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

未来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此,对新世纪护理教育所负的使命和作用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长远的设想,重新审视和选择护理教育改革发展的路子。建国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为各级卫生机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越来越高、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护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世纪护理教育新趋势

1.1生命科学将成为当代科学中的带头学科以分子生物和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为主导的生命科学将带动医学各个领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等因素促使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使人类的疾病谱发生巨大变化。这些疾病的发、发展主要与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生理、心理和自然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护理教育必须适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综合化、多元化方向

发展、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多层面进行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

1.2护理的社会作用越来越显著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家庭人口减少、慢性病患者增多,妇幼、残疾等脆弱人群的健康指导需求增加以及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支付能力降低和卫生资源不足等,护理将走出医院,进入社区,成为一种以人群健康中心,以社区为范围,以家庭为单位,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以人群保健需求为导向,对个人、家庭、社区整体健康的维护,提供连续、综合、人格化的集预防、保健、诊疗、康复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全科护理。

1.3未来"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仍然是全球卫生工作的目标健康教育作为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健康教育就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使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增强自理能力,加强对各种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过程。我国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护士的角色也将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护理教育必须跟上社会需求的发展。

1.4护理教育体系更加开放护理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又是多种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护理工作的对象,既包括健康的人,也包括不同疾病、不同社会地位、不同经济状况、

不同组成部分的个体和家庭,因此,护理教育体系必须是开放的。未来教育的开放性,表现在不同机构的联合办学,如院校之间的联合、院校与医院的联合、院校与社区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合等,开放系统还体现在各种护理教育机构尽一切努力向儿童和青少年、老人及所有有学习能力并有志于学习护理的人敞开,实现教育--社会一体化,开放性还应体现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通过新的信息手段如网络来实现,从而使护理知识的获得更加灵活。

2我国护理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学历层次偏低我国1921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首开高等护理教育,而现在却严重滞后于国际护理教育水平。根据1992年美国人类健康部的统计资料,美国注册护士2239816人,其中学士学位者占27%,硕士学位占7.5%博士学位占1%,大专学历者占64.5%。加拿大、菲律宾、泰国、印度、韩国等国家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已形成了从学士到博士的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护理已先后有25所院校恢复开办高等护理本科教育,到1999年全国已建立了10个护理硕士学位点,但因规模小和招生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护理队伍中95%仍是中专学历水平。

2.2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仅体现生物医学模式的教育、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缺乏社区护理、老

年护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识,对适应学生个人发展的选修课程设置不足。培养目标只强调了具备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却忽视了培养和发展学生评判性思维的能力,而后者恰恰是学生能否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关键所在。

3适应当代临床护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国之间交流、合作与竞争的加剧,需要护理教育者的不仅是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还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知识的人才,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护理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咨询能力与康复训练能力,以适应当代临床护理需要。

4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提高专科护理质量

4.1临床护理专家的概念临床护理专家(clincalnursespecialist, CNS)是指在护理某一专科或专病领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的专家型临床护理人员。CNS在护理工作中行使多重职能,主要集中于5个方面:护理专家、顾问、研究者、教育者、管理者。

4.2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从当前医院的护理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和工作范畴评判护理队伍现状,存在专科护士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正规的专科教育及培训,而且学历水平普遍偏低,所以还没有

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自己未来角色的作用,更未形成自己将要在专业领域中充当专家的主要因素。

4.3培育临床护理专家,有助于拓展护理工作范畴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疾病谱的变化,卫生保健体制的改革,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护理工作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护理领域。由于患者希望得到优质护理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并调整现有不适应医学发展和患者需要的护理服务项目成为必然。培育临床护理专家,专家工作在一线,承担学科带头人的作用,能直接参与并指导临床护理,并承担医院的护理会诊任务,保证护理疑难问题得到解决。

