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 房地产发展 现状

中国 房地产发展 现状

中国 房地产发展 现状
中国 房地产发展 现状

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

标签:中国房地产房地产投资

现今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有以下特点:

一、投资方面

1投资增速趋缓,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仍保持上升趋势。2004年房地产投资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7%。比2003年回落2.2个百分点。从2004年的年度变化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呈下降的趋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速度同步,调控效果显现。但是2004年投资的增速仍然比1998年年均增速占5.6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仍然持续上升,2004年接近19%,为1986年的最高。

2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继续减少。从地区结构看,2004年东部、西部投资占全国房地产头部的比例,东部下降,中西部增大;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率的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和中部增速加快,西部有下降趋势。从商品住房投资的类型结构看,2004年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继续下降,有2003年的6.1%下降至4.6%,为1998年以来最低。实际上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从2001年以来处于减少趋势,五年减少了6个百分点。

3国内信贷比重降低,但对银行的依赖度依然过高。2004年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1-3月份降到24.33%,1-12月份下降为18.4%。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比重以及增长速度均为1998年最高,资金结构有所调整,但国内贷款额从1998年以来持续增大,2004年超过3千亿元,为1998年的近3倍,也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时在其他资金当中,80%左右来自个人信贷,房地产的资金仍有超过50%的来自银行。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度仍然过高。

二、房地产开发特点:

1土地开发面积减少,购地和开、竣工面积增速减缓。全国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从1 997年-2003年年均增长2400万平方米,2004年出现下降,比2003年下降了2

400多万平方米。土地购置面积从1997年-2003年年均增长4842万平方米,20 04年增量减少了500多万平方米。

2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房地产开发市场中据估算有50%左右来自于拆迁产生的被动需求。由于被动需求,城市拆迁不仅放大的城市需求,同时由于安置不合理等原因,使城市拆迁成为社会最尖锐的矛盾之一。2004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拆迁规模受到遏制,商品房的被动需求减少。2004年中央出台了包括冻结土地审批在内的一系列严密措施,但暂停土地深市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圈地反弹已经成为违规的主体。目前占地冲动的机制和管理体制仍没有完善,加之冻结土地审批使许多地区建设用地需要得到积累,再次出现圈地反弹的可能性也存在。

三、房地产销售特点。

第一,销售量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以及销售给个人的购房额持续上升,04年商品销售量比03年增加4500万平方米,为住房商品化最高值。年销售额超过1万亿,为1998年的4倍多。个人购房所占比重持续增加,一直占90%,反映居民对住房需求旺盛的态势。

第二,房价大幅攀升。全国商品房价格1998年至2003年,年均增长59元。2004年大幅攀升,这一年增长了355元,达到了2700元每平方米。住房价格从98年至0 4年增长了695元,其中03到04年增长了352元,占50.6%。房价上涨是综合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包括土地价格上涨、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新建住宅品质提升、中低位商品住房供应比重下降、投资和投机性购房的拉动、地根、银根紧缩,影响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房地产市场存在着特定形式的垄断、房地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起的产业,较高的利润是吸引资本向其流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宏观调控措施总体上抑制了商品房供应量的增加,推动了价格增长。

第三,需求依然旺盛。2004年销售量持续大幅增长,表明需求依然旺盛,支撑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一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住宅价格增长速度;二是城镇化加速带动商品

房需求;三是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但1998年以来的7年间,有3个年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应当审慎地看待当前的有效需求。

从以上对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房地产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开发商自有资金比重低,房地产市场资金依赖度比较高。

第二个个问题,圈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第三房价增长快,对民众的心理预期比较大,住房比重偏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第四个问题,住房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政府好、门槛高、受益面窄

第五个问题,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负债率高;

第六个问题,二手房房源没有释放,供给不足,市场需要规范;

第七个问题,房地产中介诚信缺失;

第八个问题,拆迁安置补偿不合理。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不断;

第九个问题,观念有待于改变,发达地区租价比例为40%,法国为36%,英国为34%,新加坡为30%,美国28%,这种状况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对此适度的投资性购房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十个问题,房价过高,使中低收入者购房更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会矛盾;第十一个问题,房地产商观念落后,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很好地负责好业主的利益,甚至任意侵害,从而无法打出品牌优势;

第十二个问题,相关法律没有跟上市场发展速度,在房地产交易中消费者处于严重弱势。考察近些年有关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从房屋的预售、销售,到交房、物业管理,每一个环节,如果开发商和消费者发生纠纷,最终的结果大都是消费者大败而归、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据媒体报道,曾有房地产商私下里对记者说:“做生意十多年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弱势的甲方。“

第十三个问题,各方利益主体实力相差巨大,无法做出个兼顾各方利益政策。目前的政策很多都是中央一级的部门和部门之间在打架,都是很有势力的团体之间在打架。为什么打架?为了利益,为了部门利益,为了团体利益。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所有和房地产有关的部门、有关的团体,他们所发布的规章,他们的所谓表态,哪一件不是和自己的权力、利益紧密相关,哪一个不是在为自己推脱责任?

根据房地产的现状与问题,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归纳一下,如下:

第一,实施以抑制投资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把好银行贷款的门槛,解决贷款风险。按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分析,只要银行要求所有贷款人的自有资金准备程度与银行贷款的资金相差无几,那么即使房价波动大一点,对于银行就不会出现危机。该政策会使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融资将趋向多元化,房地产将从项目导向型向资金导向型转变。

第二,规范土地市场,控制土地增量。经营型土地使用权全部招牌,使土地市场更加透明,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管理;

第三,做好土地总体规划,根据耕地保护建立责任保护,从而使增量和控制更严。这将导致被动需求下降,二手房市场将持续升温。拆迁工作应慎重进行,促使拆迁导致的需求下降。同时随着二手房政策的管理和实施,继续放量房源,增强市场活力。

第四,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的试点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房地产基础数据及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二是房地产信息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发布;三是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预警预报制度的建立。”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沈建忠介绍,目前,建立房地产信息平台的工作基本上全面启动,同时建设部还委托上海社科院和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进行相关指标研究工作,并准备与北京的一些大学合作,预计9月份可提供初步的研究成果。该预警预报体系的建立,将改变经济学家和宏观调控政策在房地产方面缺乏统计信息支持而无法全面理性地分析出房地产

概况而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

第五,企业洗牌重组,市场竞争回归理性。土地市场阳光化,房地产企业将走向平等竞争,质量、品牌、资本的竞争将成为竞争的基础。土地资源将更有效配置到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导致企业的洗牌重组持续进行。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概念炒作标新立异,适应了高收入阶层的文化品味和时尚的需求,今后市场重心须转向中低收入者。购房者将更加重视住房的原本本质,改变概念吸引购房的策略将逐渐失去光彩,品牌竞争将回归理性;第六,中央政府应协调有关房地产的各部门,倾听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出台有利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策。

中国房地产行业在2002-2004三年间实现了高速发展和规模化扩张。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从2002年的7736.42亿元增至2004年的13158.25亿元,增幅高达70.08%;商品房施工面积从2002年的9.28亿平方米增至2004年的14.05亿平方米,增幅达51.42%;各项房地产开发统计指标全面大幅上扬,尤以商品房销售额为甚,2004年商品房销售额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375.71亿元,增幅高达81.35%。

