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摘要: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对东北三省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并且在三个省份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以及近10年来的纵向比较发现东北三省的就业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1、针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现状,对策

东北三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粮食的产量关系到我国的民生问题。然而,近几年来,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的程度影响着产业结构变动是否顺畅,因此,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而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东北三省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可以有效了解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并可以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

从2000~ 2010年11年间东北三省各产业产值的变动来看,东北三省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动趋势是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的变动在2000~2010年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的变动在2000~2010年间三个省份的变动步伐不一致,其中辽宁和吉林呈下降趋势,而黑龙江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变。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情况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构成之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2000年的137.4:66.6:96,转变为2010年的117.7:66.9:115.3。总体来讲,第一产业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二产业劳动力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说明我国的2000到2010这十一年间开始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开始将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服务业上。

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要保持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保持一致。通过结构偏离度指标,可以有效度量各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和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同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1

当结构偏离度为零时,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能在总量上保持均衡状态当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时,意味着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使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保持一致;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则意味着该产业劳动力已存

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应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转移至其他产业。

通过上述公式,对东北三省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东北三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如下表所示:

1、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偏离度偏离度偏离度

2000 -0.71353-0.563745-0.7777778

2001 -0.70968-0.60355-0.7681452

2002 -0.71277-0.584551-0.7675351

2003 -0.7246-0.61477-0.7784314

2004 -0.69565-0.591398-0.7739308

2005 -0.69697-0.637317-0.7438017

2006 -0.69844-0.667725-0.7494737

2007 -0.69706-0.683761-0.72103

2008 -0.70871-0.680089-0.7176724

2009 -0.70662-0.690367-0.7105832

2010 -0.71885-0.711905-0.7162162

2、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000 0.908745 1.298429 1.707547

2001 0.924603 1.327957 1.697115

2002 0.95102 1.485714 1.673077

2003 0.963415 1.603448 1.933333

2004 0.923387 1.505376 1.916667

2005 0.937255 1.369565 1.578947

2006 1.011811 1.364116 1.553991

2007 1.098814 1.4 1.410138

2008 1.188235 1.396985 1.560976

2009 1.03125 1.410891 1.318627

2010 1.064885 1.441315 1.587629

3、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

年份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000 0.0833330.1140070.078498

2001 0.0795760.1850650.090909

2002 0.0923480.0578030.119454

2003 0.0894740.0925930.071429

2004 0.070313-0.01433-0.03607

2005 0.0366490.150.09772

2006 -0.029150.1686390.0784

2007 -0.100740.1398810.091195

2008 -0.162620.0734460.042424

2009 -0.093680.0469610.18018

2010 -0.12706-0.019130.027624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小于零,说明东北地区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即农业的劳动力已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应促使劳动力从该产业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产业。这与东北三省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以及农村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同时,最近几年以来,由于机械化的普及使农村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向城市输入,导致农业的劳动人员大量减少。

2)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不足,吸纳劳动力尚有一定空间其结构偏离度为正,绝对数值较大,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且通过东北三省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辽宁省的偏离度相对较小,黑龙江省的相对较大,说明在2000年到2010年间随着国企改革的顺利推进,工业企业的减员增效,出现了大量的下岗职工;同时,随着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大量引进,出现了技术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

3)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相对较为合理,但尚有较大上升空间其绝对数值在零值附近波动。首先,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正在向均衡状态迈进,从其他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很多被第三产业吸收,这是因为第三产业中许多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等行业技术资本含量低,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高,劳动力进入门槛较低,同时第三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比重大幅增长,需要的劳动力也多,适合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其次,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第

三产业整体水平严重偏低,在以后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空间吸纳更多的劳动力。

三、政策意见

1、针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在东北地区三次产业构成上,以提高与产业集群关联的第三产业比重为重点,进一步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注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尽快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带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升级转型的新格局。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撑点,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从产业升级的要求出发,调整原有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升级,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必由之路。要选择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利税的产业作为新一代成长型的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扶持适用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发展“三高”农业、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等)、新兴服务业(主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租赁服务、法律服务、社会调查服务、物流、审计服务、广告服务等) 、商贸旅游业、建筑与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五大领域。

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

目前东北三省的整体劳动力素质相对偏低,城市中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中的剩余劳动人口,很多是因为缺乏应有的劳动技能而难以实现转移。一是应将职业教育与就业政策规划相衔接,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产业政策导向,广泛开展职业需求预测,调整和确定培训方向,使职业培训规模、结构及质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二是在职培训应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作用,要求企业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对一定比例的受雇人员进行在职培训,要求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对在职员工进行新技术、新理念的培训,不断完善在职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知识体系。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产业结构偏离度

