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教材-章节提要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教材-章节提要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教材-章节提要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教材-章节提要

《西方文化概论》章节提要

赵林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而希腊神话与传说则构成了希腊文化的原始形态和精神原型。希腊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克里特-迈锡尼时代的文化(爱琴文明)、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希腊文化的发生、兴盛和衰落。但是纵观整个希腊文化,都体现了一种和谐之美的特点,其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等文化形式深受神话传说的影响,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稍后崛起的罗马文化把希腊文化的和谐之美推向了功利主义或者物质主义的极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这种功利主义与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联系在一起;到了罗马帝国时期,功利主义就逐渐蜕变为骄奢淫逸的纵欲主义了。

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克里特-迈锡尼时代(以及随后出现的“黑暗时代”)的文化以神话传说的形式为后来的希腊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在这里,我们首先要熟悉古代希腊世界(爱琴海周边世界和东地中海)的地域范围,从空间关系上弄清楚爱琴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西亚文明(巴比伦等)之间的文化联系,以及北方游牧民族与爱琴海世界之间的动态关系(阿卡亚人、多利亚人等北方游牧民族对爱琴海世界的大入侵),这样才能梳理清楚克里特-迈锡尼-希腊城邦之间的文化传承脉络,了解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关系。除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大量发掘出土的考古资料之外,赫西俄德的《神谱》、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以及一些佚名诗人汇聚而成的“系统叙事诗”,共同构成了关于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它们以神话传说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

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代表着希腊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创造了辉煌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成就和古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希腊一般城邦在其早期的政治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从君主制到僭主制、再到民主制的演化模式,但是也有一些城邦确立了寡头政治。寡头制的斯巴达和民主制的雅典代表了希腊城邦时代的两种迥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文化类型,而雅典文化则成为希腊城邦文化的楷模。在希腊城邦时代的文化中,宗教或神话传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尔斐神庙、奥林匹亚竞技会、酒神节等重要的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都与崇拜神明相关。对于一般希腊人而言,凡人、英雄与神明之间并不存在泾渭分明的界线,因此希腊宗教和文化表现了一种神人同形同性与灵肉和谐的天真之美。这种体现为和谐之美的希腊文化精

神,在后来出现的悲剧中,逐渐超越了神话传说的感性直观特点,揭示出某种普遍的客观力量――“命运”,并且在更加深刻的希腊哲学和科学中抽象为普遍性的“逻各斯”或自然法则。然而另一方面,随着希腊城邦制度的衰落和马其顿统一运动的开展,城邦时代的文化精神也开始蜕变,浑雄壮丽的悲剧精神悄悄地被轻浮调侃的喜剧精神所取代,气势恢弘的宗教情怀和英雄理想也日益蜕变为心胸狭隘的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于是,城邦时代的文化就过渡到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第三节: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从表面上看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扩展,实质上却是希腊文化精神日益衰颓的阶段。在希波战争发生之前,希腊城邦制度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希波战争之后,希腊人受到了波斯帝国主义的感染,斯巴达和雅典这两大城邦之间爆发了争夺霸权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受斯巴达和雅典的影响,希腊各城邦也纷纷放弃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原则而陷入了鹬蚌相争的混战中,从而为马其顿最终统一希腊创造了条件。希腊化时代是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而开始的,当亚历山大用武力征服了亚洲和北非的大片疆域时,他也把希腊的文化推广到了东方。但是在希腊化的表象下面,东方文化也反向地传播到了希腊,于是专制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彼岸性的神秘宗教等东方文化的产物就开始腐蚀希腊人的心灵,使得希腊化时代的希腊人陷入了一种低吟浅唱、醉生梦死的颓靡之中,最终在公元前2-1世纪被强悍的罗马人所征服。

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

继希腊文化而崛起的罗马文化在历史上也经历了王政、共和国和帝国三个阶段。王政时期的历史与神话传说相混杂,但是已经表现出罗马人勇武残暴的性格特性。共和国时期是罗马国家迅猛发展的时期,在数百年的时间里,罗马人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激励罗马人迅猛扩张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功利主义(它在共和国时期表现为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此外,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也是罗马人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平民与贵族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使得罗马人开始陷入内战,并且导致了骑士阶层的崛起。在经历了个人独裁和前、后“三头同盟”的政治动荡之后,罗马共和国逐渐转化为罗马帝国。与共和国时期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相反,帝国时期是罗马人在殖民地的巨大财富和纵欲主义生活方式的腐蚀下日益堕落的时期,罗马公民们像希腊化晚期的希腊人一样不再对祖国感兴趣,由外族人和奴隶组成的雇佣军则控制了帝国的命运。公元5世纪,耗尽精气的罗马帝国终于在日耳曼蛮族的入侵下土崩瓦解。

第五节:罗马文化的特征

与希腊人相比,罗马人显得愚钝而粗野,但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英雄主义却充满了激

