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2.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

3.HE染色:组胚学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组合的染色方法。

4.尼氏体:仅位于胞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强嗜碱性,为斑块状或颗粒状。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组成,能够合成蛋白质,是神经元机能状态的一样标志。

5.肺小叶:每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至肺泡组成的。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也是肺病理变化的基础。

6.滤过屏障(滤过膜):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膜或者滤过屏障。

7.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8.窦周隙:位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

9.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到精子形成的过程。

10.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它垂直于肌膜表面。

11.胆小管:是穿行于肝板内的微细胆道,相互连接成网,它由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

12.血-脑屏障:脑内毛细血管属于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外肌膜完整,肌膜外有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样的突起围绕。上述特点增加了血管壁的屏障作用,可有效的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对血管壁的通透,对脑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上述结构特点及产生的生理效应成为血脑屏障。

13.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结构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14.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是胃的主要腺体。

15.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

16.透明带: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的一层嗜酸性的均质膜。

17.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共同构成。

18.肌原纤维大量平行且规律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

19.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像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

20.肌节: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每个肌节包括1/2I带+A带+1/2I带,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基本机构单位。

2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把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的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肝和肺中的巨噬细胞等它们能捕获和呈递抗原参与免疫应答以吞噬和清除抗原、合成和分泌多种免疫活性分子的形式参与免疫反应。

22.球旁复合体:又称肾小球旁器位于肾小体血管极所形成的三角区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23.腺上皮:以分泌功能能为主的上皮称为腺上皮。

简答

1.上皮组织的特征和功能

特征①细胞成分多细胞间质少

②.细胞有明显的极性

③.无血管神经末梢丰富营养物质来源于结缔组织血管

功能:保护、分泌、吸收、感觉。

2.六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①单层上皮

a单层扁平上皮:一层扁平细胞,呈不规则或多边形表面光滑面积较大细胞核单个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分布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内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间皮

b单层立方上皮:一层近似立方形细胞,表面观呈多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分布于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及部分外分泌腺导管等处

c单层柱状上皮:一层棱柱状细胞,细胞核单个,呈椭圆形,靠近基底部,电镜下有特化的微绒毛,肠道处的细胞间夹有单个的杯形细胞。分布于胃、肠、胆囊、输卵管和子宫等器官。

d假复层纤毛上皮:由形态不同、高矮不等、大小各异的柱状细胞、梭形细胞、椎体细胞等组成。分布于喉、气管、支气管、咽鼓管、鼓室、输精管和泪囊处

②复层上皮

a复层扁平上皮: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基底细胞。分布于体表角化上皮口腔、食管、咽、鼻前庭、阴道未角化

b复层立方上皮:由表层的立方形细胞和下方数层梭形或多边形细胞共同组成。分布于汗腺导管、肛管、女性尿道近开口处等。

c复层柱状上皮:由表层的柱状细胞和其下方数层梭形细胞共同组成。可分布于眼结膜穹窿部、尿道海绵体。

d变移上皮:表层细胞又称盖细胞呈伞形或倒置梨形光镜下胞质丰富游离面为嗜酸性强而成深染而成壳层中间层细胞基底层细胞。分布于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等。

3.结缔组织特征及分类

特征:①种类多数量少基质多②细胞无极性③分布广泛④毛细血管丰富

分类:①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

②软骨组织:透明组织、弹性软骨、纤维软骨骨组织血液淋巴。

③骨组织

④血液、淋巴

4.疏松结缔组织中四种主要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①成纤维细胞:

形态:细胞成扁平不规则状,有突起,细胞质丰富,弱碱性,细胞核较大,长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静止状态时为纤维细胞:细胞较小,长梭形,核小,着色深,胞质少)

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构成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三种纤维,合成分泌基质。

②巨噬细胞:

形态:有较长的伪足,形态不规则,细胞核较小,卵圆形或肾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功能:吞噬作用,抗原呈递作用,分泌作用。

③浆细胞:

形态:卵圆形或圆形,胞浆丰富,细胞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粗,呈车轮状。

功能: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参与体液免疫。

④肥大细胞:

形态:细胞较大,卵圆形或圆形,胞核小而圆,染色深位于中央,电镜下胞浆中的颗粒大小不一。

功能:有过敏反应有密切关系。

5.疏松结缔组织中三种纤维形态及功能

①胶原纤维:

形态:数量最多、新鲜时成白色、有光泽化学成分有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由胶原原纤维构成,成明暗交替的周期性横纹。

功能:韧性大、抗拉力强,高温时融化生成白明胶。

②弹性纤维:

形态:含量较少,分布广,新鲜状态下成黄色,由弹性蛋白构成。

功能:弹性很强。

③网状纤维:

形态:较细,分支交织成网,主要有III型胶原蛋白构成,用银盐可染成黑色。

功能:嗜银性。

6.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的形态、分类、正常值及主要功能

①RBC

形态:两面凹陷的扁盘状,中央较薄,周边略厚;成熟RBC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

功能:运输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分类及正常值:网织红细胞(新生儿占红细胞总数2—6成人0.5—1.5);成熟红细胞(男性4.0—5.5x1012/L,血红蛋白120—150g/L;女性3.5—5.0x1012/L,血红蛋白110—140g/L )

②WBC4—10x109/L

分类及形态功能

a有粒白细胞

i,中性粒细胞:50%—70%,细胞呈圆形,核成深染的分叶状,胞质为浅粉红色,含有大量的细小颗粒;

功能: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ii,嗜碱性细胞:0%—1%,细胞呈球形,胞核分叶状,含有嗜碱性特殊颗粒,蓝紫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均。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

iii,嗜酸性细胞:0.5—3%,圆形,核多为两个分叶状,充满橘红色颗粒。

功能: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

b无粒白细胞

i,淋巴细胞:20%—30%,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大淋巴细胞+中淋巴细胞+小淋巴细胞。

功能:机体防御、稳定、监护。

ii,单核细胞:3%—8%,体积最大的血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形态多样,不含特殊颗粒,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嗜天青颗粒。