中国房地产行业所处的大开发时代迅速造就了一批超大规模企业。本次百强企业研究结果显示,规模性10强企业的总资产共计1298.82亿元,其中,中国海外发展和北京天鸿集团的总资产超过200亿。规模性10强企业的施工面积总计2270.59万平方米,占据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1.62%的份额,其中,中国海外发展和万科企业股份的施工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总计726.51万平方米,占据全国商品房竣工面积1.71%的份额,如万科企

业股份的竣工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2004年房地产行业内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百亿企业”。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百亿”,是指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房屋已交付使用,完成经营结算后,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调查数据显示,百强企业在2004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布为,10亿元以下的占49家,10——30亿元的占35家,30——50亿元的占9家,50——100亿元的有7家,没有一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真正超过100亿元。

百强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时期,且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

百强企业整体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只有部分百强企业增长缓慢。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在30——50%和50——80%的百强企业最多,各占23%和21%;此外,分别有7家和8家企业的年均增长率在80——100%和100%以上,但也有18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负增长。在房屋销售面积增长率上,百强企业较多的分布在10——30%和3050%之间,各占23%和22%。

成长性10强企业的成长速度更快,平均主营业务增长率达到92.84%,比百强企业平均水平高出近39个百分点;平均房屋销售

面积增长率为70.66%,比百强企业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土地储备面积合计共5000万平方米,规划项目建筑面积储备总计约5300万平方米,体现出成长型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但是,多数成长型企业在规模性上并不占据优势,要在市场中把握住机遇,获得更快的增长,就要在企业经营、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突破性。

领袖级企业呈现“均好性”发展,其他企业的综合实力亟待加强

据TOP10研究组资料。综合实力10强企业的平均总资产为145亿元,平均施工面积为290万平方米,平均竣工面积为85万平方米,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56.76亿元。成长速度上,综合实力10强企业近2年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增幅高达51%,房屋销售面积平均增幅为31.3%。盈利能力上,综合实力10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占到了70%,总资产回报率为4%——7%,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达13.32%和10.02%。从房地产百强企业的基本面看,整体的“均好性”有待加强。受益于2004年主要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良好表现和回报,百强企业在规模性和成长性方面均表现良好;然而,多数百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2004年利润总额超过10亿元的百强企业屈指可数,有多达29%的百强企业其利润总额还未能突破1亿元。百强企业的当务之急是控制过快的规模扩张和成长速度,全力提升盈利能力,以改善企业自身的“均好性”结构,进入一个良性的“做强”阶段。

二、百强企业整体状况分析

房地产百强企业区域分布仍呈现不均衡性,华东地区数量激增

房地产百强在区域分布上仍延续了2003年百强分布的不均衡

性特点,受区域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占据了百强总数的82%。其中,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分别占有27、37、18个席位。今年最显著的变化是,华东地区的百强企业数量激增,而华北和华南两大区域的百强企业数量却呈现减少的趋势,华中和西部地区的百强企业有一定数量的增加。房地产百强企业的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房地产市场表现。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房地产市场销售额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从2003年的15.86%上升到2004年的18.63%,增长近3个百分点;而北京房地产市场占全国的份额则一直维持在12%左右的低水平。华东地区显然是200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最具吸引力区域,除上海以外,杭州、苏州、南京、宁波、青岛等华东二线城市也都吸引了大量房地产投资和跨地域开发的百强企业的进入。华中和西部地区也在释放其潜力,地区性房地产企业在与一些全国性跨区域开发商的竞争中

扩大区域市场份额。

百强企业经营业绩普遍提高,涌现一批超大规模企业

TOP10研究组对房地产百强企业的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房地产投资额、房屋施工面积、房屋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等规模性统计指标研究表明,与去年相比,房地产百强企业的经营规模差异依然较大,但整体规模普遍提高,并涌现了一批超大规模企业。从百强企业总资产规模分布看,企业总资产主要在10——50亿之间,10——30亿的百强企业占总数的34%,30——50亿的企业占26%,超100亿的企业也达到13家之多。企业开复工面积有显著增加,过100万平方米的企业从去年的15家增至现在的30家,过200万平方米的企业也由去年的3家增至8家。

从百强企业的经营业绩分布情况看,2004年百强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大幅提升,但调查数据表明中国房地产行业还未出现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亿企业”。2004年百强企业的销售面积有较大程度提升。与去年相比,销售面积在30——50万平方米和50——100万平方米之间的百强企业各增加了12家和9家。销售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百强企业更从2004年的1家增至现在的6家。从企业实现的主营收入情况看,2003年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

以下的占62家,而2004年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10亿以上的占一半以上,并且主营业务收入在50——100亿的多达7家。但是,2004年百强企业中没有一家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行业内的一些超大规模企业比如中海、万科、合生、绿地等2004年房地产销售额在70-100亿之间。

百强企业成长性良好,盈利能力相对滞后

在本次百强研究中,针对市场关注的焦点,加入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的客观评价。研究组利用企业经营业绩的增长情况来反映其成长速度。2002-2004三年中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在30——50%和50——80%的百强企业最多,各占23%和21%;此外,分别有7家和8家企业的年均增长率在80——100%和100%以上,但同时还有18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负增长,这表明百强企业整体处于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但仍有部分百强企业增长缓慢。在房屋销售面积增长率上,百强企业较多的分布在10——30%和30——50%之间,各占23%和22%。

土地储备和规划项目面积是衡量一个房地产企业是否具备发展潜力或持续开发能力的两个基本指标。从土地储备上来看,面积在100——300万平方米的百强企业最多,占36%,有16家企业储备土

地500——1000万平方米,甚至有5家企业的土地储备超过1000万平方米,说明百强企业具备很强的发展潜力。

研究组通过企业的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利润总额、净利润等基础经济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百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从利润总额的分布上看,大部分百强企业集中在1——3亿的中低水平上,占43家;3——5亿的有13家,5——10亿和超过10亿的百强企业分别只有8家和7家,还有29家百强企业的利润总额尚未突破1亿元。从净资产收益率上看,半数百强企业集中在5——20%,只有个别百强企业的收益率高于50%。

百强企业凭借品牌价值实现规模化扩张

百强企业中,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价值的房地产品牌。根据TOP10研究组2004品牌价值研究成果,中海地产、万科两大房地产行业领导品牌的价值分别高达26.01亿元和22.37亿元,大规模开发和品牌复制已经扩张到10余个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复地、绿城、金地、大华、万通、阳光100、北京城建地产、沿海等百强企业,尽管品牌价值未过10亿,也以惊人的成长速度加快市场占有,实现品牌的迅速扩张。

三、百强企业TOP10研究

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根据200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的各项指标(规模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性指标)的综合评价,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为: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和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第一,第三为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绿地集团和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列第四,其后依次为富力地产集团、大华(集团)有限公司、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绿城集团、北京天鸿集团公司。

TOP10研究组认为企业的综合实力反映了企业在规模性、盈利能力、成长性三方面的均好性,对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TOP10的研究表明,综合实力10强企业具有规模大、盈利能力强、成长稳定的特点。从规模性看,综合实力10强企业2004年平均总资产规模达到145亿元,平均年开发规模高达29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平均实现85万平方米,平均实现房地产主营业务56.76亿元。