扬人心的阳刚之气和悲壮精神。罗马人为了国家利益和个人荣誉不惜舍身捐躯,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成为后世具有浪漫情怀的政治家和军人们效法的楷模。但是罗马人在日常生活方面却显得毫无情调,功利主义构成了罗马文化的基本特征,宗教信仰和科学技术都具有唯利是图的特点,而文学、艺术、哲学等“无用之物”最初都遭到罗马人的轻蔑,只是到了共和国晚期才由于模仿希腊文化而受到推崇。在罗马文化中,最能够反映罗马精神的东西就是法律,罗马法是罗马人对西方文化的杰出贡献,它的根源就是罗马这个不可伸缩的强制社会中的严明纪律以及与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责权关系。如果说悲歌慷慨的英雄主义构成了罗马共和国的基本格调,那么骄奢淫逸的纵欲主义则构成了罗马帝国的主旋律,在东方-希腊式的享乐主义的侵蚀下,帝国时期的罗马人将恣肆睢戾的物欲主义推向了极端,并且最终以自我否定的方式为基督教的空灵幽邃的唯灵主义提供了历史背景。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基督教最初脱胎于犹太教,在向外邦人传播的过程中,基督教广泛吸收了希腊文化的思想成分,在罗马帝国的逆境中艰难地发展壮大起来,并且通过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而成为中世纪欧洲绝对性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在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罗马天主教会拥有决定人们灵魂能否进入天国的精神特权,它通过与世俗王权的长期较量,终于在中世纪中期以后全面控制了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基督教的本质精神是超越的唯灵主义,教会的天职是引导灵魂进入天国,但是随着罗马教会越来越深地陷入世俗权力之争中,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就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种矛盾最终导致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近代的文化变革运动。

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希伯来文化的犹太教构成了基督教的母体,但是基督教却是在希腊罗马世界中发展起来的。在摆脱希伯来文化环境而向外邦人传教的过程中,基督教以信仰和道德取代了犹太教的律法和祭祀,并且从希腊哲学尤其是柏拉图主义中吸取了重要的思想来源,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有着艰深的神学理论和严密的教会组织的普世性宗教。基督教最初在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了血与泪的苦难史,经过二、三百年的艰难发展,基督教终于在公元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合法宗教甚至国教。但是基督教社会地位的改变并没有消除基督教与希腊罗马异教文化之间的巨大抵牾,因此随着基督教境遇的改变,一场旨在于与邪恶的异教文化一刀两断的修道运动就应运而生,从而把基督教的唯灵主义理想推向了禁欲主义的极端。基督教与希腊罗马异教文化之间的潜在矛盾由于日耳曼蛮族的大入侵而得到了根本的解决,蛮族大入侵摧毁了西罗马帝国,把古典文化夷为废墟。基督教则在一片蛮荒的文化背景下开始了对日耳曼蛮族的文明教化活动,使得广大的蛮族在皈依基督教信仰的过程中踏入了漫长的封建时

代。

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蛮族大入侵摧毁了统一的西罗马帝国,在西欧的土地上建立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封建王国和骑士领地。分崩离析的政治格局使得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得以高高地凌驾于整个西欧封建社会之上,罗马天主教会通过拥有决定灵魂最终归宿的精神特权而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财产,修道院成为欧洲最大的庄园主。在政治生活方面,由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东欧(东罗马帝国)逐渐与西欧相隔绝,希腊文化(东罗马帝国)与拉丁文化(西罗马帝国)之间的矛盾被拉丁文化(罗马天主教会)与日耳曼文化(世俗王权)之间的矛盾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一方、以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或者法兰西等封建王国为另一方的教俗之争就构成了贯穿整个中世纪西欧历史的一条主线。除了相互之间的明争暗斗之外,教俗双方也曾一度联手共同发动了对东方伊斯兰教世界的十字军东征。这场打着神圣旗号的野蛮杀戮和劫掠活动,不仅表现了中世纪基督教信仰的蒙昧、虚假和不宽容,而且也极大地加深了东方伊斯兰教世界与西欧基督教世界之间的仇隙。

第三节: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

在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成为排他性的唯一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基督教的基本信念如上帝创世、亚当堕落(原罪)、耶稣救赎、末日审判、灵魂不死等深入人心,信徒们对于光明纯洁的天国充满了憧憬,对于燃烧着硫磺之火的地狱则深怀着恐惧。另一方面,基督教也成为闭塞孤陋的西欧封建社会的信息总汇和精神调节器,以教堂为中心而开展的各种宗教活动和世俗娱乐为平乏无聊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从11、12世纪开始,西欧的大学在教会的扶持之下逐渐地成长起来,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西欧的文化复兴。大学为新思想、新学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孕育地,它很快就由教会的精神堡垒转化为滋生各种“异端”思想的温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中世纪西欧社会的一切文化形式,如哲学、文学、艺术等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基督教唯灵主义的深深烙印,都表现了一种信仰主义的晦涩、夸张和诡异的特点,并且反映了苦难深重的现实生活与光明纯洁的天国理想之间的强烈反差。

