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一直以来被用来检验七年级历史教学成果,记录每位学生每一道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合理规划,使教学和指导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一

今年七年级历史测试考试试卷正是在去年“能力立意”的基点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5%,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5%,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三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正在迈出可喜的步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三、关于教研教改的理性思考

2011七年级水平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我们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们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

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校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

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5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5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6、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16题、21题、22题,都是基础知识;第28.29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2014年七年级期中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

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6、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三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题型较全面,考查的知识较全面,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较全面。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覆盖了教材前半部分每一课书的内容。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中的个别小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外;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

说是适中的。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六个班,479人参考考试,优秀80人,优秀率16.7%,及格148人,及格率68.1%,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各班比上个学期均有较大进步,尤其是普通班中的104班,及格率达73.36%,但非层次班中优秀的人数还是比较少。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如选择题全对的同学达11%,材料题和问答题都全对的同学达8%。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很多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比较、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除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较强外,也反映出学生阅读面较广,综合能力较强。如层次班的学生在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中失分较少。

(4)非层次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同学比过去有所增加,及格人数也比上期多得多。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贞观之治”误记为“开元盛世”,把“铁木真”误答为“忽必烈”,“行省制度”错答成“三省六部制”。

(3)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牵,对选择题的答题能力较差,50分的选择题中得分20分以下的约占了5分之一。总成绩在20分以下的也有十几个人。

(4)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只有四个小题,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分析历史材料

得出结论的能力较低,也反映了平时教学中未能认真引导学生注意结论的得出是缘于那些有材料。如经济重心南移的材料分析这道题,学生得分率较低。

(5)学生的历史比较、归纳能力较差。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共同之处这道题是失分较多的题目之一。

(6)学生对课本不够熟悉,说明学生未能认真读书。

四、改进措施

1、根据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实际,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多让少来参与,课堂上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2、历史科需要学生主动记忆,因此,努力让学生每周抽一点时间读读历史课本,记忆一下所学的内容。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4、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由于学生基础普遍差,要多提供例子。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作为一名教师将怎么样更好的对学生的成绩做出分析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1 一、试卷说明 从总体看试卷,试题覆盖面广,能紧紧围绕知识点,重视在试题类型和叙述方式上紧扣书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侧重点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的设计具有发展性。题源于教材,试题难度适宜。 二、答题情况分析 从试卷中反映出以下问题: 1、选择题满分20分。出错较多的是需要记忆的小题。造成这些题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不注重对有效信息的分析,缺乏相历史知识的积累,不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等等。如最早原始人——元谋人。 2、第二题:非选择题,本试题总分30分,依旧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一些学生态度不端正,试卷存在大量空白,甚至无试卷。一些同学只做选择题,或者后面空了许多题。 (2)一些同学不会审题甚至不仔细审题,答非所问。如材料题题3问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许多同学答道家。又如2题问商鞅的思想,许多同学答创新精神。 (3)不会做看表格题题,看表格题得分过少; (4)一些同学基础知识不牢固,甚至没有记忆,如分封制的作用等。 (5)错字较多。如秦朝——奏朝。 三、建议 1、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

没有看题就放弃了。所以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简便方法,是他们学习历史快乐起来。 2、注重答题技巧的传授注意审题能力的培养。 这次考试中,导致失分严重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不认真审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审清题,有的放矢地作答。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传授解题方法,尤其是材料题,一定要多训练多指导,力争使学生能够从容答卷,减少失误。 3、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平时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在考试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是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反复训练,以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掌握为前提,尤其是对于学困生,一定要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争取使他们能够及格。 4、加强历史中的写字练习。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篇2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湾正式归为中国是在哪个朝代?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三国,三国时是大陆开始和台湾交往,答案应该是元朝设立巡检司后。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一小题,唐太宗取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但是因为是按人教版的答案是开科取士,其实就是科举制。 第二题考查的是填空题,是平时的细小知识点,第一个题没有讲过,学生不会做,被外国誉为中国的第5大发明是什么?应该是科举制。也是人教版内容。还有一个是唐朝的极盛时期是开元盛世。学生失分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分析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

