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288(理论288)

总学分数:18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极限论,一元或多元微分学、积分学和无穷级数等方面的系统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具备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微积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数学基础理论研究及中学合格数学教师。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和学习,要求达到: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极限的思想与方法:

2、正确理解数学分析基本概念,基本上掌握数学分析的论证方法,具备较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地应用能力。

3、能满足新世纪新科技发展的需求,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并能运用自己所学得的数学分析思想方法去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单元实数集与函数

基本内容:

1、实数:实数的概念,实数的性质,绝对值与不等式;

2、数集、确界原理:区间与邻域,有界集与无界集,上确界与下确界,确界原理;

3、函数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分段函数;

4、具有某些特征的函数:有界函数,单调函数,奇函数与偶函数,周期函数。

要求: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与实数的概念,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会解绝对值不等式;

弄清区间和邻域的概念, 理解确界概念、确界原理,会利用定义证明一些简单数集的确界;

掌握函数的定义及函数的表示法,了解函数的运算;

理解和掌握一些特殊类型的函数。

第二单元数列极限

基本内容:

1、极限概念

2、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单调性;

3、数列极限存在的条件:单调有界准则,迫敛性法则,柯西准则;

要求:逐步透彻理解和掌握数列极限的概念;

掌握并能运用 -N语言处理极限问题;

掌握收敛数列的基本性质和数列极限的存在条件(单调有界函数和迫敛性定理),并能运用;

了解数列极限柯西准则,了解子列的概念及其与数列极限的关系;

了解无穷小数列的概念及其与数列极限的关系.

第三单元函数极限

基本内容:

1、函数极限的概念,单侧极限的概念;

2、函数极限的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不等式性,迫敛性;

3、函数极限存在的条件:归结原则(Heine定理),柯西准则;

4、两个重要极限;

5、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阶的比较。

要求:理解和掌握函数极限的概念;

掌握并能应用ε-δ, ε-X语言处理极限问题;

了解函数的单侧极限,函数极限的柯西准则;

掌握函数极限的性质和归结原则;

熟练掌握两个重要极限来处理极限问题。

第四单元函数连续

基本内容:

1、函数连续的概念:一点连续的定义,区间连续的定义,单侧连续的定义,间断点及其分类;

2、连续函数的性质:局部性质及运算,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最小值性、有界性、介值性、一致连续性),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反函数的连续性;

3、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要求:理解与掌握一元函数连续性的定义(点,区间),间断点及其分类,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

理解单侧连续的概念;

能正确叙述和简单应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了解反函数的连续性,理解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第五单元导数与微分

基本内容:

1、导数概念:导数的定义、单侧导数、导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

2、求导法则:导数公式、导数的运算(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反函数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的求导法则,参数方程的求导法则);

3、微分:微分的定义,微分的运算法则,微分的应用;

4、高阶导数与高阶微分

要求:理解和掌握导数与微分概念,了解它的几何意义;

能熟练地运用导数的运算性质和求导法则求函数的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

理解单侧导数、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高阶导数的求法;

了解导数的几何应用,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六单元微分学基本定理

基本内容:

1、中值定理:罗尔中值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中值定理

2、几种特殊类型的不定式极限与罗比塔法则

3、泰勒公式

要求:掌握中值定理的内容、证明及其应用;

了解泰勒公式及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能够把某些函数按泰勒公式展开;

能熟练地运用罗必达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第七单元导数的应用

基本内容:

1、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

2、函数凹凸性与拐点

3、函数作图

4、方程的近似解

要求:了解函数的某些特性(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凹凸性、拐点)能较正确地作出某些函数的图象。

第八单元实数完备性定理及应用

基本内容:

1、实数完备性六个等价定理:闭区间套定理、单调有界定理、柯西收敛准则、确界存在定理、聚点定理、有限覆盖定理

2、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整体性质的证明:有界性定理的证明,最大小值性定理的证明,介值性定理的证明,一致连续性定理的证明

3、上、下极限

要求:了解实数连续性的几个定理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的证明;

理解聚点的概念,上、下极限的概念。

第九单元不定积分

基本内容:

1、不定积分概念与基本积分公式

2、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几类可化为有理函数的积分

要求: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概念;

熟练掌握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式积分法和三角有理式积分法;

会计算简单的无理函数的积分。

第十单元定积分

基本内容:

1、定积分的概念:概念的引入、黎曼积分定义,函数可积的必要条件,可积函数类(连续函数,只有有限个间断点的有界函数,单调函数);

2、可积性条件:可积的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达布上和与达布下和,可积函数类;

3、微积分学基本定理:可变上限积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4、非正常积分:无穷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审敛法(柯西准则,比较法,狄利克雷与阿贝尔判别法);瑕积分的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收敛判别法;

要求:理解定积分概念及函数可积的条件;

熟悉一些可积分函数类,会一些较简单的可积性证明;

掌握定积分与可变上限积分的性质;

能较好地运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计算一些定积分。

掌握广义积分的收敛、发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等概念;

能用收敛性判别法判断某些广义积分的收敛性。

第十一单元定积分的应用

基本内容:

1、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微元法,已知截面面积函数的立体体积,旋转体的体积平面曲线的弧长与微分,曲率;

2、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功、液体压力、引力。

要求:重点掌握定积分的几何应用;掌握定积分在物理上的应用;在应用中逐步掌握"微元法"。

第十二单元数项级数

基本内容:

1、级数的敛散性:无穷级数收敛,发散等概念,柯西准则,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2、正项级数:比较原理,达朗贝尔判别法,柯西判别法,积分判别法;

3、一般项级数:交错级数与莱布尼兹判别法,绝对收敛级数与条件收敛级数及其性质,阿贝尔判别法与狄利克雷判别法。

要求:理解无穷级数的收敛,发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等概念;

能正确叙述收敛级数的性质;

能够应用正项级数与任意项级数的敛散性判别法判断级数的敛散性;

熟悉几何级数调和级数与p级数。

第十三单元函数项级数

基本内容:

1、一致收敛性及一致收敛判别法(柯西准则,优级数判别法,狄利克雷与阿贝尔判别法);

2、一致收敛的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的性质(连续性,可积性,可微性)。

要求:掌握收敛域、极限函数与和函数一致敛等概念;

掌握极限函数与和函数的分析性质(会证明);

能够比较熟练地判断一些函数项级数与函数列的一致收敛。

第十四单元幂级数)

基本内容:

1、幂级数:阿贝尔定理,收敛半径与收敛区间,幂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幂级数和函数的分析性质

2、几种常见初等函数的幂级数展开与泰勒定理

要求:了解幂级数,函数的幂级数及函数的可展成幂级数等概念;

掌握幂级数的性质;

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一些幂级数的收敛域;

会把一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包括会用间接展开法求函数的泰勒展开式

第十五单元付里叶级数

基本内容:

1、付里叶级数:三角函数与正交函数系, 付里叶级数与傅里叶系数, 以2 为周期函数的付里叶级数, 收敛定理;

2、以2L为周期的付里叶级数;

3、收敛定理的证明。

要求:理解三角函数系的正交性与函数的傅里叶级数的概念;

掌握傅里叶级数收敛性判别法;

能将一些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

了解收敛定理的证明。

第十六单元多元函数极限与连续

基本内容:

1、平面点集与多元函数的概念

2、二元函数的极限、累次极限

3、二元函数的连续性:二元函数的连续性概念、连续函数的局部性质及初等函数连续性。

要求:理解平面点集、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累次极限、连续性概念,会计算一些简单的二元函数极限;

了解闭区间套定理,有限覆盖定理,多元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十七单元多元函数的微分学

基本内容:

1、可微性:偏导数的概念,偏导数的几何意义,偏导数与连续性;全微分概念;连续性与可微性,偏导数与可微性;

2、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及求导公式

3、方向导数与梯度

4、泰勒定理与极值

要求:理解并掌握偏导数、全微分、方向导数、高阶偏导数及极值等概念及其计算;

弄清全微分、偏导数、连续之间的关系;

了解泰勒公式;

会求函数的极值、最值。

第十八单元隐函数定理及其应用

基本内容:

1、隐函数:隐函数的概念,隐函数的定理,隐函数求导举例;

2、隐函数组:隐函数组存在定理,反函数组与坐标变换,雅可比行列式;

3、几何应用: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

条件极值:条件极值的概念,条件极值的必要条件。

要求:了解隐函数的概念及隐函数的存在定理,会求隐函数的导数;

了解隐函数组的概念及隐函数组定理,会求隐函数组的偏导数;

