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安徽17县级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安徽17县级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安徽17县级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安徽17县级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安徽篇)

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包括企业、园区等),梳理各县的主导产业、文化资源,重点文化产业相关规划项目等。

区位基本简介基础设施经济

一、肥西县

基本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位于安徽中部,江淮流域之间,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为90万亩。全县共有14个乡镇、2个管委会,共辖村295个,居委会29个,社区10个,总计334个基层自治组织,总人口88.9万人。肥西县辖10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

历史悠久,商、周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国地,汉为九江郡合肥、成德二县地,东晋后全属合肥县,1948年12月建县。人杰地灵,是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祥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苗木花卉生产和家禽养殖第一大县,全省蚕桑生产十强县。2010.10.26日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我省肥西、霍山、繁昌、南陵、怀宁、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肥西是淮军的发祥地,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两广总督张树声的故里。

主导产业与文化

工业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6亿元,是05年的3.1倍,比上年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8.1亿元,是05年的4.75倍,比上年增长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5亿元,是05年的8.14倍,比上年增长47.6%;财政收入20.2亿元,是05年的2.78倍,比上年增长27.5%;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是05年的3.14倍,比上年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是05年的2.33倍,比上年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6047元,是05年的1.88倍,比上年增长11.7%;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由05年的35%和35.7%,提高到51.1%和44.3%;三次产业比重由05年的22:44:34,调整到15:60:25。全县综合实力已连续7年位居全省十强、连续6年跻身中部百强,并于2008、2009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一类县的第一名。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已现雏形。以桃花、小庙、紫蓬为节点的“金三角”园区、新港工业园和新型工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桃花工业园税收突破10亿元大关,国家级合肥出口加工区获省政府批准,已上报国家部委待批;乡镇工业聚集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工业平台6平方公里,全县园区建成面积达57.6平方公里。完成新桥临空产业园发展规划、新型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园区合作加快推进,柏堰科技园二期10平方公里启动规划建设,新港工业园二期56平方公里签订合作协议。全年新开工项目110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7家,总数达287家;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6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分别增长60.7%、52.2%。

农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10%,增加值31亿元、增长12.3%。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顺利建成,出栏家禽7500万只,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新增苗木基地8000亩,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新认定“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2个,廖渡村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示范村。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副产品加工项目8个,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2个、市级以上示范组织7家,成立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新评定安徽省农产品著名商标1个;新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合铜路高效农业示范带初显成效,中国中部花木城苗木、花卉两个精品交易市场建成运营。一、二、三产交融发展,新增星级农家乐9家。林权制度、水管体制、农村道路管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文化资源

县内拥有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自行车运动训练基地紫蓬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风景区三河镇,对台交流的特殊载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全国农家乐示范点三岗村,有全国农村改革发祥地小井庄等,为发展各类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文化市场繁荣。现有涉及娱乐、音像、印刷、书报刊、演出、美术和艺术培训、电影、互联网等9大市场多个行业门类,发展有网吧经营户105家,音像书报刊、印刷、歌舞、演艺等经营户150多家,这些现代文化企业丰富了市场,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才和队伍优势明显。据统计,目前县内拥有国家、省、市三级文艺专业协会会员100多名,其中省级以上70多人,县文联下辖六个文艺团体,拥有会员600多名。培育民间文化团体50多家(户),新兴起来的摄影、书法、美术、音乐、歌舞、体育健身培训经营户规模和数量迅速增加,涌现出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项目

截止目前,全县共编制或运作文化产业项目26个,其中紫蓬乐园、三河河滨广场、中国中部花木城、紫蓬山笑翻天体育乐园、小团山香草农庄、三岗林家乐生态旅游开发、中设创意产业园、河野折纸文化产业基地、紫蓬山坤育灵壁石精品博览园等十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先后被纳入合肥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其中刘老圩恢复建设及周边旅游开发项目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

近年来,肥西先后成功举办了八届“三河民间文化艺术节”,四届“安徽紫蓬民间诗歌节”,八届“广播电视主持人大赛”,七届中国合肥苗木交易大会,多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水文化节、庐剧文化节、葡萄节、美食文化节以及红色之旅、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肥西中国中部花木城大力发展会展业,积极筹办了休闲旅游文化节、全省集体婚礼、年货购物节以及各类室内体育赛事活动等。立足扩大影响,外树形象,2008年5月,县承办第五届安徽省花博会,邀请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来肥西花木城广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2008年12月,中宣部、国家科技部等8部委联合组织的2009年全国“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肥西中国中部花木城举行,并分别在花木城和山南镇小井庄举办大型专场文艺演出。09年11月,第七届苗交会期间,县邀请了央视三套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来县举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肥西专场文艺演出,并在央视三套播出,各类文化活动有力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县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文化产业招商、宣传、推介活动,2007年至2009年策划编制的紫蓬乐园、佛教文化园、刘老圩复建及旅游开发项目、小辞店戏院等7个文化产业项目,被市委宣传部列为“两博会”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三河河滨广场建设、肥西县三岗文化旅游等3个项目被列为2009年中博会和徽商大会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今年,又推荐小团山香草农庄、三岗林家乐生态旅游开发、中设创意产业园、三河鹊渚文化广场、桃花岛旅游度假休闲区、李府粮仓保护区等6个项目参加第六徽商大会文化产业宣传推介活动,县内许多文化产业项

目被上挂到多家招商网站和主流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先后投资4000万元实施刘老圩复建及旅游开发工程;引进外资2000万元开发配套旅游项目——小团山香草农庄已投入运营;投资3000万元建造舒王墩汉墓园,一期工程已近完工;支持募集社会资金3000万元重建紫蓬山西庐寺已竣工;引进资金1亿元开工建设紫蓬山旅游休闲度假湿地公园;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的中国中部花木城一期06年使用,并引进外资5000万元投入二期工程建设,目前苗木及花卉两大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引进资金3000万元建设紫蓬山笑翻天体育乐园项目已运营三年,经济、社会效益收效俱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肥西老母鸡家园自2007年10月经营以来,每年收入近1000万元,该集团发展的肥西老母鸡餐饮业已发展至64家,广泛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十多个省会大城市。截止目前,全县生态休闲农家乐发展至46家,省级五星级3家,四星级8家,广泛吸引了省内外游客。据统计,2009年肥西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其中旅游文化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我县将进一步依托现有旅游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与产业集聚,实施“行政推动、政策调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科技促动、旅游拉动”系统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生态休闲、饮食娱乐、民间传统文化等龙头企业,将肥西文化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具有县域特色的朝阳产业。

二、肥东县

基本情况

肥东县地处江淮之间,居皖中腹地,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东望滁州,南滨巢湖,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全县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人口108.4万,辖18个乡镇、331个村(居、社区)全县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人口108.4万,辖18个乡镇、331个村(居、社区)。

主导产业与文化

自2002年以来,连续九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2008 、2009连续两年荣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09、2010年荣获“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6亿元,同比增长18.9%(可比价)。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4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增长5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亿元,增长19.4%。完成进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增长34.9%。农民人均纯收入838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57元,增长19.4%。。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4.2亿元,增长54.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31.2%,增速领跑合肥市各县区。新增规模企业22户,累计达264户。产值超亿元企业104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7户。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总量突破百亿,达139.1亿元,同比增长66.8%,创历史新高。项目引进落地速度加快。全年引进内资172.1亿元,其中省外1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3%;引进超千万元项目8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1个。全年新开工超千万元项目84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5个。

种植业

全年粮食总产72.3万吨,增长4%。全县新增设施栽培2500亩、露地蔬菜1.5万亩、水生蔬菜1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总数达到94家,销售收入达101.8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元县。改造县乡公路53公里,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9座。植树造林4.3万亩,被评为全市植树造林工作先进单位。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投入6亿元实施了30项民生工程。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参保缴费率达96%,15

万名60周岁以上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92.7万名居民参加城乡合作医疗。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930个,新建廉租房100套。再次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人均GDP 3113美元,增长20.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8:59.3:20.9。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6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1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投资106.6亿元,增长33%。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96.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8亿元,增长21.2%。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亿元,增长5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27元,增长1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4%,比上年降低6.6个百分点。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亿元,增长27.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81.3亿元,增长1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2亿元,增长46.1%。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全县百万人民受益。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已有40.1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参保缴费,14.3万名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肥东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开工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821户,其中民营工业企业855户,丰华工贸、佳宝玩具等一批县属民营企业迅速壮大,7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五年增长了5.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6家增加到295家。申皖、真心等8家企业产品获省“著名商标”称号。新型三产异军突起,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

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黑牛集团、雨润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户该县。对外贸易持续发展。2011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超过100家,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4亿美元。龙岗开发区、肥东新区、合肥循环经济园、乡镇工业聚集区发展势头强劲,招商载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县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达81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1个;燕之坊、黑牛等8家企业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项,其中燕之坊等3家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证。