一、产业结构偏离度 那个很大的符号代表,你所计算的数据全部相加的意思,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数据是我随便乱写的) 三大产业的从业人数 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产值比重就是该产业的产值除以总产值)

就计算第一产业的,所以P=(10-1.5)+(20-3.6)+(23-5.7)+(24-4.2)+(28—2.3)= 算出来的结果就是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注意:如果括号内算出来的结果是负值,要取绝对值,公式内有绝对值符号 二、产业结构变动度 这个公式先要计算出各大产业的占总产值的百分比,还有就是要知道“同比”的意思 举例;如果是今年为100,去年为300,那么同比就是(100-300)除以300=66.7% 假如要算1999-2000年的,用 假设2000年的产值是30,1999年的产值是20,那么先计算同比,(20-30)除以20=-50%,结果出现负值没有关系,不用取绝对值 那么K=[3.6%-(-50%)]+( )+( ) 第一产业二产三产 二产,三产都这么算,每个都要算同比,各大产业的产值一定要知道,你给的那篇论文里面算的是1999-2002年,那么末期就是

2002年,基期是1999年 三、区位商 这个公式要选择标准区域作为参照,比如说如果你要算长春市的各产业的区位商,你的标准区域就要选吉林省 还是拿第一产业举例, d是指长春市某年的第一产业的产值,是指长春市同一年产业总产值,D是指吉林省同一年第一产业的产值,它的分母则是吉林省产业总产值 四、偏离-份额分析法 我看了下这个好像都是套公式的,应该不怎么需要解释吧,你再看一下公式的解释,不明白再说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2.2.1产业结构理论 根据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了解,产业结构就是指在某个国家或者某各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资金再加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的物质总和,这些在国民经济的陪比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改地区或者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们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在现在社会,我们所考察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中生产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的增加值就是运用它们两个的比值来确定的。 均衡增长理论是赫希曼不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立面,赫希曼讨论的前提是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形下,根据他的描述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高速发现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就发现来说,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均衡增长理论更加适用于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就 以山西省为例,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他们只要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资源,全面发展多个产业。 2.2.2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慢慢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为了使产业结构分部更加的合理,产出效率更加的高,使产业的发展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将原有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的配置,这样对于产业来说,能够使它们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使各个生产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为经济长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要综合考虑各个生产要素之间是否相互的统一。这个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业的生产技术与改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是否相匹配,如果对于产业来 说技术层面与劳动力的配比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那么这种矛盾的存在迟早会发生,只不过是早是晚的事,通过各个生产部门的收入总额与本部门的总的劳动力总和来配比,这样能够大体上得到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产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这个方面主 要决定着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合理有效,如果投入和产出它们之 间的交易较为密切,那么,对于产业来说,它们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在企业中,各个产业部门的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来说,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的,即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例如大的方面来说,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最后还的反哺农业,用技术和设备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这个层面上所说的意思是某个部门的发展,不能够影响到另外一个产业的发展,它们应该是共同发展,这个平衡如果被打破,那么这个发展就是不平衡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协调的。 再者,对于各个产业部门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在地位上是否相同,现阶段,社会经 济发展的很快,而且竞争压力也是非常的大,这就造就了一些产业会对某些部门产生偏见,因为他们最注重的只有利润,这就会导致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因此就会出现部门之间他们的权利不同,最终也会导致他们的地位出现一定的差距,进而形成了各个产业之间的部门存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3年全国25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对科技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开放程度等影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基本结论是: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国有经济比重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负面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有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以库茨涅兹(1989)为代表的收入决定论和以罗斯托(1988)为代表结构决定论。学术界支持罗斯托结构论的文献如David B. Audretsch等(2002)对欧盟国家19931997年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偏离度关系的研究;Peneder.Michael(2003)通过对28个OECD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总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相关变量建立的增长模型等。与之相对应,Masakazu Katsumoto (2004)和Chihiro Watanabe(2005)对100个国家近20年来的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变量进行分析,证明了库茨涅兹收