功能:活跃的趋化性和很强的吞噬功能。

iii,血小板:100—300x109/L,是由骨髓巨核细胞局部胞质脱落而成,没有细胞核,有完整的质膜包裹,颗粒区透明区。

功能:止血凝血。

7.神经元的形态结构

①胞体{细胞膜+细胞核(大而圆,位于中央,染色质少)+细胞质(尼氏体+神经元纤维+脂褐素)}

②突起(树突轴突)

8.化学性突出的电镜结构

①突出前成分{突触小泡(较多线粒体、微管、微丝)+突触前膜}

②突触后成分或突触后膜(发挥化学门控通道作用)

③突触间隙

9.神经纤维的结构及分类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①有髓神经纤维:a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郎飞结结间体施—兰切迹神经膜

b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少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

②无髓神经纤维:a周围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b中枢神经系统的有髓神经纤维

10.髓鞘的形成细胞:神经膜细胞的细胞膜呈同心圆包卷轴突而成。

11.神经胶质细胞分类和功能

①中枢...(星形状...参与构成血脑屏障少突...形成髓鞘小...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室管膜C支持保护脑和脊髓)

②周围...(施万C参与髓鞘和神经膜构成卫星C )

12.神经末梢的分类分布功能

分布于组织器官内

①感觉神经末梢:

a游离神经末梢(感受温度、物理化学物质刺激、产生冷热、疼痛与触摸等感觉)

b被囊神经末梢:触觉小体:感受应力刺激,产生触觉;

环层小体:产生震动张力和压觉感;

肌梭:本体感受器,感受骨骼肌纤维的伸缩,牵拉刺激,使肌体产生各部位姿势、位置状态的感觉

②运动神经末梢:a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终板神经肌连接)

b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13.大中小动脉的管壁结构特点

①外膜②中膜③内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

动脉:

①大动脉:无明显的外弹性膜,很厚,40—70层弹性膜,内皮下层较厚,中内膜不明显。

②中动脉:厚度与中膜相仿,外弹性膜不明显,10-40环形平滑肌,夹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内弹性膜明显波纹状

③小动脉:与中膜厚度相仿,无外弹性膜,几层平滑肌纤维,明显的内弹性膜

14.静脉的管壁结构特点(与同名动脉相比):

数量多,管壁薄,管腔大而不规则,三层界限不明显,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结缔组织成分较多,切片中成塌陷状。

15.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及分布分类

构成:有一层内皮细胞和肌膜组成,在内皮细胞与基膜细胞之间有周细胞。

分类(电镜下):

a连续毛细血管:参与血脑屏障;

b 有孔毛细血管:胃肠黏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等;

c 血窦(或窦状毛细血管)分布于大分子物质交换旺盛的器官如肝脏,血细胞不断穿过的如肝脾骨髓。

16.免疫C的组成和功能

①淋巴细胞

a,T细胞

i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颗粒酶,诱发靶细胞凋亡。

ii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

iii调节性T细胞:组织自身免疫性疾病。

b,B细胞: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c,大颗粒淋巴细胞。

②抗原递呈细胞:是指捕获、加工和处理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T细胞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

a,巨噬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呈递抗原并激发免疫应答,是机体处理抗原的主要细胞。

b,树突状细胞:捕获呈递抗原

17.淋巴结结构及功能

①结构:被膜+实质

a,被膜(致密结缔组织):有输入淋巴管穿过,一侧凹陷成为门部(有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门部和被膜的结缔组织深入实质中形成小梁。

b,实质:皮质+髓质

i 皮质(被膜下方):浅层皮质+副皮质区+皮质淋巴窦

浅层皮质(皮质的B细胞区):淋巴小结+薄层弥散淋巴组织,有明显的生发中心。

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由T细胞聚集而成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皮质淋巴窦:被膜下方和与其连通的小梁周围的淋巴窦(被膜下窦+小梁周窦)

ii髓质:髓索+髓窦

髓索:淋巴组织,含有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髓窦:过滤作用。

②功能:i 滤过淋巴ii免疫应答

18.脾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被膜+实质

①被膜:致密结缔组织,有间皮(腹膜)

②实质:红髓+白髓+边缘区

红髓:脾索(富含血细胞,笔毛微动脉开口于此)+脾血窦(静脉性)

边缘区:(红白髓交界处含有,B、T细胞)

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弥散淋巴组织)+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

功能i滤过血液ii 免疫应iii造血iv储血

19.胃壁结构特点

①黏膜(有胃小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主要是表面黏液细胞)+固有层(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黏膜肌层(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②黏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丛

③肌层:内斜、中环(幽门括约肌)、外纵三层平滑肌组成

④外膜(浆膜):有间皮

20.小肠壁结构特点

①黏膜(环形皱襞):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杯形细胞+内分泌细胞)+固有层(上皮凹陷至固有层形成小肠腺)+黏膜肌层

②粘膜下层:十二指肠含有的十二指肠腺为黏液腺,分泌碱性粘液

③肌层:内环、外纵

④外膜: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其余为浆膜(有间皮)

21.胃底腺(胃底和胃体)(开口于胃小凹)=主细胞+颈粘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内分泌细胞

22.小肠腺:吸收细胞+杯形细胞+内分泌c+潘氏c+未分化c

23.胰岛组织结构:

A细胞(20%,分布于周边,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B细胞(75%,位于中央,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D细胞(5%,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

24.肝小叶结构:

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①中央静脉:肝小叶中央,管壁上有肝血窦的开口。

②肝细胞:大而圆,可有双核,多面体形。三个功能面(连接面+胆小管面+肝血窦面)。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放射形成肝板,断面为肝素,肝板之间有肝血窦

③肝血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腔由肝巨噬细胞和大颗粒淋巴细胞构成

④窦周隙:内皮细胞与肝细胞间的狭小间隙

⑤贮脂细胞、胆小管

25.门管区:肝小叶之间成三角形或不规则的结鍗织小区,三条伴行管道(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26.气管管壁

黏膜{上皮(假复层纤维柱状上皮=纤毛C+杯形C+基C+刷C<微绒毛>+小颗粒C+固有层)+黏膜下层(含有混合型气管腺)+外膜(较厚,C形软骨构成管壁支架)}

27.肺导气部=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行c,腺体和软骨片消失,平滑肌形成环层)

肺呼吸部=呼吸性支气管(肺泡开口)+肺泡管+结节膨大+肺泡囊+肺泡(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肺泡上皮【I型肺泡c+II型c】+肺泡隔+肺泡孔+气血屏障)