2011年9月12号,在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暨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授牌仪式上,肥东县荣获“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成为安徽省获批的5个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唯一的非山区县。9月5号,农业部认定了第一批76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安徽省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榜上有名。其中,肥东县经开区食品工业园是合肥地区唯一的一家。2006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园林县城。2011年7月20日,肥东县获得了中国散文学会授予的“中国散文之乡”称号,这也是该荣誉首次花落安徽。一批试点镇和中心镇迅速崛起,石塘镇荣获全国首批文明村镇,撮镇镇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全国重点镇。

建筑业

肥东是“建筑之乡”,被确定为全国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全省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素有安徽建筑看合肥,合肥建筑看肥东的美誉。2009年,全县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县建筑业从业人员16万人,出国建筑劳务4400余人。境内市场新开辟了宁夏石嘴山市市场,建筑施工市场已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安徽中振建设公司申报的房建壹级资质已获批准。2011年,建筑企业发展到118家,年产值达120亿元,同时,我县培养了大量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才。壹级建造师已注册191人,壹级临时建造师17人,贰级建造师406人,贰级临时建造师313人。共发放施工许可证113个,总建筑面积162.3万平米,总造价15.4亿元;提前开工项目106个,建筑面积67万平米,造价3.9亿元。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作为第一要事,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把扩大投资作为第一动力,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责任,以实现“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为奋斗目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干事创业。龙岗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肥东新城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家电、机械加工制造、汽车配件和食品加工等工业体系;按照建成安徽最大、华东一流的化学工业基地目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的合肥循环经济园已全面开工建设,安徽四方集团、氯碱集团、丰乐农化集团等集团企业即将整体搬迁进园。

2011年6月13日,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在合肥落下帷幕。会议期间,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参观了现代牧业(肥东)牧场后,对肥东牧场现代化程度大为赞赏。他说:“肥东牧场无论从设计、硬件还是管理上,都是世界一流的,我在欧洲发达国家参观过很多牧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现代牧业肥东牧场占地面积2383亩,总投资6.5亿元,存栏奶牛2万头,是全球单体最大的超级牧场。肥东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重点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工作先进县、全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全国畜牧业生产先进县、渔业致富工程先进县、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综治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称号。

文化资源

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自然景观有风光如画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奇石密布的皖中第一高峰、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位于巢湖岸边、塔身 7 层、高 12 丈的振湖塔,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龙泉古寺等。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太平天国驻军旧址、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储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被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

岱山湖旅游区

岱山湖位于肥东县与全椒县交界处,东距合肥市区57km,西距江苏省城南京市只有96km。岱山湖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四面青山环绕,山水交融,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46米。水面有宽有窄,湖边有湾有港,自成体系,具有开展各类水上项目的理想环境,湖边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400多种植物。岱山湖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闻名遐尔,“山不高而层峦叠嶂,水不大而气象万千”,勾画出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征。

岱山湖旅游度假区被列为合肥市重点旅游景区、合肥市“千亿元总体规划”四大基地重点旅游项目之一,省市县旅游局重点扶持的新建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局对外招商重点旅游项目之一,省“861”工程、合肥“1346”行动计划、肥东“361”行动计划。旅游区山水交融、环境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合肥的名片及后花园。

桴槎山

桴槎山,古称“北九华”,海拔418米,横跨合肥和巢湖两市。主峰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王铁境内,为合肥市域内最高峰。山上树木成林,葱翠浓郁;有著名的仙人洞、美女峰等。山顶上有寺庙,名为“甘露寺”,当地人喜欢称之为“大山庙”。香火旺盛,香客不绝。

古墓葬群

2012年4月10日消息,安徽省肥东县文物管理所表示,考古人员正在对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循环经济园工地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已发现至少28座墓葬,其中17座已清理完

毕,出土多件罕见文物。据安徽省肥东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彭余江介绍,这些墓葬年代不尽相同,从西汉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历史跨度达2000多年。

彭余江说,经过发掘清理,共出土文物110多件,这些文物主要以陶器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青铜器和玉器。在这些已经清理的墓葬中,10号墓葬不仅出土了鼎、罐、杯、钫、盏等陶器等近30件,而且还出土了青铜镜、青铜戈、玉璜等精美文物。青铜镜因为年代久远已经锈蚀风化严重,而青铜戈虽然也锈蚀严重,但其精美独特的外形仍然罕见。现场发掘的考古人员表示,虽然10号墓随葬品丰富,但由于没有印章等随葬品出现,对于墓主的身份还不得而知。

四顶山

四顶山位于肥东县境内,主峰海拔174米,因四峰并列,故名。此山又因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山虽不高,但由于紧靠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显得尤为峻伟。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每当雨霁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所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

清代《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等书,对此山美景均有记载。四顶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古迹。[2]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渡江一战定中华。1949年3月20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机关在曾希圣、李伏仇的建议和安排下,陆续进驻瑶岗村,27日邓、陈首长由蚌埠乘火车进至合肥,当晚在洪家花园为南下干部培训班学员作动员报告,28日一早乘车赶到总前委,华东局瑶岗驻地指挥部。邓小平在这里亲自撰写《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自1949年3月20日至4月27日早,总前委、华东局整整在瑶岗驻了38天。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根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指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二、三野、四野十二兵团百万大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名城重镇,并包括江苏、安徽南部全境,浙江大部及福建北部、江西东部之171座县城,歼俘敌40余万。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自4月20日开始6月2日崇明岛解放宣告胜利结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全国大陆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家畈古民居

位于安徽合肥市东南,肥东县城南25公里处六家畈镇。六家畈居民中以吴姓居多。村中人才辈出,如淮军将领、北洋军阀时期的海军次长、代理总长国民党少将等等。他们大多官高位显,在家乡大兴土木,盖房置地,使得六家畈空前繁荣。六家畈古民居豪宅共有六大片。有房屋13幢、33路,计205间正屋、111间厢房及5条走巷;花园两处;公、私词堂各1处;望湖楼一座。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砖木结构,砖雕木雕精细,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设有风火墙,建工考究。

吴复墓

位于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吴复字伯启(1327—1383),八斗镇大吴村人。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封安陆侯。死于普安(今贵州安顺市),死后封为黔国公,谥威毅。

吴复墓石雕群:

吴复墓,采用东西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墙不复存在。

现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道两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华表。刻工采用镂空为浮雕相结合,刀法精湛,为元末明初风格,形象栩栩如生。我们已将神道石像生复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复,享堂规划已做好。“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对该墓石刻申报经费,进一步修复吴复墓三期工程,更好地发挥其石刻艺术和历史作用,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争取申报国保。

长临渔场垂钓休闲度假区:

肥东县长临渔场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巢湖,西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距合肥市仅25公里,占地面积5650亩,其中连片精养鱼塘3500亩,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场内池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水质清新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相继开发建成“农家生态庄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修通了场内到每一塘口的道路。区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结构良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渔场养殖品种齐全,养殖技术标准,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龙栖地农业生态观光园:

位于肥东县撮镇镇建华居委会境内,由安徽龙栖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龙栖地农业生态观光园内有100亩塑料大棚、200亩精养鱼塘、500亩莲藕以及200亩的桃、梨、石榴等果树林,设有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垂钓、果实采摘、餐饮服务、荷花园、苗圃花卉园等功能分区,让每一个带着渴望的游客走进农业示范园,都会充分融入自然,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绿色之梦,获得一份愉悦的心情。

合肥汇景生态园

合肥汇景生态园位于肥东县城北10公里,牌坊回族满族乡境内,面积500亩,其中水面140亩,树林、花卉面积280亩,300多个品种,近百万株,还有一个一万平方米的植物、树木、花卉精品园,有百年珍稀古木和名贵花草,建立了牡丹、兰花、石榴、玉兰、桂花、杜鹃等十大花卉基地。

园内四季百花争艳,树美水秀,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是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

文化产业项目

包公文化生态观光园项目

项目背景: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旅游业的号召,在包公故里建设包公文化生态观光园,力争把厚重的包公文化底蕴与生态观光融为一体,构建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胜地。项目区位于包公镇境内距包公祠堂1公里处,距合肥市中心40余公里。项目区内水源丰富,天然水质优良,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区内大小山丘错落有致,景色十分优美,生态环境保持极其完好,绿化覆盖率高达80%以上,各类野生动物多达数十种,原开发商华满生态公司已投入2000多万元,对项目区内基础设施、路基进行建设,更换7万余株名贵苗木花卉,今后还将加大各类景观植物的更换栽植力度。早在2003年,合肥华满生态有限公司已有偿获得项目区荒山未用地3000亩50年使用权。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总投资8.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公文化园2亿元,老年公寓区1亿元,休闲度假村2亿元,水上游乐园区0.5亿元,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各1亿元,基础设施配套约1亿元。

四顶山滨湖旅游区

项目背景:

四顶山滨湖旅游区位于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境内,距合肥35公里,紧靠巢湖北岸,与巢湖中庙相连,与姥山隔湖相望。四顶山海拔174米,因山有四顶而得名。初晴露旦,旭日东升,登山俯瞰,恍惚涌入五色琉璃,为古“庐州八景”之一,故又名朝霞山。山上树木葱郁,怪石林立,有天然石池,山体东北有茶壶山。六家畈,位于巢湖之滨,四顶山麓,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古老村镇,也是安徽省著名的“侨乡”。现有4000多人侨居海外。该村山环水绕,保存有大量明清古民居,这些古民居均为高墙深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欣赏价值很高。镇内振湖塔,又名潜溪塔,建于清光绪18年,为密檐式砖结构,塔身7层,高40米。塔内建螺旋式阶梯,登上塔顶,举目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吴邦国曾批示要把六家畈建成旅游集镇。

建设内容:

主体定位:滨湖山水、休闲度假、人居天堂、游乐天地、健康乐园、会议商务

四顶山茶壶山观光休闲区:复建朝霞书院、新建茶壶山山地公园、建设雅舍居(迷你高尔夫球场、会馆)。

娱乐健身区:建设欢乐水世界、童话王国、拓展中心等项目。

度假别墅区:依托旅游区的优美环境,建设度假别墅。

巢湖风情区:以巢湖农家、巢湖渔家为内容,建设巢湖博物馆、芦苇荡湖上休闲中心、红石湾乡村度假村、垂钓中心、江淮水村。

滨湖游憩功能带:沿湖滨区域建设水上运动中心、游艇码头、黑石度假休闲中心、胡滨沙滩浴场、水上食街、湖景假日酒店、闻涛山庄(别墅)等项目,汇集沙滩休闲娱乐、水上运动、滨湖餐饮、湖面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

三、芜湖县

基本情况

芜湖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长江三角洲西翼城市,北倚长江,东接杭州,西连合肥,北依南京,南向黄山,芜申运河(长江-黄浦江)从中穿过。处于安徽省“沿江”、”沿边“发展战略的结合点。自2002年起,连续位居安徽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行列,其中2006年、2007年进入全省“双十”行列。

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9月,芜湖县设立海关。现为皖东南政治中心,芜湖副中心城市,规划到2015年撤县设立县级新芜市。

皖江和皖东南地区重要的交通、商业、工业、经济、政治、文化、外贸、物流中心和浙商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

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以市区为中心300公里范围内,人口400万以上的城市有15座,包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合肥、宁波、苏州、无锡、常州、嘉兴、镇江等重要工业和商业城市。

是安徽省“沿边”(沿浙江、江苏)、“沿江”(沿长江)发展战略的结合点,也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县。拥有长江近郊岸线25.4公里和芜申运河、青弋江、水阳江、漳河等重要的水运交通。自2002年起,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位居安徽省经济“十强县”前列。现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

芜湖县四季分明,市区坐落于美丽的青弋江江畔,典型的现代化滨水园林城市,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盛产优质大米,为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境内东湖公园、阳光半岛、怡龙生态园、陶辛水韵令您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和平鹭鸟自然保护区让您置身自然氧,神清气爽。

主导产业与文化

芜湖县产业特色鲜明,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产业,新芜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皖江城市带上一个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现有投产企业420余家、在建企业260余家,德力西电气、飞科电器、科逸住宅设备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开发区。

开发区先后获批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安徽数控机床制造(芜湖)基地”、“安徽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基地”、“安徽省创新型园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列为产学研基地,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当前,全县上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村、新型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9.08亿元,同比增长21.5%;财政收入32.29亿元,同比增长4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05亿元,同比增长3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同比增长24.5%;进出口总额10.65亿美元,同比增长45.9%;农民人均纯收入15693元,同比增长21.6%。

如今的芜湖县正抢抓“十二五”经济发展黄金机遇期,全县上下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转型升级、率先发展、富民强县的主线,抢抓皖江示范区建设机遇,大力实施转型升级、产业强县、创新驱动、城乡统筹、开放合作、和谐发展六大战略,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芜湖市域发展的新城区、县域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力争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263512”发展目标,即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财政收入达50亿元以上;“十二五”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1600亿元以上。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首次将芜湖与合肥并列为皖江城市带的双核,同时芜湖还是皖江发展轴中心城市,具有皖江开发开放龙头的地位。这个重要的节点位置为包括芜湖县在内的芜湖示范区发展创造了优势。

文化资源

2011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6.4万册。县级广播电台和县级电视台各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发现文物遗存112处。全年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9场次,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17场次;文艺团体演出83场次,其中送文化下乡58场次。建成5个镇综合文化站、112个农家书屋。

文化产业项目

陶辛水韵

“陶辛水韵”位于芜湖县陶辛镇,距芜湖市区约20公里处。青弋江蜿蜓而过,境内沟渠纵横,碧水环绕,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水乡风光。

2005年景区接待游客25万人次,客流时间分布为周末300人/天,黄金周1000人/天,平时100人/天左右。随着陶辛水韵景区知名度的提高,预测到2010年游客数可达40万人次,长三角地区城市游客将逐渐增多。

芜湖县陶辛镇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引种国内数10种精品荷花。入夏以来千亩水面莲叶接天,荷花映日,使“陶辛水韵”更添异彩,吸引远道游客纷至沓来。

陶辛水韵景区现已推出以香湖岛为中心的绿色生态游,以老芮木榨油坊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体

验游,以移民美食村为中心的美食文化品尝游,以胡氏宗祠为中心的古代人文教育追寻游等旅游产品,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阳光半岛

阳光半岛坐落于芜湖县县城,紧邻高速出入口,距离芜湖市区高速公路车程仅20分钟。面积达3000亩,项目内容纳了28座原生态岛屿,环绕在120万平方米的水面上,仅一条贯通项目的亲水长廊就长达2公里。巨大的规划手笔,给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度假体验,享受的同时,更增添了傲人的名门气派。阳光半岛无疑是芜湖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一个顶级的度假胜地。阳光半岛在悠然的湖岸,建有一座标准高尔夫练习场,潇洒挥杆尽显领秀气派。游艇码头的规划更是增添了高端度假的高尚氛围。网球场、室内外泳池等健身设施样样俱全。另外,阳光半岛还将邀请众多专业演艺团体驻场表演,令娱乐更加缤纷多彩。芜湖阳光半岛是2010年芜湖月·中华情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的举办地。

西河古镇

安谧宁静的西河古镇位于芜湖县县城南边,处于宣城、南陵、芜湖三地交界处,东濒弋江水,西北与高兴、沈公行政村接壤,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0.33平方公里。

西河古镇,商业极为发达,素来是一个消费集镇,天然水运码头,居民多以经商谋生,手工业者也有不少,特别是古镇的小吃,西河混饨,羊肉、蛋糕、油炸臭干子、方片糕、青弋江小鱼等。附近农村土地肥沃,盛产粮棉。随着国家农业旅示范点——和平生态旅游区,西河古镇景区基本具备了吃、住、行、游、购、娱、教(市、县教育基地)要素条件,全方位为游客提供优良服务。

芜湖珩琅古塔

珩琅古塔是芜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大修于明,万年间,修建坐落在珩琅山腰,塔子冈(旧名竹院)底面积11.6平方米,高约29米,六面七层,均由特制的大型青砖而砌,每层每面设有园拱门,外墙嵌客着图案花纹,人们可缘楼阁至塔顶。塔经八百余年载的风雨剥蚀历代战火的摧残,现内阁已毁,外墙图案仍依稀可辨,顶部折向轮朝北倾斜,似倒非倒,别具一格,塔身矗立山巅,雄伟壮观,与珩琅山主峰遥相对峙,数十里外,清晰可见,显得更加古朴。

东门渡官窑址

东门渡古称符里镇,三国东吴时建镇,位于芜湖县花桥镇东门村,境内的东门渡官窑,建于皖唐至北宋时期,是最早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围包括小山、营盘山、康王山、蛤蟆地、窑头山、小竹园等6处,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陶瓷堆积厚达10余米,遗物主要有容器、动物造型、砂质碾槽、陶楼、蓬花钵、舀子等。[ 楚王城

座落在芜湖县花桥镇黄池村,是战国至西汉的一座古城,西汉芜湖县城,亦即古鸠兹所在。古城依山构筑,城廊依然留存,面积近12万平方米,地势东高西低,四处城门旧址赫然在目,步入城内,秦砖汉瓦俯拾皆是,唐钱宋瓷唾手可得,可谓地道的小型博物馆。[8]

怡龙生态园

怡龙生态园位于芜湖县城与红杨镇的城乡结合部,距县城仅有10分钟的车程,园区占地面积约1800亩,生态园拥有保存完好舒缓起伏的丘陵地貌和广阔的山塘湖面,生态园依托“田园、山水、森林”等资源集农事体验、田园度假、康体养生、户外运动、商务会议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森林旅游人家”称号;2010年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五星级农家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三星级园区”。2011年先后被评为“芜湖市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四、宁国市

