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德国古典哲学

浅谈德国古典哲学

浅谈德国古典哲学
浅谈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正文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过程和基本特点

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但也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它的理论往往具有抽象的、思辨的形式。

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在总结前人哲学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并探讨了一些新的重大哲学问题,把哲学思维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是,德国古典哲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康德是二元论者,费希特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谢林和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然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有其内在的首尾一贯的发展规律,康德开始了德国哲学的革命,经过费希特和谢林的努力,最后由黑格尔集德国唯心主义之大成,完成了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

这样,德国古典哲学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宣告终结。

二.发展线索—从哲学家的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

贯穿德国古典哲学整个发展过程的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是关于思维和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提出并着重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以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都各有偏颇,陷于不同的片面性,康德承认在我们之外有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东西,他称之为“自在之物”,亦即“本体”。这是他的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但是,他又认为,“自在之物”本身究竟是怎样,这在原则上是无法认识的,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由“自在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在我们心中产生的表象,即现象;而现象界却离不开人们的先天的认识能力。它在某种程度上是意识自己的创造物。这样,康德就在“自在之物”和“现象”之间划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人的认识局限于现象界,从而把思维和存在形而上学地割裂开,陷入了不可知论。从这种观点出发,康德建立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学说。康德把认识分为 3个阶段:

在感性的阶段上,人借助于先天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即时间和空间,把自在之物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感觉的混乱状态整理出秩序,使之成为时空中的现象;到了知性的阶段,人使用先天的知性的纯概念或范畴对感觉表象进一步加工整理,使之带有条理性和规律性,而形成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真正的知识;知性的范畴只能用于整理由感性所提供的现象,人也只能认识现象。康德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理性无力去认识世界本身,人的认识不可能达到“自在之物”,认识的对象是借助人的主观意识、即先天的感性直观形式和范畴而构成的。在他看来,带有普遍性、因果性的规律并非客观世界所固有,只是人的主观意识

的产物。这是用先验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解释人的认识,把自然界和人分隔了开来。特别是,康德限制知识的范围和贬低理性,为信仰留下了地盘。但是,在历史上,康德的认识论对于推翻过去陈旧的形而上学、驳斥宗教神学的一切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来说,起了积极作用。他提出的一些重大的认识论问题,对后继者也富有启发性,推动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

费希特是在康德的影响下开始研究哲学的,但很快就对康德哲学感到不满,提出了自己的所谓“知识学”的哲学体系。费希特继承和发展了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从右面批判康德哲学。他否认康德所说的“自在之物”,认为它是毫无意义的“幽灵”。他也反对康德把思维和存在割裂开,而主张思维创造存在,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二者的统一。按费希特的说法,哲学的第 1个要求就是:注意你自己,把你的目光从周围收回来,回到你的内心,因为哲学所要谈的不是在你外面的东西,而只是你自己。因此,费希特把“自我”作为自己哲学的出发点,他的“知识学”的第 1条基本原理就是“自我建立本身”。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不证自明的,它是唯一的实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而是自我产生、自我肯定的;第 2条基本原理是“自我建立非我”。与“自我”相对而言,周围世界的一切事物是“非我”,“非我”以“自我”的存在为前提,归根结柢是“自我”的创造物;第 3条基本原理是“自我建立本身和非我”。它把“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统一起来,而达到了某种完全无条件的、不受任何东西决定的绝对主体、“绝对自我”。在这个阶段,“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得到了解决。这样,主客体之间的对立就被理解为由“自我”本身产生的对立,最后又在“绝对自我”中得到统一。费希特用唯心主义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论克服了康德的二元论和不可知论。

