于融资,对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重视不够,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少,形成了融资者强、投资者弱的失衡格局。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规范原则笼统,可操作性缺乏,权利行使存在很多障碍,甚至形同虚设。所以肖钢主席

美国基金业发展史

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史 发布者: 杨洋(yangyang2.zh) 发布时间:2009-04-02 访问次数: 1、开始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国民收入急剧增长,国内外投资活动异常活跃,同时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投资信托制度便引入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类似的投资工具。1889年成立恶毒纽约股票信托、1893年成立的波士顿个人财产信托以及1904年成立的铁路和电灯证券公司。而诸如此类各种投资信托所代表的美国人的投资比例是微小 的,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 重远不到1%。 2、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和大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地位战争摧毁了欧洲大部分工业基础,并为美国工业奇迹般地扩展进入这一新市场提供了契机。在20年代,美国人的收入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而且更有富余的部分用于投资。对基金业同样重要的是,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向国人出售自由债券,且其中一些面额小到50美元,这使得2000万美国人学会了投资。20年代的牛市吸引很多的美国人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但投资信托的优越性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 信托投资的具体组织类型随信托类型而变化。20年代投资信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最流行的是类似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或我们目前所称的封闭式基金。1921年4月,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投资基金组织美国国际证券信托,该基金的运作与此前的英国基金基本雷同,亦为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发行在外的受益凭证数量固定不变,投资人只能在市场上进行受益凭证的交易,其价格由供求关系调节。从1924年开始至1929年的5年中,建立了56个封闭式投资信托。在大危机发生时,89个公开发售封闭式投资信托向公众披露其所持有的资产价值总额约为30亿美元。 另一类20年代首次出现的主要的投资公司类型是开放式基金。有时也被称为波士顿型投资信托。虽然在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doc 11)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 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为大背景,借助大量统计数据,从纵向与横向的八个主要方面,综合论述了我国股市(特指大陆股市)的现状特征,并指出了它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相比之下的差距之所在,及其在未来改革与发展中的总体趋势。 一、上市公司规模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中国工业5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为7.11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3.98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0.88%和1.74%。1998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61.13亿美元,仅相当于同年世界500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89.02亿美元的68.7%。即使以中国工业100强同世界500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1998年中国工业100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19.48亿美元,销售收入平均值为10.89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规模的2.44%和4.75%。 1999年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全部进入世界500强,但相比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经营政策做大的。因此,我们的国有银行虽有世界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乏跨国大银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能算做名符其实的世界500强。 不难想象,从上述企业中产生的上市公司,其规模也必然会是偏小的。以上市公