基本情况

地处皖南山区东北侧,西南属黄山余脉,东南为天目山系,地势向北倾斜。东津、中津、西津三条河流呈扇状北流,在河沥溪附近汇成水阳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矿藏有石灰石、陶土、煤。皖赣铁路、104省道、215省道贯穿市境。宁国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市户籍人口38.38万,常住人口数为37.69万。

基础设施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皖赣铁路、省道215、104标准二级公路和宜黄旅游快速通道均穿境而过,距宣杭铁路和318国道高速公路接口仅40公里,规划中的国家高速公路G4201扬绩高速公路和国家高速G2502宁金(江苏南京---浙江金华)宣城--宁国--桐庐段高速将在市区交汇,现扬绩高速宁国-绩溪段、宁(南京)宣杭高速宣城-宁国段、宁国-千秋关段已开工建设。以及在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申嘉湖宣(宁国)高速公路.待建的高速公路完毕后,市区距上海270公里车程,距省城合肥220公里车程,距杭州120公里车程,距南京180公里车程,距黄山风景区95公里车程。民航、国际空港:宁国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50分钟车程,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20分钟车程,距芜湖、黄山机场均只有90分钟车程。港口、水上运输:宁国至上海港集卡运输时间约为4.5小时,至芜湖港运输时间为90分钟。

主导产业与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宁国经济及工业实力增强。

据统计公报初步核算结果显示,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1%,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7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比重为10.5:64.1:25.4,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42116元,折合6685美元。

重点产业

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中国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

中国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

中国山核桃之乡

中国元竹、竹子之乡

中国前胡之乡

文化资源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市共放映电影1460场次,观众15.2万人次,外地各类艺术团体来我市演出90余场。市图书馆公共图书藏书4.3万册。《今日宁国》为4开8版双面彩印,全年发行256期,共282万份。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8.2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共88个。全年编发广播新闻4260条,广播专题372期;全年编发电视新闻2592条,专题片252期。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8%。

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2013年宁国市今年共有8个重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预计总投资34.8亿元。分别是恩龙木屋村整体提升项目、狮子山休闲农业博览园、宗杲文化园项目、架云轩文化创意产业园、千秋畲族风情园项目、伯爵王朝五星级酒店建设、红楼梦文化园和“三馆”项目。

五、歙县

基本情况

歙(shè)县,位于安徽省南部,118°15′E~118°53′E,29°30′N~30°7′N,黄山市的一个县。全县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约49万。

中国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秦置歙县,至今有2200多年历史。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属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主导产业与文化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88.7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26亿元,连上3亿、4亿、5亿、8亿元四个台阶,年均增长29.7%,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6年的73%提高到80.7%,财政综合实力和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年均增长21.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亿元,年均增长19.5%;接待游客6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和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844元和7750元,五年翻了一番。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05.9亿元、67.2亿元,是2006年的2.6倍、3.5倍,年均增长20.8%和28.3%。全县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16.8:43.8:39.4调整为13:51:36。荣获“全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县”称号,连续三年荣获“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称号。

举全县之力支持园区建设,扎实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增效年”、“园区二次创业攻坚年”等活动,加速推进工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汽摩配、轴承产业形成集聚效应,机械电子、新型材料、服装纺织等六大优势产业迅速壮大。截止2011年底,园区累计完成开发面积7.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6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全县102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3亿元、利税3.5亿元,分别是2006年的3倍和4.7倍,产值超亿元企业达30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5户。

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增至81.8亿元,年均增长15%。抢抓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机遇,全面推进景区景点、星级酒店、文化产业、“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建设和徽州古城整体开发。荣获“中国文化旅游示范地”、“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等称号。

累计争取中央扩大内需资金3.1亿元。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强力推行“四个一”工作机制,五年实施重点项目484个,累计完成投资186.7亿元;大力推进东向发展,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累计引进项目685个,到位资金179.9亿元,实际利用外

资6955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亿美元。黄山海螺、奥龙机电、腾泰化纤等一批亿元以上项目入驻我县,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文化资源与项目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徽州古城

许国石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歙县城内,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明代石坊建筑,立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

渔梁坝

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143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5米,坝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有专家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作“江南都江堰”。

2005年,渔梁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渔梁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斗山街

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

太白楼

位于太平古桥西侧,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太白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

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南谯楼

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瓷器、歙砚等。南谯楼,俗称24根柱。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徽园

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

徽商大宅院

徽商大宅院位于歙县县城练江之西,与练江之东的徽州古城遥遥相对,故亦称“西园”。徽商大宅院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梁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特征风貌。

棠樾牌坊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景区,棠樾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组成,明代三座,清代四座,几乎全部采用石料筑成,是体现明清两代牌坊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作,于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许村古建筑群

坐落于县城西北20公里,地处黄山主脉箬岭南麓。唐末,许氏迁居于此后,繁衍成大族,遂更名许村。明清时期,徽商兴盛发达,村落建设迅速发展,至今仍保存有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建筑100余座。著名的有大观亭、高阳廊桥、五马坊、双寿承恩坊、观察第、大邦伯祠、大墓祠、大宅祠、许社林宅、许声远宅、许有章宅等。1996年许村整体申报成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6年许村古建筑群(15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村景区

国家4A景区,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清末翰林许承尧称“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主要景点有竹山书院、四世一品坊、大中丞坊、桃花坝、慈光庵、小南海。

昌溪景区

昌溪是歙县境内的一个历史、文化、生态古村,历来被称为“歙南第一村”。它位于歙县南部山区,从歙南名镇深渡至昌溪大约五公里左右,它坐落在千岛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经的皖南山间盆地中,四周群山环绕,山青水绣,境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走入昌溪如入世外桃源。

北岸景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潘氏宗祠、吴氏宗祠、风雨廊桥等三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大批保存完好的徽派古民居。

新安江山水画廊

全长约百里,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生态环境极佳,呈现高山林、山中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是画里青山,水中乡村,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国画。

石潭

位于霞坑镇,石潭在摄影圈里几乎是如雷贯耳,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n多摄影人如候鸟般如期而至,赴一场云海和花海的视觉大餐。春季的石潭属于油菜花、桃花和梨花。山坡上,山谷里,古宅旁,处处是色块、线条。金黄色的油菜花是这个调色盘中的主色调。一夜春雨过后的清晨,太阳还没露脸,云海就汹涌而至,山顶上的古村落在云涛中若隐若现,

真一个天上人间!

上丰花果山

位于上丰乡。花果山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处于风光秀丽的山谷内。自然生态良好,山清水秀,一条长打2公里且有10座造型各异的古桥亭的山溪穿村过户,流入新安江支流的丰源河,涓涓流水,清澈见底两岸山峦叠嶂,峰回路转,山上山下的徽派民居层出不穷,错落有致,漫山遍野花果木成林。

搁船尖·天心奇境

元末设昱岭吏,近三十万人,是古山越·六甲族人的天开神坛·歙县南山,是伏羲、女娲、神农的圣地,属于古徽州“三天子都”之一,整座山恰似一个天然的覆钵式白塔,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斗群、及其刃脊、冰石林、冰塔、角峰、悬谷、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冰痕、羊背石、冰臼等,类型全,特征明显的古冰川遗迹……特别是各种天然形成的象形石,逼真程度,堪称…神来之笔?。特别是冰刃脊状的“十门九不锁”以及冰斗形成的“天心”奇境,堪称北纬30度最新奇迹。以中国的母亲花·黄花·伏羲文化开山,由南北朝维摩禅的祖师傅(翕)大士开山立派,儒、释、道三教合一,建立以不动如来·搁船尖(日月宝焰)、药师如来·雨伞尖(华盖又叫伞盖、宝伞)为中心,千仞壁立,嵯峨怪石,36石门,环布铁围,边缘有七金山,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天宫龙宫,七峰三十六天门成园形环绕的东方二大光明佛国:阿閦佛的妙喜世界和药师佛的净琉璃世界·覆船山「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因拥有世界第十大奇迹“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天下第一心”、云心寺,契合弘一法师的偈语“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而得名天心奇境·搁船尖,也是徽州的太阳菩萨·汪华(越国公)向罗玄和尚学习《帝王之说·奇门遁甲》,练就统御军队,安国定邦的宝地。

枇杷节

每年5月下旬歙县是我国四大枇杷产区之一。主要产地在新安江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相邻大潭的两岸群山上。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个大味美,堪称上品,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之誉。

六、当涂县

基本情况

当涂县位于苏皖边境,毗邻南京,坐拥三十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是皖江城市带与皖江国际旅游度假区的排头兵,介于南京、芜湖之间,紧倚并隶属于诗城马鞍山。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沟渠纵横,物产丰饶,历代素称"江南鱼米之乡",为清安徽学政与长江水师提督驻地。现辖7镇、3乡: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大陇乡、江心乡、湖阳乡。2012年姑孰镇在安徽省百强镇排名中位列第一,财政收入居安徽省之首。