编辑/孙杰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 文献标识码:A 一、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发展 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时期。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高等教育取得巨大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规模急剧扩大。首先,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有了巨大的发展。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全国的在校研究生只有19.8万人,但是,到了去年年底,总数已经达到了81.99万人。其中,16.5万多博士生,65万多硕士生。今年,大概又招收了31万左右,减去今年已经毕业的20万,现在,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应该是90万出头。再加上20万的在读硕士、博士在职研究生,这样,我国现有研究生的总数大概是110万人左右。但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不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最大的是美国,他们大约有210万左右的研究生。 第二块,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教育而言,到去年年底,全国的普通高等学校由1998年的1020所增长到了1731所。前些日子新发布的统计数字是1778所。在这些普通高等学校就读的学生数量增长得非常快,由1998年的340.7万人增长到去年年底的1333.5万人,今年计划招生475万人,但实际上要大大地突破,可能达到了550万人左右。这样,减去今年毕业338万的本专科生,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里的本专科生大概有1500万人左右。去年年底的统计数字中,有773.8万是本科生,595.7万是专科生,在校本科生多于专科生,但是在专科

招生方面,也就是高职高专的学生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科生。去年,我们招收447万学生,其中210万是本科生,237万是专科生。但是,由于本科学制长于专科,所以目前还是本科生多于专科生。 第三大块是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有505所,目前在整个成人高等教育学校里就读的本专科生大概是419万人。实际上,在这505所高校里就读的学生并不多,他们大多数是在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函授教育学院就读,其人数大概是300万人左右。 第四大块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产生缘于国家大规模扩招以后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扩招后,国家对教育的拨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没有跟上扩招的幅度,甚至在有些地方扩招了多少,生均经费就相应地减少了多少。为了弥补扩招以后经费不足的问题,首先从浙江、江苏等省开始,一些本科院校创办了民营机制的独立学院。所谓的机制在当时就一条:高收费!大概每位学生13000元到18000元之间,这样,除独立学院能够独立运转以外,相当一些部分补充了母校的运转。通过这个办法,解决了部分办学经费的不足。现在教育部也承认了这个现实,并且加以规范。要求独立学院不仅有一块牌子,而且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校舍、独立的教学设施、相对独立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队伍、独立的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总的一点就是独立颁发文凭,不许再用母校的文凭。 从某种意义上说,尤其对民办院校来说,干了一二十年,最后才熬成一个本科院校,但是,独立学院从它一成立就是本科院校,具有了竞

(完整word版)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学科地位?概念: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性质与地位: ⑴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⑵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⑶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①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 ②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 2、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观点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把握教育现象的意义教育社会学是将教育的理解焦距对准在社会的因素上。团体力量对教育的影响甚巨(教育就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必須呼应社会发展与社会的需求(适合社会目的、需要、促进社会进步)着重于公共议题的解决:教育问题不能个人化,而是属于公共的议题。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事实判断、解释功能) 1)质的研究: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 2)量的研究: 指通过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作相应的统计推断,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应性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分别代表着教育研究方法中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质的研究代表着研究者以整体、深入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解释学、现象学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量的研究代表着以客观、精确为原则的研究方式和思维模式,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 4、孔德的相关理论⑴社会学之父:孔德 ⑵孔德的重要理念: 实证主义和社会有机体论 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孔德确立的关于实证科学的哲学体系,被认为与神学、形而上学互不包容。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孔德认为人类非生而知万事万物,必须历经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知或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没有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②社会有机体论:孔德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由三部分组成:社会秩序论、社会进步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下的方法论、伦理道德观、政治观和宗教观等。 5、韦伯科层体制 科层制组织,是人们为了达到组织的共同目标,将成员的职位按等级制原则依次排列,并明文规定每个人的岗位权限与职责;将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等;运用技术知识,以法令、条例、民主参与等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这样的现代科层制组织就像地球绕着 太阳运转那样,既要围绕外部环境运转(外适应),又要自身不停地自转(内适应,或内协调)。宇宙,社会,同样都是一个系统科学。现代科层制组织就是这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小动

当代中国教育发展趋势Word版

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形态。从隋唐开始,中国就有了科举考试制度,用来选拔官员。而到了如今,中国的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并有文科与理科之分,供学生适应选择自己的专项。 中国现代的教育制度的弊与利,在我国社会民众中有较大的争议,有的认为利大于弊,也有的认为弊大于利。大部分人认为应试教育有很大的缺陷,只注重书本的知识,只凭试卷考的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标准状况,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质。 到底教育目的价值在哪?教育家罗崇敏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教育就没有意义了。我们提出价值主义教育就是要使教育回归人的本真,使教育去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我们的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根本是使教育者教育唯真、唯智、唯实、唯和。所谓“唯真”就是教育要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实践真理、捍卫真理,做真人、行真事,要真爱、真诚。这就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教育培养人的两面性产生了挑战。现在的教育往往培养人的一种政治表

