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初探_张晴

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初探_张晴

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初探_张晴
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初探_张晴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通过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的人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晚、地位低,面临各种问题,尤其是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需要体系化。目前,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案例教学、问题教学和习明纳教学共同运用的教学方法,“档案袋评价法”的课程考核设计,初步构建了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关键词创业教育KAB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法档案袋评价法

Exploring the Universit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Zhang Qing

Abstract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world culture through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mmunity needs to carry out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pioneering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o create a type of individual talents.Enterprise education in China started late,low status,face a variety of problems,especially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urriculum requires systematic.Th-eoretical courses and practical courses will be a combination of course structure,teaching,teaching and learning issues Minna common use of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Portfolio Asse-ssment Law course evaluation design,preliminary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 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KAB entrepreneurship based curriculum;teaching;portfolio assessment method Author's address Hunan City University,413000,Yiyang, Hu'nan,China

创业教育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开拓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开创型个性人才为目的。教育的本质,从生态学的角度讲是为了使人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使生命获得美好的展示,使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完善。因此,创业教育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生存的教育,是为了受教育者更好地生存的教育,它不单是培养企业家的教育,也是培养具有企业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未来将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服务的高等院校的受教育者的教育,他们可能从来也没从事过而且以后也未必从事商业活动。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等9所学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拉开了我国大学研究与实践创业教育的序幕。高校的创业教育已初步形成了四种主要模式:一,强调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二,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完善学生的创业素质,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三,强调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以黑龙江大学为代表;四,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不仅注重以创新教育为基础的创业理论教育,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支持,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

2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创业教育理念不明确

大多数高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创业实务层面,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创业“实务”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倾向较为普遍,留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且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的。2.2创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创业教育与育人工作相互脱离,仅当作就业工作部门的职责来对待。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由学工处、就业中心或团委负责,因为这几个部门主要负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从中不难看出,国内的创业教育仅仅是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务,这种缺乏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是较难获得理想效果的。

2.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缺乏

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地方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

当然,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本文仅对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分析。

3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构想

现在高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两大模块:理论课和实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1)19-0034-0334

年成立的创业教育水平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百森商学院的

教学大纲来设置课程,教学时间是20学时,每周六或周日2课时,一学期大概开设10周。

大四上学期主要是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课。从学分的角度来看,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和兴趣至少可以修得2个学分。具体内容包括创业竞赛、商场实践、发明创造、投资融资和校企合作5大模块,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时间。“创业竞赛”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商场实践”是利用学校开放性实验室和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区)以及创业示范基地等资源,组织大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正式涉足商场,参与市场竞争,体验创业实践。“发明创造”是鼓励大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方式,通过探索、研究、发现、表达、记录、信息传递交流,制作成为口语、书面信息、涂鸦图案、实物产品、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揭示,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或者隐含的人类未知原理等,制作成可以供生存、生活、生产、交流、信息交换等,并具备相当程度的科技含量的产品。“投资融资”是组织学生在仿真资本市场环境下进行项目投资与价值创造分析、投资决策分析、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项目融资方案的相关分析、项目评价等。“校企合作”是高校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3.2教学方法的选用

创业教育由于其内容的广泛性使它的课程组织形式也方法都可以采用。其中理论课程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实践课程多采用习明纳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创业教育中进行创业案例分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师生之间双向交流。还可以考虑让企业界人士参与教学,如邀请企业界人士跟学生们座谈、给学生们开讲座。通过他们的创业过程报告形成一种鲜活的案例分析,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并且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维,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创业教育中可按以下步骤实施:第一步,创设创业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目的,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问题定向。第三步,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猜想,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第四步,对假设方案进行推论,尝试解决问题。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这往往是正确的先导。第五步,对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进行科学检验,使问题解决,并掌握科学方法。第六步,对解决的问题再质疑,使问题得以拓展与延伸,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又为探求新知奠定基础。

习明纳是Seminar的音译,也有的译为习明纳尔,它的基本意思是研讨班、研讨会。它是指在教授的指导下,由高

35

技能方面的内容,更应偏重于创业素质方面的内容,“档案袋评价”的考核方式比较适合创业教育课程。

“档案袋评价”也可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它是当前国外教育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新兴的评价方法。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一般包含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档案袋评价法既重视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学习自我选择、自我评价。一个理想的“档案袋”能够为教师提供其他评价手

