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年海口市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2016年海口市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2016年海口市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海口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主席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小编特整理出关于2016年海口市最新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海口市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最终还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准。

中共海口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

会精神和省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海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海口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中共海口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六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海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海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总体要求

1、?十二五?时期海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成功抗击?威马逊?超强台风等自然灾害,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预计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10多亿元、年均增长9.8%,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旅游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保持在全省八成以上,医药制造、金融、会展、免税购物、影视文化、互联网

产业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马村港二期、美兰机场航站楼扩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及龙昆南延长线、江东大道、新东大桥等一批城市路网桥梁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和提升。?多规合一?试点、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社区网格化管理、城乡统筹示范镇等多项改革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活力逐渐释放。生态文明建设富有成效,森林覆盖率保持38%,绿化覆盖率达42.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空气质量在国家环保部重点监测的74个城市中稳居首位。民生事业不断改进,城乡就业稳步增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法治海口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逐步提升,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特别是,举全市之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市级领导挂点,机关单位包点,省市联动、军地互动、宣传推动、典型带动、全员发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干部精气神极大提振,文明向善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开创了?双创?新模式,受到了省委的高度肯定和广大市民游客的拥护支持以及媒体的点赞。

2、?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为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从国内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确立,为做好我市各方面工作提供了总遵循;经济发展进入了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孕育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内和海口自身看,面临着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互联网+?、南海资源开发、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海洋强国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及?多规合一?试点、?海澄文?一体化等诸多战略机遇;海口有着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和后发优势,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明显净化,全市上下政通人和、人心思干、人心思进、蓄势待发,海口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十三五?时期,海口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地缘政治角力加剧、地区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产能过剩、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公共服务不足等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传统动力日趋弱化,新动力加快孕育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的影响,在较长时期里仍将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从自身看,海口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不优,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市情没有根本改变;面临着提升经济整体实力与增长动

力不足、增强发展质量效益与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与城市治理管理相对滞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矛盾;存在着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核心竞争力弱、支柱性不强,人才资源紧缺,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偏低,城市文明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对外开放水平不高,体制机制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还需加强等一系列问题。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海口总体上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机遇期、发展上升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顺应和引领发展新常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重点在增强动力、提质增效、放大优势、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3、?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优势,以生态领规划、以项目保增长、以棚改促建设、以?双创?抓管理、以真心惠民生、以铁腕转作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大南海开发区域中心城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海南?首善之城?,

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海南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排头兵。

为此,必须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创新驱动。必须牢牢把握海口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变,更加重视做好城市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陆海统筹、军民融合,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增强活力。必须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

——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流的生态环境是海口的最大优势和本钱,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严守生态红线,强化环境重点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人民主体、成果共享。必须持续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海口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依法治市、良政善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加快法治海口建设,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根基。必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改进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和反腐倡廉,为?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4、?十三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紧盯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切实扛起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巩固和提升海口在全省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卫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推动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占全省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现代服务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制造业发展壮大,农业现代化取得突出进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度进一步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提前全面实现脱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达到全国中上水平。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加大和改进公共服务供给,就业、教育、文化、医疗、交通、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显著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升。城市功能和城乡基础设施极大完善,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城市风貌、城市管理实现大变样,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力争成为全国首批健康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水平。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容量与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空气、江海、湿地等优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质量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花园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魅力彰显。

——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取得新进展。若干领域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全面释放,发展动力显著增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平等化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坚持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构建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5、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主导产业和关键