谢林开始是费希特哲学的信奉者,但随后转而对费希特采取批判态度。谢林反对康德在思维和存在之间划下不可超越的界线,但他认为象费希特那样把“自我”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至高无上的原则,主张一切从“自我”出发,把“非我”看作“自我”的产物,是一个错误。因为“自我”不能离开“非我”而存在,不能说“自我”产生“非我”;同样地,“非我”也不能离开“自我”而无条件地存在,也不能说是“非我”产生“自我”。他说,要真正解决“自我”与“非我”的关系,就必须寻找一个超出于二者之上的最高的原则,它既不能是主体,也不能是客体,更不能同时是这两者,而只能是绝对的同一性。在这种同一性里,“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都融合为一,没有任何差别;只有这种原始的无差别的同一才是真正的绝对。这就是谢林所提出的“同一哲学”。他企图用“同一哲学”去超越以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但实际上他所说的“绝对的同一性”仍是一个精神实体。他明确地指出,这个“绝对的同一性”仍不外乎是“自我意识”。他只是用一个更高的精神实体代替了费希特的“自我”,以其作为世界的本原。尤其是,他把“绝对的同一性”说成是某种宇宙精神的特殊的无意识状态,认为它不是知识的对象,是“完全不能称谓的”、“绝不能用概念来理解或言传的”,而只能加以直观。因此,谢林的“同一哲学”还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的因素。

三.主要成果—辩证法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而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康德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

中,就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这就动摇了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点,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从而为辩证的自然观开辟了道路。后来康德主要探讨了认识论中的辩证法问题,提出“先验逻辑”作为普通的形式逻辑之上的逻辑的高级形式,含有辩证法的因素,特别是他提出的关于理性企图去认识“自在之物”时,必然陷于自相矛盾、即所谓“二律背反”的学说,揭示出人的思想认识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内在矛盾的必然性,并且探讨了象有限与无限、简单与复杂、必然与自由等概念之间的矛盾,刺激了以后辩证思维的发展。

辩证法在费希特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费希特承认矛盾对立是发展的必然环节,“自我”必须要设立自己的对立面“非我”,才能存在和发展,并通过矛盾斗争而达到新的更高的统一。他明确地提出了正、反、合的辩证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特别是,费希特着重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他强调“行动”,认为“自我”不仅是认识着的主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行动着的主体,因为行动才是生存的目的。在他看来,主体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理论认识”,而且表现为“自我”凭自己主动的力量去克服“非我”的“实践活动”,“自我”就是“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统一。费希特的这些思想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的唯心主义基本立场,他所说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实践活动,始终只是自我意识范围内的活动,而不是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因此主体的能动的方面只是被他抽象地发展了。

谢林哲学中也有不少辩证因素,他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在他看来,对象本身含有内在的矛盾,正是矛盾的对立面构成对象自身的同一。例如,“自我”不是如费希特所说的那样去设立“非我”,而是本身之中就含有自己的对立物“非我”,对立的双方互相依存,没有一方就没有另一方,而“自我”的一切活动就是由这种矛盾出发的。谢林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对立,认为这是一切运动的“最终根据”。他还用辩证的观点去解释象自由和必然那样的重要哲学范畴,指出它们并不是绝对对立,而是辩证地同一的,即“自由应该是必然,必然应该是自由”。但是,谢林哲学就其总体来说以无差别的“绝对的同一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他的辩证法思想只是在整个形而上学的体系允许的有限范围内活动。

辩证法在康德、费希特和谢林那里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只是到了黑格尔,才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作了充分的、全面的阐述,把它作为系统的、自觉的思维方法和客观的发展规律。

四.历史影响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直接继承者,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登上了世界历史舞台。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把辩证法从他神秘的哲学体系的束缚下解救出来,同时又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内核。他们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哲学史上的新纪元。德国古典哲学的巨大历史意义在于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后资产阶级哲学思想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但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完全不能正确地分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精华和糟粕。他们曲解或根本抛弃辩证法,着重发挥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以及一切神秘和保守的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新康德主义者O.李普曼、F.A.朗格、H.柯亨、P.纳托尔普、W.文德尔班、H.李凯尔特等人,出现于19世纪末的新黑格尔主义者F.H.布拉德雷、B.鲍桑葵、B.克罗齐、R.克罗纳等人,都是直接从德国古典哲学出发,从右面来继承和进一步发挥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的。一些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例如法国哲学家科热夫、伊波利特用存在主义去曲解黑格尔,力图把黑格尔哲学和存在主义结合起来。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格式精编版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 格式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2008-06-03 20:28:12阅读79评论0字号:大中小 一、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化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题目 题目的名称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长一般不超过20个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 (二)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不作标注,而以精练的文字对论文的目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中文摘要以100-250字为宜,置于前页;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紧接其后。 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反映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8个。中文关键词放在中文摘要的下面。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三)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此外,还有一个结束语。论文正文字数(含图、表)在8000—10000字,不超过15000字。 1.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