主导产业与文化

当涂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工农业均比较发达。有良田5万公顷,盛产水稻、油菜籽、优质棉,是全国重点扶持的500个粮棉大县之一。全县有水面3万公顷,其中可养水面1万公顷,盛产鱼、虾、蟹、鳖等水产品,被列为安徽省沿江水产开发示范县,全国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县水产品产量居安徽省前列,釜山"金脚红毛"螃蟹为古代皇室贡品。地下矿产资源铁、铜、金、硫、石膏、叶腊石、重晶石等比较丰富。

“产业基地”——基础良好,是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聚集点。农业基本形成了以湖阳圩、南北圩、大公圩和石臼湖为重点的优质水产品经济板块,以湖阳、黄池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畜禽经济板块,以大公圩、沿江片为重点的优质粮油经济板块,以江心、湖阳、黄池和姑孰等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蔬菜经济板块,以沿山乡镇为重点的高效林业经济板块等五大农业经济板块。工业基本形成了以博望刃模具和机床制造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以长江钢铁为代表的冶金压延、以黄池食品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加工、以海狮巾被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以桂龙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和以鼎泰稀土为代表的能源化工等特色明显的六大产业集群。服务业基本形成了以商贸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金融业为保障,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近年来,中国大唐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南京雨润集团、山西桂龙药业、蒙牛乳业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当涂。目前,正在大力引进和培育汽车零部件、船舶制造、能源电力、新型材料和电子软件等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加工制造、高新技术、区域性特色化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

船舶工业

当涂县发展船舶工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甚至在有些方面具有更加独特的优势。该县紧临长江,境内长江主干岸线总长18公里,叉江岸线总长20.3公里,地处长江中心的江心洲,环洲岸线总长30公里。境内另有流入长江的姑溪河岸线资源和滩涂造船场地资源,同时,随着芜申运河的开通,资源特色更趋明显。借助于得天独厚的江岸优势,近年来,当涂造船业快速发展,目前,共有船舶制造企业8家,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其中"皖江民造第一船"2.28万吨的“华锦新”号便是从当涂起航。

当涂县造船行业经过多年来的自身努力,已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也拓展了一定的市场。目前和平、万财、江湾等5家企业都具有相应的生产资质。马钢生产的优质钢板,为造船业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马鞍山机械制造业水平、芜湖造船厂技术人才为该县船舶工业的发展能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这些优势使得当涂的船舶工业蓬勃发展起来。

文化资源与产业

“山水之都”——历史悠久,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点。当涂,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当涂县居今已有2200多年置县史,秦代设为丹阳县,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定名当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元代太平路、明清太平府、清代安徽学政、长江水师提署所在地。自秦代以来,中国文学史上600多位诗人在当涂留下了1000多首至今仍在传诵的诗文。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山水都”;李白一生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等55首诗文,晚年定居当涂,终老后长眠于当涂青山脚下;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在当涂生活十年,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经典爱情诗,去世后葬于当涂藏云山脚下。当涂文化遗产众多,具有独天得厚的文化产业基础,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涂民歌;建于三国时期的古护城河至今保存完好、全国罕见,正在实施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5.25亿元,一期工程文化休闲园等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当涂济美坊“布锦画”和洪滨丝画《羽毛》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当涂元素。

当涂县综合文体中心项目位于该县东部新城区黄池东路以南,提署东路以北,集体育场、影剧院、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于一体,占地约268亩,总建筑面积约6.7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亿元。

护城河灯光秀为护城河综合治理项目中一个重点工程。是县委、县政府高标准提升城市形象、彰显区域个性特点、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具体举措。该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通过高科技手段,将灯光作为主要艺术元素,通过LED大屏幕、变频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激光灯、空中玫瑰、变色投光灯、艺术锣鼓等表现形式,以震撼视听、奇幻灯光、多维空间

等表现手法,立体展现当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宏伟蓝图情况。

投资2600余万元的体育休闲园是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的重点项目。工程位于行春桥至青莲路桥护城河外侧地段,规划用地面积60045平方米,该工程位于黄池路入口处的龙舟文化广场,是龙舟赛期间的主席台和观礼台。园中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等场馆,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的开放式场地。

七、休宁县

基本情况

休宁县[1]位于安徽省南部,南与浙江、江西两省毗邻。总面积2125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07年末)。全县辖10个镇、11个乡:海阳镇、齐云山镇、万安镇、五城镇、东临溪镇、蓝田镇、溪口镇、流口镇、汪村镇、商山镇、山斗乡、岭南乡、渭桥乡、板桥乡、陈霞乡、鹤城乡、源芳乡、榆村乡、龙田乡、璜尖乡、白际乡。县政府驻海阳镇。“引省政府报批国务院函:休宁县是安徽十二五规划中撤县设区的城市,现在休宁县撤县设区条件不足,加快推进休屯同城战略发展,争取为设立休阳区而加快发展。在未来五年加快休宁县城与万安,海宁的一体化发展。”目前定位:中国休闲养生之都。

地处皖南山区南部。与浙赣交界处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连绵不断,最高点六股尖海拔1630米。中、北部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率水发源于六股尖,曲折东流,到屯溪与横水汇合成新安江。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3℃,年均降水量1937毫米。矿藏有金、瓷土、煤炭、砚石等。国家林茶生产基地县。皖赣铁路、京台高速、205国道和103、220、326省道穿过县境。

主导产业与文化

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0亿元(预计数),增长13 %;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3亿元,增长50.1%,比2010年净增2个亿,税比达85 %;完成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49.5亿元,增长3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6亿元,增长18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821万美元,增长21.5%。

齐云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成立了齐云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890万元的南天门隧道、旅游公路附属工程等6个核心景区保护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形象歌曲《齐云山上》正式对外推广,新安江保护、服务业试点等一批国家扶持项目落户齐云山。华远国际大酒店、云山诗意、博明养生之都、松萝茶文化博物馆等一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全县旅游开发提升工程完成投资7.7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23.8%。深度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举办了首个中国旅游日庆典、安徽省首届漂流节、首届黄山“徽娘”农家乐PK大赛、休宁首届养生美食节等活动,全面完成48个“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和12个“百佳摄影点”建设,五福会所等一批项目建成开放。

全年共接待游客46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6亿元,分别增长51.1%和60%,成为“中国旅游百强县”。

整合推进尧舜、燕窝两大板块连片开发,扩园规划评审通过,9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基础设施初步成形,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入17亿元。加快主导产业培育,中显微电子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荣获全市观摩会最佳观摩点评比第一名,安徽金视界、展硕半导体等高新电子项目开工建设,英赛特公司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电子产业集群日趋形成,汽车电器、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集群稳步提升,全年规上企业新增6户达41户,实现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30%,全年纳税超1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21户,比2010年增加7户。

以“四茶二花”主导产业为特色,品牌效应明显提升。茶产业发展高歌猛进,整合推出“休

宁松萝”地域性品牌,“新安源有机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功举办'2011中国黄山休宁松萝茶文化旅游节、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现场会,荣获“全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全县新建高效生态茶园、油茶、菊花、商品蔬菜基地2.3万亩。皖南花猪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保种群发展到500头以上。松萝公司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徽山油业被国家林业部评为国家级油茶重点企业,松萝、新安源、荣山3家企业跻身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松萝茶叶、庆元堂徽菊2家农民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盐铺村被评为我市唯一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县城总规(2010—2030)修编和16个重要节点、11个关键区域规划编制。拉开城市框架,齐云大道二期、三期建成通车,松萝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兰溪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投入1.53亿元对慈张线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加快旧城改造,推进绿地上郡、富宁时代广场、海阳华府等一批高档小区建设,完成10幢高层主体工程,加速原自来水厂、率水路南北地块等拆迁。着眼新城建设,启动滨江新区规划编制,完成政务中心主体结构,开工建设横江海阳段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逐步完善教育、医疗、商贸等城市功能。继续做好“一征一控双拆”工作,拆除违法建设349处4.8万平方米。深入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抓好新安江源头村村庄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项目建设,不断改善镇村面貌。加快完善城乡路网,205国道改建工程全面完成,黄祁高速休宁段路基全线贯通。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旅游、生态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齐云山。