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五篇 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一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 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 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能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利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 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利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 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 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 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利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 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 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 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利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 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 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 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 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 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9-2020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不包括() A.创立了科举制B.开凿了大运河 C.重新统一了南北D.贞观之治 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个可以做统治者镜子的是唐朝的() A.房玄龄B.魏征C.姚崇D.杜如晦 3.史书记载“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反映了唐代哪一生产工具创制的功效() A.筒车B.曲辕犁C.翻车D.耧车 4.唐朝时哪国的物产居当时进口首位() A.新罗B.日本C.印度D.越南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 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6.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最后完成。 A.北宋前期B.北宋后期C.南宋后期D.元朝后期

7.“爆竹声十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瞳瞳,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描述了宋代人的一个什么节日?() A.春节B.元旦C.端午节D.中秋节 8.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管辖的行政区始于() A.西汉B.唐朝C.宋朝D.元朝 9.宋代城市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A.北宋都城繁华程度超过了唐都长安 B.突破以往封闭的格局,面貌一新 C.城市的繁荣丰富了市民的生活内容 D.商业交易区和居住区截然分离隔绝 10.历史巨著《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 二、归纳列举题(共26分) 11.(8分)请根据提示写出世界之最 (1)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是检验大半个学期以来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其试卷质量的高低决定能否很好检验这一学期的教学成绩。下面对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找到教学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争取更大进步。 一、试题分析 本试题满分为60分,实行闭卷考试,共两大题。题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可以说题型多样,接近中考试题类型。 从题量上看共15道选择题,3道材料分析题,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全,能够全面检测出课标上中国古代史部分对学生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节设问,对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适中。 二、试题解题情况 1、某些知识点容易混淆 例如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很多学生误以为是隋文帝时期开凿的,所以选择题第1题就做错了;对于第18题第(4)问,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时期?有相当多的学生回答是隋文帝的,结果张冠李戴,造成失分。 2、相关学科知识掌握不牢 历史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语数政地等多领域、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若相关学科知识缺乏,定会对学习历史带来一定困难。如第6小题显然是学生空间感弱、地理知识缺乏造成的,本来题目中已提示是“在亚洲”,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选择“天竺”(古印度)。 3、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17小题第(1)问,学生失分较多,失就失在不能很好的联系材料,乱答一通。又如第17(3)问,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归纳出本题的研究主题,这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许多考生在回答时不是跑题,就是时间不对(主要是宋朝或两宋时期),或者答不到点上,导致失分。 4、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18小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5篇)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通用5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总结(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 试题结构及特点: 这次试卷的总成绩是100分,考察北京版教材第1课至第11课的知识。 题型分为三种:选择题(9分),填空题(11分),材料解析题(5分)。 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态度,而材料解析题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历史知识及材料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更注重对同学们进行能力的培养。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一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93.2%; 一、二班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是100%。三班及格率100%,优秀率68.2%。同学们在选择题上得分较高,说明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填空题相对较弱,更多的情况是汉字书写错误,这就说明了同学们的语文功夫存在着欠缺。材料分析题同学们答的很好,能用流利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失分很少,这就证明了教师在平常对学生们的能力培养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何改善?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而不是浅尝辄止。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

