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1600-2000年-读书笔记

在黑暗中摸索前行

-----《中国近代史》笔记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的是群众自发的。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尽管有一些民族败类,但是清政府和广大爱国官兵也进行了一些英勇的战斗,涌现出像林则徐、邓廷桢、裕谦、海龄、关天培、陈化成等大批爱国将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也出现了前仆后继抗争的壮烈场面;在中法战争中,冯子材无所畏惧,领导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威镇敌胆,爱国海军在马尾海战中表现出了临危不惧、英勇战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左宝贵、邓士昌、林永升、刘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职,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各地民众自发抗日,都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爱国抗争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爱国官兵的抗争外,广大人民群众从未放弃斗争,帝国主义侵略到那里,就在那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广州三元里民众的自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出现了大量的反洋教斗争。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有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给帝国主义主义势力以沉重打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在打击中国封建统治的同时,还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第二次是义和团运动:1900年爆发的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为捍卫民族独立而展开的反帝爱国运动。虽然它失败了,但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使帝国主义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维护国家主权,1919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这是中国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国的特殊时期,中国的根本任务是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在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运动,又有新生阶级代表,既有地方大员,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先进的中国人初步认识到西方的现代化,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以经世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承认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在历经浩劫后,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一批务实且有政治经验的权力重臣,开始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在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前提下,倡导富国强兵运动,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筹划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尽管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剧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甲午战争后又兴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不能救中国。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经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终于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19年中华民族又爆发了爱国的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确方向,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并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中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 《中国通史》读后感1500字 作者:分行机关调统处范念龙 闲暇之余,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此书是历史爱好者的良好入门读物,从婚姻到军事,从政治到科技,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读来受益匪浅,引人深思。自己本身对历史感兴趣,但仅存的那点历史知识荒废多年,《中国通史》使我又重燃了历史兴趣,趁着假期,游历了书中提到的一些地方,感触颇多。 中秋节,去看了人祖庙,国庆节期间又游览了太昊陵,跟随伏羲氏的脚步从天水追到周口。祖先不畏艰难险阻,为了生存和繁衍,战胜大河的泛滥,融合不同的族群,迈着艰难的脚步,才发展成我们现在的国家。 从关西到豫东,从关中平原到华北平原,祖先在这片土地留下太多的脚印。工作地和家乡分处陕西和河南,一个美曰”中华民族的父亲”,一个美曰”中华民族的母亲”,每年都要沿着连霍高速在”父亲”和”母亲”之间走上几趟,不曾留意过沿途的风光,总觉得太过乏味,审美疲劳的黄土,普通甚至略显破败的村庄,跟那些雄奇的雪山、美妙的瑞士风光相差太远。然而,仔细品味,这一路,并非这么简单。沿途四个古都,西安、洛阳、开封、郑州,短短五百多公里,中国八大古都有其四,再加上宝鸡的周秦故地,中国宋之前的王朝都城几乎全部囊括其中,这是一条了不起的路线。再往前追溯,天水的大地湾遗址、西安的半坡遗址、渑池的仰韶、偃师的二里头、郑州商城遗址,一连串的大遗址,在史学界都曾引起轰动。这是祖先走过的路,在这条线路中我们会清楚地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这段路程是丝绸之路的东线延伸,正是有了从长安向东的这条路,才使得向西的丝路走的更远。这是文化交融之路,佛教东传与中国文明西渐均是由此路流转。天水麦积山、洛阳龙门,中国四大石窟,这段路程有其二。沿着这段路再向东,便是孔孟之乡,姜尚、管子、老子、庄子均是在这条线路上进行生长和活动,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多半都分布在这条线路上下,知道血脉从哪里来才会明白灵魂向哪里去。 伏羲生于天水葬于淮阳,连起了东西文化的土壤,夏从西向东统一散乱的部落,商从东方崛起取代西方的夏,周盛于西岐,从西方伐商,取而代之,又被从东方迁徙至关外的秦取代,起于东方的刘邦又攻破西方的秦,随后历经几百年混战,一直到西方的关陇集团崛起建立隋唐,东方的赵氏又在混乱中建立宋朝,至此,东西方文化、政治的更替告一段落。近一千年历史基本演变为南北方的抗衡,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关于近代史的读书笔记 一应当重视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 中国近代政治史的研究,在一段时间里,相对而言,显得有些被冷落。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的兴起,并成为热点。当时回顾过去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着重在革命史、政治史,觉得有拓宽领域的必要,于是文化领域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文化热”中,又出现贬政治史的现象,有的研究者认为政治史的研究是浅层次的、表像的,只有文化的研究才进入到历史的深层,才是中心。随后,中国近代社会史也引起学者们的兴趣,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也出现与”文化热”中类似的说法,贬抑政治史的研究,甚至有主张用社会史取代历史的。这些说法是否确切,是值得推敲的。我虽是研究中国近代文化史,但并不认为文化是历史的中心。在同白寿彝教授的一次谈话中,曾经谈到什么是历史的中心的问题。白先生认为:历史主要是写政治,政治是历史的脊梁,经济虽是基础,但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更要受政治的制约,文化不能作为历史的中心。话虽不多,却很精辟。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前几年曾发表《文明的冲突》一文,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反应。这篇文章认为未来国际冲突不是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西方文化和儒学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冲突。显然,这是把文化作为社会的