段所无法提供的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能够为教师描绘出一个动态型、完整的、立体的学生发展的“图画”。档案袋收集了传统评价中不予考虑的各种材料(其中包括许多形成性的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克服传统评价所固有的缺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档案袋评价主要是形成性的,所以,它可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和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档案袋评价提供给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反省的机会,即学生要不断地对自己所选取的作品进行反思与评判,所以档案袋评价有助于学生反思能力、自我评判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的发展。档案袋的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及时、准确地掌握每个学生真实客观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对学生合理的教育预期,提出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档案袋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把档案评价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将其当做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创业教育考核的档案袋可进行如下设计:

(1)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见表2);(2)课堂学习情况表(见表3);(3)课外实践情况表(见表4);(4)成果展示;(5)附件材料。

表格中各项指标内容一般只填主题,具体材料可以作为附件材料。每项内容的评价无论是日常评价还是阶段测评,每次评价的原始分值都是100分,最终得分取各次评价的平均分。期末把日常评价和阶段测评按一定比例换算出每项内容的最终得分,以此为依据分别评定为:优秀(100~85分)、良好(84~70分)、合格(69~60分)、待合格(60分以下)。

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面临基础性的战略挑战,高校的创业教育应给学生传授基于国情的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精神,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去实践、去推进。

参考文献

[1]李凯伦.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9).

[2]李成虎,高云.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8).

[3]德国大学创新力的两项制度保障[EB/OL].[2010-12-20].http://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6016810.html,/hqgj/jryw/2010-12-20/content_1424671.html. [4]彭秀卿.我国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08(12).

编辑黄严磊课程名称评价指标内容等级

学习计划

学习心得

拓展阅读

研讨记录

师生评价

表4课外实践情况表

实践类型评价指标内容等级

创业意识

创业心理

创业精神

决策

经营

管理

创新

3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019年作文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 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的条件之一就是需要其首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这种意识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与成功比例。而现实是现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滞后于急需年轻人创新创业的社会现实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强化不够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创业主动性差,创业带有“被迫”的因素。因为当前就业压力比较大,“找工作难”成为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迈向社会生活的一道 艰难屏障,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大学生才将目光投向了创业,在找不到工作的压力下“被迫”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因为本身热爱创业,并向往创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因此得到的理想满足。其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本身的认识不足。部分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就是搞搞经营活动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而创新创业中要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单凭一腔热血与各种的异想天开的创业点子,是远远不足以支撑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最后,创业意识强化不够还体现在大学生在校或毕业创业期间产生的内心 矛盾和焦虑现象上。 2、大学教师的创新素质教育指导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很关键的一个方面还在于教师对学生

的引导。教育就是有教有学,学生在高校受教育的过程就是接受教师引导的过程。既然创新创业教育当下被视为高校教学改革非常重要的创新点,教育要紧随时代要求的步伐,那么引导学生思维开化的主体―教师,正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关键之一。教师队伍创新素质的高低决定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 从现代高校整体师资力量来看,对传统教育形式得心应手的教师占大多数,而擅长培养学生发挥个性特点和擅长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的教师在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还是偏低。整体的大学教育观念至少当下还停留在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主导的阶段,老师们多是在应试教育体质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学术水平整体很高,但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能力还远远不够。现在不少高校教师知识结构趋于陈旧,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不强。甚至很多大学中年纪较长的教师对计算机、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现代新新事物的掌控力还不及年轻人,这就使许多现代工具不能在其教学和引导学生开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理想的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虽然部分当代大学生有创业欲望,但是在自我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使其心存压力,甚至感到前途迷惘。大学生除了迫切需要高校在创新创业的知识培训、实践活动和能力训练方面多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外,还需要认识到自身因素的不足给创新创业带来的问题。下面主要说明在创新创业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身因素