第四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当基督教最初在希腊罗马世界中传播时,它只是一种建立在信仰与道德之上的唯灵主义宗教。但是随着基督教逐渐成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专制性宗教体系,真诚的信仰就逐渐让位于形式化的制度和仪式,罗马天主教会也随着权力的增长而日益腐化,从引导灵魂上升天国的神圣阶梯蜕变为藏污纳垢的罪恶渊薮。到了中世纪中期以后,教会的腐败变得越来越触目惊心,蓄妾和买卖圣职等现象大行其道。与此同时,早期基督教的宽容精神也消失殆尽,罗马教会对于各种所谓“异端”的镇压和迫害导致了中世纪最惨无人道的宗教裁判所和火刑

法庭的出现。如果说基督教最初在罗马帝国是由于和平主义和宽容精神而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仰,那么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则由于专制暴虐和极度的不宽容而激起了人们越来越强烈的反感。到了中世纪后期,在基督教崇高典雅的唯灵主义理想与罗马教会卑污龌龊的腐败堕落行径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基督教理论与教会实践之间的深刻矛盾构成了中世纪西欧社会中一切社会问题的文化根源,并且最终引发了近代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第三章:西方近现代文化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最终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两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改变人们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宗教改革运动则打破罗马天主教会的专制格局,在客观上为西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创造了条件。与这两场文化变革运动相对应,在实践领域中发生的航海活动开拓了欧洲人的眼界和活动范围,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而民族国家的崛起也极大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形成了一种与古罗马帝国一统天下的情况迥然不同的“势力均衡”的多元格局。在西方近现代文化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理性精神的崛起。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日益强大的科学理性对传统的基督教信仰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而后又与宗教信仰形成了一种协调关系。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和科技革命的洗礼之后,一个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实现了现代化转型的西方社会正在持续而稳定地发展,并且在深厚的文化传统的影响下,不断地经历和超越着各种文化危机和社会危机。

第一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分别发生在拉丁文化圈与日耳曼文化圈中,它们虽然都把矛头对准虚假的天主教信仰和专制的罗马教会,但是二者的目标却是完全不同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复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为号召,追求感官快乐,赞美现世生活、呼吁人性解放,促成了以研究古代“人文学”为宗旨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出现,创造了充满艳丽的感性光辉的文学艺术成就。与具有阳春白雪特点的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是一场发生在缺乏教养的日耳曼文化圈中的大众化运动,它的基本目标是以信仰的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以独立的民族教会来取代统一的罗马教会。马丁?路德以“因信称义”思想作为神学根据,揭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并且在瑞士、英国等西北欧国家引起了连琐反应。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专制格局,加强了信仰的纯洁性,并且打破了宗教理想与现世生活之间的巨大障碍。路德宗把神性与人性融为一体,使人类精神获得了自由;安立甘宗把“上帝”与“恺撒”统一起来,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神圣性的根据;加尔文宗则消除了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的鸿沟,使日常工作具有了神圣意义。这一切变革都在客观上为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开辟了道路,因此,几乎所有成功地进行了宗教改革运动的西北欧国家,都

成为后来居上的资本主义强国。

第二节:地理大发现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

通过对15世纪以来西欧国家的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过程的追溯,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等西欧国家是如何从地处边隅的孤陋之国,逐渐发展成为建立了海外商品市场和全球殖民统治的大帝国的。在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中,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主要通过控制和掠夺海外资源(香料、蔗糖、白银等)的方式来发财致富,而英国、荷兰和法国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主要通过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方式来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且逐渐在与葡、西等国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与海外殖民扩张相辉映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欧洲内部的大国兴衰。由于宗教改革运动造成了宗教分裂的现实格局,新兴的民族主义也借助不同的宗教信仰(天主教信仰或新教各派信仰)而成长起来,以共同的文化(宗教)认同和政治认同作为纽带的“民族国家”逐渐取代了建立在封建王室联姻和继承关系之上的“王朝国家”。与教会的分裂相适应的民族国家的分立使得古代一统天下的罗马帝国再也不可能在近代欧洲出现,在16-19世纪的欧洲政治舞台上,西班牙、英国、荷兰、法国、俄罗斯以及德国等大国相继崛起,各领风骚数百年,呈现出一种“势力均衡”的多元并立格局。

第三节: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

理性精神的崛起无疑是西方近现代文化的最重要的标志。如果说宗教改革以信仰的权威取代了教皇的权威,那么启蒙运动则以理性的权威取代了信仰的权威。近代科学理性的崛起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它最初萌芽于17世纪出现的宗教宽容氛围中,表现为哲学上的怀疑精神和科学上的经验主义(经验观察与科学实验)。科学理性在近代知识分子心中建立起两个相互联系的观念,即自然秩序的观念和人类天赋的观念,由前者逐渐发展出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的科学体系,由后者则逐渐发展出以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作为根据的民主制度。理性精神曾经广泛地表现在17世纪西欧文化的各个方面,如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哲学思想、自然神论的宗教态度、古典主义的文学艺术、社会契约的政治理论、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以及机械论的世界观中,到18世纪则汇聚为波澜壮阔的法国启蒙运动。激进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对传统的基督教信仰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有力地动摇了欧洲君主专制的精神根基,但是这些批判也难免有矫枉过正和流于浅薄之处。科学理性在启蒙运动中以绝对的权威姿态无情地批判着一切,但是却唯独忽略了理性本身的自我批判。因此在康德等人继而进行的理性批判活动中,经过自我批判的科学理性与经过自我更新的基督教信仰在经历了长期的对抗和冲突之后,终于达到了一种互补的协调关系,为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重要的精神根基。