中心,是起决定作用的。不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社会中,文化无疑有其应有的作用,但它不居于中心地位,不起决定作用。就现实国际社会而言,首要的是经济、政治利益,美国向他国推销其价值观、文化,也是为了实现其经济、政治利益。海湾战争,其根本因素也不是所谓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撰成《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对他在“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个充分的、深刻的和更详尽论证的解答”。尽管他在书中仍然力图说明根本因素是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但也不能不承认“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他说:“最关键的问题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将由依靠西方军事力量保护其安全的沙特政府和酋长国政府控制,还是由有能力并有可能利用石油武器反对西方的独立的反西方政权的控制?西方未能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却获得了某种使海湾国家在安全上依赖西方的胜利。战争之前,伊朗、伊拉克、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美国曾为获取对海湾地区的影响展开了竞争。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1]这里认为这场战争的关键是争夺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的控制权,“战争之后,波斯湾变成了美国的内湖”,都说到了实质所在。同是伊斯兰文化的国家,为了石油、战略地位等经济的、政治的利益,彼此之间可以打起仗来,也可以支持、参与美国组织的对伊拉克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感悟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感悟 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我觉得自己的眼界开阔了。中国近代史使我们“知古鉴今”,教会了我们“以史为镜”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虽然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继续长期封建统治的清王朝,但是中国仍然面临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严重入侵,面临着国内封建主义势力的继续存在。总结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经验,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学习和研究近代史,每个中国人将会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的爱国热情,强大的凝聚力在此激发。 中国的近代历史我们从初中至现在已学得很详尽了。在此,我就不再赘述。总之,我们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而“天朝”这具木乃伊,已经被空气接触,很快便腐烂了! 如果没有这些侵略战争,我想,中国的现状可能要好得多。大批的不平等条约不知道让我们中国倒退了多少年。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建国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有一些错误和冒进的做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些前期的建设和改造为后面的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开创了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在十六大报告中,我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在中共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和基本国情,认识在近现代中国引起大变革的背景和经验是十分必要的。把这段历史当做一个反思的历程。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多方面的进步才能增强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明白“满招损,谦受益”,只有虚心批判地学习别人的长处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明白“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了解我国国情,尊重自己,不能对外屈尊,不能一味地照搬国外的经验,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理解现在,预见未来。在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过程中,才能正确把握方向,勇往直前,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法学L141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感悟颇多,对这段历史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在读之前,我先给自己设置了两个疑问:中国共产党建立新社会之前,任何一个人或是组织能否改变旧中国的命运?若不能,为什么呢?若是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失败,抑或者根本未曾出现,是否必然还会有另一个组织来完成相同的伟业?简而言之,呼啸的历史巨轮滚动之方向,究竟是早已设定好,还是碰巧转向既定的方向?带着疑惑,我翻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扉页。 蒋先生其实早已看的明白:日本、俄罗斯、土耳其无一不是通过改革而国力强大,不至受到外国凌辱。而中国于人于地,均不在他国之下,“我民族何以遇着空前的难关呢?”