28.肾单位=肾小体(血管球+神小囊)+肾小管(近端小管【直部+近曲小管】+细段+远端小管【直部+远曲小管】)

肺实质:肺组织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实质为肺内支气管树及其终末的大量肺泡

29.肾小体又称肾小球(血管球+神小囊)原尿形成部位;

肾单位: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每个肾约有100~2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平均长约50~70mm。根据肾小体在皮质的位置不同,肾单位可分为浅表肾单位与髓旁肾单位两种:肾小体分布在皮质浅层的称浅表肾单位,占总数的85%,肾小体分布在皮质深层的髓旁肾单位,约占总数的15%。

30.皮肤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基底层【基底细胞】+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非角质层)+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c+朗格汉斯c+梅克尔c)

真皮=乳头层+网织层

附属器:毛、皮脂腺、汗腺、指(趾)甲

31.生精小管:生精上皮(支持c+生精c)+界膜(肌膜+肌样细胞+成纤维)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促进精子发生、男性生殖器官发育、分化及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

支持细胞:支持营养;吞噬消化;分泌;参与构成血睾屏障;产生睾丸液

32.卵泡=卵母细胞+卵泡细胞

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周围结构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黄体:颗粒c膜c体积增大,分化为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为黄体。

33.子宫内膜(浅层功能层+深层基底膜)=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基底C】

月经周期:从月经第一天起至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止。(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34光镜

名称外形胞核横纹闰盘原纤T小管L小管终池横小管肌节

维连接

骨骼肌柱形多个,周边有,明显无明显A、L交界发达发达三联管有

心肌短柱状一个,中央有,明显有不明显与Z交界稀疏稀疏二联管有

35.肌纤维收缩时肌节的变化

A,肌球蛋白头部发生屈曲转动,将肌动蛋白拉向M线

B,细肌丝划入粗肌丝之间,I带和H带缩窄,A带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 名词解释: 1.HE染色:苏木素和伊红染色法。 2.异染性:改变染料自身颜色的现象称为异染性。 3.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内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4.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处的单层扁平上皮。 5.微绒毛:一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 6.纤毛: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较微绒毛粗且长。 7.基膜: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薄膜。 8.半桥粒:位于某些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基膜之间,在上皮细胞一侧具有桥粒一半的结构。 9.质膜内褶: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回细胞质形成许多内褶。 10.基质:一种无色透明的无定形胶体,即可由溶胶到凝胶态互相转变。 11.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1/2 I带+A带+1/2 I带)。 12.横桥:M线两侧的肌球蛋白分子对称排列,杆部均朝向粗肌丝的中段,头部则朝向粗肌丝的两端并露出表面。 13.横小管:也称为T小管,是由肌膜向计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垂直于肌膜表面。 14.终池:在横小管两侧,肌浆网汇合为环行扁囊。 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三联体。 16.闰盘: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称为闰盘。 17.尼氏体:光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斑块或细颗粒状。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表明细胞体具有旺盛的合成蛋白质功能。 18.轴丘:细胞体发出轴突的起始部有一圆锥状浅染区。 19.突触: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话的细胞连接,是传递神经信息的功能结构。 20.轴索:神经元的长突起构成神经纤维的中轴。 21.郎飞结:相邻施万细胞之间没有髓鞘,轴膜裸露。 22.运动终板:神经-肌突触。 23.血-脑屏障:由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外基膜,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构成。 24.周细胞:内皮细胞基膜外,某些部位还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为周细胞。 25.心房钠尿肽:电镜下,部分心房肌纤维含心房特殊颗粒,颗粒内含有肽类物质,称为心房钠尿肽。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26.小结帽:近被膜侧的小淋巴细胞常聚集成帽状结构。 27.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此细胞分泌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黏液。 28.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内突起的结构为肠绒毛。 29.中央乳糜管:绒毛中轴的固有结缔组织内,有1~2条纵行毛细淋巴管。 30.窦周间隙:血窦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间隙。(窦周间隙内充满经肝血窦壁渗透的血浆,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间隙内。窦周间隙是肝细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31.支气管树:支气管从肺门入肺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 32.肺小叶: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33.肺泡隔:相邻两个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 34.气-血屏障:是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所必须通过的结构。

组织胚胎学复习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胚胎学复习重点 一. 1、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一切生物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学基础。 (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组织是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 器官是由四种组织以不同的数量和方式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光镜、电镜分辨率一般光学显微镜长度单位: 0.2m 电子显微镜计量单位: 0.1nm(纳米) 3、石蜡切片术包括哪几步?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4、HE 染色原理苏木精(Hematoxylin )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蓝色细胞核中的 DNA、 RNA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Eosin)染色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和细胞间质 5、涂片、铺片、磨片针对对象。 涂片: 血细胞、分离细胞或脱落细胞可直接涂在玻片上铺片:疏松结缔组织撕成薄片铺在玻片上磨片:牙和骨等坚硬组织可磨成薄片二 1、试述被覆上皮组织的分类及其功能 2、简述 1 / 15