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校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从教育部2021年确定9所高校作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以来,我国各类高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业教育,取得了部分成果。2021年,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标志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将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 一、高校创业教育的产生背景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而产生,体现出显著的外力推动型发展特点。 1.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外延式发展,主要依靠出口拉动、外资拉动。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深入发展,必须走出一条内涵式的内循环发展道路,以创业活动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为了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战略,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要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自主创新人才不足,这需要我们用新的目标、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举措来办好高等教育,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 2.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迫切需要创业型人才 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近10年,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5%。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30%。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5年内仅有5%能够生存下去。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应试教育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其核心是“学术化”的知识传授模式。这种模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索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构成。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基本内涵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既是创业教育的形式,也是创业教育的平台和依托。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何构建一套适合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并依托这个载体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发展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校自主探索阶段。从1997年~2002年4月,许多高校都做了有益的自发性探索。如1999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在全国高校产生了广泛影响。第二阶段是创业教育试点阶段。2002年4月教育部确定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创业试点院校,这些院校分别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对创业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实践性探索。第三阶段是课程教学实施阶段。高校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开设选修课,出版相关教材,如“创业学”、“创业管理概论”等。我国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以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高为重点的创业教育”,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和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 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总体而言,创业教育仍处在摸索阶段。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 一方面是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缺乏明确认识;另一方面缺乏创业教育科学的指导思想,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在开展教 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阻碍了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开展。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关心的主要问题。高校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历史沿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大力宣传创业教育观念。本文通过考察国内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情况,试图找出适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创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创业文化创业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高校扩招带来就业人数的剧增,这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已日益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创业教育在世界各国高校已得到普遍重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已开展试点工作数年,其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行完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创业教育的概念及其实施必要性 创业教育,即英文“Enterprise Education”的中文表述,上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这一新的教育概念,并将其表述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可以定义为: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使较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劳动力市场现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信、自主的创业精神;指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业能力;向学生提供各种创业信息,帮助学生选择创业方向,作好创业准备。 我国的创业教育虽然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但总的来讲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大学生中全面实施创业教育非常必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竞争形势的需要。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413万人。但就业岗位并没有与高校扩招的规模一起增加,面对每年就业人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教科文组织指出:从广义上说,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创造性思维的个体。创业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技能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非常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把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91年,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也就是说创业创新教育注重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提高到和目前的学科性以及职业性教育的同等地位,通过培养具有开创意识的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创业教育的概念。核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开发和提高的教育,目的是实现毕业生能够成功走向社会,培养其形成更强的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本领以及更强的社会适应力。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延伸和深入,大会强调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明了当代大学生要成为岗位创造者,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同时还为其他人提供就业机会。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概念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迈克尔·波特(M ichael Portor)提出的,是关于国家竞争发展的理论)。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求,大学生作为最具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群体,是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因素,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力度,借鉴欧美诸国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确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 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的繁荣不同,中国创业教育最主要的源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所必须解决的就业问题,这种功利化的目标使创业教育被简单地理解为如何引导学生创办企业,如何通过创业教育来造就一批又一批企业家,从而减轻来自就业方面的压力;各高校也将创业教育视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中也普遍存在着“创业主要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的片面认识。而美国百森商学院(Babsoneollege)蒂蒙斯(JeffeyA.Timmons)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应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价值取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并不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去创业,培养创新性人才、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更多的大学生在未来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具备独立发展与抗击风险的能力才是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创业意识的激发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动力。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能动地掌握创业知识并具有创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就应该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敢为天下先的竞争意识和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高校要以开展创业教育为切入点,不断推进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人格中去,着重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业教育中,还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外向性等心理品质,鼓励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社会生活、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之重构 王贤芳,孟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开展创业教育,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健全。为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用发展的眼光,从确立科学的理念、完善保障机制、加快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推进实施体验式教学、加强创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重新审视和构建我国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创业教育;体系;重构;创业意识;体验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118-03 【教改创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领导、教师以及在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没有从根本上认识为什么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提到创新创业教育,很多人就会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如何开公司赚钱,况且大多数的毕业生都会选择就业,而不是去创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只有专心搞好专业知识教育才是最根本的。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也是同样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去自主创业,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对自己没有用,所以兴趣不高。这种理念上的误区使得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成了边缘教育。学校没有统一的规划,缺少相应的政策,学生没有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很难大面积展开。 2.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不够完善,创业实践教育缺乏 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但基本上以理论知识介绍为主,或者开设几门公选课,随便找几个教师讲讲。这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会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是创新精神的实践过程,创新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边缘教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学内容单一、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缺乏都成为制约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科学创业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3. 具备企业背景和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严重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问,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要远胜于概念规则的纯理论讲授,因此,对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高校引进的师资普遍面临着学历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少,这里的经验不是指教学经验,而是指普遍缺少工程背景和社会实践经验。教师缺乏现场作业经历和工程实践意识成为制约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瓶颈因素。如何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工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30学分) 一、课程性质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是全校毕业学生的一门任选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实施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 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 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教学与训练相结合,以讲座为主的方式进行,主要采取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师生 互动、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要求 1、结合需求,全程指导。从新生一入学到毕业,根据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地 组织、渗透和强化就业指导,突出就业指导的教育和服务的功能。 2、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就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结合学 生自身特点,介绍就业形势,讲解就业政策,指导学生树立竞争就业和自主创业观念,掌握就业政策,学会依法维护劳 动权益。 3、充分运用现代化训练技术和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动员学生全身心地参与。 4、强化整体教学训练效果。注重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的结合,保障训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加强课堂训练和课 外指导的结合,保证就业指导的训练时间;注意团体指导与个体指导有机结合,强调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 5、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训练和指导。在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内容开展就业指导教学训练的同时,要结合实际,探 索新的就业指导形式和方法。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本课程采用模块式教学训练方法,各模块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据各模块的特点,由学院领导、职能部门、不同专业教师主讲。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教师激励机制不完善,优质双创教育资源不足,双创大赛运动化,部分高校过于追求创业率和就业率,尚未开展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在美国、德国等创新创业教育发达国家,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学校注重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养和激励,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经常开展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实施高校双创教育质量专项评估。有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双创教育,支持、鼓励高校建设双创实践平台,培养和激励专兼职教师,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创,教育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高校在课程设置、教法创新、实践训练、师资队伍、孵化资源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过于追求创业率等问题仍存在,有待通过双创教育质量评估加以引导。 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在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和支持下,各地高校充分重视,把双创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内容和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寄予厚望,支持力度大 2002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创业教育试点高校。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