绪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头,应阐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将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如果是一个大课题中的子课题,应简述该课题的全貌及本子课题的具体任务。 2.本论是正文的主体,它包括文献资料的综述,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结构设计,数据计算,经济分析,安全环保,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对于实验研究类论文(设计),结果讨论是全文的核心。撰写时,对必要而充分的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各种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分析和推理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都应作出交待,并指出所得结论的前提和适用条件。运用图表反映研究结果,则是常见的有效表达方式。 3.结论 结论集中反映论文(设计)的特点、结果和理论见解,撰写时要简明扼要,措辞严密,留有余地。结论主要反映当事人的工作成绩,属于他人的已有结论应当少提。要实事求是,切忌言过其实。 4.结束语 学生在结束语中,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如指导老师,答疑老师和其他有关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所写内容要真实,语言要诚恳。 (四)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设计)的最后必须列写所用过的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是把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K.马克思和F.恩格斯创立的学说。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受到歪曲,马克思对此提出尖锐批评。恩格斯在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在1886年专门作了说明。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此外,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编辑本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马哲的诞生是当时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产物。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资本主义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孕育成熟的无产阶级,欧洲无产阶级正从一个自在的阶级逐渐成长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兴起需要科学理论指导;这一时期自然科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三大科学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是对当时欧洲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人类哲学思维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的批判继承与创造性的发展。 为马哲的创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直接理论来源: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他们的劳动价值论;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基佐、米涅、梯叶里关于阶级斗争作用的论述;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马哲的建构原则。马哲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性和非理性 [摘要] 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德国古典哲学中既充满了理性主义的因素,也有非理性主义的因素。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理性非理性 无论是古希腊哲学,还是近代或现代西方哲学,都充满了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分歧和碰撞,因此可以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对立统一的历史。本文拟就西方哲学史上德国古典哲学中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作一简要的分析和说明。 十九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说,德国古典哲学具有严密的理性主义色彩,但是其中也包含着不少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德国古典哲学是启蒙思想在哲学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和进一步发展,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哲学中彻底贯彻理性原则,建构庞大的理性哲学体系的过程。理性主义一直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主流色彩。 理性主义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第一,理性主义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的主体性的弘扬过程。理性是属人的,理性的确立与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密切相关。在近代,理性成为审视一切的至上原则,从笛卡尔的“我思”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都是其典型代表,因此作为理性存在物的人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地建立起来,但由于片面强调理性的能力,传统理性主义逐渐将人们引向对理性的迷信,人沦为从属于理性的对象性存在,失去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对理性的极度夸大最终导致了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导致了人的危机。第二,将世界主客二分,即把世界分为“我”和“非我”两部分。笛卡尔的“我思”地位的确立,也就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取得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自我。但另一方面,这种主客分离又割裂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导致理性的膨胀。传统理性主义往往更多借助理性思维来沟通主体与客体,而否定情感、意志等认识因素,这样人被抽象化为理性化的东西,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人的真正本性被掩盖起来。 自从有理性主义以后,就有非理性主义的存在。但一直以来,非理性主义更多作为陪衬“红花”的“绿叶”,直到十九世纪后期才出现转变,非理性主义开始兴起。德国古典哲学中也存在不少非理性主义的色彩。 非理性主义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在本体论上,他们反对传统理性哲学的主客分立的二元论,反对以感性的实体或精神的实体作为世界存在的基础的理论;宣称自己的哲学是以超越于主观和客观的东西作为出发点的,把人的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看作是世界的本质。在认识论上,他们反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宣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的体验、直觉,认为靠这种神秘方法和信仰才能把握世界的真谛。在人性问题上,他们反对传统理性哲学把人抽象化、理性化,而主张无意识才是人的本质。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格式