上皮组织特点 1、大量细胞紧密排列,细胞间质少 2、细胞呈明显的极性分布,分游离面与基底面和侧面,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 3、没有血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3、单层柱状上皮形态结构功能表面观: 多边形或六角形侧面观: 细胞柱状,核长圆,近基底部分布: 胃,肠,胆囊,子宫的腔面功能: 吸收和分泌名解: 间皮、内皮、纹状缘、盖细胞、纤毛,微绒毛间皮: 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能减少器官间摩擦纤毛: 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长突起,具有定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功能: 定向推动颗粒物质及粘液盖细胞: 变移上皮的表层细胞可覆盖其深层几个细胞,故称盖细胞。 纹状缘: 由密集,排列整齐的微绒毛组成纹状缘内皮: 分布在心血管与淋巴管内表面单层扁平上皮微绒毛: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腔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1 被覆上皮单层 simple 复层 stratified 扁平上皮有利于物质交换,血液,淋巴液的流动,内脏的运动立方上皮吸收与分泌柱状上皮. 吸收与分泌扁平上皮保护. 柱状上皮保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LM和EM的分辨率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LM 光镜下观察的结构称显微结构分辨率μm 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EM 电镜下观察的结构称超微结构分辨率是光镜的1000倍 EM的种类 1. 透射电镜TEM 电子密度高——色深 电子密度低——色浅 2. 扫描电镜SEM 石蜡切片术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 HE染色 苏木精- 伊红染色HE染色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紫蓝色----嗜碱性 伊红为酸性染料,使细胞质着粉红色----嗜酸性 对碱性和酸性染料都缺乏亲和力----中性 PAS反应 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第二章细胞 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 细胞核 单位膜的化学构成及分子结构模型 生物膜细胞外膜细胞膜 单位膜细胞内膜内膜系统 化学成分:膜蛋白膜脂糖类 分子结构模型: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类脂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细胞器的主要种类及相应功能 PPT2 P10~24 游离核糖体合成细胞自身的结构蛋白 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合成细胞向外输出的分泌蛋白 染色质的组成 PPT2 P29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及染色体间的关系 PPT2 P28 第三章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 一上皮组织特点: 1、细胞多、间质少; 2、细胞有极性,有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 3、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于结缔组织内的血管,通过基膜渗透; 4、神经末梢丰富;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保护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感觉上皮接受某种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 微绒毛、纤毛、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基膜和质膜内褶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一)上皮细胞游离面 1.微绒毛光镜下看不到 1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直径. 2组成:细胞膜,胞质,纵行微丝微丝下端可附着于终末网 3形成光镜下可见的纹状缘小肠和刷状缘肾小管 4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吸收 2.纤毛 1上皮细胞游离面较长突起,长5-10um,直径约,光镜下可见 2内部结构9+2:周围九组二连微管,中央2条单微管动力蛋白臂,分解A TP后附着相邻微管,产生位移或滑动3功能:节律性定向摆动 二上皮细胞的侧面 1.紧密连接又称封闭小环 1位于细胞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间断融合,非融合处有极窄的间隙;在紧密连接区,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呈格状的脊,脊脊相互紧贴,细胞间隙消失,无脊的部分可有10-15nm的间隙; 3屏障作用: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 2.中间连接 1位于紧密连接下方 2细胞间隙里有中等电子密度的丝状物,胞质侧有薄层致密物质和微丝附着,微丝交织组成终末网;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资料

绪论 一、基本概念 组织:由一些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 细胞间质由细胞分泌产生。 按来源与功能差异,分为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由不同类型的基本组织有机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特定生理功能。 系统:由形态结构不同而生理功能相似的一系列器官有机组合而成,并能完成某一连续性生理功能。 二、技术 嗜酸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酸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嗜碱性:凡组织细胞内某一成分或结构对碱性染色机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H-E染色:又叫普通染色。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细胞核被苏木精着色呈紫蓝色,细胞质被伊红着色呈粉红色。 上皮组织 简称上皮。由大量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 共同组成。形态规则,排列紧密。有明显的极 性。无血管,有神经。 朝向体表、体腔和器官腔囊的一面,称游 离面。与其相对应的另一面称为基底面。 一、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 二、单层立方上皮 刷状缘:肾小管的单层立方上皮游离面的微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 三、单层柱状上皮 纹状缘:小肠的单层柱状上皮游离面的绒毛在光镜下的名称。 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中的杯形细胞,分泌黏原颗粒。 胃肠胆囊子宫 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柱状细胞、杯形细胞、梭形细胞、锥体细胞。 呼吸管道 五、复层扁平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较强抗机械性摩擦的保护作用及损伤后修复能力。分为角化和未角化两种:角化的仅分布于体表,未角化的主要分布于口腔、食管、咽、鼻前庭、阴道等腔面。 六、变移上皮 多分布在泌尿系统。 七、复层柱状 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凸起,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凸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功能。清除异物,物质运输。 结缔组织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打印)(1)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basophilia(嗜碱性):苏木精染液呈碱性,可使多数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细胞质内的核糖体等染成蓝紫色,称嗜碱性。 2.acidophilia(嗜酸性):伊红是酸性染料,可使多数细胞的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嗜酸性。 3.metachromasia(异染性):肥大细胞中的颗粒经甲苯胺蓝等蓝色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这种现象为异染性。 4. endothelium:(内皮):衬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内皮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5.mesothelium(间皮):衬于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间皮细胞游离面光滑,便于内脏器官活动。 6.microvillus(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7.cilium(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可节律性定向摆动。 8.chemotaxis(趋化性):巨噬细胞的这种向趋化因子定向移动的特性。 9.Reticulocyte (网织红细胞):刚从骨髓进入血液的新生红细胞有的尚残留部 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网状,称网织红细胞,在成人约占红细胞 总数的0.5%-1.5%。 10.isogenous group (同源细胞群):在软骨组织深部,软骨细胞逐渐长大成熟, 变为椭圆形,多成群分布,每群2-8个细胞,这些细胞由一个软骨细胞分裂增 殖而来,称同源细胞群。 11.bone lamella(骨板):在骨基质中,胶原纤维规律地成层排列,且与骨盐晶 体和基质紧密结合,构成骨板。 12.osteon(骨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呈纵行的圆筒状由4-20层同心圆排 列的骨板围绕中央管而构成。 13.sarcomere (肌节) :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包括1/2I带+1/2A 带+1/2I带,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4.transverse tubules (横小管) :是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的微细小管,又称T小管。 15.sarcoplasmic reticulum(肌质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两条相邻的横小管之间,包绕在每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其中部为纵形的纵小管,两端为膨大的终池。 16.Synapse(突触):神级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殊化的细胞连接,称为突触。可分为化学性突触和电突触。 17.Internode(结间体):相邻两个郎飞结之间的一段有髓神经纤维称结间体,一个结间体的髓鞘由一个胶质细胞形成。 18. pancreatic islet (胰岛) :内分泌部散在于胰腺腺泡之间,由小岛样细胞团块 构成,又称胰岛。 19. pulmonary lobule(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肺小叶。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 *组织学绪论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放大1000~1500倍分辨率0.2um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 切片法:石蜡切片术 (1)取材与固定: (2)脱水与包埋: (3)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细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才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4)封片: 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 *上皮组织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上皮类型主要分布功能 单层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表面保持器官表 面光滑有利 于物质交换 和液体流动; 便于内脏器 官活动 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腔面 其他: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的上皮、胃肠外表面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上皮、甲状腺滤泡、视网膜色素上皮、 小叶间胆管等 吸收和分泌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的腔面吸收或分泌假复层纤毛柱 状上皮 呼吸管道等腔面保护和分泌 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上皮组织中 最厚) 未角化:口腔、食管和阴道等腔面机械保护作 用 角化:皮肤表皮 复层柱状上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保护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腔面保护 2、上皮细胞的侧面: 特化结构细胞连接(特点、作用)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一、紧密连接: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冻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二、中间连接 (1)又称黏着小带,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的作用。 三、桥粒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四、缝隙连接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传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间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和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中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的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空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 功能:分泌含糖蛋白的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 *固有结缔组织 细胞、纤维、无定形基质其中细胞是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与组织学:组织,由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 2.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3.HE染色: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为碱性染料,可使染色质和核糖体着蓝紫色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可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着粉色,称嗜酸性;对酸性碱性染料亲和力都不强的称中性。 第二章上皮细胞 1.上皮细胞的特性 ①细胞多,间质少。 ②有极性(基底面,游离面侧面) ③有基膜 ④无血管 ⑤神经末梢丰富 ⑥分布广泛 ⑦功能多样。 2.什么是被覆上皮?被覆上皮的分类及主要分布? 答:被覆上皮:分布广泛,覆盖于身体表面,或衬贴在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见教材P11表2-1 ) 3.上皮组织游离面有哪些?(微绒毛,纤毛) 答: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向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指状突起; 纤毛:纤维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突起,具有节律定向摆动的功能。 4.上皮细胞的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 答: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质膜内褶: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折向胞质形成的许多内褶,内褶方向与细胞基底面垂直。 第三章结缔组织