齐云山距县城15公里,因“一石插天,直入云霄”而得名,被乾隆皇帝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站在山上,眺望远方,那一望无垠的山川秀色尽收眼底,俯视山下,是一幅天然的“八卦图”,还不时被飞云流烟淹没,如幕如障,峰峦朦胧,若浮若沉,美不胜收。齐云山共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珠泉碧潭,天桥石柱,方山幽洞,奇峰丹崖之美景将她编织成一幅天开神秀、独具一格的山水画卷。历代文人墨客、显官巨贾纷至沓来,李白、朱熹、唐寅、海瑞、徐霞客、郁达夫等都曾为齐云山留下许多佳句墨宝,尚存众多的摩崖碑刻。1993年齐云山登山索道开通后,至今已有上百万国内外游客登山揽胜。休宁县还有被誉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休宁县是“中国有机茶之乡”,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其地处中亚热带北部、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等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林、茶、桑、果和农作物生长。早在南宋时,休宁就有“徽杉仓库”之称。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约15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约4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作为驰名中外的“屯绿”主产地和国家绿茶产品出口基地县之一,近年来坚持“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取得显著成效,分别被列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县”。有机茶园颁证面积和绿茶、眉茶的出口量均居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绿茶出口县”。1200多年的制茶历史,制就了名扬古今的“琅源松萝”、“白岳黄芽”、“金龙雀舌”等传统名茶和“新安源银毫”、“松萝山”等新开发的名优茶。近年来,农业生产上着重打生态牌,发挥资源优势,抓好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有黄汽电公司、迎客松啤酒公司等一批支柱企业。浙江汇鑫集团、马来西亚泰柯集团、上海尧舜科技城、圣星竹业等企业来休宁县落户。按照生态、文化、工贸特色的整体定位,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初步实现了“让县城大起来、

道路畅起来、城市亮起来、环境美起来”的目标,新城建设展现新姿。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数字休宁”,实施信息化强县战略。县政府网站已跻身全国县级政府网站前十名,还荣获“2004全国电子政务应用综合奖”、“全省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齐云山,东距县城15千米,宫、观、道院、摩崖石刻、碑刻甚多,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齐云山还是国家森林、地质公园。古镇万安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三槐堂、汪由敦墓石刻、黄村进士第、戴震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铜陵县

基本情况

铜陵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地势自南而北由低山区、丘陵区、洲圩区依次分布。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1′42〞—118°09′41〞、北纬30°45′03〞—31°08′18〞。总面积8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350公顷,总人口32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五松镇。铜陵县气候属亚热带季风过渡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

主导产业与文化

2011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5亿元,增长4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2亿元,增长4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30元,分别增长17.6%和20%。人口出生率8.53‰。节能减排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

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81.6亿元,增长36.3%;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53家,其中产值超10亿元5家;实现工业增加值5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5%;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410.7%,创历史新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完成专利授权164件。全年关闭煤矿、石料、金属矿山企业20家,淘汰落后产能300多万吨。国土资源管理成效显著,荣获“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皖江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升格为皖江农村商业银行,县担保中心注册资本达1亿元,全年融资担保9.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增幅稳居全省一类县先进位次。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通过向大企业转贷等方式成功融资7.13亿元,缓解了县域发展资金压力。“家电(汽摩)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政策有效落实。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亿元,同比增长18.1%。

全年整合各类资金4500余万元发展现代农业。预计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2.9%。油菜、小麦、水稻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三泉现代农业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家,其中省级12家,实现销售收入16.1亿元。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266家。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建标准化蔬菜基地3000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达65%。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流转面积占全县二轮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55%,规模化经营程度达46%。林业健康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31.4%。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顺利开展。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水利工程管护工作有力加强。顺安、钟鸣、天门镇城网供水工程主管网加快铺设。新桥河综合治理、城关泵站技改和南夹江综合治理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长江铜陵中复兴段、南江段抛石护岸工程和老洲、胥坝、老观圩堤

顶硬化顺利实施,内河及主干渠清淤、长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城乡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提升。

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强化招商选资和项目投资,以大投入推动大发展。金桥工业园扩区升级全面启动,“1+3”管理体制顺利实施,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全年新征土地1600多亩,拆迁2.9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亿元。金桥大道三期、经十路建成通车,东大门景观和铜芜路(园区段)、坝白路(园区段)拓宽改造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新河家园一期主体封顶,园区形象、规模、实力进一步提升。农业循环园完成投资3.6亿元,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主干一路、顺牌路支线和2000亩土地沟渠配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4公里天然气管网全线贯通,圣迪乐村生态食品、隆门屠宰等项目基本建成,成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积极服务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建设,完成土地分解4908亩,房屋丈量200余户。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深化与中央直属企业、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的合作,成功举办第四届凤丹文化旅游节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全年引进低氧高导铜杆线、柔性覆铜板、朝日照明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4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实际到位资金62.3亿元,属地利用外资1.5亿美元。

文化产业项目

铜陵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3000万元专项资金,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6.5%。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9%。开元国际大酒店、华谊兄弟影城、民俗文化村等项目建成开放,江南文化园成为全省首批服务业集聚区;环球家居集散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凤凰山景区加快建设。

九、绩溪县

基本情况

绩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徽厨之乡”,“无徽无成镇,无绩不成街”。绩溪县西与黄山区、歙县、旌德县接壤,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南与歙县相连,北与宣城市宁国市、旌德县毗邻。为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祖籍地,08年奥运火炬的传递点,2007年3月18日被国务院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主导产业与文化

绩溪,是全国科技先进县、农村电气化县和造林绿化百佳县,县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现有耕地10.5万亩,水田9.07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大豆次之。经济作物以林、桑、茶为主。全县山场面积125万亩,森林覆盖率71.5%,拥有国营林场2个。农业经济的茧丝绸、经济林果、高山蔬菜、畜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工业经济已形成了丝绸、机械、轻工、建材、化工五大支柱。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形成了以商贸业、机械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私营经济格局,个体私营经济总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一。

预计2013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5亿元左右,比上年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突破8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6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以上,增长15%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8278元,增长17%;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龙川创建国家5A级景区成功,绩溪拥有5A级景区一家,4A景区3家,3A景区4家,预计全年旅游人数308万,旅游收入12亿,同比增长百分之40以上,围绕项目落地建设,实施“项目推进年”。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我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论文 一、正确把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文化事业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公益性文化部门,其主体是文化事业单位,主要着眼于社会效益,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事业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文化生产体系、公共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消费体系和公共文化管理体系。公共文化产品以整个社会为服务对象,具有使用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其生产者难以从市场获得正常的价值补偿。因此,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不能由企业等营利性组织来承担,不能走产业化发展道路,而必须建立起市场以外的集体选择机制,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主要组织形式。因而,公共文化产品是由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等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提供的文化产品是免费的或显著低于成本价格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不实行经济核算,不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而文化产业则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主体是文化企业,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和市场主体,拥有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财产权。文化产业以营利为目的,以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基本特征。文化企业以工业化、商业化的运作方式制造、销售和经营文化产品,创造经济价值,追求经济效益。公众消费的文化产品多数属于私人产品,而文化产业向消费大众提供的正是私人文化产品。私人产品具有效用的可分性和消费的排他性,任何

人对私人产品的消费都排除了其他人同时消费这一产品的可能。因此,在市场发育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企业受自身利益驱动,可以有效地为消费大众提供各类私人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也是文化能够实现产业化的主要原因。 (2)职能不同 文化事业的基本职能是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如读书看报、收听收看广播影视、获取信息、参与公共文化生活等。文化事业具有点多面广、资源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雅俗共赏等特点,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民族精神塑造、社会道德教化和主流价值观培育,彰显的是文化建设的社会职能。因而,文化事业要强调原则性,弘扬主旋律,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舆论导向,努力提升公众的文化品位,增强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正义,让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而文化产业的基本职能则是繁荣文化市场,着力于满足公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由于社会分工、阶层分化、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原因,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多元性、多样化特征。这种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主要通过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文化产业当然要兼顾社会效益,但它主要追求的却是企业的经济利益。文化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物质财富,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和产业功能。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资本运作

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及资本运作 阎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一、世界各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并已成为现实,其表现方式就是: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 文化产业不再仅仅是国家文化形态,而且越来越成为强大的经济实体,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并成为一国综合国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文化产业同高科技产业一样,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前景的两个巨大产业之一。 今天的世界文化市场可谓四分天下:美国占有市场总额的约43%,欧洲34%,亚洲、南太平洋国家19%,其他国家占有剩余的份额。 1、美国的八大措施 究其美国强势发展的原因,可以从立法、政策、产业运作、人才战略和调控措施五个方面,来分析美国文化产业。 1、创意园区孵化 它通过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帮助初创阶段或相对弱小的新创企业,使其能够独立运作并健康成长。从1980年到2001年,美国的产业园区数量从12个迅速发展900个以上。 2、全面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1790年美国就颁布实施了第一部《版权法》。此后,根据美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美国国会不断地对《版权法》加以调整和完善,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保护。美国文