“我们是落伍了!”因此“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中国人能近代化吗?”数言之间,总论已为全书、为中国近代史定下了基调,中国近代史根本只是无数尝试近代化的先知与更多被触动的既得利益者之间的战争史。 这场战争始于鸦片战争,这一战打开了中国紧闭了百年的国门,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就鸦片战争而言,对于英国,工业革命成功之后走向扩张之路,她的发展必得经由向外输出货物换取金银以充国力之路。因此,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迟早是要打开的。而18世纪末期英国在印度半岛取得统治性地位之后,对于她而言这一战的客观条件也已成熟。对于清政府,于外交、海关、法权的处置都不甚合理,同时鸦片这样一种商品是她所万万不能接受的,而禁言行为种种总欠考虑。于是战端骤起,于是签下了《南京条约》。 依我看来,鸦片战争之必然远大于偶然。其时中国早已落后于西方诸强之后,仍不自知;而西方诸强纷纷完成了近代化进程,由于资本主义产业内部的自身要求,必然是想要走向同英国一般向欠发达地区输出产品以换取硬通货扩大再生产之路。即使战事不以鸦片起也难保其他缘故。贪婪是永远无法满足的。禁烟未错,单看禁烟之手段和方法又是否错了?似乎也没错。那为何结果却差之千里呢?旧时代已发展到极致的中国不堪近代世界洪流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改变是唯一的出路,屈辱的历史是历史的契机,历史巨轮开始缓缓转动。 而此中的林则徐注定是一个悲剧,后人永远只记住他是勇敢禁烟,英勇剿夷的民族英雄,在琦善这类抚夷派小人的衬托下身影无比高大。真实的林则徐绝不希望如此。觉悟后的他突破了传统,在思想上也转为积极的形态,为魏源、为后人毕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材料。然这积极性终被他自己的士大夫情结所埋没,可惜!可叹!就剿夷和抚夷而言,剿夷难道“夷”能剿尽吗?抚夷难道“夷”的要求有能力一直抚下去吗?既然不能,那剿夷作甚?抚夷作甚?是为了给民族的发展和振兴的时间与空间啊!殊途同归,奈何走错了方向,错过的时间再也追不回了,非痛不知醒,人又有谁能免俗呢? 随后粉墨登场的代表人物当属洪秀全与曾国藩。洪秀全本是一介布衣,屡试不第,最终选择打着耶稣教的幌子建立反政府武装。农民起义按蒋先生的说法已是旧社会的“老圈套”了,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的最大特点即是借助了上帝神化了自己。此举看似新颖,其实西方的上帝只是一个幌子,与陈胜吴广时期的“大胜王”别无二致。所谓“天人合一”,其实却是为了利用底层民众的无知,无知则无畏,无畏则大事可期也。除了宗教这个利器之外,洪秀全还抓牢了种族这个武器,看来现在所倡之中华民族观念当时并未确立,汉族自命,排满者前赴后继,洪也不过借助这一方法团结大多数底层的民众而已。但其实作为他的追随者,与之前的“圈套”无二,真正向往的是他“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施政纲领”。而他的最终失败缘于改革的失败,他未能将所描绘的愿景转化为现实,太平天国的分崩离析也只是早晚之事。然而他究竟是不愿,还是不能?我们无从猜测,只是以我所见,他可能觉得实现这个理想的效益远低于宗教革命、种族革命,但却没想到因此从可能的正统掉落至流寇。 与洪秀全对应的自然是曾国藩。他从埋首的古籍中走出,践行着其所学所想,不失为一位大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的收获和感想 篇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学《中国近代史纲要》心得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惨痛、耻辱的历史,是一部悲壮的历史,更是一部彻底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的历史。学习中国近代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任何子孙都是义不容辞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稳定、物资充足、无忧无虑的环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变我中国的历史。唐太宗说过: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毛泽东也讲过: 历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认真学习近代史、了解中国的荣辱史,我们才能做到以古为镜、知古监今,建设美好的社会主义色会。而作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识比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认真学习《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呢?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由独立逐渐变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为半封建的国家。清朝以前,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小农经济、男耕女织、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状态下,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处于世界的巅峰。因此,到了清朝,当朝统治者以此为傲,自恃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可以自给自足,无需与外国进行经济贸易、藐视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业和科学,并将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门紧紧关闭。到了嘉庆、道光年间清王朝尽显衰相,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带来的危机逐一爆发。毛泽东曾说过,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国的糜烂、腐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