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医学检验学 2008-06-03 20:28:12 阅读79 评论0字号:大中小 一、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化 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题目 题目的名称力求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长一般不超过20个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 (二)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不作标注,而以精练的文字对论文的目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中文摘要以100-250字为宜,置于前页;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紧接其后。 关键词(也叫主题词),是反映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8个。中文关键词放在中文摘要的下面。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 (三)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个紧密相连的部分,此外,还有一个结束语。论文正文字数(含图、表)在8000—10000字,不超过15000字。 1.绪论(即概述或引言或前言等)。 绪论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开头,应阐述课题的来源、要求、意义,将采取的对策、手段、步骤和应该达到的目标。如果是一个大课题中的子课题,应简述该课题的全貌及本子课题的具体任务。 2.本论是正文的主体,它包括文献资料的综述,该课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结构设计,数据计算,经济分析,安全环保,有关问题的讨论和应采取的措施等。 对于实验研究类论文(设计),结果讨论是全文的核心。撰写时,对必要而充分的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各种现象及产生现象的原因,分析和推理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都应作出交待,并指出所得结论的前提和适用条件。运用图表反映研究结果,则是常见的有效表达方式。 3.结论

马哲与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大致分为两个方面,即继承了黑格尔思想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当然,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绝不是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批判地继承两位哲学家哲学体系中具有科学性内容的理论后,进行的理论改造和自我发展。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黑格尔哲学的真正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这是黑格尔哲学的精髓,但在黑格尔那里这一精髓被“窒息”了,因为黑格尔最终所追求的“绝对观念”的终结决定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他那里只能是“概念的自我发展”。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发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有两大基本缺陷:一是未能克服近代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的普遍缺陷。二是继续陷入唯心史观。费尔巴哈自己也承认:“向后退时,我同唯物主义者完全一致;但是往前进时就不一致了。所以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哲学有形象的说法:“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保留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即坚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的基石。

其次,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恢复了实践的权威。而马克思主义则运用辩证法的基本精神,从哲学的高度将‘实践’发展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成为一种在实践批判中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因而实现了机械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一次飞跃。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还通过继承和发展黑格尔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胚芽”,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进行的唯物主义改造。同时在辩证联系观和发展观的指引下,马克思发现了在社会历史领域,指导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基础——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在社会历史领域恢复了实践的权威,完成了历史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第二次飞跃。 最后,由于历史唯物主义肯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主导地位,为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工阶级的革命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奠定了实践基础,所以马克思主义又实现了哲学由维护阶级统治到科学推动革命性变革的第三次飞跃。 综上所述,在三个飞跃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第一次实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在实践基础上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实现了哲学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当代启示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当代启示 近期通过在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培训课程的学习,激起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的热情,使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其中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终结》)以往我并不熟知,而此次党校的培训课程将其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书信等一起作为经典著作研读书目,让我对该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老师课堂的讲解及自己课后的学习,我对《终结》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并对该著作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了粗浅的思考。下面从其重点内容、理论价值、对当代的启示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终结》的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然而又是开放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体系。《终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该著作中,恩格斯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并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终结》共四个章节,分别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分析黑格尔哲学及其辩证观;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及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揭露了费尔巴哈唯心史观的表现;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它所实现的哲学变革,论述辨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

列基本原理。 二、《终结》的理论价值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析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完备的理论体系,而《终结》是恩格斯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理论基础的分析和自诞生以来40年发展成果的总结。恩格斯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进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 强调了实证科学在哲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马恩唯物史观具有革命性变革的实质。 (二)对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吸收。恩格斯在《终结》中肯定黑格尔及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作用,同时又批判了黑格尔保守的客观唯心主义及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吸收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正确的基本哲学内核,使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进行分析阐述。恩格斯在《终结》中指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阶级产生和阶级斗争的根源在经济,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三、个人对《终结》当代启示的几点思考 (一)生产力及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启示《终结》中着重论述唯物史观,恩格斯在科学分析社会历史领域的客观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基础上,揭示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或经济关

