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纲要复习要点

2013纲要复习要点

2013纲要复习要点
2013纲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A )为核心。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佛教思想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 B )成为殖民主义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贩卖奴隶

D、掠夺土地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 D )。

A、失业的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工人阶级

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

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

6.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 B )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崇明

7.到(D )的订立为止,庞杂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已宣告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D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资产阶级包括(BC )。

A、城市小资产阶级

B、官僚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C、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工人阶级的来源主要是( BCD )。

A、部分地主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城市破产失业的农民

三、探究题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

第一,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了索赔款,抢掠财富,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第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反抗,使中国在政治上不再拥有完整的主权。

第三,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在经济上形成了对它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第四,在传教的名义下,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朝田亩制度》确立的平分土地的原则是( B )

A.平均土地

B.“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C.“均贫富”“等贵贱”

D.“均平”、“均田”

2.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的主要依据是(C )

A.组织了强大的武装

B.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承担了反帝反封的任务

3.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作为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是(D )

A.《原道觉世训》

B.《原道救世歌》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4.19世纪60后,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B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变法维新以救亡图存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5.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的主要著述是( D )

A.《日本变政考》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议》

6.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是( B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7. 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A )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

8.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C )

A.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

B.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C.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D.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

二.多项选择题

1.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CD )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C.洋务运动具有进步性

C.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败性

D.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2.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守旧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ACD )

A.要不要变法

B.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

C.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D.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3.戊戌六君子包括(ACD )

A.谭嗣同

B.梁启超

C.林旭

D..杨深秀

三、探究题

农民阶级对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失败的原因。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2.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A )

A.《民报》

B.《新民丛报》

C.《苏报》

D.《国民报》

3.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C )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4.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事件是( D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护国运动的失败

C.辛亥革命的失败

D.护法运动的失败

5.1905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D )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以暴力手段推翻清王朝

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B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7.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B )

A.民族资产阶级

B.青年知识分子

C.农民阶级

D.海外华侨

8.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开来,代表人物有( BCD )。

A.康有为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2.清末“新政”的内容包括( ABCD )

A.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B.裁撤绿营,建立新军

C.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D.颁布新的学制

3.1905年至1907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议题是(ABC )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社会革命

D.要不要废科举和兴西学

4.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BCD )

A.各种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C.未建立坚强革命政党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三、探究题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单项选择题

1.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C )

A.提倡进化论和唯物论 B.提倡新文学

C.提倡民主和科学 D. 提倡个性解放

2. 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B )

A.李大钊 B.陈独秀 C.张国焘 D.毛泽东

3.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A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辛亥革命

4. 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是在( B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二七”罢工后 D.中共“三大”

5. 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

取的主要措施是( C )

A.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D.建黄埔军校,培养军事干部

6.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改组

C.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中共“三大”的召开

7. 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原因是(D )

A.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一致

B.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它与中共的民主革命完全一致

D.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一致

8.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的历史事件是( A )

A.“七一五”政变 B.“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C.马日事变 D.夏斗寅叛乱

二、多项选择题

1.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CD )

A.提倡民主、提倡科学

B.宣扬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C.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AD )

A.《新青年》杂志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北京大学

3.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其内容是(ABC )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C.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D.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4、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有( ABCD )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B.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C.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5.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是( BCD )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C.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D.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三、探究题

1、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历史中的作用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党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标志是( C )

A.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B.宁汉合流

C.张学良东北易帜

D.《训政纲领》的通过

2.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 B )

A.四个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B.代表地主阶级、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政党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

D.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和地主阶级的政党

3.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 A )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4.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是( B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海陆丰起义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C )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6.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D )

A. 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 撤销了陈独秀的职务,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C. 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D.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7.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后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A )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A )就讲过: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陈云

二、多项选择题

1.国民党政府巩固自身统治的主要方法有( ABCD )

A.建立庞大的军队 B.建立庞大的特务系统

C.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D.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2.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会议避免了“左”的错误

C.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3.毛泽东在井冈山颁布土地法中,不适应中国农村实际的规定有( AC )A.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B.坚定的团结贫雇农

C.土地禁止买卖 D.团结中农

4.毛泽东从1928年到1930年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是( ABCD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5.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前,左倾错误先后几次在党中央取得领导地位,他们是( ABD )

A.左倾盲动主义 B.左倾冒险主义

C.左倾机会主义 D.左倾教条主义

6.1931年初,土地革命中的土地分配方法是( CD )

A.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 B.保护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C.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

D.在原有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7、1937年夏,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 A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A.《实践论》、《矛盾论》 B.《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C.《战争和战略问题》 D.《战争和战略问题》

三、探究题

如何理解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D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2.中共中央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会议是( 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

3.中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标志是(d )

A.组织抗日救国会

B.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C.上海、北平、南京学生罢课

D.一二九运动

4.标志着国民党内外政策转向和平、抗日的会议是(c )

A.国民党五全大会

B.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D.国民党六全大会

5.在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在战略战术上采取的是(D )

A.积极防御

B.持久战

C.运动战

D.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B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红军主力的改编

7.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B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洛川会议

8.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 A )

A.豫湘桂战役

B.淞沪会战

C.忻口会战

D.枣宜战役

二、多项选择题

1.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是( BCD )

A.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

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C.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

D.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

2.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BD )

A.中共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B.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的讲话

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的观点有(ABCD )

A.批驳了“速胜论”、“亡国论”

B.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

C.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所要经过的阶段

D.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4.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经验,主要是( ABD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领导

D.党的建设

5.1945年,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的三个国家是( ACD )

A.中国

B.苏联

C.英国

D.美国

三、探究题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第七章中国命运的抉择和新中国的诞生

一、单项选择题

1.1945年8月25日中共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 A )的口号

A. “和平、民主、团结”

B.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C.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2.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首先进攻的地区是( C )