民狂潮席卷中国,使得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当时中国在外国人看来是一个富饶的古老神国,遍地是宝却不能收藏、没能力保护的国家,西方力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为打开中国对海外市场,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爆发。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犹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首的资本主义强国——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下了中国近代史的首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味赔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国家争先入侵中国,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签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条约。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正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反外侵斗争的几十年里,中国政权和经济都遭到严重冲击,中国人民在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同时,经济负担更加重、政治压迫更加深。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侵略,其也有相当的积极影响。从政治上看,中国的社会矛盾由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转向封建社会跟中国人民间的矛盾。由此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受到严重的冲击,鸦片战争让国人看出时势格局,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从经济上看,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的残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在萌芽中凋零。从外交上看,自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认识了科学知识强大、西方工业发达带来的好处,统治者不再固步自封,开始学习西方知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耻辱的历史、也是悲壮的抗争史。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客观面对历史,不忘国耻、奋发图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科学是发达的、社会是进步的、人是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十五篇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十五篇 【一】 徐先生的《中国近代史》今天终于看完了大陆的版本,相比较于繁体版本显然是删节了不少,已经有朋友指出了,就不多说了。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真正对于历史本身——而非盲目追求某种模糊的意识形态——感兴趣的话,这个简化字版本的近代史仍然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首先,这本书突破一般的观念,将历史的维度放大到了400年,成了一本400年的“近代史”。在这其中有助于我们建设一个大历史观,看到无论是合作还是冲突,平衡还是失衡的更全方位的因素。而这一点,向来是本人认为中国大陆一般人的历史观最缺乏的东西。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将历史事件的原因简单得归结于经济因素或者其它。这种思维的直接反动就是现在对于相反意识形态的盲目崇拜,认为西方式的模式移植到中国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 而这本书恰恰是在这一点上,给我们刻画了从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整体社会的社会意识和整体文化的状态。冲突的根源与其说是最终的鸦片贸易——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这一因素的重要,不如说整个近代史的冲突就来自于两种文化模式和意识的冲突,而两种文化的踫撞和互动中,又影响了历史本身的发展。事实上,我们从这本书中得到最大的观点就是社会与历史的交互式的前进。 其次,从这本历史书中我们可以跳出单纯的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刺激—反应”的模式。我记得在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历史教材就给我们这样的印象,鸦片战争以及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所谓“开眼看世界”,以及在器物层面的模仿;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导致政治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而巴黎和会则导致了整体思想的反思。这种递推的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显然忽视了中国社会本身的主体性的问题。 本书所刻画的近代中国的历程则是一种反思式的推进,可以这样说中国从原先的模式中脱离出来,试图进入完全外来的模式,但是发现这本身并非从其主体出发,从而进入下一个反思的过程,重新认识自身的主体性。最后一个阶段的主体性认识可以说就是摆脱苏俄模式的共产政权,领袖毛泽东最终取得胜利,完成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解放的任务。 第三,也可以说这是一个猜想。整本中国近代史刻画了近代中国本身的一条主线,就是求得民族本身的解放,是从整个国际体系的压迫之下摆脱,恢复自己的主动性。这一恢复最终结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之下。但是另一部分的解放,即个人的解放,显然没有过多的提及,甚至是在繁体版本。或许这应当是下一个历史阶段“现代中国”的命题,事实上我们正在前进。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本人最近看到的比较好的历史类读物,如果说黄仁宇先生的《中国大历史》侧重于介绍一种历史的观点,而比较不注意历史事实的分析——中国这么长的历史,只在那本小小的书中都说完了,那么这本徐先生的近代史,就是将宏观的历史思维和详细的历史事实相结合的好书。 【二】 新航路的开辟,为全世界的进步特别是在东西融化、或者说是全球欧化了提供动力。从此,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轰轰烈烈以鸦片战争为前奏,展开一部屈辱史—— 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数千年未有之机遇。从马嘎尔尼访华的失败,到嘉庆年间英国第二次派人来华受冷遇,从为抵御外敌而仅设立的一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到不承认别国的平等、仪统、仪式问题——除了文化差异外,“我们抱定‘天朝驭万国’的观念,不承认国际,而西方则在近代步步地推出国际生活及其所需的管理和公法。足以证明中国绝不会自动地接受西洋的科学与工艺。”