化产业中得益于知识产权法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对迪斯尼公司“米老鼠”的保护。鉴于“米老鼠”已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和经济价值,美国国会多次修改版权法,延长其保护期限。2003年1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再次做出裁定,决定维持1998年国会通过的延长书籍、电影、音乐和卡通人物的知识产权保护期的法律,并将个人著作权保护期从著作人终生及死后50年延长至70年,公司版权保护期从75年延长到95年,从而进一步保障了迪斯尼、好莱坞等集团的利益。 3 、政府保驾护航,推动文化产品出口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文化产业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因为文化产品的输出不仅能获取商业利润,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产品来传承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文化即商品,商品即文化”,正是因为文化产品具有这样一种特殊意义,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为文化产品的出口保驾护航,以实现其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扩张目的。 2000年以来,美国一直以巴西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为借口,在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上对巴西施压,以取消巴西产品出口美国所享受的普惠制待遇相威胁,要求巴西加强其版权保护力度。如果美国取消这项优惠,巴西每年将蒙受大约20亿美元的损失。在中国加入WTO 的谈判中,美国政府就坚决要求中国开放文化市场,并强烈要求中国取消文化产品进口配额,接纳美国的各类影视制品。 4、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运作模式 美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依靠商业运作,让最好的文化产品流行于市场,为社会认知和接受,继而影响民众。 5、注重文化创新,开拓产业资源 《花木兰》、《角斗士》、《300勇士》等由外国传统文化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突显美国文化产业的巨大汲取能力。当然,美国的文化产业精英们大胆追求创新,进行“美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第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均GDP已经接近2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这样的水平,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的精神文化支出就会越来越超过物质方面的支出。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城市来说,市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告别了昔日文化生活相对单调乏味的局面,他们急切盼望“文化下乡”,希望有更多的好书、好戏、好电影和科技知识进村到户。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主动参与文化活动,并创造出许多引人注目的具有乡土气息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因此,光是依靠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文化产品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供多样性多层次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才能满足人民这种不断高涨的文化需求。 第二,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和知识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文化对于当代经济生活的推动作用,认识到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未来世界的竞争将是文化生产力的竞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本世纪核心的话题之一。文化产业作为高科技、高品位文化相结合的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产业形态,代表着先进生产力,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是应对现实展示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发达国家都积极主动地把高科技应用于文化产业,以其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我国虽然在文化产业方面起步较晚,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同等发展水平国家平均值的差距至少在1.5万亿元以上,尚有大量潜在需求没有得到开发。我们一定要从整个世界大背景的层面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力举措,千方百计地将我国的文化产业搞上去。 第三,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不仅是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以其独特的智慧不断积淀,并创造出亘古不绝、一脉相承的灿烂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将传统文化中的极其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加以弘扬和传播,让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人了解、感知,进而热爱中华文化。只有使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只有借助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技术,才可能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创造。 第四,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全面协调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起到重要作用。在21世纪知识产业将领导产业经济的新浪潮,并成

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精)

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3日 --------------------------------------------------------------------------------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18368919.html,2009-08-11 10:21:19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 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强市” 战略, 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现就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7 V?? 一、加快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7 U?纮 ? (一“十五”以来,我市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设施和服务网 络日趋完善, 文物保护取得重大进展, 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要看到, 现阶段我市文化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进程还不相适应, 文化体制机制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 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现状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还不相适应。面对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新要求,面对“三抓六打造一建双创”的新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把握有利于我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 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促进文 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7 U?纮 ?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按照文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紧紧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三新一强” 、“三抓六打造一建双创” ,提升“转折之城” 、打 造“会议之都”的战略目标,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打造黔北文化品牌, 培育文化支柱产业, 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7 U?纮 ? (三基本原则。 7 U?纮 ?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运作得法的话,效益还相当显著。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影视剧的发行、放映和贴片广告;再比如杂技、魔术、话剧、歌舞等的商业演出;还有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方面比如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参展第59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开幕当天就签订了10项原创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金额达到100万美元);还有动漫作品的发行上映和品牌运作(这方面比如三辰集团在制作发行《蓝猫淘气3000问》的基础上,弘扬“蓝猫”品牌,开展衍生品生产,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等等。文化产业属于无烟工业,同样也可以吸纳就业、提供税源,随着人们收入不断增长、物质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强烈,文化产业所蕴含的商机,也越来越巨大。 二是可以更广泛更充分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发展文化产业,对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进行规模化、批量化生产,对各种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细分和充分挖掘,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营造文化氛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这方面很好理解,如今,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日益进入家庭,相关的服务项目开发与生产也日益跟进,就使得更大范围的群众更充分地享受到了文化权益,精神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三是可以更好地弘扬文化。文化越是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越能够得到弘扬,越能增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之间的交流。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观念都有差异,通过文化的交流能增进了解、互信、合作、和平。从中,文化也得到弘扬、创新、发展。要更好地实现这些,单靠发展文化事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日益广泛地进入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人们的生活中。例如,美国通过把多部“大片”输入到中国,我们就了解到好莱坞电影的运作,了解到美国人那种前瞻未来、探索创新的文

安徽文化产业升级发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安徽:文化产业升级发动转型发展新引擎 在第七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中,三家皖企榜上有名,我省入选数与北京、浙江、江苏并列全国第一位;8部徽派精品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第三位;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1年的59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97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6%,占GDP比重由3.86%上升为4.65%,提前1年实现“十二五”目标……一组数据充分反映了安徽文艺的繁荣生态和强劲势头,被业内人士誉为“安徽文艺现象”。在日新月异的江淮大地上,文化建设的“交响”激昂跃动,文化生活的乐章愈发动听。我省以服务群众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了一条徽风皖韵与时代特征相融合的文化发展之路。 “八个强”开启文化强省新境界 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是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战略任务之一。加快打造与经济强省、生态强省相适应的文化强省被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2012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细化了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目标、建设路径、重大行动和保障措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2014年年初,对照既定的《文化强省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文化系统围绕实现2016年阶段性目标,将“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的宏伟愿景细化为理论社科强、思想道德强、新闻出版强、广电影视强、网络舆论强、文化演艺强、文化产业强和文化开放强八个方面。“八个强,要从根本上解决到底强不强和究竟怎么强的问题。”在安徽宣传工作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对文化强省建设成绩与差距的解析,引发与会者强烈的共鸣。 我省提出构建文化强省“八个强”,是以文化影响力、竞争力和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十强乃至更高位次为标杆,逐个“强”制定推进方案,细化定量评价体系,明确在全国争先进位的“落实路线图”和“任

文化事业与产业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因此,科学把握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辩证关系,意义重大。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区分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各自的属性,使其各归其位,各负其责。 首先,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市场性。所谓公益性就是说,公共文化需要政府来提供,政府提供的这种文化基本上是免费的,或者是收费很少带有优惠性质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特点。基本性就像百姓生活中油盐酱醋茶一样须臾不可分离的文化需要;均等性,就是不分区域、城乡、贫富、男女、老幼、户籍都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便利性,就是文化场所的设置、空间的规划以群众最方便为目的。所谓经营性就是说,企业主体按照市场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积极作用,向社会提供带有盈利性质的文化产品。经营性文化产业具有分众性、市场性、盈利性的特点。分众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主要满足一部分公众的文化需要;市场性,就是文化企业主要依靠市场来融资、来发展,生产面向市场的文化产品;盈利性,就是经营性文化产品要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以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其次,从满足的对象及内容上看,文化事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产业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基本文化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当前,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权益就是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内容,在农村还包括每月一场免费电影。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研究(一) 在我国,文化领域长期以来是作为非经济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事业’’而非产业。文化产业的提出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以区分,二者的功能日渐明确,2002年朱镕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是政府官方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层面。目前,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迅猛发展,不仅成为国家文化的基本形态之一,而且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特征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日渐重要,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美国不仅以高科技产业称雄于世界,也是世界头号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已成为美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其文化传媒产业不仅在政治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力,成为主导世界的力量,影响着国际政治的发展和走向,而且在经济上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成为美国最赚钱的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促使各国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对文化产业的范围进行界定。我国国家统计局2004年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和《文化及相关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两个文件,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这些有关的活动的集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可分成三类:1.核心层: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和文化艺术服务。2.外围层:主要包括(1)网络文化服务;(2)文化休闲娱乐服务;(3)其他文化服务,如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3.相关文化服务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文化设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由于各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根据本国具体情况,给出不同的文化产业界定。但这些界定虽然简单明了,便于执行,人们却通常无法从这些这种界定从中理解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学术界首先提出文化产业概念的,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和阿多诺(Theodor Adorno)(1947),他们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首次从批判的立场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此后,有关文化产业的内涵和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看法,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学术界之所以要对文化产业进行定义,主要是因为只有在内涵上对文化产业加以正确说明,对文化产业本质特征上有所认识,才能揭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国内学术界不同学者的看法侧重点有所不同。谢名家认为,“文化产业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类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精神生产力发展的形态。它通过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的规模化、商业化、信息化方式,使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多样化、精神文化服务市场化”1.这是从精神生产角度定义文化产业的。而我国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则从现代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特点,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工业标准生产、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臵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