入决定理论的有效性。B.Sharma(2003)对澳大利亚制造业对R&D投入策略依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Josef C. Brada 对美国制药业发展与东西部技术流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B. Asgari和A. Nagamatsu(2003)认为R&D活动、功能开发与同化能力良性循环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帮助企业增强竞争与决策能力,从而促进日本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界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自杨治(1985)将西方产业经济学引入国内以后,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内的产业结构研究文献才逐渐增多起来。 李国璋和武玉洁(2008)对于个别省份的实证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赵春艳(2008)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关系的研究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周叔莲和王伟光(2001)认为具体有促进劳动分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差异影响需求结构以及优胜劣汰;隋广军等(2005)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模仿型技术。盛昭瀚和高洁(2007)与唐德祥和孟卫东(2008)分别应用演化经济学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R&D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依赖。陈国宏和邵?S(2001)运用AHP方法对产业结构给予量化后对技术引进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因

产业结构现状研究分析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作者:————————————————————————————————日期: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2.2.1产业结构理论 根据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了解,产业结构就是指在某个国家或者某各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资金再加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的物质总和,这些在国民经济的陪比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改地区或者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们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在现在社会,我们所考察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中生产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的增加值就是运用它们两个的比值来确定的。 均衡增长理论是赫希曼不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立面,赫希曼讨论的前提是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形下,根据他的描述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高速发现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就发现来说,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均衡增长理论更加适用于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就以山西省为例,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他们只要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资源,全面发展多个产业。 2.2.2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慢慢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为了使产业结构分部更加的合理,产出效率更加的高,使产业的发展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将原有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的配置,这样对于产业来说,能够使它们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使各个生产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为经济长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要综合考虑各个生产要素之间是否相互的统一。这个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业的生产技术与改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是否相匹配,如果对于产业来说技术层面与劳动力的配比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那么这种矛盾的存在迟早会发生,只不过是早是晚的事,通过各个生产部门的收入总额与本部门的总的劳动力总和来配比,这样能够大体上得到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产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这个方面主要决定着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合理有效,如果投入和产出它们之间的交易较为密切,那么,对于产业来说,它们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在企业中,各个产业部门的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来说,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的,即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例如大的方面来说,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最后还的反哺农业,用技术和设备促进农

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1、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 (GDPi/GDP)/(Yi/Y)-1不妨改为(GDPi/Yi)/(GDP/Y) -1,如果大于0则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值大于整个产业的平均人均产值。原来的公式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各个产业中劳动力边际产出效率不一样,所以平衡状态其实并不平衡。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应该大于0,而第一产业应该小于0,第二产业在0附近。 2、产业重心理论 用区域重心在时间维上的变化来表示产业结构的时空动态演进过程/ 3、分析方法 详见“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 3.1产业结构熵 用来描述产业结构系统演进的状态 3.2多样化指数 用来衡量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例如第一产业,就是指历年来种植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各自比重变化所反映的多样化情况。 3.3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示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其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为零时两者均衡;偏差系数越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差距越大。 3.4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V和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 根据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论,把区内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异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的指标,同时构建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 3.5产业重心分析法 借鉴力学原理,其变动反映地域产业演进变化轨迹。 4、其他分析方法 三次产业的权重图(三次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尤其注意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因为财政补贴的拉动型增长,服务于消费的粗放经营特征,还是确实第三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了。) 5、核心观点 如果要描述产业调整的现状,必须要有一个评价标准或者说评价公式。 6、其他评价指标 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详见论文“产业结构水平侧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根据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了解,产业结构就是指在某个国家或者某各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资金再加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的物质总和,这些在国民经济的陪比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改地区或者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们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在现在社会,我们所考察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中生产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的增加值就是运用它们两个的比值来确定的。 均衡增长理论是赫希曼不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立面,赫希曼讨论的前提是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形下,根据他的描述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高速发现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就发现来说,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均衡增长理论更加适用于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就以山西省为例,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他们只要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资源,全面发展多个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慢慢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为了使产业结构分部更加的合理,产出效率更加的高,使产业的发展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将原有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的配置,这样对于产业来说,能够使它

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南京市产业结构 分析报告 姓名施益军 学号200804033 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10年11月

目录 1前言 (3) 2南京市产业结构总体概述 (3) 2.1南京市产业结构发展历程 (3) 2.2南京市产业结构总体特点 (4) 3南京市产业结构具体分析 (5) 3.1南京市产业结构水平分析 (5) 3.2南京市产业结构效益分析 (6) 3.3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7) 3.4轻重工业结构分析 (8) 4南京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9) 5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策 (11) 参考文献 (12)

