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

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本案例中,教师的介入为幼儿游戏创设了更自由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出现纠纷时――规则介入

案例4:建构区游戏中,明明搭了一座漂亮的城堡,但作品还没完成,第二天他继续来到该区想继续,发现自己的作品正在被天天拆除,于是两人发生争执,明明要天天恢复她的作品。根据规则幼儿的建构作品,最多可以保留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拆除且收拾干净。于是,老师先肯定了天天是按规则行事的,但又把这一问题向幼儿提出来,讨论是否有必要改变有关积木作品保留时间的规则,经过讨论新制定的、更具体的规则“出炉”了。

《指南》中指出:“在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

幼儿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在游戏中成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适时地介入幼儿游戏。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式 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3、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

最新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等”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和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和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的幼儿真正理解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和发现.”本案例中,教师的介入为幼儿游戏创设了更自由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吕秀英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幼师在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场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很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甚至阻碍幼儿探索新的发现。那么,幼儿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幼儿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幼儿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幼儿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幼儿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幼儿教师参与的需要或幼儿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幼儿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幼儿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幼儿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幼儿教师来帮忙,幼儿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幼儿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幼儿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幼儿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幼儿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大家带来的幼儿教师如何有效 介入幼儿游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 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 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 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 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 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 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 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 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等”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 了解和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和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的幼儿真正理解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众所周知,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一种自主游戏。因此,作为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之外,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幼儿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这里,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教师只有充分观察,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如何指导儿童游戏、如何介入幼儿的游戏,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教师必须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介入儿童游戏,适时地帮助儿童发展并延伸其游戏。事实上,作为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法。 一、平行介入法 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剪对称的纸样,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剪出对称的图形,达到锻炼小肌肉以及掌握使用剪刀的技能,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我就用这些剪好的对称图形装饰在一个已经布置好的娃娃家的窗帘上,当漂亮的窗帘印入孩子的视角前,引起了他们操作的兴趣,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二、角色介入法 角色介入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用椅子排成一排,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XX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的介入指导时机有方法,应该会是老师们经常纠结的地方吧!在实际活动中往往做不好就会被说成了:放任不管,亦或是过度干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的孙芳萍老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谈谈她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

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

案例老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老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实录:角色游戏开始了,赵歌和盛佳敏穿起了理发师的白大褂,做好了准备工作,迎接顾客的到来。他们把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不见一个顾客光顾。赵歌着急了,急冲冲的跑到我的身边,气呼呼的说:“老师,我们一个剪头发的顾客都没有啊,怎么办呢?”我“哦”了一声,“你们想想办法呀?”没有马上去理会他,我想再看看情况,看他们如何扭转局面。时间过了两分钟,赵歌有点按耐不住了,低下了头,一副无奈的样子。盛佳敏抬起头他大声的叫道:“剪头发喽,我们新开张的!”这时,赵歌也学起盛佳敏的样子叫卖起来。我看准了时机,拿了一只小包,走了过去。我故意问:“有人吗?”听到我的声音,赵歌、盛佳敏同时站在我的跟前,抢先说“欢迎光临,请坐下来”。一个忙着给我梳头,;一个迫不及待的给我卷头发,忙的不亦乐乎。自我以后,他们的生意好转了,顾客络绎不绝。 分析: 从理发店游戏中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理发师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幼儿游戏时碰到了困难,此时,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顾客的身份走入了理发店。为孩子的游戏打开局面。在这一游戏案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老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理发店生意冷清了,孩子求救了,我以顾客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中班案例:你的车子很特别 实录:建构区里的材料越来越少了,小朋友的作品越来越多了。万傲进入了建构区,试图想退出来。我看见了,连忙补充了一些积木,万傲很快地回来了,并且在建构区里玩了起来。只见他拿了两块较大的插塑积木,上面有多个插孔的那种,连在了一起;他可能要搭一辆车子吧。果然,他又拿了两个椰奶空罐子垫在插塑积木的下面,当做了车子的轮子,又向前试了试,“车子”真的向前滚动了两下,似乎还有点不满意呢。他又在“车身”上面用雪花片积木搭了一个大大的“碗”,把“碗”倒扣在上面。哦,一辆崭新的车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我连忙走过去称赞说:“你的车子很特别!”