会求曲线的切线方程,法平面方程,曲面的切平面方程和法线方程;

了解条件极值概念及求法。

第十九单元重积分

基本内容:

1、二重积分概念:二重积分的概念,可积条件,可积函数,二重积分的性质;

2、二重积分的计算:化二重积分为累次积分,换元法(极坐标变换,一般变换);

3、含参变量的导数:

4、三重积分计算:化三重积分为累次积分, 换元法(一般变换,柱面坐标变换,球坐标变换);

5、重积分应用:立体体积,曲面的面积,物体的重心,转动惯量。

要求:了解含参变量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熟练掌握二重、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会求曲面的面积、立体体积、物体的重心、转动惯量。

第二十单元重积分(续)与含参量非正常积分

基本内容:

1、二重积分中一些问题的讨论:可积性问题,变量变换问题

2、含参量非正常积分概念及其一致敛性:含参变量非正常积分及其一致收敛性概念,一致收敛的判别法(柯西准则,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关系,一致收敛的M判别法),含参变量非正常积分的分析性质;

3、欧拉积分:格马函数及其性质,贝塔函数及其性质。

要求:进一步了解二重积分的可积性问题,变量变换问题;

了解含参变量非正常积分的收敛与一致收敛的概念;

理解含参变量非正常积分一致收敛的判别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应用;熟练应用欧拉公式。

第二十一单元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基本内容:

1、第一型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第一型曲面积分的的概念、性质与计算;

2、第二型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与计算,变力作功,两类曲线积分的联系;

3、格林公式,曲线积分与路线的无关性, 全函数;

4、曲面的侧,第二型曲面积分概念及性质与计算,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

5、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空间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性;

6、场论初步:场的概念,梯度,散度和旋度。

要求:掌握两类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了解两类曲线积分的关系和两类曲面积分的关系;

熟练掌握格林公式的证明及其应用,会利用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计算一些曲面积分与曲线积分;了解场论的初步知识。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无

四、教学时数分配:

五、其它项目: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基石,为进一步学习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等课程的基础,同时对中学数学起着居高临下的指导作用。

六、有关说明:

1、教学和考核方式:

本课程属考试课,考核方式为第一、二、四学期闭卷考试,第三学期考查。

2、习题:每星期布置一次作业,批改量超50%。

3、能力培养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极限的思想与方法:

(2)正确理解数学分析基本概念,基本上掌握数学分析的论证方法,具备较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应用能力。

(3)能满足新世纪新科技发展的需求,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并能运用自己所学得的数学分析思想方法去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4、与其它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联系:

先修课程和教学环节:初高中代数几何所有课程

后续课程和教学环节: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等课程

平行开设课程和教学环节:高等代数、解析几何

5、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数学分析》(上、下)编著:华东师大数学系版本: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目:

①F.M.菲赫金歌尔茨《微积分学教程》(三卷八分册),路见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

②[美]D.休斯.哈雷特A.M.克莱逊著《微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③复旦大学编《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④郝涌,卢士堂等编《考研数学精解》,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3。

《数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学科教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参考学时:40学时 参考书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永新,曾峥,《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说明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使学生提高作为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所必需的数学教育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获得必要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和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了解并熟悉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原则以及教学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经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训练、实践、交流、探索等活动,初步获得从事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经验。了解并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些基本情况,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方式、方法。增强数学教育理论的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把数学教育理论应用于数学教育教实践中;力求对中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思考,提高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能力。认识数学教育理论在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的兴趣;初步形成严谨、求实、创新的教育教学态度。 (三)编写原则 本教学大纲是依据全国通用《中学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及《数学教育教学大纲》,并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修订的,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四)建议 在数学学科教学导论的教学中,以下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使用:讲授(解)法、阅读指导法、参与式分组教学、实践性教学法、探究法等。数学学科教学导论的考核的内容必须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教学论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考核既要全面,也应该突出重点。其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执教能力与水平,对数学教育的情感和态度等应该是考核的重

《组合数学》课程简介.

