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教师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德育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教师德育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言传身教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过程。那么,教师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应该如何进行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

一、教师德育教育的意义

教师是育人的工具,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身为教育者,具有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格和道德品质的重点。现代社会颠覆了很多我们熟悉的道德观念,孩子们成长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是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二、教师德育教育的实践

1.注重课程设置与内涵建设

教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通过课程展开的,因此,注重课程设置与内涵建设对于教师德育教育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设置需要注重注入现代文明的精神内涵,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更要重视道德教育,通过课程内涵的建设来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培养教师德育素养

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而德育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德育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各种方式,如读书、听讲座、交流等,培养教师德育素质,加强教师德育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育水平。

3.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

德育教育不仅需要注重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考察、个人成长计划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提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三、教师德育教育的探索

1.注重课堂教学

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借助与学科的融合,将德育贯穿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把德育融入到教学中,创造出一个既体现专业性又揭示道德意义的教育环境。

2.注重网络教育

网络教育是一个非常适合德育教育的平台。随着时代的更迭,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思想的主流途径。通过网络,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道德素质教育平台,利用全media的形式和方式,创新德育教育课程的形式,增加课程的吸引力与互动性,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四、教师德育教育的示范作用

1.树立行业标杆

作为德育教育的从业人员,教师不仅是学生德育的引领者,也是教育行业的领军人物。如果教师身上缺乏优秀的道德品质与良好的教育素养,那么教育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成果。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自我素质,做行业的标杆。

2.充分发挥教育资源

在德育教育中,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展开教育,如参观、体验、交流等,激发学生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堂、网络等教育资源的效应,以此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结尾:

教师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需要注重德育理论的实践,需要提高教师素质、注重课程设置与内涵建设、注重实践操作等。通过这些措施,加强学生的道德意识、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与道德观,对于人们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教师德育教育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做越来越好的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德育实践心得体会12篇

德育实践心得体会12篇 德育实践心得体会1 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要从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抓起。抓好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必须学会做德育工作,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担任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要尊重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的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其次,老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 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生铁炼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戴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来,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五育并举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探索和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自编教材《新编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五育并举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探索和实践—以广东科技学院自编教材《新编大学语文》教学为例 摘要:用"五育并举"育人理念引导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不仅符合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符合应用型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对应用型大学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广东科技 学院为例,结合学院发展实际,将"德育"元素具体渗透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课堂实践活动等各个教学环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五育并举;大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索;实践 一、“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五育并举”是国家为培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所需人才的重要举措,“五育”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劳育”五大模块。近年来,广东某学院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培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制定“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战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落细、落实。“五育并举”突出价 值塑造,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 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引导行为习惯,激发兴趣爱好,增强综合素质,培 养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拥有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与价值追求、具备 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合格社会公民和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能 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根据《广东科技学院五育并举 建设方案》,全体在校生的“五育”采用积分制,学期末各学院会组织辅导员开 展五育反思总结会,学生对一学期的五育表现进行汇报;还把“五育”纳入评优 评先、入党的考核指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五育并举视域下,大学语文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的探索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的探 索 摘要: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 应针对德育教育要求,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创新学科德育模式,即以挖掘教材资源、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丰富教学内容,以创新教学 方式来落实德育教育。通过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挖掘德育活动的价值,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活动;渗透策略 道德与法治课以社会发展、学生真实生活和实践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课包含很多与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灵 活运用这些教学素材和资源,有效地组织与构建课堂。德育 渗透也有助于学生认知体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建立。道 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内外目标,也能够让学生从对这门课程的 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的价值分析 初中年级段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 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但青春期

的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一些人和事的认识会有偏差,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时候德育教育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学科德育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实施德育教育有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德育教育的有效实施,对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道德与法治课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既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内容,又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为主,但受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为考试而教道德与法治课,学生为分数而学道德与法治课。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展示德育内容的深度与丰富性。德育教学拓展内容单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力度不足。在课程构建上,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德育活动和实践,无法帮助学生将德育内容内化为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学校德育实践心得体会(通用6篇)