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是十八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部分思想,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辨形而上学,纠正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思想,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发展,又正好反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正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 关键词: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发展 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哲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他同人们的世界观、知识观等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知识观等的理论表现形态。而哲学是不断的继承与发展的,因此,每个时期哲学的思想和内容又不尽相同,而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 德国古典哲学是指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初期活跃于德国思想界的资产阶级哲学。它是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康德为创始人、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第一个走出德国古典哲学的人。德国古典哲学是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产生的。当时西欧正经历着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从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德国也面临着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但由于德国经济的落后和政治的不统一,新生的德国资产阶级极为软弱,它虽然向往资本主义制度,却缺乏勇气和力量去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倾向于自上而下的改良。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理论表现,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它的辩证法,反映了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所引起的急剧的社会变化,它的理论往往是抽象的、思辨的。德国古典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所体现的批判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和发展精神,构成了德国古典哲学精神。它既是哲学的历史精神,又是哲学的时代精神,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之中,同时也对后来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哲学给人的印象通常是晦涩难懂,说的道理又是玄而又玄的那种,所以历史中有很多阶段,人们觉得哲学是玄学,对实际生活作用不大。其实会这么认为的人,很多都没有好好研读过哲学著作,我认为哲学是元知识、元理学!哲学追求的是“穷理”,穷尽尽头去追寻道理的真正含义。 哲学一词的希腊文是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 (英文是philosophy)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腊人创造的术语。希腊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两部分构成的动宾词组:philein是动词,指爱和追求;sophia是名词,其指智慧。希腊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爱智慧,爱智慧这个动宾词组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即是人类为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为了更有智慧而进行的思想认识活动。最早使用philosophia(爱智慧)和philosophos(爱智者)这两个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 哲学研究的是思考方式,是爱智慧,智慧不是所有学科的根本吗?而且哲学还研究人,对道德进行剖析,并讨论了超过25个世纪,如果哲学真的没用,哪会让世界上那么多智者对其孜孜不倦地探索呢? 我写公众号以来,唯一觉得写作稍微困难的就是哲学范畴,哲学这个系统传承地非常好,因为每一个杰出的哲学家,都做了很多推翻前人的研

究,经常就是一个学派的去批评另一个学派的,再出现新的学派继续去颠覆和批评前者,如此反复地进行了两千六百多年。因此,要写一位哲学家的观点时,就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研究,各种学派之间的区别,几乎每一位哲学家之间的观点都至少存在着一部分细微的差距,就连对一个“形而上学”,大家都争论不休。 对于国内很多大学生,在读大学时都学过马哲(这也使很多人对哲学较反感,当时估计被逼怕了),马克思就批评过形而上学,他是受黑格尔的影响,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世界上的道理何其之多,但你不会觉得每一个都很有道理,只有部分的道理能说服你,那何不把哲学看成一个自助餐厅,你要先走进这个“餐厅”,看到了各种“食物(即理论)”,你自然会选择你喜欢吃的,那现在的你应该做什么?就是先走进去。 目前,我已经写了三篇关于哲学的文章,介于篇幅关系,每一篇我都是浅尝即止,任何哲学理论,研究的人都可以针对一点写出几十万字,公众号的文章显然是做不到的,我只能为大家打开一扇“自助餐厅”的大门,为大家提供一点菜单,想要品尝的自会深入其中。这三篇文章,我在公众号中把其归类在欧洲历史中,毕竟哲学对整个西方社会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希腊人真的为如今的文明做了巨大贡献。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再现了西方启蒙哲学的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表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源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源于西方近代启蒙哲学的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领域的革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恩格斯的这部哲学经典,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简介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德国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尽管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在“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但德国在哲学上“与时代保持在同等水平。”因而,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回顾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过程。恩格斯写作这部著作,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愿望。马克思早年的一个愿望,就是阐述他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为此,他于1845年春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当时没打算发表,而是准备在《提纲》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详尽的阐述。可是,此后马克思“没有过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便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 第二,为了批判一股错误思潮。19世纪70-80年代,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用道德原则和观念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宣扬伦理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是不可认识、也不能实现的彼岸世界,其目的是让工人阶级放弃社会主义。这股思潮,引起了思想混乱,对德国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批判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三,为了写作一个书评。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版了一本研究费尔巴哈的著作,书名就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新时代》杂志编