第四节:西方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西方经济的现代化历程是从产业革命时代开始的。从18世纪下半叶至今,在不断发生的科技-产业革命的作用下,西方社会相继经历了从“蒸气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电子时代”的发展转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经济经历了多次危机,并在克服危机的努力中逐步建立起较为有序的国际经济秩序。西方现代的政治体制主要是以近代自然法学派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社会契约等理论作为基础的,西方各国在经历了18、19世纪的社会革命之后,正沿着民主、法治的道路健康发展。在国际格局方面,欧洲内部的“势力均衡”模式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破坏,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为影响欧洲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二战以后与苏联形成了对立的两极。“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美国试图通过建立和维护全球性的“势力均衡”模式来保持自己的世界霸权和优势地位,并以一种单边主义姿态与21世纪出现的多元化国际格局相抗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社会虽然经历了启蒙运动和科技革命的洗礼,但是在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科学与宗教、技术与人性等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张力,超越的热情与协调的审慎在不断地相互变换,从而造成了西方社会中一幅幅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景象。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 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 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2.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的起源、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恺撒与奥古斯都,理解罗马帝国的衰亡过程与原因。 第五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文化的特征 习题要点:希腊人与罗马人,罗马英雄主义,罗马的宗教,罗马法,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罗马世风的腐化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2.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联系与差异,理解与掌握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第六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早期发展 习题要点:基督教的“两希”传统,基督教与希腊哲学,基督教与罗马帝国,苦难的历程,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基督教与异教文化,修道运动,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蛮族 大入侵,蛮族的皈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的“两希”文化渊源。2.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基督教的“两希”传统,理解与掌握基督教对日耳曼蛮族的教化(基督教与日耳曼族)等要点。 第七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习题要点:封建制与庄园经济,修道院经济,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神圣” 与“世俗”,十字军东征,“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2.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与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与中世纪教俗之争的发展历程。 第八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文化概况 习题要点: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教会与大学,中世纪的哲学,骑士精神与骑士文学,基督教唯灵主义与哥特式建筑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信仰对于中世纪西欧精神生活的重要影响。掌握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特征。 第九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 习题要点: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教会的堕落,宗教裁判所,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的具体内容。本单元重点、难点:1.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2.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中世纪信仰的衰落与道德的沦丧,中世纪赎罪方式的形式化和虚假化,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基督教的本质精神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实践活动之间的尖锐矛盾。 第十章西方近现代文化: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习题要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2.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理解与掌握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的不同背景和目标,宗教改革运动对于西方现代化历程的客观影响,新教三大主流教派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学分数3分,周学时3个小时, 主要教授内容: 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以西方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向高等学校文科学生系统介绍西方文化的课程。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是全面了解西方文化传统极其演进历程,了解西方文化的历史、现状和特征,增强我们对西方历史文化的认识;二是在了解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精神轨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性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情况,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 主要教学方法: 以讲授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手段为辅。(建议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 第一章导论(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西方文化精神,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征。 本章需要掌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和特征,这是本章的重点的难点。 第一节二希传统 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两大源流,文化史上称为“二希”传统,它们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呈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代文化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都来自于这两大传统。 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之一,其中所蕴含的“人”的思想观念,经由古罗马文化对后来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同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时,作为主体的人就处于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和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态势。

希伯莱文化是欧洲文化的又一源头,其中所蕴含的“人”的观念,经由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后来的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视人的精神和理性本质,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是早期希伯来文化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价值观念的主要特征。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以后欧洲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基督教实际上是希腊文化和希伯莱文化两大文化传统的融合。近代以来,为传统教义的反叛者的宗教思想家和教外思想家所重新解释的基督教日渐超出狭隘的宗教意义,渗透了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虽然近几个世纪以来宗教的外壳逐渐松动甚至解体,但宗教的内核仍深藏于西方人的价值观念、伦理原则和文化方式之中。宗教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性对其的渗透和改造,时代愈晚,从希腊文化中产生的理性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就愈大。 第二节、西方文化精神 西方文化主要是图像化的,呈现出空间性特征。 超越变动不定的现象,求得永恒不变的真实,在对永恒完美的原型的追摹中寻求自身的完美。然而,自身的欠缺却使他们深感自我与理式、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和深刻对立,竭力弥合而不能,人们在对完美理式的信念中不停地战胜冲突,完善自身。 西方文化的两个支柱和轮子为理性和宗教。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西方文化概论》论文