学校德育实践心得体会 学校德育实践心得体会(通用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校德育实践心得体会(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德育实践心得体会1 于我而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仿佛永远都只是书面用语,永远只在我的作文中出现。一边写着“学会向父母感恩”之类的话题作文,一边对父母颐指气使、大声吆喝。若不是这次的“五个一”德育实践活动,或许我仍然这般任性。 “五个一”中有一点是为父母做一顿饭。当然,它的含义不仅仅只有这一顿饭。应付任务的做法自是只做这一顿饭或者不做。然而,我想学校的用心是在于让我们从这一顿饭中体会到父母天天为我们作出可口饭菜的辛苦。像我,第一次是不情不愿,第二次觉得麻烦,第三次更是觉得厌烦透顶。而父母,却天天,从我们出生到现在的十六个年头里,不停地做着这一件事。诚然,他们自己也要吃饭,可是,当你有目的地为了另一个而去做时,会格外的用心。即使饭菜不比餐馆、饭店的可口,可这些家常菜中包含的爱意是独一无二的,每家人家都有其独特的味道。比如说,我永远吃不惯我表姐家的饭菜,太过清淡,只因为我表姐不爱吃重口味的。 在这次实践活动的这一项目中,我所做的,仅是暑假六十天中的几顿饭而已。这一点点的小事,却仍不让父母省心。第一次做饭,无从下手,除了炒蛋什么都不会。父母不旦要教我如何去做,还要时刻担心我是否又被滚烫的油滴溅到、在我操作失误时来挽救整锅菜。第一次做饭的结果并不乐观,但是看着略焦的、油亮亮的小菜,还是很有满足感的。我的父母并不会像许多中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老套情节“父母一个劲夸做得好吃而实际上却难吃的紧”这样夸我,而是很不给面子的指出“难吃”,并吩咐我改天再做。然后,饭后大大小小的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及经验(7篇)找总结网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及经验(7篇)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及经验(7篇) 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都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此时该好好地做个梳理并写一份工作总结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学校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及经验,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总结及经验篇1 一、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很重要。 作为班主任,在校期间我尽力处处、事事都为人师表,无论是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还是在劳动中,还是在教学中,我都在尽量践行着为人师表的准则。毕竟一个满口脏话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文明为人;一个圆滑、世故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正直为人,一个不思进取的教师,如何去引领他的学生分秒必争地求知求实。 二、关爱和宽容每一位学生,即使是最让你讨厌和最让你难堪的学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时我们当老师,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总认为这个学生身上毛病太多,我不得不“教育”他一下,或是一堆大道理,或是一顿训斥。其实,教育学生时,不能太急了,尤其是涉及到品德修养方面,要学会去轻轻地去关爱和宽容他们,尤其是那些“问题生”,因为宽容他们,他们才会有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才会信你说的,我的德育工作才会在他们身上顺利开展。 三、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上严格要求学生,绝不要为管学生而管学生。 我们都知道,要想做好事,必须做好人,必须给他们提校规以外且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要求。如: 四、适时总结,及时表扬,不当众点名批评任何一名学生。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不停的做人做事。我们班主任应该抓住每天的典型的人和事,适时总结很重要。适时总结犹如太阳适时普照大地,雨水适时光临土地一样重要。适时总结后,要及时表扬,甚至是奖励,这会激发做的好的更加努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中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究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 广泛关注,尤其是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一生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相关 教师也要结合当下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不知 不觉中,实现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这样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突破。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中德育教育;实践 前言:在过去阶段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只是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学科成绩,既 没有重视学生的思维发散,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德育培养,这对于学生未来发展 非常不利。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强调素质教育,教师除了传授一些基础的 学科知识以外,还要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和其他素养的全面提升, 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德育教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不断 突破和创新,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德育教育 不论何时何地,在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都要清楚的认识到,学 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教师必须要从过往的教学观念和束缚中,挣脱出来,才能根本性的提高教育质量。与之相反,若教师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尊重,那么学生身心如何发展,教师都会忽略,而且德育教育自然也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进而出现一种情况,教师孜孜不倦绘声绘色的开展德育教育,而学生稀里糊涂,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因而,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示完全尊重, 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举例来讲,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应尽可能的 处于平视的状态,并表现出平等且友善的沟通态度,针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教师 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和沟通。又如,对于高中阶段 的学生而言,虽然已经实现了身心的全面成长,但是也仍然存在不成熟的地方,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现状分析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构建网络,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本文对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作了探讨。学校德育工作体现了社会主 义学校的教育功能,德育工作能否取得实际效果,这关系到德育功能能否发挥 出它的真正作用。学校能不能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德育功能是否真正与学校其他教育功能 相结合,从而突显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特别是师范类学校的德育工作,更是 关系到学生毕业以后能否以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和影响他的学生,这是关系到几 代人的大事。因此,有必要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进行探索和实践。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实效性,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 个人的工作经历,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参考。 二、解放思想,积极培育新时期的德育观念 多少年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学校德育工作是务虚的,对德育工作来说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德育工作方式 方法上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轻学生。由于思想上不重视,必然会使德育工作实效性低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改变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加强德育工作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提高学校工作的实际效果。这为 我们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要提高德育实效,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进行思维创新,用现代师生观、人才观和育人观来审视当 前的德育工作,要切实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说德育,以本书为中心的教德育, 关起门来灌德育的现状。从而确定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载体的新世纪德育理念。通过活动,使学生在广阔的德育天地里发展个性,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齐抓共管,共同构建学校的德育网络 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各科教师一定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各 科教学之中,不管文科理科都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关键是教师如何寻找 切入点,激发闪光点;关键是教师如何花费心思设计学案使德育和各科教学结