A.山东解放区

B.东北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陕甘宁解放区

3.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 C )

A.战略防御的序幕

B.战略决战的序幕

C.战略进攻的序幕

D.战略相持的序幕

4.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是( D )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B.中国民主促进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同盟

5.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A)

A.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的联盟

C.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6.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的会议是( C )

A.中共七大

B.新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7.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B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D.《新民主主义论》

8. 率领北平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 D )

A..张治中

B..蔡廷锴

C..杜聿明

D..傅作义

二、多项选择题

1.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说来,对中国人民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表现在( ABCD )

A.帝国主义遭到削弱

B.社会主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力量有了新的发展

C.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D.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

3.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党派有( ABCD )

A.中国青年党

B.共产党

C.民主同盟

D.国民党

4.在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ABC )等重大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构成了后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的是( BC )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

D.《新民主主义论》

三、探究题

在围绕中国前途的决战中,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至1956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D )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2.1949年至1956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C )

A.资本主义体系

B.封建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半殖民地半封建体系

3.新民主主义社会具有( B )

A.复杂性

B.过渡性

C.混合性

D.短暂性

4.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D )

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

B.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官僚资本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 D )

A.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B.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C.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B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B )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

8.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形式是(A )

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初级合作社

9.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 B )

A.积极发展

B.自愿互助

C.稳步前进

D.逐步过渡

10.我国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A )

A.国家资本主义

B.公私合营

C.统购统销

D.定息

11.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 D )

A.利用

B.限制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2.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对企业利润的分配实行( B )

A.定股定息

B.“四马分肥”

C.加工订货

D.统购包销.

二、多项选择题

1.为改变旧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局面,新中国成立之际提出的外交方针是(BCD )

A.“划分三个世界”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包括(ABCD )

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3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是( ACD )

A.社会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4.新民主主义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是( ABD )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5.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ABC )

A、要求过急

B、工作过粗

C、改变过快

D、侵犯了中农的利益

6.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 ABC )

A.计划订货

B.统购包销

C.委托加工

D.公私全营

三.探究题

中国在50年代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 1956年毛泽东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D )

A.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 C )

A.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D.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3.正式宣布在不太长的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会议是( D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 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D )

A.大干快上,超英赶美 B.慢一点、稳一点

C.力争高速度压倒一切

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5.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文章是( C )

A.《矛盾论》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 D )

A.对抗性质的

B.阶级之间的矛盾

C.必须用暴力加以解决

D.是非对抗性的

7.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届六中全会

B.庐山会议

C.八届九中全会

D.七千人大会

8.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A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B.五·一六通知

C.《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

D.《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9.毛泽东最早改变八大决议中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的正确分析,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是主要矛盾”的会议是( A )

A.1957年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

B.1958年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

C.1959年的庐山会议

D.1962年召开的八届十中全会

10.1975年邓小平推动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整顿,其中,经济工作的整顿首先是从( B )展开的。

A.军队

B.交通运输

C.工业领域

D.农业领域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是在( B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产后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后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后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2.《论十大关系》是(ABD )

A.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B.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

C.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全面总结

D.为中共八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是( BCD )

A.正确地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B.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

D.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4.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D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5.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ABC )

A.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C.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D.国有经济是主体,非公经济为补充

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7.1957年4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这次整风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 ABD )

A.主观主义

B.宗派主义

C.自由主义

D.官僚主义

8.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提出的“三面红旗”是指(ABD )

A.总路线

B.大跃进

C.反右倾

D.人民公社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单项选择

1.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D )

A.揭批“四人帮”运动还在开展

B.清查“四人帮”的帮派体系工作开始着手

C.国家的正常秩序需要恢复

D.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会议是(B )

A.中共十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与实践的会议是( C )

A.中共十大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的是(A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拨乱反正

C.改革开放

D.“两个凡是”

5.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 D )

A.《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上的讲话

C.邓小平关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讲话

D.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7.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 D )

A.中共十一大上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十二大上

二、多项选择

1.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在于它(ABCD )

A.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B.成为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

C.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D.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主要表现在( ABCD )

A.拨乱反正的推进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农场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D.对外政策的调整

3.1978年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BC )

A.包产到组

B.包产到户

C.包干到户

D.统分结合

4.为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央于1980年5月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它们是(ABCD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它们是(ABCD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附:

探究题复习参考资料:

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1、各种错误观点归结为一点:“侵华有功论”

2、、理论分析

第一,从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关系的角度。英国侵略印度的目的是把印度变成其殖民地,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也是要掠夺、压迫中国,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这完全是由他们“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决不是为了给中国带来“近代文明”,帮助中国变成独立富强的现代化国家。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它在实现其利益和目的的过程中不得不带来的客观效果,如瓦解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传播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并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并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使命”。

第二,从正义和非正义、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角度。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及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是非正义的。它们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贩卖人口,发动战争,运用各种手段掠夺、屠杀、压迫、剥削中国人民,这些都是极其野蛮的、可耻的、不道德的罪行。马克思在著作中愤怒揭露和谴责了殖民主义的这些侵略罪行。因此决不

能因其有“双重使命”的客观效果而替资本—帝国主义侵略辩护、美化甚至评功摆好。第三,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即使殖民主义有所谓的“建设性使命”,为中国资本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但这也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痛苦的代价,使中华民族遭受了“流血与污秽”,蒙受了“苦难与屈辱”。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正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富强和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资本—帝国主义为了其自身利益,在把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的同时,又有意保留中国的封建生产关系,扶植中国封建势力,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中国走上半殖民地经济畸形发展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中国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物质文明所产生的成果和利益,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是享受不到的。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因为这“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因此中国人民必须首先通过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独立和民主,否则是不可能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和现代化的。