同时,研究结果平息了在房地产行业内的“百亿企业”之争,数据显示,没有一家企业的房地产业务收入超过100亿,中海、万科、合生、绿地等领先企业的房地产销售额也只在70-100亿之间。从综合实力10强企业盈利能力看,企业利润总额在10亿元以上的占到了70%,总资产回报率在4%——7%之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分别为13.32%和10.02%。综合实力TOP10企业同样也呈现稳定增长的特性,近2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51%,房屋销售面积平均增长率达到31.3%。

2004年中国各主要区域房价的快速上涨成为收入增长的动力,尤其是上海房地产市场,迅猛的市场发展造就了如上海绿地集团、大华集团、复地集团这样的区域性房地产旗舰企业;另外,10强企业每年新增土地和项目储备都在百万平方米,10强企业中,合生创展累计土地储备达到1228万平方米,万科、中海发展项目储备超过900万平方米。丰富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储备为10强企业稳定增长提供了前提条件。

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规模性TOP10”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根据200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规模性指标(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施工

面积和竣工面积)的综合评价,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规模性TOP10为:第一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位列第二,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和北京天鸿集团公司并列第三,其后依次为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农工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住总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结果显示,规模性TOP10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约为130亿元,其中,100——200亿之间的有3家,中国海外发展和北京天鸿集团总资产超过了200亿。规模性10强企业对房地产的投资总额达到了410.6亿元,施工总面积约为2270万平方米,竣工总面积约为730万平方米;其中,万科2004年以开发投资额超过80亿元、施工面积超过380万平方米和竣工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名列规模性第一。

从规模性10强企业的股权结构看,除万科企业股份外,其余都是具有较长开发经验的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他们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为政府承担安居工程、重点工程的开发建设。北京天鸿集团公司开发的北京超大规模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开发的数十个经济适用房小区,为几十万人解决了住房问题;上海城投置地承担着上海2010年世博会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北京城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多个场馆以及奥运村的开发

建设。这些老牌国有房地产企业在当前市场竞争中,面临如何整合资源,实现跨区域开发,在企业“做大”的同时争取企业“做强”等问题。

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盈利能力TOP10”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根据200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的赢利能力指标(净利润率、净资产回报率、利润总额、净利润)的综合评价,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盈利能力TOP10为:第一为上海绿地集团,其后依次为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华(集团)有限公司、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OHO中国、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盈利能力TOP10企业利润总额之和约为73.86亿元,其中上海绿地、中国海外发展、合生创展、万科企业股份、大华集团超过了10亿元;净利润方面,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2家,5——10亿元之间的企业有4家,其他企业在1——5亿元之间。盈利能力10强企业平均净利润率达到了17.79%,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3.8%,盈利能力10强在百强房地产企业中表现突出。这些企业不但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而且实现了盈利的高速增长。比如,万科企业股份2004年实现净利润8.78亿元,同比增长速度高达61.9%。

在盈利能力10强企业中,有4家房地产企业来自上海,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32.7%,其中有2家超过了50%;万科企业股份有37.4%的盈利来自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海外发展、合生创展也有很大部分业务分布在长三角地区,这些企业的高盈利能力与2004年整个长三角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不无关系。上海绿地、大华集团、复地集团等企业的丰厚盈利分别来自他们在上海地区的数10个房地产项目;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旗下11家房地产公司也凭借以上海为中心,辐射长三角地区的跨区域开发,2004年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200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成长性TOP10″

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根据200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的成长性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房屋销售面积增长率、土地储备面积、规划项目建筑面积)的综合评价,2005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成长性TOP10为:第一为复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阳光100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沿海绿色家园集团分别名列第二和第三,其后依次为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房产集团有限公司、宁波银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同景集团、武汉宏宇实业有限公司、明园集团有限公司。

成长性TOP10企业平均主营业务增长率达到92.84%,比百强企业平均水平高出近39个百分点,以亿城集团为例,2002年完成业务结构调整后,房地产收入迅猛增加,到2004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98亿元,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9.6%;成长性TOP10企业平均房屋销售面积增长率为70.66%,比百强企业平均水平高出34个百分点;成长性TOP10企业的土地储备面积合约为5000万平方米,规划项目建筑面积储备合约为5300万平方米,体现出成长型房地产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多数成长性TOP10企业并不具备规模优势,要在市场中把握住机遇,获得更快的增长,就要在企业经营、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突破性。沿海绿色家园集团以绿色住宅为主题逐步在全国各地形成了绿色住宅开发的新模式;同景集团的“高山流水”在西部的别墅市场独树一帜。

四、百强企业百强之星

在百强企业中,往往是特色经营企业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一类百强企业坚持通过专业化做强,这类企业既包括经营大众住宅的一些特色企业,典型如万科,也包括一些专门经营商业地产的企业,如四川蓝光、北京住邦和广西东方航洋。一类房地产企业在当地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依托区域性品牌效应,有目的地进行跨区域扩张,同时这些企业的业务向整个房地产产业链延伸,形成多元性特征,这类企业如卓越置业、北京阳光100、广厦房地产、福建正荣等。

在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已经超过国有企业。尽管如此,国有企业依然是房地产市场必不可少的运营主体,他们以自己的经营特色在市场中站住了脚。一类国有房企通过上市保持有良好的资金链,通过业务重组,逐渐实现房地产业为主业经营,在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比如北京天鸿、北京城建等;一类国有房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再处于优势地位,但通过开发大面积经济适用房、参与城市改造等规模性建设,跻身房地产百强企业,比如上海中环、北京金隅嘉业、北京北辰置地分公司、上海城开、厦门海投、青岛伟东置业、北京昊远隆基和天津津滨发展等。

五、百强企业发展趋势

通过合并及战略联盟实现规模化扩张

房地产百强企业要做大,必须实现规模化扩张,这一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已得到共识。目前多数房地产百强企业主要靠自身多年长期积累,凭借某些区域市场的非常规快速发展和良好回报,实现了迅猛的增长,但这种增长的可持续较差。国际的一些领先房地产企业发展经验表明,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时,通过并购和战略联盟的方式整合产业链是实现规模化扩张的有效途径。国内房地产百强中的领先企业已经开始逐步

走向通过合并及战略联盟来实现跨区域开发,从而进行自身的规模化扩张。比如,万科并购南都子公司,北京万通和天津泰达,中远房地产和天津顺驰的战略联盟,这些房地产百强企业在成为市场竞争对手的同时,注意相互间在研发、采购等领域的分工、合作和战略联盟,将形成“双赢”的良好局面。

明确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逐步将企业做大做强

近几年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市场分布越来越广,母子公司关系越来越复杂;市场上产品结构日益细分和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要把企业的规模转换成效益,使企业保持持续健康的增长,企业必须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将企业逐步做强。

本次百强企业研究表明,国内领先房地产企业集团如中海、万科、合生创展等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不但具备了一定的企业规模,而且在盈利能力、成长性方面表现突出。一个良好的发展战略规划对这些领先企业的均好性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万科企业股份在2004年年报中明确提出要将“有质量增长”作为未来10年的战略目标。着眼长远发展,明确的战略规划将是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房地产资金来源发生重大变化,直接投融资将成为主流