达,就是表达如何去追求什么,表达如何忠心,表达如何为了未来的目标。另外,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热爱智慧,敬畏智慧,生长智慧,要求取智慧。这样,教育就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我们的民族成为一个爱智慧的民族,使每个人成为爱智慧的人。然后去增长自己的智慧,实践自己的智慧。

目前,教育部也在积极的改革我国的教育制度,但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的改善我国的教育制度。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就是使“德”与“体”提升到与“智”相同的地位,三者共同发展,缺一不可。一个学生,他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还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并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育的弊端。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特点与战略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从这个阶段的外部特征看,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国家人均C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通用标准,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则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特点;二是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21%以上,意味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获得新的目标和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和科学地探讨和认识这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胡越现实的基础与条件,应结合整个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教育本身的规律,认识现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矛盾和特点,形成新的战略选择。 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良好发展势头与基础 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以后,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势头和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能够基本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明确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中央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两级管理、井以省(直辖市、自治区)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高等学校的分布结构也进一步趋于合理。一方面中央政府加强了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支持,包括211工程、省部共建等措施:另一方面是改变了过去高等学校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的布局思路,在一大批中小城市中建立了以这些地方城市为名称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发展的差异,将自身的发展有效地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改革,平稳地实现丁高等学校的学费制度从计划经济下的全部由政府提供,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转变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在经过非常艰苦的改革以后,比较顺利地实现了从完全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计划经济模式,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另外,反映这种变化的还有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高等教育领域中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办学局面,以及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管理体制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已经具有了比较广泛的,能够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即一大批高等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通过改革和发展,在思想观念、管理模式和体制、学科与专业设置,招生就业,以及筹措教育经费等方面,初步具有了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的某些基本特征。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高等教育已初步形成与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发展模式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源约束”逐步走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约束”,并形成了举办主体、管理主体和办学主体相互区别与相互联系的新体制。 第二,对中曰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进而能够比较主动地规划和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能认识的仅仅是关于高等教育的一般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由于高等教育本身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性,我们还不能对中国高等教育发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未来 【摘要】步入21世纪的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归结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正确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扬长避短,采取措施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向国际接轨,加快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经济发展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地位 我们的党和政府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宝贵资源和财富。为了带领中国人民走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党和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了对高等教育战线的支持力度。这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迅速造就规模宏大的专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和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于80后的我们,深刻明白教育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我们一生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接受教育,用切身实践感受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通过接受教育,我们从懵懂幼稚到知书达理,从盲目无知到明辨是非,从孤身截然到拥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对比学校每年招收学生的人数数量,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近几年高校扩招很明显。经过几年的连续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党和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二十五亿元实施“质量工程”,大力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从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高等教育开始了扩招过程,发展迅速,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高等教育整体规模翻了两番。研究生教育由1998年19.8万人增加到2005年97.9万人,全国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由1998年的623万人增加到2005年2300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增加到21%。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达到了1562万人,再加上其余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模式,构成了2300万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开始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符合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正向我们走来,高校的扩招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信息网络的发达,使我们查询检索更加方便快捷,消息的获得更加丰富准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并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多媒体教学、数字化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教育社会学(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教育社会学 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社会学:就是运用系统社会理论对教育社会的特点、 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一时期突出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基本原理和规律,为教育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 2.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萌芽时期(十九世纪末 到二十世纪初),学科化时期(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中 叶),学科体系化时期(新兴的教育社会学建立时期,二十世纪中叶以后) 3.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A 20世纪60年代“教育爆炸” b 学校教育的急剧扩充,引发教育危机和学校危机(教育、 教师和学生的质量下降,教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减少,学 生对学校课程的不满和厌恶) c 教育危机出现的原因:教育过分追随社会 发生抗议教育过分脱离社会的运动 d 20世纪70年代至今,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两个显著特点: 实证性,解释性 e 教育社会学今后发展趋势:(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策性 (2)国际间的教育社会学研 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加 强,加强比较教育学科 之间的合作 (3)理论基础不断扩宽 (4)全方位的研究 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 A 自五十年代后教育社会学研究中断三十年:相对落后