3、资本—帝国主义侵华历史史实带来的后果

军事侵略后果

政治控制后果

经济掠夺后果

文化渗透后果

简单一句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二、农民阶级对近代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失败的原因。

(一)探索

1、前期用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来改造社会

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是天国的总纲领。

为什么这样说呢?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但这种方案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的眼界,带有空想性质。

(1)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平均分配土地。具体分配方法为:一是依据人口,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平均分配;二是依据地力,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分;三是依据年龄,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份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16岁的减半;四是依据丰荒情况,丰荒相通,以丰赈荒进行调剂。

(2)它对农副产品分配的规定,体现出平均的色彩。(参见教材P42)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农、副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都以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两”来实行管理,每25户为1“两”。

设立“圣库制度”

生产所得,“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但有限式,不得多用一钱”。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通过施行这样的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所以,它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有哪些特点?如何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前期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特点有:

第一,强烈的革命性。明确提出废除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千百年来渴望土地的要求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系统化,纲领化,是太平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国制度和政策,也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纲领。这个纲领极大调动了农民参与革命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广大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

第二,落后性。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

第三,空想性。充满小农经济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幻想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均贫富,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因而在实践中没有实行过,也根本不可能实行。1854年,太平天国决定“照旧交粮纳税。”

2、后期颁布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的社会发展方案。

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不久,他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它的主要内容是:

(1)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2)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尤其是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这就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了。

(3)在思想文化方面,建议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4)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并“与番人竞雄”,但严禁鸦片入口,强调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洪秀全看到后,几乎逐条加以批示,对其中绝大部分条款都表示赞同,并下令镌刻颁布。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和教训

1、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和致命弱点

(1)农民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

农民政权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也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封建等级制和世袭制,追求特权和树立个人权威,在组织上结成宗派集团,争权夺利,在生活上贪图安逸,奢侈腐化。

(2)农民领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天京事变)

上述表现终于导致了天京变乱。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集中地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一些成员唱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总是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去,还是做长工。”北京城里民众唱的歌谣:“天父杀天兄,江山行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损失很多优秀的军事将领和士兵,对后来天国的政治和军事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3)宗教的消极作用。(拜上帝教、迷信天命)

缺乏科学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拜上帝会虽然在初期起到了动员和组织群众的作用,但是它从根本上说与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思想和风俗习惯相抵触,使广大群众不易接受。天京事变后,拜上帝教威信锐减,再也起不到组织和发动群众的作用了。军中士气低落,人心离散,再也没有前期的锐气了。后期的洪秀全宗教迷信思想急剧发展,一切信天不信人。到天京陷落前夕,他拒绝李秀成“让城别走”的正确建议,坚持固守,期

待上帝保佑。崇拜上帝陷入迷信的程度,不能不说是一个祸害。

(4)政策策略和战略战术上的失误。

未能联合其它农民起义力量;在夺取天京后,忙于建设政权和贪图享受,未能抓住时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都表现了目光短浅和革命的不彻底性。

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农民阶级具有上述的阶级局限性呢?

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既是劳动者,也是小私有者。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农民阶级尚处于中国刚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

2、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中国找到出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为什么说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谴责革命的人,往往以为革命是由少数人倡导或煽动起来的,他们制造了一种“革命崇拜”,于是很多人也就把革命当圣物,以革命为时尚。其实,古今中外任何一次革命,都不是人为制造的结果。只有当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革命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了的时候,革命才会发生。这是就社会而言。就个人说,选择革命或接受革命,也往往是别的路都走不通之后,才“逼上梁山”的。

1、民族危机加深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列强恃强入侵,肆无忌惮。其间英国在西藏地区、法国在珠江流域、德国在山东、日本和俄国在东北的渗透和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瓜分之祸。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面对咄咄逼人的义和团运动,实际当权者——慈禧太后驭之以攘外,希望借此转移矛盾。1900 年 6 月21 日,其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下诏对入侵各国宣战,开罪了列强。英、法、德、日等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出兵中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正式爆发。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清政府不堪一击。此次事变不仅造成两宫西狩,京城再一次沦陷的悲剧,也迫使清政府屈辱地接受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沦为洋人的朝廷。

严重的民族危机也导致国内局势动荡和地方势力离心。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签订带来的民族危机极大地打击了清政府统治的权威,也成了孕育革命的温床。恰如布罗代尔所说:“巨大的灾难或许并不必然产生真正的革命,但是却准确无误地预报革命。”(对此,“告别革命”论者却假设“中国当时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等等。显然,这些观点是没有任何实证的奢谈。)

2、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与掠夺,不仅极大地限制了中国的发展和变革,也使清政府的国家权威、财税资源和动员能力大为削弱,由此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危机。无论是基层民众还是知识分子阶层,都对清政府的统治失去了信心。许多地方自发民变迭起,大规模的武力冲突一触即发。地方民众暴动还为知识分子主导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使清政府陷入四面楚歌当中。

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都在不断激化。

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主要表现之一:20世纪初,各地的爱国运动风起云涌。

●1903年上半年,在上海等地和日本留学生中间的“拒法运动”和“拒俄运动”;

●1905年的因为美国迫害华侨,通过排华法案而引发的抵制美货运动;

●从1903年开始的各省人民为了反对帝国注意控制我国铁路、矿山,掀起了波澜

壮阔的收回路权、矿权的斗争。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名义上是借外债修建,实际上将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对这些爱国运动的镇压,使运动的许多参与者认识到,救国要首先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这些反抗斗争也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生和迅速发展。