司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30指数所含30只成分股的可流通股本规模普遍都是偏小的。以2001年4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30只成分股中,可流通股本不足1亿股的就有2只:1亿~2亿股有12只;2亿一4亿股有8只;4亿~6亿股有6只;6亿股以上有2只。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不足2亿股,而且没有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达到10亿股。即便从这30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来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其中,总股本大于20亿元的只占2家;而总股本不足7亿元的则占18家;总股本介于7亿~20亿元之间的有10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33只成份股中,大多属于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规模现状是:5亿股以下只有1只;5亿~10亿股有6只;10亿一20亿股有7只;20亿~30亿股有12只;30亿一50亿股有4只;50亿股以上有2只;100亿股以上有1只。 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 依世界各国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与优先股之分,而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三大块,而且,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仅30%多一点。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时,至少会引发以下后果: 1.由于股市的实际股本流通量狭小,易于大户操纵控盘,从而形成“投资不足、投机过剩”的格局,最终导致股价失真。曾经制造中国股市“天价奇迹”的亿安科技,为何能与其业绩如此不符地冲上126元的“天价”?后来人们从证监会的公告中才得知,原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 从1980年第一次股票发行算起,改革开放以后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历史。股票市场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股票市场的初创阶段上世纪80年代;第二阶段股票市场的规和发展阶段(1998——2001);第三阶段股票市场的调整与创新阶段(2002——)。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市的起源 中国股票交易开始于19世纪末期,也就是清朝末年,当时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一些商业组织开始采用股份的形式,出现了股票,但数量极为有限,未形成集中的股票市场。1888年一些外商在组织了“股票客工会”,专门从事外国股票的交易业务,这是在我们中国出现的最早的股票交易市场。等到了1902年清政府将其改组为“众业公司”,除继续从事外国的股票交易外,也经营外商在华设立各公司的股票。国的股票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但发行量很小,也不规。1986年美国证券代表团来,我国将一标准的股票飞乐音响,赠送给美方。这股票作为新中国第一只股票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展出。 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规,我国股票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无论是从股市规模大小,还是在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来看,股票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二、我国股票市场取得的成就 沪、深股票市场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却走过了西方股票市场近百年的成长过程,其成长之快和成绩之卓著是令人瞩目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沪、深股票市场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有效地支持了国有企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数十年的实践证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由于目标不清、职责不明、产权不清而存在诸多问题。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现代企业制度。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改造,而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很好办法。由于国家财政负担着科、教、文、卫、体、国防等多项开支,国家投资将不再是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发行股票上市是国有企业筹资的最佳方式,能有效地缓解国有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矛盾,并可以减少国有企业财务费用的支出,提高盈利水平。配股权的使用也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提供资金来源。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后,由于各种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报道,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起到了广告宣传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同感。另外,改制上市后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呈多元化,产权明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行为置于广大股东、职工、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经营活动更加规。在沪、深股票市场2000多家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原国有独资企业。 硬件设施建设居世界先进水平。90年代初期,投资者买卖股票还不得不到大中城市才行,股票的交割,过户也需等待几天时间,很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投资理念历史变迁及启示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投资理念历史变迁及启示 2001年11月20日 (摘自全景网) 观点摘要 1.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基本分析学派已成为成熟股市投资理念的主流,其两个主要分支是内在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 2.同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一致,处在高增长期行业的高速增长的热门股历史各时期比比皆是,各领风骚,概念股是成长型投资的必然产物和升华。 3.历史经验表明,在过度追高成长型股票导致最终幻想破灭之后,必然又会走回到稳健的价值型投资的老路上,投资理念的变化呈现周期性的循环规律。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演变的历史,大致按以下线索在展开:电子、半导体股---绩优蓝筹股---生物工程股---亚洲四小龙、网络股---传统行业绩优蓝筹股(目前仍处在回归过渡期)。 4.市场投资理念的周期性变化同股票市场筹码结构的调整过程有完全的惊人一致:在经过成长型股票热的高峰之后,被低估的市场筹码逐步调整到更积极、坚定的投资者手中,一旦这种市场筹码结构转换的调整完成或时机成熟,新一轮的市场热点或周期就不远了。这种周期性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都是合乎逻辑的,因为它与股市零和博弈游戏的利益矛盾或盈亏结构相一致。 5.基金引导着市场主流的投资理念。无论是向新型行业投资、向高成长的新兴市场投资(国际化浪潮),还是向国内绩优蓝筹股投资,基金始终伴随着先进的产业理论、管理思想的武装,走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领先于经济周期。 6.我国股票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政策市和消息市特征鲜明,大众的投资理念还相当稚嫩。市场的博弈格局是庄家与散户的对垒,散户热衷于技术分析法以图发现庄家的踪迹,而机构(庄家)更重视筹码的收集,市场投机气氛浓厚,投资者普遍偏好成长股,概念炒作盛行。 7.国内股票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可供参照的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衡量标准体系,投资决策的理论支持基础不是内在价值法的基本分析,而仅仅是筹码从收集到扩散的"做庄"思维。同时,市场缺乏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常用的相对价值法又存在整体抬高类比对象的缺陷,而基于现金流量贴现的内在价值法也有明显的缺陷。 编者按:市场以暴跌的形式对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诚信遭到严重践踏作出了报复。在经过了对泡沫的一轮迅速挤压并释放出巨大的风险之后,未来市场将何时复苏?复苏时的下一个市场热点将会是什么?市场正在酝酿和培育的新的主流投资理念将会是什么?肩负引导和培育新的理性市场投资理念使命的开放式基金 将以何种风格亮相?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当前证券业内人士和广大投资者所广泛关注的。回顾和借鉴美国股票市场近五十年投资理念的演变历史,我们或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美国股市近五十年来主流投资理念的演变: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周期循环 投资理念的发源地来自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精神、最发达的美国证券市场。虽然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的规范化、快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证券法出台之后。战后推出的养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动了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和大大改变了股市的资金供需结构,五十年代的经济持续增长和股市投资的财富效应,一起推动着股市指数的不断攀升。以后的各个年代更是各种新思维、新现象的诞生年代,股票市场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对于推动理性投资理念的普及和创新,通过引导市场、引导资金的流向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增长,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演进,各种新的投资理念从发源地的里圈向外围扩散,在传播到外围股票市场(欧洲、日本、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等)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不同的市场特殊情况与其它投资理念不断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投资模式。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进步更是加快了发源地的新投资理念在全球传播的速度。