1.结缔组织的特性 ①分布广泛 ②细胞少,散在分布无极性,细胞外基质多。 ③有血管 ④来源于间充质 ⑤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功能 2.根据结缔组织分类 广义: ①基质呈胶装的固有结缔组织; ②基质呈液体状的血液和淋巴; ③基质呈固体状的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狭义:仅指固有结缔组织 3.固有结缔组织分为哪几类? 答:①疏松结缔组织②致密结缔组织③网状组织④脂肪组织 4.疏松结缔组织有哪几种纤维?分别有何别名? 答:①胶原纤维(又称白纤维)②弹性纤维(又称黄纤维)③网状纤维(又称嗜银纤维) 5.疏松结缔组织有哪几类细胞?其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6.血涂片常用的染色法:瑞特(瑞氏染色)或吉姆萨染色法。 7.血象:临床上,将血细胞形态、数量、百分比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 8.白细胞可分为哪几类?各类的比例及临床意义?结构和主要功能? 答:根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两类;根据颗粒的染色特性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三类;无粒白细胞则分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各占的比例及临床意义:(5类) ①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在疾病状态下,1~2叶核的细胞百分率增高,成核左移;4~5叶核的细胞增多,称核右移,表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②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抗过敏;抗寄生虫及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③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1%,参与过敏反应。 ④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在机体防御、稳定、监护等免疫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

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

组织胚胎学考试重点总结 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组织学:组织的概念,四种基本组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关系.胚胎学:胚胎学的概念.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技术 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及制作过程.HE染色法、嗜酸性、嗜碱性、中性的含义. 透射电镜技术、扫描电镜技术、组织化学术、免疫组织化学术、放射自显影术、图像分析术、组织培养术、组织工程. 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上皮组织 概述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分布与功能.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的概念和一般结构. 1.被覆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分布,各种被覆上皮的光镜下形态结构和功能.内皮、间皮的概念.

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特点和功能.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连接、缝隙连接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的结构和功能. 2.腺上皮和腺 腺上皮的来源,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的概念.全浆分泌、顶浆分泌、局浆分泌的形式.浆液性细胞、粘液性细胞的结构、分布、分泌方式和功能.含氮类分泌细胞、类固醇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单细胞腺、多细胞腺的概念、多细胞腺的组成特点. 3.上皮组织的更新再生. 第三章结缔组织 概念 结缔组织的特点、分类、功能及起源. 1. 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细胞成分: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光镜结构,纤维和基质的形成过程;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吞噬功能;浆细胞的来源、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肥大细胞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功能;脂肪细胞光镜结构及功能;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功能. 纤维成分: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组织与胚胎学重点知识归纳 一、组织学基础知识 1. 组织学的定义:组织学是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学科。 2. 组织的定义:由一定类型的细胞和其外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3. 组织学的分类:包括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4. 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常规组织学染色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二、胚胎学基础知识 1. 胚胎学的定义: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个体从受精卵到胚胎成熟的发育过程的学科。 2. 受精卵的形成: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为胚胎。 3. 胚胎发育的阶段:包括受精、分裂、囊胚形成、胚胎形成等阶段。 4. 胚胎发育的调控:包括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分化等过程。 5. 胚胎发育的异常:包括胚胎畸形、胚胎停止发育等异常情况。 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关系 1.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联系:组织学研究的是成体组织的结构与功能,而胚胎学研究的是胚胎发育的过程,两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