主要表现之二:百姓自发反清的民变

以赔款为例。庚子事变后,列强索取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而且这批款项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九亿八千万两,加上地方赔款,共计十亿两白银。当时个中国劳工一年的总收入也仅有五六两银子而已。这笔赔款无疑让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心理压力。当然,这些负担终究要转嫁给百姓。庚子之后,巧立名目、形形色色的苛捐杂税随之而来,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仅清朝统治的最后十年全国就爆发了武力反清的民变1 300 多起,几乎是每两天半发生一次。时人形容当时的民变是“无地无之,无时无之”。在各地群众的自发斗争中,有两种斗争居于突出地位:一是饥饿的群众起来枪米抗漕;另一种是反抗清朝官方的所谓新政。

与百姓自发反清的民变不同,面临咄咄逼人的西方列强,经历过欧风美雨冲击的知识分子群体发出了急切的救国愿望。时人曾发抒过这样的议论:“诸君知否欧风美雨横渡太平洋,帝国侵略主义其势日扩张。”而欧风美雨之所以能够东来,帝国主义侵略之所以能够得逞,推原祸始,乃清政府无能,要救国就要首先推倒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此后,民变和革命结合在了一起,共同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民变借革命的旗号来壮大声势,革命利用民变的群众基础来发展实力,扩大影响,二者相互激荡,使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在这种情势下,奢谈“改良”,“告别革命”,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清政府实施新政,清末“新政”不仅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矛盾,加重了危机。

清末“新政”的失败,再一次证明了改良的道路在当时的中国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以上两点说明革命的客观形势具备了,“但是,不是任何革命的客观形势都会引起革命。有了革命的客观形势,再具备革命的主观条件,才能引起革命。”主观条件就是:被压迫阶级、阶层的真正觉醒,由一个所谓“自在的阶级、阶层”变成一个“自为阶级、阶层”,革命的阶级、阶层,他们的革命觉悟和组织程度的提高,革命口号和纲领的提出,革命理论和革命政党的形成,以及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等等。而当这些革命的主客观条件具备时,革命就势必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怎样想“不要革命”,也是不可能的。

革命主力军是怎样真正觉醒的呢?

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发展(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中坚力量)

毕竟是革命主力军的奋力一推,清政府统治才土崩瓦解的。那么,革命主力军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一力量?

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快速发展,虽然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还非常小,但是近代工矿企业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比以前有较大的进展,商办企业大量出现,从1895 年到1911 年,新设立的民族工业资本总额超过1.6 亿元,工业企业超过了800 家,与此同时,随着商办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及其联系的社会力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也产生了显著影响,为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创造了必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增长。“新政”中提出的废除科举考试、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等内容的施行,促成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中的相当部分人成为旧制度的反对者。尤其是赴日留学的学生,他们接触了西方的宪政思想,对民族危机认识深刻而倾向革命,希望诉诸武力来推翻清政府。1905 年的8 月20 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之后,许多留学生参加了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工作。他们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成长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辛亥

革命的主要领导人当中,多半都有在日本求学的背景,比如黄兴、宋教仁、汪精卫、陈天华、邹容、李烈钧、胡汉民、陈炯明、朱执信、廖仲恺、何香凝、秋瑾、徐锡麟等。其后,一些留学生回国参加武装起义,并注重在新军中做秘密联络工作,这也是武昌起义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由此可见,革命中坚力量的形成,国内群众自发斗争的高涨,新军的转向,以及立宪派的附和,形成了反清的联合力量。在此情形下,腐朽的清政府的倒台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随着1911 年 5 月“铁路干线收归国有”政策的出台,以及由此引起的保路运动风潮,最终埋葬了清政府。当年“躬逢其盛”的立宪派首领张謇就说过这样的话:“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怨苦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受柄在官收商办铁道之不合方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这段话就是对辛亥革命爆发前一阶段历史形势的概括,也说明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这一形势的丕变不是“告别革命”论者“从从容容、实实在在地进行自我调整”能够扭转的。

革命中坚力量为什么选择了革命?

案例:辛亥时期的志士仁人为什么选择了革命?

就个人说,选择革命或接受革命,也往往是别的路都走不通之后,才“逼上梁山”的。

孙中山本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上面的事实可说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并不是一伙迷恋暴力的好事之徒。他们眼见自己的祖国在帝国主义侵凌荼毒之下,瓜分豆剖,蚕食鲸吞,国将不国。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他们曾寄希望于对封建统治者的和平改良,直到无数事实证明这种希望不过是虚妄的幻想,才不得不改弦更张,走上以暴力推翻腐朽的封建政权的道路,以便驱除民族振兴的障壁,打开社会前进的通道。

4、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与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形成(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1)创办刊物和革命读物

伴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通过一些革命书刊,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震撼着中国的思想界。在宣传革命思想的读物中,●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对于启发人民的民主觉悟,组织和壮大革命队伍,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作用最为显著。

(2)与保皇派论战

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中,最能扩大舆论阵地,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是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保皇立宪派的论战。辩论的目的是扫清革命道路上的思想障碍,揭露改良派反对革命,反对共和的真面目,这次大论战发生在1905—1907年,中心战场在日本,革命派的主要阵地是《民报》,改良派的主要阵地是《新民丛报》,论战主要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展开的:

A、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B、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国,保皇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民智不逮”没有做“共和国民”的资格,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能力。

C、要不要平均地权

这场思想论战以革命派的胜利而告终,为即将到来的辛亥革命作好了舆论准备。同时,革命派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得到了很多进步人士的拥护,冲破君主立宪的束缚,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革命阵营。

系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孙中山试图用“平均地权”防止资本主义的弊端,客观上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纲领的提出,团结和发展了革命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一个领导核心和统一的指导思想,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预示着革命高潮即将到来。但是同盟会的成员对纲领态度并不一致,而且在组织方面,本部和地方分会之间始终缺乏紧密有效的联系,内部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派系斗争,为日后的革命运动发展留下了隐患。