《组合数学》课程简介 06191350 组合数学 3 Combinatorics 3-0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微积分)、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近世代数 面向对象:三、四年级本科生 内容简介: 《组合数学》是计算机出现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数学分支。组合数学不仅在基础数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其它的学科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编码和密码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均有重要应用。本课程主要介绍组合数学中涉及组合计数、组合设计和编码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排列与组合、母函数与递推关系、容斥原理、反演公式、鸽巢原理、Pólya计数定理、区组设计与编码理论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或科研活动中可能的应用作准备。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合数学》(第三版)卢开澄,卢华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组合数学》教学大纲 06191350 组合数学 3 Combinatorics 3-0 预修课程:数学分析(微积分)、高等代数(线性代数)、近世代数 面向对象:三、四年级本科生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组合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在计算机科学、信息论、管理科学以及其它现代科技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本课程主要介绍组合数学中涉及组合计数、组合设计和编码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为学生在今后的教学或科研活动中可能的应用作准备。 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引言2学时 (2)排列与组合8学时 (3)母函数与递推关系12学时 (4)容斥原理3学时 (5)反演公式3学时 (6)鸽巢原理3学时 (7)Pólya计数定理5学时 (8)区组设计6学时 (9)编码理论6学时 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四、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笔试 六、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组合数学》(第三版)卢开澄,卢华明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七、有关说明:

《数学分析报告》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10072、110073、110074 课程名称:数学分析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类别:基础课 学时:216(分三个学期上) 学分:11 适用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以经典微积分为主要容的数学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极其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过渡的桥梁,是学习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也是占学时最长、学分最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其特点是:容多,跨度大,概念抽象,系统性与逻辑性强,思想方法重要,应用广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个分支众多、应用非常广泛的科学体系,是其他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而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必须从变量间最本质的联系─── 函数开始起步。数学分析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是用无穷小分析的方法研究实函数。因此,数学分析正是讲述函数理论的最基本的课程,可以说它是数学这座科学大厦的奠基石,是基础中的基础,它理所当然地被列为数学科学及相关学科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方面,它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无法相比的。 由于数学分析是几乎所有后继数学课程的基础,又是新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重要基础课之一,所以,数学分析这门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已抽象出来的普遍结论、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切实掌握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问题、转化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数学分析课程的得失,将直接关系到其它相关数学课程如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与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因此,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施教学,对于提高计算科学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习题课,精讲多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基本容由教师讲授,通过习题课对所学容进行巩固和提高。各章中平行的容可安排学生自学,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几何背景,因此教学中要注意与几何直观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逐步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数学建模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大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将数学知识、实际问题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广泛的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基本要求: 1、在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对较复杂的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软件或编程求解;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数学模型 内容: (1)初等建模示例:椅子能在不平地面上放稳吗,预报人口增长等; (2)有关数学建模的基本知识。 目的和要求: 理解数学模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二)初等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公平席位分配,双层玻璃窗的功效等; (2)讨论与交流:录音机计数器,商品的包装。 目的和要求: 由建模实例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建模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抽象过程,基本掌握用初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三)简单的优化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存储模型,森林救火,最优价格等; (2)讨论与交流:冰山运输 目的和要求: 基本掌握建立静态优化模型的一般方法,会利用微分法解决优化问题。 (四)数学规划模型 内容: (1)建模示例:奶制品的生产与销售,汽车生产与原油采购,钢管和易拉罐下料等; (2)讨论与交流:自来水的输送,接力队员的选拔 目的和要求: 理解规划优化模型的思想与意义,掌握建立规划模型的一般方法,能够利用优化软件求解规划模型的解。

工科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工科数学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分:11 学时:165(其中讲课学时:131,习题课学时:34,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初等数学 适用专业:机械类、电气类培优班 教材:《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6版 《高等数学》(上、下册),田立新主编,江苏大学出版社,2007 年第1版 开课学院:理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工科数学分析是工科院校某些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与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一定的数学建模能力,正确领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习受到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解决几何、物理及其它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以提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和知识的自我更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极限与连续 基本要求: 1. 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极限的ε-N,ε-δ,ε-X定义的含义,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极限定义证明某些简单的极限的方法。 2. 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3. 掌握极限性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了解实数连续性的几个等价命题。 4.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求极限。 5. 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和间断的概念,理解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概念。 6.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掌握讨论连续性的方法,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7. 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用介值定理讨论方程根的存在性。 重点: 极限概念,无穷小量,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 极限的定义,实数连续性等价命题,函数的一致连续性概念。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基本要求: 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作为函数变化率的实际意义,会用导数表达科学技术中一些量的变化率,了解微分概念中所包含的局部线性化思想。 2. 熟练掌握导数与微分的运算法则及导数的基本公式,了解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3. 熟练掌握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计算,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计算常用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会求函数的微分。 4. 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5. 理解并会用Rolle定理、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Cauchy中值定理。 6.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熟练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凸性、求曲线的拐点及函数作图(包括求渐近线)的方法,会解决应用题