德育实践报告(10篇)

德育实践报告(10篇) 德育实践报告1 转眼间,几个月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除了学期考核,还要德育实践报告的总结。如果按一个月一次的德育实践,那我们一共只需要做四次。这四次我并没有刻意去做,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第一次我选择帮阿姨打扫宿舍楼卫生,这是大家会普遍选择的行业,第一次我也不例外;第二、三次我和班级几个人参加了人口普查,看似简单,但在书写过程中,不能出现一点点的问题,否则视为无效。第四次的选择让我有了责任感,让我知道了,选择了一件事就要坚持的做下去,虽然在过程中会有无赖、唠叨、冲突、甚至后悔。但这不能作为你放弃的理由,只能仅仅算作借口。这个活动是去“安徽船民子弟学校”支教,这是属于志愿者义务,是一种不求回报的付出。这不是一节课,一星期,一个月,而是一年,如果只是抱着玩玩的态度是不能胜任这个任务的。当初也没有太肯定的想要做这个任务,但到了那里,我的心态改变了,看到破旧的大铁门和房子,教室里了粗糙的小黑板,独一无二的篮球架,我似乎心灵有点触动,但这并没有太大的障碍阻止我,真正触动我的是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和老师们认真的态度,卑微的环境并没有给孩子的内心留下障碍,在这里他们学习、玩都很开心,在这里很容易勾起你的童年时代,儿时的各种玩法都

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通过这次的实践,给了我们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让我感性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在这个实践的道路上我们会有艰辛与微笑,有所收获,然所学是开始,新的考验和抉择要奋斗不息、磨砺前行,请不要让我们年轻的时光留下太多遗憾,所以做了一件事就不要轻易地放弃。德育实践报告2 本课题是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__年7月1日经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批准,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负责人向课题组成员及在座教师做开题报告。 一、关于本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 实践 Summary: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变得愈加重要,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要以培养学生德育品质为首要教学任务。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时候,教师要兼顾以“示范班级”为载体的“常规立德”;以劳动教育、生活实践、志愿者活动为载体的“生活启德”;以读经典诵经典为载体的“经典润德”;以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的“环境融德”;以常规活动为载体的“活动载德”,以此为抓手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体系。 Keys:立德树人;德育工作;“五德” 引言: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进程逐渐加快,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起着积极作用。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育人员需要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途径以及方式,以此来强化德育的效果,使德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科教兴国依旧是我国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战略,所以学校方面必须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先进精神,打造素质优良的教师团队,为德育建设的全面开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储备。首先,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来说,德育教育都是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既然为人师表,就要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现代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其次,对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职能,学校方面应注意组织教师开展系统化的国学教育,确保教师的师德素养能够得到全方面的提升。再次,学校应该提倡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磨练教师的道德意志、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操,确保教师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在言行举止中充当学生的表率。最后,德育教育是新时期课程改革所着重强调的内容,所以为确保教师能够在该项工作中尽心尽力,学校还应该将一个班级德育教育的水准,作为教师评职晋级以及年终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制定相对详细的师德水平考评细则,从而提高德育教学工作者队伍的专业性。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不是指由教师向学生谈谈而谈做人的大道理,而是要求教师将德育教育内容和学科教学内容无缝衔接,实现立德树人思想的全面渗透。所以,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科中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精准整理,既不要让学生感觉道德与教育内容过于突兀,也不要使课程设置过于枯燥。因此,教师应该走入学生群体,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为其普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及早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就要高度注重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的开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方案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 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材都 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果不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德育教育的效益 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善于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 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既是学科教学的必要,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 根本要求。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体现了时代要求。教师在日常 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 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 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应 该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现实中,德育教育不容乐观,在目前初 中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掌握, 只注重中考的要求,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离弃于课堂 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研究学科德 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着力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整合、提高实践活动资源的利用效率, 把它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来,形成德育教育的课内课外教学长 效机制,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加强时代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中培养的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是教师