环节,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制,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靠事业、感情、待遇引智聚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建立紧缺专门人才动态目录制度,搭建科技人才信息共享平台,着力发现、培养和集聚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等各类人才队伍。完善海外高层次引才、柔性引才政策,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用活?候鸟人才?,注重本土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重点加大健康产业、旅游业、信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新型工业、热带农业、海洋产业等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依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社科力量,加强海口新型智库建设。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活环境,着力打造从在校大学生到高端人才的创新人才链。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创新创业利益回报机制,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加强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深入推进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加强生物制药、生态环保、新能源、新材料、低碳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建设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推进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体制创新,大力实施热带作物种子种苗工程、热带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工程,加强地方特色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整合林业、园林、绿化科研资源,加强热带园林、花卉、苗木的培育引进和推广应用研究,建设热带珍贵乡土树种和热带花卉培育种植示范基地,为花园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遴选一批具有规模优势、创新实力、发展潜质的骨干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的创新型企业。加快优秀科技型企业家培养步伐,引领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开展产品形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组织模式创新。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建立财政对创新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综合运用科技信贷、股权投资、补助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建立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在全市推

行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模式。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鼓励以挂牌、拍卖等方式交易科技成果,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和一流科研机构在海口设立研究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标准制定。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等科技服务机构。

6、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改革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鼓励基层结合实际进行差别化探索,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

扎实推进?多规合一?改革。落实全省?多规合一?总体规划,统一规划海口空间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控制城市规模和增长边界,强化生态环境指标约束,统筹协调各类规划指标,形成引领全市建设发展的?一张蓝图?,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完善带状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构建?一城两带五廊?(一城,即海口主城区;两带,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功能带、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功能带;五廊,即海榆西线、海榆中线、东线高速、海榆东线、海文高速发展廊道)的市域空间布局。着眼未来、超前谋划以?一江两岸?(一江,即南渡江;两岸,即东海岸、西海岸)为骨架,将南渡江沿江地区的开发利用纳入主城区建设重点,推动形成T型空间布局形态。建立与?多规合一?相适应的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和监督机制,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紧扣?多规合一?改革,完善相关地方立法,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衔接,深入推进?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探索,畅通国土、环保、工商、食药监等多部门联合执法通道,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重心和执法力量向基层下移,切实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法治化水平,争做全省?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示范和?‘多规合一’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示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审批责权一体、市区镇村四级协同、实体与虚拟大厅并举、多元监督和立体考评并重的行政审批服务体系。探索通过业主承诺制、规划代立项、区域评估评审替代单个项目评估评审等措施,实现产业园区极简审批。加快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通过?互联网+政务?,以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换取更具活

力的市场和更强劲持久的发展动能。进一步下放权项、下沉资源,激发基层活力,做实做强区级和镇(街)级。在演丰、云龙等镇开展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加快推进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市政维修等城市养护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全面提升市容环境维护水平。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科学划分市与区事权和支出责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搭建综合治税平台,争取消费税改革试点。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整合统筹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支持扶贫开发、棚户区改造、重点产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深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制度改革。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工资统发、会计集中核算等制度,硬化预算约束。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防范系统性财政支出风险。

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民生、社会事业、公共产品和服务等领域,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稳定经济增长、保护资源环境、加快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中的引领和表率作用。加快推进三江农场改革,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成琼山区国有企业改制任务。完善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深入推进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快农村金融、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拓宽社会资本投入渠道。完善农业保障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推进供销社改革。

7、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牢固树立?大发展、大开放、大合作、大生态?理念,充分发挥海口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海澄文?一体化省会经济圈,实现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分工协作、互利共赢。

坚持基础设施一体化,以交通基础设施的硬件联通开篇布局,积极推进绕城高速二期、铺前大桥、琼北滨海旅游公路、?海澄文?城际轨道、海口快速路网等区域一体化交通工程建设,协同推进区域水网、电网、气网、光网等建设,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紧密、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坚持产业发展协同化,放大海口国家高新区、海口综合保税区、美兰国际机场及临空产业园区的?三区叠加?优势,推动区域内各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合理细化产业链分工,密切产业转移与承接,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实现区域经济深度融合、集聚集群发展。建立合作机制,建设?飞地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力争到2020年,海口、澄迈、文昌三市县以占全省五分之一的土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的目标。

坚持生态保护整体化,结合?多规合一?生态红线的划定,加强在水资源保护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合作,建立生态保护协作机制,特别是水污染、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布局垃圾、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共同构筑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防护体系,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生态示范区。