组合数学教学大纲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Combinatorics 执笔人:晁福刚编写日期:2010.7.9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07010132 2. 课程性质/类别:限选课/专业基础课 3. 学时/学分:48学时/ 2学分 4.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组合数学主要研究一组离散对象满足一定条件的安排的存在性,以及这种安排的构造、枚举计数及优化等问题,这是整个离散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组合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了解和掌握并会应用鸽巢原理、排列与组合、容斥原理、递推关系、生成函数等组合数学基本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鸽巢原理(8学时) 1.主要内容: 鸽巢原理的简单形式,鸽巢原理的加强形式,Ramsey问题与Ramsey数,Ramsey 数的推广。 2.基本要求 1.了解鸽巢原理的简单形式和加强形式,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了解Ramsey问题的历史由来,会求简单的Ramsey数,Schur数。 3.自学内容:无 4.课外实践:无 (二)基本计数问题(10学时) 1.主要内容: 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排列与组合,多重集合的排列与组合,二项式系数,集合的分划与第二类Stirling数,正整数的分拆,分配问题。 2.基本要求 1.了解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会求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2.掌握多重集合的排列和组合技巧。 3.会证明组合恒等式。 4.了解集合的分划与第二类Stirling数,知道两类数之间的关系。 5.知道正整数分拆问题的递推关系及研究进展。 6.知道一些简单的分配问题的解法。 3.自学内容: 排列组合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实数 ★重点★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常见的非负数有: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a<1时1/a>1;a>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 ×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思想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与任务 《数学思想方法》是研究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的一门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有着全局影响的数学思想方法其重要性日益凸现。鉴于数学思想方法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思想方法》被列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比较系统地获得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掌握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两个源头、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几次重要突破、数学的真理性、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演绎与化归、抽象与概括、猜想与反驳、计算与算法、应用与建模、数学思想与方法与素质教育、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案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关键在于使学员建构起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认知结构,认识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增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自觉性,提高实施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水平和能力。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发展”部分学习,帮助学员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源头、几次重要突破和现代数学的发展趋势,并能正确理解数学的真理性,确立动态的、拟经验主义的数学观。通过“数学思想方法例解 "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部分学习,使学员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特点,并能将所学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 三、教学媒体 1.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用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媒体,是教和学的根本依据。文字教材名称:《数学思想与方法》(顾泠沅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2.音像教材:《数学思想与方法》录像教材共18 讲,由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姚芳主讲。 3. 网上学习资源 江苏电大在线中(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4341895.html, )教学辅导、实施方案、学习自测等;栏目以及中央电大在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4341895.html, )中与本课程有关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环节 1. 理论教学环节(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 (1)自学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 , 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远程开放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收

