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宗教中的女性

宗教中的女性

宗教中的女性
宗教中的女性

宗教中的女性

魏德东

“三·八”妇女节到了,祝普天下的母亲与姊妹节日快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过女权至上的母系社会,但在最近几千年的历史中,女性的地位总体低于男性,男女平等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追求目标之一。

总体来说,世界诸大宗教体系都是倡导男女平等、注重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佛教强调众生平等,男女平等也是题中之义。早在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就许可女性出家,此事看似平常,但考虑到直到今天还有一些大的世界性宗教没有女性传教士,我们就该理解佛教的包容与超前。在基督教中,女性与男性一样,是按上帝的形象被造的,具有与男性一样的人的尊严,与男性一起管理世界。伊斯兰教同样主张男女是平等的偶伴,在教育、财产等方面具有同样的责任和权利。

不过,基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各大宗教都在一定时期对女性做出过特别的限制,这常常被看作是宗教对待男女不平等的根据。以佛教为例,就有所谓的八敬法之说,具体指:尼百岁礼初夏比丘、不得骂谤比丘、不得举比丘过、从僧受具戒、有过从僧忏、半月从僧教诫、依僧三月安居、夏讫从僧自恣。

简而言之,八敬法就是要求女性出家人需对男性出家人有更多的尊重乃至依赖。在天主教界,女性至今不能做神甫。伊斯兰教方面,在很多地方,女性是不能进入清真寺礼拜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值此女权主义盛行的时代,这些条款自然会引起论争。前些年,有台湾的比丘尼联合某些社会人士,发起了“八敬法非佛说”的运动,宣布此法作废。但在世界佛教论坛上,则有比丘尼公开声明八敬法不可废,倡导八敬法的清规戒律应

该依然为今日之比丘尼所恪守。有关女性是否可以做神甫的讨论,在天主教界内外则一直是一个尖锐的话题。而女性能否进入清真寺礼拜,各界、各地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与实践。

平心而论,具体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宗教中有些约束女性的条款本质上可能是对女性的保护。比如八敬法,它在字面上对比丘尼做了许多约束,比丘尼的地位似乎远低于比丘。但是,结合佛陀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看,女性在世俗社会的地位如此之低,甚至在今天的印度社会,妇女的地位仍然很低,就应当看到八敬法的根本精神是保护比丘尼的。没有这些表面为约束、实则为保护的条款,比丘尼未必能长期延续与存在。这是我们今天理解宗教的性别思想需要注意的。就今天的视角来看,若说八敬法字字皆真理,永恒不能变,可能过于教条;但硬说八敬法不是佛说,或许理虽有余,但确证据不足。佛教以及所有的世界性大宗教,从根本上而言,都是爱护女性的,是倡导男女平等的。至于具体的文字条款,自应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才能符合宗教的根本精神。

就宗教现状而言,至今在诸大宗教中依然存在着一个“位差”,即女性占信仰者的多数,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男性信仰者拥有权威,占据高位。这种“位差”不仅存在于传统宗教,甚至在新兴宗教中也有这种特征。这种局面是与时代的要求不匹配的,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就我国社会而言,宗教对于我国女性的解放具有积极作用。在近代历史上,正是基督教界人士鼓励了女性放足运动,使我国女性不再“裹足不前”。我国伊斯兰教界则大规模地创建女寺,在女性参与宗教生活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我国佛教女性也出现了像慈济功德会创始人证严法师那样的世界级的宗教领袖,为中国宗教与文化赢得了美誉。这些都是值得中国女性骄傲的。