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及政党的建立

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在香港成立总部,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革命目标,随后比较有代表性的革命团体主要有1903年到1904年由黄兴、龚宝铨分别在上海组建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和光复会;1906年刘静安组织的革命团体日知会,以及福建的汉族独立会、安徽的岳王会等革命小团体,这些革命团体推动了各地革命运动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一个标志。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和《军政府宣言》,一致推选孙中山为总理。

同盟会的成立,基本结束了革命小团体分散斗争的局面,一定意义上统一了各地革命的步调。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我们发现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人民群众也不能照旧生活下去,革命的主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革命的发生势不可挡。

四、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历史中的作用

(一)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历史作用:

第一,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必须现代化的重大课题,反映了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到文化层次的进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切合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

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必须建设与“经济强国”相匹配的文化强国。

第二,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正因为如此,这两个口号在当时即获得了人们广泛的赞同,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实上,当封建主义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占据支配地位的时候,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仍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这些启蒙思想家,是敢于向两千年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封建礼教进行自觉挑战的第一批不妥协的战士。

2、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个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了。这在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提供条件。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对此的评价为:“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自从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

局限性

(1)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未和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2)对西方文化过度肯定,对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否定的形式主义倾向,容易造成民族文化问题上的虚无主义思潮;

(3)夸大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为只要文化问题的解决,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就解决了。

(二)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及其影响

五四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转折点

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成了两个潮流。一部分人(如李大钊等)继承了它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并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另一部分人(如胡适等)则沿着资产阶级的道路继续走下去了。

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发展,除了民主主义思潮进一步传播外,社会主义思潮汹涌澎湃,双方的交锋在所难免。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现状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仅五四运动后的一年中,就出现400多种。在各种学说竞起争鸣的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1)出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

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

其代表为毛泽东等。

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主要是由以上三种人组成的。其中李大钊、陈独秀属于先驱者和擎旗人,毛泽东等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则是其主体部分。

(2)马克思主义在论争中得到广泛传播

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同无政府主义论战

五、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的先进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具有特定国际环境的双向作用: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的怀疑、抛弃;二是更直接作用的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实践成果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同时,又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从内部来看,封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已成为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外部来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鲸吞蚕食,使救亡图存成为中国振兴、自强的先决条件。

六、如何理解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如何认识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呢?看一个政权属于什么性质,主要看他所推行的内外政策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生产力。我们来分析:

1、反动本质

第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对华扩张敞开大门。

由于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因此,中国没有能够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反而使外国垄断资本不断深入中国,从而牢牢地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依靠帝国主义的结果必然导致外交上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的突出表现就是对南京惨案的处理。1927年北伐战争时,英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炮轰南京,残杀中国军民。该事件本应追究英美帝国主义的责任,但在1928年3月20日国民政府外交部与美国代表达成的解决南京惨案的换文中,竟把事件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共产党的煽动”,承认美国军舰炮轰南京是为了保护“美侨生命”,答应向各国道歉、赔偿,甚至顺着美国代表的旨意,下令通缉在南京领导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共党员林伯渠,以此向美国表示忠诚。

第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和土地关系中仍居统治地位。

2013年大纲卷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大纲卷)

2013年高考文综 (大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1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 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体相等。2009年雨季912万立方米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自20世纪90年代初 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 量。图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 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 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11.该种动物的种密度与年均温的空间分布是正相关 的地区是 A.Q、R之间 B.N、M之间

全国2013年10月自学考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2013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真题 课程代码:037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 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2.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建立的新式海军的主力是:B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广东水师 3.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是:B

A.马尾船政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4.1898年,为对抗维新变法而发表《劝学篇》的洋务派官僚是:C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5.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D A.《万国公报》 B.《国闻报》 C.《湘报》 D.《时务报》 6.戊戌维新时期,谭嗣同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7.在武昌起义前夕的保路运动中,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C A.湖南 B.湖北

C.四川 D.广东 8.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B A.惠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武昌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 10.1913年,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的斗争是:A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南京自考网上传) D.北伐战争 11.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陈望道 D.毛泽东

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大纲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文科综合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 分布。读图1,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 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 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4.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五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5~6题。 5.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A.西瓜品种优 B.种植成本低 C.种植利润高 D.市场需求大 6.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时间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题。 7.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8.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9.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某种生物的种密度指单位面积该种生物的个体数量。图 2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种动物的种密度等值线图。据此完成 10~11题。 10.H、K、Q、R四地中,该种动物的种密度可能相等 的两地是 A.H、R B.Q、R C.Q、H D.H、K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 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来源于农民——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大纲版)

2013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大纲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反应X(g)+Y(g)2Z(g)<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 8、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 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 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 9、电解法处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时,以铁板作阴、阳极,处理过程中存在反 应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最后Cr3+以Cr(OH)3形式除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极反应为Fe-2e-Fe2+ B.电解过程中溶液pH不会变化 C.过程中有Fe(OH)3沉淀生成 D.电路中每转移12 mol电子,最多有1 mol Cr2O72-被还原 10、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0+SO22NH4++SO32-+H2O B.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2SO4+2Cl-SO2↑+Cl2↑+H2O 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 D.明矾溶液中滴入B a(O 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 2Ba2++3OH-+Al3++2SO42-2B a SO4↓+Al(OH)3↓ 12、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13、某单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完全燃烧时产 生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它可能的结构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纲要