状态 B 1979年恢复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 C 目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取得初步发展 *d 未来发展方向: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建设除了引进消化和 吸收国外的经验,更需要联系我国的教 育实际,开展广泛的教育调查和实验研 究,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 际特点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体系,并赶上 世界研究水平 4.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宏观方面---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 的关系 2文化与教育的问题 微观方面--1-研究学校体系内部的各种关系 2 研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 5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p25历史比较法, 实验法, 资料分析法, 社会调查法:普查法,抽样调查法,个案法,典型调查法 6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a使人们从社会的角度正确认识和研究教育问题 b为正确的教育决策提供有力的教导 c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 7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p29 a结构功能主义: (1)强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协调的关系、内聚力,团结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

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 2010-12-7 21:47 提问者:云定海|浏览次数:4850次 作为在校大学生,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现状的认识,并给出提高高等教育水平的建议和措施(结合自身认识,可给出具体建议) 周四要交急急急急急急 我来帮他解答 满意回答 2010-12-8 09:44 热心网友 在我们谈到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我们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现在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更高的要求,我们还不适应。 (二)高等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困扰着我们。去年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总额大概是1800多个亿,现在对相当多的地方院校来说,主要经费来源已经不是国家的财政性投入,而是收费。有的学校甚至收费占到了总经费的百分之七八十,而我们的收费在学校看来还是比较低的,但是,社会上对收费问题已经提出了比较强烈的疑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再进一步大幅提高收费。现在许多学校已经陷入了经费严重不足的困境,据了解,教育部的学校在经费问题上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教育部所管理的学校去年年底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了200亿,其中个别怪物般庞大的大学贷款余额超过了30亿,每年光还利息就要将近两个亿,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每年给它的拨款。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江苏省,它的财政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江苏全省的高校贷款余额也超过了100个亿,这个问题非常突出,致使我们有些大学大楼盖起来了,但是内部的教学仪器空空荡荡,不能够满足需要。刚才参观外事学院,我看到设备还是非常 好的。 (三)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从1998年到2004年我们的本专科学生数从340.7万增长到了1333.5万,同期我们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仅由40.7万人增长到85.84万人。显然,扩招后我们的生师比一下就由以前的过低变成了生师比过高,生师比过高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在一段时间内,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200人的外语课堂,外语课一般公认以16到17人为佳,三四十人在一个课堂里就已经很凑合了,200人怎么有开口的机会呢,没有开口的机会就谈不上外语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师资的提高上也存在着问题。历来我们高等教育教师教育工作就是一个薄弱环节,我们过去培养新教师主要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进行,一个学生毕业留校当老师,先给老教师当助教,帮着批改作业,听老教师怎样讲课,然后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去备课,再然后才是独立去讲课,而且还需要老教师在旁边听。这样一点一点地逐渐由上比较少的课到上比较多的课。但是,现在我发现,相当一些学校今天还是学生,明天就

谈一谈我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看法

课程号:B0900001C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10班 学号:B11011020姓名:耿瑞昌 我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看法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众所周知,中国的教育体制上还存在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同步性,将使现有的高校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从而产生新兴的高校体制。高等学校在信息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大学不只是教学与科研的中心,而应使之发展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联合体。社会发展要求未来大学决不是一个“孤立”的高等学府,它应当同工业企业、科学文化机构、管理部门等建立长期的直接的联系和多方面合作,与此相适应,未来大学将新兴一系列有关教学、科研、生产的管理、研究等联合机构,这些机构将起联系社会与学校的桥梁作用。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得到整个社会强有力的支持,增强它的生命力,而社会得到大学提供的高等教育而促进其发展。这就是未来高等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几乎又是同步的,高校体制的变化也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一种同步性。很多人推崇西式的教育风格,即想要在中国“中体西用”。我认为“中体西用”这一命题所蕴含的某些思想与中国高等教育长期所走过的道路及其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揭示“中体西用”这一命题有关的思想,结合对中国高等教育道路探索的长期曲折历程的分析,对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后中国高等教育道路的进一步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与课程及教师与学生。知识的急剧增长使高等院校课程的数量在增加,内容在扩展。其直接的结果是授课时数的增加、学生负担加重、教师力量和物质保障不足,其深层的问题是它并没有带来学生质的变化。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与教学方法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毫无疑问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主要的功能之一,是高等院校和教师的责任。“高等教育是不可能完成它的使命和成为整个社会可长久维持与存在下去的合作伙伴,除非它的教师和系统组织的实体——根据他们特定学校的目标、学术潜能和物质资源——也进行科研工作。这句话需要特别反复地讲,这是由于高等教育像其他科研机构一样,需要更新的、充满活力的公共支持”。这一陈述说明了高等院校科研活动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教师和学术单位开展科研工作,以提高教师和学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二是不断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与社会各界进行项目和资金的合作;三是以更高、更新的研究成果来赢得社会更大的支持。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还需要在平稳过渡中慢慢实施,毕竟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是不能脱节的,要改就得同时改。我们相信,中国这么个人口大国,如果国家对教育投入了充裕的资金与充足的关心,大学一定会逐渐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甚至超越。我相信,我们能。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与挑战 ■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留英博士。1994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起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主要兼职: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英国加迪夫大学名誉副校长。 高考招生制度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和很多家庭的利益,而且涉及到了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制度的更新、教育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相关教育技术的应用,非常复杂。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深层次变革,说它牵一发动全身并不为过。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现在可以这么讲,想上大学的孩子们只要不挑大学,不挑专业,上大学已经很容易了。从1998年到2013年的15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显著。高等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增长6倍多,普通高校数量增长一倍多,专任教师数增长了两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3年底达到34.5%,高考录取率达到76%。可以这么讲,想上大学的孩子们只要不挑大学,不挑专业,上大学已经很容易了。基础教育发展也非常快。到