转自2011年03月08日中国民族报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发展

《文化地理学》期末论文: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辽东学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浅谈中国宗教文化研究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中国宗教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有自身的特点,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一、宗教文化的概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构成我国宗教文化的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含天主教文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原始宗教文化,如萨满教文化等等,诸多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林林总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重温中华文明的创造历程,包括宗教文化的创造历程,从中吸取智慧,经验和教训,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利于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中华新文明。中国宗教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的,形成多源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 (一)宗教文化的传入 在先秦,有邹鲁文化、燕齐文化、三晋文化、荆楚文化、巴秦文化、吴越文化等地方性文化之间的对立与互渗;在秦汉则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道两家的互绌相摄,汉末以后有儒佛道三家的鼎立和互补,其后又有四家五家(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以及更多的亚文化体系之间的融汇与共存。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大传》说:“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这种多元开放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形成兼收并蓄的传统。中国社会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教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正常存在和发展,相互和平共处,人们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种事情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外国宗教以和平方式,通过正常的文化交流途径传入中国,其中以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最为成功。 佛教之进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主动请进来的,取经、译经活动绵延了数百年。中国人在理解、消化和改造佛学上,态度之认真,思索之深密,耗时之持久,都是相当惊人的。唐、宋、元、明、清诸朝,陆续传入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祆教、犹太教和近代西方天主教、基督教(新教),除了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基督教的传教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联系外,其他宗教,包括明末利玛窦传入天主教,都是以和平的正常的方式传入中国。

巴以冲突的背景文件

鲁东大学模拟联合国鲁东大学2014年度协会内部交流会 LUDMUN2014 安全理事会 背景指导

第一部分,主席致辞(略) 第二部分:委员会与议题介绍 一、委员会介绍 安全理事会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责任。安理会有15 个理事国,每一理事国有一个投票权。所有理事国都有义务履行安理会的决定。 安全理事会率先断定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安理会促请争端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并建议调整办法或解决问题的条件。在有些情况下,安全理事会可以实行制裁,甚至授权使用武力,以维护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安全理事会还建议大会任命秘书长和接纳新会员国加入联合国,与大会一起选举国际法院法官。 成员国 常任理事国 中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美国 非常任理事国(附任期截止年份):阿根廷(2014 年) 澳大利亚(2014 年) 大韩民国(2014 年) 立陶宛(2015 年) 尼日利亚(2015 年) 卢森堡(2014 年) 卢旺达(2014 年) 乍得(2015 年) 智利(2015 年)

约旦(2015 年) 备注:由于此次交流会目的是学术的交流和大家能够对问题的积极探讨,所以对于出席国家的名单有较大的更改,出席国家名单及代表如下: 美国刘功继 英国于媛媛 中国徐梦然 法国蒋之豪 俄罗斯李威骏 约旦孙甲磊 土耳其董贝贝 伊朗赵敏 黎巴嫩刘瀚阳 叙利亚刘翔宇 以色列徐浩

巴勒斯坦刘雅玫 德国邵双双 沙特于帅 埃及陈祥梅 日本石天炜 职责与权力 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职务时,应遵照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 根据《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具有下列职能和权力: 依照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争端或局势; 建议调解这些争端的方法或解决条件; 制定计划以处理对和平的威胁或侵略行为,并建议应采取的行动; 促请各会员国实施经济制裁和除使用武力以外的其他措施以防止或制止

2018届高考政治复习教案:必修2第7课考点二 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含答案

考点二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知识精讲 1.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①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②要求: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 ③内容:在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④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⑤地位: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⑥原因: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较多;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⑦目的: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

目标上来。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含义: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②目的: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表现 A.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B.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原因:这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各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②内容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B.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C.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D.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中国传统宗教