“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纲要 “多平台、跨学科、聚类化、重创造的中小学机器人教育研究”课题组 机器人是一门涉及运动学和动力学、系统结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其教育实施正是促使学生整合科学、技术、数学领域的知识,以工程标准化的思想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也有了较快发展,并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和技术课程的载体,其教育价值已获得社会认可。Arduino是一块基于开放源代码的USB接口Simple I/O接口板,并且具有IDE集成开发环境。通过Arduino平台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机器人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的设计与搭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各种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和理念 (一)课程性质 Arduino创意机器人遵循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位一体的理念,学生在运用Arduino平台进行机器人创造开发的时候,把学习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工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过程,使得学生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设计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1.科学性 Arduino创意机器人是一门交叉了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多媒体等,它是以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作为前提的。 2.实践性 Arduino创意机器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时候必须参与到机器人设计制作的过程中来,这一实践过程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综合性 在Arduino创意机器人的学习过程中仅仅拥有物理、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学生人为地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创造,在创造发明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做成满意的作品。 4.创造性 Arduino创意机器人后期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开发。Arduino创意机器人基于学科理论,立足于实际生活,通过技术思想以及Arduino平台的运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细心生活、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二)课程理念 1.以STEM为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STEM教育作为后设学科,以与其他学科融合成一个新整体为基础。在Arduino机器人教育中融入STEM理念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设计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2.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Arduino创意机器人的学习不是教条式的课本知识的灌输,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想法,再运用Arduino平台进行机器人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学生参与其中并主动实践。 3.通过教学项目的聚类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聚类设计是依据某种线索组合一系列项目,形成具有内在联系、具有螺旋上升和发散结

2013年高考英语试题-全国大纲卷[Word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英语(全国卷大纲版) 听力(每题1.5分,满分30分) 第一节 1. 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 Take photos. B. Buy a camera. C. Help the woman.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noisy night. B. Their life in town. C. A place of living. 3. Where is the man now? A. On his way. B. In a restaurant. C. At home 4. What will Celia do? A. Find a player. B. Watch a game. C. Play basketball. 5. What day is it when the conversation takes place? A. Saturday. B. Sunday. C. Monday. 第二节 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 What is Sara going to do? A. Buy John a gift. B. Give John a surprise. C. Invite John to France. 7.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Sara’s plan? A. Funny. B. Exciting. C. Strange.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y does Diana say sorry to peter? A. She has to give up her travel pan. B. She wants to visit another city. C. She needs to put off her test. 9. What does Diana want Peter to do? A. Help her with her study. B. Take a book to her friend. C.T eacha geography lesson.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y does the man call the woman? A. To tell her about her new job. B. To ask about her job program. C. To plan a meeting with her. 11. Who needs a new flat? A. Alex. B. Andrea. C. Miranda. 12. Where is the woman now? A. In Baltimore. B. In New York. C. In Avon.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 What does Jan consider most important when he judges a restaurant? A. Where the restaurant is. B. Whether the prices are low. C. How well the food is prepared.

《机器人实践与体验》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机器人实践与体验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 开课教师: 一、课程背景 机器人教学是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品质、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学科。 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实际意义上的机器人,应该是“能自动工作的机器”。有的功能很简单,有的就复杂得多。机器人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身体:物理状态。大脑:控制机器人的程序。动作:任何机器人都有一定的动作表现。 机器人制作可以让同学们在“玩”中不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使自身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同学们还可以体会到利用信息技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通过信息技术能知道更多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信息技术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机器人都有一个不变的目标——工作!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机器人技术,知道机器人综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传感器应用,信息技术,数学,物理等多种学科知识。 2、通过循序渐进和积极创意的学习,通过机械搭建、电脑程序编写和工艺设计,促进知识的积累形成。 3、认识合作学习、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以完善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提高。 4、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增强使用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 懂得使用信息技术能

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 5、通过成功的体验,发现自己丰富的潜在能力,总结成功的途径,增强自信心。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挫折、失误……和成功。 三、课程简介(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 机器人的形状各式各样。实际意义上的机器人,应该是“能自动工作的机器”。有的功能很简单,有的就复杂得多。机器人通常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身体:物理状态。大脑:控制机器人的程序。动作:任何机器人都有一定的动作表现。 机器人制作可以让同学们在“玩”中不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也使自身信息素养得到了提升。同学们还可以体会到利用信息技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通过信息技术能知道更多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信息技术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机器人都有一个不变的目标——工作! 四、课程对象与课时安排 1、学期:本课程拟在小二、三年级开设,计划一学年完成课程学习。 2、课时:本课程拟需要每学期30个课时。 3、教室场地:机器人实验室,配备10台电脑。 五、课程实施 1、教师讲授 2、小组活动 3、动手搭建 4、编写程序 5、作品运行展示 内容规划: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全国大纲卷试题与答案word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理工农医类 (大纲全国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3大纲全国,理1)设集合A ={1,2,3},B ={4,5},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2.(2013大纲全国,理 2)3 =( ). A .-8 B .8 C .-8i D .8i 3.(2013大纲全国,理3)已知向量m =(λ+1,1),n =(λ+2,2),若(m +n )⊥(m -n ),则λ=( ). A .-4 B .-3 C .-2 D .-1 4.(2013大纲全国,理4)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1,0),则函数f (2x +1)的定义域为( ). A .(-1,1) B .11,2??-- ?? ? C .(-1,0) D .1,12?? ? ?? 5.(2013大纲全国,理5)函数f (x )=21log 1x ? ?+ ??? (x >0)的反函数f -1 (x )=( ). A .121x -(x >0) B .121x -(x≠0) C .2x -1(x ∈R) D .2x -1(x >0) 6.(2013大纲全国,理6)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 +1+a n =0,a 2=4 3 -,则{a n }的前10项和等于( ). A .-6(1-3-10) B .1 9(1-310) C .3(1-3-10) D .3(1+3-10) 7.(2013大纲全国,理7)(1+x )8 (1+y )4 的展开式中x 2y 2 的系数是( ). A .56 B .84 C .112 D .168 8.(2013大纲全国,理8)椭圆C :2 2=143 x y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 1,A 2,点P 在C 上且直线PA 2斜率的 取值范围是[-2,-1],那么直线PA 1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13,24????? ? B .33,84?????? C .1,12?????? D .3,14?? ???? 9.(2013大纲全国,理9)若函数f (x )=x 2 +ax + 1x 在1,2?? +∞ ??? 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B .[-1,+∞) C .[0,3] D .[3,+∞) 10.(2013大纲全国,理10)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A 1=2AB ,则CD 与平面BDC 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 A .23 B .3 C .3 D .1 3 11.(2013大纲全国,理11)已知抛物线C :y 2 =8x 与点M (-2,2),过C 的焦点且斜率为k 的直线与C 交 于A ,B 两点.若0MA MB ?= ,则k =( ). A .1 2 B . C D .2 12.(2013大纲全国,理12)已知函数f (x )=cos x sin 2x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y =f(x)的图像关于点(π,0)中心对称 B .y =f(x)的图像关于直线 π = 2x 对称 C .f(x) 的最大值为 D .f(x)既是奇函数,又是周期函数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 xx中学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1.开发背景: 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机器人这门课,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未来社会更需要有实践经验,有新的想法,创造力和新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它帮助学生发现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替代方案,挑战假设,并提出新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会自觉地学习、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了合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充分表达思想能力。核心理念是“做中学,玩中学”。它传达的观念是让孩子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孩子成为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主导角色。 我校机器人教学主要采用乐高机器人EV3的可程序化积木为主,乐高机器人套件最吸引人之处,就像传统的乐高积木一样,玩家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拼凑各种模型,而且可以让它真的动起来。 2.开发教师—— xxx 3.课程名称——可编程机器人 4.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5.课程类别——可编程机器人拼装技能与编程能力提升 6.课时安排——每周一节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方法