医学毕业论文书写格式规范资料

一、论文中序号的要求 (一)正文层次标题序号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如一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加括号(一)(二)(三)……,三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1、2、3……,四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五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右括号1)2)3)……,若还有六、七级序码还可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 注意:汉字序号后加顿号“、”,阿拉伯数字序号后加下圆点“.”,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1”,“1.1.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二)正文中图、表、公式、算式等的序号 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5)”等;对长篇研究报告也可以分章(条)依序编码,如“图2.1、表4.2、式(3.3)”等,其前一个数字表示章(条)序号,后一个数字表示本章中图表、公式的序号。 (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文中注释极少量的可用“*”、“**”表示,一般用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依序标注,如“①、②、③……”,标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页脚或文末注释中对于相同内容的注释条目可合并写,如“⑥⑨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130、126页”。 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一般用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2]、[3]……”,也可不加括号的。文末参考文献与文中内容对应的,应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依序标出序号。 (四)附录序号 论文的附录序号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标示,如“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A1、表B2、式(C3)、文献[D4]等。 (五)页码序号 页码标注由正文的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可以标注在页眉或页脚的中间或右边。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扉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各页页码应标注在相同位置。 二、论文中字体要求 题目:小二号黑体;摘要:小四号宋体;一级标题:小三号宋体,二级标题:四号宋体,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参考文献:五号宋体;英文摘要:小四号Times New Roman;注释:小四号宋体(采用尾注形式,需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 例如: 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如果有副标题,加破折号,四号黑体居中) 中文摘要:XXXXXXXXXXXXXXX(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 20磅) 关键词:XXXXXXXXXXXXXXXXXXXX(“关键词”顶格写,小四号宋体) 英文摘要:“Abstract”标题用Times New Roman,四号,加粗。正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Keywords”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 一、XXXXXXXXXXXX(一级标题:小三号宋体) (一)XXXXXXXXXXXX(二级标题:四号宋体) 1.(三级标题及以下各级题序和标题:小四号宋体) (1)(四级标题)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后感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著作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的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主要是阐明德国古典哲学是怎样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介环节而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和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以一种总结并发展着的思维将哲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马克思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精致、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扬弃了旧哲学,特别是以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可以说,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在这里,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批判。在肯定黑格尔哲学的前提下,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同时又深刻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与其辩证方法的矛盾,考察了黑格尔哲学的解体过程。对于费尔巴哈哲学,恩格斯则从哲学基本问题出发,确认了其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肯定了其推翻黑格尔哲学的“绝对观念”、“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的“解放作用”;同时又指出了它的重大缺陷,即没有摆脱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特别是没有摆脱唯心史观。以肯定与否定的视觉同时公正的看待哲学的发展,是唯物主义的进步,更是哲学史的新的突破点。 在批判分析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上,恩格斯集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及其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冲破了社会历史领域的特殊性给人们造成的认识上的障碍,揭示了“作为支配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起作用的一般运动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结束了唯心史观历史观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旧哲学的新的哲学。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恩格斯指出:“这就是说,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