汉译英:宗教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本来就与文化难解难分,因为人类创造宗教的过程是一种更为高级而复杂的精神文化过程,它与文化一样,给人类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所以,从广义上讲,宗教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化史,宗教是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的自我意识,是人的自我意识,是人的本质的外在的表现。 In the development ofhuman civilization ,Religionand culture have alreadybeen inextricably,Because theprocess that humancreate religion is a moreadvancedand complexprocess ofspiritual culture, and it is just like culture, providinga setof life style to human.So, broadly speaking, the history ofreligionisahumancultural history, religion is a socialand culturalphenomenon, theself-consciousnessof society, humanself-awareness,and the externalmanifestationof human nature. 英译汉:Different religions, faiths and attitudes to spirituality stand as collective and historical creations which “reflect the diversity of human experience and the various ways people have of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promise, challenge and tragedy of human life”. They are cross-cultural and internally diverse, as they interact with other cultural practices and values. 对于精神,不同宗教、信仰和态度作为集体和历史作品,它反映了人类经验的多样性和人们对承诺、挑战、悲剧的各种各样的妥协方式。他们是跨文化和内部文化的多样化,因为他们与其他文化习俗和价值观的交互作用。 河南佛教学院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佛学院,河南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四年制本科佛教高等院校。位于佛道圣地桐柏县龙潭河景区,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2010年10月竣工。学院占地面积6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余平方米,具有教学、办公、生活、教学实践等功能。2011年3月正式招生,学院院长是释永信。 道教门神:旧时农历新年贴于门上的一种画类。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旧时人们都将其神像贴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道教因袭这种信仰,将门神纳入神系,加以祀奉。

“宗教中国化”系列之四十二--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要性

“宗教中国化”系列之四十二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 要性 一、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要 全球化背景的世界宗教已进入复杂多元的发展阶段,和国际政治、民族问题形成密切交织。民族、宗教矛盾的突出,使世界进入多事之秋。西方强国以为靠武力就能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结果导致以暴抗暴、以恶对恶、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在这些突发事件中,人们似乎看到了宗教之影,西方国家也因此卷入国际民族宗教冲突。人们处在战争、动乱的恶梦之中,因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重新引人注目。而对于移民带来的宗教变化、信仰东方宗教人数的增多,也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当西方舆论出现归咎或谴责伊斯兰教之声时,西方政界和宗教界等也有着不同的评价。对此,我们必须加以全局审视和社会分析,找出其深层的症结所在。而当前中国在民族宗教问题上要避免西方国家在民族宗教问题上的决策 失误,则必须基于国内实际情况,客观冷静地分析中国宗教现状,积极引导宗教走中国化道路。 二、从中国历史看宗教中国化的意义 中国古代民族由“东夷”“南蛮” “ 西戎” “ 北狄” “ 中原华夏”,构成“五方之民”,体现出多元整合、多元统一的历史发展。其主体民族“汉族”也是由古代多民族融合而成,奠立“华夏族”的发展,如“炎黄子孙”之说就折射出古代黄帝部落战胜炎帝

部落而统一,又联合战胜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而扩大的史实,经夏、商、周,到秦朝统一,汉朝时始称“汉”(汉朝之人)族。而整个中华民族其后则更是有涵容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的发展,达成今日的民族汇聚及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局面。 历史上曾非常活跃的少数民族还包括匈奴、东胡、突厥、通古斯、羌、藏、回族等;这些民族在分化发展中亦具有广远的国际民族发展,使相关民族性又有跨国度的现象出现。总之,这些古今相承的民族在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上保留着一些复杂关联,在今天世界民族宗教关系中亦有着明显痕迹。由此体现出宗教的民族性、国际性、历史性、群众性和复杂性,我们对之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在今天推行“一带一路”倡议时,这些相关民族及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国际因素就凸显出来。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大家合则形成中国的兴旺发达,分则导致民族的分裂、国土的丢失。所以,中华民族的“中国”意识必须得以强调,而相关民族的宗教也当然要具备“中国化”的自觉意向,从而达到民族的凝聚、宗教的和谐、国家的兴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有着 历史逻辑关系,有其因果连接。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接地气、有特色,体现在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

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准确定位

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准确定位宗教问题已成为国际化的、敏感性的关注焦点,并进一步对全球化的和平与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际上因宗教问题而引发的宗教争端和种族冲突在不断的升级,从而致使冲突地区时局动荡,民族矛盾激化,流血冲突不断。 各种名目繁多的宗教邪恶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也由此应运而生,致使人类和平、安定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宗教问题处理的好坏,不但对于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安全和地区安定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国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也同样不容忽视。 虽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久经考验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无产阶级的无神论政党。其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唯心主义的宗教神学,形成了理论观点上的根本对立。而怎样使宗教人权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得到全面实践?使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泊来的宗教文化在我国得以有机的融和?从而怎样进一步萧清西方帝国主义的新“十字军”对近代中国进行的近一个半世纪的文化侵略,所产生的历史流毒?如此等等,已使我国的宗教问题更趋于复杂化,这就要求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宗教问题,能有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和明确的理论定位。