“两希”文化对西方文化发展的影响 “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基础,它们以独特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世界。“两希”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都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希腊罗马之所以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突出地位,就是因为古希腊罗马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成果,达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由此,古希腊文化及以后作为希腊文化继承者的罗马文化,启迪了14-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着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正如恩格斯曾指出的:“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古代希腊罗马在宗教神话、哲学、文学艺术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对其后的西方文明乃至当今的世界文化发展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那时候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直到现在还能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而哲学、科学思想则奠定了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认识的基础。下面谈一下古希腊罗马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一、古希腊罗马神话文化为后世欧洲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古希腊的宗教与神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进一步说就是古希腊的各种神灵信仰是神话传说的思想基础,而神话传说反过来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宗教,神话是宗教的核心。继《荷马史诗》之后的《神谱》,把古希腊诸神纳入一个单一的世系,创造了以宙斯为首的12位主神谱系。由此可见,古希腊宗教体系的确立以及宗教教义的充实与完善,神话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古希腊以神话为根基的宗教也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点和影响。 首先,古希腊宗教没有经典教义,没有教会组织及神职人员,这种宗教的世俗性是希腊城邦理性主义的萌芽。从根本上说,希腊重视现世生活,宗教活动在他们看来只是现实生活的补充,并不要求来世灵魂的解脱。其次,“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拉近了神与人之间的联系,为希腊及以后的西方世界创作无数优秀的文艺作品提供了不竭的题材。古希腊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不仅神的外形为人体,而且神性既高于人性又同于人性。神与人之间会有联系,有往来,人的行动会体现出支持他的那位神的意志,人类的战争、统治、生活乃至生命,都会被神不同程度地支配,而人类也会因不满神的专制选择反抗神。这些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特有的人神关系,自然会被文艺作家们所利用,发挥他们的无限想象,在文艺作品中展现神人世界。如奥维德的《变形记》,是希腊神话向西欧传播的来源之一。正如马克思说过的那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二、古希腊罗马开启了世界哲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奠定了哲学派别的基础 古希腊留给西方哲学的遗产就是西方哲学的本身,正如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所指出的:“古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的自由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首先在认识论方面,为希腊哲学发展迈出第一步的是“智者学派”,他们持着“自然论”和“约定论”的观点。“自然论”者认为,人与社会的诸多习俗和制度是从自然而来的,有其自然的依据,是人自身难以认识与改变的这种观点否定了人的认识能力,最终陷入了“不可知论”的泥潭。“约定论”者主张社会的习俗和制度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并无永恒自然的依据。这观点虽然突出了人的认识主体地位,但他们否定了自然规律对于人认识的决定性,否认了人主体认识的客观内容主要是自然,逐步变成了“相对论”观点。然而说到西方哲学认识论的奠基人,还要算古希腊人文哲学的真正开创者———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将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自己,提高个人的素质和完善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人文素质课课程代码:W30242 总学时:32学时学分:2 适用专业:任何非英语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无先修课程要求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人文素质课。其任务是:1. 培养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文化比较意识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 向学生介绍语篇分析法、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具体的语篇系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高知识共享和如何处理交际失误。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 1.了解、掌握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了解、掌握人际交际的基本概念。 3.了解跨语篇交际的理论和哲学思想。 4.掌握交际失误的处理方法。 这是一门新学科,它所包含的实际内容仍在不断丰富,牵涉到的理论问题人们也仍在探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Introduction and course requirements(2学时) 2、Discourse approach(2学时) The topic; The limits of language; Successful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Approaches to 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3、Doing things with words(2学时) Sentence meaning and speaker meaning; Speech acts, speech events, speech situation; Grammar of context. 4、Interpersonal politeness and power(4学时) Communicative style or register; Face; the “self” as a communicative identity; The paradox of face: Involvement and independence; Politeness strategies; Politeness system; Miscommunication. 5、Conversational inference: interpretation in spoken discourse(2学时) How do we understand discourse; Cohesive devices: lexical and grammatical; Cognitive schemata; Prosodic patterning; Metacommunication; Interactive intelligence. 6、Topic and face: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patterns in discourse(4学时) Definition; Topic, turn taking, and timing; Deductive monologue; The inductive pattern; Inductive and deductive rhetorical strategies; Topic and face systems; Face relationships in written discourse; Limiting ambiguity. 7、Ideologies of discourse(2学时) Three concepts of discourse; The utilitarian discourse system; Multiple discourse systems. 8、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stereotyping(4学时) Definition of culture; Culture and discourse systems; Cultural ideology and stereotypes; Negative stereotypes; Positive stereotypes. 9、Corporate discourse(2学时) Discourse systems; The corporate discourse system (corporate culture). 10、Professional discourse(2学时)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5年修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代人文科学----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及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 文化传统和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祖国悠久、丰厚的文化遗产,把握中华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二、教学对象: 本课程主要针对三年制专科政治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的源流、特点、精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决心。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五、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要求 本课程学时:72学分:4 学时分配: 导论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要求;

1、了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教学内容: 一、传统和文化释义 二、传统文化的要义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特征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和基本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现代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 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环境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哲学和宗教传统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来源及其特征 2、了解中国古代主要宗教及其文化意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特征 一、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阶段 二、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资源 三、中国古代哲学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及文化意义 一、中国古代宗教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宗教的主要特点 三、儒教的基本精神特质和文化作用 四、道教的基本信仰、教规、特征及文化影响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2018.4.12