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比如有的同学说做题一快就忘了审题。我们答题的目的是把我们会的知识以某种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求答题的速度快慢。所以对审题问题要高度重视。告诉自己审题审题再审题。 2、加强大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缺补漏,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翻书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在总结中升华提高。 3、计划好复习的步骤,按照步骤一步步将学过的知识作系统的回顾,都有助于在自己的能力和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因此不必紧张焦躁,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弱点在哪里,针对弱点制定计划,有条不紊地加以实施,轻松备考,切忌东一头西一头乱撞,顾此失彼,乱了方寸,到头来事倍功半。“为什么”上多下工夫。要特别注意选择题的深度、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多角度、多层次、有跨度的问法,千万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那样会耗费大量时间却不得要领。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 一、均率统计 二、试题分析 本试题分两大块,(一)是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二)是非选择题,有简答题16,材料题17、18,探究题19. 这份试题,覆盖面广、基础性强,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中基础题约占75%,基本上没什么难度,都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应用、综合类试题约占25%,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拔高、探究。整体来看,试卷中无偏题、怪题。 三、答题情况分析及存在问题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通用11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与反思篇1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试题分析 本份试题难易适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选择题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单一知识点,但题干设计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也是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如选择题中的5、6、7、9、11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本试题满分4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错的有4、5、6、9、10小题4、6、10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对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情记忆不准,混淆导致出错。5、9小题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二)非选择题 21、(1)本试题满分4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3分之间。本试题学生的错字、别字太多,失分严重。另外出现的问题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准确,张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题大部分同学对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较多。(4)是开放题,大部分同学思维不太灵活,答题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试题满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第2小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把两次战役相混淆,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记忆不准,第3小题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没分析清,记忆不准确。 23试题满分13分,学生得分在9分左右。学生存在的问题是记忆不准,对知识点没掌握,胡乱拼凑。 24试题满分5分。得分状况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个别学生掌握不准确, (6)探究题 本试题满分16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国家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对,但错别字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存在的问题还是错别字较多,“嬴政”的“嬴”出错率较高,很多学生写成了“输赢”的“赢”;出错最多的还是最后一个试题,大部分学生不知亡国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汉武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错别字也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学生朝代顺序模糊,没记忆准确,出错最多的还是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形势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学科。 从这次初一学生的历史试卷来看,出现了很多空白试卷,且学生的试卷书写相当潦草,胡写乱写的学生很多,不及格人数占参考人数的13,成绩令人瞠目,同时为初三历史教学埋下了隐患。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历史学科,从而导致成绩低下,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使学生下半学期成绩能够得到提高。 2、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管理中重要环节。是测试诊断试题与试卷质量的有效性,从而保证试卷具有较高客观性的必要手段。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一 本次历史期末考试由教研室出题,从题目上来看导向还是比较科学的,有些许题目比较难,题目量适中,整个的分值安排比较合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整体效果相比较期中考试来讲学生慢慢形成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及作题方式了。 整张试卷总共有三个大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学生得分率很高,满分比例占有84%以上;图说历史这个题目学生对于问题的问法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得分不太高,特别是第二十题学生的得分率大概在68%左右;第三大题出题相对较活,这样的题目是很科学的,同学对学生的阅读与理解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同学对于学生在材料分析上的考查做得比较多,总体上来讲也就是这个题目相对较难的,因此初一的学生这个题目做得不是很理想,失分较多,得分率在51%左右。 这次考试整个七年级的总体情况如下:平均分是61.5分,及格率是58.33%,优良率为22.31%,,低分率是16.15%,最高分是97分,最低分是13分,所以整个的成绩一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当中还应当提高整个的平均分,另外低分率较高,对于这些后进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转化。平常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对课文的重要知识进行梳理以外,还应当多给些材料分析这类形式比较活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与应用能力,做到真正的活学活用。当然这个有赖于老师平常对学生进行的思维训练,因此本次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我们两个历史老师就有意识的将下个学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尽最大可能做适应地调整,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范文二 一、试卷的评价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总结

2008-2009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这次考试试题共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三)填空题(共17分)四)材料分析题,(第1题10分,第2题23分,共33分)。总的说来,试卷设计比较合理,难易结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叫高。难度适中。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一)选择题。 第1题,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D。隋末农民起义。有的学生选了A。 第5题,答案是D。主要因为武则天中庸人才,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第9题,答案是A。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第13题,答案是A,生活背景不同。 第23题,答案是D。因为,元朝时期,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