基本知识点 西方文学史分期 12BC~8BC 英雄时代/荷马时代神话、史诗(荷马史诗) 8BC~6BC 大移民时代抒情诗、寓言 6BC-4Bc 古典时代戏剧(古希腊悲喜剧)、文学理论、散文 4BC~2BC “希腊化”时期新喜剧,田园诗 240BC-30BC 共和时期100BC-17 黄金时期强调修辞 1c-5c50s帝国时期17-130 白银时期文风花哨、滥用修辞 5c-13c中世纪文学 14c~17c 文艺复兴文学 17c 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清教徒文学 18c启蒙文学狂飙突进 19c 浪漫主义文学湖畔派、拜伦式英雄 古希腊文学 神话 抒情 古罗马文学 共和时期两个著名喜剧家普劳图斯和喜剧诗人泰伦斯。 黄金时期奥维德六音步诗型作品《变形记》,开西方变形记模式先河; 贺拉斯理论家《诗艺》文学批评代表作,提出“寓教于乐”。 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诗人、代表人物。 代表作《埃涅阿斯纪》(史诗体裁)P24-25 白银时期 术语解释:文人史诗: 1 从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开始创立了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2 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在《埃涅阿斯纪》中体现了作者敬神、爱国的思想。 3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对后世的文人史诗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世纪文学 欧洲 主要思想特点: ①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 ②各种文化交融中,特别是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条件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 出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③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艺术特征: ①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今、东西方,宗教、世俗的,各种题材进入了文 学创作领域,极大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 ②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蛮族早期向封建社会过渡),中世纪文学特有的艺术 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艺术表现手法进一步开拓,寓意、象征、梦幻、抒情、浪漫等流行一时。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 (一)写作背景 第一,19世纪中期自然科学取得重大成就,出现了以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生物进化沦等“三大发现”为标志的最新成果。但是,一些自然科学家如福格特、毕希纳、摩莱肖特等人却以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这些自然科学成就,抹杀了思想与物质的原则性区别,以至于费尔巴哈拒绝把自已的哲学叫做唯物主义。 第二,19世纪40~80年代,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欧洲资产阶级为了抵制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影响,不仅复活德围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还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典哲学之问的关系,以达到歪曲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其代表性的思潮是德国的新康德主义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 第三,费尔巴哈发表的唯物主义和无神沦著作,遭到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哲学家的否定和围攻。丹麦哲学家卡尔·施达克出版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费尔巴哈辩护。但是由于施达克根本不懂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而是根据费尔巴哈“相信人类进步”、“追求理想的目的”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把费尔巴哈说成是唯心主义者,结果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 在这种情况下,“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正确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就成为摆在恩格斯面前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应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新时代》的邀请,以评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为契机,恩格斯于1886年写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 (二)重要意义 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从对黑格尔哲学、费尔巴哈哲学的考察开始,到阐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结束,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1)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产生作出了科学阐述。澄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它的理论来源——德罔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依靠对传统哲学极端谨慎、细致和科学的态度才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确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的内容,具体内容: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医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 学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阐述原始研究结果并公开发表的书面报告。医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本科医学毕业论文相关范本。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全文如下: 药学类专业药理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特点与对策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现主要以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感染、抗休克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药理学教学中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章节。 1 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特点 基础较差药理学主要以生理学为基础,而药学类专业学生基础课以化学类内容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而"生

理学"(或"解剖生理学")一般为该专业的考察课,由于和本专业联系相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畏难情绪由于药理学章节多,内容复杂,各药物间药理作用联系较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经常产生畏难情绪[1]。而药学专业类学生由于"生理学"基础较差,学习药理学时感觉比较吃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药理学中最为复杂的章节之一,学生畏难情绪更为明显。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例,介绍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对策 介绍历史,引兴趣自从1855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1950年,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糖皮质激素,并且确证了它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上的效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氢化可的松的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1958年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更好稳定性、更好抗炎活性和更低钠潴留的地塞米松。 功效简介,引重视几十年前,糖皮质激素一度被誉为"美国仙丹"。但是糖皮质激素在医学上扮演过夺宝奇兵,也承担过指责诘难,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作用,但是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如物质代谢的紊乱、引起感染的扩散、诱发骨折、引起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进行铺垫,讲生理生理学的复习,为后面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做铺垫。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在上午分泌最多,午夜分泌量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word版本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一、本文写作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他们哲学创立时期就决定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界限,全面的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现实原因 为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攻击,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纯洁性,提高无产阶级政党的了理论水平进一步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恩格斯越来越觉得把他和马克思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他们怎样从黑格尔哲学出发、怎样同他脱离并在一系列原则问题上与之相互对立做一个简要而又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 (三)直接原因 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发表《路德维希威尔巴哈》一书,驳斥许多人对费尔巴哈的诽谤和攻击,认为费尔巴哈是唯心主义者。这说明施达克本人不懂得什么是唯心主义,什么是唯物主义这一涉及划分哲学路线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真正理解费尔巴哈的哲学及其历史地位。因此,恩格斯决有必要说清楚费尔巴哈哲学及其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所