受2004年中国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资金来源发生重要变化,非贷款类资金来源增长迅速。数据显示,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定金及预收款等其他资金增幅较大,其中利用外资的增幅达到23.72%,定金及预收款增幅达到45.43%;国内贷款在房地产资金比例中明显下降,降幅近5个百分点,而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在资金来源中比例大幅上升,分别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而从消费层面看,近半年来央行连续两次的加息以及首付款比例的提高,会抑制一部分的需求,从而影响定金及预收款的增长。房地产百强企业在遭到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政策收紧的环境下,需要拓展更多的资金渠道以保证企业的发展。本次房地产百强企业中有35家是上市或控股上市公司,另有多家百强企业正在谋求上市。除此之外,国外房地产基金开始大举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摩根士丹利、美林银行、ING、GIC等国外房地产资金与国内多家房地产企业频频联手,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合作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等,多种融资渠道逐步打开,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对未来中国房地产企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近五年中国房地产发展变化 2016年 巴曙松:中国房地产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观点地产网讯:4月12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在深圳出席活动时表示,目前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的高库存是并存的,所以没有改变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目前库存量过大,以消化库存为主,整个行业还在收缩的大趋势。 巴曙松指出,即使是一线城市,房地产的新屋销售和新开工面积之间的传导周期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行业在逐步收缩的趋势。 关于近期部分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巴曙松认为,跟这些一线城市长期供应不足有关,如,与一线城市长期土地供应不足,容积率定得偏低,对于人员流动趋势判断没有充足的预见性等,都有直接的关系,但这个改变不了整个房地产行业逐步在往下回落的趋势。 对此,他提出建议要化弊为利,201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划,其中强调城市土地建设。 他表示,房价上涨的城市基本上是老百姓用自己的货币选票选出的中心城市。下一步配套的改革要变成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比如深圳,如果地价上涨让很多制造环节在深圳有压力,就应该主动迁到东莞、惠州。相应的,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地铁、城际的交通、生活的便利就要打破原来的土地制度、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制度,要有城市群的布局规划大格局。 巴曙松总结称,要把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压力顺势引导成建设未来城市群的正面发展动力。 2015年 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走上转型之路 目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从2015年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情况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doc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市场供给基本平衡 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状况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规模与全行业的发展步调是一致的。1992年~1993年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峰时期,1994年以后随着全行业步入调整时期,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呈现出增速减缓的态势,1998年房地产逐步走向复苏后,房地产业的开发投资增长率也走向回升,200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额6245.5亿元,同比增长25.3%,至2002年前11月,全国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长达到28.2%。 从房地产业的投资结构来看,1996年开始,我国房地产业投资结构开始向住宅转移,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重逐渐上升,2001年住宅投资占房地产业的投资比例为68.5%,2002年1~11月,这一比例已上升为70.7%,办公楼投资稍有上升,商业用房投资的比重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投资结构的这种变化基本符合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 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分析 2002年,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1年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都有较快增长,新开工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27.2%,施工面积增速21.5%。今年1~11月份,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80730万平方米,增长22.6%,本年新开工面积3676万平方米,增长19.1%。考虑到新开工面积的较高增速,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内施工面积还会出现较快的增长。从竣工面积来看,1998年以来,房地产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开始回升,受工程建设工期较长的影响,商品房的竣工面积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200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竣工面积16271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分析 住宅、办公楼、商业用房是房地产市场供给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中住宅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商业用房市场次之,办公楼市场所占的比重最校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存在着以下特点: 住宅供给平稳增长,住宅供给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其中别墅和高档公寓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安居工程所占的比例有所上升。根据国际经验,发展中国家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在5%~10%比较合适,因此近几年我国政府严格控制高档物业的投资,高档物业在房地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已降低到10%以下,普通住宅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2002年1~11月,住宅投资占房地产行业总投资的比例已达70.7%以上,比去年同期增长29.6%。 办公楼市场供给有所增加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我国房地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然而随着国内的投资速度放缓,但是消费需求依然旺盛,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房价虚高,空置率居高不下。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却是:中国房价总体已高得离谱。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房地产蓝皮书》来看,中国的房地产的增幅一直保持在20%以上,同时房地产价格一直呈显著上升的趋势。 2 房地产市场中博弈行为分析 2.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复杂的市场,是整个房地产产权交易的集合。房地产的交易过程就是房地产博弈过程,同时房地产的价格也是市场上主体之间博弈行为的结果。随着产权的受让方以一定的价格获取房地产产权,产权让渡方让渡房地产产权以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交易的价格由此形成。 2.2 房地产市场的博弈主体 房地产市场中的博弈主体有很多,一般包括房地产开发商、银行、房地产的消费者、房地产相关专业人员、政府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但是从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的主要博弈主体还是开发商、政府和消费者。他们之间既有相互之间的博弈,也有同类主体之间的博弈,最终决定了房地产的价格。 3 博弈模型与博弈分析 3.1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的博弈分析 首先我们通过土地的供给与需求曲线来看一下土地价格为什么会如此高? 通过图形可以看出,土地的稀缺性,房屋开发量不足决定了房地产商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由demand1曲线向右移动变成demand2曲线),如今房地产商不惜投入大笔的资金进行土地的储备,大势“攻城掠地”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政府也把有限的土地资源拿到市场上进行拍卖和抛售,说明了土地的供给在不断减少,而政府对于农村郊区土地的开发和强制征用也证实了可用作开发的土地在减少,这样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supply1曲线向左移动变成supply2曲线)。经过曲线的移动后,两条曲线的均衡点也由E1变成了E2,很容易得到土地的价格升高了。 模型分析:首先对于某一块土地,假设当地政府和开发商是信息完全的,双方都知道对于这个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收益为多少,双方博弈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分配这个收益E。作为政府,这块土地的成本就是基本的行政费用,而作为房地产商,他的整个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地价、建安费、销售费用等等。假设土地市场的逆需求函数为p=a-b×Q(p),土地的固定成本为C,那么政府的收益函数为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1998年国家停止福利分房实行住房货币化后,房地产业开始真正发展起来。90年代发展壮大,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占GDP 比例逐渐增加。21世纪随着城镇居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购房需求不断增长,房地产业得到飞速发展,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城市达到2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到70%。住宅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达4%,城乡合计达7.5%,房地产业己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近两年来住宅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5个百分点左右。关键词:市场发展 (一)房地产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第一,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4010.17亿元,到2004年达到13158.25亿元,房地产投资额平均每年增长100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第二,开发规模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从1999年的56858万平方米上升到140451万平方米,增加了83593万平方米,平均每年增长25 %,房地产开发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的各项指标增长速度都在10%以上,最高接近30%,近几年增长的更快。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一,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①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②中部的增长速度(除了销售额)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除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③地区间差距正逐步缩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西部的房屋销售面积占全国销售面积的比例都较前有所增加,且中、西部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在全国的份额也在增加,由2002年的13.6%,21.7%上升到15.7%,24.3%,中、西部居民购买商品住宅的增长比例较大,均高于全国平均的增长比例。可以看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地区间正逐步缩小差距。 第二,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表3-4可以看出: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24.91 >西部地区23.25>中部地区22.06。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5.1%>中部地区4.6%>东部地区3.6%。 (三)房价居高不下 近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三高”,房价高、居民购房热情高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高。2004年全国商品房价格大幅攀升,达到了2714元/平方米,比2003年增长了355元,远大于19982003年年平均售价的增长,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商品房均价分别达到8627元/平方米、6232元/平方米、6037元/平方米,与之对应的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6683元、15638元和27596元。