数学系《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数学系《高等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153学时学分:9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执笔人:储茂权审定人:殷晓斌 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系统的代数知识和抽象的、严格的代数方法,以加深对初等数学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理论以及多元多项式和对称多项式的基本知识;掌握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实二次型、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数学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数域和一元多项式的概念、整除的概念。对数域上一元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及唯一定理及证明的思想有较深刻的认识。熟练掌握一元多项 式的带余除法和辗转相除法;多项式函数和重因式的基本知识;掌握有 关复数域、实数域和有理数域上的一元多项式的基本结果和基本方法; 掌握多元多项式的基本知识并能将对称多项式表为初等对称多项式的多 项式。 (2)掌握行列式的基本性质和计算;线性方程组的基本理论;矩阵的概念、运算、分块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二次型和标准形、规范形和正定性,掌握 -矩阵的基本知识,矩阵相似的条件,矩阵的Jordan标准形的基本知识;线性空间中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空间的维数、基和向量的坐标,基变换和坐标变换,线性子空间的基本知识;掌握欧氏空间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线性变换的定义、运算和线性变换的矩阵;掌握线性变换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值域和核、不变子空间等基本知识。 3、课程教学改革 (1)注重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教学中,在讲授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用获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提高自学和创新能力。 (2)注重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高等代数》是数学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基础地位不仅表现在它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一、中考数学命题特点分析 认真分析近几年浙江省中考数学试题,不能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试题突出如下特点:一是典型性,即选题典型,难易程度做到逐步递进;二是针对性,即选题精炼,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新颖性,体现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备考: 1、重教材,抓基础,夯实基本知识点,熟练各种基本技能 大多数的中考的试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特别是教材的内容编排有“螺旋上升”的特点,有些知识点比较分散,因此,要深入钻研教材,不能脱离课本,进入初三的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把初一、初二相关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要有经常性的复习,反复练习达到知识的巩固熟练,把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落实好。 2、重过程,抓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中考试题中有突出“动态”、“探究”、“过程”等观念,如图表中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结论的猜想与证明,利用学具操作、图形的旋转、翻折运动及文学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等,这些问题都是切切实实地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要知识的发生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平时训练要求高标准,定时定量,做到等题规范,表述准确,推断合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3、重通法、抓变通,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中考数学试题形式和知识背景千变万化,但其中运用是数学思想方法都是相通的。要处理好“通法”和技巧的关系,抓知识的主干部分与通性通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寻求不同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注重变式和拓展训练,精做精练,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4、重反思、抓纠错 中考考试的分数高低,往往取决于细心,成绩再好的同学也难免粗心,但粗心的背后是有原因的,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点不熟练,平时解题不规范,数学概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研究生院统一编写) 课程名称:组合数学 英文名称: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课程类别:学位(基础理论课)课 授课对象:工程硕士 学分:2 学时:40 开课学期:1 开课周次:1-20周 开课系及教研室:(保定)计算机系计算机教研室 任课教师及职称:(保定)孟建良副教授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要内容: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持续提高及其应用的深入普及,组合数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了急速的发展。组合数学的思想和技巧不仅影响着数学的许多分支,而且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信息论、生物科学以及其他传统自然科学领域。每当我们求解实际问题,编制计算机程序的时候,它往往不仅提供具体的算法而且还知道对算法运行效率和存储需求的分析。正因为如此,组合数学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排列与组合 加法法则、乘法法则及排列与组合,圆周排列,排列的生成算法,序数法、字典序法、换位法,组合的生成,允许重复的组合,司特林公式,瓦利斯公式。 2.递推关系与母函数

母函数的性质,若干基本的母函数,指数型母函数,费卜拉契数列,解线性常系数递推关系特征根法,任意阶齐次递推关系,司特林数,卡特朗数。 3.容斥原理与鸽巢原理 容斥原理的两个基本公式,有限制的排列,棋盘多项式,有禁区的排列问题,广义的容斥原理,广义容斥原理的若干应用,错排问题的推广,容斥原理在数论上的应用,一般的鸽巢原理,鸽巢原理的推广,拉蒙赛数。 4.Burnside引理与Po/lya定理 群的概念,群的基本性质,置换群,循环、奇循环与偶循环,Burnside引理,Po/lya定理,母函数形式的波利亚定理。 使用教材:《组合数学》,卢开澄,卢华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组合数学》,Richard A.Brualdi 著,冯舜玺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组合数学导论》,(美)C.L.Liu著,魏万迪译,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年。 教研室意见: 系(院、部)意见: 研究生院审核意见:

数学分析2教学大纲DOC

《数学分析Ⅱ》课程教学大纲 一、《数学分析》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8120002 (二)课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三)开课对象:数学专业本科学生 (四)课程性质: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一门基础课,是许多后继课程如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必备的基础,是数学系本科一、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 (五)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极限论,一元函数微分学,无穷级数与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方面的系统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概率论、实变分析与泛函分析等后继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一元微积分(包括极限理论和实数完备性的一系列等价命题);(2)多元微积分;(3)无穷级数理论(包括广义积分和含参变数积分理论)。其中前两部分主要讲述微积分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包括一切相关数学原理的严格证明;第(3)部分讲述线面积分和极限理论在无穷级数、含参数广义积分理论中的深入应用。极限和实数完备性理论、定积分理论以及极限理论的各种应用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对分析数学中必要的方法技巧的掌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学时数: 108 学时 学分数: 6 学分 (八)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结合计算机实习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 ,期末成绩占60% 。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实数的完备性 教学要点: 使学生掌握实数的连续性定理,理解连续性定理的等价性,掌握连续性定理等价性证明的方法及连续性定理的应用。 教学时数:14学时 教学内容: 实数完备性的基本定理 第一节实数集完备性的基本定理(8学时) 一、区间套定理与柯西收敛准则 二、聚点定理与有限覆盖定理 第二节闭区间上连续函数性质的证明(6学时) 一、有界性定理和最值定理的证明 二、一致连续性定理的证明 考核要求: 1、叙述区间套定义(识记) 2、叙述聚点的定义及聚点的等价定义(识记) 3、闭区间套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证明及证明(识记) 4、Weierstrass聚点原理的条件和结论(识记) 5、应用闭区间套定理证明聚点原理(识记) 7、应用Chauchy收敛准则证明聚点原理(识记) 8、应用聚点原理证明Chauchy准则(识记) 9、证明致密性定理(识记) 10、叙述一个集合的覆盖定义(识记) 11、应用闭区间套定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识记) 12、应用聚点原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识记) 13、研究关于实数的几个定理的等价性(应用) 14、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有界性,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15、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定理,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16、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17、证明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一致连续性,几何解释该定理的证明(识记) 第八章不定积分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高等数学B》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C》课程教学大纲、《高等数学D》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 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 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组合数学 课程论文

第二类stirling 数S(n ,n-7)的一个公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2班 李霞 200902114078 一、定义与符号 定义1 从n 个不同事物中取出m 个的组合数,记作m n C . 定义2 把含有n 个元素的一个集合分成恰好有k 个非空子集合的分拆数目就叫 做第二类stirling 数,并记作(,)S n k ,对于0n k ==时,定义(0,0)S =0;当(,)0n k S n k <=时,. 对于集合A,我们用|A|表示A 的基数.关于第二类stirling 数的性质与计算方法,我们给出以下几个引理. 引理 []11 1 1 1 2 11(,1)1,(,2)21,(,3)(3 1)2 , 2 ,n n n n n S n S n S n S n S n n S n n ---≥==-= +-当时,(,0)=0,(,-1)=C (,)=1. 引理 [] 12 1(,)(1,1)(1,).k n S n k S n k kS n k ≤≤=--+-当时, 为了方便下面定理1的证明,根据引理1和引理2,我们可以算出以下几个第二类stirling 数: 8 99 1(9,2)21255;(10,3)(31)29330;(11,4)145750; 2 S S S =-== +-==(12,5)1379400.S = 定理 [][][][] 2345A 344,(,2)3n n n S n n C C ≥-=+当时4566(,3)1015;n n n S n n C C C ≥-=++;当n 时, 5 6 7 8 8(,4)25105105;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当时, 6 7 8 9 10 10(,5)564901260945; n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C ≥-=++++当时, 7 8 9 10 11 12 12(,6)119191894501732510395.n n n n n n n S n n C C C C C C ≥-=+++++当时, 二、 主要结果及其证明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 纲摘要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大纲摘要 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初步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课题学习”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第2章“整式的加减”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2006年正式通车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数学分析12教学大纲

《数学分析12》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数学分析12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2411204 开课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周学时:6/6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数学分析12》是数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三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以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反常积分、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为基本容,是学生学习分析学系列课程及其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在第2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对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能否学好后续课程,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复变函数论、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实变函数论、概率论、拓扑学、泛函分析等后继课程的阶梯,也为深入理解中学数学打下必要的基础。与中学数学的许多容,如实数系、函数、方程、不等式、极值、面积、体积、弧长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反常积分、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等基本容,为学习数学分析3及分析学系列课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微分方程、泛函分析等)及其后继课程打好基础,并自然地渗

透对学生进行逻辑和数学抽象的特殊训练,达到如下目的: 1、通过对贯穿数学分析始终的极限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弄清不变与变,有限与无限,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2、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牢固地掌握数学分析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逐步提高他们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熟练的演算技能和初步应用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数学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不定积分、定积分、无穷级数、反常积分、傅立叶级数与傅立叶变换等方面的系统知识。 它一方面为后继课程如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微分几何、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率论等等基础课及有关选修课提供所需的基础,同时还为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基本容和方法,对今后的学习、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通过系统的学习与严格的训练,全面掌握数学分析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具备熟练的运算能力与技巧;提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微积分这一工具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 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数学(上) 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 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 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 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 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 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 高等数学(下) 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 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 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 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教学时数1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136学时,实践教学0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思想性强,与相关基础课及专业课联系较多,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概念的背景思想,理解重要概念的思想本质,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要善于将有关学科或生活中常遇到的名词概念与微积分学的概念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习