中国文化概论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年制) 总学时数:36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中国文化概论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的中心任务是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今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传播中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为: 1. 系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精神,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历史与现状,认识我国的国情。 2. 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分析中国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 以这门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进一步拓展学生文化素质教学领域的深度与广度,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片观摩、课堂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简论(1学时) 【目的要求】 概括了解文化和中国文化,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 文化的含义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2. 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可概括为: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3. 中国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地理状况(2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地理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地理情况。 【教学内容】 1.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2.中国的历代疆域。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秦奠定了我国现有版图的基础,以后有所发展。 3.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第三章历史纵横(3学时) 【目的要求】 1.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中国历史常识。 2. 侧重介绍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历史情况。 【教学内容】 1. 中国文化的源头 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文化,被称为彩陶文化。龙山文化被称为黑陶文化。 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的观点。四大区域说。 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几个代表。 2. 三皇五帝 3. 夏代文明和商周社会 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夏,中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故商朝又称殷商。 西周的青铜器、社会制度。 4. 春秋战国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开始兼并战争。战国形成齐楚韩魏赵燕秦“战国七雄”。 5. 秦汉帝国 6. 魏晋南北朝 7. 隋唐时代 8. 宋元明清 9. 近代历史 第四章姓氏与名、字、号(3学时) 【目的要求】

2190-337550-西方文化概论X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37550 课程英文名称:An Introduction to Western Culture 1结构 本课程大纲规定了西方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总体要求,课程内容、课时分配与教学要求、课程考核要求和选用教材及参考资料。 2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文化选修课,旨在通过重点介绍欧洲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发展,帮助大学生拓展有关欧洲文化历史发展的知识,提高阅读英文书刊、准确翻译和同英语国家人事交往的能力,以及对于当今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授课形式以讲为主,抓住重点,分清主次,了解大概,忽略细节。课堂主要为专题讲座的形式,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除了课堂讲解外,还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播放讲座、电影片断,力求寓教于乐,并辅以相关专题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目标 本课程主讲教师根据2000年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发展相关的知识,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电子教案、课程内容、课外补充资料等,努力帮助学生实现课前阅读、课堂讨论和课后自选专题进行网上扩展阅读,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并就当今世界东西方文化碰撞所导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矛盾,以史为鉴,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完成平时作业,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4总体要求 知识 ——古希腊和古罗马在文学、哲学、科学和艺术等不同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欧洲哲学史上的三个最伟大的哲学家; ——《圣经》的主要内容和经典故事,以及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中心概念; ——欧洲的封建制度,以及欧洲的文学、科学、艺术和建筑在中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 ——宗教改革与反改革的内容,以及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三个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17世纪科学、哲学、政治和文学的代表人物,以及巴洛克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启蒙运动的三个代表人物——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和他们的学说,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浪漫主义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及在不同国家取得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达尔文的著作和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和达尔文学说在不同国家取得的成就;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以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西方文化概论答案

如何理解希腊化时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1)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与扩展,但从实际上看,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希腊文化的雄浑壮丽、动人魂魄的悲剧时代结束了,接踵而至的是一个低吟浅唱、醉生梦死的平庸时代。? (2)思想上,希腊化时代产生了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噶主义等各种哲学派别,各自主张不同甚至对立,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现实世界漠不关心。 (3)希腊化时期的一个闲着特点在于,希腊城邦文化所独具的那种和谐之美出现了裂痕,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原始同一被打破了,从而产生了明显的自我分裂和二元对立。其结果,一方面是疯狂放纵的物欲,另一方面悲观弃世的神秘,肉体与精神双方都陷入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之中,于是不得不转向东方文化的巨大阴影中去寻求解脱。? 罗马法内容及范围 内容包罗万象,凡属于今天的法律内容都已涉及到。 人法——民法、商法、刑法(与人利益有关的) 财产法——资产法、物权法、经济法 程序法——法律程序,法的本身,法之为法的根据。 使用范围: 公民法——针对公民、并非所有人都是公民,公民指罗马原来的国家本身的人,

有特权,外邦人、奴隶不是公民。卡里卡拉皇帝后来将公民范围扩张。 万民法——针对公民以外的外邦人的法律,常常受帝国版图扩张而不断变换情况。罗马法的意义和价值 是罗马留给后世西方文化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现代西方大陆法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罗马人忠实于法律,尽管他们暴力、野蛮、堕落,但讲原则,秩序。 2.如何从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和哥特式建筑中理解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1)中世纪的骑士是一个居于贵族与平民间的社会团体,通常家室和血统来决定其身份。骑士的前身是蛮族统治者的军事仆从—武士,非常的粗野,后在加洛林王朝,武士在教会的教化下变为日益文雅的骑士。? 在基督教的唯灵主义的影响下,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那种忠诚、勇敢、高尚、纯洁的骑士精神正好体现了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精神。? 基督教的骑士都胸怀崇高的宗教理想,不仅对世俗首领(国王)的忠诚,更有一种对天国首领(上帝)的虔诚。在中世纪骑士文学中,新兴的骑士理想专注于罗曼谛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骑士文学中所表现的骑士的三大美德:武士的忠诚勇敢、基督徒的谦恭虔敬,以及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爱情,也是基督教努力培育和宣扬的骑士精神,这些对于近代法国上流社会的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从法国扩展到整个欧洲。?