中国房地产现状及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房地产现状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侯金鑫 学校:南昌航空大学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05月8日

摘要 现今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房地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支撑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它也肩负着重任。房地产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无可厚非的成就,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它的过快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过快的发展使得我们只能片面的认识到这个不断壮大的行业,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解决问题。随着政策,需求,竞争等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国房地产目前的局面也不容乐观。同时,房地产的市场开发,销售,以及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我国房地产市场想要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本文通过市场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房地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国民经济,市场化,保障监管制度

目录 一.引言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产业的作用。 1. 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 2. 创新并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3. 具有突出的扩散效应。 (三)房地产业的支柱性地位。 三.住房市场化成就及问题 (一)概括发展 (二)八大成就 (三)存在的问题 1.政策混淆 2.住房供应体系不健全 3.房地产市场不规范 4.制度建设不完善 四.房地产中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片面的认知 (二)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缓慢 (三)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 (四)地方政府违规操作 (五)开发商的垄断经营 五.解决目前房地产行业存在缺陷的有效政策及手段 (一)对于政策混淆的解决手段: 1. 区分房地产政策和住房政策 2. 建立健全政策审批制度 3 加大房产政府调控力度 (二)解决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 1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2 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3 逐步完善房地产业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1.加强对商品性住房的预售许可管理 2.规范商品住房的预定和销售 3.严格控制监督住宅的建筑质量 4.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5.控制恶意垄断 五.结束语 六.参考文献

目前国内房地产基金发展现状和问题

目前国内房地产基金发展现状和问题 私募股权房地产投资基金是指从事房地产的收购、开发、管理、经营和营销获取收入的集合投资制度。房地产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证券的方式,募集投资者的资金,委托给专业人员专门从事房地产或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投资,投资期限较长,追求稳定连续性的收益。基金投资者的收益主要是房地产投资基金拥有的投资权益的收益和服务费用。 一、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 1、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况 据清科研究中心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度,房地产行业共有31个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占到传统行业投资案例总数的42.40%,投资金额达30.37亿美元,占传统行业总投资金额的46.6%。2007年整个年度,呈现活跃的状态,相比2006年度稳中有升。2008年度下旬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地产私募股权领域的资产配比有所下降,其直接表现就是募集资本大幅紧缩。从2008年底至2009年底仅有一支规模为4亿美元的私募房地产基金完成募集。而2009年度至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私募股权基金规模鉴于政策累积刺激等因素影响又有幅度上的上升。中国本土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在2011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截止至2011年三季度,当

年共有22支私募房地产基金募集到位32.25亿美元,其中,由本土 机构募集基金数量及金额占比分别超过到了80.0%和70.0%。 2、成立背景——独立私募房地产基金vs房地产企业旗下私募房地产基金 目前活跃在中国市场的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以鼎晖房地产基金、普凯投资和高和投资等为代表的独立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另一种是由房地产企业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并发起设立的房地产基金,其中主要代表包括金地集团旗下的稳盛投资、以及荣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荣盛泰发基金等。对比两类基金,前者熟悉资本运作,在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运作方面经验更为丰富;后者对中国房地产行业具有深入了解,并且具备丰富的业内资源,但是在基金管理方面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两类基金各具优势,在中国私募房地产投资市场并驾齐驱,形成了现阶段我国私募房地产投资市场的竞争格局。 3、基金管理——引入外援vs 自主管理 我国房地产企业设立的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引入外援”和“自主管理”两种方式。2010年,金地地产旗下私募房地产投资管理机构稳盛投资宣布与瑞银(UBS)合作成立“瑞银金地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I”(UG基金),由稳盛投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目录: 一.了解房地产 (2) 二.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2) 三.我国房价走势 (3) 四.房地产现状成因分析 (4) 五.对我国房地产的未来预期 (5) 六.报告总结 (5)

一、了解房地产 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房地产由于其位置固定、不可移动,因而往往又被称之为不动产。它分三种存在形式: (1)单纯的土地,如一块无建筑物的城市空地; (2)单纯的建筑物,如在特定的情况下,把地上建筑物单独看待时; (3)土地与建筑物结合的“房地”,如把建筑物和其坐落的土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也就是说,土地和建筑既有各自独立的特质内容,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不论土地和建筑物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或以结合的形式存在,都属于房地产,是房地产的一个部分。 房地产业:是从事土地和房屋开发经营的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二、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 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统计,自从199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已超过五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方米。 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它自然就不会形成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房地产业,这一亿万价值的巨大商品开始起动,开始流通。 1998年-2007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平均每年增长24.3%,销售额年均增长33.2%,但在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面萎缩,房地产交易量和房价齐跌。2008年全年总计商品房销售面积下跌19.7%,销售额下跌20.1%,十年来首次出现年度房价下跌。但2009年后,房地产市场开始反弹,量价齐升,房地产业反弹,泡沫再度出现。部分城市的房价增长过快,大型城市的销售价格,租金以及房价收入比出现不平衡,开发商高价抢购土地,购地价格已严重偏离合理水平,呈现泡沫化。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主要是大城市的局部性泡沫,但是今后可能向二级城市扩散。如果泡沫破裂,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短期内随着房地产的活跃,房价较低的中小型城市将面临上涨压力,但是长期来看中国房价仍面临下调压力。 三、我国房价走势 这是我们找到的我国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一手房指数环比数据以及走势图: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进入世纪以来,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日趋火爆,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地财富奇迹,在很多地区,房地产业甚至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地支柱.在这种大地风潮之下,人们纷纷涌向房地产领域,不论之前做过何种工作,仿佛一旦进入房地产就可以资产翻倍.然而,经过几年盲目地火爆之后,房地产市场地泡沫不断增大,国家和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些调控措施不断出台,房地产市场终于开始逐渐回归理性.那么,国内房地产业未来地趋势又是如何,当房地产企业不再暴利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会如有些人所想地那样彻底崩盘亦或是逐步走下坡路呢?本文认为对这个问题地思考将有助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地规范化发展.虽然在过去地几年中房地产市场展现出了不完善地一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作为有着刚性住房需求地房地产业依然会继续稳定地发展下去,而本文地研究在理论上金额以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这个产业.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 房地产投资状况 从目前国内房地产地经济来源分析,房地产投资依然呈现出不断增长地态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比重也比较大.这种投资一方面来自国内民间资本地投入,另一方面就是国际投资.其中前者是主要投资来源,占到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额地绝大部分,年这一比例约在左右,而从增长速度来看,除了年有较小回落,年至年都保持了高速增长状态,年随着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地出台,这一数据又逐渐开始归落.从投资结构来看,投资对象则逐渐由商业营业用房转向住宅投资.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开发状况 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地统计数据,国内房地产开发整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新开工面积增多,竣工面积增速减缓.随着国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地一些改变,一些开放商对土地地囤积情况逐渐向使用过渡,开工情况增加很多,但是为了保证足够地利益,往往故意要求施工单位减缓进度,导致竣工面积地增长很缓慢.二是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房地产开发不断出现地负面拆迁新闻,国家也对此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若干文件用于规范拆迁规模和方式,但是土地使用依然难以得到控制,这其中既有开放商地想法,也有地方政府地授意,而且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经济问题.国家审计署发布地《个市县年至年土地管理及土地资金审计结果》,列举了个市县在土地出让、征用及相关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规、不规范地问题,实际情况可能远不止如此.国土资源部和监察部年联合召开地电视电话会议中,通报了年月至年月全国“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清查整改情况,个省(区、市)不同程度存在“未报即用”违法用地现象,其中包括一些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至今年月日,全国共清理“未报即用”违法用地案件宗,涉及土地总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房地产销售状况 从房地产市场地销售情况来看,销售量呈现出一定地波动,从年至年,销售量不断增加,即使在年中间有过短暂回落,但是从全年来看,销售量仍然是增加地,国家统计局公布地数据显示,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首度超过亿平方米.尽管面临严厉地楼市调控,商品房开发投资全年同比增速仍然达到.但是这一情况到年随着国家调控地坚决执行而发生了改变,数据报道年房地产市场相比年下降了左右,且这一比例依然在继续增加中.但是房地产销售价格和销售量有所不同,虽然调控力度很大,但是房价近年来依然处于高位运行,虽然在个别地区稍有回落,但是不具代表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房地产价格依然较高.从房地产市场地需求来看,受中国城镇化运动地影响以及年轻人落户城市地主观意愿,房地产地刚性需求依然很强,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地因素就是投资性购房热度依然不减.中国城镇化是目前世界上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大规模地城镇化,在“十一五”期间城镇化已经到了,规模是非常巨大地,这场城镇化运动也使中国人地生活发生了非常深刻地变化,也直接