(2)根据自己的想象,拼装出有创意的机器人或积木 (3)对可编程机器人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设计、拼装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编程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意分享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编程机器人除了能给学生带来这些相互促进的能力之外,还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为兴趣而生、在能力中提升兴趣,这些能力都不是刻意去要求的,都是潜移默化的,无形中就学会这样的能力,同时能认识各种机械的运动方式、学习作品中的数学和物理原理、了解机械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后期通过机械结构,传感应用,程序应用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进入机器人编程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机器人发展历史及简单结构拼装 2.讲解教师本人利用废旧的材料搭建一个机器人模型 3.熟悉各个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4.认识乐高机器人积木及基本零件识别 5.组装简易机器人 5. 传动装置的功能和作用 6. 建筑的建构 7. 搭建一个简单的小车 8. 乐高机器人编程环境介绍 9. 了解各个传感器 10.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11. 触动传感器的应用 12. 为小车进行编程 13.小组合作进行创意触碰小车搭建 14.为搭建的触碰小车进行编程

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考试时间:150分钟)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的时间是 A.1851年1月B.1853年3月C.1856年9月D.1864年6月 2.标志太平天国由盛到衰转折的事件是 A.北伐失利B.天京事变C.安庆失守D.天京被围 3.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的起义是 A.惠州起义B.河口起义C.广州起义D.武昌起义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D.《总统选举法》 5.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发动了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第一次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战争 6.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的革命党派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国民党D.中华革命党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B.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2013年高考试卷地理(全国卷大纲版)

2013年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大纲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1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 A.扩大市场份额 B.分散投资风险 C. 建立营销网络 D.利用廉价原料 【答案】1.A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工业中的区位选择,以调动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快速增长,市场广阔。该跨国公司在中国各地区建制造企业,如东北——长春,华南——深圳,西北——酒泉等,主要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A 选项是正确的。分散投资风险主要是通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而该图只是地域上的分散,况且在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也有分布。B选项是错误的。营销网络主要建立在人口较多的大城市的基础上且分布相对分散。C选项是错误的。图中制造企业在东部的大城市也有分布,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原料比较少。D选项是错误的。 2.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交通 B.人才 C.市场 D.资金 【答案】2.B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工业区位中的导向型工业。试题难易度: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研发中心是技术导向型,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可根据材料中研发中心所在的城市进行判断,北京、上海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众多,人才济济。B选项是正确的。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两水库上游流域 A.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B.自然植被为针阔叶混交林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位于半干旱地区 【答案】3.C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以知识立意为主。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太行山南段东麓位于我国华北地区, 7—8月夏季锋面雨带到达华北地区,

《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纲要

《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Arduino创意机器人设计者曹荣泽 适用年级五、六年级总课时18课程类型拓展性课程 课程简介 “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是一门交叉了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多媒体等,学生在运用Arduino平台进行创造开发的时候,把学习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工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过程,它要求学生人为地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创造,这一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设计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Arduino创意机器人”基于学科理论,立足于实际生活,通过技术思想以及Arduino平台的运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细心生活、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背景分析 机器人是一门涉及运动学和动力学、系统结构、传感技术、控制技术等多领域的交叉学科,其教育实施正是促使学生整合科学、技术、数学领域的知识,以工程标准化的思想进行综合实践的过程,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也有了较快发展,并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和技术课程的载体,其教育价值已获得社会认可。Arduino是一块基于开放源代码的USB接口Simple I/O 接口板,并且具有IDE集成开发环境。通过Arduino平台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机器人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的设计与搭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的各种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 “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STEM 素养,强调学生在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根据三维目标的划分,将课程目标细分如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试题1)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C )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2.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 D )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3.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4.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C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5.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6.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的号召对日本侵略者实行全国规 模反攻的文章是( D )A、《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7.中国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是( D ) A、1948年10月 B、1949年10月 C、1950年10月 D、1951年10月 8.1951年底到1952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党政机关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 A )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B、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 C、反受贿、反贪污、反自由主义 D、反浪费、反行贿、反形式主义 9.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会议是( B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0.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与美国订立的条约是 ( B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瑗珲条约》 1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B ) A、俄国 B、美国 C、英国