《西班牙-拉美文化欣赏》教学大纲

《西班牙-拉美文化欣赏》教学大纲 本课程为面向全校学生的公选课,向所有专业学生开放。通过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对西班牙语和拉丁美洲国家文化的学习,既能使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历史和社会现状, 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多元化意识。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课、文化概况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熟悉西语国家的迷信说;了解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西语国家的迷信说;了解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语国家的迷信说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6768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978754461288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介绍南美洲、拉丁美洲和西班牙语美洲这三个概念; 2.介绍世界上常见的问候方; 3.讲解西语国家的迷信说; 4.拉丁美洲人种;

5.介绍西语国家人名构成 第二课、西班牙文化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了解西班牙的文化。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西班牙地理、历史,西班牙人的衣食住行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班牙的民俗活动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6768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978754461288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2.马德里简介与城徽 3.简要介绍西班牙历史 4.简要介绍西班牙政体 5.介绍西班牙的行政区划 6.西班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种方言 7.西班牙人民的衣着特点、饮食习惯等 第三课、西班牙节日与人文景观 (一)本单元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西班牙人民的文化生活。 (二)本单元主要内容 班牙人民的文化生活和交往禁忌。 (三)本单元重点、难点 西班牙主要节日与人文景观 (四)本单元参考文献 1)《西班牙-拉美文化概况》,朱凯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67687 2)《拉美文化概论》,李多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年,标准书号:ISBN:9787544612883 (五)分节主要内容 1.介绍西班牙特色食品和葡萄酒 2.西班牙住宅的特点

西方文化概论培训心得

作为大学英语的教师,西方文化一直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在聆听赵老师的讲座之前,我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是零散、琐碎的。现在有幸参加了赵林老师的《西方文化概论》这门课的培训,心情很激动,听了在赵老师的讲座之后有了那种顿悟的感觉。 西方文化,覆盖面广、时间跨度长,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起来让人不免感到杂乱无章。然而赵老师却用仅有的十三个视频把一个脉络清晰、有趣生动的西方文化史就呈现给了我们。其主要原因是赵老师知识渊博、见解独到,能够提纲挈领地进行讲解。赵老师在讲解《西方文化概论》时,在内容上将其分为三大部分,即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部分对古代希腊文化的起源、希腊神话传说与文学艺术、希腊社会的政治生活与哲学思想以及罗马社会的文化面貌进行了深人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精神轨迹。第二部分侧重于探讨基督教文化与“两希文化”(即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之间的渊源关系、基督教与罗马帝国和日耳曼民族的动态关系、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过程以及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影响等问题,说明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本质联系。第三部分从考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三大文化运动入手,展示西方近代国家主义和科学理性的勃兴历程,并对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各种重要思潮和文化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的俯瞰。这三大部分的讲解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西方文明的历史演变过程和文化发展脉络,这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的本质和根源。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尤其对于基督教尤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赵老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即“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历史与地理相结合,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相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启发颇大。大学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学,不仅要培养出大批的社会所需的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更应该使其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具有崇高的道德情怀的健全人格。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与陶冶情操是十分必要的。 赵老师讲授的这门课使我受益很大,不仅满足了我对西方文化的好奇,丰富了对西方文化的知识的了解,还对我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给了很大的启示。感谢赵老师!我还会再继续关注您的有关讲座!

-世界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世界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065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汉语国际教育 先修课程: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流等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专业选修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要学会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交流。因而,了解世界文化的历时发展与共时样貌就是跨文化交流工作者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本课程教学目标包含如下几点:一、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发展历程;二、介绍世界各地的文化样貌;三、帮助学生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四、帮助学生塑造“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文化基础理论部分精讲、细讲,采用理论结合实例(包括多媒体资料)的授课方式,课上、课后布置适量的资料翻译、资料收集、内容展示作业巩固课堂所学,促进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教学应注重理论结合实际。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文化的概念、意义。 第二节文化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学科性质和发展历史。 重点和难点:了解跨文化的意义、学科发展史,掌握文化的概念与跨文化的意识。 第二章原始文化——人类文化发展的萌芽时期 第一节人类的诞生 第二节物质文化的进步 第三节制度文化的萌芽和发展 第四节精神文化的初步发展 第二章古典文化——传统文化奠基时期 第一节中东古典文化 第二节印度古典文化 第三节中华古典文化 第四节西方古典文化