去年,我国基础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亿6千万,高等教育是3000多万,加起来我国在学的学生超过3个亿。基础教育学校包括幼儿园在内,已经超过了40万所。校均学生规模,高校增加了2倍,超过1万人,生师比也比过去增长了一倍。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2012年已经达到4%,总额超过了2.2万亿人民币。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得到协调发展。层次类型结构,如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的层次,以及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首先,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现实是,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严重短缺,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太少,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根本途径就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大学。而办一所好的大学,除了经费充足,改善硬件条件和软件管理水平之外,还要有优良的教师队伍、办学传统、校园文化、校风学风,而这些要素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积累过程。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199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只有87万人,2014年达到727万人,2015年预计达到750万人。毕业生人数增长这么快,但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增长。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教育界矛盾下移,质量和公平问题更加突显。比如大家非常关注的,社会上存在的办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浅析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走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325万人。不少中国人认为,今天中国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什么样大学的问题。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若从高考录取率看,情况似乎就是如此。统计表明,2013年福建省高考录取率达到89%,而2012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为75%。但若从毛入学率看,到201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30%,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就是说,中国适龄人口中绝大多数青年没有享受上大学的权利,这还不包括数以亿计的成年人因为过去高等教育规模小而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还不具有接受成年人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处于一种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高考录取率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生源不足问题困扰着高校的办学;另_方面,高等教育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受众还只是很少部分群体。何去何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处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政策选择

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际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3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与国际趋势相向而行,加快大众化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市场化进程,推进大学自主办学,建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国际化水平,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显著提高。①在变幻莫测的当今世界,与其他国家一样,人口、经济和大众化本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人口结构的变化 在精英化阶段,高等教育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平问题;进入大众化以后,高等教育与人口结构之间便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关系。在整个20世纪,在适龄人口数量庞大、上大学的机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并不明显。今天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能够满足近30%的适龄人口上大学的需求,高等教育政策不能继续无视人口结构的变化。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人口增速持续下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年均增长%,比1990年到2000

教育社会学就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吗——从“教学要点”到“教学难点”