诚然,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恩克斯、列宁,都已对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做了大量篇幅的详尽的论述,也值得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去借鉴。但是对于面向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的中国,在面对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尤其在对宗教问题的权衡和定位显得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但我们绝不允许有丝毫的失误和偏差。 那么宗教问题在面向新世纪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国,到底该如何定位呢?首先,应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宗教理论和我国当今的现实国情有机的联系起来,以维护我国长期繁荣、稳定的政治大局为中心,以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世纪伟业为目标。以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宽阔胸怀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宗教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使其在优越的社会主义的新天地里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向前发展。从而使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人权的确立得到不折不扣,充分的、全面的实践。 再则,我国宗教各社会团体和广大信徒群众在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政治民主权利的同时,更要进一步督促宗教各社会团体优化自身的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切实搞好自身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杜绝宗教邪恶主义、极端主义思想和势力的滋生和蔓延,从而有力的维护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我国的宗教概况教案

{我国的宗教概况 〖新课导入〗 人类几乎每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信仰各种不同的宗教。宗教是人类历 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世界上不存在没 有宗教的国家,也不存在没有宗教的民族。一方面,有的老宗教逐步消失;另一方面,又有 无数的新宗教不断产生,层出不穷。据统计,全球信仰各种宗教的人数已占总人口80%左 右。而即使在当今社会,无论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还是作为伦理道德的某些规范,宗教在日 常生活中依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要了解世界就必须了解宗教,否则就不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国际政治、文化生活 中的许多事务。那么,什么是宗教呢? 〖新课内容〗 一、什么是宗教? 1、宗教的含义及本质――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唯心 主义世界观。在现实生活中,宗教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①宗教崇拜和信仰的对象都是虚假的、不存在的。 ※宗教的本质是反科学的: ②宗教所幻想、虚构的一切材料都来源于现实世界,只不 过作了歪曲反映。 2、宗教的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水平而产生的。 (1)、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2)、原因: ①、自然根源——自然力量的压迫。(产生了“图腾崇拜”等) ②、社会根源——社会力量的压迫。(如“轮回说”等) 3、世界三大宗教 所以,宗教会不断产生并发展下去。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 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 创始人:上帝。泛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 主之各教派的统称”,产生于公元1世纪 创始人:穆罕默德。产生于公元7世纪初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综述

依法加强宗教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当前,我国宗教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宗教事务管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缺失。这些都制约着宗教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政治安全。宗教管理的不完善,不仅使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应对宗教突发事件的能力较差,也使得信教群众的合法宗教权益也频频遭受侵害。因此,高度重视宗教工作,更新宗教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制,推进宗教工作依法行政,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热点难点之一。 一、分析宗教事务管理现状,排查重点难点问题 我区是泉州市宗教工作重点县区之一,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在区域内均有众多信徒。现有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基督教“两会”(即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三个宗教团体,正式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共计164处,其中佛教场所89处,道教场所55处,基督教场所19处,天主教场所1处,另有民间信仰场所431处。在所有登记场所中现有教职人员共计175人,其中佛教134人(含清修女24人)、道教12人、天主教1人、基督教28人。建区以来,全区宗教领域基本稳定,四大宗教和睦团结,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宗教事务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 (一)教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信教动机具有盲目性。 信教群众的人员构成呈现出老年人口多、女性人口多、身患疾病的教徒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多的“四多”特点。由于科学普及工