1前言 城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对一个城市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它有助于区域优势的发挥,在优势产业基础上向地区专门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减轻劳动人口的就业压力;更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区域环境质量的提高。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作为“长三角”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和宁镇扬都市圈核心城市的南京市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问题,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巩固其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南京产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三十年,在这期间,南京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站在历史的节点上,从多个层面、多维角度评价南京产业在改革以来取得的成就,同时客观分析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保持产业持续、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南京市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发展状况特点等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南京市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 2南京市产业结构总体概述 2·1南京市产业结构发展历程 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南京产业结构走上协调发展的转折点。1978年以前,由于政府政策认识上的偏差,南京市的三次产业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致使工业产值比重上升过快,农业经济迅速衰退,第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下降。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资源逐渐按照市场原则进行自由流动,促使一部分资源开始向效益更高的部门(如第三产业部门)转移,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快速进步,南京三次产业间产值和劳动力结构的失衡状况开始逐步改善,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南京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增加了二十多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目前,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已经接近50%,从业人员已占全南京市从业人员总数的46.2%,成为南京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产业。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虽然出现了一定程度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

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摘要: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通过对东北三省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进行分析,并且在三个省份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以及近10年来的纵向比较发现东北三省的就业与产业结构不相匹配,针对这种现象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1、针对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找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择业能力; 关键词: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现状,对策 东北三省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粮食的产量关系到我国的民生问题。然而,近几年来,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相适应的程度影响着产业结构变动是否顺畅,因此,就业结构应与产业结构相匹配。而通过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分析东北三省近十年的相关数据,可以有效了解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并可以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现状 从2000~ 2010年11年间东北三省各产业产值的变动来看,东北三省第一产业产值的变动趋势是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的变动在2000~2010年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的变动在2000~2010年间三个省份的变动步伐不一致,其中辽宁和吉林呈下降趋势,而黑龙江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就业结构的转变。2000年以来,东北三省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转移情况就业人员在三次产业间的构成之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2000年的137.4:66.6:96,转变为2010年的117.7:66.9:115.3。总体来讲,第一产业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而第二产业劳动力几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说明我国的2000到2010这十一年间开始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并且开始将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服务业上。 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要保持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过程相适应,劳动力的转移需要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保持一致。通过结构偏离度指标,可以有效度量各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和产业结构的匹配程度,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产业结构偏离度=(某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同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数)-1 当结构偏离度为零时,该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能在总量上保持均衡状态当结构偏离度大于零时,意味着该产业应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使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吸纳能力保持一致;当结构偏离度小于零时,则意味着该产业劳动力已存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根据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了解,产业结构就是指在某个国家或者某各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资金再加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的物质总和,这些在国民经济的陪比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改地区或者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们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在现在社会,我们所考察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中生产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的增加值就是运用它们两个的比值来确定的。 均衡增长理论是赫希曼不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立面,赫希曼讨论的前提是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形下,根据他的描述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高速发现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就发现来说,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均衡增长理论更加适用于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就以山西省为例,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他们只要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资源,全面发展多个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慢慢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为了使产业结构分部更加的合理,产出效率更加的高,使产业的发展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将原有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的配置,这样对于产业来说,能够使它

《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方法和思路》 1、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 (gdpi/gdp)/(yi/y)-1不妨改为(gdpi/yi)/(gdp/y)-1,如果大于0则说明该产业的人均产值大于整个产业的平均人均产值。原来的公式问题在于,没有考虑各个产业中劳动力边际产出效率不一样,所以平衡状态其实并不平衡。一般来说,第三产业应该大于0,而第一产业应该小于0,第二产业在0附近。 2、产业重心理论 用区域重心在时间维上的变化来表示产业结构的时空动态演进过程/3、分析方法 详见“1951-xx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3.1产业结构熵 用来描述产业结构系统演进的状态3.2多样化指数 用来衡量产业内部结构的多样化程度。例如第一产业,就是指历年来种植业、林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等各自比重变化所反映的多样化情况。 3.3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 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示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其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为零时两者均衡;偏差系数越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差距越大。 3.4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系数v和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 根据罗斯托的主导产业扩散效应论,把区内各产业增长速度的差