中国现代史的读后感

中国现代史的读后感 中国现代史的读后感(一) 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 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中国现代史的读后感(二)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没什么翻新嘛! 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却觉得学校如此的安排纯粹是多余。老师好象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别看你们历史学过好几遍,但我现在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当中不一定有人能回答得上来。鸦片战争是哪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哪年爆发的?这些问题算是简单的吧。谁能告诉我?”不出所料,听到这个问题后,全班同学都做低头苦思冥想状,半天都给不出回答。 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学的次数不少,但都没怎么用心。就算有些时候很用心,但等应付过考试后,就弃置不管了。现在脑子里的历史事件已所剩无几,跟当初没学过的一样。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效果的,也没有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学校安排我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之心得体会

浅谈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刚要》之心得体会又是一学期匆匆而逝,中国近现代史刚要课程的学习也将告一段落。在学期初,作为一个已经学习了三年历史的文科生而言,最开始对于即将重复的中国近代史并不够重视。本没指望从这个课上再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在周华虎老师辛苦的讲授中,自己的确受益匪浅。 先就这个课谈谈我自己的浅薄认识。历经一学期的近现代史学习,我深刻的感受到大学课堂和高中课堂的差别。高中就是枯燥无味,死记硬背,而大学的历史课堂却截然相反,老师不再照本宣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周老师常给我们讲述针对同一个事件史学界的不同观点,给我们播放历史人物传记或者战争的纪录片。这些都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全新的认识。 丰富的课堂内容不仅仅再次勾起了我脑中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记忆,而且还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周老师给我们播放陈独秀和李鸿章的纪录片,不看这些我压根就不能理解陈独秀的聪明才智和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无奈。 历史作业也不再是单纯的做题,周老师叫我们进行历史实践调查并撰写报告。这又使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又多了一个提高我们实践活动能力的功能。我和我的小组成员赶赴汶川,对地震后的灾区相关情况进行调查,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经历,也让我们从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书本上从未出现过的东西。

再来说说自己对于中国近代史这段历史的浅薄认识。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曾说:“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许多人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我们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下走向甲午中日战争的屈辱,再走向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仍然无法忘记,每次学习到火烧圆明园和南京大屠杀那种义愤填膺的心境。然而如今却不同了,勿忘国耻之后更是要反思,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历史重演。 穿越解放战争的硝烟,新中国站来了,现代史的发展也是历经坎坷。从三年经济困难到大跃进,从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再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中国在不断成长壮大,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着。的确,中国近现代史像曲折向前的川藏公路,路途坎坷,却终将通向天堂般的西藏。 中国曾经辉煌过,但也毕竟衰败过,虽然现在是进步的,但仍应牢记这段历史,以史为镜,让这段历史犹如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我们。 期末将至,课程即将结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各种素质和能力。在此感谢周老师您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此上便是我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心得体会,略显浅薄,望见谅。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的阅读心得体会1# 新航路的开辟,为全世界的进步特别是在东西融化、或者说是全球欧化了提供动力。从此,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轰轰烈烈以鸦片战争为前奏,展开一部屈辱史—— 在我看来,这未尝不是数千年未有之机遇。从马嘎尔尼访华的失败,到嘉庆年间英国第二次派人来华受冷遇,从为抵御外敌而仅设立的一处通商口岸广州十三行,到不承认别国的平等、仪统、仪式问题——除了文化差异外,“我们抱定‘天朝驭万国’的观念,不承认国际,而西方则在近代步步地推出国际生活及其所需的管理和公法。足以证明中国绝不会自动地接受西洋的科学与工艺。” 数千年来,从丝绸之路的捍威到贞观之治的“天可汗”威仪,再到郑和下西洋的外抚四夷,封建中国自诩天朝大国应有尽有,以不平等待遇对外邦交,以封藩属国作为我国的国防外线代守门户。却不料在这固步自封下,西方近代文明的曙光乍现一个个“日不落”的神话,黯淡了东方的光芒。廷黻先生说:“在世界上,一切国家能接受现代文明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惨败。”那么,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使闭关锁国的封建中国觉醒,探索走向现代化,走向富强。 我们总将其屈辱原因归结为“落后就要挨打”,那么这个“落后”又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软肋之上呢?