教育社会学就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 的学科吗 —— —从“教学要点”到“教学难点”程天君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4期 [摘要]“研究对象”是作为一门学科及课程的教育社会学的首项教学要点。迄今的教育社会学,无论中西抑或新老,其普遍的研究对象界说便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简称“关系说”)。不免望文生义之嫌的“关系说”,既不足以示明教育社会学同教育政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文化学等学科的差异究竟何在,也难以申述教育社会学学科自立的过硬根由。“关系说”已由一个想当然的“教学 要点”成为一个不易圆通的“教学难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需由研究方法与学科视角来体现和确保,并有待明确乃至重写。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教学要点教学难点 本研究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重大项目“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通常来讲,“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论)”、“学科性质” 、“学科发展史”一起构成一门学科的基本要素,也是一门学科及其课程的首项教学要点。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举凡一门学科,常常需要 开门见山交代该学科的研究对象;一门课程,也往往应当在开讲时言明该课程的研究对象。那么,作为一门学科及课程的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又应该是什么? 一、“关系说”:一种普遍的研究对象界说迄今为止的教育社会学,不管西方的还是中国 的,无论传统的抑或新兴的,其主流的研究对象乃 至学科性质界定便是:“教育社会学就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简称“关系说”)。“关系说”普遍地存在于与教育社会学有关的辞书、教材、专著以及冠以“教育社会学”之名的著述当中。 譬如,《辞海》对“教育社会学”的释文便是:教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原理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教育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1)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关系;(2)班级与社会的关系;(3)学校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变迁的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正发生着深 刻的变化。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变化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增 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完成工业经济的单一目标向同时完成知识经 济的双向目标转变。经济基础的这三大转变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必须从办学模式、办学主导思想等加以调整,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 1 市场经济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由统一教育走向特色教育 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一百多年前。当时,由政府创建了一批现代高等学校,从而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教育体制,即高等学校由政府兴办,政府拨款,政府管理,隶属于政府。后来,虽然私人和教会也兴办了一些高等学校,但就 传统而言,市场竞争和学校自治可以说始终不是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主导思想。 50 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杠杆是政府计划,政 府的计划无所不包,从企业生产到人口、文化和教育全部由政府计划调控。因此,高等教育从学校设立、布局、规模、基建、招生、分配、到系科设置、课程大纲 制定和教学安排等,无不受政府的严格计划管理,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统一 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把高等 学校推向市场是政府的选择。由于政府拨款严重不足,高等学校不得不由完全 服务政府转向一部分面向社会,搞一定量的经济创收。政府也不断研究出台下 放办学自主权的文件,但由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观念没有变,使高校管 理处在两种管理体制夹缝中。一方面高校要在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经济来源, 同时又要受政府计划的严格管理,在办学规模、学校性质、招生数量、收费标准 和专业设置等方面,均无自主权。高校成了政府教育经费的筹集处,教育成了 传统通行证的有价交易行为,这正是乱招生、乱收费、乱发文凭现象出现的根源。 高等教育的统一模式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扭曲行为 已经置教育于生死存亡之边缘。中国改革的浪潮终于冲击了传统体制的最后堡垒,高校也不得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面向社会,发展特色教育。 所谓特色教育是指教育主体根据社会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要,自行安排自己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积极进行有效的 社会人力资本投入,实现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我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员素质差别极大,市场经济对各方面各层次 的人员需求也有很大不同的情况下,改变我国统一教育模式,发展特色高等教育,便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当前发展特色教育必须注意以下问题:①扩大各教育主体的办学自主权,形成不同的教育投资主体,形成高等教育自我发展的局面。②鼓励各高等学校对 社会和经济形成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不断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培养社会直接需要的人才。③发展名校教育,实现优胜劣汰机制,使各高校依 靠对社会的服务获得自己稳定的生源,靠自身的特色和层次扩大自己的消费市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2000字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许宁生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和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特别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这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动员令,是高等教育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从规模到质量,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结构也更加科学合理。但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构不够合理、东中西部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教育领域改革,谋篇布局高等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高等教育投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更趋完备,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从规模、结构、质量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 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体系逐步健全。去年,中国高校数量已达2914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居世界第一,占全球规模的1/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已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年)》中确定的40%的目标。 高等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博士培养规模稳步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快发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招生总数中占比不断攀升,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也逐步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也得到大力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及结构等方面更加注重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及特色;多种形式的高等继续教育深入发展,特别是建立了国家、地方两级开放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效益也有了显著提高。 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中西部高校发展内生动力,优化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国于2012年开始实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通过调整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攻坚,为中西部发展提供支持,以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同时,国家和地方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等方面还加大了支持和扶持力度,使中西部高等院校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发展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高校学术科研成果与办学水平显著提高。 高校科研经费不断增长,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总经费达到452亿元。高校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项目接近全国总数的4/5,发明专利年授权量超过全国总数的1/5,在多个领域产出了一大批服务国家急需、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各高校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数量不断增加。 高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在人才强国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各高校完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教育社会学(题库)2020答案整理