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双创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在基地平台建设、创业扶持政策、资金投入方面给予支持。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把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规划、人才培养体系和评估指标体系,并加大经费投入。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家层面建立了由教育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2017年1月,99所高校被认定为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7月认定了第二批101所高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每年安排5000万元支持高校开展双创教育。2016年,教育部与中国建设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了1000亿元规模的“中国高校双创产业投资基金”。 (二)高校领导普遍重视,设立校级领导机构 示范高校普遍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双创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多由校领导亲自负责实施,相关投入大幅增加。双创教育也引起了非示范高校的重视,纷纷开始仿效。 在高校内部,多数院系参与了双创教育,包括工科院系、商科院系、美术设计院系等,牵头部门主要由教务处、团委,或者专门设立的创新学院、创业学院、双创学院担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例如,清华大学由教务处负责双创教育,并设立了校级协调委员会、教学委员会。黑龙江省有85%的高校设立了双创学院,有独立的,也有依托教务处、团委、商学院的。浙江省的高校全部成立了实体创业学院。 (三)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目标推进通识教育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构建 当前,我国正大力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其中,以自然学科为基础、着重分析自然科学和生产应用领域的理工类高校因在创业教育中注重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同时也存在着“竞赛风”严重、商科与理工科融合较为不易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构建一套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及思考 (一)理工科高校教育的本质 理工科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两栖人才”——具有学术探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以及具有技术应用能力的就业型人才,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从专业知识的输入和应用、创新能力的输出两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培养模式。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培养高校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品质,由专门设立的机构组织和在校老师共同开展,通过联合教学等模式,将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技能以便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理工科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问题,自主创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必然趋势,对促进社会经济的改革,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且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中华民族要在世界競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做“人才强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国家现如今更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工科高校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有着较强的探索创新精神,硬实力较强;但其组织社交、口头表达和沟通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欠缺,软实力较弱。而创业教育不仅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知识,更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弥补理工科学生这方面的不足。 二、南京市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本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四所南京市理工科高校(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法之一。但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高校创业教育问题对策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也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着被动、救急的特征,仅注重对创业教育外在表现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创业教育内涵和价值的深度挖掘与探究。 一、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对于创业教育,虽然教育部予以了高度重视,但实际上各高校对创业教育在新时期的战略意义还缺乏明确深刻的认识,更没有在行动上重视起来。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仅局限在开展创业方面的讲座,或者通过创业计划大赛提供相关的创业知识,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系统设计。 2.高校尚未建立正规化的课程体系。据上海理工大学对上海市22所本科院校及13所专科院校进行调查的结果,只有26%的高校专门开设了较为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74%的高校没有开设这类课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感兴趣,但是高校对这类课程没有学分要求,学生的选课动力不足。另外,全国范围内,没有指定的创业教育规范教材,有的高校采用自编教材,有的高校甚至没有教材,导致创业教育没有纳入正规的课程体系之中。 3.教学及评价手段不合理。目前创业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以教为主的注入式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方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缺乏。在教学评价手段上,采用传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获取知识量的多少及考试的分数高低为衡量手段。 4.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高校普遍缺乏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成为阻碍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数量上不足,尽管团中央学校部近几年委托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示范性师资培训班,但对于庞大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初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依赖于创业活动。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提出: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创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关乎到国民经济,更关系到就业压力的缓解,下面笔者针对目前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情况做一探讨。 一、创业教育的基本概念 创业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1970年美国设置了第一个创业教育课程,1980年百森商学院、南加州大学和贝勒大学创办了第一批本科创业教育。我国在1989年开始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强调实现以关心所有人为基础的社会公正目标,强调通过教育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人才和劳动者。 高校里的创业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旨在培养具备开创性的个体,通过系列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基本的社交、技术和管理能力。对于大众而言,是要培养一