坚持公共服务同城化,注重区域社会建设的有效衔接,密切就业、养老保险、户籍制度改革、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合作,联手解决社会治理、城市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努力让区域内百姓更好地共享一体化发展成果。

坚持以前卫包容、开放共享的姿态,建立与一体化相适应的跨行政区管理机制,打破人为壁垒,深入推进政策制度标准的软件联通,促进区域一体化红利共享。

依托?海澄文?一体化,统筹融合海口江东组团、长流组团、海口综合保税区、美兰空港保税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以及澄迈老城经济开发区、文昌木兰湾新区(包括三沙市战略腹地)等琼北核心区域和板块资源,积极筹建海口国家级新区。

8、培育挖掘发展新动力。适度扩大需求,激发内需潜力,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优化创业创新环境,着力消除不利于创业创新发展的各种制度束缚,切实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需求、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出台?负面清单?,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把发展实体经济和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作为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鼓励?草根?创业创新,推动各类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融合发展,打造众创空间、众创社区等创新创业平台。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园区,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建立由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等联合参与的促进企业上市挂牌服务合作机制,完善激励政策,支持和鼓励更多企业进军资本市场。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把投资重点放在补短板、上水平、增后劲上,围绕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产业项目,实施?三个千亿元?投资牵引计划。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防控债务风险,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功能,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利用各类金融资本支持,设立城乡统筹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生产性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

大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千方百计扩大岛内外消费。实施城市营销工程,扩大海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岛外促销活动,培育扩大岛外市场,增加休闲旅游、婚庆度假、健康医疗、养生养老、商务会展、免税购物、地方特产、房地产以及户外有氧运动等消费产品的有效供给。依托和完善服务全省的教育、医疗、文体、科技等功能,创造和挖掘消费热点,吸引更多岛内消费,巩固和提升全省消费中心地位。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消费环境,鼓励大众消费,推进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融合,实现线上线下消费良性互动。

9、构建产业新体系。顺应国家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紧紧围绕全省十二大重点产业,积极对接六类省级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建立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高位推动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有效供给,做大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

级,基本构建高端引领、协调融合、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低碳制造业跨越发展。按照生态环保、产城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方向,加快推进美安生态科技新城建设,打造成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加快海口美安新药谷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药企落户,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体的完整生态链;推动南海医药公共研发平台、海南医学院安评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大对医药骨干企业的科研和人才扶持力度,支持医药产品市场推广,保持医药产业在全省的领先优势。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低碳制造业,大力发展超滤膜净化设备等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机电制造、食品饮料加工业发展,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临近空间开发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型。以全域旅游为导向,推进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机融合,将海口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打造旅游吸引物,提升雷琼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观澜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水平,加快建设热带野生动植物园,实现5A级景区?零的突破?。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城市旅游化改造,将城市公共设施与旅游功能融合,打造旅游休憩空间;将城市生长历史、城市街巷肌理、居民生活方式等要素与景区发展统筹考虑,让海口处处都充满旅游元素。促进文化体育产业与旅游的高度融合,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保护和修缮骑楼、府城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挖掘冼夫人、苏东坡、丘濬、海瑞等历史名人资源,增添旅游的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依托冯小刚电影公社、长影?环球100?、海南电影公社等项目,建设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国家足球训练基地,提升帆船帆板、举重等训练基地建设水平,大力发展户外有氧运动,延伸产业链,把体育产业打造成海口经济的新亮点。做强商务会展旅游,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水上旅游等。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增强区域性旅游集散功能,加速旅游要素标准化、国际化。

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以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为导向,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科技体系、流通体系。以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热带农业休闲旅游体验区、农垦改革试验区和热带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目标,建成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

园。突出都市农业特色,高标准建成一批花卉、蔬菜、热带水果、南药、畜禽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全省农产品资源,培育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水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打造全省农副产品深加工和集散中心。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餐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新业态;建设农业大数据信息化服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支持农产品线上交易;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提升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和田洋整治,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切实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点、创意农业点和农耕文化体验区。