第29题,答案是C。因为,北宋时期,“瓦子”是一种娱乐和经营商业的场所。 二)填空题。 第1题,第一个空答案是吐蕃,第二个空答案是藏族,许多学生第一个空没有做。 第5题,第一个空答案是唐玄宗,第二个空答案是怀仁可汗,有不少学生第一个空填的是唐太宗。 第8题,第一个空答案是鉴真,第二个空答案是唐招提寺,第二个空没有一个学生做对。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第一问的答案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第二问,诗人认为当时唐朝的科举制很是了不起。同学们的答案百花齐放,只要意思正确九不扣分。 第三问,科举制的完善,有的学生答案不完整,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没有回答出来,因为,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中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 3、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综合题中表现尤为突出。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由于学生对浅显文言文材料未真正读懂,所以很多学生无从作答。”乱答一气。还有就是在作答中,语言表述不准确,逻辑较混乱,回答不规范,回答不得要领。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四、整改方向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5篇[修改版]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其中测试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分析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 二、学情分析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2.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七年级期中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我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

海口市七年级历史2023年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选择题 “尽管他是篡立,但使全国统一获得实现,功不可没……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这段话描述的是()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整整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面。故选A。 选择题 隋炀帝为加强南北联系和交流,征发数百万民工 A. 修筑长城 B. 修建都江堰 C. 开凿大运河 D. 兴修北京城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开凿了大运河,故C符合题意;秦始皇命人修筑长城,故A不合题意;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故B不合题意;明成祖命人兴修北京城,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选择题 朝为田舍郞,暮为天子堂。科举考试改变了古代读书人的命运。这一改变开始于 A. 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答案】A 【解析】 试题此题考查的是隋朝的科举制。此题考查的是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隋文帝在位时改变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高低选拔人才的方法,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此题选择答案A。 选择题

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誎则圣。”这说明他 A.鼓励手工业发展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D.关心百姓生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治国的理念,题目在讲到的是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所以B项正确,CDA不是题目的意图,排除。 选择题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盛唐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会客厅里有唐三彩和青瓷装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分析 通过对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现状的分析,阐述目前在试卷分析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历史试卷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下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 考试已经落下帷幕,为了更好地安排下半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此特对期中历史试卷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共三道题,分别为单选题、材料分析题、问答题,共计100分。就试卷难易程度来说,这张卷子难易度适中。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为选择题,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点包括这些:课本上的图文如4题,考核唐朝都城长安的城市平面图;文本中每一课的具有总结性的小标题如3题,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还考查了相关的历史典故: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与哪个有关?总的来说,选择题的难度并不大。尽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的答题情况并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学生根本不重视这么课程,作为这么课程的任课教师,我认为学生出现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本人认为,任课老师再兢兢业业,学生手头没有配套的练习,这都很难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这们课程。因此借这个机会我想跟领导说说我的心声:给七年级的政、史、地、生都配上相应的资料吧。其次就是任课教师教学任务没有落到实处即没有适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答题共两个小题:第1题,考查的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学生并不陌生,但材料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的,由于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加之学生根本没有识记这个知识点,因而这道题的答题情况非常的糟糕。第2小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知识。试题给出大运河的图片,结合图片来答题。这题考查的也是课本的基础知识,最后一个问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自由的发挥。因而这张卷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即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 1、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不强,如第22题中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图中学生对于重要的时间、朝代顺序模糊不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图片知识的分析,点明相关重要知识点。 2、材料分析题一直是学生回答的一个弱项,表明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第23题中的材料三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宋代商业发展与唐朝相比有何显著变化,在作答时需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提取最有效信息组织答案。而往往在答题时学生容易将史实过程作为理论分析的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阅读分析训练,充分搜集相关素材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训练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以便为后期难度的提高作好准备。如第21题提供了两段选自《贞观政要》的文言文,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明唐太宗为安定社会、保障民生上采取的主要措施,由于两段文言材料学生比较陌生且难于理解,导致本题得分最低。 3、在课堂教学中的事例和例证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感觉距离很近,这样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今后教学打算: 1、重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在历史学习中,基础知识部分是占主体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知识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对于课本一些重点知识一定要反复落实,要使学生能正确书写下来,避免书写错别字,要使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学生掌握准确无误。 2、对课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讲解。 由于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资料大多是文言文,所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关于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试卷分析是个很好的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篇1 一、选择理由: 七年级学生是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的头一年,他们在小学时没有接触过历史课,所以历史课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因而对于他们来说培养学科兴趣就尤显重要,而且七年级又是初中三年的基础一年,因此选择七年级做试卷分析就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和典型性。 二、试卷说明: 1、命题意图:历史学业考试试题本着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考试不仅能够喜欢历史课程,而且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改进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式,增强其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其学习质量和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命题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内容。 3、命题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版《中国历史》教科书 4、试题预期难度:0.70—0.80左右。 5、考试方式:闭卷 6、试卷结构: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7、试卷的价值取向: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每套试题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本套试题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例如第2、12、26题。