美国百年股票市场历史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资最有典型意义的,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我们对西方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理论的研究,也以美国为主,基本也可以窥得西方现代股票投资和股票投资理论发展的全豹。 美国股票市场和股票投资近200年的发展大体经过了四个历史时期。 一、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8世纪末至1886年,美国股票市场初步得到发展 美国证券市场萌芽于18世纪末,1811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严格意义的美国证券市场真正形成,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马里兰州和费城的证券交易所在交易规模和活跃程度上和美国纽约交易所都相差无几。与其他交易所不同,纽约证券交易所禁止庞氏(Ponze)骗局式的融资,这帮助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在与其他交易所竞争中胜出。1850年代电报的发明,强化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其他地域****易所的影响,其他交易所被迅速的边缘化,华尔街成为美国股票和证券交易的中心。 从交易品种上看,当时各主要证券交易所最初交易主要品种是商品、联邦政府债券和新独立的州政府债券,也包括部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股票。1790年,当时的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大规模发行债券直接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活跃。最早进行活跃交易的美国股票是1791年发行的纽约银行和美国银行股票,1830年诞生了第一只铁路股票,1850年铁路股票已达到38只。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时期,美国联邦政府为军费融资,证券市场得到空前发展,股票发行也迅速增加。1860---1870年,铁路股票在美国大量上市,出现了铁路股票泡沫,使美国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向股票市场转化,但1886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证券市场以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企业债券的交易为主,19世纪的后几十年股票市场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华尔街的主角。 这一时期的美国股票市场几乎纯粹是一个投机市场,华尔街的交易具有很强的掠夺性,当时美国政府的腐败也助长了当时股票市场的操纵和掠夺。这一时期,美国两次试图建立中央银行的努力都归于失败,美国的商业信奉“最少干预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格言,“这种情况(没有政府管制)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与金融是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条件下自由发展的”。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早期交易中,政治和金融投机关系密切。纽约交易所的创始人之一,联邦财政部长助理威廉·杜尔,热衷于利用政府官员的地位操纵股票,成为美国以后200多年股市操纵者们的鼻祖,当时政府官员利用自身权力从证券市场牟利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股票交易所历史上的近一个世纪里,股票价格并非定期发布,关于上市公司的文章倒是泛滥成灾,且一般都是不实的报道,股票操纵者的拿手好戏就是制造消息……为了规避风险,一些投资者只投资于其他较为安全的领域。”垄断股票、对倒(matchsale)成交的情况非常普遍,“早期的纽约市场只能为拥有足够资本和闲暇时间来投机股票的交易商提供一个赌博场地”。当时的华尔街有很多专以股市操纵为职业的所谓“强盗式的资本家(robberbarons)”,如丹尼尔·得鲁、范德比尔特、杰·古尔德等,这些人公然通过垄断上市公司股票、操纵股票交易价格、甚至贿赂法官改变规则等为自己牟利。华尔街信奉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社会达尔文思想,中小投资者根本没有得到保护。 这一时期,美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操纵现象严重的市场。 二、第二个历史时期是从1886年——1929年,此一阶段美国股票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

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差距比较 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开放为大背景,借助大量统计 数据,从纵向与横向的八个主要方面,综合论述了我国股市特指大陆股市 的现状特征,并指出了它与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股市相比之下的差距之所 在,及其在未来改革与发展中的总体趋势。 一、上市公司规模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 1998 年, 中国工业 500 强的总资产平均值为 7. 11 亿美元, 销售收入平均值为 3. 98 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 500 强平均规模的 0.88%和 1.74%。 1998 年中国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收入为 61.13 亿美元,仅相当于同 年世界 500 强最小企业销售收入 89.02 亿美元的 68.7%。 即使以中国工业 100 强同世界 500 强比较,差距也仍然是显著的。 1998 年中国工业 100 强的总资产平均值折算成美元为 19. 48 亿美元, 销售收入平均值为 10.89 亿美元,分别仅相当于当年世界 500 强平均规 模的 2.44%和 4.75%。 1999 年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首次全部进入世界 500 强, 但相比 之下,它们在其中的表现却是大而不强。 其中的原因不言自明我国四大全资国有商业银行的庞大规模是政府 过去用巨额财政资金和垄断经营政策做大的。 因此,我们的国有银行虽有世界级大银行的外壳,但尚缺乏跨国大银