培育壮大医疗健康产业。利用好无疫区、长寿岛的品牌优势和全国外资独资办医院试点地区及国家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

地区的政策,规划建设一批健康产业重点项目,打造中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依托温泉、滨海、湿地、医疗等健康养生资源,大力发展休闲疗养、自然养生、医学美容、运动健身等健康养生产业;复制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试验区特殊政策,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特色治疗、医学研发,推进医养结合,打响海口医疗健康、养生养老品牌。

推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抢抓新一轮互联网技术发展机遇,积极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智慧城市?,催生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发展分享经济。建设服务于全省的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快电子政务云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游戏动漫、服务外包、数字内容等互联网产业,建设互联网创业街区、创业基地,推进互联网小镇建设,吸引互联网总部基地落户,打造区域性互联网产业高地。发展物联网技术和推广应用。发展信息安全产业。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向各个产业深度渗透,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

完善和提升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加大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保险、基金、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海洋金融和跨境金融加快发展。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支持设立法人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推动海口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在?新三板?挂牌或境内外上市。发展以资本

运作、财富管理和企业服务为主的金融总部经济,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规划建设金融总部集聚区。

巩固提高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地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和城市综合体,统筹布局建材、木材、家具、再生资源等专业市场,完善商业网点,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的综合商贸体系,巩固和提升全省商贸中心地位;利用离岛免税、离境退税政策,发挥保税政策功能,大力发展免税购物、国际购物、国际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购物中心。抢抓我市被列为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的契机,依托港口、机场、火车站,加快建设美兰航空物流园区、马村综合保税物流园区、美安综合物流园区等大型物流园区,配套完善分拨中心以及公用型货运枢纽和配送节点;培育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供应链管理企业和5A级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中心城市。

三、坚持协调发展,强化统筹兼顾,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10、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管理并重。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病?治理、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提升,全力建成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切实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

以?双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各项创建工作,实施?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开展违法建筑、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专项整治,全面完成小街小巷改造工程,打造一批示范单位、示范街区。实施城市设计和城市风貌提升工程,注重景观风貌提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将进出岛门户、城市主干道、重点区域打造成为城市景观精品,彰显国际旅游岛门户和热带滨海城市的风貌和形象。提升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加快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构建长效常态创建机制。

同步推进旧城改造与新片区建设。坚持以棚改促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棚改项目,运用好国家棚改新政策,实行货币安置,统筹推进旅游公厕、垃圾中转站、居委会服务场所、社区文体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棚改项目打造成为城市的靓丽风景线。统筹老旧小区和城市危房改造。推动旧城区调整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历史文化、疏解传统功能、加快业态转型,

有序纾解人口、资源和交通压力。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快推进西海岸片区的扩容提质,突出板块的主体功能,促进人流、物流的聚集,实现新区繁荣,打造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严格保护和充分利用南渡江、东海岸的自然生态本底,促进原生态热带滨海风光与现代田园城市交融,有序推进江东片区开发。

构建配套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统筹布局、互联互通、环境友好、适度超前原则,统筹推进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两横五纵?(两横,即海秀路、椰海大道;五纵,即粤海大道、长彤路、丘海大道、龙昆路、东寨港大道)快速路、结构性主干道、滨海滨江旅游道路。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抓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建设,推进地下管网改造,统筹人防工程、地下公共服务、仓储设施建设。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实现光纤网络、公共区域WIFI和4G网络信号的全覆盖。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构建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的电力网络。拓宽供气气源,逐步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完善供水管网,实施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强化城乡供水保障。

11、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促进城镇发展与产业支撑、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构建?主城区—特色产业小镇—建制镇—美丽乡村?四级城镇空间结构,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镇墟改造提升工程。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加大产业孵化力度,导入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手工艺、民宿等业态,打造体育小镇、文化小镇、休闲小镇、养生小镇以及工业带动型、现代农业主导型等一批特色小镇,促进镇域经济加快发展。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模式,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城市建设发展可持续性。抓好演丰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因地制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村庄规划,严禁乱拆乱建、毁林填塘,延续村庄水、田、林、路等自然格局,引导乡村就地美化提升,做到记住乡愁、留住乡情、品味乡韵。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硬化道路。强化农房报建和民居风貌管控引导,加