中国房地产投资状况分析报告_secret

中国房地产投资况分析报告 当前,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已经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不健康因素,因此,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主要任务。为掌握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状况,我们对2001年年初以来房地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及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分析。 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据统计,2002年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只有61家实现上市融资,融资总额仅为80亿元左右。房地产企业债券自2000年以后再未发行,原有的少量债券也已兑付。国家预算内资金每年也仅有10多亿元。2003年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信贷规模的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途径,如机构投资者开始参与房地产投资,房地产基金开始运作,信托资金开始进入房地产业,海外融资也发展较快。目前,由于房地产基金刚刚起步,投资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不足300亿元,房地产业直接融资比例不超过2%,因此,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仍然主要是银行贷款,而以投资和投机为目的的社会资金及海外热钱近两年也成为推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资金来源。 国内银行贷款占比情况

从国内外情况看,房地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一般占到60%左右,这是房地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房地产业的银行贷款主要表现为土地储备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销售环节的住房按揭贷款,开发商的自筹资金和工程垫款也大多间接来自银行贷款。具体表现为: 国内银行直接贷款占比明显下降。直接贷款表现为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购房贷款。2001~2003年,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左右的水平;以个人按揭贷款为主的购房贷款平稳发展,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由25%升至28.3%。2004年,由于国家对房地产用地和贷款实行控制,同时,个人消费信贷不良率开始上升,商业银行提高住房消费贷款发放标准,房地产贷款增长趋缓,房地产开发贷款和购房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6.6%和24.3%。今年第一季度,由于上年储备项目较多,房地产贷款投入有所增加,房地产开发贷款在房地产投资中的比重达到19%,而取消住房按揭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对房地产消费贷款影响较大,购房贷款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下降到17.3%。房地产开发贷款与购房贷款合计占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比重,2001~2004年分别为43.6%、48.1%、49.4%、40.9%,今年3月末为36.3%。房地产市场中的银行直接贷款占比2003年年初以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房地产企业部分自筹资金间接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比例逐年提高,由2001年的24.1%上升到2004年末的27.4%,到今年3月末,已达到30.1%,提高了6个百分点。多年来,房地产企

房地产行业分析

篇一: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房地产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史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三、我国房地产行业企业分析 四、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趋势 五、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分析 六、我国房地产行业人才分析 七、部门猎寻目标--企业介绍 八、部门猎寻目标--企业排名 no1: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历史】 房地产历史变更:我国房地产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一度销声匿迹,被福利化的单位住房供应制度所取代,自从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业重新兴起,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以来,我 国住房分配和供应体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得到了迅猛 增长20以上;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92年以前的8平方米,提高到了现在的20平 房地产发展初期: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人公开地把房地产看成商品,更不会把它作为商品来买卖。 初步形成和发展阶段,是房地产业的第一次高潮,使住房这一大商品的属性得到了 要求:“城镇住房建设要保持合理规模和增长速度,适当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住宅 商品化进程”。 国房地产业已经出现走向商品经济的第二次高潮,而其重要标志就是,房地产业在 房地产发展至今: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及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和法律与国际惯例靠拢,国外公司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进入我国,尤其是外资机构 no2: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行业的概貌:概貌一:我国房地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运行机制,整个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概貌二:除房地产开发业外,十年来,还逐步形成了以评估、经纪、咨询为内容的房地产 概貌三:全国各地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各地出现了许多成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它们中有 行业的发展: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正在步入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 期, 人们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和城市人口大幅增加,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市场消费主 其次: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世界知名实力雄厚的国外房地产开发商加速抢滩中国房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浅谈中国房地产现状 从大的经济形式来看,目前中国为通货膨胀时期。中国通货膨胀率官方公布为:3.2%(我认为远远大于这个数值).而国际经济学上讲膨胀率3%为红色警戒。通货膨胀的意思是:国家发行的货币流通量大于市场实际需求量。通俗的讲就是钱不值钱(这跟国际上的货币兑换率不冲突)。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其中房地产业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年初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再次加力让2011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在中央坚强的调控决心下,房价会不会回落,楼市会不会降温,成为许多准备买房者心中最大的疑问。一面是限购、信贷收紧、房产税试点等政策的冲击;另一面是通胀压力加大、股市低迷的现实经济环境……在充斥着各种各样变数的房地产市场,房子究竟要不要买成为购房者面临的大问题。 一、中国房地产的现状 深入了解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才能看到房地产业目前存在的困难,才能正确面对现实,改造现实。 1、当前,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1)为什么说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 无论从“租售比”还是“房价收入比”上衡量,都能说明:中国的房价虚高,尤其表现在一线城市。比如一般认为良性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租售比为1:200到1:300,房价收入比为4至6倍。我们身边可以看到的租售比为1:600甚至1:1000、房价收入比为20倍甚至30倍的比比皆是,都远远超出可以接受的范围。 部分“口水”专家(他们的特点就是:靠嘴巴吃饭,讲大道理,到处讲经说法,只要出钱死的可以说活)频频亮相媒体,谈经论道,鼓吹中国“特色”,声称房价不高。房价高不高我们可以简单地算算账:以20倍的房价收入比为例,如果衣、食、行不花费一分钱,恭喜你,20年的收入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岁开始赚钱,4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如果衣、食、行花费收入的一半,同样恭喜你,40年收入的一半可以买到房子,也就是从20 岁开始赚钱,60岁可以买到房子了,老了以后,不会居无定所,相信这样的压力情况下谁都不敢生病。当然,如果是购房投资,以1:600的租售比为例,如果你30岁买到一套住房出租,中间不空租,600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也就是50年后,你就可以幸运地收回投资,房子虽然年纪大一点,土地使用年限已到,但所有权还是属于你的, 近期,部分城市地价开始跳水,大幅下调,土地流拍频现,土地市场明显降温,说明地价存在泡沫。2010年6月2日,武汉在楼市新政后第二次拍卖土地,6宗地块中,有一宗流拍,武昌中山路一宗地块楼面地价仅卖1820元/平方米,回调幅度超过1000元/平方米,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1.泡沫成份开始收缩,市场价格在高位运行的同时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一些城市的房价开始下降2007年以来,在紧缩政策调控下,我国的房市的泡沫成分开始收缩,一些城市的房价虽然仍然较高, 但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 2.成交量萎缩,空置率上升与房价下调相对应的是,购房者观望情绪严重,房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地产商空置率大幅上涨。同时,近年来,房贷一直被我国银行界视为优质贷款项目,各大银行为了 争夺此项业务展开恶性竞争,不断降低门槛,导致房贷规模成倍扩大。房贷业务“一枝独秀”的繁荣背后,是潜在的巨大风险。据统计,我国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是直接或者间接 地来自银行贷款,而个人通过按揭贷款买房的人,占全部购房总数 的比例高达90%,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绝大部分风险系在金融机 构身上。并且,由于房价下跌,一些购房者将拒绝偿还银行贷款。 而这些风险最终无疑都会转嫁给银行,从而导致我国的银行业面临 巨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剧我国经济波动。 4.房地产中介经营困难由于房市不景气,成交量急剧下降,加上来自房市的竞争加剧和规范性制度约束增强,一些房地产中介出现 了经营困难和倒闭。 5.我国房地产业存在多大的风险。第一,中国开发商的自有资金严重不足,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第二,垫资建设。 在土建时,让建筑承包商带资垫付,将成本转嫁给建筑承包商。第三,通过资本市场“集资”。即使在当前国家出台了这么多宏观调 控政策后,房地产股依然红火一片。这种结果值得决策者深思。当 泡沫破灭,开发商逃之夭夭,股民们将再次品尝痛苦和无奈。 交易行为种类