异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的指标,同时构建产业结构转换方向系数。 3.5产业重心分析法 借鉴力学原理,其变动反映地域产业演进变化轨迹。 4、其他分析方法 三次产业的权重图(三次产业结构演进情况)(尤其注意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因为财政补贴的拉动型增长,服务于消费的粗放经营特征,还是确实第三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了。)5、核心观点 如果要描述产业调整的现状,必须要有一个评价标准或者说评价公式。 6、其他评价指标 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详见论文“产业结构水平侧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水平是对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程度的一种衡量,通过将产业结构水平综合化为一项定量指标,来表明该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高度。产业结构是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合理化发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朝着第一、二、三产业占优势地位递进的方向演进; 2、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方向演进; 3、顺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演进; 4、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向高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位的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三次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仍然存在,并且不容乐观。 关键字:产值、劳动力、偏离度、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 三次产业的划分 根据产业结构演化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1940年出版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首先提出三次产业的分类,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次产业。一般说来,第一产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他把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 三次产业结构的理论,已普遍用于研究各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但是,不同国家和不同学者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国统字【2003】14号,《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三次产业的划分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 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表1 从表1可见:①我国1993~199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基本不变,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46.6%逐年上升到1996年的47.5%,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3年的33.7%逐年下降到1996年的32.8%。②我国1996~200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3.7%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13.7%,第二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47.5%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44.8%,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96年的32.8%逐年上升到2002年的41.5%。③我国2002~2006年,第一产业的比重呈波动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44.8%逐年上升到2006年的48.9%,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由2002年的41.5%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39.4%,但是降幅较小。 总体来看,我国1993~2006年,第一产业除个别年份外,总体上其比重呈下降趋势,降幅为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总体上其比重基本保持不变;第三产业的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再小幅下降,总体上其比重呈上升趋势,升幅为5.7个百分点。我国三次产业的劳动力结构 产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呈现出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2.2产业结构相关理论 根据我们对产业结构的了解,产业结构就是指在某个国家或者某各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以及他们所具有的资金再加上所有的生产资料和各种的物质总和,这些在国民经济的陪比中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能够真实的反映出改地区或者改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它们能够达到最好的程度。在现在社会,我们所考察国民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中生产的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产业的增加值就是运用它们两个的比值来确定的。 均衡增长理论是赫希曼不均衡增长理论的对立面,赫希曼讨论的前提是在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形下,根据他的描述认为,我国现在还处在高速发现的黄金时期,但是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就发现来说,这些资源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而诱发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均衡增长理论更加适用于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就以山西省为例,山西作为煤炭大省,他们只要拥有充足的劳动力,再加上他们丰富的资源,全面发展多个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展中慢慢的变化,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们现在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指为了使产业结构分部更加的合理,产出效率更加的高,使产业的发展达到另外一个高度。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它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现资源和结构的合理化配置,这样有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接下来,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所谓的产业结构优化就是将原有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合理的配置,这样对于产业来说,能够使它们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使各个生产部门能够通力合作,为经济长久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得,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首先,我们要综合考虑各个生产要素之间是否相互的统一。这个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产业的生产技术与改产业所需的劳动力是否相匹配,如果对于产业来说技术层面与劳动力的配比出现了严重的偏差,那么这种矛盾的存在迟早会发生,只不过是早是晚的事,通过各个生产部门的收入总额与本部门的总的劳动力总和来配比,这样能够大体上得到产业结构的优化。 其次,产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否合理有效。这个方面主要决定着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合理有效,如果投入和产出它们之间的交易较为密切,那么,对于产业来说,它们的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密切,在企业中,各个产业部门的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来说,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相互服务的,即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关系,例如大的方面来说,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工业最后还的反哺农业,用技术和设备促进农业的发展。第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这个层面上所说的意思是某个部门的发展,不能够影响到另外一个产业的发展,它们应该是共同发展,这个平衡如果被打破,那么这个发展就是不平衡的,换句话说,就是不协调的。 再者,对于各个产业部门在行使权利的时候在地位上是否相同,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快,而且竞争压力也是非常的大,这就造就了一些产业会对某些部门产生偏见,因为他们最注重的只有利润,这就会导致一条腿走路的现象,因此就会出现部门之间他们的权利不同,最终也会导致他们的地位出现一定的差距,进而形成了各个

江苏省盐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江苏省盐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促进了盐城的经济发展,推动了盐城的产业结构调整。 本文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盐城产业与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分析。针对盐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盐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结构偏离度 前言 产业结构作为制度因素的一个方面,影响着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成为经济增长的基础,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盐城的经济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了加快盐城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产业结构偏离度对盐城现今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1.产业结构相关性理论分析 产业结构是指各类生产要素在社会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方式"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变动趋势"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中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G.Clark)在配第的研究成果上第一次研究了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提出: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在逐年下降,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在逐年上升,尤以第三产业最为突出。 库兹涅茨在继承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发现了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即在工业化初期"从产值方面来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当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以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与此同时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在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到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变化不显著",大量劳动力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同时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上升。虽然在一定时期"就业结构的变化会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但从较长时期看"二者之间具有一致性。 2.盐城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如下几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