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构想: 1、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之道,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①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序列,语文、数学、英语、 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 科德育序列。 ②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切合点,探究其重要性、必 然性、可行性。 ③切实研究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形式,真正使德育落到 实处。 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 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的内容: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 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①开展德育理论创新研究,探究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研究各学科德育因素并形成序列。 ③研究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符合现 代教育。 ④摸索、实验与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的教育法。 3、课题的创新构想: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互动式教学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充分的展 示与发展,让德育教学更贴近生活与实践,回归教育本质。同时 为环节升学压力和德育工作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 践探究 摘要:自立德树人理念实施以来,将德育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成为全体教师 亟需研究的课题。道德与法治(下述简称道法)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将其 融入不同学科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语文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弘 扬使命,其中蕴含的道德内容与德育教育不谋而合,以此为载体融入道法教育具 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语文教学中融入道法教育的优势,进 而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详细论述语文教学融入道法教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实践探究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借助学科共通知识实施教学成为一种常态,跨学科教育 作为实效性较高的一项教育模式,以此为教育窗口落实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的 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具有可行性。语文和道法课程教学目标一致,即培养学生道 德品质、行为习惯、民族情怀等等。基于学科之间的相似性,在语文教学中融入 道法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优势 (一)丰富学科知识体系 语文学科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点,教育不能以教材为主,而是结合课程教 育目标拓展教学空间,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中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开发其思维空间。尤其是处于积累关键阶段的小学生,教师更应挖掘相关学习资源,丰富学科知识 体系。道法重在培养学生德育精神,规范其言行举止,与语文教学不谋而合[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法知识点,无疑是促进了传统文化赓续延绵。 (二)辅助落实立德树人

自立德树人理念提出以来,德育教育就融入了不同学科。尤其是小学阶段, 教师应站好第一班岗,贯彻落实德育教育远大目标。语文和道法学科在德育教育 方面具有共通性,融合教育无疑是夯筑了育人堡垒。具体来讲,语文学科包含了 传统道德品质,如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等等,这些知识点 在道法学科同样存在。基于两门学科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相似性,将道法融入语文 教学无疑是促进立德树人目标落实的关键。 (三)满足新课程教育要求 新课程提出了跨学科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遵循学科之间的相似性,整合与归 纳知识资源,实现综合育人。语文与道法之间在塑造人格品质方面目标一致,跨 学科教学无疑是拓展了教育范围,为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障。新课程注 重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中知、 知中行,在知行合一中逐步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 跨学科教育更有助于学生笃行知行合一,值得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探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课文内容,实施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法内容必须结合文章具体的故事情节,找准道法教育 支点,进而实现由点到面,由此及彼。具体来讲,在语文教学中,将符合文章教 育目标的道法元素汲取出来,与对应的课程融合,在融合中实现育人。例如在教 学人教版三下《我不能失信》时,可以结合道法三下“我很诚实”实施教学。两 门学科都是以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为主,在融合教学中既能加深学生的语文知识记忆,又能促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明确诚实守信的重要性[2]。又如在教学四年级 上册语文书30页的习作时,可以指导学生阅读《道德与法治》书中25页的《爸爸,您辛苦了》一文,孩子们从生动的语言和准确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了一位 “老黄牛”式的爸爸。在情感教育中引导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促使孩子们回家 多做家务,长大后要好好报答自己的父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道法内容时,教师应结合课文具体情节渗透相应的道法知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二)创设教学情境,领悟其中思想

在教育中,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把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结合起来

在教育中,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把知识传授与 价值塑造结合起来 现代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我们具备优秀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因此,德育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德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是一种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人的品质的过程。我们不能仅仅注重知识传授,忽视道德教育。德育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不仅是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学校育人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中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处世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关心学生的品德修养。教师不应该仅仅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课程中的涵义,深入探讨社会现象和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即如何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行为,引导学生始终遵守课堂纪律,夯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品德修养的基础。 其次,在课外活动中,学校也应该注重德育教育。学校可以通