最新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宏观分析

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宏观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和现状总结,分析了目前房地产价格的不合理性,以及宏观调控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地租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近年来最红的经济话题莫过于房地产问题。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安家立命”、“安居乐业”的说法,与此息息相关的“房子”在国人眼中自然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市场应该是开始于1996年左右。房地产业在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率先起步。1998年,中国开始了“房改”,那一年,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为中国经济低增长的影响,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为个人房贷提供了政策支持。由此,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中国步入了房地产市场化的高速发展期。 房地产市场化的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的市场化,人们在计划经济时期被压抑已久的对房产的需求被激发出来,供需规律开始发挥其魔力,虽然供应量越来越大,但是需求更为强劲,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2006年以前,房屋销售价格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2006年到2007年,房价开始出现异动,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直到2008

年,房价才有所回落,但仍然远远高于以前。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发现,自己就算不吃不喝,光凭工资得几十年才能拥有一套仅够容身的房子。 二、对我国现在房地产价格合理性的分析 世界银行认为比较合理的房价与人均收入比是4—6倍,为房价收入比所设定了5的警戒线。而从上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一警戒线。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也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房产品结构失衡的现象,房地产的总量大于有效需求,商品房空置率远超过国际警戒线。同时,房地产过剩与短缺并存,一方面,大量的商品房积压,这主要是指没有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对市场有效需求估计不足,过多投资高档住宅,导致了空置;另一方面,大多数居民的住房还十分紧张,普通住宅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供给短缺、增长缓慢。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样的高房价是不合理的。虽然房地产业的快速增长可能会使GDP呈现出一种非常繁华的景象,但神话一旦破灭,后果不堪设想。大量经济学者对此忧心忡忡,认为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业已经形成了泡沫,对我国是一个严重的隐患,这泡沫一旦破灭,就会对我国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年8月5日消息,2008年全国各地一路狂涨的房价开始出现分化,在一些大城市率先出现了下跌;由于对未来房价预期的改变,消费者开始了对楼市的观望,房屋销售市场交易量开始急剧萎缩。