行的内在素质,当然也就不能算做名符其实的世界 500 强。 不难想象, 从上述企业中产生的上市公司, 其规模也必然会是偏小的。 以上市公司的总股本规模为例,上海 30 指数所含 30 只成分股的可流 通股本规模普遍都是偏小的。 以 2001 年 4 月底的统计数据为准,在 30 只成分股中,可流通股本不 足 1 亿股的就有 2 只 1 亿~2 亿股有 12 只; 2 亿一 4 亿股有 8 只; 4 亿~6 亿股有 6 只;6 亿股以上有 2 只。 从统计结果看,有近一半成份股的可流通股规模不足 2 亿股,而且没 有一只股的可流通股本达到 10 亿股。 即便从这 30 家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来看,公司规模也是偏小的。 其中,总股本大于 20 亿元的只占 2 家;而总股本不足 7 亿元的则占 18 家;总股本介于 7 亿~20 亿元之间的有 10 家。 再以香港股市为例,在香港恒生指数所含的 33 只成份股中,大多属 于蓝筹股,它们的总股本即可流通股本规模现状是 5 亿股以下只有 1 只; 5 亿~10 亿股有 6 只;10 亿一 20 亿股有 7 只;20 亿~30 亿股有 12 只; 30 亿一 50 亿股有 4 只;50 亿股以上有 2 只;100 亿股以上有 1 只。 二、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依世界各国的先例,股本一般只有普通股与优 先股之分,而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却异样地分割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 公众股三大块,而且,只有社会公众股才能上市流通,可流通股占总股本 的比重仅 30%多一点。 原本偏小的总股本规模,当其中的 60%以上又不能上市流通时,至少 会引发以下后果 1. 由于股市的实际股本流通量狭小, 易于大户操纵控盘,

浅谈中美股市发展对比

浅谈中美股票市场发展对比 系别:财政金融系 专业(方向):金融学 年级、班:2011级投资方向本科班学生姓名:路洋张敏妍赵靖赵文育 2013年09月06日

浅谈中美股市发展对比 摘要 股票是起始于16世纪用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作为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发展至今。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定》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逐步变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美国也成为证券投资的中心。相比于美国,中国股市的起步则晚了很多。1986年9月16日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1990年11月2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中国股市正式起步。 相比美国股市的发展,中国股市晚起步175年,在这175年里美国股市迅速发展并且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股票交易市场。而中国股市虽发展势头迅猛,但近些年来A股股市持续低迷可见中国股市的发展和美国股市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美两股的股市发展过程及发展原因,以中美两国统计局调查的数据为依据,从股票交易量、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审核制度以及中美股市的制度进行对比,寻找出中美差异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中国股市;美国股市;发展对比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目录 中文摘要 (1) 第1章前言 1.1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4) 1.2世界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4) 1.2.1美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4) 1.2.1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4) 第2章中美股市的发展对比 2.1中美股市交易量及融资金额对比 (5) 2.1.1中美股市交易量对比 (5) 2.1.2中美股市融资金额对比 (11) 2.2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培训及管理机制对比 (13) 2.2.1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前期培训管理对比 (13) 2.2.2中美证券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管理对比 (14) 2.3中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干预程度对比 (15) 2.3.1中美股票上市制度对比 (15) 2.3.2中美政府对股票市场的调控力度对比 (17) 2.4中美上市公司的对比 (18) 2.4.1中美上市公司自律性对比 (18) 2.4.2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对比 (19) 第3章中国股市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中国美国股市九大差异比较

中国美国股市九大差异比较 中国美国股市九大差异比较BWCHINESE 中文网作者:董登新2014-04-08 星期二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撰文:在美股“慢牛短熊”与A股“快牛慢熊”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美 两国股市存在的重大差异性。 中美股市在运行格局上的最大区别就是:中国A 股市场的 熊交替一般表现为“快牛慢熊”,而美国股市的牛熊交替则大多表现为“慢牛短熊”。事实上,在美股“慢牛短熊”与A 股“快牛慢熊”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美两国股市存在的重大差异性。 世界两大经济体股市比较 注:表中数据截止2014 年1月28 日,美国股市不包括并购后的欧洲市场部分)(一)投融资平台架构。美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结构最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从现货到远期、期货、期权,从场内市场到场外市场,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它不但为企业提 供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 了一个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投资平台。然而,中国资本市 场体系却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我们有现货市场,但衍生市