强古镇、古村落以及火山岩民居等传统特色民居的保护,传承乡村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和文化内涵。强化经营村庄理念,统筹考虑和推进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旅游,鼓励农民创新创业。持续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美丽乡村与农民富裕并进的良好局面。

12、坚持陆海统筹发展。贯彻落实海洋强省战略,做好以港兴市、港城共荣文章。加快秀英港搬迁,推进马村港、新海港建设,完善港口服务功能。坚持港产城联动,培育壮大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临港保税,充分发挥口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港区腹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促进陆海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打造海口新的经济增长极。

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科技兴海、产业兴海,深入开展海洋渔业、海洋医药、海洋装备等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规划建设邮轮港、游艇码头,积极推进南海明珠、如意岛等填海项目。

着力打造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保障基地。主动服务国家经略南海战略,大力发展海洋工程配套产业、南海资源开发企业总部经济,探索建设区域海洋观测、预警、减灾等海上公共服务系统,强化南海资源开发、应急救援服务保障功能。

13、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人民,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创新发展乡贤文化,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志愿服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全民阅读。深入挖掘和宣传美德模范,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努力形成英雄辈出、正气张扬、守望相助、善举遍城的生动局面,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提升海口文化高度,增强海口文化自信。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和展演工作,加大琼剧等本土文化瑰宝的扶持力度,打响海口文化品牌。精心组织优秀文

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多出精品佳作,为人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强化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大对承担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引导、历史文化传承责任的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五源河文体中心、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科技馆、市(区)图书馆、区级文化馆、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4、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完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搭建军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在国土规划、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安排,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时,要把国防需求同步纳入、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充分发挥政府应急管理的主导作用、国动委的桥梁作用、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的突击作用,加强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加大装备经费保障,切实增强军地联合应对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坚持绿色发展,精心呵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15、落实生态空间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重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地质公园、海岸带自然岸段生态缓冲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格局安全。在主城区范围构建?一网两带两廊?(一网,即城市建成区人居景观绿化网;两带,即海岸线绿化景观带、城郊森林公园绿化景观带;两廊,即五源河—石山生态廊道、南渡江水系生态廊道)的生态空间布局,推动形成?城外田园空间+城市海绵系统+滨海滨江自然岸段?的市域生态分区,实现从?分片保护?向?系统相连?的生态体系的提升。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湿地公园,守护好城市发展命脉。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对重大生态责任事故一票否决。

16、实施以河道治理为重点的治污工程。重视水系规划建设,大力推进中心城区河沟综合治理,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切实提高水环境质量,2017年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2018年美舍河等18条城区内河(湖沟)达到V类及以上水质。实施南渡江入海口景观提升工程,挖掘海口浦历史遗存,规划建设好亲水岸线和水上项目,将海甸溪两岸打造成为江海交融、彰显海口历史的亲水休闲区。加快推进南渡江引水工程,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近岸海域水污染治理,实施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精细化管理,加强大气、水、土壤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严格环保执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目标内。

17、建设花园城市。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加大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力度,把海口建设成为绿树成荫、鲜花常开、四季飘香的现代化热带滨海花园城市。深入实施?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工程、?增荫添彩?工程、园林精品工程以及立体绿化工程,统筹推进城市公园、街边游园、街心绿地、乡村公园、花园单位、花园小区等建设,增加城市总体绿量,提高城市?绿视率?和?花视率?,增强城市绿化美化的立体感。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优化绿地布局,成规模和连片种植省树省花。以交通主干道、主要河道和海岸线为重点,坚持乔、灌、花、草相结合,实施绿化、园林改造升级,努力建成生态效益好、景观效果佳、生物抗性强的道路河道海岸绿化体系,更好地展示出绿的生机与水的灵动。大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管养水平。