2013年高考理科数学(大纲版全国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全国卷) 数 学(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2,3,4,5,|,,,A B M x x a b a A b B ====+∈∈则M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3 (B )4 (C )5 (D )6 (2)() 3 = (A )8- (B )8 (C )8i - (D )8i (3)已知向量()()()()1,1,2,2,,=m n m n m n λλλ=+=++⊥-若则 (A )4- (B )-3 (C )2- (D )-1 (4)已知函数()()()-1,021f x f x -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A )()1,1- (B )11, 2??- ??? (C )()-1,0 (D )1,12?? ??? (5)函数()()1=log 10f x x x ? ?+ > ??? 的反函数()1 =f x - (A ) ()1021x x >- (B )()1 021 x x ≠- (C )()21x x R -∈ (D )()210x x -> (6)已知数列{}n a 满足{}124 30,,103 n n n a a a a ++==- 则的前项和等于 (A )() -10-61-3 (B ) ()-101 1-39 (C )()-1031-3 (D )()-1031+3 (7)()()3 4 2211+x y x y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 (A )56 (B )84 (C )112 (D )168 (8)椭圆22 122:1,,46 x y C A A P C PA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点在上且直线斜率的取值 范围是[]12,1,PA --那么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324??????, (B )3384?? ????, (C )112?? ????, (D )314 ?????? ,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讲课讲稿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 xx中学

《机器人》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1.开发背景: 学校为学生开设了机器人这门课,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未来社会更需要有实践经验,有新的想法,创造力和新的思考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核心,它帮助学生发现多个可能的解决方案,寻找替代方案,挑战假设,并提出新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会自觉地学习、获取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了合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充分表达思想能力。核心理念是“做中学,玩中学”。它传达的观念是让孩子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让孩子成为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主导角色。 我校机器人教学主要采用乐高机器人EV3的可程序化积木为主,乐高机器人套件最吸引人之处,就像传统的乐高积木一样,玩家可以自由发挥创意,拼凑各种模型,而且可以让它真的动起来。 2.开发教师—— xxx 3.课程名称——可编程机器人 4.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5.课程类别——可编程机器人拼装技能与编程能力提升 6.课时安排——每周一节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各个部件之间的组合方法 (2)根据自己的想象,拼装出有创意的机器人或积木 (3)对可编程机器人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设计、拼装机器人、对机器人进行编程

(2)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意分享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可编程机器人除了能给学生带来这些相互促进的能力之外,还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为兴趣而生、在能力中提升兴趣,这些能力都不是刻意去要求的,都是潜移默化的,无形中就学会这样的能力,同时能认识各种机械的运动方式、学习作品中的数学和物理原理、了解机械装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后期通过机械结构,传感应用,程序应用进行研究探索性学习,进入机器人编程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 1.机器人发展历史及简单结构拼装 2.讲解教师本人利用废旧的材料搭建一个机器人模型 3.熟悉各个零件的名称和作用 4.认识乐高机器人积木及基本零件识别 5.组装简易机器人 5. 传动装置的功能和作用 6. 建筑的建构 7. 搭建一个简单的小车 8. 乐高机器人编程环境介绍 9. 了解各个传感器 10. 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11. 触动传感器的应用 12. 为小车进行编程 13.小组合作进行创意触碰小车搭建 14.为搭建的触碰小车进行编程 15.利用超声波搭建一个壁障小车 16.为壁障小车进行编程 四、具体实施 1.教学环境:机器人教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摘要: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将挑战变为机遇,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今时代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爱国主义;教学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四门必修课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开设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纲要”课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一门生动的历史课程,又是一门蕴含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讲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斗争史、探索史、创业史,通过向学生讲述国史、国情,让学生自觉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当今中国转型关键期,当代大学生中有些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爱国主义思想淡薄,对祖国认同感的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而“纲要”课程是一本将爱国主义教育形象化的“活教材”,如果教学得当,将产生极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和热

情,所以笔者将其定为研究对象。 二、国内同类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05”方案发布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和关注“纲要”这门课程。这几年来,学术界有关“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纲要”课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如2005 年张静如、王炳林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上发表的《关于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对话》,2007 年沙健孙在《中国高等教育》上发表的《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等。第二、“纲要”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研究。如2011 年武晓华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中发表的《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第三、“纲要”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1)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2)专题教学与常规教学相结合。(3)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4)历史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历史教育承载着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重功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2006 年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四个选择”的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个任务,有必要对这门课程开设的背景和教学目的作一梳理,从而更充分发挥这门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

“小学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纲要

“小学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纲要 “小学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是一门交叉了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化学、生物、多媒体等,学生在运用Arduino平台进行创造开发的时候,把学习到的零碎知识与机械工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过程,它要求学生人为地对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创造,这一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在杂乱无章的学习情境中获得设计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也使得孩子们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小学Arduino创意机器人”基于学科理论,立足于实际生活,通过技术思想以及Arduino平台的运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细心生活、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一、课程目标体系 “小学Arduino创意机器人”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STEM素养,强调学生在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思考、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根据三维目标的划分,将课程目标细分如下: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了解机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完成简单的机器人设计、硬件装配、程序编写、功能调试等任务;通过在掌握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创意解决更多实际问题,在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模仿及积极的创意,能够完成简单的机器硬件装配、程序编写、简单调试等任务,使机器人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机器人技术的重要性以及Arduino平台的便捷性,培养对Arduino机器人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及动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提高问题意识和编程思维以及STEM素养,促进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结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