我国房地产与投资现状

9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SCIENCE & SOCIETY |科技与社会 一、我国的房地产现状1.房地产在市场结构中面对的矛盾和竞争我国的房地产现状处于变动的居室中,中低档次的商品房供应下降了很多,反而高档的房型需求增加。因此,商品房的价格不停地上涨,慢慢的就和市场结构构成了矛盾。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政府对于经济适用房方面的投资逐渐递减,现在的状况来看,市场暂时不能够供应档次很低没有多少盈利的那种商品房。并且,随着现在城镇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的提高,对于住房品质的要求也慢慢开始增高了。这样,价格在平均的势头上就不断增长。房地产的供应将深深影响着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观念。正是因为市场不对称,所以很多的房地产商就借用这种不平衡进行有意的炒作,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再一步加强加深。人们随波追流,渐渐就没有了主见。现在房地产存在着垄断的情形。房地产产品之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差异,这些差异压迫着市场竞争,使得垄断更加明显。各个地区的房价都不同程度进行上涨,搞资本吸引着外来资源。房地产由于起步在我国较晚,所以属于新兴产业,需要一定的基础。我国现在的房地产面临情况很多,房屋空置率比较高,房价超过了人们的能够支付的水平,泡沫经济比较严重。这种现象在我国已经持续了很久并且还有继续持续下去的情形和趋势。房子价格不停地攀升,就好像北京,房价几乎和世界一线大都市水平相差无几了。但是,其他国家的平均收入却远远高于我们。因此,这个比例的悬殊太大了。房价的飙升完全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这样的话老百姓的问题就迟迟没有解决。此外,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投资不够合理。现在很多的花园别墅之类的高等住房被开发很广泛。不注重各种类型的房型占的比例,因此投资情况格外不合理,只有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合理规划才能够拯救供需的平衡。2.房源的不平衡以及投资风险及对策我们认为以及现在的社会状况应该大幅度普及高级公寓,减少相应的花园别墅。要根据国家安居工程的政策模式去投资,现在我国的经济房开发暂时不符合标准。这不符合市场要求,也不符合国家政策。现在对于房地产的投资约束比较弱化,投资大,回收的时期还很长。回收的时期过于长,一旦有些投资发生错误,便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所以,房地产业约束强于其他的相关行业,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其实是相反的。就像上面说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需求动辄上亿国,但实际上3万多家房地产企业平均资产总额也不过就只有4100万元,所以,开发房地产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集资或者银行借贷。但是现在会出现债务人权利不能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因此房地产的集资者们就只顾的眼前利益,不能够给集资债权人相应的保障。这是非常不合理的。首先,存在着政策上的因素。现在我国的统计结果截至到2011年11月,固定资产投资总计完成额为21163.72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额为 1113.11亿元,同比增长10.4%;更新改造完成额 4341.43亿元,同比增长20.3%;现在主要是国内经济在依靠着房地产做拼命的拉动。要依靠经济增长去带动发展,但是现在我国房地产也敢起步,没有那么大的动力,因此出现了很多闲置的情况。其次,体制上存在很大的矛盾,主要是行政体制和市场并存的体制之间的矛盾。现在我国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属于行政方面的管理。改革开放后,房地产始终是在行政管理的干预中挣扎着生存的。行政配置的属性不曾改变。市场的配置和土地行政拨款之间存在着巨额差异。新的房源价格较高,但是没有房的大多都是经济上没有什么实力的人,所以他们即使有迫切的需要要购房也没有实力,所以供给的充足不能解决问题。很多能够得到新房子的人却是比较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既有钱,也有房子,所以并不出钱买新房,这样就使得很多想买房的没房可买,不想买房的却手里握有资本,房地产的现状就出现了失衡。房地产中,投机性是十分特殊而且自然的。现在很多的企 浅析我国房地产与投资现状 杭州市拱墅区拆迁管理办公室 刘亚青 业都为了追求暴利,因此经营的状态也都趋于利益化严重的情况。然而,例如经济动力的推动,都是房地产利益的驱使。我们并不反对追求利润。因为本来追求利益就是产业的目标,但是我们要把这种利益作为一种有度的范围进行。不能够让追求利益成为负面影响。追求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由于现在房地产和法律都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所以双方都不能够顾全。不能够盲目开发,造成投资的弱化。这样不利于长期发展投资房地产。不能够提高经济建设发展。我们应该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二、房地产需要制度创新1.培育新的房地产投资体制我国的房地产投资体制和制度都要相应的创新,能够让运行变革并且适应于现在社会的发展。要有一种过渡的过程存在,这样才能够更加快速和有效促进我国的房地产发展。要合理在变革过程中总结经验。为了能够让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健康完善成长,我们建议,培育新的房地产投资体制,让投资体制带来制度的创新,并且,在改革过程中。要将住宅人的支付能力和投资意识相平衡。让商品房能够有更大的市场去面对现在的需求。我们要将一些不适用的体制逐渐飞出,要摒弃所谓的国家、单位统包之类的制度管理模式,要将个人投资合理划分,实现商品房的社会价值。让个人的名义能够参与到房地产的市场活动当中来,并且能够成为住宅投资的整体。能够想办法将商品房的机制提升、价值提升,增加其寿命并且适用于经济发展的状况。此外,相应的国有化控股公司也应该随之建立。其实国家之所以开发经济适用房目的就是在于要为阶级民众提供相应的安居房,保障住房的完善。但是,现在的经济适用房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质量上的要求达标与否,价格是否偏高,有没有良好的物业管理,民众的认可程度怎么样等等。现在适用房的动力还不够充分,因此,要组建相应的控股公司来进行操作调控。为那些暂时还没有能力购买住房的民众解决困难提供保障,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商的运转机制。2.强化风险意识在房地产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存在的问题就是等闲的意识不够强。总是看不到风险。而和国有企业相比,股份制的企业投资主体开始慢慢从单一化变成了多元化。这主要是股民在其中起到很大的推助力量,从无产阶级变成有产阶级。这样的话,就要提醒人们的风险意识。投资的体制开始产生转变,每个人承担风险的程度也就各不相同。现在国家大多数人没有购买房子的能力,阶级划分也比较严重,目前的市场供应中中高档次的商品房还是占据着主流的位置。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还是没有能力购买自己所需要的适用房,但是又无奈于高档商品房面积的不断飙升。3.合理化处理市场结构在北京上海等地,很多的高档商品房都处在大面积闲置的状态,但是,经济适用房和中低档房源却非常紧张。现在这种情况缘由是房地产的开发任务比较稳定,不能开发过多的公司,因为怕造成抢地皮的情况,那样就会局面混乱不好收拾。就会将市场经济的原则全部打破。成本相应的也会上升,所以很多的房地产开发商缺乏相应的市场调查和经济情况分析的能力。只着重于眼前,缺乏长远的目光。市场的机制和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要合理处理好市场的结构,将矛盾降到最低,争取能够避免市场风险,将投资技巧化,既不资源浪费,也不过度控股,加快房地产发展的平衡。现在我国实际情况中,大部分的中国人收入水平都不高,对于购买房子来说是十分拮据的。他们所期待的也就是普通档次的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市场上面则还是以中高档的额住宅为主流。现在就出现了排队连夜购买房子,等待经济适用房推出等一系列艰难的市场情况。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房价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中国的传统思想导致现在国人还是希望能拥有自己的终身固定资产,所以租房只是迫于无奈。没有人希望租房过一辈子,都想通过自己的财产去购买固定的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房地产业也在跟随着时代而发展。自改革开放后,各类的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房地产不再受束缚。为实现市场经济做了坚实的基础。房地产在推动我国经济化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短期的目标中,房地产也依然是推动经济效益不可忽略的因素,房地产的快速发展情况下,房地产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投资性购房的比例比较偏大,房价和供需结构的矛盾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新的理念,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才能够推动我国房地产业正常有序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 ; 投资现状 ;问题对策 (下转88页)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状况

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目前的总体发展态势 (一)房地产开发总量及增长率 (二)销售总量及变化 1、销售增长速度放缓,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端倪 2、存量住房市场火爆 (三)销售价格变动状况 1、总体发展态势 2、第一第二季度房地产销售价格分析,重点以北京、上海为例 二、地区发展态势 三、房地产行业效益情况 1、2001年上市公司效益分析。 2、2002年房地产上市企业业绩预测 四、目前的行业运行环境 第二部分:未来3到5年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 一、政策因素的影响 1、土地供应政策的变化 2、预售条件及开发贷款门槛的提高 3、货币化分房政策的落实 4、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行 二、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分析 1、GDP与人均GDP的高速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1、未来10年内我国GDP的增长情况预测 1、2、GDP的增长将带动“十五”期间住房消费的增加 1、2、1人均GDP的增长将增大住房消费支出 1、2、2为了实现GDP的既定增长目标,必然要发挥房地产对经济的杠杆作用 2、规模城镇化对房地产的推动。 3、西部大开发的积极影响 4、加入WTO对房地产业的长期利好 5、奥运带动城市建设,从而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三、、行业相关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变革(交通、通讯)的影响 1、1、交通技术的革新和交通工具的完善 1、2、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1、3、节能与供热方式改革。

1、4、节水、节地和治理污染。 1、5、住宅一次装修到位 2、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3、消费者文化品位与生活方式的提升对房地产的影响。 第三部分、对全国房地产市场前景的总体判断 一、发展态势总体判断 (一)总体展望------三个判断 1、我国房地产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2、我国房地产业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3、未来三年房地产业将在高位上进行调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将有所降低,估计,未来三年增幅在15%左右 (二)未来三年房地产业运行格局 1、市供需两旺,但供大于求,空置房将增加 2、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3、住房金融快速发展 4、住宅投资性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5、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6、区域性房地产泡沫已经产生 二、市场需求分析专题 (一)市场消费需求观念的变化 (二)未来几年房地产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1、“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投资总量的预测。 2、“十五”时期房地产市场潜在市场需求的预测 3、未来几年房地产消费主要群体特征 (三)消费者有效需求的变化方向 三、房地产周期性研究专题 四、中国房地产业的市场空间与竞争状况预测专题 (一)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 1、外资房地产开发商的涌入。 2、地涌现出新的竞争主体。 (二)跨区域竞争加剧 (三)土地储备资源的竞争加剧 1、新的土地使用政策导致土地的供应量可能会供不应求 2、入世使得土地市场竞争加剧 (四)对消费者群体有效需求的竞争加剧 (五)市场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竞争。 第四部分: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专题 一、政策风险 1、土地转让制度的改变,加大企业开发成本。 2、房地产企业贷款政策的改变,使得企业融资渠道受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