《教育社会学》题库-2018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在a, b两类名词解释中各选2个,c类中选择1个,共5个名词 解释,20分) a) 1.教育社会学;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 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承生产经 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 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教育着的身心 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是一种正式组织,其主要成员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学校是兼具 规范性和功利性的组织;对学生而言,学校是规范性与强制性兼而有之的组织。 4.班级:班级是学校中的下位组织,班级首先并始终是一种社会组织,只是一种 学生组织。班级的目标指向自身,是主体的自我实现;从班级的机构看,班级 的首领是班长,核心领导机构是班委会,下分若干小组,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 有自己的相应位置;从班级规范看,任何班级规范所约束都是学生。具有自功 能性和半自制性。 5.学生P222;学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存在,既非不承担任何社会义务的婴幼儿, 也非以职业劳动而与社会进行交换的成年人,学生是介于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 “半”社会成员,是学校中最游离不定的成员。 6.课程;狭义的课程指学校课程表所列教育科目,最广泛的界定将学生在学校中 所学一切均视为课程。 7.重要他人P244: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首先明 确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 8.潜在课程:主要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和互动层面所蕴含的各种 经验。 9.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

请谈一谈你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看法。

请谈一谈你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看法。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某“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剑尖直指中国高等教育之问题。在我看来,原因很多,但主要如下: 一:学生学习动机不当 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父母谆谆教诲,要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过上好日子,过上好日子为目的完全没有错,错就错在我们太多人把好日子与钱直接等同起来,也许小学初中生没有这么强的目的性,他们大都以考更高的分以便能进入一所更好的初中或高中为目的,这样的动机也不是多么得当。但高中生就已经有好日子等于钱这个思想苗头了,大学生更现实,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就是冲着钱去的,什么性价比高就学什么,什么来钱快就学什么,看看我们每年高考前的各种所谓的专业前景分析就知道了,我们衡量一个专业前景的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钱!为科学而学习的学生几乎没有。 二:学校要求不严 中国的大学生对学习流行一个标准:六十分万岁。因为我们的大学大多数都是以六十分为界线来培养合格学生的,再加上大学考试并不难,想考六十分靠突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样的合格学生,其专业能力也就不能指望过多了。 当年的国立交通大学用的大都是MIT的原版教材,要求非常严格,有硬性的不及格率,能进交大都是千里挑一。邹韬奋在交通大学读土木时由于交大理工科要求严格,读得半夜吐血,读不下去,只好转学到圣约翰大学去攻读新闻学了。交大当时教学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敬称为“东方的MIT”。交大校友,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时,在与母校交通大学的教授通信时,激动地说道,这里的教材都是我原来在交通大学的上课讲义,原来交通大学把MIT搬到了中国。 MIT要求之严格世界闻名,就如他们一位教授说的“就是再优秀都还不够优秀”。有趣的是我的们大学几乎可以这样说:多差劲都不算差劲。我们拿出别人上大学的劲头去上高中,以别人上幼儿园的心态上大学,看来这种补偿性倒置效果并不好。 三:学校风气不正 有句话说,大学是半个社会,现在的大学生也表现出一个趋势,他们更热衷于交际,所谓的攒人品,积人脉。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以前无法接受的不合理,越来越会为自己做的丑事找借口,这就是他们融入社会的方法,也是他们乐于称道的成熟。实在不行了还有一句:中国就这样,社会就这样。但他们从不想想正是因为一个一个他们这样的人,中国才变成这样,社会才变成这样。而当我写出这些字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心里嘲笑我的不成熟,也不乏报心里抱着甚至略带诅咒性质的等待,等待我因为我所谓的不成熟而栽跟头的那一刻,如果那一刻真的来了,他们又回来耐心地教训或者安慰我,那时他们口气与表情里还会有些许他们认为所谓成熟者才能有的对这件事的前瞻性的优越与自豪感。 甚至他们还在向往一种人生,就是能以权谋划未来而不是用打拼来塑造未来的人生。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会对用权来谋划未来的人投以鄙视的目光,不同的是有的人没有分泌涎,有些人咽了下去,而有些人则直接流了出来。 不否认人脉的用处不小,但我不同意在大学里纵容这种思想,我认为,成功的正确途径应该是大部分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少部分凭借人脉的催化。大学生在学校里更应该攒知识。而不是积攒玩弄权利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表示,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