游戏介入方法(资料)

老师游戏介入策略 一、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比如某幼儿在小超市中当售货员,然而无人前往超市购物,该幼儿无所事事,老师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前往购物,和售货员交流,还可以假装购买的东西太多,引导幼儿上门送货。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包括两种: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1)平行式介入法。 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一名游戏者,教师的行为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不会操作幼儿材料、游戏情节过于单一或缺乏创新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会儿,就因为没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幼儿身边操作玩具,建构更多的作品,开拓幼儿的思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还可以边说边做,一是吸引幼儿兴趣,二是教给幼儿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时,教师则可以退场,不能待得太久。 二、材料指引介入法 通过材料的提供达到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方法。 三、语言指导 通过教师的话语达到对游戏指导的一种方式,它是游戏指导中非常重要,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根据提问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 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借助询问式语言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情境描述出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思考并寻找解决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可以考虑加入别的的角色,比如“宠物”) (2)建议式语言。 教师通过给予建议,指导幼儿游戏。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 在游戏中情节发展停滞不前或出现困难时,给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导,而是采用建议的方式,比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建议:“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为了在麦当劳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教师可以建议说:“麦当劳没有油条卖,那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 (3)澄清式语言。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时候由于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教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教师在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场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很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甚至阻碍幼儿探索新的发现。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二、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 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 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 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 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等”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和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和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的幼儿真正理解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和发现.”本案例中,教师的介入为幼儿游戏创设了更自由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出现纠纷时规则介入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法

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方法 一、观察是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区域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区域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的方式 (一)平行介入 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逼真的食物,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介入 是指当幼儿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 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超市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位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三)垂直介入 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

浅谈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和指导

浅谈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介入和指导 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重要活动形式,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 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活动,孩子们在自由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那么在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时,教师要如何介入才能有效推动幼儿的游戏,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呢? 《指南》中指出: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时应有目标意识。为了通过游戏的指导推进幼儿游戏发展,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就应该有比较清晰的目标意识,要清楚地意识到“我为什么要在这时候介入游戏”,“通过我的介入和指导,将帮助幼儿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国外有研究表明,成人介入

儿童的游戏,会产生正面影响,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 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 案例一 有一次安安和小易在建构区用积木摆了一个又窄又长的长方形,然后把各种大小长短不一的积木都往里边放,我一见这种情况,马上就去制止,还要求他们玩儿也要动脑筋,怎么也不分类摆放呢?孩子们只好按我的要求分类摆放,但当我再返回这里时,孩子们却早已离开了。案例二 在进行了《美猴王》的主题后,乐乐、浩浩和轩轩在建构区想用积木搭一座天宫,为了显示“天宫”的高大,他们用大块的长方体积木竖着摆成一圈做底座,上面再平铺一层扁平的积木,然后再继续往上搭出殿宇的形状。因为“天宫”很高,所以通向天宫的台阶也需要一些较长的积木,但是剩余的这些长积木都是比较薄的,竖着放特别容易倒,他们试了几次都倒了,有一次还差点儿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天宫”碰倒,他们虽不甘心,但看样子是要放弃搭台阶了。 这时,我找出一些原来进行体育游戏时用过的硬纸盒放在他们身边,只见轩轩和乐乐一下像见到宝一样,他们用纸盒做台阶两端的基石,上面再搭一块薄积木,就这样又继续进行搭建,最终完成了“天宫”