②列举“贞观之治”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例如第3、8、9、24题。 ③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例如第18、25题。 ④了解宋代的节庆活动,从而让学生从中汲取传统节庆活动优秀的精华部分,丰富我们当代的社会生活。例如第23题。 三、试题结构: 1、试题数量及结构: 2、试题类型及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 ①预期难度与实际考试难度基本吻合。说明本次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是合适的。 ②川原和西山大部分学校平均分都能及格,有利于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历史学科地位的稳固。 ③千渭初中的优秀率达到了将近45%,说明该校对历史学科教学重视,且该校教师基本上以区级以上教学能手或新秀为主,教师素质高也是重要原因。 2、试题优点 就7年级试题来说,优点是: ①出题人能紧扣课本,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能有效把握和指导平时的教学和学习; ②重难点突出,考查全面,准确,提问准确,并能联系现实,且题型多样; ③注重培养情感,试卷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④试卷呈现方式出现新变化,出现了辨析题。就整体而言这套试卷,有助于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努力方向提供指导,有利于增进7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 3、存在问题 当然本套试题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 试质量分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19134876.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题型较全面,考查的知识较全面,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较全面。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覆盖了教材前半部分每一课书的内容。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难易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中的个别小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外;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六个班,479人参考考试,优秀80人,优秀率16.7%,及格148人,及格率68.1%,最高分100分,最低分12分。各班比上个学期均有较大进步,尤其是普通班中的104班,及格率达73.36%,但非层次班中优秀的人数还是比较少。 三、学生答题质量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重点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如选择题全对的同学达11%,材料题和问答题都全对的同学达8%。 (2)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很多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3)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比较、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除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考试成绩的好坏,试题质量的优劣、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依靠试卷分析解决。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范文一 2013-2014第二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于2014年4月16-18日进行,本次历史试卷满分为100分,共五大题型:选择20题、组合列举1题、辨析改错2题、材料解析2题、活动与探究1题。从题型来看,安排比较合理,与中考题型吻合。从题量来看,个人觉得可以适当增加,毕竟,这是100分值的试卷。中考70分值的试卷组合列举题都是2-3题,10分,而这张试卷的组合列举只有1题4分。 从题目的呈现方式来看,汇集实物图片、图表、历史地图等多种形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如选择第8题:地动仪模型图、曲辕犁、筒车、罗盘针,第9题人面鱼纹盆、骆驼载乐俑,第20题辽西夏北宋并立示意图,第25题《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等。 从试卷难易度来看,难度适中,基础题比例较大,适合期中检测。如组合列举题考查赵州桥、《金刚经》、孙思邈、火药。如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李白的代表作等。 从具体的考点来看,知识点分布较广,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如活动与探究题的最后一问:“你认为评价一个历史认为的标志或方法是什么?”材料解析题24题的最后一问:“你认为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从考生成绩来看,差异很大。年级最高分99分,不及格的大有人在,二三十分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存在很大区别,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个体,因势利导,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总之,纵观这张试卷试卷,优点很多,但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的。如材料陈旧,与现实联系太少,或者说几乎没有。但结合教材内容来