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丰富的成长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服务社会、为他人着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意识。 最后,家庭教育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情感教育,鼓励孩子在思想上独立、自主和自信,培养孩子的坚韧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孩子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家长还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如共同观赏电影、剧场、美术馆以及运动等游戏活动,加深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负面,并逐步发掘孩子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这样,家庭教育就会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会得到有效的推动。 二、结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素质。要让德育不只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需要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和影响,从而在减少道德与纪律问题上见到实效。 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可以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效益。在知识传授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道德与伦理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世

教师德育教育的路径与措施分析

教师德育教育的路径与措施分析引言: 教师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品德与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价值取向的重要环节。本文将着重探讨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路径与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个人能力。 1. 加强教师德育素养的培养 一位德育教育者首先需要具备自身高尚的德行和良好的道德操守。教师应通过道德修养与个人实践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道德品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如勤奋、诚信、友善、公平等。 3. 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环境。教师应努力创造积极向上、崇尚理想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深受感染。例如,举办关于道德教育的活动、组织德育讲座等,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4. 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创设德育教育专门课程 德育教育专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接受道德教育。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科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理解并运用道德原则。

6. 推行德育教育学生案例教学 通过学生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道德行为的具体表现。教师可以选取 具有启发性的德育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7. 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应积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 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并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8. 创新德育评价方式 传统的德育评价主要依赖于德育考试和综合评语,但这些方式无法全面客观地 评价学生的德育发展。教师应创新德育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如学生自评、互评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9.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德育教育 现代技术手段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辅助资源。教师应善于运用电子媒体 等现代技术手段,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在多媒体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1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辨能力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要灌输道德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应开展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 总结: 教师德育教育的路径与措施包括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价值观培养、校园文化 的构建、志愿服务活动、专门课程开设等。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家校合作,创新德育评价方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辨能力。通过这些措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与道德培育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与道德培 育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初中阶段教育的 主要目标,道德与法治学科也开始备受关注。在初中各个学科都推行德育的大背 景下,道德与法治学科更是成为初中德育融入课堂的主要平台。基于此,初中道 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必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重视道德培育的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动初中德育教育持续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教学 与初中阶段的其他文化课程相比,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意义,它并不是简单德育观点的堆积,更是为学生的成长负责任,帮助其成为有道德、 懂礼貌、有情怀的合格公民。该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无法准确定义道德 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具体内容,需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同课 程中的德育知识,在了解学生对德育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让学生学会自己明是非、辨善恶,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创建真实情景,感知课程的意义 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学科被边缘化,成为学生心目中“放松”的学科,不需要认真的学习态度,并不会主动学习和探究。然而,在核心素养下 的要求下,初中学生应该通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 律常识,并能够自觉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无法完成课程的德育目标。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该突出学 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的主动能动性,情景式教学是较为有效地教学 方式。在情境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担任组织者、引导者、合 作者和监督者的身份,通过创设各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中,体会到每个人应 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应该具有的道德观念。通过具体的事件来明确自身立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的 实践探索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这使它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高度一致,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校德育融合可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一体化,更好地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实现德育和教学的双赢。本文针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及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学校;德育融合;措施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德育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有着先天的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教材中基础知识与德育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社会规则,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科学制定学生发展的序列目标 在深入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础上,某市实验小学邀请高校专家入校指导,针对不同年级与发展阶段,制定了校本化的德育序列目标:一、二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学生习惯养成,将品德发展与生活教育相结合;三、四年级的德育目标为培养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智慧;五、六年级德育目标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要求学生能够发展与完善自我,关注社会,面向未来。以上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各有侧重,但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道法课程与德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德育目标的制定让学校能坚持以正确的方向、客观的规律引领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2深入解读教材,提升德育能力