一.旧社会的恶性循环 在第二章里,蒋先生提到两个恶性循环①大乱后大治:因为民众不知利用科学节制生育也不知利用科学增加生产,于是乱世末,大治初人口少,有荒垦——人口多,分配少,生活水平低——烧香拜佛,土匪起义,小乱变大乱——大治末,乱世初;②每朝开国君主及元勋大部分起自民间,自奉薄,奢侈低,体恤民情,内政昌明吏治澄清;后来则欲望提高,奢侈增多,贪污长进。 这两个循环造就了中国历史如同sin函数图像跌宕起伏。而在西洋势力侵略起始的时候,正是我们在抵抗力量薄弱的低谷的时候,我们开始处在云端做双曲线中的下抛运动。这映证着近代历史血泪屈辱的必然性,也充分揭示了要想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命运,必须跳出该图像的发展,也就是必须革命地彻底,将中国封建统治连根拔起,这我也将在下面第三点中提到。 二.民心向背与国家进退 《南京条约》后,广州民众因为触及到自身利益而产生仇外心理,不让外人入城。当政者没有顾全大局地去疏解矛盾反倒是以林则徐等的意见认为“民心可用”,认为”四万万同胞有胜无败”,希望等到外人骚扰作乱时组织百姓去抗议其洋枪洋炮。“仅以民心对外人的炮火当然是自杀”,民心代表一种趋势,但如果没有大势力量——也就是综合国力的推动这根本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花骨朵儿。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更有甚者当起了汉奸,有些老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论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签下了屈辱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及全国。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从“同盟会”的成立到三民主义的出台,从广州起义到武昌起义,再到后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绚烂的篇章,虽然最终它最终仍以失败告终,但却给后人留下了享不尽的财富。 首先,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虽然期间民主共和政体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而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对儒学三纲之首和传统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同时,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通过报纸、刊物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宣传鼓动工作,这为中国人民拯救祖国的的危亡提供了新的认识,为中国近代民族的觉醒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也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辛亥革命后议和后产生的北洋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的取得巨大成就。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辛亥革命带给中国的影响并不都是积极的,就经济方面来说,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造成的中国长期分裂和混乱的状态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及现代化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辛亥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反帝反封建任务并没有完成。袁世凯上台后,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三民主义成了纸面上的东西,他们挂羊头卖狗肉,虽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同时,各个帝国主义势力也依然原封不动地保存着,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究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在于领导这次革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缺乏明确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由于资产阶级历史的局限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不清楚。其次,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从而使其的革命力量显得有些弱小,无法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 其失败也表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中国革命需要新的阶级政党来领导,新的指导思想,需要寻找新的出路。但是换而言之,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 可以说,从辛亥革命本身而言,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但从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的。革命是在与时俱进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应是它对后来历次革命的影响,它的成功同时也是失败的种种原因一直为后来的革命者所借鉴。因此,辛亥革命的得与失,留给我们的远远不止它表面上所留下了的那么多

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与积累,我收获颇多,也深有感触。收获的是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近代的这段历史,感触的是知道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我倍感珍惜。我觉得在我的大学期间学习这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以下是本学期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近代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西方列强通过对中国进行的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特权,深深地操纵着中国,中国的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中国的天是黑暗的,地也是黑暗的,老百姓门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就在此时,光荣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数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就在八年的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人民生活幸福、安稳,提出了与国民党和平建国的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的不甘,挑起了全面内战,人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俗话都有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明知道在失去民心的情况下毅然发动内战,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国民党不是军事力量不及共产党,而是忽略了广大的中国人民,也忽略了早已经厌倦战争的国民党士兵,其失败的结果是必然的。在经过艰苦的斗争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的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凝结了中国几亿人的梦