场十分欠缺;我们有相对发展较快的场内市场,但场外市场 规模狭小;此外,与拥有150 万亿总资产的银行业相比,中 国股市、债市、基市规模仍很狭小。因此,中国企业融资偏 好集中于银行贷款,老百姓财富保管偏好银行存款。单一而狭窄的投融资渠道,无法形成组合投资、分散投资,在理财无门、保值无路的情况下,投资者除了炒还是炒! 二)国民投资心态。美国拥有全国统筹、全民覆盖、全国统一、以税代费的社保体系,以及雇主设立的补充养老、补充医保福利,使得国民从摇篮到坟墓全程均有足够保障,再加上美国民众在家庭理财上十分看重养老需求,并将养老作 为家庭理财的终极目标,因此,其投资目标更长远,投资行的时间较短,除了城镇职工社保外,农民社保及城镇居民社保只是象征性地覆盖、保障程度很低,而且大多数雇主均不提供补充养老和补充医保,因此,除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及城镇职工以外,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依靠养子防老或是个人储蓄养老。在国民保障不足的前提下,投资者缺乏安全感,投资心态更加浮躁、急功近利,他们希望通过短炒赚快钱、发大财,甚至一夜暴富,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投机心态。这种心态也造成了中国股市“投资不足、投机有余”的格局。 为更理性、更从容、更快乐!相反,中国现代社保制度建立三)上市公司质与量。上市公司是股市的生命线。美国股市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美国不仅拥有世界大批一流的跨

股票市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为什么如此多的高科技产业在美国兴起?为什么美国的高科 技公司如微软、雅虎等能够迅速地在全球占到领导地位?除了技术优势,其迅速扩张的资本从哪里来?我们在探究这些问题时,会发现问题的答案都离不开资本市场。近几十年美国包括在高科技产业等经济领域保持巨大的优势,是依靠一个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技术与资本相结合的强大机制。 以硅谷和华尔街为代表,美国形成了以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联动的一整套发现和筛选机制。1971年英特尔公司(英特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1980年苹果公司到1986 年微软和甲骨文公司上市(甲骨文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奠定了美国计算机行业在全世界的垄断地位;1990年的思科公司(思科系统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设备供应商)和1996年朗讯公司(全球最大的通信服务提供商设计和提供网络)的上市,推动了美国通讯业迅猛的发展;1996年美国时代华纳公司(互联网时代世界上最大的媒体与娱乐公司)、1996年的雅虎公司(雅虎是全球第一门户搜索网站,业务遍及24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超过5亿的独立用户提供多元化的网络服务)、1997年的亚马逊公司(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书店,它可以提供310万册图书目录,比全球任何一家书店的存书要多15倍以上。而实现这一切既不需要庞大的建筑,又不需要众多的工作人员,这一切的实现,电子商务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和2004年Google公司(Google 目前被公认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

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用户可以在瞬间获得与其搜索相关的结果)上市使得美国成为网络科技当仁不让的“超级弄潮儿”,这样的例子在半导体,生物制药等其它高科技行业中也是俯拾即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股票市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股票市场将知识和经济紧密地联合起来,推动着科技产业以及整个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美国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领域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在过去的十几年内,从欧洲、日本到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认识到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健全金融体系的首要任务。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人:牢记十六个字,你的赚钱功力至少增加十倍!