小学德育的教学内容设计较多,除基本的课堂知识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有着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楚意识到这一特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知识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将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优秀的德育能力。 例如在对《欢欢喜喜庆国庆》进行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对教材中的基础内容进行解析,通过内容的分析不难发现在这一章节渗透爱国情怀的教育不仅符合教学内容,更是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祖国成立的艰辛过程,随后可通过展示阅兵仪式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强盛和发展的迅速,并根据阅兵活动中讲话的内容进行家国情怀的逐步构建,使学生在全国的联欢中感受祖国的魅力。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能够根据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思考,在课堂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并通过融入德育知识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德育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3改进教学方式,开展德育渗透 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展开的过程中,一般教师都会采取生搬硬套的固定教学模式,或者只归纳出知识重点,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产生短暂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往往会因为长时间的理论背诵和知识累积,对学习的产生疲惫以及抵触的感觉,没有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只是简单浮于表面,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逐渐遗忘,因此,对本学科的知识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教师要改善陈旧的教学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把教材内容灵活的运用,融入德育的思想理念,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领域的探索和学习。 4联系实际生活,实现德育渗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停留在理论知识的层面上,要注意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将所学结合起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所学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实现理论的落地,通过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而以往的小学道德法治教学,很多教师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只注重理论知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 探索 摘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更应该担此重任,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打破传统的教学思维,探寻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增强和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他们身体及心 理发展的需要”。故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平时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班主任交流,收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例如:在导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时,师生日常交往中的点点滴滴制作成短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离不开我们的教师,教师为我们付出的不单单是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他们每天从早自习到晚自习备课、判作业、课间操等方方面面默默地付出了很多,为接下来的《走近教师》《师生交往》作良好的铺垫。 二、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探索 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探究、思考性。同时,结合课题目标,以及知识内容来合理地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并以具体问题的

驱动下,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思考、深入探索,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升自身 的自主思考、剖析及探究能力。此外,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还应链接学生的实际 生活,使教学内容鲜活生动,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专 注力,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少年有梦》一课为例,需 要根据中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设计问题,使其成为任务驱动的核心内容。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十九大精神中的“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提出 “思考如何培养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青年”“如何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的问题。其次,学生要联系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深 入分析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从学习、价值观、品德等多个方面进行自我总结与反思,能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有效地增强了责任意识,拓展了任务思维,提高了理解的深度与高度。 三、开展案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讨交流 案例教学模式是通过呈现案例,把学生带入到真实的案例情境中去,学生通 过分析案例,探讨交流,评价案例从而解决问题。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参 与到课堂中,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充分发挥主体地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品德修养不自觉地得到提升,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一目《走近教师》中的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四有”好教师)时运用《感动中 国人物》—张桂梅的案例。首先,为学生播放了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 感动事迹的短视频,其中了解到她身患二十三种疾病,长期服用药物;从教几十年,为了让大山的孩子们不辍学,她不辞辛苦地家访1500多家,走十一万公里;当自己病倒住院了,还对县领导表示:“能不能把自己的丧葬费提前用在需要的 孩子身上”。张桂梅从教几十年来,成立了一个福利院,领养了117名孤儿等等。其次, PPT展示了张桂梅办公室墙壁上的一句话,让学生讲一讲观看视频和读这 一段话后的体会和感受,同学们都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认为:“她把自己省吃俭 用的钱都花在了学生身上,甚至还给学生留下了葬礼的费用,她热爱工作,关爱 学生”。也有学生表示理解了为什么张桂梅老师如此地受到学生爱戴,被山里的

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摘要】 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对学生语文 素养有着积极影响,能够提升学生的修养和提高语文能力。融合德育 教育与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阅读 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德育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之间有着互动关系,对学生成长有综合影响,并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德育教育的实 践与探究,能够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在学生综合发展中的作用,促进 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德育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学生、素养、修养、态度、阅读能力、写作教学、互动关系、成长、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1.1 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语文学科 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 展至关重要。通过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德 育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 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德育教育

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德育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学生成长发展。 1.2 德育教育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 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认知能力。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进而提升自己的情感认知能力,使语文学习更加真实和深入。德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德育教育能够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展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生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教育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德育教育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使语文学习更加充实和深入。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助于学生情感认知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又能够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使语文学习更具有深度和意义。 2. 正文 2.1 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 (4)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数学不仅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共识。立德树人是我们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数学教育也不能例外。因此,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立德树人与小学数学教育 1. 立德树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培育造就大批具有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实践动力和责任担当的人才。根据教育部2007年发布的《印发〈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2007-2010年)〉的通知》指出,教育应该融入高水平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这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立德树人”,意味着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强调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品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立德树人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要以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科精神、课堂氛围等多种教育方式全面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引导,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提高自我认知和道德水平。 2. 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域之一。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学理念主要有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小学数学教育语文教育、科学教育一样都具有鲜明的人文精神。在传授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为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理念、优雅的情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实现 1.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激情 教育的实质是是人的发展,而塑造人的德育就更是一个艰难而重要的过程。教师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值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赋予其正确的道德意识。教师应当以激情、热情、爱心和理念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学环境,并给学生举国自豪的科技文明感等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