作的欠缺,使教徒的信教动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造成正常的宗教活动与迷信活动时常混杂在一起。就是教职人员也是良莠不齐,基督教会有许多未经过专业培训、未取得相关部门认定备案、政策、法律知识欠缺的“义工”,佛教方面还有大量闽南地区普遍存在的“清修女”,道教方面也存在教职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及思想觉悟偏低、宗教修养不高等普遍情况。 (二)宗教活动场所较为分散,不利于实行统一管理。 我国关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实行的是登记制度,《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第2条明确规定:“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必须进行登记。”由此可见,登记是我国宗教活动场所取得合法地位的必经程序,是政府对宗教活动场所依法实行统一管理的前提条件。宗教活动场所未履行合法的登记程序,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分散性,便不利于政府实施统一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目前尚有431处未登记的民间信仰场所。而一些纳入管理的登记场所也存在着地理位置偏远、面积狭小、信息闭塞或滞后、教职人员缺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管理上同样存在一定难度。 (三)宗教事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跟不上形势要求。 目前宗教部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主要法律政策依据是国务院颁布的《宗教事务条例》及相关文件。有些规定比较宽泛,尚无具体的实施细则,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严谨和扯皮现象。同时,政府宗教管理部门存在人员少、经费少、力量薄弱等因素,导致行政执法力量不足,目前的管理仅限于宣传、协调、引导等,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能。乡镇宗教工作,虽建立了管理网络,明确统战委员兼任,但由于统战委员大多担负繁重的中心工

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内容摘要】: 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实际上,中国有三大宗教:佛教、道教、儒教。在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中对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的特征和精神。本文将从中国宗教的起源,对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宗教在当今社会发展现状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诞生、影响、发展现状 【正文】: 一:中国宗教的起源 中国目前存有的三大宗教为儒教、道教和佛教。自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教思想后,到了魏晋时期,儒教这个说法便流传开来,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文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是最能体现中国宗教特色的宗教之一,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佛教作为唯一的外来宗教,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大约在两汉之际,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二: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儒教是儒家思想的宗教界的一种说法,实际上儒家思想能不能定义为一种宗教学姐还有争议,因此本文将这一部分略讲,重点讲道教和佛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国古代鬼神崇拜观念上,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道教的玄妙思想、神仙境界、奇异方术、逍遥精神、贵生伦理渗透到文学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怀、浪漫主义深深影响着传统文艺的审美观,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道教对国人的性格心理、伦理道德和民族凝聚力的塑造是无与伦比的。道教上善若水、以柔克刚的思维方式,造就了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心理;道教阴阳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决定了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式;道教奉行“知常容,容乃公”的准则,形成了宽容谦让、包容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 佛教在印度于公元十三世纪初消亡,在中国却作为大乘佛法而得以弘扬和发展。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并且和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不同的是,佛教更关心芸芸众生的酸甜苦辣、生离死别,因此受到更多人的推崇。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大量的佛教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清规戒律、相对、绝对、觉悟、意识等等深深影响的国人的思想。 三:宗教在当今中国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推崇无神论,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许多中国人不再有宗教信仰。因此在当今中国社会,很难见到宗教在西方国家那样普遍。然后新中国仍然推重宗教信仰自由。所以仍有许多宗教人士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有支持社会主义建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宗教与国际热点问题 摘要:巴以冲突, 是以色列国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因宗教、领土和资源缘起, 并仍在持续中的冲突,是更大范围的阿以冲突的一部分。巴以冲突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 关键词:巴以冲突、国际局势、以色列恐怖主义 宗教问题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历史和现实的矛盾相交错,具有特殊复杂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一切问题的归宿,都会与宗教信仰挂钩。 每每谈起中东,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外乎“战乱与流血”。熟悉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中东地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中东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特别是近期的政治动荡更是让中东地区的和平可望而不可及。如今,中东地区正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愈加危险难测的地方。 “中东”一般泛指西亚、北非地区,中东地区共约24 个国家。传统上的“中东”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塞浦路斯,土耳其。而广义上的中东则还包括了阿富汗、利比亚、苏丹、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索马里、吉布提、科摩罗。其中,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这些中东伊斯兰国家中,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为非阿拉伯国家。 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和动荡,原因错综复杂,中东乱局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 (一)“9·11”后美国出台的“整合”中东的政策促使中东进一步动荡。“9·11”事件后,美国认为恐怖主义是美国的主要敌人,迅速组建全球反恐联盟,并接连发动了阿富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设计.doc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教案:第七课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政策,它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国的宗教政策还包括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框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这个情景导入是让学生对宗教界有所了解,便于进入下面的学习。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主要是介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阐明我国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强调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本目是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理解:(1)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强宗教的政策观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特别是认清xx的邪教本质。三、教学重点难点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