种首创精神和开拓意识。从狭义上来说,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使得一小部分学生开展创业行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基本才能和现有技术以入股、寻求合伙人、筹集资金等方式创立新的经济实体,不仅解决了自己就业的问题,也带动了其他同学就业,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劳动岗位。 创业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但与此同时,由于一些现实原因,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首先,从观念上来说,一些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态度不够重视,甚至有部分老师不理解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手段和教育模式需要及时更新;其次,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创业师资需要具备传统课堂教学的理论,以及创业管理的实战。因此,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二、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困难重重,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商业运作,以及社会资本积累,都不占优势。创业教育课程的推广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仅灌输给学生基本的金融、市场、人事、法律法规知识,还培养学生踏实务实的作风、提高组织协调的能力、增强为人处事的技巧等。毫无疑问,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当代大学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

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创新创业思维的基础,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原料和支持。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包括在创新创业素质模型中,而且这些素质方面是一

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

我国高校创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析 以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起点,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了全社会的一个关注热点,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创业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创业课程设置的优劣决定着创业教育最终的实施成效。本研究通过总结和分析认为,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设置目前仍然处于一个非常薄弱和亟待提升的状态。 [标签]创业教育创业课程试点高校 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序幕。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2002年4月教育部选取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这也标志着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由自主探索阶段跨入了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10年4至5月份,教育部先后成立“2010—2015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召开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并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这一连串的举措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获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处于初始阶段。作为实施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我国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以创业教育试点高校及部分非试点高校为研究对象,就我国高校创业课程的设置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什么是创业教育 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圆桌会议报告》中吸收了学者柯林·博尔的“三张教育通行证”的思想观点,明确提出要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提高到同传统的学术性和职业性通行证所享有的同等地位。柯林·博尔是这样描述这种有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人的:“对于变化持积极的、灵活的和适应的态度,视变化为正常、为机会,而不视其为问题。一个如此对待变化的、具有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一种来自自信的安全感,处理危险、冒险、难题和未知,从容自如。这样的人具有提出新的创造性思想、发展这些思想并坚定不移地使之付诸实施的能力;这样的人有能力并勇于负责,善于交流、谈判、施加影响、规划和组织。他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有信心而不是朝三暮四的,有主意而不总是依赖着他人。”后来将事业心和开拓技能教育译作“创业教育”。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与发展服务计划”会议报告中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如下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篇一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理念创新 国内外现在对“内部创业者”、“创业型管理者”、“公共部门创业者”等人群进行 了大量研究,这些人虽没有自主创业,但也是“创业者”,是创新型人才。高校创业教育 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培养、提升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重视培养组织内部创新创 业者,而不仅仅是功利性地快速培养出大学生老板。 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创业素质”是可以培养的,而这正是高职院校应 尽的责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一旦有了“创新创业素质”,就拥有了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学的是何种专业,也无论他们是否准备毕 业后自主创业。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愿、激情就会明显增强和提高。 创新创业是一体的,创业是创新的特殊形态,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和基本内涵。创新不 仅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包括体制机制、经营管理和文化的创新。在我国,教育部 去年也将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 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专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 过程。 二体制机制创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探索校政行企一体化的联合工作机制,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 或理事会,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指 导下的创业教育体制,创业指导委员会中企业家会员不少于三分之一,企业家参与到创业 教育的软硬件建设行列,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中积极与教育机构进行互惠合作,为教 师和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与学校共同进行创业课程开发、在线教育和培训工具。[李家华,《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21》] 设立专职创业教育机构,成立创业创新学院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创新创业理论 研究、创业咨询、创业基金管理以及对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入住项目的审批等。各二级院 系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小组。成立企业家创业中心,赞助创业活动,投资大学生优秀 创业项目。制定出台《创业教育实施意见》、《大学生创业项目管理办法》、各院系《大 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创业教育工作奖励制度》、《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评审制度》 等配套系列文件制度。