以当《新时代》邀请恩格斯写篇评论施达克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文章时,恩格斯便欣然同意。 二、内容简介 第一章 第一章叙述了黑格尔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阶级实质,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阐发了辩证法的基本思想,阐述其方法和体系的矛盾,最后分析了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 (一)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和黑格尔哲学的阶级实质 1、德国古典哲学产生的背景 一方面德国在经济上封建的生产关系严重的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经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冲击,在一定意义上也削弱了德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由于德国经济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重要性也不断增长,于是他们提出了改变封建制度建立统一名族国家的革命要求。但是这时的德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是非常软弱的。他们对法国大革命心向神往,因为法国革命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经济的和政治的前提,但是又害怕革命所唤醒的广大工农群众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因而又不敢革命,德国资产阶级具有明显的妥协性和保守性。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发展和终结

德国古典哲学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概述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创始人为康德,黑格尔为集大成者,费尔巴哈为最后的代表。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哲学舞台上的主角。它不仅继承了欧洲大陆唯理论、特别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传统,而且还综合了英国经验论哲学中的成分。它提出了包括认识论、本体论、伦理学、美学、法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的各种重大问题和范畴,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哲学家有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 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 德国古典哲学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处在欧洲的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1、德国的经济状况: 19世纪初以前,德国同英、法、荷等国比较起来,在经济上是一个十分过后的国家,基本上是个农业国。 1807年开始,德国的资本主义成分摆脱了停止、萎缩的状态,在改良的道路上发展起来了。 到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德国的政治状况: 至19世纪初,德国在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严重,曾经有过360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 19世纪初开始,由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压力,德国进行了一些政治改良,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的德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在

政治上的重要性得到了增长,但在1848年德国革命之前,资产阶级总体上是软弱的,出生的太迟了。 总的来说,从康德直到费尔巴哈的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产阶级在其不同成长阶段上的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它在反封建斗争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地位和两重性需要的反映,是直接间接地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 三、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脉络 1、康德明确地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同一性问题,但是他的哲学最后却造成了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系列对立。 2、费希特从自我意识出发来解决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但是他最后设定的“绝对自我”已经预示着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化。 3、谢林用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同一”来实现对立面的同一,但是这种“绝对同一”却不能有效说明自身的运动,具有神秘的色彩。 4、黑格尔用“绝对精神”的自否定运动来超越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在绝对唯心主义的基础上辩证地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5、费尔巴哈用感性的人取代了黑格尔的抽象精神,在人本主义基础上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四、主要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辩证法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最详尽而全面的探究,虽然这种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大成就,是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了形而上学。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反对把世界看作固定不变、没有矛盾的东西,而把它理解为具有矛盾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长期以来统治人们头脑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这一哲学革命的带头人康德早在“前批判时期”所写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就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认为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因此地球和整个太阳系都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

XX医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XX医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xx医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毕业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下面是搜集的xx医学生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欢迎阅读参考。 一、论文构成 毕业论文格式应规范,必须由封面、中文与关键词、外文摘要与关键词、前言、正文(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附录、致谢和综述等部分构成。论文装订顺序为: 1)封面 2)中文摘要 3)英文摘要 4)前言 5)正文 6)结论 7) ___ 8)附录(根据论文的需要) 9)致谢 10)综述 二、纸张及印刷装订规格 毕业论文一律用A4纸张电脑。左侧装订。 三、设置

1、页面设置: ①“纸型”:主要选用“A4”,“纵向”,个别页面可以采用“A4”,“横向”。②“文档网格”:一律使用“无网格”。 ③“页边距”:上、下边距一律为2.54 cm,左边距和右边距一律为2.5cm。装订线位置居左。 2、段落:①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②“行距”一律为1.5倍。 3、外文字体:一律为Times New Roman 4、页脚:从论文中文摘要开始到综述,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居中。 四、论文一般格式 1、封面

1.1 封面格式按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封面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具体见长沙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毕业论文格式。其中,指导教师:导师姓名(职称) 1.2 题目: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题名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1.3 文字基本在下划线中央位置,且六行线尾应对齐 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 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主要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