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历史)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为七年级学生第二学期第一次历史考试,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历史答题的方法,学生在答题和解题中暴漏一些问题,所以对本次考试要做一个彻底的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为学校外面的人根据上课进度而命题。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分为选择题、列举题、判断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五个答题,共22个小题。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题2分,共30分。列举题有2个小题,期中第16题7分,17题5分,共12分。判断题分2个小题,其中第18题6分,19题8分,共14分。材料题分为2个小题,其中20题14分,第21题15分,共29分。活动与探究题为22题,15分。 本次试卷考试范围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从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至第十一课“元朝的统治”,考试的内容为我国古代的历史,考试范围不大,但是内容很复杂。 择题考查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广,很大程度上依托了历史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的具体知识点和具体表述,注意移情设景,整合课程资源。选择题整体答题较好,其中第3、6、8、12、14题出错率较高,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如第14题考查隋唐的战争及对应的成语,一综合灵活运用就分辨不清了。(2)历史时代特征把握不准确,如第8题,对于古代战争把握不准确。(3)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能力欠缺,如3、6、12对材料和选项就理解分析不到位。(4)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弱,如3题,同时体现出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不透彻。(5)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尤其是结合知识点就蒙了,体现在14题上。 列举题,考察隋唐的繁荣和古代的历史知识。其中第17题,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对于古代的知识掌握比较透彻,但是有的学生容易写错字,导致失分,学生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记清楚怎么写.第16题,考察战国的形势,学生答题很差,很多学生能记得战国七雄,但是要在地图中标识这些国家,学生就很容易出错,得分率就很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战国七雄把握很好,但是对于地图的把握却很欠缺,说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注重把握地图。以后在教学中要灌输学生政史地不分家,对于历史中出现的地图,学生也要正确的识记. 判断题,主要考察早期的政治和春秋战国的文化.这题学生答题较好,得分挺高,但是也有一些问题.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类型的题目,所以答题格式不好,不会很好的答题,答题混乱。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判断题答题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材料分析题,第20题考察隋朝修建大运河及其影响,第21题考察宋代的内容及其影响.第20题,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学习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其中第1小问,学生回答,但是由于审题不清楚,三个问题,学生答不全,得不到满分。第二小问是考察学生对变法内容的理解,考察对地方的管理,很多学生就没有答出来,甚至把大运河的内容都写出来,也没有答到知识点。第三小问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学生答题较好。最后一问,考察变法的影响,学生答题较好,说明学生课后复习的较好.第21题考察古代制度。其中第一小问考察制度的演变,学生答题较好,但是有的学生容易写错“科举制”,说明不够仔细。第二小问,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的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和学过的知识,学生

人教版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附答案和解析

2019-2020学年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1.古人评论隋朝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主要是指() A. 加快了隋朝的灭亡 B. 为人们游玩江南提供了便利 C. 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D.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2.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太宗”有关的是() A. 陈桥兵变 B. 统一货币和文字 C. 贞观之治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A. 天竺 B. 新罗 C. 波斯 D. 日本 4.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宋代哪一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A. 制瓷业 B. 丝织业 C. 造船业 D. 棉纺织业 5.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王安石变法 B. 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C.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 大运河贯通南北 6.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北宋、辽、西夏 B. 北宋、西夏、辽 C. 辽、北宋、西夏 D. 辽、西夏、北宋 7.率领唐末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是() A. 朱温 B. 赵匡胤 C. 黄巢 D. 陈胜 8.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在主要港口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是() A. 转运使 B. 通判 C. 蕃坊 D. 市舶司 9.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 丝绸之乡 B. 鱼米之乡 C. 瓷都 D. 产茶中心 10.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是在() A. 宋元时期 B. 战国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春秋时期 11.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是() A. 文成公主 B. 王昭君 C. 李清照 D. 武则天 12.元朝管理西藏设立的机构名称是()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13.灭亡北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辽 B. 西夏 C. 金 D. 蒙古 14.“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是指哪一地区成为丰饶的粮仓() A. 黄河下游 B. 黄河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C. 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 D.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 15.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出现的五个政权是() A.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B. 后梁、后晋、后唐、后汉、后周 C. 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 D. 后梁、后周、后晋、后汉、后周 1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 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朝代是:______ 。 (2) 唐朝时的国际性的大都会是:______ 。 (3) 宋代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______ 。 (4) 唐朝时期去天竺取经的僧人是:______ 。 (5) 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的朝代是:______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