想,有多少战士和多少无辜的民众何曾不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但是他们却再也盼不到了,但是他们是不该被遗忘的人群,他们为了新中国做出了牺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段期间,中国共产党艰难的探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在一次次成功与喜悦、一次次失败与泪眼中,艰难前进,只为了能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好,虽然经过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我们深刻的领悟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应该是关于国家富强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的,收获了十年的惨痛教训,让中国共产党深刻的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但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或者说,祸悉福之所倚,一次次的打击与挫折打败不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改革开放至今犹存,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国家日益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好转,并不断提高,试想,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吗?会有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世界中提高的情形吗?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更深刻的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听老师生动地讲解和观看老师播放的影像资料,我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对现代的生活倍感珍惜,也为从屈辱和艰辛中提现出来的民族精神而干到自豪。对于我来说,现在能做的就是永不遗忘中国耻辱的历史,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并好好学习,将来毕业了,有机会为国家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日后建设更加强大更加富强更加现代化的祖国打好基础。作为一个大学生,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家庭和社

中国近代史读书心得感受例文

最近翻看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薄薄的一本,所以一口气读了下去。这本书是作者赋闲汉口时,花费两个月时间一气呵成的。尽管如此,却并不意味着它的内容肤浅。蒋先生本人是近代的留洋博士,修的历史学。或许正是他在国外学习到大量德国史和意大利史的资料,对致力于国家统一的英雄人物所震撼,因此他衷心地希望中国能摆脱中世纪的困顿,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这本书是他对当时的中国的深深思索。它主要讲的是以中国当时怎么一步步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的方案。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近代史要从西方的对外殖民战争讲起。因为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这场革命带来进步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产能过剩,使人们先前对生存能力的恐惧自然消除,反而激发了西方人对外扩张的本能。当时是的俄、意、日国家都是在这种外界环境压迫下,走向了现代化。而当时的中国,靠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闭关锁国,一直等到西方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自古以来的贸易制度让那时中国真的没有感觉到有改变的必要,有着稳定的农业经济,完全满足人民的生活所需。而且在那之前两千年中国人充满优越感,因为周边那些国家确实在文明形态上相较落后。所以中国并没有在工业革命和新航路发现后跟上世界步伐。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明白他们所面对英国、法国并不是过去的蛮夷,英法等工业国家并不是到中国来朝拜进贡,而是贸易。那时的中国,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根本不知道工业革命将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变化,因而中国错过了其中一个外国人马戛尔尼来华提到的重构近代国家关系的机会,此后引发鸦片贸易,又因鸦片贸易引发战争,中国由此错过数十年发展机遇,直至两次被打败,方才有人意识到时代不同而思考改革。 中国遭遇西方人的攻击或许是不可避免的,但中国在被攻击的过程中完全有机会有可能转祸为福化险为夷,像日本等许多后发展国家一样大胆接受西方文明。以中国的人力物力,倘若像日本那样接受了科学机械,重构中国文明,那么中国不仅会与西方强国并驾齐驱,而且一定会在国际上重塑中国文明的辉煌。历史是不会改变的,而历史的经验我们是可以汲取的。所谓“穷则变,变则通”,谁排斥改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因此,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的创新改革正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之道,也必将永远处于进行时。

历史作业:《重说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重说中国近现代史》读后感 14314254谢智林14级管理学院4班 刚刚开始上《中国近现代史》课时,我心里充满了疑惑:这段历史我们初中学过两遍,高中学过一遍,现在来到了大学,怎么还要学啊?而且内容都是雷同的,都是从鸦片战争讲到至今,所以一开始我认为这是没有实际用处的无用功。 打开这本《重说中国近现代史》,一开始也只是为了应付作业和GPA,但是读着读着,我先是意识到了一个历史以外的问题,我是不是太过于功利主义了,这样真的好吗?于是我试着调整一下心态,用稍微温和一点的态度去对待这本书。我不喜欢说大话和空话,这本书,真的有很多东西看,是名副其实的“重读”。 刚开始阅读时,我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见我们所接受的历史教育表面上看并不怎么受大部分学生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但是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大家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