以《指南》为依据有效介入幼儿活动区游戏

以《指南》为依据有效介入幼儿活动区游戏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指南》不仅是用来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而且也是用来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在幼儿活动区游戏时,教师应该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同时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以《指南》为依据适时适宜的介入幼儿游戏,在游戏中有效推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指南》有效介入活动区游戏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游戏。”由此可见,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知识,对孩子来说学得自在,对老师来说也教得自然。 但是在以往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往往控制性较强,幼儿的游戏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高指导下进行的。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均由教师决定,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愿望中想要的游戏。针对这种情况,《指南》在“说明”部分特别提出了要注意实施的四个原则:一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二是“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四是“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这四个方面非常明确地提示我们,必须立足于幼儿,并从幼儿出发,在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而游戏则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活动,是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 《指南》不仅是用来观察和分析幼儿游戏行为,而且也是用来介入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那么,教师在观察分析幼儿游戏行为的前提下该如何有效介入幼儿的活动区游戏呢? 一、以《指南》为依据注重观察分析,适时介入指导。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除了要在活动区域提供多种多样符合幼儿需要、兴趣的材料,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活动,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通过适时、适度的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更有效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照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

幼儿游戏治疗中家长介入方式及指导策略研究_卢伟

幼儿游戏治疗中家长介入方式及指导策略研究 卢 伟 蒋 婷 (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四川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0106) [摘 要] 游戏治疗是通过解决情绪问题来增强儿童适应性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家长在其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游戏治疗中,家长需要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介入方式和指导策略。在间接介入指导中,家长应积极配合治疗师,跟进治疗,观察幼儿行为,适度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在直接介入指导中,可采用玩偶会谈和故事讲述等方式进行干预。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定位,端正治疗心态,掌握一定的治疗技巧,有助于矫正并预防孩子的一些行为、情绪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教育;游戏治疗;家长介入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20(2014)02-0117-05 一、对幼儿游戏治疗的基本阐释 幼儿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恐惧、分离与失落、品行障碍、言语障碍、攻击性行为等等。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无法像成人那样,有很多的方式来发泄或者倾诉。他们的语言系统处于发展阶段,无法很好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往往将内心想法表现在行为上。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的世界里,幼儿可以将内心的情感用非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利用游戏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行为、想法,更好地纠正、治疗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或者情绪情感等问题,就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游戏治疗国际协会(API)将游戏治疗定义为:“游戏治疗是将理论模式系统性地运用,以建立一个人际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过训练的治疗师运用游戏的治疗性力量去协助个案预防或解决心理社会困境,从而使被治疗者获得最大的成长和发展。”[1](P36)可见,游戏与治疗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游戏只是手段,治疗才是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运用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对儿童进行解读和引导。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CBPT)理论认为,应该注重过程,强调父母在游戏治疗中的作用,将治疗与家庭结合。在幼儿游戏治疗的发展趋势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游戏治疗与亲子游戏治疗,都把家长放到了治疗的重要地位。家长掌握游戏治疗技巧有助于加快问题的解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家长在幼儿游戏治疗中的角色定位和介入方式 (一)角色定位:辅助者和治疗者 在幼儿游戏治疗中,治疗师需要对幼儿的问题进行测评,确定治疗模式,营造安全、易接纳、易理解的游戏治疗氛围,并与来访幼儿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观察记录幼儿行为,给予恰当的言语指导,最后对治疗进行评价与反思[2](P72)。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治疗师,提供幼儿信息,跟进幼儿治疗,给予幼儿支持和鼓励。此时,家长担当辅助者角色,为治疗提供帮助。 幼儿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能仅仅依靠游戏治疗师来解决。当幼儿处于家庭环境中时,家长可以积极主动地为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建立和睦友爱的平等关系,家长能对孩子行为进行观察和评价,并在专业治疗师的训练下给予孩子恰当的游戏治疗。此时,家长担当了治疗者角色,直接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障碍进行干预。 (二)介入方式: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家长在幼儿游戏治疗中的不同角色定位决定了家长介入的不同方式。 直接介入是指有行为问题儿童的家长通过专业游戏治疗师培训等多种渠道,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游戏治疗技巧,在家中治疗时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障碍进行对应的游戏干预,从而解决孩子出现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间接介入是指,家长不是直接运用游戏治疗的技巧和方法,不是引导或者治疗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只是参与到治疗师与儿童之间,起着衔接的作 【收稿日期】2013-09-27 【作者简介】卢 伟(1962—),女,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与课程,学前教师教育。 · 117 ·DOI牶10牣13627牤j牣cn ki牣cdjy牣2014牣02牣03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