学的基础。 2.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应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例如,组织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胚胎学的研究有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 四、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概念 1.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覆盖和保护作用。 2. 结缔组织: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的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作用。 3. 肌肉组织:由肌纤维构成的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作用。 4.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具有传递和调节神经信号的作用。 5.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的初级胚胎。 6. 分裂: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不断分裂和增殖过程。 7. 囊胚:受精卵在早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囊状结构。 8. 胚胎形成:囊胚进一步发育,形成具有器官结构的胚胎。 五、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进展 1. 组织工程学:利用细胞和生物支架等材料重建组织和器官的方法,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提供新途径。 2. 干细胞研究:通过对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研究,探索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再生中的应用潜力。 3. 胚胎干细胞研究: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用于治疗某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重点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造血干细胞最早来源于卵黄囊胚外中胚层内的血岛 关于原始心血管系统: 为内皮性血管网 左右对称 最早形成2条心管 是胚胎最早执行功能的系统 心动脉端通过动脉囊与弓动脉相连 心脏最早发生于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脏壁中胚层 心管发生过程: 围绕心腔腹侧的生心索形成一对并列的心管 心管逐渐转到前肠腹侧、口咽膜尾端 围心腔由心管的腹侧转到背侧 左右心管逐渐融合成一条心管 分隔左右心室的结构为左右心球嵴、心内膜垫、心底璧心肌组织 关于心房分隔: 原发隔与心内膜之间形成原发孔 原发隔顶部吸收出现继发孔 第五周末,心房顶部、原发隔右侧长处继发隔 继发隔与心内膜垫之间留有卵圆孔,出生后逐渐关闭 胚胎期血液可从右心房流入左心房 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 胎儿出生后血循环变化为: 脐静脉闭锁,右心房压力下降 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上升 肺循环建立,动脉导管闭锁 卵圆孔关闭 静脉导管闭锁 左、右心球嵴与心内膜垫三者融合异常可致室间隔膜部缺损 出生后卵圆孔功能性关闭的原因是胎盘血循环中断和肺开始呼吸 法洛四联症胚胎学发生原因:主动脉隔偏位 卵圆孔未闭锁的原因:原发隔过度吸收、卵圆孔瓣上有穿孔、左、右心球嵴未融合胎儿血循环特点: 肝内有静脉导管 有动脉导管 有脐动静脉 有卵圆孔分流 关于心外形建立: 直的心管上膨大和缩窄相间出现 心动脉端从腹侧向尾端移位 心静脉端从背侧向头端移动 原始心房从两端膨出 直心管心室形成左心室

分割原始心室的成分包括:心肌组织、心球嵴、心内膜垫组织 分割房室管的结构是背、腹侧心内膜垫 分隔原始心房的结构是原发隔、继发隔和心内膜垫 分割心球动脉干的结构是心球嵴、动脉干嵴 主动脉隔偏位导致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隔未发生可致永存动脉干 主动脉隔直行可导致主动脉错位 出生后动脉导管管壁肌组织不能收缩可致动脉导管未闭 心血管系统源自中胚层 原始右心室源自心球近侧端 永久右心房光滑部源自静脉窦右角 永久左心房光滑部源自肺静脉及其属支 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泌尿和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共同起源于间介中胚层 来自于间介中胚层的是:生肾索、尿生殖嵴,中肾嵴、生殖腺嵴 关于中肾发生: 中肾小管发生于生肾索 由中肾小管和中肾管构成 肾小囊和毛细血管共同构成肾小体 中肾管由前肾管演化而来 关于后肾发生: 生后肾原基源自尾端生肾索 集合小管、肾盏、肾盂均来自于输尿管芽 输尿管芽起自中肾管尾端近泄殖腔处 肾小管来自生后肾原基 输尿管分化来的结构为集合小管、肾盏、肾盂、输尿管 生肾后原基分化形成肾小管 膀胱和尿道主要由尿生殖窦分化而来 脐尿瘘由脐尿管未闭锁导致 原始生殖细胞源自卵黄囊的胚外内胚层 性腺向睾丸分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睾丸决定因子 有关睾丸发生: 初级性索演化成生精小管 生精小管的支持细胞由初级性索演化成而来 生精小管之间的间充质分化为睾丸间质和白膜 睾丸在引带作用下沿腹股沟逐渐下降至阴囊内 有关卵巢发生: 原始卵泡由次级性索断裂形成 初级性索退化,被血管和基质取代形成卵巢髓质 卵泡细胞由次级性索细胞分化而来 卵原细胞有原始生殖细胞分化而来 由中肾管演化而来:附睾管、射精管、输精管、精囊腺 中肾旁管分化为子宫、输卵管、阴道穹窿部、输卵管伞端

组织学与胚胎学(组胚)考试重点内容

一.绪论 组织分为细胞群和细胞外基质。 人体组织的四大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HE染色即苏木精—伊红染色。 二.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1.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 2.明显极性 3.有游离面和基底面 4.大多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 (选择、名解)上皮类型主要分布 单扁内皮:心、血管、淋巴管 间皮:胸膜、腹膜、心包膜 单立肾小管、甲状腺 单柱胃、肠、胆囊、子宫 假复呼吸管道 复扁未角化:口腔、食管、阴道 角化:皮肤表皮 复柱眼睑结膜、男性尿道 变移上皮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管道,含有柱状细胞(最多)、 锥形细胞、梭形细胞、杯状细胞。

复层扁平上皮:基底层-矮柱状,增殖分化 中间层-多边形细胞 浅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外分泌腺有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 微绒毛和纤毛的区别: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 起;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 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上皮细胞侧面四种连接名称:紧密连接,缝隙连接,中间连接、桥 粒。 基膜分基板和网板,基板靠近上皮,网板与结缔组织相连。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1.细胞少,种类多,无极性 2.细胞外基质由纤维和基质组成 3.起连接、支持、保护、储存营养和物质运 输的作用 4.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结缔组织的分类:致密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 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细胞—成纤维细胞、浆细胞、白细胞、肥大 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 充质细胞。

2.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3.基质—蛋白多糖、纤维黏连蛋白、组织液。纤维细胞是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的部 位以及慢性炎症部位。 功能:1.合成和分泌抗体(即免疫球蛋白) 2.参与体液免疫 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形态似纤维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 复。 肥大细胞:易染,水溶。 脂肪细胞:胞质内含一大脂滴 纤维—1.胶原纤维:新鲜呈白色,故又名白纤维。粗细不等,韧性 大。 2.弹性纤维:新鲜呈黄色,故又名黄纤维。弹性强,韧性差。 EM下—弹性蛋白+胶原纤维 3.网状纤维:又名嗜银纤维。 致密结缔组织:特点--以纤维为主要成分而细胞较少(主要为成纤 维细胞),纤维粗大,排列致密。 三种类型—规则致密结缔组织,不规则致密结缔组 织,弹性组织。 网状组织: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组成。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1、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个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 2、HE染色:即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组织学中所谓普通染色或常规染色法即为HE染色(特殊的染色方法: 组织化学法: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在原位产生不溶解的有颜色的反应产物,来显示微细结构的位置。) PAS 反应: 用来显示多糖的分布。先用过碘酸将多糖氧化,在多糖表面形成戊二醛结构,然后用无色亚硫酸品红( Schiff试剂) 还原戊二醛形成紫红色沉淀。 3、上皮组织种类: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肌上 皮数种(被覆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细胞、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 4、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P38,34)(小概念填空) (上皮组织功能:保护、吸收、排谢、分泌、感觉等) 5、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细胞纤维,间质组成(功能:连接、支持、