18、推动低碳循环发展。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严格控制能源消耗,实施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严禁上马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科学布局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公交车和出租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新能源。积极发展低碳交通,倡导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完善公交线路,大幅提高公交分担率。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路径,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打造低碳产业园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示范,推广分布式太阳能,鼓励绿色建筑、绿色小区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积极推行农村?一池三改?,加快

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推广应用,促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衔接。

19、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将水、建设用地纳入总量和强度双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建立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激励机制,在重点开发区域适度放宽容积率约束,扩大单位土地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健全能准确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

制以及竞价交易机制,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倡导绿色、低碳、合理消费,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支持环保

的社会风尚。

五、坚持开放发展,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

20、拓宽开放视野。抢抓海口被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海港口城市机遇,跳出海口看海口,站在国家层面谋划扩大开放的新举措,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主动参与环南海经济合作圈建设,大力拓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以开放倒逼改革,以开放狠促发展,开放一切可以开放的领域,着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

21、全面提升交通内外联通水平。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强化区域交通枢纽地位。围绕增强海口港国际中转服务功能,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国家和地区港口的对接,争取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资格。积极参与全省港口港航港务和岸线资源整合,加快推进港口功能转型和管理升级;继续深化海口港与湛江港、北部湾港的合作,带动环北部湾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努力将海口港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枢纽。推进美兰机场货物转运中心建设,拓展国际航班特别是东南亚航班,提高国际国内航空运输中转联动能力,努力把海口空港打造成为连接内陆与东南亚及洲际的国际航空转运枢纽。积极推

进海口—湛江的高速铁路融入国家高铁网,规划建设疏港大道。规划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建成?零换乘?的交通枢纽,实现港口、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的无缝对接,构建连接岛内外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22、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体制。积极融入全国港口通关一体化,改善通关、贸易便利条件。强化海口综合保税区集进出口贸易、保税仓储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经济平台功能,推进海口综合保税区与海口国家高新区的政策叠加、产业对接、联动联进。推动美兰临空经济区建设,打造航线网络密集、航空产业完善、金融创新开放的新产业集聚区。在产业园区复制和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金融领域改革事项及海关监管、检验检疫制度创新等政策,建立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将医疗、教育、文化、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作为市场开放的重点,全方位对社会资本开放,在国家政策许可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对外资开放。用好用足航权开放、落地免签、邮轮游艇等国际旅游岛优惠政策。

23、扩大国际国内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建设产业园区或设立研发中心。密切海口与东盟各国在旅游、港口物流、产业转移和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的往来。积极创建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造条件吸引加工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贸易中心、结算中心落户海口,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总部基地。搭建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平台,推进世界华人华侨交流中心项目建设,打造国家侨务交流示范区;探索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等;筹划建设南海佛学院研究生院,打造佛教文化交流基地;深化与港澳台的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六、坚持共享发展,把发展成果更好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着力打造全市人民的幸福家园

24、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期望,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促进城乡居民基本权利的平等化,聚焦人民群众关注的就业、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公共交通、物价等问题,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并向农村倾斜。全力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完善中小学校、卫生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商业网点、文化站、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确保居民在步行一刻钟之内即可享受到快捷的生活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享有更好的

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5、实施脱贫攻坚战。按照?两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要求,深入摸底排查、建档立卡,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强化政府投入责任,整合各类扶贫资源,编制扶贫项目计划,因人因地施策,通过发展生产、转移就业、科技教育等多种办法,提升自我?造血?功能,坚持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行社会保障与扶贫开发衔接,对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力争2017年底前,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

26、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用地。扩充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鼓励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学位供给,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政策。大力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普通高中免费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特殊教育,每个区新建1所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服务高校工作水平,加强桂林洋高校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院校进驻,筹划建设国际旅游、足球、酒店管理等特色院校;办好若干所示范性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强化全省高端人才教育中心地位。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大城乡学校之间校长、教师的交流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27、加强公共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推进?健康海口?建设,健全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优化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和医疗服务?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和规范社会资本办医,实行分级诊疗,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改革完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