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央一再强调的三句话:(1)全面贯彻宗教政策;(2)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四、学情分析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特别是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东部地区的学生,很多人还存在疑惑: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宗教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因此,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可以插入更多的图片或音像,通过音像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以扩大视野。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五、教学方法本课是新授课,学生对宗教问题较陌生,难点和疑点很多,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分析交流---验证结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六、课前准备1、生活中的宗教现象和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视频:尼日利亚冲突、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展示资料:我国有五大宗教并行流传,历史悠久。虽然我国的宗教信仰者只占很小的比例,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信教者的绝对数字是不小的。现在可以统计的信教群众有3千多万人。佛教、道教没有严格的入教

浅谈宗教信仰与社会发展

浅谈宗教信仰与社会发展 实验1101 2011111709 慕经民宗教信仰又叫民间信仰,是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和相应的仪式制度。宗教信仰,是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这种思想信念和全身心的皈依表现和贯穿于特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中,并用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以上是对民俗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准确的定义,身为一个局外人或者说旁观者,我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行为,但是我希望能够以旁观者清的立场和理性的态度审视它们。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以及现代传媒技术的完善尤其是电视的几乎百分百覆盖率,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科学意识和理性观念,传统的民间习俗随之淡化,民间信仰也减弱了尤其是一些封建迷信信仰更是遭到人们的摒弃。但这并不是说它们完全消失了,当今社会仍然有它们存在的社会土壤,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因为农村信息闭塞,人们受教育水平低,加上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低,人们遇到灾祸、生病,还是会求助于神灵。这种情况通常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我外婆是比较典型的例子。现在以我外婆为例来谈谈农

村民俗信仰。我外婆家在山西省永济市城北街道东伍姓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子。 吃蛇的例子:近几年我外婆家发生了不少不好的事情,首先是我大舅妈肝出了问题,至今一直吃药抑制。然后我二舅妈被发现脑子里有瘤子,现在也采取保守的药物控制方法。最后我外婆去年发现得了糖尿病,已到了中晚期。我外婆认为这是因为我外公当年吃了一条大蛇的缘故,现在人家大蛇回来找我外公报仇来了。在这个例子中,我外婆认为蛇是有灵性的,具有神的性质。 去找类似女巫的人祭拜:鉴于家里诸事不顺,外婆便在村里其他人的介绍下去某个较远的村子找“女巫”驱邪。据外婆说,“女巫”那里有几间房,尊奉着几个神仙。通常“女巫”会握住前来祭拜者的手,然后就能说出对方家里的不顺之事,令对方对其产生信服感。然后会给出解决办法。最后祭拜者可以祭拜这几尊菩萨以保佑家里一切平平安安。过后如果家里不顺之事消除或者有所缓解,还应该去菩萨那里祭拜以感谢菩萨的佑护。否则会被菩萨认为没有良心忘恩负义,下次菩萨就不会保佑这一家了。当然如果有心还可以给菩萨香火钱(据说“女巫”的家也就是放置菩萨的几间庙装饰的很好,都是用人们捐的香火钱建的,可见前来祭拜的人是很多的) 相信死人的灵魂会返回人间: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中国的宗教文化