中国股市最赚钱的人:记十六个字,你的赚钱功力至少增 加十倍! 白手起家的投资鬼才——伯纳德?巴鲁克巴鲁克 1870~1965 ),美国金融家,政治家和政治顾问,股市的投机者。他既是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又是善于把握先机的股票交易商,既是手段灵活的投资商,也是通晓经济发展的政治家。人们对他冠以投机大师,独狼,总统顾问,公园长椅政治家等名号。然而人们更愿意称他为“在股市大崩溃前跑出的人”。创造第一个奇迹1897 年,巴鲁克创造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奇迹。那年春天的华尔街,美国炼糖公司的股票开始暴跌,陷入悲观情绪的人们开始疯狂地抛售。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参议院正在讨论一项降低国外糖进口税的提案,同时众议院也正在进行类似的立法程序。参议院的一举一动时刻牵动着股市的涨跌。但巴鲁克坚信参议院不会通过这项提案,他认为西方的甜菜种植主们和华尔街一样希望通过关税保护来获得更大的利润。于是,他用300 美元为定金,购入了 3000 美元股票。后来,果然如巴鲁克所料,参议院否决了这项提案,美国炼糖公司的股票连续暴涨,仅仅300 美元,就让他赚了60000 美元。30 岁成为百万富翁1898 年,巴鲁克的投资才华再次让华尔街感到了震惊。1898 年7 月3 日,正在新泽西州朗布兰奇陪妻子和家人共度周末的巴鲁克从

老板豪斯曼处得知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已经被美国海军歼灭,美国已经取得了美西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巴鲁克立刻意识到,这一胜利意味着,战争即将结束,美国的金融市场将随之快速反弹,甚至有可能出现强劲势头。第二天是7 月 4 号国庆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按照惯例将停业一天,但是伦 敦的证券交易所应该和往常一样正常营业,此时如果在伦敦 低价购进股票,然后在纽约高价抛出,中间的差额利润将是 可观的。可难题是,巴鲁克如何在第二天伦敦证券交易所敲钟开盘之前,赶到位于纽约的办公室。由于时差,伦敦证券交易所开盘时,纽约才刚凌晨5 点钟。由于国庆日前一天已经没有到纽约的火车,巴鲁克急中生智租了一列专车连夜向纽约狂奔,最终在天亮时赶回办公室,向伦敦发出了大量吃进股票的电传。第二天,因为相信和平将带来好运,证券交易所的股票开始纷纷上涨,巴鲁克让老板和自己都稳稳地赚了一大笔。当时,在华尔街比拼的投资者,几乎每个人都是某一领域的高手,或者经纪专家,或者风险投资家,或是场内交易人,投资银行家,而巴鲁克却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将所 有这些角色集于一身,成为投资的“多面手“。从1897~1900 年大约三年的时间里,巴鲁克的个人资产上升到了100 万美元,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变成了令人羡慕的百万富翁。 而在1916 年,巴鲁克的净收入已经达到200 万美元。伯纳德?巴鲁克的十句经典投资心得1.我能躲过灾难,是因为我每