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这些问题,都是我以前不曾考虑过的,因为我并不身处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能切身体会到那时的痛苦,而我的眼里,分数和考试的压力反而更加有实感,功利主义使我长期被冲昏了头脑。带着太强的目的性和功利心去看书,必然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东西,除了书中的精彩观点,还包括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思考。现在想想,自己当初的想法确实不妥。过去逝去的生命,受到的屈辱,远比现在考试的一两分有价值,不懂得体会生命与时间的人,永远不能得到完整的灵魂。 我的心已经更加平静了,我抛开强烈的目的和欲望,只想顺其自然地去感受这本书想传达的,以及自己内心能从中领悟到的。 这本书中,我尤为欣赏张鸣教授的立场,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以往看过不少当代作者的历史书,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作者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张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近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篇一: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 “炮火下的觉醒” ——荣维木 [键入作者姓名] 学号: 读史 人类之伟大,乃是掘出精神的力量;民族之文化,乃是把握历史的选择。大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羞辱史,当我们不怕谈起,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选择的书是抗日战争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炮火下的觉醒》,最主要讲的是卢沟桥事变。这段抗日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的羞耻,还有反思! 品史 全文有八章:一、是谁打破了华北的宁静 二、乱局的产物——冀察政务委员会 三、中国抗日教亡运动的兴起 四、暴风雨的前夜 五、卢沟桥事变爆发 六、日本的阴谋和宋哲元的抉择 七、平津血战 八、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实现

全书的高潮是第五章,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 一个士兵失踪借口,要进入北平(今天的北京市)西南的宛平县城 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 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 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 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 军连续举行挑衅性的军事演习。1937年,驻华日军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随即爆发。 卢沟桥事变解释的是书名中的“炮火下”,觉醒则是第八章的内容。 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性抗战的开始,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 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 形成;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团 经过充分准备后,悍然发动了七七事变,把6年前在中国东北挑起 的局部战争升级为全面侵华战争,率先在世界的东方点燃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的战火。 七七事变后,中、日两国政府对宣战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各自都进 行过充分的酝酿和讨论,结果还是考虑到本国的利益而没有正式宣战,也没有正式宣布绝交,双方只是在外交上把各自的驻对方大使 召回。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的活动不仅威胁到人民大众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本残 存的一点和平幻想彻底破灭,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作出了积极反应。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充分体现了“民族意识胜过一切”的思想,在大敌当前的紧急关头,产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机 唤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无情的战争教育了全国各族人民, 从沿海到内地、从都市到偏乡僻壤的全中国人民都被动员起来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这门课程已经过去,虽然很短暂,只是概括地叙述了这段历史,但这门课程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鸦片战争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关注世界形势、交流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暂时地锁住了他人,却永久的锁住了自己。缺乏对世界形势的正确认识,盲目崇拜自己,夜郎自大,昏庸愚昧。清政府当时就是一只蹲在井里的青蛙,不知道天空有多大。被资本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惊醒后,一下子就暴露了它的软弱无力,以及卖国求得苟安的腐朽性格。 一只被关在鸟笼的鹰,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鹰,长期的安逸无忧会使翅膀软弱无力,只有将之放飞苍穹,不断经历风雨饥饿,才能使其啄锋爪利,成为真正的强者,鸦片战争以前的清政府统治的中国就是一只被关在笼中的鹰,臃肿无力,鸦片战争打破了其闭关锁国的牢笼,将之放入残酷的现实中去,不断地打击,不断地经历风雨,终于使其褪去了清政府以及君主专制这层厚厚肥肉。因此,只有紧跟世界局势,不断使自己接触这世界的残酷竞争,才能更好的发展提升自己,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抗日战争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不论你是国土面积世界第三大国,还是人口世界最多的国家,都不例外,一个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省份的日本都使中国发动了八年的抗战才能将他彻底打败,这是一种什么实力,这更可突出实力的重要性。我们渴望和厌倦战争,但我们不能将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靠他人“心情”好坏决定我们的命运,自己的地位,自己的生活处境要靠自己来争取。 因此,必须加强自己的实力,用自己的实力来保护自己才是可靠的。 解放战争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只有切实地为人民着想,才能得其拥护。代表大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权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进行独裁统治,虽然拥有优势的兵力,优良的武器,占据着国内重要的城市,在战场上却是节节败退最后被赶到台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

相关文档