营养、防御、修复,特点:细胞种类多,基质含量多,纤维含量少,排列疏松,蜂窝状┄蜂窝组织) 间质: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蛋白多糖、糖蛋白、组织液 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固定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游走细胞) 6、分子筛:由连接蛋白、透明质酸、核心蛋白、硫酸软骨素、硫酸角质素等构成 7、透明软骨概念:新鲜透明软骨呈瓷白色半透明状固体,故名透明软骨 结构:基质,纤维,软骨细胞,软骨膜(外层:致密;纤维多,细胞

和血管少;保护。内层:疏松;纤维少,血管和细胞多骨原细胞(干细胞)) (分布:胚胎早期:暂时骨架成体:鼻、喉、气管的软骨、肋软骨、关节软骨长骨的骺板。生长:(1)附加生长: 软骨膜内层骨原细胞→成软骨细胞(附加在软骨组织表面分泌基质和纤维,将自身埋于其中)→软骨细胞(2)间质生长:软骨内部细胞分裂增殖→新的软骨细胞→新的基质和纤维。) 8、软骨结构:软骨组织:软骨细胞:代谢能力很弱 基质:蛋白多糖和蛋白—软骨粘蛋白 纤维: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 软骨膜 (软骨功能:◘承受机械力而不会永久变形;◘支撑柔软组织,如鼻、耳、气管;◘缓冲震荡,利于骨骼运动;◘对长骨的发育和生长是必不可少的。) 9、基质组成:·有机物35%:大量骨胶纤维及少量无定形基质;·无机物65%(骨盐):羟基磷灰石结晶[Ca10(PO4)6(OH)2] 10、骨组织细胞:骨细胞、骨源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1)骨源细胞:存在于骨的内外表面,可分裂形成成骨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本章复习重点 1、组织学、胚胎学、嗜酸性、嗜碱性、光镜结构、超微结构的概念 2、计量单位(μm和 nm) 3、石蜡切片、 HE染色法 4、透射电镜(平面像)与扫描电镜(立体像) 一、概念 A 、组织学( histology) 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 B、胚胎学( embryology ) 研究胚胎的发生、发育的过程及其规律,即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 及其机理。还可包括部分畸形学内容。 C、易于被碱性或者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分别称为嗜碱性和嗜酸性。 二、石蜡切片技术 A 、基本程序:取材和固定----脱水和包埋----切片和染色----封片 B 、HE染色法(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 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三、计量单位: 微米(μm):光学显微镜下常用 纳米( nm): 电子显微镜下常用 1m=103mm=106μm=109nm 第二章上皮组织 复习重点 1、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 2、上皮组织的分类与分布 3、被覆上皮组织的光镜下形态特征(单层扁平、复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 柱状、假复层纤毛柱状、移行) 4 、上皮细胞各面特殊结构的名称、分布(细胞衣、纤毛、微绒毛、基膜、质 膜内褶、各种细胞连接) 一、上皮组织的基本特征 1、细胞多排列紧密,细胞外基质少。 2、细胞有极性,分游离面(接触外界)和基底面(与基膜或 CT相连)。两面的结构和功能不同。 3、上皮组织内大都无血管,细胞所需营养由其深部结缔组织中的血管渗出 来供应。 4、有基膜。 5、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感觉等功能。 二、上皮组织的分类和分布 A、根据功能一般将上皮组织分为三类: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归纳 一、组织学 1. 组织构成 组织学是研究生物体内的组织构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组织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和组织。由细胞构成的组织被称为细胞组织,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组成的组织被称为结缔组织。 2. 主要组织 (1)上皮组织:上皮组织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上皮细胞具有密接的连接和充分发达的细胞间联系,它们所构成的细胞层覆盖于身体各个器官的表面。根据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上皮组织分为简单上皮、复杂上皮和变形上皮。 (2)结缔组织: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构成的组织。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保护身体组织的作用。根据细胞间基质的不同,结缔组织分为结缔组织和软骨组织。 (3)肌组织:肌组织是由肌肉纤维构成的组织。肌肉纤维的收缩和松弛决定了肌组织的功能。肌组织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的组织。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则提供神经元的支持和保护。 3. 组织切片 (1)石蜡切片:用石蜡将组织包固定,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最后用染色剂染色。 (2)冰冻切片:使用低温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然后用染色剂染色。 二、胚胎学 1. 胚胎发育 胚胎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形成成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过程。胚胎发育可以分为从受精卵到胚胎早期、胚胎中期和胚胎后期等几个阶段。 2. 源器官发育 (1)第一源器官:第一源器官是由原肠中前段形成,包括消化道、肝、胰腺和呼吸器。

(2)第二源器官:第二源器官是由原肠后部形成,包括泌尿器、生殖器和肛门。 3. 胚胎畸形与危害 (1)胚胎畸形:胚胎畸形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形态异常,引起的原因有遗传因素、药物、环境污染和母体营养等因素。 (2)胚胎危害:胚胎危害是指母体在胚胎期间接触有害物质或受到创伤造成的胚胎发育异常,严重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三、 组织学和胚胎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了解组织学和胚胎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医学科学的本质和发展动态,为今后深入研究医学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组织学与胚胎学 复习提纲