中美股市对比及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472305.html, 中美股市对比及启示 作者:唐樱菲 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8期 【摘要】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一国经济发展程度不同,股市的发展也会存在很多差异。美国股市诞生较早,法律法规、运行机制以及交易模式等都相对成熟,而中国股市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各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其与成熟的美国股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二者的对比,能够发现中国证券市场运行中的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股市对比中国证券 一、中美股市对比 (一)市场运行情况 美国股市由于交易规则和对冲机制等比较完善,市场表现相对成熟,在市场运行中,涨跌理性,且基本大趋势是向上的,牛市长,熊市短。而中国股市通常熊市长,牛市短。牛市通常来势凶猛,但来得快去得也快,通常指数在一年之间翻番甚至翻两番,但却守不住胜利果实,迅速再跌到原来的位置,就算再涨也回不到原来的高度。 (二)股价运行情况 中国股市受政策影响较大,股价的运行通常很明显的受到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由于国家政策出台频繁,且一些政策时效性较短,就导致市场中的热点板块和概念轮动较快。而美国股市中,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通常是由于公司自身盈利能力的增加,也就是公司本身的每股收益增长所推动的。 (三)投资者结构 中国股市的参与者90%?是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中小投资者大部分为投机交易,专业知识有限,操作频繁,且非理性。而美国股市从1950年开始逐步“去散户化”,其中原因主要是机构投资者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使得美国散户愿意将资金交给机构管理,其他方面,如税收、复杂的交易机制和管理制度、法案保护力度等,使散户直接参与股市的动机减弱。至今,美国的股市参与者90%是机构投资者,良好的投资者结构使得市场高流动性、高效率。 (四)政府调控力度 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干预方面比较多,涉及到证券业务的行政机构也较多,例如国有股减持、协议转让批准等属于财政部负责;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投向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由国家发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研究一、股票市场的概述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程三、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四、我国股票市场的趋势分析一、股票市场概述(一)股票的种类 1.股票的概念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给股东作为其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的凭证,其实质是公司的产权证明书。 2.股票的特征权利性、流动性、收益性、风险性、永久性 1998-2009A 股发行股本状况 0.275 0.294 0.314 0.283 0.285 0.296 0.307 0.329 0.258 0.280 0.359 0.685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亿股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A股总发行股本A股流通股本流通股占比 1998-2009B股发行股本状况 0.940 0.892 0.882 0.956 0.946 0.945 0.959 0.961 0.988 0.992 0.993 0.947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亿股年份 0.0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0.70 0.80 0.90 1.00 B股总发行股本B股流通股本流通股占比 3.股票的种类(1)按照股东权利和义务不同分为:普通股票和优先股股票(2)按照票面是否记载投资者姓名分为:记名股票和不记名股票(3)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股、法人股、社会公众股和外资股(4)按照股票发行范围和交易币种不同分为: A股、B股、H股、N股、S股 1991-2009年A股和H股发行量比较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800.00 900.00 100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亿股 A 股 H股 1991-2009年A股和H股筹资额比较 0.00 1000.00 2000.00 3000.00 4000.00 5000.00 6000.00 7000.00 8000.00 9000.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亿元 A 股 H股(二)股票的发行与流通 1.股票的发行(1)股票发行市场概念股票发行市场也称一级市场,是股票发行者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直接或通过中介机构向投资者出售新股票所形成的市场。(2)股票的承销股票承销商凭借其在股票市场上的信誉和营业网点,在规定的发行有效期限内将股票销售出去,这一过程称为股票承销。分为代销和包销。(3)股票的发行方式按募集对象划分,可分为公募发行与私募发行按销售主体不同,分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按发行价格的不同,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与溢价发行除上述几种发行方式之外,还存在一种增资发行的方式2.股票的流通(1)股票交易市场概念股票交易市场也称二级市场,是投资者之间买卖已发行股票的场所。二级市场通常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柜台交易OTC)(2)股票交易程序开户、委托、成交、结算和交收(三)股票价格指数 1.股票价格指数概念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衡量股票市场上股价综合变动方向和幅度的一种动态相对数,其基本功能是用平均值的变化来描述股票市场股价的动态。股价指数的作用,在于反映平均股价的涨跌,也就是反映股票投资者的平均收益率。股市的风向标:股价指数股价指数一般分为“股价综合指数”与“股价成份指数”。股价综合指数与股价成份指数都反映股价的加权平均,但是它们选择的股票不同,加权的权重不同。股价综合指数是按每只股票总股本(总股数)加权的股价加权平均。 股价成份指数是先选择一部分股票,称它们为成份股,然后再按成份股流通

美国70-80年代经济滞涨历史

美国70-80年代滞涨历史回顾 滞胀的成因 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是根本原因。 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如“火上浇油”。 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滞胀的影响 滞胀对私人投资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经济增长停滞。 在整个滞胀期间美国股市经过了 6 轮调整,股市走熊先于经济衰退,而股市起稳也先于经济起稳。 在西方经济体遭遇滞胀的同时,美国信贷扩张反而促成了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及世界贸易的扩张。 走出滞胀 经过里根政府的结构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美国于1983 年迎来经济增长高峰,此轮滞胀历时13 年。 经济学上的“滞胀”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生产停滞是经济滞胀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由美国学者D.格林沃尔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把停滞解释为:“实际产量或收入不变、下降或虽增长但大大慢于所能达到的增长速度”。因此,滞胀时期的生产停滞并不是仅仅指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危机阶段生产的下降和停滞,它是一种跨越经济周期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上世纪1970 年到1982 年美国所经历的经济危机及经济缓慢增长阶段基本上属于“滞胀”阶段。市场上普遍认为美国当时的滞胀以及此后爆发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能源价格上涨所致。如今,石油价格又再度高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美国是否又会重新回到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两难境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本文就滞胀起因、滞胀对股市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走出滞胀等话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以启发。 1970-1982 年美国“滞胀”成因在“滞胀”阶段,美国共经历了 4 次经济危机(按照NBER 的统计资料,经济谷底分别为1970 年11 月,1975 年3 月,1980 年7 月,1982 年11 月)。这几次经济危机期间,在生产下降和失业率猛增的同时,物价不但没有下跌反而普遍大幅度上涨,成为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并存的独特经济现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