各部门要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建立协调机制,共同推 动创业教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在管理手段方法方面,探索运用项目管理、目标管理、信 息平台管理、柔性管理等管理手段创新创业教育管理。 二、创业课程教育主导,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 15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151-03 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钱宗霞 卢 兵 (南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7) 摘 要:目前,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尝试总体上还没有走出传统培养模式的框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薄弱,不能满足学生共性和个性需求。因此,高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立足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从课程的目标体系、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课程教育教学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入手,系统构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多方面才能的一种目标明确的综合性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是大学生创业意识、品质、行为、能力教育的主阵地,其创业教育课程则是高校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更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目前,高校创业教育作为职业辅导课程的一个章节或是作为专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其课程比较零散。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晰,简单地将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补充,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仍在走形式主义道路,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应改变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高校自身办学特色,从课程目标体系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建构和教育教学保障体系建构三方面来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保证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目标体系建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就业难的困境下,高校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高校在创业教育上普遍存在两种基本的价值取向,一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 些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在读期间或者毕业后创办企业,在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二是揭示创业的规律,通过传授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使他们尽早适应社会的发展。[1]由此可见,前者以企业家速成为目标,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来促进就业,以学校创业者的数量来衡量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这明显带有急功近利的色彩,片面夸大了创业教育的功能。后者是更高层次的创业教育,但是显得有些虚无缥缈,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低。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将创业整合到大学的其他课程之中,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一种目标明确的综合性教育,使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从创业的过程来看,创业教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于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精神的培养;第二阶段注重创业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创业实务培训指导,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流程等,协助学生顺利实现创业起步;第三阶段是跟踪服 收稿日期:2012-11-27 作者简介:钱宗霞(1980—),女,江苏如东人,南通大学理学院讲师,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创业教育。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6016810.html, 关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作者:吴洁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2期 摘要: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两国在创业 教育的模式,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基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经验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提出完善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途径与建议。 关键词: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2-0265-02 创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正在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创业活动在促进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而以开发和提高学生从事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基本素质为目标的创业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也逐渐凸显。 高校创业教育自开创以来对创业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施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关键是要设置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和宏观形势的变化,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一直以就业教育为主的高等教育,已开始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发展比较迅速,课程体系也已初步形成,但学科建设还需要一个过程。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早,而且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已进入发展的成熟阶段,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供我们借鉴。同时,由于两国在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与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两国在创业教育的模式尤其是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 (一)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不同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并已系统化,涵盖了创业构思、融资、设立、管理等方方面面,综合起来有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技术竞争优势管理、启动新设企业、大型机构创业、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创业管理、创业营销、企业成长战略等几十门课程 [1]。部分院校还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时,把培养创业意识、创业个性特质、创业核心能力等方面内容和有关创业的社会知识进行了整合,如百森商学院就开设了如下重点创业课程: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与快速成长等,这种“创业学”课程体系被誉为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化的基本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