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山下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即是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安徽17县级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安徽篇) 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包括企业、园区等),梳理各县的主导产业、文化资源,重点文化产业相关规划项目等。 区位基本简介基础设施经济 一、肥西县 基本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位于安徽中部,江淮流域之间,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为90万亩。全县共有14个乡镇、2个管委会,共辖村295个,居委会29个,社区10个,总计334个基层自治组织,总人口88.9万人。肥西县辖10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 历史悠久,商、周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国地,汉为九江郡合肥、成德二县地,东晋后全属合肥县,1948年12月建县。人杰地灵,是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祥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苗木花卉生产和家禽养殖第一大县,全省蚕桑生产十强县。2010.10.26日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我省肥西、霍山、繁昌、南陵、怀宁、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肥西是淮军的发祥地,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两广总督张树声的故里。 主导产业与文化 工业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6亿元,是05年的3.1倍,比上年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8.1亿元,是05年的4.75倍,比上年增长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5亿元,是05年的8.14倍,比上年增长47.6%;财政收入20.2亿元,是05年的2.78倍,比上年增长27.5%;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是05年的3.14倍,比上年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是05年的2.33倍,比上年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6047元,是05年的1.88倍,比上年增长11.7%;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由05年的35%和35.7%,提高到51.1%和44.3%;三次产业比重由05年的22:44:34,调整到15:60:25。全县综合实力已连续7年位居全省十强、连续6年跻身中部百强,并于2008、2009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一类县的第一名。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已现雏形。以桃花、小庙、紫蓬为节点的“金三角”园区、新港工业园和新型工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桃花工业园税收突破10亿元大关,国家级合肥出口加工区获省政府批准,已上报国家部委待批;乡镇工业聚集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工业平台6平方公里,全县园区建成面积达57.6平方公里。完成新桥临空产业园发展规划、新型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园区合作加快推进,柏堰科技园二期10平方公里启动规划建设,新港工业园二期56平方公里签订合作协议。全年新开工项目110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7家,总数达287家;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6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分别增长60.7%、52.2%。 农业

文化产业概念优选稿

文化产业概念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1、文化产业概念:工业化的生产,机器大生产的标准。 2、文化投资概念:一定的经营主体为获取社会,经济的效益而投入的货币或其他资源于文化事业,产业的经济活动。 3、炫耀性消费概念:指的是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性、奢侈性和铺张浪费,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这种地位所带来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4、文化产业链:从某种文化资源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产业化运作,形成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并使之最终到达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间的所有价值关联。 5、文化产业集群: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在一定地域内的集中所构成的文化产业群。 6、“4P”营销组合:营销组合4P指的是产品(Product)、渠道(Place)、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 7、文化企业战略联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实体(一般指企业,如果企业间的某些部门达成联盟关系,也适用此定义)为了实现特定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任何股权或非股权形式的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协议。 8、意义的解说者:并不是一般的的生产合作者,因为他们的解说本身也是一种原作基础上的在创作。 9、文化产业是从何词而来:文化工业 10、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①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相互转化②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对立即统一

的。③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推动,不可排斥。④文化事业是文化产业的基础。⑤文化产业是文化事业繁荣的保障。 11、文化资源的基本特征:①产品的精神性—文化的核心②消费的娱乐性—文化的大众转向③产业的依附性—物质生产水平,政策制度环境。 12、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利用的方法 在开发过程中要强调资源的保护,应坚持三原则,一是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二是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三是资源保护优先的原则。 13、根据中国文化发展现状,怎样发展中国文化产业 现状:⑴散、粗、泛⑵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滞后于西方⑶规范,竞争、有序。统一的文化市场系统的建立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体制改革不彻底,指责不明确。 政策: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⑵培育龙头企业⑶打造品牌⑷建设文化产业集群⑸建设文化产业服务独资体系 14、通过各种途径/方法打造城市名片(文化产业方式) 一是要把已经存在的归纳,提升,展示出来 二是根据现有基础,将可以做的做优,做强。 15、文化产业四大基本运作规律:⑴商品价值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规律⑵社会价值规律⑶柔性化运作规律⑷超越性运作规律 16、企业如何遵循运作规律提升竞争力 ⑴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⑵分析市场状况 ⑶产品的调整

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的调查与思考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文化产业指的又是什么呢?所谓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 一、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得以不断发展、壮大。2007年上半年我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5000万元,占GDP比重为1.5%,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8000余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2%,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24%左右。我市文化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正逐步完善。

“十五”时期以来,我市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陆续新建了音乐喷泉广场、体育场、博物馆、二卡红色旅游展馆、拓拔鲜卑历史生态陈列馆等一批基础文化设施。作为全市30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俄罗斯艺术博物馆,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是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为展现我市文化和城市特色所建的满洲里市套娃广场,规划面积达54万平方米,主体广场6万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是一个由三个侧面组成的巨型套娃雕塑,高达30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已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目前,我市正在筹建和建设的还有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现代歌舞剧院等文化基础设施。外观为哥特式建筑造型的欧式旅游观光婚礼宫将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进一步体现我市新时期的文化特色。 2、我市文化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化市场的日益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产业规模正不断壮大,形成了以文化娱乐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体的文化产业群体。特别是“十五”时期以来,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娱乐市场趋向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已经成为我市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截止2007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200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KTV量贩22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38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67家,电子游戏37家,演艺场所5家,台球厅29家,综合性娱乐场所2家。

县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级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委 __“文化强省”战略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邵阳××县组织开展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调研表明:近几年来,××县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文化产业总值偏低、结构不合理、规模程度不高、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总体上说离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目前状况 1、文化产业的主要行业分类及布局 按照国家文化产业领域的分类分项要求划分,××县文化产业主要有文化演艺类、文化休闲娱乐业类、网络文化游戏服务业类、文化旅游业类、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类、印刷业类等六个大类。文化演艺类有国有剧团1个,即××剧团,但只保有牌子,人员老化,现已全部退休,由县财政全额供养;民间文艺演出团体42个,从业人员520人;专门表演场所2个,其中××剧院为国有单位,兼有大会堂功能,从业人员3人,××电影院改制后为个体所有制企业。文化休闲娱乐业有游戏厅22家、歌舞厅2家、文化休闲广场1处、个体书店12家。

网络文化服务业主要有县电视台1家,有线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1家(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网吧37家,其中县城内11家,各乡镇主要集镇中心26家。文化旅游业主要有白云岩和白水洞2个旅游景区、赛双清公园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2个公园、1家旅行社。文化用品设备销售业主要有8家音像制品销售店。印刷业有10家印刷包装厂,主要生产文化用品和商业包装用品。 2、文化产业行业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文化产业国有成份较少,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体,生产经营以市场为主导,政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①演艺类:年内创产值(收入)523万元,其中国有文化馆从事文艺辅导、艺术培训,年收入3万元,民间演艺团体年收入520万元。 ②文化休闲娱乐业年收入136万元,其中游戏厅收入66万元,歌舞厅收入10万元,书店收入60万元。 ③网络文化服务业年收入1684万元,其中××电视台广告收入95万元,广电网络公司收入1295万元,网吧收入294万元。 ④文化旅游业创收入238万元。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

第10卷第1期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 10N o 1 2010年1月Jo ur nal of China U niver sity o f Geosciences(Socia l Sciences Edition)Jan.2010 主持人语 文化创意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落实中央精神,各地政府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重要进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创意产业规模逐步壮大,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 走出去 步伐加快,文化进出口贸易逆差逐步缩小,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总的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一种 虚热 的情形,存在着一哄而上,大轰大嗡的个别现象。因此,我们对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必须保持清醒的估计和科学的决策,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而上,在选择好切入点的前提下,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给出一个总体的合理的布局。 本专题中,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探索。金元浦从宏观视角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胡晓鹏研究员从理论层面上分解了影响发展中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分类;陆军荣副研究员则从经济政策角度探讨文化创意产业的成长特性,提出了文化政策与技术创新政策双轮驱动的发展内涵。这些研究成果都从某一个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研究,观点新颖,视野开阔,将有助于我们去反思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非常期望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将来更多,这对于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或许有更大的作用。我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关注这一领域,以理论和实践的优异成果,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主持人: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 金元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如何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本文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轮驱动与两翼齐飞,提出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 式。并强调指出,在全球化的观照中,面对具体的国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寻找我们自己的发展文化 创意产业的 中国特色 、 地区特色 ,是一切判断的基础与出发点。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国家;阶梯;模式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0)01-0020-05 本文将探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梯与三种模式,它与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发展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 *收稿日期:2009-10-25 作者简介:金元浦(1951 ),男,浙江浦江县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文艺理论、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做法(一)抓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有力推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止2019年,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1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文化馆16个(文化分馆6个),文化站122个,文化大院2674处。中国文字博物馆即将建成开馆。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于去年年底建成开放。今年上半年,安阳市博物馆新馆接待观众8万余人,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读者共计159790人次。**市文博图三馆大楼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年底投入使用。2019年,**县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县、*县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国家、省、市投资建设的我市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已全部完成。(二)抓重点,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文物保护与利用。我市现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1处,市级和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被列入全国100处重要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开展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花园庄村整体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殷墟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和《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及周边地区发展概念规划》修编、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国家4a级景区马氏庄园景区规划、建设正在稳 1 / 9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