第三章中世纪文化——传统文化确立时期 第一节西欧天主教文化传统的确立 第二节东欧东正教文化传统的确立 第三节中东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传统的确立 第四节南亚印度教文化传统的确立 第五节东亚中华文化儒、佛、道三教合一思想的确立 第六节古代非洲和美洲文化 第四章近代文化——传统文化变革时期 第一节近代西方文化的变革与繁荣 第二节亚洲文化的转型和变异 第三节近代非洲文化的悲喜剧 第四节异军突起的近代美洲文化 第五节融入世界的澳洲文化 第五章现代文化——传统文化的叛逆时期 第一节西方现代主义文化 第二节社会主义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第三世界文化的勃兴 第四节世界文化的全球化与多元化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开卷考试或期末作业;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六、主要参考书及其他内容 [1] 祝令建等.世界文化概论.济南:齐鲁书社,2016. [2] 赫拉利.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尔雅年下半年-西方文化概论-期末考试标准答案(分)

尔雅年下半年-西方文化概论-期末考试答案(分)

————————————————————————————————作者:————————————————————————————————日期: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课程评价 返回 ?《西方文化概论》期末考试(20) 姓名:班级:默认班级成绩: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自由,有多少罪恶是假借你的名义而得逞的”出自()。(1.0分)1.0分 ?A、 路易十六世 ?B、 拿破仑 ?C、 罗兰夫人 ?D、 丹东 我的答案:C 2 希腊城邦文明最鼎盛时期持续的时间是()。(1.0分) 1.0分 ?A、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前半叶 ?B、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 ?C、 公元前7世纪-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 ?D、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 我的答案:D 3 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四根说”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按照不同比例排列组合而成的。(1.0分) 1.0分 ?A、 金木水火 ?B、 水火土气 ?C、 金木水气 ?D、 木水火土 我的答案:B

4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17世纪产生的3个信宗教不包括()。(1.0分)1.0分 ?A、 共产主义 ?B、 科学主义 ?C、 资本主义 ?D、 国家主义 我的答案:C 5 奥运会最早是一种()。(1.0分) 1.0分 ?A、 体育比赛 ?B、 筛选官兵的方式 ?C、 祭祀活动

?D、 娱乐活动 我的答案:C 6 下列关于英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 1.0分 ?A、 16世纪,欧洲三足鼎立的国家是西班牙、法国、英国 ?B、 17世纪,欧洲三足鼎立的国家是荷兰、法国、英国 ?C、 17世纪到18世纪,英格兰始终将德国作为头号对手 ?D、 19世纪,英国帮助土耳其打败了俄罗斯 我的答案:C 7 犹太教历史上著名的《出埃及记》讲述的是()率领犹太人逃出了埃及。(1.0分)1.0分 ?A、 耶稣 ?B、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洪映萱 审核人:彭怡玢 编撰日期:2008年11月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和要求 《西方文化概论》课内学时数为36学时,共2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西方文化”从起源到发展,所经历的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文化”的发展里程。在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中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只有学习、了解、掌握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鉴别精华和糟粕,更有助于我们吸收其精华,屏弃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照搬。对每一个当代中国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另外,也可以提高学员的文化素养。通过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高职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西方美学”、“西方艺术史”、“科学发展史” 、“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教材及媒体使用说明 文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06年版方汉文著《西方文化概论》 可观看有关多媒体资料,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增加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成就的测量和评价。《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部分组成。 (一)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检查,它涵盖了能力培养、思维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考核,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由学习内容考核和学习方式考核两部分构成。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英文名称: The Introduction of 适用专业:日语专业Japanese Culture课程编号: 学分数: 2 一、课程性质 “日本文化概论” 根据教育部日语专业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为本科日语专业开设的必修 课程。在我院日语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属于专业模块课程,是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二、课程理念 1、所属学科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 属于“文学” 门类,其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 ,二级学科为“日语语言文学” 。 2、课程授课对象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开设的对象是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为《综合日语》、《日语听说》、《日语口语》、《日语阅读与写作》、《日本概况》等专业基础课程。 3、课程内容选择分析 本课程为本科日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日本文化概论” 是一门围绕日本的文化特点及日本人的心理文化,以点带面地论述日本的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 教育、风俗、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的课程。该课程设置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 点,对日本历史及社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日本 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摩擦与冲突,从而增强学生的 跨文化交际能力。 4、课程学习要求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教学是以教学为手段的跨文化沟通活动,换言之《日本文化概论》 教学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文化交流和文化比较活动。同时《日本文化概论》课程大都作为日语 专业的一门课程,其直接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日语水平和应用能力。 5、课程考核目标和方法分析 “日本文化概论”课程的考核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日本文化的主 要特点,并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采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 +期末报告”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课上发言(回答问题和讲授)和参加小组讨论;“课外作业”包括论文写作 与拓展阅读。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提倡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形式相 结合,加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 “日本文化概论” 课程重点讲授日本文化各个层面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1、本课程总目标 “日本文化概论” 课程的教学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及社会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 人交往中由于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摩擦与冲突,从而增强学生日后在涉外工作中的适应性,增强学生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现代人文精神,本课程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有较为完整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生物工程、白酒酿造工程、酿造工程自动化、企业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各专业。总学时48,3 学分。其中理论课40学时,社会考察8 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2 学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