专题二、宗教文化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当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社会现象:人类社会所特有。 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消亡。 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导游人员来讲,在学习宗教文化有关内容时,一定要正确认识宗教的性质、功用,产生、存在、消亡的原因、条件,尤其重要的是,要借助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和理性,正确对待宗教,克服、消除宗教心理,超越宗教偏见和宗教价值体系的束缚,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熟悉和了解、尊重国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在导游工作中争取当一名优秀的“文化使者”。 二、中国的佛教 佛教在中国传播简况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宗派(宗派佛教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过程) 佛教经典与制度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汉地佛教 经克什米尔,越葱岭,沿天山山脉南北两路到达阳关和玉门关而传入我国的,故又称“北传佛教”。 2、藏传佛教 从古印度和中国内地传入中国的西藏地区,与西藏地区的本教融合,而形成的具有西藏地方色彩的佛教,俗称喇嘛教。 3、上座部佛教 由印度恒河一带传入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地,进而传入我国云南地区,史称“南传佛教”。 1、四圣谛 (1)苦谛: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是谓“苦”。(2)集谛:解释形成所有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3)灭谛:灭尽了贪、嗔、痴等烦恼的理想境界。 (4)道谛:即解脱痛苦的方法。 2、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亦称十二缘起支,它们互相为因果,一个因造成一个果生起,此果又为后果之因,生生不断。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3、三法印

宗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宗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由《宗教与中国社会》这门课引发的思考学习《宗教与中国社会》这门课以后,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宗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后成为了统治者麻痹和统治人民的工具,同时其具有欺骗性的教义又使人民容易接受它,其流行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佛教一传入中国便很快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在统治者与贵族的宣传下,中国社会在政治上得到稳固的发展,统治者的地位也得到巩固。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古代印度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也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技文化的内容和人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艺术的繁荣;佛教的盛行,又促进了哲学思想的发展,南朝齐梁间的思想家范缜针对佛经宣扬的神不灭谬论发表了著名的《神灭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神论思想,成为我国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佛教的盛行还推动了我国科技的发展,唐朝时佛经的广泛传播,推动了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佛教成为了中国古代加强对外交往的桥梁之一。唐朝时,我国僧人鉴真应日本邀请,出生入死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留居十年,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时著名僧人玄奘历尽艰险,到天竺研究佛经,他带回的佛经译本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古代文化的重要史料。

佛教在中国古代后期成为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和加强与 边区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的纽带,这突出地体现在中央封建王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上。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的同时,与之有关的科技文化艺术也传入了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 伊斯兰教促进了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增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更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 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与其相关的科技文化知识,尤其是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科技著作也传入了中国,这不但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容,而且促进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外国人曾以教会的名义在中国开办了许多医院、学校以及育婴堂之类的公共事业,尽管其动机是协助其政府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但也多少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明。 近代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教”,组织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基督教也成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传教侵略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建立教堂、自由传教作了重重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各国传教士还以传教为外衣,配合其本国政府对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这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剧了中国的进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

时间:2015.12.10 地点:二教407 主讲人:张志刚 内容: 全球化时代的宗教问题 引言:问题意识与研讨思路 一、宗教何以成为“全球问题”?问题何在? 二、“宗教”是什么?如何认识宗教现象? 三、“宗教学”是什么?怎么进行宗教研究? 研讨思路:国际学术视野,比较与对话的方法 一、冷战后,宗教、民族问题突显,是国际的热点问题(有关) 特点: 1、宗教经常与民族问题联系在一起; 2、宗教自由经常与人权问题联系在一起;(founding father,美国历史情结;中国宗教【?】特点与美国不同) 3、宗教经常与原教旨主义【回归传统、回归经典,强调正统】(左中右)【在穆斯林世界占上风】、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 4、宗教经常与国家的政局、民族的分裂或统一联系在一起; 5、宗教的认同往往跨越了国家和民族的界限。 认同问题——民族、国家、文化认同