上皮组织: 问答: 1.试述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P10 2.试述被覆上皮的分类和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和分布。P10-P13 名词解释: 内皮P10,间皮P10,微绒毛P15,纤毛P16,紧密连接P16,中间连接P16,缝隙连接P17,质膜内褶P19,基膜P17 结缔组织 问答: 1.疏松结缔组织中的有哪几种纤维成分,其形态和功能如何?P27 2.疏松结缔组织中有哪几种细胞? 名词解释: 成纤维细胞P22,浆细胞P25,巨噬细胞P13,肥大细胞P26 血液 问答: 1.试述各种血细胞的光镜形态结构及功能。P33-P38 2.血细胞正常值,白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正常值表4-1 名词解释: 网织红细胞P35,造血干细胞P40 肌组织 问答: 1.试述骨骼肌纤维的光镜和电镜结构。P57-P59 2.比拟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差异。P57&P61 名词解释: 横小管P59 肌浆网P59 肌节P57纵小管P59终池P60 三联体P60 闰盘P61 神经组织 问答: 1.描述神经元光镜及电镜下的结构。P65-P66 2.试述化学性突触的超微结构。P69 3.试述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及各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P71-P72 4.试述运动终板的结构功能。P77 名词解释: 尼氏体P65 突触P68 神经纤维P72 郎飞结P72 触觉小体P75 环层小体P75有髓神经纤维P72 循环系统 问答: 1.试比拟大动脉和中动脉的结构特点。(主要是中膜的区别)P104-P105 2.试述毛细血管的分类和各类毛细血管的超微结构及功能特点。P107 3.试述心脏壁的层次结构。P102

名词解释: 蒲肯野纤维P103 免疫系统 问答: 1.何谓淋巴细胞再循环?P121其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2.试述胸腺的组织结构 3.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P126-P127(主要的结构框架) 4.试述脾的组织结构。P129-P130(主要的结构框架) 名词解释: 淋巴组织P122,弥散淋巴组织P122,淋巴小结P123,动脉周围淋巴鞘P129,脾血窦P130 内分泌系统 问答: 1.试述甲状腺的组织结构及合成的激素。P135-P136 2.试述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P136-P137 3.试述脑垂体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P138-P142 名词解释: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P135滤泡旁细胞P136,赫令体P141,垂体门脉系统P140 消化管 问答: 1.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P145 2.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的结构特点P148-P157。 3.试述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P150-P151。 4.试述小肠腺的细胞组成和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名词解释: 胃底腺主细胞P150,壁细胞P150,小肠绒毛P152,潘氏细胞P154 消化腺 问答: 1.试比拟三对大唾液腺的组织结构特点。P162 2.试述胰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P163-P165 3.试述肝小叶的微细结构。P165 名词解释: 胰岛P164 肝板P165 肝血窦P167 胆小管P168 贮脂细胞P168 窦周隙P168 Kupffer细胞P168 门管区P169 呼吸系统 问答: 1,试述气管壁的组织结构和相关功能P174。 2,试述肺导气部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P175 3,试述肺呼吸部的组成。P176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高频考点整理版)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绪论 1。H—E染色的基本原理: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与嗜碱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与.嗜酸性物质主要反应着粉红色。 2。组织:是由形态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 第二章:上皮组织 1.上皮的特点、分类 特点:①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外基质组成的;②具有明显的极 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 2。各类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3.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名解) 4.上皮的特殊结构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名解) 纤毛:是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质共同向游离面伸出的较大突起.(名解) 5。细胞连接可分为: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填空) 第三章:结缔组织 1。分类: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血液、淋巴、软骨组织和骨组织 3.疏松结缔组织细胞的功能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白细胞。 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银染法)(选择)

第五章:血液 1、血细胞各组分正常值: 红细胞: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网织红细胞 0。5%—1.5% 血红蛋白:男120—150g/L,女110-140g/L 白细胞:(4.0-10)*10、9/L 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0% 单核细胞:3-8% 淋巴细胞:20-30% 血小板:(100—300)*10、9/L 2红细胞无核,利于细胞内外气体交换。 3、单核细胞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4、明带又称I带,暗带又称A带。暗带(A)中央有一条浅色的H带,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 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单选) 5、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肌节依次排列构成胶原纤维,它是胶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名解)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点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Plasma cell(浆细胞)见于消化管和呼吸道固有膜的结缔组织内。细胞较小,圆形或卵圆形,核圆但偏向于细胞一侧,染色质粗,沿核膜呈辐射状排列成车轮状。胞质呈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核旁有大量高尔基复合体。具有合成、贮存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Fibroblast(成纤维细胞)由胚胎时期的间充质细胞分化而来。是疏松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细胞。细胞扁平,多突起。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呈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含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合成和分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构成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弹性蛋白,构成弹性纤维;蛋白多糖和纤维粘连蛋白,构成基质。Collagenous fiber(胶原纤维)又名白纤维,主要化学成分是Ⅰ型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纤维的一种。在疏松结缔组织中排列成束。电镜下,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既有韧性又有弹性,使器官与组织抵抗外来牵引力。 Molecular sieve(分子筛) 结缔组织基质中的蛋白多糖以透明质酸为中心,形成一种稳定的蛋白多糖聚合体。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小于微孔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等可通过,使基质成为限制细菌等有害物质扩散的防御屏障。 Dense connective tissue(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成分为纤维的固有结缔组织,支持和连接为其主要功能。①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和腱膜。②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见于真皮、硬脑膜、巩膜及许多器官的被

膜等。③弹性组织是以弹性纤维为主要的致密结缔组织。 Nissl body(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嗜碱性小块或颗粒,体积较大神经元的尼氏体较发达,在HE染色切片中呈紫蓝色斑块电镜下,尼氏体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尼氏体分布在胞体和树突内,轴突内无。 Neurofibril(神经原纤维)是神经元胞质内的细丝状结构。电镜下,神经原纤维由神经丝和微管组成,故它是神经元的细胞骨架结构。神经丝和微管还与胞质内的物质运输有关,在轴突输送中起重要作用。 Blood brain barrier(血-脑屏障) 包括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连续的基底膜和星形胶质细胞膜。参与固有免疫的内部屏障之一,能阻挡病原生物和其他大分子物质由循环进入脑组织和脑室机体,它们构成血-脑屏障控制血浆各种溶质选择的通透性。 Myelin sheath(髓鞘) 是一层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髓磷脂,由施万细胞的包膜构成。电镜下,呈明暗相间的板层状,包裹在某些神经元的轴突外,具有绝缘作用并提高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保护轴突。 Ranvier node(郎飞结) 周围神经系统的施万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少突胶质细胞包裹轴突形成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髓鞘呈节段状,相邻两节段间无髓鞘的狭窄部称郎飞结,此处轴突裸露。 Motor end plate(运动终板) 是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行程单效应器,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抵达所支配的骨骼肌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膨大,与一条骨骼肌纤维接触,形成化学突触连接,连接处呈椭圆形板状膨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