《数学奥林匹克》大纲

数学教育专业《中学数学奥林匹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中学数学奥林匹克》是数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数学奥林匹克历史、内容、特征、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奥林匹克解题方法与技巧。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培养目标,本课程先介绍数学奥林匹克基本知识,然后分专题讲授数学奥林匹克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课程教学目标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对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的学习和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能力等。同时我国中学生在IMO历史上辉煌成绩也会在学生的人格培养上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知识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奥林匹克的历史、内容、特征、思想和方法;掌握数学奥林匹克解题方法与技巧,开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胜任中小学数学课外辅导工作。 三、课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课时可以根据每学期的具体周数作适当调整。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数学奥林匹克的原理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要求: [了解]:数学奥林匹克的原理与方法 [掌握]:数学奥林匹克的基本特征及命题原则。 (二)教学内容:一、数学奥林匹克的历史与现状。 二、数学奥林匹克的基本特征。 三、数学奥林匹克在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数学奥林匹克的命题研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第二章奥林匹克的内容和方法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要求: [了解]:数学奥林匹克的内容 [掌握]:奥林匹克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多项式问题:基本内容、方法评析。 2、数列与递归:基本内容、方法评析。 3、函数方程:基本内容、方法评析。 4、极值和不等式问题:基本内容、方法评析。 5、数论问题:基本内容、方法评析。 6、几何问题:基本内容、方法评析。 7、组合数学:基本内容、方法评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三章华罗庚数学教育思想及治学原则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要求: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刘玉莲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分析”课程教案大纲《数学分析》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选用教材:《数学分析讲义》<第五版) 刘玉琏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函数论教研室

数学分析课程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52 总学分:20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使用教材: 刘玉琏、傅沛仁编著《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参考书: 陈传璋等编著《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 1987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华东师大编《数学分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一、课程性质、目地和任务 本课程是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地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一方面为后继课程提供所需地基础,同时还为培养学生地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地训练.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学会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地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地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地基本内容和方法,对今后地学习、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关键性地作用.b5E2RGbCAP 二、教案基本要求 在教案中,应注意本课程地整体结构,各部分知识地内在联系,以及与初等数学和后继课程地联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及方法.通过课堂教案及进行大量地习题训练,使得学生做到概念清晰、推理严谨、运算准确,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了解分析学地基本概念及物理、几何意义,学会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处理和解决物理、几何等领域中地实际问题.p1EanqFDPw 三、教案内容及要求 依据《2001年包头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本课程教案在第1、2、3、4学期进行,分别称为《数学分析Ⅰ》、《数学分析Ⅱ》、《数学分析Ⅲ》和《数学分析Ⅳ》.DXDiTa9E3d 《数学分析Ⅰ》 第一章函数 §1.1.函数 一、函数概念,二、函数地四则运算,三、函数地图象四、数列 §1.2. 四类具有特殊性质地函数 一、有界函数,二、单调函数三、奇函数与偶函数四、周期函数 §1.3.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一、复合函数二、反函数三、初等函数

最新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2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009B6 学时:90 学分:5 适用对象:理学类、工科类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 考核要求:闭卷考试,总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高等数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第五版 黄立宏主编,《高等数学》(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陈兰祥主编,《高等数学典型题精解》,学苑出版社,2001年 陈文灯主编,《考研数学复习指南(理工类)》,世界图书版公司2006年 李远东、刘庆珍编,《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年 钱吉林主编,《高等数学辞典》,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为学习后继课程(如大学物理等)奠定必要的基础,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的。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章)学时 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16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18 第九章重积分16 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16 第十一章无穷级数18 总复习 6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注意因材施教; 2.考虑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注意数形结合; 3.考虑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注意在教学中多讲身边的数学,使学生树立“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的观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好习惯。 五、教学内容 第七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基本内容: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曲面及其方程,空间曲线及其方程,平面及其方程,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2.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点乘法、叉乘法、)了解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3)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平面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5)理解曲面的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了解以坐标轴为旋转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6)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7)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