人类历史上的重大关头或转折时期,人们总是以各种形式回顾反省各自的历史或文化传统,以应对历史的巨变或时代的挑战,值此历史关头,认同问题便突显出来了。 冷战——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经济、政治一体化】——文化多元性,矛盾~ 宗教正被用来助长文明的冲突,宗教宣称(“邪恶的”),用上帝等为自己辩护——“上帝与我同在”;宗教必须维护和平,不能沦为暴力的思想资源。 重大现实问题:冷战结束后,为什么诸多国际热点问题有宗教背景? 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拉伯之春、埃及穆兄会的上台与下台、伊斯兰哈里发国(ISIS)、也门战争、巴黎恐怖袭击——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的冲突 二、宗教现象普遍性 85%的世界人口信教(60/70):基督教23,伊斯兰13,佛教3.5,其他; 中国(3/13) 宗教信仰的重要影响:如何解读统计数字?

宗教信仰的作用

浅谈如今的宗教信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宗教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产生,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宗教作为一种超验的存在,宗教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而对由人构成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下面我们主要论述宗教信仰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无论处于哪个时代,宗教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们热衷于探讨的永恒而又古老的话题。宗教表达了人类最深层愿望和恐惧,对信仰者的生活和心灵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信众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决定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一:对宗教的定义 “定义”,就字源来说,有“界说”或“界定”之意,是给某种事物规定范围、划定界限,使与其他事物分离,以便知道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就意义而言,是把一事一物所含的意义,用简单扼要,但是却完整的表达方式加以说明,使人其有正确的观念,而不致与其他事物混为一谈。 自古至今,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学者对宗教的定义都是不

同的。比如:费尔巴哈说,宗教是人类的心智之梦。康德说,宗教是关于作为立法者的上帝的道德律;是对我们的职责的认可,而这职责应被看作是神圣的戒律。柏拉图说,宗教是一种对待诸神的正确行为。马克思则认为:"一切宗教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 反映。"在了解了诸多关于宗教概念的定义之后,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进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在一种特殊信念的指导下,遵守着一定的生活规范,并在一定的制度下举行表达自身特殊信念的礼仪,来获得信靠感,且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群体的幸福生活和信仰环境,以磨练或塑造圆满高尚的人格为内在目的,从而使人对生命真谛及其价值有真切的认识和努力的追求。因为,他们相信现世生命结束之后,有一种超越的生命出现,这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建立起来的有一定的组织和严密纪律的特殊的 信仰团体。宗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相信神的存在这是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的根本特征。宗教是个体灵魂与超验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 一切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关于自然以及世界的解释, 这些解释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每一个体系中 都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神。宗教信仰,相比于政治信 仰,有一个人格化的神,宗教信仰的来源,就是人类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A: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 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 禅密]; B:小乘佛教: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4)基督教:《圣经》;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称景教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及传入中国的时间: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6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7、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3)大乘和小乘佛教时期: (4)密乘佛教时期。

从巴以冲突看联合国的作用

】自1948年以色列建国以来,巴以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息,反而不断 升级,相互矛盾层出不穷。随着谈判的一次次失败,以及彼此签订的协议被多次打破,人们开始转而寄希望于国际社会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联合国。但当我们逐渐发现联合国不断地对巴以冲突进行调解,发表声明,通过决议,而同时巴以问题却丝毫没有任何好转的时候,我们不禁开始对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冲突事务中的作用表示怀疑。联合国能否解决巴以冲突?是什么阻碍了联合国解决巴以问题的进程?联合国应该如何加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真正实现其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所应该发挥的作用?本文将针对以上相关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巴以冲突、联合国、霸权主义 其实巴以冲突主要是由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历史地域纠纷而引起的。巴勒斯坦以前被称为迦南,其领土很大,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这里不仅居住过阿拉伯人,而且居住过犹太人。尤其到了19世纪末,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的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入巴勒斯坦。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奴役,所以巴勒斯坦被分为约旦和巴勒斯坦两部分。西部的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有关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这项决议因偏袒以色列而遭到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巴勒斯坦却由于不满而没有建国。该决议为以后巴以冲突埋下了根本隐患。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此后,以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